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运行情况范文

2022-06-27

第一篇:县经济运行情况范文

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欢迎**市党委政策研究室以及州经济办的各位领导到文秘部落县调研指导工作。下面我就**县的情况,以及近期与乌市两个对口支援区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以汇报。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天山北麓东端,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扼居南北疆与东疆交汇地带,西距自治区首府160公里。全县总面积8848平方公里,下辖5乡4镇,境内有兵团农六师2个团场。全县总人口13.2万人,其中以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29%。 **县气候独特,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5℃,降水量183毫米,水资源总量4.4亿立方米,现有可耕地50万亩左右,各类草场888万亩、林地53.7万亩。**县特色农产品丰富,大蒜、红花、肉丛蓉等闻名区内外,是全疆和全国名优特色农产品盛产区之一,已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大蒜之乡、黑加仑之乡、高淀粉马铃薯之乡。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3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沸石、芒硝等储量丰富,是北疆重要原油生产基地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150亿吨、石油1.5亿吨、天然气300亿立方米。**县是北疆旅游资源优势区域,旅游资源种类多、分布广。境内自然风光壮观迷人,人文古迹众多。**县历史悠久,曾是丝路古道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汉代为车师后国所在地,盛唐时设北庭大都护府,境内北庭故城、高昌回鹘佛寺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贯通天山直达吐鲁番的车师古道、疏勒古城遗迹、小西沟遗址等30余处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风景区、北部沙漠温泉度假村和狩猎场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近年来,我县在自治区及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全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现已创建成国家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200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9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比例为46.75:23.32:29.9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92元,增长12.8%,增收429元;实现财政收入6320万元,增长8.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1亿元,同比下降3.79%;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6亿元,增长2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5亿元,同比增长12.7%。

二、2005年发展思路及近期发展重点 **县有着独具特色的经济优势和地缘优势,就特色资源来看,在全州甚至在全疆范围都具备良好的潜在发展优势。但一直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地理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缓慢,尤其是在围绕特色农业及特色旅游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潜在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特色农业规模小,产业没有做大做强;农业基础设施差,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缓慢;旅游业文化底蕴挖掘不够,缺乏亮点和系统的开发;工业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近几年来,**县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虽有明显的进步,但与**州发展快的兄弟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加快发展,与全州同步实现小康目标,是我们面临的第一要务。县四套班子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在短期内我们可能难以改变暂时落后的状态,但我们一定要在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程度、工作落实的力度上寻求突破,奋力追赶,绝不甘于落后。为尽快摆脱这种落后的现状,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满足当前人民群众尽快富裕奔小康的愿望,我县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提出和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思路。 2005年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财政实力两大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和城市两大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调优一产,扩张二产,提升三产,加速产业“1132”工程建设步伐(紧紧依托特色农产品,建立十大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延伸形成十条工业产业链,围绕城市建设、科技教育和旅游经济三大产业,加快产业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双增长)全面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群众的社会水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005年我县计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现价)11.34亿元,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0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达到2.7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达到3.53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7268万元,增长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增长30%;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亿元,增长20.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12元,较上年增加420元。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2005年我县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调优一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多层次增效。通过整合农业资源,调整生产布局,提高产品质量,推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加快形成番茄、黑加仑、高淀粉土豆、草莓、大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支持三台酒业、屯河北庭、汇昌油脂、天山飞雪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乌市有实力的企业在我县投资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土无污染

