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管理论文

2022-05-06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城乡社区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社区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淄博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思路及对策措施,这对于推进组团式城市实现城乡统筹,解决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乡社区管理论文 篇1:

潍坊市城乡社区建设管理的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一)创立城乡社区建设模式。在城市,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将全市城市社区由428个优化调整为233个,自上而下形成了“社区—片区—楼组—楼栋—单元”的社区网格化体系。在农村,推行“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利于资源整合、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选择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班子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村作为中心村,将周边5至8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形成“2公里·半小时”社区服务圈,全市共建设农村社区972个。

(二)创新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在城市社区,推行“大党委”制,将村、居、新经济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党组织全部纳入管理范畴,采取居居联建、居企联建等形式,灵活组建各类功能型党支部,构建起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奎文、诸城等地实施“村改居”改革,提高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村民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全市已有136个村完成改革,其中奎文区实现了全域村改居。在农村社区,积极开展社区治理机制探索。诸城市依法实行撤村建农村社区改革,以社区为单元组织换届选举,推行了“四务公开五制管理”,即对社区党务、社区事务、社区财务、社区服务全公开,实施社区党委初议、社区联席议事、社区事务决策听证、社区事务公开办理和社区民主评议五项制度。坊子区推行了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明确了村级组织和村民之间的权利义务,促进了村级事务民主管理的有序运转。寒亭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信息网站,把村务公开内容发布到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查询监督,被群众称为“永不消逝的公开栏”。坊子区和寒亭区两项探索同时获得了中国基层政府创新提名奖。

(三)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将社会救助、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等30多项基本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推行信息采集、首问负责、事务代理、限时办结等制度,实行集中受理、“一站式”服务。鼓励和支持驻社区单位、居民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广泛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原则,投资310万元,自主研发了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具备查询、统计、定位等功能。建立起市、县、镇街、社区四级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了数据一次录入、多方共享。目前,社区覆盖率已达99.6%,录入居民信息612万条。依托互联网,建立了社区门户网站,开设了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投诉信箱、“我要找民政”等多项栏目,对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社区人才引进渠道,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原则,通过政府买岗、社会招聘等方式,今年选聘230名社会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将现代社工制度引入社区,设立社会工作人才岗位160个,配备专业社会工作人才78名,优化了社区人才队伍结构。采取多种方式,培训社区工作者3200人次。认真落实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工资福利等待遇,确保不低于上年度所在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一是政策引导不够。城乡社区建设方面没有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不利于基层开展工作。二是对社区建设、管理、服务、职责等介定不清楚,社区工作负担较重。基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社区安排任务多,提供支持少,不能赋予相应的权力和经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服务水平的发挥。三是行政色彩较浓,政府组织与社区组织边界不清,社区组织(特别是社区居委会)官民二重身份,半行政化管理、自治管理、社区公共服务多种职责集于一身,社区公共服务提供与生产合一。社区居委会与政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行政性的垂直关系。四是资金投入不足。部分社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手段不配套,工作经费不足,人员待遇较低等问题,资金投入已成为制约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省、市财政对城乡社区建设投入不多。

三、意见建议

(一)抓好合理化规划。将社区总体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社区发展相关专项规划,并坚决抓好落实。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依据有关规范促进社区用房配置标准的落实。在农村,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为前提,利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有关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在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以满足群众需要为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洋。

(二)促进多元化投入。将社区建设各项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社区居委会日常工作经费、居委会成员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应出台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等以社区共建、投资入股、合作经营或兴办社区服务事业等形式投资社区建设,不断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市场化运作。鼓励各类社会化投资主体,按照市场需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断开拓社区服务市场,从中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紧围绕居民群众生活服务需求,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等社区社会组织。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加快建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将社工制度进一步引进社区,以政府购买岗位等形式,增加社工人才数量,扩大社工服务领域,使社工真正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四)深化信息化服务。整合社区各类信息服务资源,进一步规范完善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加强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现居民信息适时动态管理,努力推动社区管理服务向现代化转型。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积极推进我市12343民生万事通进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网点,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样化服务。

(五)建立规范化机制。要把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并将社区建设工作成效作为工作目标管理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加快推行社区服务准入制,严格执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关键词:社区建设 管理 城乡

作者:李艺

城乡社区管理论文 篇2: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社区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城乡社区建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新矛盾,迫切要求我们统筹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淄博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经验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思路及对策措施,这对于推进组团式城市实现城乡统筹,解决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社区管理;淄博市

