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修内外,做强做大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以广东医学院为例

2022-09-10

我校志愿服务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和谐建设中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起着积极地作用。志愿组织围绕“立足校园, 面向社会”的服务理念, 为校内师生、校外群众带来了帮助, 得到了认同。但近几年, 随着我校各级志愿组织的不断成熟、扩大, 一些学生干部对“立足校园, 面向社会”这一理念的歪曲理解, 过分的强调“面向社会”;把握“内”、“外”关系与“强”、“大”关系的能力不足, 导致了不少的问题, 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去解决, 为进一步地推进志愿服务的发展而努力。

1 我校志愿服务的现状

近几年, 我校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成功发展了一系列成熟的有意义的志愿服务项目, 如义诊、助残、敬老、大型活动后勤等。从这些成熟的项目中可看出, 大多数都是偏向于校外, 对于校园内能服务到师生、锻炼到志愿者的项目非常稀少。同时, 每一次换届后, 继任者缺少远见和“种树”精神, 都想方设法在任期内出成绩、见功效, 出现不断地扩张再扩张, 忽视内部的建设。

目前, 校内外项目不均衡, 过分面向社会, 盲目扩张“地盘”, 队伍建设跟不上, 人才流失等问题尤为突出。我们认为,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1.1 急功近利, 导致志愿服务成为无源之水

一些志愿服务组织, 或多或少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工作思路, 导致了校内项目跟不上校外项目的步伐。他们在校内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只听从任务开展活动或只开展基础的清洁卫生、后勤保障等服务项目。虽然这些基础的服务项目能惠及师生的生活, 但不积极创新、突破思维。长此以往, 会让志愿者产生抵触的心理, 渐渐失去参加志愿活动的兴趣。而在校外, 却常常看见他们的身影在各镇街穿梭。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校内的活动不容易见成效, 组织安排略显不当就会面临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批评。而校外的活动面向人群广, 服务对象比校内复杂得多, 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赞许, 得到媒体的播报, 在文字总结上也比校内活动总结漂亮得多。

此状况若长期发展下去, 各级组织都涌向校外, 我们校内的志愿文化将越显匮乏。用志愿力量感染到社会群众的同时却丢失了校内师生的支持, 形成一种校外赞许校内寡闻的状况。但志愿服务的参与者来源于校内师生, 失去他们的拥护与积极参与, 我校的志愿服务难以走得更远, 成为无源之水。

1.2 眼光短浅, 导致志愿服务坐吃山空

各级志愿服务组织每年实行一次换届, 在每次换届后, 无论是管理、队伍建设还是服务项目上, 往往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想象, 这使得一批优质资源不断流失。

管理缺少远见。很多继任者上任时, 就为组织定下了一个个年度内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些项目或工作往往是短暂性的而不是持续性的, 产生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干部眼光的狭隘, 只看到自己任期内的发展, 看不到组织是持续发展的组织, 倘若没有上一届人的铺垫是成就不了下一届人的辉煌。

不积极修炼内功。队伍建设、梯队建设、干部培养往往没有成为组织换届后的工作重心, 原因在于干部缺乏“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牺牲精神, 根本原因在于怕吃亏怕吃苦。大家都知道制度的建设、团队的默契、干部的能力可以成为一个组织能否成功的关键, 但做起来确实是繁琐的、费事的、耗力的。很多组织因为把握不住这些关键, 导致组织成为一个“水肿型”组织, 缺乏凝聚力, 缺乏向心性, 一撮则破。最终导致了人心背离, 留不住好的人才。

项目继承数不多。当前, 我校的志愿者服务缺乏长远的目标和计划, 总是在不断地服务再服务。好不容易创立的一批优质项目, 却随着志愿骨干的实习、毕业, 出现了操作管理上的断层, 艰难创建的基地和服务项目没有很好地坚持建设。粗略计算, 上一批志愿者离校或退出志愿者组织后, 被承接过来的项目仅有20%, 但被服务对象中有80%希望长期接受服务。频繁的变动, 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活动的科学化与制度化建设。[1]

在我校的志愿者服务中就存在着这样的例子。校青协的助残服务队, 第一、二届的志愿者工作激情饱满, 思维活跃, 常常能举办质量很高的志愿服务活动, 如与东莞市残联联合举办的助残社区培训、残疾人打字比赛、一人一针绣未来、助残巡回宣讲、蔡边村义演等, 这些活动一一印在了志愿者的脑海里, 赢得了各界的好评, 同时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投身到助残行列中。但是随着两届队长的相继离开, 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未能得以继承, 归根到底, 来自于上述的三个方面。新任人眼光不够长远, 总盯住过去的辉煌, 没能想出新思路, 干出新的成绩。很多时候不是自己主动去想, 而是被动地等待学校给予的活动, 形成了等活动、听安排的状况。从队伍建设中看, 新的服务队缺乏以往的凝聚力, 而继任者却没能把重心调整好, 回归到基础建设中, 而一心想把队伍做大, 想扩招志愿者, 却没想好招志愿者后可以干什么, 能干些什么。延续至此, 校外项目办不成, 校内项目不想做, 整个服务队没项目可做, 志愿者们自然而然地把这支服务队给遗忘掉, 些辉煌与成就, 只能属于过去的历史。