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科技推广服务,把山区15万亩耕地建成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平原区建成无公害产品基地,千方百计地把我县的特色优质农产品打进乌鲁木齐市场。二是突出抓好以牛、鸡为重点的畜牧养殖业。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走专业化饲养、科学饲料配方、体系化防疫和良种化繁育的发展路子。2005年,力争奶牛养殖量达到6000头,土鸡养殖总量达到480万羽,同时依靠科技,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和特色养殖业,力争使农牧民在畜牧业方面新增收入占到全部增收的51%以上。三是加快发展特色林果业和沙生产业,在南部山区利用荒山荒坡发展万亩特色林果业,在北部沙漠沿线建立10万亩肉苁蓉生产基地,为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业奠定基础。四是加快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各乡镇的活畜交易市场,搬迁改造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发展大蒜、土鸡等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吸引乌市现代物流企业对我县特色优质农产品进行分级、加工、包装和运销。五是继续做好无公害产品认证和特色农产品的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工业发展步伐,扩大经济总量 工业经济发展缓慢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在今后我们将工业作为振兴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牢牢把握乌昌一体化机遇,充分挖掘我县的特色农产品、矿产、土地等优势,理清发展思路,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工业上规模、上水平。 一是立足特色农产品优势,优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十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重点扶持三台酒业集团黑加仑制品、屯河北庭番茄制品、天山飞雪土豆淀粉等企业扩大特色产品加工规模。通过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促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以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的重化工工业。重点支持哈煤集团、新矿集团建设大型煤矿,支持特变电工加快五彩湾地区煤炭资源勘探步伐,力争煤炭产量突破100万吨。在此基础上,支持正德焦化、派畴新材、哈煤集团进一步扩大焦炭、电石生产规模,依托区内外大企业集团,在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工业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全力支持本地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依托区内外名优企业,以资产、项目和产品为纽带,引导推进企业间的融合兼并、重组改造,扶持三台酒业、庄子实业、小金牛农牧机械、银河化工等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加强同乌鲁木齐的交流和对接,依托特色农产品和矿产资源两大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吸引分工互补型、协作配套型的中小企业在我县投资发展。同时,要认真研究工业园区建设问题,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和发展定位,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引进投资项目,加快工业发展搭建平台。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 重点开发天山自然景观、沙漠奇特景观、平原人文景观,逐步形成南部山区自然风景区、北部沙漠奇特景观区和中部平原人文景观区。2005年重点抓好北庭故城、西大寺保护开发项目工作;加快对千佛寺、东大龙口水库、野马繁殖中心等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争取车师古道综合开发项目立项,使穿越天山、连接吐鲁番与吉木萨尔县的公路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立项投资;进一步完善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创新旅游业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培育旅游品牌,力争使我县成为新疆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利用投资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加强项目引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加强依法行政,强化政府服务效能,创新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全力以赴抓好优势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五)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作风,提高服务效能 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机关服务职能。建立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切实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不断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以人为本,全力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科技文化工作,推进和实施好帮扶救助城乡社会弱势群体工程,积极解决破产改制企业下岗失业职工和贫困居民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抢抓机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成立乌昌联合党委和推进乌昌经济一体化是自治区为实现乌昌两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我县带来了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乌鲁木齐是我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流密集,人才和科技优势突出,具有内在的扩张力和巨大的辐射带动力。吉木萨尔县有丰富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尽管目前面临一些困难,但也有不少加快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基础,同时乌昌党委又做出由乌市新市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区两区帮扶我县发展的决策,我们相信借助乌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达到加快发展的目的。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县积极与乌市两区进行对接,认真研究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找准与乌市两区实现优势互补的结合点和突破口。

(一)解放思想,坚定发展信心。在认真贯彻区州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决策精神的基础上,我们充分认识到融合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积极把吉木萨尔县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一体化经济范畴之内进行认真的研究和部署,打破局部发展的小框框,用长远的眼光来谋划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坚定信心,统一思想,通过乌昌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和经济实力增强。

(二)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访,积极建立双方认同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研究制定双方合作方案,在发挥乌市两区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加快吉木萨尔

县的特色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促使**县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矿产开发、旅游业等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并且在合作方式、政策利用、管理模式等方面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利用乌市两区畅通的信息渠道、多元的投资商机为**县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寻求发展的机会。

(三)组建乌市两区与我县共同发展的领导机构。在两区与我县相互交流和接洽的基础上,我县已经在经济技术合作和项目支持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且初步形成了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方案。为进一步推动我县与乌市两区在对接和合作方面的工作,两区和我县正在积极筹建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对接和支援工作,协调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关系,推动对口支援工作迅速展开,并且能够有实质性进展。

