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1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形成促进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对策。方法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覆盖的48个专业970余名2014届、2015届、2016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就业意向、求职技巧、自我评价三部分30题展开调查。以SWOT法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

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 篇1: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

[摘 要]目的: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反映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对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方法: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制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结合李克特量表、层次分析法等,研究制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结果:构建了包含招生管理、综合素质、培养管理、社会认同4项I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4项Ⅲ级指标、68项Ⅳ级指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结论: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对完善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管理单位和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提高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 培养质量 评估指标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1]为了完善我国医学学位制度,加速培养临床医学的高层次应用型高端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的总体水平,国务院学位办于1998年起,正式开始试点实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工作。但是近几年,随着高层次教育的广泛普及和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就业形势的一系列变化,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能否保证,是否能对培养质量进行系统评估,培养模式将如何发展完善,不但是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在国内高校内部开展对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评估工作的寥寥可数。董靖竹[2]、孙子林[3]等建立了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临床能力考核的评估体系,但不能从宏观角度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质量评估。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法、文献综述法、德尔菲法结合李克特量表、层次分析法等,研究制定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选择关键指标

根据我校对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采用文献综述法广泛阅读文献,制定70-80个相关评估项。同时,成立由12名不同专业、不同职称构成的专家组,其中正高级硕士生导师4名,副高级专家3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管理工作人员5名。结合文献综述得到的评估项,通过理论分析制定专家咨询问卷,确定所要咨询的专家,经过对专家反馈意见的整理,对关键指标进行逐条讨论、修改、删除。最终确定包含4项I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8项Ⅲ级指标、83项Ⅳ级指标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初级条目池。

(二)用德尔菲法合并李克特量表确定评估体系的评价指标

选择培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经验丰富的博(硕)士生导师38名,组成咨询专家组,运用德尔菲法将评估调查表以通信的方式发放给咨询专家,附以评估调查表产生的背景和预期目的,以匿名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咨询专家对各级考核指标的内涵及考核方法的重要性赋值和熟悉程度赋值及依据,依照李克特5级分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同时允许咨询专家反馈意见。[4]对于反馈回来的意见归纳整理,去掉分歧较大的评估项,而将有建设性的意见补充到评估调查表中,再次发放给咨询专家。此过程循环直至意见统一(接近中位数),最终得到不同评估内容及指标。本次研究共进行一轮问卷调查,反馈一次。

选择的38名咨询专家全部提交有效问卷,专家平均年龄45.08岁,其中最高龄为53岁,最低龄为39岁;平均从事专业年限20.33年,其中最高年限为30年,最低为15年;所选咨询专家遍及各个临床专业学位点学科,男女比例为2∶1,75%为正高级职称,并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学历。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算各指标重要性赋值、熟悉程度、判断系数、权威系数等及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使用层次分析软件Yaahp0.5.2进行各指标权重的计算。

二、结果

(一)咨询专家组专家的积极系数及权威系数(Cr)

问卷发放38份,回收38份,均为有效问卷,有3名专家提出19条建议。专家的判断系数和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值为0.800和0.885,权威系数为0.867,重要性赋值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89,各条目重要性评分为2.00分-4.88分,变异系数为0.07-0.23。

(二)咨询专家组的意见协调程度

经统计计算,协调系数显著性检验均为P<0.01,专家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靠的。见表1。

(三)问卷调查结果的处理

咨询专家对第Ⅰ、Ⅱ级指标构成无意见,仅对个别条目名称的措辞提出修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修正;对Ⅲ级指标提出4条删改建议,经讨论予以采纳并删除;对Ⅳ级指标提出增换条目1条,删除条目12条,经讨论,不予采纳增换条目意见,删除条目采纳6条。在改进量表的基础上,专家组收到咨询专家组意见汇总、统计后趋于一致。

(四)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及时调整评估体系,最终形成包含4项Ⅰ级指标、12项Ⅱ级指标、24项Ⅲ级指标和68项Ⅳ级指标的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各项指标权重见表2。

