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研究论文

2022-04-28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语文课堂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中职语文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将企业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是有效的实施路径。

中职语文课堂研究论文 篇1:

构建高质中职语文课堂的研究与探索

摘 要:中职语文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综合成长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构建高质中职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时代的要求、课改的需要,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为此,下面本文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从多方面着手,综合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经验总结等多种研究方法,就如何将其落到实处,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简单分析了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之后,给出了相应的参考策略,旨在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策略探索

新课标《职业高考语文备考考纲》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高教学质量,构建精彩课堂,促进学生综合成长。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言语知识和技能,情感和态度与学习过程和方法相统一的原则,落实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努力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众所周知,中职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它是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的教育,更突出职业技术性、社会需求性和实践应用性,这决定了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我们在展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就应该重视学生语文基本知識灌输,基本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致力于对学生作为从业者的职业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突出职教特色。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可以发现,长期以来,中职语文教学基本照搬普高的教学模式,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教学手段,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考核评价,而且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需求、诉求、个性和差异性,缺乏对中职学生专业特点的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学习主动性不高,进而使得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个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境地。所以,如何立足实际,探究出有效的策略缓解、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构建高质中职语文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发挥学习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能够为更优质教学效果的获得提供有效的力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而情境的创设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理解语文知识,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而且情境的创设更容易融合专业性、职业性的内容,对于中职学生语文职业素养的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在实际展开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时要加强对情境的重视程度,并能够立足实际,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如生活情境、多媒体情境、角色扮演情境……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并在做到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完善、优化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时,就采用了情境创设的方式,将文章中描述的秋槐落蕊、秋蝉嘶鸣、闲话秋凉、秋果胜景的景象以音视频、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来让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景象有更深刻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章细节、深层次内容的探究,学生都积极参与,最终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提高学习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够为其接下来展开更深入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探索提供有效的力量。任务驱动,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语文学习任务,之后让学生以小组或者个人的形式展开具体问题分析、探究,这样一来,给了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的机会,突出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特色,给了学生锻炼能力、提高能力的平台,有助于更优质语文学习效果的获得。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布置一定要综合考虑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诉求,坚持以生为本、人人参与的原则,并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引导、点播和帮助,以促进更优质教学效果的获得。

例如,在展开“语文学习方法——精读和略读”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就给学生布置了小组任务:明确什么是精读、略读,各有什么特点,效果有怎样的不同,精读、略读的步骤是怎样的?异同点是怎样的?各自需要注意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方法更好的展开精读、略读……并以ppt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的任务驱动,给予了学生自我学习、探索、总结的机会,提高了学习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引导,给予学习思路

问题既是沟通学生与知识、学生与学习、学生与老师的有效桥梁,更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其综合发展的有效力量,而且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及解决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高质量、循序渐进、层层推进问题的设置又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学习思路,对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印象深刻优质学习效果的获得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对问题设置的重视程度,综合考虑课程教学的内容、学生解决的问题能力、综合素质、预期的教学目标等多个元素,科学地设置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例如,在展开《项链》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整个故事围绕什么展开?哪个情节最为震撼人心?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奋斗了十年竟然为了这一挂假项链!真相大白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大胆地猜想一下……这几个问题的提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小说的内容、传递的情感,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探究、总结等多项能力的提高,可以说一举两得,有助于更优质语文教学效果的获得。

(四)实践活动,促进综合发展

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践的重要性不可小觑。相应地,在展开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系列讲述式教学方法融入的同时,也需要给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深入地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实现内化吸收的同时,也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更好地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提高学习能力、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活动的组织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从学生的需求和诉求出发,而且要丰富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

例如,在展开“小说常识”这一部分的教学时,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书籍、交流讨论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去了解、掌握更多的小说常识,之后组织了小说常识比赛的实践活动,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学习更多的小说常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审视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我们痛心地发现本该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却如一潭死水,整体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才能让中职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使得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得以真正的提高呢?本文给出了创设情境,发挥学习主动;任务驱动,提高学习能力;问题引导,给予学习思路;实践活动,促进综合发展四个策略,希望更多的中职语文教师能够以此为参考,继续立足实际探索此问题,建言献策。当然,本文在日后的教学中、学习中也会继续探究、分析、探讨此问题,继续为更优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贡献一己之力。

参考文献:

[1] 杜晓飞. 基于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J]. 文学教育(上),2015,000(012):84-84.

[2] 刘北龙. 基于职业素养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573(28):149-149.