(四)牢固树立发展的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面对乌市两区对口帮扶我县发展的大好机遇,我县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寻求经济融合发展。一方面将不断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另一方面努力破除过去在扶持当中一味的要项目、要资金,“输血”式的帮扶方式,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适当“输血”,不断提高自身“造血”功能。如通过包装、打造和宣传,建立环乌市、天池、沙漠温泉度假、北庭文化遗址、天山南部风光、车师古道、吐鲁番等连线的旅游线路,促使我县旅游业尽快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又如通过挂靠、联合等方式创造吉木萨尔县工业园区的建设管理的新型模式,利用**县的矿产资源优势及土地可利用率高的优势,建设工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园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以求得在经济上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五)明确目标,同促发展。为确保对口支援工作不流于形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县与两区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共促发展的计划,将在深层次对接的基础上,尽快拿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确定奋斗目标,分步实施,力争在三至五年内使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起色。

(六)瞄准目标,寻求突破。把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长期坚持不懈的狠抓不放,重点瞄准我县的特色优势转化项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短期内实现两地经济融合共进,并且使其能够取得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在融合发展上实现突破。近期内,我县与两区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突破计划,力争在工业园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旅游资源整合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打开一个突破口,为长期建立合作和发展关系开好头、起好步。同时,我县在长期的发展中已经与两区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在我县入驻的企业中,已经有高新区注册的企业--派筹泰克公司在我县建立实体,为今后两地更好地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要基础。 同志们,实现乌昌经济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一定会紧紧抓住乌昌经济一体化这一历史机遇,牢固树立不甘落后、敢为人先、只争朝夕的观念,强化内因,突破外联,积极适应首府城市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升级扩张的需求,寻求加快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促使我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篇: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县政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县政协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济工作围绕"保增长、保工业、保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危机,扎实开展中小企业帮扶年活动,保持工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主要指标增速较快。据经济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数据,一季度,全县87家规模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7697万元,同比增长65.1%;完成增加值16374.6万元,同比增长41.2%,增幅比去年同期快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3.5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当月完成产值30226.1万元,增加值8721.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4.3%、117.8%,增速分别比前两月快82.5个、84.6个百分点。

2、主导产业发展提速。金属材料、装备制造、非金属新材料三大产业增速加快,一季度累计实现产值46143.9万元,占总量的80%。金属材料业9户规模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4877.4万元,增长93.8%,其中华兴线缆、大九华铜业分别增长29%、347.3%。装备制造业14户规模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8570万元,增长76.2%,其中雄伟泵阀、九华矿机、天平机械、朝云铸造、开云铸造、新辉铸造增幅均超300%。非金属新材料业36户规模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2696.5万元,增长55.4%。

3、工业投资增长强劲。一季度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107.6%,其中完成技改投资1.33亿元,同比增长44.5%。1-3月单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5000万元、1.3亿元、3.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106.3%、225.6%。鼎胜矿业、金邦铜业、昌利锻造、**电器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其中大部分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投产达效。

4、危机中寻找机遇。金融危机对县域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也孕育着一些机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情况:一是从危机中寻求机遇,如瑞泰汽配紧紧抓住国家对汽车业的扶持机遇,主动与奇瑞、江淮等汽车制造厂商联系,获得订单,今年一季度产值突破1000万元,同比上升300%;二是从危机中得到教训,主动进行企业技术升级,产品更新以适应市场内需,确保企业正常运转,经济利益不受影响,如方兴实业外贸产品受阻,将主要外销转为外贸内需相结合;思源麻业通过开发新产业竹节纱弥补国内空缺,提高单位产品价格,抵消危机带来的冲击;大九华铜业与上海交大联姻,将高校的高端科技成果,运用到本企业的生产发展中来,获得较好收益。

二、存在问题

1、工业产销率持继低迷。受经济危机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市场需求下降、产品价格变动大,导致部分企业销售受阻、经营困难。一季度全县规模企业累计完成销售产值54466.7万元,产销率94.4%,比去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

2、部分行业下滑严重。一是纺织行业:一季度仅完成产值2764.9万元,下降24.9%。其中重点企业飞达制丝、思源麻业、逸伦麻业分别下降87.6%、33.7%、和69.3%。二是非矿行业:虽然产品价格与去年同期比没有大的波动,但由于今年非矿产品增值税统一由13%调高至17%,而且劳工成本、运费上升,致使非矿行业盈利能力下降。三是外贸出口:全县9户外贸加工型规模企业3户增长、1户下降、5户无出口实绩,一季度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197.5万美元,同比下降21.7%。

3、支撑工业增长的新建项目、大项目少。目前全县85个在建项目,续建项目72个,占84.7%;新开项目13个,占15.3%。在建的上亿元投资项目只有6个,分别是九华电源、鼎胜矿业、海亿矿业、昌利锻造、瑞艾特和方兴实业。今年新开工项目中,大部分投资总额在3000万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项目少。

4、对照全年目标任务,主要指标欠帐较多。从县对乡镇、经济开发区重点考核的6项指标看,一季度均没有完成时序进度。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只完成目标任务的13.6%,慢于时序进度11.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招商引资总额分别完成任务的22.7%、21.9%、21%,分别慢于时序进度2.3、3.