三、讨论

(一)问卷结果的可信度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兼顾相关专业领域和地域分布。所谓专家,应当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很少犯错误的专门人才,应当拥有一定的信息储备量,如一般方法学和基础、理论规律性与基本趋势的知识、参考资料量、专业领域及其相近领域的交叉学科知识、以往评估的经验、对该部分其他评估专家不同观点的独立见解。专家人数的确定要根据研究的主题和课题要求达到的精确性而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以15-50人为宜。本研究中在经过专家组推荐和筛选过程后,选择38位从事临床专业学位教学的硕士生导师作为咨询专家,是符合德尔菲法的条件的。

专家的积极系数即调查表的回收率和每个问题的应答率,说明专家对该研究项目的关注程度。在本研究中,38名咨询专家在应答问卷的过程中,问卷回收率和每个条目的应答率均为100%。这说明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很高,也侧面反映了咨询专家对该项问卷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与预测精度通常呈一定的函数关系,预测精度随着专家权威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系数≥0.70为可接受值,即专家在问卷中的应答数据的可靠性。在本研究中,咨询专家的权威系数较高,说明咨询专家对问卷的咨询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咨询专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小于0.25,这说明咨询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程度较好。同时,咨询专家对Ⅰ级、Ⅱ级指标的结构未提出任何异议,可见专家对指标分级思路持认同观点。

在汇总咨询专家提出的建议的过程中,有专家认为Ⅲ级指标中研究生的政治面貌、违纪经历不能反映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情况,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样是Ⅲ级指标中,有专家认为教学能力不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点,所占时间也不多,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而对研究生毕业率的问题上,有专家也指出不能如期毕业的学生问题大多为因病、因事等休学造成,不能作为判断培养质量的标准,应予删除,该建议采纳;同时,有专家指出应将临床疗效作为一项指标加入体系中,经讨论,由于研究生在轮转时是学习实践的过程,对病患真正的临床疗效主要还是依靠带教导师,因此,该建议不予增设。咨询专家在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学生性格问题及著书立说等方面作出了建议,经讨论后均予以采纳。

(二)构建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可行性和建设性

我校于2005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临床型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并制定、修改了针对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临床能力训练是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然而,经过数年对临床型专业学位培养的探索和改革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生源问题和自身素质问题,再加上培养过程中导师重使用轻培养,以及部分培养单位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实践操作机会相对较少,导致无法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临床能力的培养进行质量把控。

经Yaaph软件中对总目标权重的计算结果显示,Ⅰ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是均等的,这说明招生、培养、就业管理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均为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Ⅱ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中,就业情况、人文素养、生源情况和临床技能成为权重最高的指标,这说明在导师进行双选研究生时,比较重视生源质量和学生的素质,同时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形势的干预下,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也颇为重视。在这样的前提下,Ⅲ、Ⅳ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就业、临床实践、基础知识和实习时的医德医风分别为0.0938、0.0597、0.0352和0.0325。这基本符合国务院学位办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和我校制定的培养方案所要达到的目标,也符合当今社会条件下,对具有职业技能高端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教育培养评估是依据研究生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系统收集有关信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提出改进的行动,能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本研究在我国加强发展医学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建设的大形势下,针对管理部门对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管理和导师对正确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识,根据詹春燕等[5]对国际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观点,结合教师、学生、学科、资源、社会影响力等多种元素,构建一套全面客观反应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估体系,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对完善临床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管理单位和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提高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 注 释 ]

[1] 陈怡婷,陈地龙,谢鹏,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17-521.

[2] 董靖竹,张东华,方明,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15-116.

[3] 孙子林,季红,蒋犁,等.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09(2):249,293.

[4] 平卫伟.Delphi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J].疾病控制杂志,2003(3):243-246.

[5] 詹春燕,唐信焱.国际视域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基于美、英、法、日四国的比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7):62-66.

