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长江大学为例

2022-09-12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 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 尤其在最近几年, 每当毕业季来临, 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一直占据着社会新闻头版头条。在大学生整体就业难的背景下, 由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因此就业情况相对较好。但高校扩招的这20年来, 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初级会计人才的需求市场渐渐呈现饱和状态;另一方面中高级会计人才供不应求。

此外2017年财政部联合其他部门发文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 变相抬高会计从业门槛, 这一行动也说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构已经发生彻底改变。

因此会计教育也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专门提出:针对当前环境的变化, 高校也应当协同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及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联合培养出受当前市场所需要的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国际化视野的中高级会计人才, 为中国经济转轨贡献一份力量。

一、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要制定合适的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方案, 必须摸清当前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改革才能取得成效。据此课题组对长江大学会计专业师生广泛发放问卷, 并针对问卷调查情况整理出现阶段我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四个方面的矛盾。

(一) 人才供需矛盾

由于学院目标定位不准,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导致会计学毕业生供给多, 而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少。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60.53%的人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水平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证实了目前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

本科院校往往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将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与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区别开来, 但是这并不代表以实践应用为主线的专科培养体系对本科人才培养就毫无借鉴意义。

由于并非所有本科生将来都准备从事会计科研工作, 大部分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都会从事会计实践工作, 而本科院校过于迂腐、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不能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所需人才。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忽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导致了本科生某些能力甚至还不如高职高专的学生。

(二) 课堂与考证的矛盾

由于学生在会计学习过程中具有严重功利化倾向, 将课堂学习的精力放在会计相关专业证书考试中, 而忽视了自身会计知识体系的储备。会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各类证书也非常多, 学生为了在求职过程中取得优势, 不得不热衷于考证。跟据调查显示86.86%的人认为学校课程安排应当兼顾考证需要, 而仅有12.82%的人认为学校课程安排时间与备考会计证书时间吻合。虽然课程本身和考证并不矛盾, 因为考证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会计证书的备考和课堂学习产生了矛盾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课程时间安排与证书备考时间分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 绝大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很完善, 从基础到高阶层层替进, 但是却忽略了学生考证的时间安排, 使得学生不得不在学完一门课程之后出于考证需要再次重复学习, 侵占其他课程学习时间;老师教授内容与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割裂。在本科院校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往往注重理论传授, 甚至很多老师照本宣科, 只为完成教学任务, 忽视学生对知识质量的需求。

(三) 教师与学生的矛盾

这主要是由于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师资水准与学生需求的不相匹配不相协调造成的。我们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可学校老师教学水平, 选择大部分教师教学质量高的占48.72%, 但是只有17.95%的人选择教师教学水平整体教学质量高, 另外高达58.97%的人认为经过学习, 自身实践能力没有得到较大提高, 还有82.05%的人认为自己对专业课掌握水平一般。这种矛盾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一种供需矛盾, 这种矛盾是学校老师的供给与学生求学的需求不相匹配造成的。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老师在当老师之前都没有企业实践经验, 受聘会计专业老师之前接受的都是传统教育, 本身传统教育与社会实际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脱节, 因此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在会计专业教授的过程中擅长“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而且教师教评体系中“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也导致老师很少花精力专心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革新, 尽管当前互联网教育、APP平台式等新兴教学手段兴起, 却很少有老师主动去研究相关教学方式, 只有等学校引进之后, 老师才会被动的去使用, 甚至很多老师为图省事“新瓶装旧水”“换汤不换药”, 虽然革新了会计教学手段, 但是却没有相应更新自身知识库, 依旧照本宣科, 不能满足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需要。此外根据我们的调查, 高达71.79%的老师只是偶尔与学生交流并收集学生针对教学实施上提供的建议, 而经常交流的只占17.95%, 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矛盾已经十分严峻。

(四) 实习与招聘的矛盾

实习与招聘矛盾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实习时间安排不合理造成的。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 65.79%的人认为实践能力是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仅26.32%的人认为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影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社会实践是当前市场十分看重的一项素质。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将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 然而大四下学期是校园招聘季, 大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 很少有学生会去认真找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此外, 还有很多老师认为, 找工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实习, 在工作岗位中的学习过程可以替代实习过程, 因此也并不重视对学生的实习实践教育。然而这种观点却忽略了实习虽然是一种学习过程, 但是实习却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实习作为学生到职业人士过渡, 也需要老师的指导, 实习的顺利进行也需要依赖师生之间沟通和交流。学生往往在工作的过程中才会发现自己存在知识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 而认真实习并积极与老师沟通可以帮助学生尽早发现这些不足, 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 弥补这种不足。

二、会计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针对本文提出的四大矛盾, 我校制定了一系列会计课程改革方案,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六条实施路径。

(一)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正确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有竞争力的会计人员应具备丰富经验、专业知识、管理技能、团队协作、项目管理、信息技术、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技能。近年来, 我校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发现多数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满意度一般。主要在于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磨合期长, 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差, 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部门的需要。面对学生就业压力和会计教学长期与社会实践脱节的现状,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满足经济社会需求, 当结合自身优势, 建设特色学科, 服务于区域经济。

(二) 教学内容模块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做人的能力、学会做事的能力, 学会求知的能力和学会共处的能力”界定为当代大学人才培养四大主要任务。以四大主要任务为标准, 将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大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实践教育模块。通识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培养完整的、通达有识见的人才, 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开阔眼界, 独立人格, 博雅精神, 独立思考的高素质人才的通才教育。通识教育通常分为人文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公共艺术、其他等五个子模块。专业教育模块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主要培养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这三块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子模块来实现。实践教育模块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 是高校人才培养顺利与社会接轨的融合剂。传统实践教育仅仅主张课内实验和课外实习,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新时代实践教育早已被赋予新的使命。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实践教育的一条新路径。除此之外, 项目、课题、竞赛等实践活动也逐渐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实践教育模块主要由课内实验、社会实践、课外活动子模块实现。