1、4个百分点。从乡镇、经济开发区完成进度看,规模工业增加值:只有杨田接近时序进度为2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蓉城、木镇、丁桥、庙前、经济开发区达超时序进度;工业投资:只有木镇、丁桥达超时序进度;财政总收入:只有庙前镇接近时序进度24.3%,县直一块超过时序进度为38.5%。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强银企业对接。建议县政府尽快建立金融服务联系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调度各金融机构对企业信贷支持情况,综合运用金融机构信贷激励机制、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等手段,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尽可能降低贷款利率,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年终根据各银行的贷款净增额和增幅给予一定奖励。二是进一步加强担保公司建设。尽快将县担保公司资本金补充到5000万元,进一步完善制度,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建立运行灵活分级审批机制,确保成长性好的企业能得到应有份额的担保贷款支持。三是创造条件积极帮助成长性好的企业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引导企业完善相关财务报表和会计基础资料,为企业融资提供更大的空间。

2、强化政策扶持措施。一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议县政府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的资金,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整合现有对企业专利发明、税收贡献、产值进步等方面的奖励政策,每年年终对企业新增贷款、技术改造、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开发一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二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建议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指导企业编制申报技改扩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保等方面的项目,并帮助企业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每一户规模均有一个项目申报、每一户重点企业均有一项目申报成功。三是加强经济部门干部建设。目前,我县主要经济部门人员结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与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极不相称,建议县政府在编制、人事安排上适当向经济部门倾斜,逐步配齐配强经济部门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是加大招商引规力度。围绕金属材料、装备制造以及非金属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突出大项目,瞄准大企业,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和成效,加快招商项目落户、建设进度,确保尽快发挥效益,切实增强发展后劲。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立足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坚持将基础培育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坚持将现有企业培育与招商引规相结合,集中精力、抓主抓重,着力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切实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实力。三是继续强力推进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夯实基础,完善功能,打造项目落户和产业聚集的优越平台。四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淘汰落后技术和产能,降低生产成本和能耗。加快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能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

4、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一是积极组建行业协会。目前,我县的有色金属材料、机械装备制造以及非金属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规模企业数量分别达到了9户、14户和36户,但由于缺乏行业协会的指导和约束,企业间合作意识不强,产业不配套、项目重复建设和市场不良竞争现象比较突出,亟需通过组建行业协会这个平台,推进企业相关项目的配套建设,产品检测、科技人才的资源共享,市场共赢,真正实现各主导产业的组团推进、集聚发展。二是重视企业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加大企业家的培训力度,通过专家讲座、集中培训的方式,切实提高企业家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企业家队伍。另一方面,加强企业与高校、职教中心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对接,大力引进培养企业市场营销、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人才;并积极利用好民生工程劳动力培训这一平台,抓好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培训和教育,为企业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资源。三是规范规下企业管理。由财政、税务、经委、统计等部门会同各乡镇,对规下企业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引导其健全企业销售、财务等方面基础台账,按照其实际销售量核定纳税额,促进税赋公平。对达到规模企业条件的,引导其尽快入规,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篇:县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团结奋斗、狠抓落实,~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农牧业经济成效喜人。

一、~年宁城县农牧业经济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

~年是我县战略推进农牧业经济工作的第一年,抓好一年,事关三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基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用科学的发展观配置资源,聚集资本,发挥优势,实现农业新跨越。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是“两加、两减”的延续,是“三化、三转、三增”内容的丰富,突出设施农业、奶牛、生态、资本,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弱中求强。