2 兼修内外, 方能做强做大志愿服务工作

当前, 必须把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的状况处理好, 让他们正确的理解好“立足校园, 面向社会”的意思, 把工作上的“内”、“外”关系、组织建设上的“强”、“大”关系处理好。我们认为, 只有处理好“内功与外功”、“做强与做大”的关系, 才能锻造出“兼修内外, 做强做大”的志愿服务组织, 才能使我校的志愿服务事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 处理好内功与外功的关系

内功、外功是一种操作方法, 内功就形同武侠小说中的“心经”, 外功则形同“招数”, 光有“招数”没有“心经”的大侠算不上是高手, 只是表面风光, 内里空虚。所以, 我们在从事志愿服务前, 在建设一个服务组织之前, 必须明确好内在与外在的关系, 才能建成内外兼备的组织。

要做好内功的修炼, 关键在于“立足校园”。校园是我们日常工作的地方, 也是参与服务项目志愿者的来源之地。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校园里, 做到立足校园, 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 把同学们的目光聚焦在志愿服务上, 形成浓厚的志愿文化和氛围, 发掘更好的志愿者骨干, 为志愿组织的长足发展做好奠基者。在此基础上, 把握校外机遇, 适当参与、组织社会上的志愿服务, 实现消耗资源低、活动效果好的局面。

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立足校园”、锻炼内功呢?首先, 校园是社会的缩影。在这里可以实现大部分面向社会的项目, 提供试点的平台、探索的平台。在校内做好组织策划、安排管理等工作, 进而进行活动开展、活动反思, 可以让组织者得到系统的效果分析。在这个基础上再到社会去开展相应的项目, 会产生事半功倍的结果。就以一个敬老活动来说, 属于一项帮扶弱势群体的项目。看似简单, 但很多组织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意想不到的情况。那么在开展之前, 可以在校内开展敬老活动, 学校的老教授、附院的老专家还有老师们的老父母, 通过这样一个计划的开展, 相信可以给组织者带来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把社会上的敬老活动组织得更如鱼得水。其次, 校园里得到的意见往往是最直接的。校园内被服务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同学, 很多时候他们都能反映出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实处。相反, 在社会上开展的服务, 被服务对象往往会顾及到服务者的感受, 即使你的服务给他带来了不便, 他也会顾及到你的感受, 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所以, 在校园内开展的活动, 往往可以提供更多的反馈意见给志愿服务组织, 让组织得到更多的经验。

2.2 做强再做大

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往往把强、大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出现了华而不实的状况。阿里巴巴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做大的企业也许会瞬间瓦解, 但做强的企业一定会慢慢变大。”我们做志愿服务组织的人也应该把组织像企业一样做, 有鉴于此, 各级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和干部要思考“做强”与“做大”的关系和顺序问题。

要去做强一个志愿服务组织, 应该从内部建设做起。第一步, 须狠抓志愿者岗前技能培训和干部培养。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800名志愿者中, 没有得到培训的占36.5%, 也就是说, 有超过1/3的志愿者是单凭爱心和热情参加服务, 但是并不具备受助者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2]

志愿者是志愿服务的主体, 他们的技能体现了整个服务的层次水平, 出现不懂做、不会做、不体面等现象, 在影响整个服务质量的同时也丢失了组织的面子。第二步, 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他们是组织动脉的把握者, 组织走向哪、怎么走都是干部去决定, 培养好一批优秀干部, 无疑为做强组织奠定基础。第三步, 制定完善的制度。制度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所在, 只有制定完善制度的组织, 才不会迷失方向。当前, 我们很多的组织都欠缺健全的制度, 一个项目应该怎么管, 服务时间应该怎样记, 都没有清晰的思路,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到头来总像无头苍蝇一样, 这就是因为缺乏完善、健全的制度。因此, 制定好完善的制度, 有利于志愿服务组织工作的开展与管理。第四步, 切实保障志愿者权益。要把组织做强, 就要让志愿者对组织产生归属感;要让志愿者对组织产生归属感, 就要切实的保障好志愿者的权益。无论是服务时间、志愿者档案, 还是服务后勤保障、志愿者人生安全, 志愿组织都要想方设法的去维护好, 做到不丢失志愿者的任何一项利益。

做“强”有共性, 自然也有个性。对于不同层次的组织, 我们做起来要有针对性, 这样才能做到正在的“强”。对于校级组织来说, 应该积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 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割、多头领导的现状, 对全校志愿服务工作做科学规划和合理调配, 使各二级单位的志愿组织形成特色活动, 促使各志愿服务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真正形成一盘活棋。要经常性召开研讨会议向二级单位通报情况, 避免利益冲突, 活动“撞车”。对于二级单位的志愿组织来说, 要做到“术业有专攻”, 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项目, 逐渐形成特色。有序地发展实践基地, 要在保证活动基地经费和人才的配备的基础上, 成熟一个才发展一个。

只有处理好内功、外功的关系, 兼修内外, 才能把志愿服务工作做强;只有做强了, 才能谈论做大的问题。在此, 衷心祝愿我校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做强做大, 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为学校发展与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至今,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 显然我们还需要通过全体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把我校的志愿服务事业做强做大。

关键词:志愿者,服务,内外关系

参考文献

[1] 郑彩莲.和谐社会视野中的高校志愿者行动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6 (4) .

[2] 梁绿琦.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调查报告[J].青年研究, 2005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民办高校创业教育团队建设的若干思考下一篇:钠曲线及超滤曲线对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