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29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在信息化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正在教育界掀起一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和探索。以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微课为研究对象,从微课的含义和特点出发,探讨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以期为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篇1:

翻转课堂视域下师范类高校体育微课教学优化设计

[摘  要]微课作为新时期课程改革的产物,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将“教”与“学”重新结合,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文章阐述了翻转课堂视域下师范类高校体育微课教学优化设计。首先阐述了微课的特征;其次对微课在师范类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概述;最后对师范类高校体育微课教学现状与改进思路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师范类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教学模式  师范类  体育  高校

课题: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数据背景下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路径研究”(课题编号:SGH18H353)。

体育微课教学的特征

微课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一方面,微课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微课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能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技能方面的一些要求。从师范类高校体育微课教学的形式来看,其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体育知识点和运动技能;从师范类高校体育微课教学的特点来看,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及场景真实的特点。

1.主题突出

微课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某一个特定知识点的讲解方面,如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某一动作技巧或细节展示给学生,微课的核心要素是知识点的选择和表达。除此之外,一个视频一般只能讲解一个知识点,如果要贯穿其他知识点,就需要另外制作一个视频。例如在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和学生的关注点时,就可以通过视频进行相应的讲解,而不必局限于课本上固定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起到真正的解惑作用。

2.短小精悍

“短”是指微课教学中的视频具有时间短的特点;“小”是指微课教学中的视频比较短,能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快地获取碎片化的知识点,然后再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精”是针对视频内容而言的,制作精良的视频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精简教学内容不是只追求课堂时间的简短和视频内容的精简,而是要更注重教学内容的“精华”部分,将“精华”融于教学活动;“悍”在微课教学中更多的是体现在功能方面。在体育微课教学中,微课不仅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同时还能通过网络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以小见大

体育微课教学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不完全依靠课堂教学实录,而是通过互联网使学生掌握和拥有更多的学习途径。微课不仅能够充分展现体育运动的丰富多彩,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抓住动作细节,达到纠正和规范学生动作细节的目的。微课的优点还体现在视频制作的精美度和语言的表达上。综上,微课具有以小见大、新颖独特、精美大气和表现力强的特点。

4.场景真实

体育微课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是课堂教学视频。这些视频中有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等,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教学器材和规范自己的动作细节等,学生也因此拥有了一个充满直观性、活动性、户外性和可操作性的“浓缩”课堂,从而能在一个较为真实的场景里习得体育知识。除此之外,体育微课教学还有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动手能力的提升。

体育微课教学的作用

1.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而言,微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也不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但就“碎片化”的知识点而言,微课更能够针对特定的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首先,微课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点,通过计算机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由“教师讲,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微课通过视频播放可以抓住学生的猎奇心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在演示相关的传切、空切和联防等篮球技能时,大部分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技能,其中很多学生还存在紧张、反应慢等情况,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篮球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而且學生的篮球战术技能掌握情况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如果教师能将NBA中文版的篮球教学视频或篮球游戏软件作为微课的主要内容,就能够更加真实和形象地将篮球战术技能演示出来,同时还能够对比赛场地和比赛环境进行不同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篮球战术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在进行篮球场地训练时,教师可以先督促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加深他们对细节的掌握程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大多来自于教师的知识传授,因而学生成绩的高低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微课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状况。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微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涩难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直观和新颖多样,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预习或者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体育微课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3.有利于提高学生运动细节的规范性

体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如旱冰、羽毛球、篮球、健美操和武术等。这些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在锻炼好自己体质的同时还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因此,体育教师想要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动作规范,这不仅有利于自己以后更好地纠正学生的动作,而自己规范的动作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模仿到错误动作。除此之外,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加,动作的完成度可能会有所降低,这时体育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师可以重复地播放视频,然后指导学生揣摩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规范标准的动作和完整的运动技巧。

高校体育微课教学现状与改进思路

1.体育微课教学内容单一,微课视频制作水平有待提升

微课是背靠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而产生的。一方面体育微课教学就目前来看,仍然没有得到大面积普及,大部分教师对微课教学的领悟程度还是停留在播放视频、音频的基础上,不能够有效地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则是教师的微课视频制作水平有待提升。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高校一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未能及时地掌握制作微课视频的技能,在视频拍摄和后期修剪等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校在改进体育微课教学时,首要要先采购专业的拍摄器材,以保证微课视频拍摄的质量,同时还可以多鼓励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积极帮助体育教师进行后期的剪辑和修改。除此之外,不同科目的教师也可以经常进行微课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及时改进自己微课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微课视频制作水平。

