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前沿技术分析论文

2022-04-2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电力前沿技术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在国网公司的入职考试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同时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教学团队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教学团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改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国网公司入职考试的竞争力。

电力前沿技术分析论文 篇1:

智洋创新(688191) 申购代码787191 申购日期3.26

发行概览: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826.1512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具体募集资金数额根据市场和询价情况确定。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与本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及主营业务发展所需的营运资金,具体按轻重缓急依次投入以下项目:智慧线路可视化及智能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智能变电站全面巡视系统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基本面介绍:公司是国内专业的电力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提供商,通过对输电、变电、配电环节电力设备运行状况和周边环境的智能监测及数据分析,提供集监控、管理、分析、预警、告警、联动于一体的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随着我国对电网长期持续投资建设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智能分析管理成为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以行业发展趋势及下游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研发,取得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丰富技术储备、保持产品创新。核心技术方面,公司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电力智能运维行业相关场景的深度应用,2020年至今,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4项,目前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0项,并有66项发明专利申请正在审核过程中。同时,公司积极优化迭代现有核心技术,例如“智洋电力巡检图像隐患检测算法”自诞生以来已经过多次优化迭代,从原有仅为平台端人工智能算法升级至云端和边端均可使用的人工智能算法,同时大幅提升了识别准确率与识别速度,运用该算法的公司输电智能运检解决方案获得了“2019华为开发者大赛Atlas赛道(商业组)”一等奖。

募投项目匹配性: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智慧线路可视化及智能管理系統建设项目”和“智能变电站全面巡视系统建设项目”,通过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并引入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仓储装备,大幅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和公司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对公司现有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持续优化及改进;研发5G数据通讯模块在输电可视化产品中应用及无信号区域通讯技术;开发基于华为Atlas系列芯片的边缘计算终端等,持续强化公司电力智能运维分析管理系统性能和功能。“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拟重点布局科技创新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加大研发团队扩建力度,加强研发环境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等方向。

风险因素:技术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数据截至3月19日)

电力前沿技术分析论文 篇2:

基于国网考试背景下高职高专《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在国网公司的入职考试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同时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教学团队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教学团队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和考核机制五个方面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实践证明改革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国网公司入职考试的竞争力。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过程性考核

自2012年国网公司首次开展2013届毕业生统一招聘考试以来,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招聘工作可以为国家电网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力,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另一方面也能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条公开、公正的就业渠道,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我校电力类毕业生有三个专业符合国网公司的报考条件,而每届毕业生中有一大批优秀学子渴望通过国网公司的考核实现自己的专业梦,这就对上述相关考试课程的老师提出了挑战。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在国网电工类专业笔试中占据了很大比重,同时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分析的对象是电力系统运行实际问题,脱离工程实践的教学毫无意义,既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需求,也不能满足部分参加国网考试同学的需求。我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组从2014年起就针对该现状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

1  优化提炼教学内容

虽然电力系统分析教材版本在不断更新,但教材内容更新较少,无法展现近年来现代电力系统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动态;最重要的是,教材内容不能很好的体现工程实践性,未能具体的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的实际问题。为此对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增加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风力发电并网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知识的讲解,增加柔性输电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高压交流输电项目和智能电网技术的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电力系统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紧扣国网公司最新版本考纲内容[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各元件特性及数学模型、简单电力系统潮流分析、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电力系统故障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简单故障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这不是应试教育、不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是从行业角度来讲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更贴近与工程实际。为此将课程的基本概念、各元件的参数和模型划为基础知识模块,排在课程的起始阶段;将潮流计算、电压调整、经济运行、频率调整划为稳态运行与控制模块,根据内容的衔接性依次引入。将三相短路和不对称故障划为短路计算模块,专科学生不需要掌握其中的公式推导和不对称故障计算,在课程中只做简要介绍,重点放在短路的实用计算方法部分,加强对计算方法的应用和推广。