工作重点:盯住一个目标,主攻两个产业,加大五个力度。一个目标即人均增收350元;主攻设施农业、奶牛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科技培训、生态保护的力度。主攻两个主导产业,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二是主攻这两个产业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的根本途径;三是走精农强县之路的必然选择。

主要任务:

1、发展日光温室1万个,冷棚1万亩,食用菌1000万个单位;

2、新增奶牛1万头,新增肉牛3万头,新增肉羊8万只;

3、发展烟叶3万亩,新增牧草种植10万亩,其中青贮饲料种植5万亩;

4、劳务输出11万人。

5、农民人均纯增收350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79元。

二、农牧业运行情况

~年,我县的农村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富民”的发展战略,坚持用新的理念经营农业,经过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设施农业有了新的发展。设施农业是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亮点工程,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和有力手段。工作中我们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亮点工程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不变;坚持将设施农业一抓到底,直到抓出成效的决心不变;坚持抓设施农业的政策和措施不变;坚持专项推进的力度不变,抓重点、攻难点,扩张规模,提质增效。~年,日光温室建设重点乡镇21个;冷棚建设重点乡镇17个;食用菌种植重点乡镇9个。全县完成日光温室建设10482亩,冷棚建设10035亩,食用菌新增1063单位,设施农业产值已经达到4.4亿元。

(二)畜牧业生产取得新突破。一是结构上趋于优化,牛的数量大幅提高,形成了奶牛、肉牛、肉鸭、肉鸡多元发展趋势;二是质量上显著提高;三是效益上明显增强,商品率大幅提升;四是经营方式上有了很大转变,为牧而农,舍饲圈养逐步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小区建设形式,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畜牧业产值增幅较大。6月末全县家畜总头数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种牲畜59.6万头只,良改率达93.2%。奶牛新增是2300头,年产奶量超过3万吨;新建奶牛小区、奶站各16处;肉牛存栏10万头,全年肉牛出栏5.1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48万只,肉羊出栏17万只;肉鸭出栏1500万只,肉鸡出栏600万只。推广种植青贮玉米5万亩,完成秸秆转化2.5亿公斤。为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生态保护与建设又上水平。成功地组织了春季造林和夏季工程整治大会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乡镇不等不靠,抓时间、抢进度,共完成造林20.25万亩,人工造林完成15.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14万亩(退耕地造林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万亩),沙源工程1.5万亩, 秋季整地完成5万亩。共完成小流域治理2.13万亩,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2.5万亩,新增水土保持保护面积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9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9万亩,解决0.64万口人和1.5万头只牲畜饮水问题。启动实施了 “西水东输”工程,开通甸子灌区四干渠马连吐到天义水库的输水渠道,开挖渠道长度12.48公里,占用耕地251.7亩,占用林地328.5亩,迁坟277座,穿跨大小山洪沟59处,横穿公墓1处,穿越道路36处,总动用工程量40.4万立方米,可扩大灌溉面积2.5万亩,工程于9月6日胜利通水。通过生态综合治理,已经初步结构出相对集中的生态板块,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通过封山禁牧,生态状况得到恢复,再现了昔日良好的生态景观。

(四)农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农业结构日趋优化,粮食作物面积相对减少,经济作物、饲草作物面积逐年扩大,综合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近20万亩,烟叶种植2万亩,推广种植饲料作物5万亩、粮饲兼用青贮玉米50万亩。畜牧业产值继续攀升,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区域特点和产业优势,农业大县向畜牧业大县转变步伐加快。全县家畜存栏64万头只,良种及改良牲畜59.6万头只,基础母畜28万头只,存栏结构更加合理。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6.9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4.9万人,外出务工收入已超过4.4亿元,劳务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目前全县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7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3亿元,带动农户7.2万户,比去年增长31%。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获得的纯收入人均1856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指标的72%。

(五)扶贫开发、农业开发成效显著。以全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富为目标,以千村扶贫开发和社会扶贫开发为依托,不断创新开发思路,有力地推进了产业扶贫工作进程。全年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6万亩,新打配机电井47眼,对适宜发展棚菜的贫困乡镇建设日光温室约500个,发展冷棚500个,扶持购置基础母牛1772头,基础母羊1905只,种公羊18只,引进梨枣苗木10万株,新植梨枣约900亩。解决极端贫困人口0.6万人,解决低收入人口稳定温饱1.8万人。