[责任编辑:陈 明]

作者:许淼等

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 篇2:

基于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横断面研究

【摘要】分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形成促进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充分高质量就业的对策。方法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覆盖的48个专业970余名2014届、2015届、2016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就业意向、求职技巧、自我评价三部分30题展开调查。以SWOT法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结果98%以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会从事本专业学位相关工作,78%以上毕业生期望在西部就业,求职心态关注点最集中在个人发展空间与工资待遇方面,80%毕业生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医务工作,与学院“立足西部,服务全国,投身国家发展战略”毕业生就业方向设计基本一致。结论以胜任力为切入点,可有效解决专业学位毕业研究生就业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医教协同;临床医学;研究生就业;SWOT

【基金项目】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课题(编号:201660)。

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在国家卫生事业和全民健康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国际医学教育组织(ACGME)强调过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服务性极强的学科,它培养的畢业生未来需要胜任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角色,不仅要求医学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外[2],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3],能从自然、心理、社会因素等多维度对待健康、预防疾病和解除疾痛,培养相匹配的胜任力,才能满足深化医教协同培养改革机制下现代医生综合素质的高要求,让高校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表现出更优益的绩效。

一、临床医学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以四川大学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问卷分层设计,对2014届、2015届、2016届临床医学48个三级学科970余名研究生发放问卷970份,收回有效问卷970份。除人口统计学基本信息外,问卷由就业意向、求职技巧、自我评价三部分30题组成。硕士研究生定向生占比3%左右,博士研究生定向生占比19%左右,毕业后需要按照协议回原单位就业,其余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或升学,就业指导工作必要且迫切,基本情况如表1:

1.就业意向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生基本上经历了8-11年以上的医学教育,对未来职业选择较为清晰,毕业后在医院就业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满意度较高,对未来职业的发展目标较为明确。在就业去向方面,98.26%硕士研究生从事本专业学位相关工作,其中16.69%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99.29%博士研究生从事本专业学位相关工作,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国家深化医教改革的战略方针设计基本吻合。(见表2、图1-2)。

在就业区域选择上,西部就业占78%以上,东部地区10%以上,中部地区5%。就业具体区域选择多元,由于70%生源来自西部,本土化的倾向较明显,研究生是西部高级人才的重要资源,西部地区因发展空间大、离家近,生活成本较低等优势也大获毕业生青睐,东部地区的吸引力反倒呈明显消减趋势,毕业生流向与学院“立足西部,服务全国,投身国家发展战略”就业方向设计一致。(见表4)。

2.求职心态分析

在择业考虑因素方面,看重未来职业发展平台带来的个人发展空间,期望供职在三甲以上公立医院,也不排斥优秀医药企业相关岗位。求职心态关注点最集中在个人发展空间与工资待遇方面,分别占调查总数的76%和61%。对工作稳定性、单位规模和工作地点的考虑,分别占调查总数的58.2%、43%、37%左右。

3.就业竞争力自身评价

问卷中80%毕业生认为在胜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角色上不会感到担忧,职业认同感强,认为医务相关工作可实现自身价值。对职业长期发展最有效的是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等。毕业生对就业政策法规有一定了解,对就业工作相关流程熟悉,一般通过网站、导师、家人、用人单位网站媒介获取就业信息,认为新媒体平台对专场招聘信息提醒很有必要。部分毕业生认为领袖气质及组织能力培养还待加强,希望在求职礼仪及简历制作等环节得到针对性指导。

二、SWOT法分析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SWOT内外因分析法(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应用于职业生涯设计,具有直接高效的特点,可以帮助毕业生客观的分析自我与就业环境。华西医学教育起源于西学东渐的教会医院,1998年始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人才教育一直在为适应社会发展而不断思考,迄今已经培养了19届专业学位毕业生,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几千名医学专业高级人才。按照“立足西部,面向基层,投身国家发展战略”指导理念和学科专业特色,培养研究生胜任力,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8%以上,高于国际认可的95%充分就业标准曲线。