课程团队将整个知识体系优化后,按知识模块分析国网公司的考试真题,将真题内容单选、多选和判断题加入到网络课程空间中,让同学们课后完成;同时分析考点分布及重难点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经分析有以下发现。模块一中考查了电力线系统运行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系统运行中电能质量、中性点接地方式作为一个常出现的考点、中性点补偿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各元件参数中以线路的考查知识点最多、变压器考查了额定电流及特性描述、有名值和标幺值是一个考查的难点内容。稳定运行模块中重点查考了功率因素、电压降落、电压损耗、功率损耗和最简单的潮流分布,故在专科教学中要大大简化公式推导。系统运行控制模块中重点考查了系统频率相关知识、无功功率相关知识、稍微考查了经济运行。短路计算模块中2017年12月份之前的考试还重点在考查非对称性故障分析,从新的考试大纲出来后,短路计算模块的知识明显不再偏重于计算难度,而开始了广度的考查,尤其是放在了对称性计算分析中,这就要求课程教师在课堂中更要让学生掌握短路计算的实用性计算方法和掌握短路的危害以实用于工作。至于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概念,专科仅仅只考查了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考查的知识点少且很浅。

2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普遍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45min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动接受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最关键的是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公式及公式推导太多、新的知识点和概念层出不穷,该方式下学生的接受度太低、学习效率尤其是掌握知识点的效果太差,还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度缺乏,造成学生听望天书。为此,课程组尝试采用混合式教学法[2]来突破这个困窘。

2.1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是近年来高职高专尝试采用且行动有效的教学方法[3]。电力系统分析在开篇介绍完电力系统相关概念后,介绍学生熟悉ETAP软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尝试建立一个简单的重庆安居水电厂至铜梁电网再至铜梁某2个10kV小区这样一个简单的电力系统接线图,让学生思考接线图中的电气元件都有哪些、元件有哪些参数、何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等相关知识,让各个小组带着问题去学习。针对供用电技术专业的教学,给予学生《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和注册电气工程師(供配电)相关设计手册的电子版,让他们尝试学会查资料,尽早接触工程勘察设计相关知识。

2.2 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变为讨论式教学,在讲解过程中允许学生提问并开展讨论,例如在讲解电力系统电压、频率调整、经济运行模式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提前预习电能质量的三个要素电压、频率、波形,并讨论如何保障电能质量的三个指标满足要求。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变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比如在讲不对称短路电流分析时,由于已经学过了对称短路电流分析,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不对称短路化为对称分量,进而推导出对称分量法。

2.3 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

将班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3人一组为宜),在课下通过分工合作完成ETAP软件项目式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上由组员展示、阐述完成情况,解答其他小组的提问,然后老师进行指点和评价,课后各小组将项目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改革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便捷,思维活跃且接受新事物迅速的00后已经出现在课堂上,这就必须让我们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将他们的时间从互联网吸引回课堂。课程团队尝试采用以下几个方式。

3.1 网络教学

随着学院网络学习平台(慕课、智慧职教以及学院智慧校园平台)的建设,网络课程教学开辟了电力系统分析的第二课堂。教师将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计划、课件、微课、相应的国家标准、工具书、以国网公司试题库为基础的任务练习、以ETAP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等教学资源上传课程网络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安排来进行学习、提交平台作业,算入平时成绩;期间有疑问的可以通过微信或者在线答疑等形式进行交流。

3.2 采用ETAP软件教学

課程中的有名值、标幺值换算、潮流分析、短路计算模块历年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工程应用不明显、不好理解,为此课程组对比了PWS软件、PSASP软件、MATLAB/SIMULINK软件和ETAP软件各自的优缺点[4],再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采用ETAP软件教学[5]。在ETAP软件教学应用过程中,学完模块一后,引导学生完成电力系统建模;学完潮流分析后,引导各小组完成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及结果分析;学习完电力系统分析调整与优化模块后,引导各小组完成电力系统分析的电压调整及经济性分析;学习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后,引导各小组完成电力系统对称性短路计算及结果分析。ETAP仿真软件教学使抽象的电力系统变得可视化,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计算分析更易于理解、掌握。