三、工作中采取的

主要措施

1、抓重点。年初,县政府把设施农业和奶牛两项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对乡镇重点考核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加大了对农村经济重点项目目标的落实力度,千方百计地加快推进速度、提高推进质量,起到了抓重点、带一般、揽全局的效果。

2、抓推进。对全县重点项目由五大班子领导负责,实行专项推进。全县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分别由县几大班子领导负责,由12个县直单位承担推进任务。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也一改以往的方式,如推进会议不再召开大会,而是由分管领导牵头,召集承担单位和乡镇进行推进落实。今年我县就多次召开了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设施农业和奶牛产业专项推进会议,对工作进行总体安排部署。

3、抓投入。截止目前,全县农牧业产业化共投入资金9.9亿元,其中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1.4亿元,流通企业投入2943万元,基地建设投入2.5亿元。我们主要通过三种渠道积极扩大投入,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和金融支持,上级和财政扶持资金总额达到3200万元,银行信用贷款达到7.6亿元;二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引联合作,引资总额1715万元;三是鼓励引导乡村、法人、个人自筹资金,总额达到18062万元,其中乡村投资203万元,法人投资14406万元,个人投资3453万元。

4、抓项目建设。今年是我县的项目建设提速年,各级政府,各部门都通过项目建设搞融资、增投入,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县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共计35项,总投资近6亿元,其中加工企业项目达14项,总投资1.07亿元;流通企业项目5项,总投资1370万元;基地建设项目16项,总投资4.63亿元。

5、抓农民合作化。通过发展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重点的中介组织,以此来促进加工、搞活流通,使农民通过合作化生产经营整体进入市场,是我们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工作。为了引导广大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目前我县发展起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小区大户等各类中介组织,其中以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为主要类型的规范经营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5家,经纪人1000多人,规模小区472处,种养大户近2000户。

6、抓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上级要求,县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以发展菜、牛、鸭主导产业和羊、草、菌、蚕四个优势产业为内容,制定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蔬菜产业化,到07年实现户均一个棚的决定(讨论稿)》和《宁城县农牧业产业化重点产业~—~年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从规模、质量、市场化与工业化、效益等多方面提出了我县05年到07年,设施农业和农牧业产业化其它重点产业目标,为今后战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标,提出了要求,为逐步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x县2012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X县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2012年11月)

今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合力攻坚,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1-11月份,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同比增长 %,完成全年计划 亿元的%。

——财政收入。预计完成全部财政收入 亿元,增长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增 %。国税完成 亿元,占全年任务 亿元的 %;地税完成 亿元,占全年任务 亿元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增长 %,占全年计划 亿元的 %

——工业运行。新增规模工业企 家(共 家),完成入统工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 %。

——项目建设。全市建设和运作超千万元项目 个,同比增长 %;总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实际完成投资 亿元,同比增长 %。等 个项目竣工投产;等 个项目进展顺利; 等 个超亿元项目顺利开工。

——进出口。预计完成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增长 %。其中出口 亿美元,增长 %,占全年计划 亿美元的 %。

——外资。直接利用外资 美元,完成全年任务 美元的 %,同比增长 %。

——人均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分别增长 %和 %。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坚持“稳中求快、稳中求好”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

一是抓项目。加快 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抓园区。继续按照“打基础、强功能、上规模”的思路,全力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完善 等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新建园区道路公里,启动污水处理厂建设,基本实现“八通一平”,实现集约集聚、错位发展。

三是抓城建。坚持新城拓展与旧城改造并举,大力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城市路网、亮化美化、集中供热、地下管网、体育场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四是抓民生。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着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好第三医院、新一小学、饮水安全、新民居、保障性住房等一批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

第五篇:××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我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紧紧围绕“抢抓新机遇,对接大城区,建设新县”战略,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明确工作重点,使全县民营企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09年民营经济总体情况

(一)、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截止到12月底,我县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371293万元,营业收入4990924万元,上交税金75897万元,分别占年计划的108.6%、100.2%和101.2%。

(二)、民营经济较上年发生了较大变化

1—12月份,全县共有民营企业摊点16718家,同比增长2.4%,从业人员达108950人,同比增长3.8%,新增企业均符合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看好。