[作者简介]徐天铁,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山东淄博255033

山东省淄博市共有83个乡镇,24个街道办事处,3102个村委会,436个社区居委会,其中纯城市社区居委会200个,“村改居”社区203个,企业社区33个,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1902人,平均每个社区4.4人,管辖人员188万人,平均每位社区工作者服务988人。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对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认识逐步提高。本文对淄博市城乡社区建设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了一些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城乡社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社区工作起步较晚,淄博市农村社区建设2008年才开始试点,城乡社区建设工作确切地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老社区基础设施差。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居民区,多数没有完整的社区规划,缺少配套的服务设施,生活设施陈旧,路街巷建设、水电暖供应、供排水设计、学校幼儿园布局等都不尽合理,加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使这些社区的环境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社区居民生活也有诸多不便。老城区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用房紧张,面积小、设施差的现象还不在少数,部分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匮乏,更新不及时,排污不畅,供水管线跑冒多,供电线路杂乱无序,路灯不亮、道路不畅,安全隐患大,社区服务难以形成体系,居民生活很不方便。

(二)绝大多数的新建小区。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不配套。按照国家《城市居民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要求,在新建居民区,其用于公共服务的学校、幼儿园、社区办公服务、配电供水、卫生保洁、图书阅览、社区治安、医疗服务等用房,以及小区绿化、道路建设等,都应由开发商按规划建设。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应无偿交给社区使用。但由于受到利益的驱动和监管不力,80%以上的小区设施配套不全。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建设,多数开发商不提供,社区与开发商关系处理好的,借给使用,不好的,社区就没有地方办公,真正办理手续移交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少之又少,使社区的管理服务功能难以正常发挥。

(三)社区规模大小不一。目前,淄博市436个社区居委会中,规模在4000户以上的40个,3000~4000户的67个,2000~2999户的36个,1000~1999户的69个,1000户以下的224个。规模小的社区主要集中在博山区山头、八陡等镇,各区县城区有部分人口不足1000户的小社区。社区规模过小,不符合省政府规定的3000户的标准要求,不利于整合社区资源,不利于节省管理成本,也不利于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此外,除高新区之外的各区县,对于已经建成或者正在规模建设的居民区,也没有及时划分社区,没有建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给这些小区的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四)财政投入低。社区工作人员少。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少、待遇低。按照第68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标准,淄博市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为3~5人,其补贴标准是每人每月1000元,并交纳300元的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这与省政府规定的社区工作人员按每300户居民配备1人、其补贴与当地上年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持平的标准有较大差距。其次,财政投入仍感不足。近年来,淄博市各级财政已经或者正在加大对社区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多数社区基础差、底子薄,目前各级财政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费、文体活动、治安防控、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投入仍感不足,社区普遍反映经费紧张。农村社区建设相关经费至今还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工作开展难度大。最后,“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机制尚未形成。近年来,随着城市工作重心的下移,政府部门的许多工作都下放到社区,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文化体育,环境卫生、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稳定、创建文明城市等大量工作纷纷进入社区,使得社区所承担的行政性工作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市社区年承担的行政性工作都在50项以上。在这诸多工作进入社区的同时,其相应经费多数未落实到位(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经费除外),最终出现了有人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却无人承担费用的尴尬局面,加重了社区负担。

(五)多数企业社区处境艰难。目前,淄博市共有32个由大型企业自行组建、由驻地街道(镇)予以业务指导的企业社区居委会,主要分布在博山、淄川、张店、临淄等区。一方面,这些企业居委会和家委会由于自成体系,企业自行管理,难以融入全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大局;另一方面,随着部分企业经营不善甚至破产,多数企业居委会和家委会已经难以维持。

(六)物业公司与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关系尚未理顺。社区居委会没有尽到指导居民开展自治活动的义务,多数居民小区没有成立业主委员会,无法对业主委员会进行业务和对物业公司进行指导和监督;物业公司名义上是业主委员会聘请对社区“物”进行管理的企业,而实际上是开发商派来对社区进行全面管理的行政单位,根本不接受社区居委会的指导。造成了社区居委会协调物业公司难,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不服从社区居委会监督和指导的局面。