4  强化实践教学

我校建立了6~8个相对稳定的电力类校外实习基地保障开展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水利发电厂、变电站、设备制造企业和10kV配电端参观学习,在前两个实习单位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或企业专家带领学生参观了调度中心,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指导学生通过潮流分布图监测电网运行状态,通过变电所电力电容器的设置掌握无功补偿的意义和电压调整的原理,通过故障录波记录观察短路发生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电力系统分析在调度、运行方式等方面的应用。

5  建立过程性考核机制

我校之前的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含课堂考勤和课后作业两部分)占总成绩的40%。这样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没有进行过程性考核,导致学生平时上课积极性不够、作业抄袭、考试过程中作弊,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我校提出全面过程性考核的方针,加之针对本门课的特点进行3人1小组的过程性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痕迹记录及成绩登记册如图1所示。

过程性考核的方针提出后,平时成绩占60%(随着课程改革的成熟还可以申请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学生的课堂出勤率达100%,上课摸机率低于5%,ETAP课程教学推动得到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不错,网络作业完成率也极大提升。从近两年毕业生国网公司入职率来看,电力系统分析教学还是贡献了一定的价值。

6  结语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同时在国网公司的入职考试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其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课程组尝试采用全面过程性考核机制为基础,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四个方面为支撑,谋求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近3年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类专业以较高分数通过国网公司的入职考试,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大大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 2018年国网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大纲[S].

[2] 王红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J].许昌学报,2018(37):90-93.

[3] 郑惠虹.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23):132-134.

[4] 仿真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26-28.

[5] 刘禹良,伍家洁.ETAP在高职高专“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改革中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212-216.

作者:张过有 徐健 丁祥

电力前沿技术分析论文 篇3:

广域测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摘 要:广域测量技术是近年来电力系统前沿技术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论述了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System,WAMS)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全网动态过程记录和暂态稳定预测 及控制、电压和频率稳定监视及控制、低频振荡分析及抑制、全局反馈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对其应用前景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WAMS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广域测量系统(WAMS);同步相量测量装置;动态监测

随着电力系统总容量的不断增加、网络结构的不断扩大、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增多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逐渐提高,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可靠的电力系统运行监视、分析和控制系统,以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近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广域测量系统(Wide-area measurement system,WAMS)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对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进行动态分析与控制的困难。

1安全稳定控制系统

互联网稳定控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互联系统的低频振荡问题及紧急控制等问题。如我国华中系统的低频振荡衰减时间较长,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华中系统的较长的动态过程势必会通过联络线影响到华东系统。传统的基于事件的就地控制不能够充分观察系统的动态过程,因而不能够较好观察系统的各种状态,比如某些系统目前无法较快地抑制低频振荡问题。基于响应的广域稳定控制增强了互联网稳定控制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目前的稳定控制系统,比如电气制动、发电机快速励磁、发电机组切除、自适应负荷减载及新兴的灵活交流输电等,发展到广域控制都应该是基于广域电力系统的信息:原来使用就地信息不能够满足控制对电力系统充分观察的要求。广域测量系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观察性,通过各种分析手段,进行系统动态过程的分析,如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实时计算出系统的振荡模式、系统状态量的变化趋势等:从而提供给广域控制充分的动态信息。

1.1 暂态稳定预测及控制

当今投入实际工业应用的稳定控制系统可分为两种模式,即“离线计算、实时匹配”和“在线预决策、实时匹配”。但分析表明,大停电往往由“不可预见”的连锁故障引起,在这种情况下以上两种稳定控制系统很可能无法响应。理论上最为完美的稳定控制系统模式是“超实时计算、实时匹配”。这种模式假设在故障发生后进行快速的暂态分析以确定系统是否会失稳,若判断系统失稳则给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暂态稳定性。这种稳定控制系统的整个分析计算、命令传输、执行过程的时间极短,理论上可以对任何导致系统暂态失稳的故障给出相应的稳定控制措施,达到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各种故障类型的完全自适应。