(三)、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12月份,全县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550368万元,占年计划的103.9%,同比增长36%。

(四)、民营经济社会贡献份额逐步加大

1—12月份,全县民营企业实交税金75897万元,同比增长了17%。同时,全县民营企业吸纳劳动力达到108950人,新增3986人,实现了全县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已达到88.3%,从业人员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38.5%,对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4.4%。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扩大地方财政收入的“钱袋子”、增加城乡居民就业的“蓄水池”和县域经济快速崛起的“发动机”,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五)、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明显发展

对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重点扶持,实行领导与规模企业挂钩联系责任制,加快规模民营企业建设步伐,形成种养加、贸工农、产学研一体化的龙头带动基地,以此辐射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1—12月份,全县形成了45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

(六)、加快“四型”企业建设工作

重点扶持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农业产业化龙头型民营企业发展,带动全县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2009年全县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分别是昌联养殖有限公司、兴远养殖有限公司、华骏养殖有限公司、威信养殖有限公司四家农业产业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加上原来的河北中化滏恒股份有限公司全县现有市级“四型”企业5家,后备“四型”企业2家。

(七)、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着重加强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信用担保公司建设,为改善我县融资环境,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我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副县长带领县中小企业局、县信用联社、县农行以及3家民营企业等到我市××县对该县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进行了学习考察。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我县信用担保公司建设方案,现正在积极运作中。创业辅导和人才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好了国家政策培训资金,中小企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即职教中心联合开办了涉农学历教育,帮助300名农民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不但增长了学识,还增加了学历。

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不大、管理粗放。

首先是总体规模还不够大、不集中,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深加工产品

少、高附加值产品少、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次是企业产权结构封闭,管理手段粗放,大多数企业仍实行家庭式、作坊式管理,生产经营缺乏战略性指导,企业成长性较差,大多依赖自身积累而不善于通过资本运营来扩大规模、上档次。

(二)融资不畅,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

融资不畅是民营企业老板反映影响企业发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贷款难仍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银行现有的机制使他们倾向于追求风险较小、的有政府背景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贷款时受到所有制歧视,致使民营企业担保难、抵押难、贷款难。由于融资难,资金匮乏,导致民营企业难于实现规模扩张。

××镇天祥公司虽然扩张规模急需流动资金,但企业所需流动资金中却没有一分是银行贷款,全部是靠个人关系从朋友手中借取的。为什么呢?用公司法人代表的话说就是“公司没有社会关系,没有政府背景,银行从不考虑我们这些民营企业总觉得我们风险高,不守信用,而只贷给那些风险低或有政治背景的企业,但实际上我们这些企业至少在5—10年内不会倒闭,有足够的还贷能力。再者,向银行贷款还得请客送礼,陪吃陪喝,即使银行贷款给我们,到最后也是所剩无几,我们企业哪有那么多时间呢?而借朋友的钱就方便多了,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后他还感叹的说:“如果我的企业能有100万元的话,我就不用干活,坐着挣钱了,而现在却整日为流动资金跑东跑西,用在企业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了”。

(三)家族经营

很多民营企业无论在产权结构、组织基础、权力分配、决策方式上,目前很多民营企业都带有明显的家族化痕迹。它们由一群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筹设、创立及经营的企业;他们共同持有股份占全部股权50%以上,或即使低于这一百分比但仍掌握有控制权;企业高层主管中,至少有两位属于上述家族成员,其中一般包括财务或人事主管在内。由于这一性质,导致许多民营企业可以选拔的人才受到局限,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外部人员发展空间有限,优秀人才难以留住,造成企业在发展中面临更大的风险。

(四)管理风险高。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加以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几个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往往造成企业内劳资关系紧张,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使民营企业的管理风险加大。

(五)民营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民营企业家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比较少,队伍整体素质比较差,造成民营企业大多管理粗放,多是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影响全县民营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六)对“老”企业关注太少。上级往往对新上项目如华龙面粉厂、银晨焦化有限公司投入太多的精力,经常深入企业指导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而对一些技改项目特别是原有的市场前景广阔、产品销路好、利税高的“老”企业关心太少、帮助太少、了解太少、支持太少、服务太少,在这里,我们应该做到结识新朋友、不望老朋友;一些部门扶持国有企业或规模大的非公有制企业轻车熟路,往往容易忽视对众多的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的帮助和服务,在工作上“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七)民营企业征地难。民营企业在新建或扩建项目中普遍存在征地难的问题,虽然县领导提出了利用城内停产企业闲置的厂房和场地的观点,但是无论利用哪家企业的厂房、场地,该企业的下岗职工工资、外欠款、银行贷款等一大堆麻烦就会接踵而至。