[3] 曾廷琴.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速读旬刊,2017(12).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现代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姚兴菊 曾侯群

中职语文课堂研究论文 篇2:

“课程思政”导向下企业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的研究

[摘           要]  中职语文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将企业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程,是有效的实施路径。在坚持文道并重的原则上,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企业文化元素,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将企业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符合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也为中职语文找到了一个教学改革支点,实现语文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企业文化;融入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课程思政”实施指明方向。中职语文因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适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我们于2019年11月开展“莆田企业文化与中职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课题研究,课题组认为,在“课程思政”导向下,中职语文德育功用,有效实施的路径是将企业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程中。

中职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中职语文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目前,中职语文教材在结构上实现了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的有机结合,内容上强化了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用性内容,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这为企业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过程提供了基础。

现实中,不少中职毕业生在企业上岗时,面对全新的企业文化,职业意识淡漠,难以适应一线岗位,难以在企业环境里找准位置,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是重要因素。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职教学中缺乏企业文化的融入教育。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形象。中职学校的学校性质、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决定了语文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融入企业文化的元素,加强企业文化的熏陶。课题组认为:在中职语文学科开展企业文化的融入教学,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中职语文教学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滲透,不仅是实现中职教育目标的需要,还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通过优秀企业文化的融入,创设职业生活情境,让学生亲历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广度,在教学互动中焕发出语文学科的生机和活力。

(二)有助于丰富语文课的德育元素,发挥其德育功能

教学中,加强企业文化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企业文化精神,促进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丰富语文德育内容,增强语文的德育功能。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

通过语文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联系,使企业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气质和素养,促使他们能够以一个“准企业员工”标准规范言行,自觉地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中职语文教学融入企业文化的实施路径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成为社会所认可的职业人。两者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是相通的。

(一)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目标的达成中

中职语文教学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要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莆田企业文化中有很多关键词:诚信守义、吃苦耐劳、精诚协作、敢为人先、抱团发展、敬业乐业等,这些关键词,也处处存在教材中。教师应深度挖掘教材亮点,引导学生把人生的追求、职业的情操融入教材所表现的企业文化中。

例如,中职语文教材《第六枚戒指》《棋王》等篇目,倡导“诚信守义”的精神;《金大力》等篇目,体现“吃苦耐劳”的文化品质;《“探界者”钟扬》《国家的儿子》等篇目,和“敢为人先”的莆商精神相吻合;《士兵突击》等篇目,体现“团队精神”和“协同合作”;《敬业与乐业》引导学生尊重职业的神圣,摈弃职业贵贱的观念;《创造宣言》《人脑与电脑》等篇目,倡导“敢于创造”品质等。通过文本所展现的企业文化元素,促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的气息,使企业文化成为学生知识结构的一部分,实现教学目标。

(二)将企业文化融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中职语文教材的亮点。实践活动以“生活”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凸显“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企业文化融入的有效载体。

例如,实践活动“专业助我点燃信念的灯”,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公司开展专业认知,从语文角度挖掘企业文化。笔者曾经带新生到“雪津英博啤酒展览馆”开展认知学习,学生被啤酒展览馆内深厚的文化底蕴震撼,切身体会到语文课程对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再如,实践活动“展示我们未来的职场——‘我的职业设计’策划会”,可将活动设计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确定活动的主题,做好活动方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本专业的就业形势信息;实施交流阶段:邀请往届毕业生来课堂讲述求职经历及企业的需求,通过与学长的对话,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心态;成果汇报阶段: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职业设计,撰写职业生涯规划。

(三)将企业文化融入“语文教学活动”教学中

中职语文教学应创新模式,通过企业调研、角色扮演、主题展示、主题辩论、企业文化案例分析等方式,去体会不同的企业文化。

教师可以将语文课堂与企业调研相结合,让学生走进企业,在参观中学习,感受浓厚的企业文化。例如在讲授《那一年,面包飘香》时,可以带学生走进莆田地区代表性企业“复茂饼家”,了解企业的“前世今生”,了解“复茂饼家”的几代传承人是如何将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一个集研、产、销、教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让学生真正领会“一技之长”的重要性,领会到“匠心匠品”的文化属性。

再如,在教授戏剧时,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企业角色,实现角色转换,融入企业文化教育;也可通过开展“企业发展与个人专业成长”主题辩论,明晰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也可开展“企业文化案例”的写作,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活动,创设企业文化环境,实现润物无声育匠心。