(七)社区资源整合不够。在城市社区,一方面,有关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对社区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组织,部门问缺少必要的沟通,重复投资的现象比较普遍。如社区建立了卫生室,又在社区设立计生服务站,其实完全可以合二为一。另一方面,社区与驻社区单位的资源共享不够。社区内学校、机关的活动室、体育器材,在八小时外和节假日处于闲置状态,而社区却要想方设法另建活动场所。

二、城乡社区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家层次来看,有法律法规滞后、政策不到位的原因。从淄博市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市规划滞后。政府投入不足。淄博市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居民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规划前瞻性和刚性不强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农村社区的规划还没有完全展开。同时,老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还没有全面展开,关系民生的城市环境治理、治安防范、文体活动、医

疗卫生等,都存在需求与投入不相适应的问题,对农村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更显不足。

(二)宣传、教育、引导不够。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宣传少、方式旧,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差、引导弱,再加上社区服务的不到位,导致居民和驻区单位的社区意识不强,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三)工作体制不合理,社区工作、社区资源尚未整合。城乡社区建设,涉及的人员多、单位多、部门多,组织协调的任务重,这样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民政部门作为政府工作部门,行政级别上与其他部门是平级,工作中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民政部门牵头社区建设难度较大。此外,在各级行政部门,其工作进社区时“条条”方面职责清楚,而“块”上却没有实现整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导致社区资源浪费,难以形成合力。如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组织部门搞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公安、计生、劳动、民政等部门也都开发了各自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相互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加重了社区负担。

(四)对社区建设认识不足。多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城市社区工作,无论在观念上还是思想上,只要提到社区建设,就是对城市工作,还没有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统筹城乡社区的意识不强。由于社区建设是一项投入比较大的工作,无论是社区服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管理都要花钱,使得在有些财政状况不太好的区县。一提到社区建设领导就头疼,不愿积极地开展社区建设。

三、统筹城乡社区建设的建议措施

(一)对老城区进行集中整治。加大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清除社区内违法搭建、乱拉乱挂,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快实施老城区改造计划,提升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改善社区环境,建立健全物业管理体系,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为老城区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二)依法规划。加强监管。要依据有关法律和规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配合建设、房管等部门落实规划,保证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按标准建设和交付使用。合理规划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立集政府公共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和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进行社区规模调整。按照便于居民自治、便于社会管理、便于社区资源整合、便于居民生活的原则,搞好“合村并居”工作,逐步将社区规模调整到3000户以上。搞好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采用从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从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选调、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从离职人员中返聘等多种方式,广揽优秀人才,经民主选举后到社区居委会任职。不断加强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培训,提高素质。对新建小区,民政部门要及时协助政府成立社区居委会,为加强城市管理提供条件。

(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鲁政发[2006]94号和淄政发[2007]55号等文件要求,市、区县、街道(镇)都应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各级部门大力发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和社区居民,集医疗、卫生、法律、家政、便民利民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社会化服务业;积极开展卫生、治安、环境、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以方便和丰富社区居民生活。

(五)整合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社区管理、服务格局。首先,制定《淄博市社区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和《淄博市社区建设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全市社区建设的任务、目标、标准和部门职责,以此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整合资源。将城乡社区工作真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对城市规划、市政建设、资源利用等实行统一管理。如社区信息化建设,除涉密事项外,可将民政、公安、计生、劳动等信息网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再次,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区县或街道(镇)为单位,对社区工作进行全面疏理,明确街道、社区和驻社区单位的工作职责和管理权限,实行真正意义上属地化管理服务。最后,广泛宣传教育,引导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树立社区意识,明确权利义务,努力做到共驻社区、共建社区。

(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市、区县、街道(镇)都要建立社区经费自然增长机制,在将社区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逐步达到省定的标准。即社区办公经费每千户每年10000元,人员补贴与所在区县上年度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持平,由财政和社区工作人员按规定比例按时缴纳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从根本上解除社区及其工作者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七)建立社区建设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由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召集,社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参加,每季度召开例会,研究本地区城乡社区工作开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建立社区工作准人制度,逐步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责任编辑:荷 叶]

作者:徐天铁

城乡社区管理论文 篇3:

城乡社区网络化管理探讨

摘 要:本文从我国城乡社区网络化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多角度的分析了我国城乡社区网络化管理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区网络建设;信息化社区

网络化与信息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旋律,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万维网技术的日渐完善,使基于这一技术的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向社会方方面面渗透,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模式,而且开始全面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数字洪流”,通过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城乡社区建设,以实现对社区的现代化高效管理,并为居民提供完善的、高质量的社区服务已经成为了当今社区建设的一种趋势。

