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智能交通

2022-09-13

正文:

前言:关于互联网的生活化、工作化应用, 一直是人们所着重思考与关注的互联网思维核心精髓。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CNNIC) 2015年2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我国网民如今越有6.49亿, 占世界第一的位置, 同时我国互联网普查率也高达47.9%, 我国如今已成为世界级网络大国, 互联网已经深入的影响到了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互联网+最早在15年3月份由马化腾先生在两会期间第一次提出。互联网+核心理念在于, 借由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 从而在传统行业中, 以互联网+作为驱动, 创新传统行业发展形势。作为生活必需品, 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互联网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透明的合作平台, 结合互联网思维, 提高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功能性与使用价值, 便利人们的生活, 这正是互联网应用的意义所在。

一、互联网+与城市交通智能系统研究背景

(一) 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的诞生是由新时期, 互联网的二次发展所形成的业界新动态, 是由知识创新推动的互联网技术的再进步。从互联网的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

可以说, 互联网+是网络技术的再进步, 也是互联网思维创新性实践成果。作为经济形势转变的推动者, 互联网+为社会实体经济的改革与创造, 提供着不竭动力。简单来说, 互联网+通过结合网络系统与传统行业, 从而再创造, 再利用, 利用网络通信资源能力达到社会资源配置的集成和优化, 最终使网络科技成果能够深入融合经济社会意识发展形态。因而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意识形态, 结合信息资源的利用, 可以有效提高全社会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 从而为互联网的全面铺设, 及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互联网+依托着多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经验, 优化着社会生产要素, 并更新着传统经济体系, 对于重建商业模式的经济转型与升级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及计划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再分配, 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深入结合, 以构建社会经济模式转变, 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增加作为发展目标。

(二) 互联网+与城市智能交通

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与技术革新使得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脚步, 与城市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城市内部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数量不断增多。同时我国公民总体经济消费能力的提升, 使得汽车如今已经变成了家家户户生活必备品。因而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 城市交通系统堵塞问题愈发严重, 传统的交通管制和线路优化配置, 已经无法再制约如此庞大的城市汽车数量。这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非常不利。尤其是部分一二线大城市, 尽管有尾号限行管制系统, 不过由于城市中汽车的基数过大, 因而导致承重交通运载能力呈现严重不足现象, 交通堵塞问题不仅导致许多城中居民上班、工作难。同时也会严重影响许多企业的经济发展速度。

首先互联网+能够为城市交通系统提供更为透明、系统化的线路优化平台, 帮助广大出行车辆出行道路的选择上, 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另外互联网+的应用如今已经扩展并应用到城市打车软件, 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另外互联网+还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 其在城市交通系统应用, 颠覆了人们对传统交通系统的认知。互联网+通过集成和采纳城市交通线路数据, 优化城市线路资源, 从而为便利人们出行提供着非常便利的资源条件。

二、互联网+智能交通系统实践应用

(一) 大数据交换体验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 带动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与生活质量。通过对交警部门指挥中心所获取的数据显示, 据2017年滴滴出行发布的数据显示, 平均每天滴滴平台约有近2000万份订单需求, 高峰期间, 每分钟需接受越超过3万人次的乘客需求。然而, 事实上这个数据也仅仅是交通数据的一部分。在传统模式下, 因为数据会优先传送至专网数据库, 以及公安网等原因, 导致部分数据未能在第一时间由专项管理人员顺利获取。另外由于现如今城市交通发展规模普遍较大, 所以庞大的数据量, 或是间歇性网络波动都会导致传统的数据存储方式, 和检索方式也无法满足人们高效的数据查询。

而在互联网+模式下, 通过对各种交通信息数据的实时性搜集和分析, 不仅可以保障数据样本采集的完整性, 同时还能保障数据样本的准确性。例如过去搜集卡口车辆特征时, 以往的人为统计与设备采样仅能够记录车辆的颜色和号牌, 无法采集到车辆的车主信息、年款等相关信息。互联网+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有效再利用精准的相关车辆信息数据, 确保数据的持久性和复用性。通过互联网+搜集交通数据不仅可以满足自有需求, 还能对接其他业务系统并提供数据, 可以因时因地为其他区域提供经验借鉴[2]。