2.适度使用微课视频,防止学生过度依赖微课视频

在体育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至网上,以便学生后期的复习和练习之用。有些学生认为课后可以回去看微课视频学习,因而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甚至有些学生会逃课做其他的事情。除此之外,学生对微课视频的依赖还体现在对手机的依赖上,过多的视频软件会导致学生只单一地关注视频,而不是视频所承载的学习内容。

3.增加微课视频的趣味性,加强视频制作经验交流和分享

体育微课教学打破了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使体育课堂更具趣味性,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锻炼。在此背景下,部分教师误认为体育微课教学应更重趣味性,因而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加入了过多的趣味性内容,但却忽视了体育教学内容的有效安排,这容易使学生将观看视屏当作一种放松,而不是正规的课堂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要及时对教师进行微课视频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了提高各科教师制作视频的能力,学校可以聘请专门的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学校还可以举办教师微课视频评选大赛,将优秀的作品示范给其他教师,使教师之间能相互学习和借鉴。

4.微课视频缺乏系统性,忽略了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

“碎片化”是微课视频的一个特点,微课视频大多是围绕教学中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动作的规范演示进行制作的,因而这些微课视频的内容并不具备一定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就目前来看,网络上大多数的体育微课视频都是对某一个教学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演示。这就导致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始终停留在表面,并不能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容或动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端正自身对微课的看法,不能将微课仅仅作为教学的一个补充。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适当提示,帮助学生了解整个课程内容的框架,从而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体育知识框架。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体育课程专业人员,然后根据现有的体育课程大纲,分清层次,大批量地制作体育教学视频,以保证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

5.缺乏有效的共享机制

微课当前的发展和使用还不够完善,仍然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没有固定的授课模式。这就使得微课教学五花八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微课视频制作方式和内容设置,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是杂乱无章的,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构架。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都仅限于自己的教学班使用,很少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这就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最后一点是很多人的版权意识不强,有些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上传后会被大量下载或者复制等,但却没有人过多地关注这一现象。针对上述这些问题,首先是高校要主动打破学术壁垒,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其次是高校可以建立统一的微课视频交流平台,充分保障教师的版权;最后是高校可以加强对体育微课教学的推廣和宣传,为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推动体育微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  语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微课已成为体育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微课教学在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帮助体育教师进行动作示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微课并不是体育教学的唯一方式,更不能是主要方式,微课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正确合理地使用微课,使学生习得更多的体育知识。

参考文献:

[1]倪德财.翻转课堂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微课优化设计[J].农家参谋,2020(19):259.

[2]何绍元.微视频大学体育理论教学实验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17.

[3]陈婷.高校网球公选课教学的优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7.

[4]方婷.“五星教学模式”在高校健美操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8.

[5]方婷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6]梁政东.基于慕课(MOOC)高职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设计与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2020(3):120-121.

[7]唐大鹏,韩思佳,王翾.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俱乐部泛在学习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2020(3):158-159.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咸阳

作者:刘和军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篇2:

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  在信息化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资源,正在教育界掀起一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讨论和探索。以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微课为研究对象,从微课的含义和特点出发,探讨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以期为微课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微课;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2012年12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在全国高校中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潮。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得到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形式丰富”等特点,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对微课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和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一)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概念最早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引入国内的,他认为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其中需要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1]。微课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资源类型开始被大家认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对微课的定义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强调微课是一种虽“微”但“全”的教学活动。张一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2],强调微课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二)微课的特点

1.时间短

微课之微首先体现在时长。通常,一个微课视频不超过10分钟,这符合心理学上的视觉驻留和认知学习的规律。微课时间短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领悟并识记知识点。此外,短时间的课程能让学生利用日常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实现碎片化学习、随时性学习。

2.内容精

微课之课表明它虽然简短但不简单,虽然“微小”但“五脏俱全”,它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展开的,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完整教学环节的一门小课程。在内容上,微课重点展示的是教学中的精华部分,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式讲明。这就需要做到精选内容,突出主题,明确目标。

3.方便学

在教育的互联网时代,微课代表了未来教育的方向——4A(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使用任何媒介都能实现的碎片式学习方式[3]。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自由地在网上的系統课程中选择相应的微课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个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4.多样化

微课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其教学内容可以借助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媒体中的一种或几种形式进行展示,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外,学生观看微课的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台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都可以成为微课学习的设备。