当前,我国的社区工作普遍存在着信息沟通不及时、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社区服务局限于地理位置等问题,与现代化城乡社区所强调的沟通灵活、反应快速、管理规范和服务方便等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人们对居住小区的選择已不仅仅局限于居室面积、房型设计、绿化环境、交通条件等因素,而是逐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安全防范、物业管理、与外界的沟通、信息服务等方面。因此,为了改善社区工作的条件,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并且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对各类信息和更高层次服务的需求,我国必须加快社区网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实现我国整体信息化目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城乡社区网络化管理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在国外,社区被描述为一种生活共同体,其具体特征,一是社区只位于一个自治区镇的辖区范围内,二是各社区间建成了服务互联网络,三是规模控制每个社区的人口不超过25万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地理信息管理采用国家和州两级管理体系。各个城市可以方便地共享国家地理信息,各城市没有城市级的测绘部门。专业地图网站正在变为地理数据供应的最佳渠道。国家和州的地理信息专业管理机构和地图专业网站,以无偿或低价、多介质、多形式、多尺度、网络化方式向地方政府和公众开放。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的社区信息化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各地都掀起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热潮。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方面,不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各地都表现出了注重实效,多种形式并存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建立在电话网络基础上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中心开设服务热线电话,并向居民公布,居民可以通过热线电话向社区服务中心咨询求助;第二个层次是社区服务在电话网络的基础上又引进了计算机,居民可以到社区服务中心通过触摸屏查找信息,获取帮助:第三个层次就是社区服务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它与前二种形式相比具有鲜明的服务内容广泛、居民上网方便的特点。

二、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区信息化建设在整体上缺乏一个科学的、统一的规划

社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台与共同努力。在社区政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各市乃至各区对下属部门和街道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比较笼统,各部门、各街道只能各自凭自己对信息化的理解、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经济实力进行摸索。有些部门或街道的主要领导在信息化方面意识较强,经济条件又较好,并且还有一些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因而就发展得较快;而有些部门或街道既缺乏信息技术人才,经济实力又不强,担心万一投入了人力物力,却又不能符合上级的要求,因而就举棋不定、不知所措。况且每个单位如果都单干,一方面将来报有可能会出现互不蓑容的现象,另一方面各自开发系统、各自维护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社区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还未出台

社区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和资金上的资源优势,结合住宅小区的房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和IT厂商等联合实施。而目前企业虽有热情,但是其作为生力军的作用还没真正体现。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的政蒙法规没有出台,使得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得不到落实。

3、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员的素质有特提高

目前,我国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大多未经过社会工作的专门培训,特别是在居委会组织层面上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的问题.要具有信息化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对他们而言不是件易事,这对开展社区信息化工作是一个不小的障碍。很多人连基本的电脑操作都不会,更谈不上用电脑上网,社医信息化的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未成形。如果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员信息化意识较淡薄、文化素质较低,那么如何向居民宣传社区信息化,如何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社区信息服务呢?

三、社区网络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阶层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社区信息化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不光社会各界对其感到生疏,就连从事社区服务的有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对社区信息化也是知之甚少。因此只有加大宣传力度,才能使社区信息化建设深入人心。首先应该从广大社区干部和社区服务人员入手,加强对他们的宣传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认同感.其次,要充分利用社会服务资源,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对社区信息他的直接受益者——居民开展宣传工作,扩大社区信息化的影响,使他们对社区信息化有较全面的认识,从而激发其需求和参与的热情,变被动接受信息化为主动接受。

2、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协调和统一规划

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统一领导,从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明确相关各方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和具体任务,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搞好部门协作,发挥信息化建设整体优势。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有科学、统一的规划,并且要防止和克服一哄而上、重复投资、盲目建设和互不兼容、互不联通的现象。规划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考虑实际情况。

3、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全面提高社区管理服务队伍和居民的整体素质

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新形势,客观上要求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来从事社区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工作,特别是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经营。而目前我国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人员的普遍素质偏低,光靠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还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制定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和高层次管理人员投身于社区事业,以增强社区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实力。社区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要在居民中推广网络的应用,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对居民的信息化技能培训工作,尽快提高居民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他们学会使用社区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娟,秦凯.数字城市建设的初步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2]周玉清.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建设概述EJ3.重庆地理信息,2007,29(1)

作者:郑新宇 黄子豪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图初中地理论文下一篇:企业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