(四)将企业文化融入“表达与交流”教学中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能正确表达观点,能根据职业工作需要,恰当地进行口头表达与交流。

新教材设置了“表达与交流”的模块,符合中职学生的职业需求。

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创设仿真情境,进行语言交际仿真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上岗”的实践机会。

例如,在讲授《求职面试技巧》时,可邀请专业老师及企业代表担任面试官,对学生开展“面试”考核,内容围绕企业的热点展开,紧扣对应专业提问。教师要尽可能将教室布置成充满企业文化氛围的面试场所,创设仿真的面试情境,影响学生的职业准备。

再如,对财会专业学生,可开展“财务统计月报”数据分析和复述训练;对机械专业学生,可开展“某种机械加工新品推介说明会”,进行产品介绍的口语训练。不同场合、不同主题的仿真训练,既实现语文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交互提升,又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

(五)将企业文化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中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职业能力。教师应将应用文写作与企业文化结合,赋予应用文教学企业文化的特色。

例如,讲授“合同”时,教师先爆出一则新闻《一个标点价值十万巨款》,讲述浙江某商行在签订购买合同时,因误用一个标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十多万元,将合同的讲授放在企业文化背景下进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合同写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又如,讲授“计划”时,可结合机械专业特点,将“制定产品加工计划”引入教学,以任务情境为主线,以某一产品的生产流程为载体,引导学生结合机械产品的制作过程,形成生产计划,让学生掌握以“应用语言”描述生产计划的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再如,讲授“借条”“欠条”“收条”时,可将这类经济类应用文放置在相应的企业场景设置中。如,设计某个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将借條、欠条、收条等串联进这个流程,让学生身临企业情境;讲授“领条”时,可设置“仓库管理”的场景,设定“仓管员”“部门经理”“采购员”等角色,按角色分工写作相对应的应用文,达到知识、技能、理念、行为规范的有机融合。

三、结语

课题组认为:在坚持文道并重的原则上,发挥中职语文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中职语文课堂,符合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客观需要,也为中职语文找到了一个教学改革支点,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语文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编辑 马燕萍

作者:陈金莲

中职语文课堂研究论文 篇3:

素质教育背景下以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针对当前教育明确提出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响应课改号召,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在课堂上服务好学生,一切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1]。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生本教育理念,是现阶段中职教师亟待解决并正致力探讨的一个问题,也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素质教育  以生为本  中职  语文教学

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对于学生道德修养、文学素养、语文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以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展开教学活动,将中职语文学科的价值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一、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想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思想,以思想引领行动,实现教学相长。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材为中心,或者以课堂为中心,甚至以自己为中心,整节课围绕着教材或自己进行,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机械地接受着教师灌输的知识。新形势下,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一切的教学资源等均为学生服务。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教师不要自顾自地讲,将自己对文章内容的解读或者教参上所谓的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重点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如何理解的。所以,在分析课文的时候,教师要多问学生一些“你们是如何理解这段话的?”“你们同意老师的观点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并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在课堂上也就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让整个课堂教学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采取生本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等。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当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摒弃一旁,基于生本理念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旨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做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學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也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长,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划分为潜能生、发展生、特长生三个层次,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譬如,在写作教学中,对学习能力差和语文底子薄的潜能生,教师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做到语句通顺,紧扣主题,没有错别字;而对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一般的发展生,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达到潜能生的写作要求,还要保证文章逻辑清晰,并且运用一到两点写作技巧,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而对各个方面都比较强的特长生,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仅要达到基本要求,还要有思想,有内涵,语句不仅要做到通顺,还要尽可能优美。这种分层教学方式将每个学生摆在适合他们的位置上,既可以让学生在达到目标后获得成就感,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升自己,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了分层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情境创设法等其他的教学模式,旨在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把握学习主动权。

三、实施生本教学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往往也是一个被教师忽视的环节。为了体现生本理念,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应当打破传统教学中以自己为唯一评价主体的局面,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之中。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之后,某个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可以让其他的学生进行评价,指出答案中的不足之处,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生生互评的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除此之外,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比如教师的讲课语速如何,课文解析深度如何等,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从而构建出更加适合学生的语文课堂,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只有将这样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之中,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主体能动性在课前课中课后全面调动起来,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林.以生为本话实用——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用性方法[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3):96-97.

作者:景永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参数系统通信网络论文下一篇:工艺技术机械制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