(二) 智能交通指挥体系的构建

传统交通指挥系统, 通过利用计算机及电子传感技术等方式, 监控与管理城市交通格局。从宏观角度来看, 虽说传统交通体系能够在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上有着一定把握。不过对于数据信息的详细性及区域性却显得略为单一。

互联网+则能够轻松打破这种局面。通过建立互联网+网络数据库, 满足各地域跨城区、跨地域的数据交流。具体表现为, 能够利用大数据统计交互模式,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而互联网+的应用极大的便利了城市智能交通网络的搭建, 为城市交通线路的优化提供了互动性和便利性。

(三) 优化交通资源的线路使用与配套技术

交通信息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应用, 如今也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形态与发展特征。越来越多的地理信息服务开始逐渐重视行业信息资源整合, 不断走向一体化和综合化[3]。对于普通出行者来说, 交通信息不仅包括线路是否堵塞, 同时铁路与航空出行能力和出行资源对于出行者来说同样重要。

目前我国许多大型城市已经开始普遍采用初步性尝试, 搭建网络平台, 搜集城市内部各区域交通出行状况, 便利人们的出行。部分公司甚至专项开发了适合城市交通检测的软件, 使用者能够实时观测线路状况, 减少了城市交通堵塞现象的发生。

(四) 跨界交流信息沟通服务能力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 在便利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 对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构建也做出了应用的贡献。尤其是跨界资源信息交流, 对于城市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 以及互联网信息发布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简单来说, 跨界交通信息服务主要体现为城市智能交通的物联网建设, 这为智能交通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 即传统互联网是人与人的网络, 而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才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4]。例如2010年, 上海市为了顺利举办世博会, 因而开发并使用了以互联网作为平台的上海市交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对上海市地区的交通线路拥堵状况, 以及城市交通出行信息进行实时的全面监控。不仅有效降低了上海市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出行难度, 同时提高了上海市的对外形象。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着重强调了线上与线下间的互动整合, 借助于针对城市交通系统状况所开发的信息互动软件, 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当地的路况及出行条件。

三、互联网+背景下,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所面临的挑战

不论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它的瓶颈以及阻碍。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平台的新生儿, 在未来也必然会遇到发展瓶颈, 我们也不能一蹴而就掩盖互联网+的发展问题。在此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面临还不够成熟的智能体系, 常见的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间的协调, 同时还要考虑到互联网+模式下系统的发展对于庞大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最后还要考虑到互联网+评价系统如今还不够完善。唯有协调发展, 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 才能够使得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智能交通真正实现高速发展[5]。

结语:目前我国交通系统正面临着网络化、智能化应用发展阶段。因此为了保障互联网+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有效融合, 我们应当在保障交通系统运营效益的同时, 提高交通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在互联网+背景下, 结合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和引用, 为国民交通产业经济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基于多年来, 互联网与其他传统行业的有机融合经验。顺从时代的发展依据, 推动城市智能化的纵向协调发展, 利用互联网便捷城市智能化发展道路。借由智能化发展, 使用户的思维及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应用于交通系统的创建, 从而为市民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出行体验。结合大数据系统应用分析, 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信息, 合理预测交通流量的变化走势, 及时调节城市交通线路, , 为城市化智能化建设提供更加优良的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服务。

摘要:互联网+的提出, 标志着互联网的发展如今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还为社会交通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基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及城市交通系统的组织构成愈发趋于成熟, 使得互联网+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融合正在逐步形成。在互联网+背景下, 交通产业的体系构建及数据分析与交通指挥利用, 都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城市智能交通,大数据

参考文献

[1] 张永杰.城市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智能城市, 2017, 3 (04) :130-131.

[2] 张正宜.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城市智能交通[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7, 40 (01) :160-162.

[3] 王广鹏.“互联网+”城市智能交通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安防, 2015, (15) :60-63.

[4] 宋奇文, 杨敬锋, 谢海涛.城市智能交通体系结构与规划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14, 42 (17) :34-39.

[5] 陆化普, 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4, 6 (01) :6-19.

[5] 陆化普, 李瑞敏.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4, 6 (01) :6-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论在招投标工作中建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下一篇:WEB环境下SQLServer数据库安全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