WAMS 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上述自适应实时控制系统:

(1)对于 WAMS 提供的系统动态过程的时间序列响应,直接应用某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或人工智能方法预测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但由于电力系统在动力学上的复杂性,这种直接外推方法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2)以 WAMS 提供的系统故障后的状态为初始值,在巨型机或 PC 机群上进行电力系统超实时暂态时域仿真,得到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仅就算法而言,这种方法是可靠的,但在连锁故障的情况下,控制中心未必知道该方法需要的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再者,该方法要求的时域仿真的超实时度较高,目前对大规模系统而言可能还存在困难。

(3)基于 WAMS 提供的系统动态过程的时间序列响应,首先利用某种辨识方法得到一个简化的系统动态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超实时仿真,得到系统未来的受扰轨迹,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这种方法的可靠性比第一种方法好,同时仅基于WAMS 提供的实测信息,不需知道第二种方法必需的故障后系统动态模型的先验知识,应该是目前比较有前途的方法。

除了判断系统稳定性外,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若干预测结果为系统失稳,那么该如何给出适当的控制量以避免系统失稳,这方面的研究相对于暂态稳定预测的研究还较薄弱。它涉及电力系统稳定量化分析和稳定量化指标对控制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即使在离线环境下这也是一个难点,实时环境下要求快速给出适当的控制量将更加困难。有些研究以WAMS 得到的故障后一小段时间内的实测量为输入向量,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直接将这些实测量映射到控制向量(如切机、切负荷量等)空间,这种方法相当于将暂态稳定预测和求解控制量都隐含在神经网络之中。但人工神经网络的训练需要大量样本,如何保证这些样本对各种系统运行工况和各种可能发生的故障具有足够的代表性是一个难题。WAMS 得到的实测信息也可用作稳定控制后备的失步解列装置的触发信号,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系统通常被等值成两机系统。

1.2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传统的分散配置的分散控制器实际上是在简化模型下设计的“孤立”控制器,只考虑本机可测信号,不考虑多机系统之间的关联作用及系统中其它控制器的存在和交互作用影响,其结果是这种控制器只对改善本机控制特性有一定好处,但对系统其它相邻机组的动态行为不可能有确定的改善,相反存在着各控制器间动作无法协调,而使各自的控制特性恶化的可能性。北美系统在进一步加装PSS过程中曾有过由于相互协调而使低频振荡重新出现甚至加剧的实例。

广域测量系统提供了广域系统的同步状态量,为进一步开发相互协调动作的电力系统稳定器打下基础。基于广域测量系统,PSS可以观察动作以后系统各点的响应情况,并根据系统的状态,确定进一步的动作。

2 电压、频率稳定控制

2.1 慢速电压稳定控制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人们可以开发较为慢速的广域控制,比如电压稳定控制。美国BPA公司正在开发"先进电压稳定控制"项目。该项目基于广域测量系统和SCADA系统提供的系统电压、电流相量、有功、无功及频率等综合信息开发以下控制:基于响应的快速控制,该控制措施包括发电机跳闸及无功补偿调节。该控制主要需要提供电压相量、频率、有功及无功的测量;利用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电压控制,基于广域测量系统提供的电压幅值及功角,无功补偿设备使用模糊逻辑控制来调节电压幅度;变压器自动调压避免变电站之间并联变压器的环流现象,提高电压稳定性;发电厂的电压调度在电压紧急的状态下,有较多无功储备的电厂可以提高电压,从而减少系统的无功损耗,并提高电容器组的无功输出。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功平衡,从而加强电压的稳定。

2.2 静态电压稳定控制

相对于暂态稳定问题,静态电压稳定和频率稳定属于慢动态的范畴,更易于利用 WAMS 信息实现稳定监视和控制。如利用 WAMS 得到的各节点电压相量测量值将系统等值成两节点系统,能快速给出电压稳定裕度;以各节点电压相量测量值作为输入变量,以潮流雅克比矩阵的最小奇异值作为电压稳定指标,用大量样本训练得到一个模糊神经网络作为电压稳定分类器,输出变量为很安全、安全、警戒、危险、很危险等 5 种电压安全水平;以 WAMS 提供的节点电压相角差和发电机无功出力为输入变量,应用决策树快速评价系统的电压安全水平。