1.医学规范性与前沿性为优势Strength

全国医科重点高校不论是从师资力量、科研投入还是保障机制上都倾注了大量特需,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责任人,且师生比多大于1,研究生在专业知识、临床技能,科研创新、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培养保障让其拥有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国家深化医教协同改革进一步显示出其规范性与前沿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同的时间内可同时获得“毕业证”、“学位证”、“医师资格证”和“规培结业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的匹配度和满意度较高。

2.用人单位人才指标及不合适就业倾向导致劣势Weakness

医学研究生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比例几近1:1,(下转161页)(上接26页)毕业后80%以上都将从事专科医生或相关高要求的医药工作,但是新中国自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研究生教育偏重于科研能力培养,高水平科研论文更是学校评奖评优和用人单位引进人才的重要指标。在有限的36个月内,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训要严格完成规定的工作并进行考核,在科研产出上与学术学位的有较大差距。另医师资格证考取周期长,毕业要求四证缺一不可,稍有差池均会错过良好的就业机会。国家深化医教协同改革的深意在于保证基层医务需求大缺口,研究生自身不合适的就业预期也会是当下就业难题。

3.政策支持和就业环境带来机遇Opportunity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并提供充足的经费,研究生临床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总则》和各相关学科细则的要求进行。從2002年起,学院对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进行大胆改革,修订培养方案,将研究生学位课程与规范化培训课程整合,减少学分压缩学时,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前瞻性的科研工作,提高就业竞争力。学院70%以上生源来自西部地区,而西部经济发展人才需求量巨大,早期灌输服务基层的就业意识,学生扎根西部,个人职业发展与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空间更大。

4.日益扩大的招生规模与不断提高的人才需求矛盾迎来挑战Threat

高校日益扩大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毕业人数还将大幅度上升,而目前医疗制度改革,三甲医院指标几近饱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医疗单位评审和企业自身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医师专业要求和职业素养都迎来了新的挑战,紧张的医患矛盾也是不得不面临的新问题,就业问题凸显。就业指导必须不断调整以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新需求,而研究生自身更需不断掌握新知识,具备胜任力特征因素,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三、提升临床医学毕业研究生就业胜任力的建议

1.建立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

我们分析比较大量典型医学生与一般医学生个体特征[7],借鉴美国西点军校人力研究成果及国内外医学教育理论,于2012年在高等教育领域首次提出构建医学毕业生胜任特征模型,包括职业发展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个人特质、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包括成就导向和行动促进等[3]。模型中指明知识技能仅为冰山一角,仅占培养总目标25.87%;其他最重要的依次是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个人特质和成功导向。就业指导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特性,培养医学生胜任特征群中的各项核心能力,才能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胜任特征模型随着医学教育发展不断发展完善,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

2.构建个性化的胜任力培养模式

学院构建“辅导员”、“导师”、“优秀学长”就业三维辅导制,三者形成就业指导合力。专职辅导员负责规划督导及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在规划过程面临的实际问题;导师负责学生学业规划,技能培训及专业竞赛指导;优秀学长负责对学生在目标确立,学业规划等方面实施一对一的帮扶。三维辅导每月一次,以年级大会、座谈会、谈心谈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针对研究生教育特点[8],学院大力搭建多科学交融,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德育实践平台,加强研究生人文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有计划、分阶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3.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

学校虽不在对毕业生具体就业进行调配,但是作为第三方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生涯指导必须要遵循研究生培养规律,根据不同学科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期达到就业指导良性循环。学校一方面需要建立毕业和用人单位数据库,实时更新就业数据,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时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另一方面应该整合学校、学院、学科、导师、辅导员资源形成合力构建一个全员全程育人就业指导体系,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设置系统的职业测评和生涯指导课程,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的求职礼仪与求职技巧培训、简历制作与模拟面试求职等。

华西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提供毕业生在社会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培养的毕业生以临床技能扎实、科研能力突出、胜任力强、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构建SWOT矩阵,提高医学生胜任力,进行适宜的生涯规划指导,毕业生在各自的专业岗位上发挥积极作用,学院就业指导切实从初级的以实现工作安置为目标变成实现医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华西的经验和成果可以为其他院校提供有益的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刘晶晶闫志利.基于德国经验的职教师资“三维一体”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7(20):85-90.