二、微课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原则

相比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教学内容更强调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保持一致,教学过程更重视目的性和直观性,根据微课的特点,其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也必须有一定的原则。

(一)选题小而精

微课的时间短,因此教师在微课知识点的选取上要有所筛选,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微课的形式来展现。具备一定的独立性、示范性、完整性和代表性的知识点很适合做微课的内容,如一般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将某一重要知识点讲完讲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内容实用而具体

在教学内容上,高职高专院校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因此,在选择微课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加入丰富的与工作相关的具体案例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实践案例,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作为一堂课,虽然微课的教学内容是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但也要保证微课教学的完整性。一堂微课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导入引文、基本知识点讲授、互动、任务布置和最后总结评价,要做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三)设计清晰有逻辑

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完全照搬以前的教案,要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与组织,并且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信息化教学的思想。授课前,教师制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大纲,围绕大纲选择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可以运用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化手段,通过举例说明、案例分析、模拟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核心知识点。

整个教学设计应该主线清晰,重点突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在短时间内将知识点通过清晰明了、逻辑性强的方式讲授给学生,以期符合学生认知心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形式创新有吸引力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多彩,一些现代化设施设备更新换代非常快,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微课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软件,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通过不断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达到微课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三、微课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策略

微课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为高校教学改革带来了动力,注入了新活力。在利用微课进行高校教学改革的道路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供专业的支持平台

在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微课资源建设,丰富微课资源的科目种类,以专业为主题,分析专业自身特色,以专业团队的形式共同讨论分析某专业相关的系列微课的主题,建设系列化、课程化的微课资源。同时要正确处理微课程的“零散化”“个体化”与“专题化”“团队化”建设的关系[4]。

在學校层面上应对微课的制作技术提供培训和指导,配备微课建设团队,让微课建设专业化,提高微课建设的开发效率,避免教师个人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现象,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各高职院校可开设公选课、实验系列微课,同时还应该为微课作品提供相应的校内在线平台网站,为微课的发展提供支撑平台。

(二)构建完整的教学环境

微课模式教学环境应当以一个系统连贯、内容完整的微视频链为核心,利用微课将整个知识系统进行有效的串接,分别在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复习三个教学场景中开展完整的教学活动。

在课前,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微课上传到网站,利用微视频导入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提供在家自主预习的机会,预习完成后,再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讨论[5]。课后,如果学生未能消化课堂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资源,对课堂上未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研究与思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微课中布置课后拓展训练,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除此之外,微课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也给学生提供反馈课程意见或教学建议的平台。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教案,做好微课资源的完善工作。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借助微课把课内的知识点调配到课外,形成“课内+课外”的微课教学模式,完善了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自学能力。

(三)探索微课资源包建设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运用微课能丰富教学内容和课程资源。为了使微课资源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体现出每门课程的特色,可以探索微课资源包的建设。例如,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前心理学》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的教学团队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形成了较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该核心课程已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电子版的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作业练习库等教学文件资源等,这些都为微课的研发与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专业的技术培训,掌握微课制作的具体方法,从而可以将已有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资源转化成为微课,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此外,课后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评价的相关软件,收集学生对微课学习的建议和意见,方便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微课资源包进行修改和更新,从而为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的补充提供经验。微课资源包的建设有助于推动高职高专不同专业变革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改革。

(四)提升教师个人技能

教师个人的技能水平及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影响微课教学的质量。高职高专院校要注重对教师个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微课制作水平、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操作与运行技巧。教师也要站在课程教学改革这个高度,不断反思教学,结合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制作满足课程教学需要的系列微课。教师应当将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将微课与学生的课后自学相结合,借助微课来整合教育资源,在课前、课堂和课后都用不同的微课资源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索引、梳理和深化,进一步丰富教学途径。

微课是信息时代教育领域的产物,为高职高专教育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为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积极探索微课教学应用模式,让微课和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相结合,让微课服务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3]王丽娟.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232-233.

[4]李三波.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2015(9):65-68.

[5]郑小斌.高职院校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88-90.