3动态过程安全分析

3.1 低频振荡分析及抑制

随着大电网的互联,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对互联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WAMS 可望在分析和抑制低频振荡方面发挥作用。直接将系统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离散化,利用WAMS 提供的各离散时间点的测量值,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的系数矩阵,进而计算该矩阵的特征根;基于 WAMS 提供的各离散时间点的测量值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计算系统的机电振荡模式;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和小波分析对 WAMS 提供的节点间的电压相角差振荡时间曲线进行分析,提取低频振荡模式。与常规离线分析相比,基于 WAMS 的低频振荡分析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通常仅基于本地信息的阻尼控制器(如 PSS)不能很好地抑制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因为本地信息并不能很好反映区域间的振荡模式,本地信号对于区域间的振荡模式的可观测性不好。WAMS 的出现为抑制区域间的低频振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可通过 WAMS 获取区域间的发电机相对转子角和转子角速度信号等全局信息作为阻尼控制器的反馈信号构成闭环控制。将采用 WAMS 信号的区间阻尼控制器附加到发电机励磁控制器中,达到抑制区域间振荡的目的;采用 WAMS 信号作为装设于联络线上的 TCSC 装置的控制输入,基于线性 H∞控制理论设计了 TCSC 区间阻尼控制器采用 WAMS 信号作为控制器输入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 WAMS 信号的时滞(Time Delay)问题考虑时滞后闭环系统成为一个时滞系统,若时滞过大可能引起闭环系统的不稳定采用最小二乘预测算法由历史 PMU 测量序列得到控制器当前的反馈输入,没有明确说明时滞的处理方法,但其采用的 H∞控制是一种鲁棒控制方法,对由时滞造成的影响有一定抑制作用。

3.2 全局反馈控制

以往乃至目前的电力系统控制研究领域一直强调分散性/就地性,即对电力系统中的某一动态元件仅采用本地量测量构成反馈控制,从便于控制实现的角度追求控制的分散性/就地性毫无疑问是可以理解的,但通常电力系统的动态问题本质上具有全局性(如暂态稳定问题),而分散/就地控制只是通过本地量测量间接地包含一些全局信息,因此在提高全系统稳定性上有一定局限性。随着 WAMS的出现和发展,研究和实现基于 WAMS 信号的全局信息反馈与控制成为可能。

基于 WAMS 提供的全局实时信号,将通过联络线互联的两个区域等值成一个两机系统,然后采用直接线性化技术设计了联络线上的 TCSC 控制器,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 WAMS 信号的全局 TCSC 控制器有效提高了互联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在全局反馈控制的研究中,同样存在远方反馈信号的时滞问题,有必要采用时滞系统控制理论加以分析研究,以探明时滞对全局反馈控制的影响。另外,对于非线性全局控制,如何根据特定的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远方反馈信号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见,建立广域测量系统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必须从工程技术、经济等角度对其开发、应用进行整体规划。未来重点要编制现有技术应用的规范,并提出技术改进的各种方法。根据我国电力系统运行、规划、分析、控制、保护及EMS等系统的未来实际要求,确定与广域测量系统接口、数据管理、分析和交换等各种相关课题。

参考文献

[1] 严登俊,袁洪,高维忠,等.利用以太网和 ATM 技术实现电网运行状态实时监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7(10):67-70.

[2] 彭疆南,孙元章,王海风.考虑系统完全可观测性的 PMU 最优配置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7(4):10-16.

[3] 林飞,张文,刘玉田.基于同步相量量测技术的暂态稳定性实时预测[J].继电器,2004,28(11):33-35.

作者:张梓奇 苏健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理干部高校管理论文下一篇:市场营销方法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