(三) 严格教学管理制度

优秀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锻炼机会。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约束自我、提升自我。很多学生报考会计学仅仅是因为家长认为学会计好就业, 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对会计学没有一个深入了解和清醒认识就盲目的开始了会计学的学习。这样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规划能力, 对未来的学习生活都非常茫然。鉴于此, 学校应当, 建立全面咨询服务体系。我校根据学生需求建立了全面的指导和咨询制度, 具体的学生导师类别有:新生辅导、住宿辅导、专业辅导、心理咨询辅导、就业服务辅导、国际项目服务等。这种全面咨询制度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规划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 解决学生各种问题, 使学生能够保持清醒的职业认识, 认真规划自己的事业;建立全面参与开放式课堂。相对于其他专业课堂, 会计专业课堂往往具有学生积极性缺乏, 课堂枯燥无趣的特点。为了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我校专门建立了各类实验室和在线学习平台, 方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虚拟体验、ERP沙盘实验, 案例讨论、远程教育等) , 在此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力争人人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并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 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点评。

(四) 坚持特色办学, 实行产学研融合

(1) 开设会计特色班。长江大学会计特色班与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深度合作, 划分注册会计师 (CPA) 导向, 特许公认会计师 (ACCA) 导向等特色班可供选择,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有针对性的学习,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会计技能; (2) 定期举办学术沙龙。良好的学习素养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十分重要, 而会计学专业学生却普遍呈现功利化趋势:注重会计核算的学习, 热衷于考证, 对会计学本身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感兴趣。为此, 我校划分专门的阅读角、沙龙区, 组织学生定期阅读、交流会计经典著作, 鼓励学生撰写会计学术论文, 有利于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3) 引入项目驱动。通过学校创新创业中心这一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计划, 加入老师的课题组或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学习, 针对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自行翻阅相关资料, 进行学习研究, 再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以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引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了解到资本市场最前沿的资讯, 并将最新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中来, 实现产学研融合,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五) 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化教学模式

“互联网+”时代需要高校建立会计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立会计专业数据库。即深度挖掘和整合信息资源, 以“平台化”为原则, 通过购买学术资源数据库、工商管理案例库等构建数据化信息共享平台。基于此, 我校购买了CNKI数字图书馆、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超星移动图书馆、全球案例发现系统等在线数据平台, 建立了全面、专业的数据库系统。推进共享式教学。结合在线数据平台大力开发精品网络共享课程, 邀请优秀教师录制线上精品课程, 上传至各院系官网, 并及时更新学校微信公众号, 发布最新的学习资讯。并定期邀请政府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银行、证券机构等多主体社会在职人员通过在线直播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 另外可以开发专门的校园APP, 加深整合教育资源, 拓宽学习渠道,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六) 加快国际化建设, 开拓国际化视野

在国际经贸交往中, 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国际化建设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 也是拓宽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国际化建设可以由以下两个方式进行: (1) 与国际会计职业资格机构合作。通过与培训机构合作, 积极进行相关课程开发, 开展职业资格挂钩, 探索国际化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学习考取特许公认会计师 (ACCA) 、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 (CMA) 、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 (CIMA) 、香港会计师 (HKCPA) 等国际化会计证书。 (2) 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一方面派遣优秀教师、学者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修访学, 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行业年会和培训项目等, 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国际知名学者、杂志编辑来校授课、讲座, 扩大学生国际化视野。

三、结论

在当前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变化的大环境下, 我校在广泛问卷调查基础上, 提炼出当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四大矛盾, 并专项制定六条实施路径。

通过第一、二条实施路径, 明确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模块化教学内容, 使得老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具有针对性;另外第三条实施路径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锻炼机会, 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此外第四、五、六条实施路径加大了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 极大鼓舞了师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产学研融合、平台化教学、国际化建设的实施,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并且焕活了教师对科研、教学的兴趣, 使得我校会计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迫在眉睫。长江大学课题组在广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会计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会计课程改革方案。该方案以能力导向人才培养为出发点, 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最终目标, 针对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四大矛盾, 提出六条能力导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施路径。这六条实施路径提出后, 得到了会计专业师生的一致认可,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 因此本文以长江大学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为蓝本, 对我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进行梳理和总结, 以对其他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能力导向,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曹慧, 胡海川.会计转型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学院校分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下) [C]重庆:重庆工商大学, 2017:875-880.

[2] 阳杰, 应里孟, 谢健.论互联网+企业导师制——产教融合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改革[J].财会月刊, 2018 (10) :136-142.

[3] 吴正杰, 李广.“双创”时代管理会计教学改革[J].商业会计, 2018 (4) :127-129.

[4] 姚美娟, 董必荣, 王瑶瑶.“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 2017 (6) :115-117.

[5] 李定清, 钟廷勇.高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 2016 (2) :78-80.

[6] 刘慧凤, 姜苏娱.我国会计教育研究文献评述——基于比较研究视角[J].会计研究, 2015 (6) :80-86+97.

[7] 孙铮, 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J].会计研究, 2014 (11) :3-15+96.

[8] 周新玲.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J].财会通讯, 2014 (28) :37-38.

[9] 何玉润, 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 2013 (4) :26-31+95.

[10] 王庆石, 刘伟, 孙宗扬, 吴宝峰.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 2013, 34 (1) :97-1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英语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下一篇:重庆农产品及农资价格周报2016年第四十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