作者:胡阳

公选课微课教学设计论文 篇3:

“微课”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研究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我国教育领域兴起的新模式,引起了很多关注。从“微课”的界定入手,结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下文简称武生院)“微课”应用的实例,提出公选课“微课”的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的设想如下:将公选课模块化,打造相应的“微课开发团队”;设想公选课“微课”课程开发过程;公选课“微课”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课程建设;有效利用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呈现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时代[1]。微时代背景下,“微课”诞生。在我国,“微课”是新生事物,本文着重探讨“微课”的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研究问题。

一、厘清“微课”的概念

目前国内对于“微课”的概念有很多版本,有官方的理解,有一线教师的理解,也有来自理论研究人员的理解。有的说“微课”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有的将“微课”界定为小课程、教学视频、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结合武生院公选课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更倾向于将其定义为:微课即以教学重难点作为讲授内容,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记录教师进行的简短、完整讲授的教学资源。微课是一种新型视频教学资源,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等辅助性教学内容。

关于时长的问题,之前学者对参加第一届高校微课大赛教师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70%的人认为11—20分钟的微课对于高校微课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教龄越长的人、接触微课时间越长的人喜欢微课时长更长一些[2]。也有研究者认为不同学科的微课其时长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文科因为其更多的情景导入、涉及面较广而不如理科微课那么简单直接,因而文科微课视频时长平均长于理科微课[3]。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微课的长度问题还有待探讨。

二、国内高校的“微课”实践

2008年以来,首先在中小学中开始有了对“微课”的探索。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首次提出了“微课”概念。2010年11月,佛山市教育局启动了首届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这是国内教育界开展的首次“微课”比赛。随后,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开展了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反响。

2012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正式下发通知,举办“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2012年12月28日,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联合发布“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成为国内第一所推出微课并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并将微课内容从课堂扩展到社会工作、生活。至此,微课完成了从小学、中学、高校到社会大众的全覆盖[4]。

根据国内的大量微课视频,研究者归纳出以下四种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或者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

sia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由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5]。

三、武生院学生对于“微课”的认识

2014年9月,笔者在涵盖全校各专业的公选课堂中发放调查问卷2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172份。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第一,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从未听过“微课”的学生(55%)和“听过,不太了解”的学生(40%)就占到95%,说明武生院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还比较少,对学生来说“微课”是新鲜事物。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教师运用更多的是和讲授内容相关的微视频或者运用精品公开课。

第二,在调查中也反映出,60%的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仅有20分钟,这很符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如何利用好这20分钟成为课堂教学能否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结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录屏式“微课”视频在5分钟以内是合适的,采用两种以上方法混合制作的视频则可适当延长,最长不超过10分钟。过长起不到“微课”的精讲效果,学生反而容易“走神”,过短的话一个知识点也不可能讲透彻。

第三,单靠学生的自觉性并不能有效利用网络。调查发现,超过85%的学生会利用网络看电影、玩游戏等,23%的学生会主动观看教学视频。所以,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微课”课程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探索学生课上、课下利用“微课”的有效评价体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四,通过调研数据统计发现,学生更喜欢有配音、画面是文字和图画的视频(66.9%的学生选择),因为生动的画面更加吸引注意力,对传统的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的课堂教学视频兴趣没有那么大(5.3%选择对这种教学方式感兴趣),这对教师选择、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五,60%的学生还是喜欢在课堂上自主看书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他们更倾向于老师在课堂精讲知识点,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教学方式,这很符合“微课”短而精、小而快的教学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更好地对学生的课堂讨论、课下学习加以引导。

四、武生院教师对“微课”的运用与实践

“微课”的出现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实践和探索的舞台,它的出现将带来更多更好的高效课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武生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举办了第七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此次讲课竞赛主题为“微视频”、“微课”的应用。决赛中,每位选手比赛时间为25分钟,讲授要有“微视频”或“微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微课”、“微视频”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并且讲出彩,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更是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验。

通过观摩这次进入决赛的文史类、理工类20位教师应用“微课”的情况,大概可对武生院教师目前制作、应用“微课”的情况做一了解。武生院教师目前多数使用录屏软件+PPT(画图工具等)的方式制作“微课”,极少运用两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微课视频。更多的教师使用的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源,而这些都是制作“微课”的资源。教师对“微课”的使用还有很宽广的提升空间。

五、关于武生院公选课“微课”课程建设的构想

(一)将公选课模块化,打造相应的“微课开发团队”

根据武生院公选课课程现状,笔者认为可先将课程模块化,再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微课”课程建设。学校可组建自己的微课开发团队,从公选课开始尝试,并以此引领和带动学校各专业微课开发。