[2]王文娟,马建霞.基于就业市场需求的我国情报人才培养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6):27-32.

[3]翁铁慧.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1):26-28.

[4]吕雪,胡静,柳娜等.关于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调整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6):108-109.

[5]斯特恩.医师职业素养测评.第1版.邓洪,熊婉,万学红,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75-191.

[6]裴光术,刘清才.提高研究生就业效率与质量的思考与建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107-109.

[7]万学红,张肇达,李甘地等.“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研究与在中国的实践.医学教育,2005,4(2):11-13.

[8]金蕾莅,熊义志,王丹.职业辅导在研究生就业中的普及、使用和效果[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作者简介:伍艳,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研究生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研究。

作者:伍艳 程春燕 万学红 孙宁 曾雯 陈念 贾雪 张琴

学位博士研究生临床医学论文 篇3:

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高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集中体现,是国家和地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反映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进入21世纪,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动策应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培养单位不断增加。全省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由2001年的11个增加到2013年的16个,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由2001年的3个增加到2013年的9个,分别增长了45.5%和200%。

——学科授权点大幅增长。全省一级学科博士点由2001年的1个,增加到2013年的27个(其中2个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全省一级学科硕士点由2001年的5个,增加到2013年的202个,分别增长2600%和3940%。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由2001年的7所发展到2013年的16所,专业学位授权种类由2001年的5种,发展到2013年的35种,专业学位点由2001年的8个,发展到2013年的91个,分别增长128.6%、600%和1037.5%,并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

——研究生规模迅速扩大。学术型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由2001年的135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4人)增加到2013年的521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18人),增长285.7%;在校总规模由28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12人)增加到1682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11人),增长495%;专业硕士学位在校人数由2001年的486人,增加到2013年的17207人,增长3441%。

——导师队伍不断壮大。2001年全省博士生导师49人,2013年达到589人,增长1102%;2001年全省硕士生导师766人,2013年达到6739人,增长780%。导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迅速提升,2001年,导师中有博士学位者占28.85% ,有硕士学位者占39.68%,两项合计为68.53% ;2013年,导师中有博士学位者占42.97% ,有硕士学位者占 42.86%,两项合计为85.83%,提高17.3个百分点,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也提高了14.1个百分点,尤为可喜的是产生了本土高校培养的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由江西农业大学黄路生教授指导的动物遗传育种学科博士研究生晏学明的博士学位论文《猪肠毒素大肠杆菌F4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受体的遗传学研究》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2年,由南昌大学谢明勇教授指导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陈奕的博士学位论文《灵芝质量控制模式研究及黑灵芝多糖研究初探》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了江西省本土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零的突破。

——培养机制更加完善。近年来,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围绕建设有江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战略,转入了内涵式发展。从研究生教育投入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健全,到江西省政府研究生奖学金的设立,从学科与学位工作的规范建设,到开放办学、整合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深入实施,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到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回顾本世纪这13年来的发展历程,成绩令我们深感鼓舞和振奋。这13年是我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大提高的13年,是规模增长、类型增加、层次提高、质量提升的13年。13年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靠的是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历届领导以及全体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靠的是我们学位与研究生战线全体同仁一张蓝图画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念;靠的是长期以来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坚韧执着。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紧紧扭住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奋斗目标,努力做大研究生教育总量、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江西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必定会在下一个10年、20年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真正成为江西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加速器和排头兵。我们可以预见: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作者:朱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精神内涵及意义探究论文下一篇:多媒体技术下的网站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