(八)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得不到优化。

发展环境得不到优化也是影响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职能部门吃、拿、卡、要

及“三乱”现象时有发生,顶风违纪,将收费和罚款当作一项硬任务、硬指标层层下达造成对民营企业的收费、罚款能多则多,能重则重,在工作上“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缺少你赚钱我收税,你办厂我就业,你投资我改善环境的意识,一些部门把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放权松口不松手,明放暗不放,有福同抢,有难同让。

(九)企业观念和认识滞后,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

由于传统观念和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不少人在认识上仍然有偏见,导致民营经济发展事实上的不平等。同时,多数企业从事一般性的制造加工型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知名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技术和装备要求不高,企业和产品缺乏竞争力,成长性差。更重要的是,我县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为其他企业加工的阶段,自创品牌能力不强,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为贴牌商品。就拿童装来说:我县的童装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有比较好的市场条件、发展空间,但就是不能形成我县的品牌童装。因此产品知名度不高,影响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建议

(一)加强民营经济组织领导。

调整县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每季度召开一次恳谈会,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每月召开一次情况通报会,及时向各乡(镇)和部门通报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县委、县人、县政府、县政协等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同志要对口联系一家优强民营企业,帮助指导其加快发展。各乡(镇)、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改进和完善现行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民营经济发展状况。

(二)进一步简化民营企业创办审批和年检手续。

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进行前置审批的项目和少数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外,其他登记前置审批一律取消,申请人可先行取得营业执照后,再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审批、验收、检测事项涉及多部门的,实行首受部门负责制;推行相关部门联合办公、综合服务办法,重点解决部门职能交叉,单个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化民营企业年检手续,对连续三年以上无违法违规行为,且经营情况和商业信誉较好的民营企业,经工商部门批准,实行免检制。

(三)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规范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降低各类收费标准。继续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现象进行了再清理,切实减轻了民营企业负担。对巧立名目、吃拿卡要、以权谋私,损害民营企业利益的行为,严肃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对破坏和有损民营经济发展的人要公开处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偷漏税等违法行为,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四)健全民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特别是信用担保体系。

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切实加强民营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在县财政预算中设立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不断扩大规模,重点用于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信息、信用评价等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外向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骨干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是否建立并逐年增加,是市委、市政府考核各县市区民营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要搞好教育培训和创业辅导;科技部门要搞好公共技术试验、提供标准与检测服务;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要搞好综合协调,积极引导民营及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以及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依托大专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和企业,重点开展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营管理、职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

训,县政府应给予适当补贴和资助。

在服务体系建设中着重以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抓手,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加快我县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即县财政和民间资本力争组建资本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担保公司,实现年累计为企业融资担保30家,提供融资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同时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实现银企对接的经常化、制度化,每季度像安全生产工作会一样召开银企对接会,实实在在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及时发布最新信贷政策,企业公布资金需求信息,对接会要由政府搭台,采取洽谈与对接“超市”的形式,金融机构分别建立洽谈区,各乡镇分别组团参会,企业自行寻找金融机构进行面对面洽淡,提高洽谈的针对性和成功率,为企业和银行搭建融资的桥梁,筛选一批,考察一批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真正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对达成贷款意向的项目逐个跟踪落实和调度。

(六)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一是抓龙头企业,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引导,实现民营企业辐射带动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三是抓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好的民营企业群体和“名、优、特、新”产品,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

(七)加大力度打造品牌。

建立一系列的激励制度,鼓励企业创品牌。一是加大力度出台相关政策的扶持,比如对创国家、省、市各级名牌的按照一定的比例减免企业税收等等,在意识上鼓励企业走出去,叫响自己的品牌。二是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和培养,鼓励企业走品牌战略。帮助企业实施品战略,打造一批在一定行业内具有全国影响的企业。

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协管员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新概念英语资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