按照公选课课程性质,可将课程分为两大类:一是求职就业类,如《实用礼仪》《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普通话培训》等;二是人文素质类,如《先秦诸子导读》《唐诗宋词鉴赏》《中外民俗与礼仪》《外国文学史》等。根据不同类别的课程组建“微课开发团队”。“微课开发团队”是指由教师、软件工程师、教育技术人员组成的微课制作团队。团队集中了多种技能人才,教师把握教与学的需求,软件工程师负责较专业的视频或动画制作,而教育技术人员则负责微课的拍摄和后期编辑制作,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微课制作。

(二)公选课“微课”课程开发过程设想

公选课“微课”开发分为[6]:课程分析——知识点确定——教学设计——脚本编写——资源整合——录制视频——后期制作

课程分析的目的在于归纳出课程所有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特点,体现课程特点。一门课程所对应的微课不用太多,也不是每一次教学都需要微课。

“微课”知识点的选择难度不亚于上好一次课,作为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应选择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知识作为微课的开发对象,还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将学生感兴趣的、关注的知识内容用微课展示出来,才能吸引学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是相关理论与教师经验相融合的过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

微课的脚本编写并不是必要的制作步骤,但是,对于制作过程复杂的微课,脚本编写很有必要。微课脚本一般由任课教师来编写,资源整合指将微课开发需要的素材格式包括ppt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收集、整理的过程。求职就业类课程可运用视频、Flash制作动画或ppt文字的方式展现,人文素质类课程更多的会有文字和图片,也可加入合适的视频素材。这两大类公选课课程内部、之间都可以通过“微课”实现资源共享。

微课的录制方式有很多,在前文“国内高校制作‘微课’的实践”一节中已有表述。笔者认为还是要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负责录制和编辑。

后期制作是微课发布前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教育技术人员根据不同课程的需求,将原有的微课进行加工的过程。比如在后期制作时在视频中插入全屏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片头、片尾和字幕等,使“微课”看起来更加具有吸引力。

(三)公选课“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微课”的应用,“凤凰微课”已经开发出了成熟的微课平台,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平台系统开发和客户端应用开发,其中包括学习系统(用户系统、选课系统、课件流媒体系统)、交互系统(学习讨论区、作业系统、考试系统)和电脑、手机、平板等的传播系统[7]。而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我校公选课在短时间内要建成像“凤凰微课”那样的微课平台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笔者对公选课“微课”的应用提出以下设想。

第一,“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萨尔曼·可汗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8]在公选课堂上,将优质的微课视频引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微课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共同展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感到更加贴心。

第二,“微课”教学中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社交的一代,也是自主性强但需要引导的一代。尤其是针对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选课堂,教师需要用学生们当下熟悉的沟通方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动态关注学生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微课资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微博作为实时更新的互动资源库,以微信作为点对点的学习进度了解工具,以微课作为课程的知识点提炼。这样,课堂不再拒绝手机等通信工具,反而成为利用它们的课堂。

第三,“微课”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与微课视频学习结合起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制定一系列过程评价体系,促使学生接受和熟悉“微课”,引导学生课下主动观看微课视频,改变目前公选课“课堂无教材,课下全忘光”的状况。

第四,“微课”可以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同行之间交流学习,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微课的分享,教师可以共享最优秀的微课资源,也可以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微课的教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这使教师在进行备课时需要更加明确教学目的,主线更清晰,逻辑性更强。在录制微课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获取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最大限度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这都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9]。

第五,要注重“微课”的宣传推广应用。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渠道的意义,为广大学生推介或提供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引导广大学生重视“微课”,主动利用“微课”进行学习;其次,要将制作微课、推广微课、应用微课作为一个重要的活动,加强微课的实践与应用和优秀微课在全校的推广。

结语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更迭,教育教学改革也将迎来全新的局面。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微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武生院的实际情况,尝试性地提出将微课运用到公选课堂教学中的设想,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公选课微课的设计原则和运用方法,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如公选课“微课”如何能够和传统课堂更好的融合?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体系如何设计?因此,关于公选课“微课”的课程建设与有效利用研究是一个延续性的、有待深入开展的论题。

参考文献:

[1]林群.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J].青年记者,2010(2):1.

[2]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1.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4]王燕.微课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6]杨明.高职教育微课开发综合讨论[J].职教论坛,2014(6):66—67.

[7]李健文老师课件:微课开发技术与应用实例[EB/OL].(2015-

02-20)http://wenku.baidu.com/view/ca64ef00363567ec102

d8a8f.html.

[8]石桂芳.“微课”探“微”——可汗模式的再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4):60.

[9]黄磊,王琦.浅谈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0.

作者:李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用变频器供水装置论文下一篇:社会语用英汉广告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