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现象,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为:思想塑造和情操陶冶功能、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网络规范和行为约束功能。

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论文 篇1:

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网络文化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的出现给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也使得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巨大的挑战,网络文化对德育工作方式、环境以及德育主体地位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效应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需要进一步强化高校德育工作,构建一个新型的德育平台。

关键词:网络文化;高校德育教育;影响;应对策略

0 引言

新形势下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非常重要的部分,更是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高校是为我国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地方,当前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今后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为了更好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当前需要做好的就是网络文化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

1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

1.1 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

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极大的拓展了德育工作的空间,网络技术的发达更是丰富了高校德育教育方式,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方式。网络文化自身的多维变化,想要做到直接给出每个问题具体详细的答案是不太可能的。而且随着网络文化背景下学生眼界的开阔,在接受教育方面也已经不是被动的听从了,而是习惯将各类消息观点摆出来,运用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力,做出选择和判断。所以需要高校做好德育教育管理和创新工作。

1.2 丰富高校德育教育内容

网络信息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个性,同时受民族、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网络文化的内容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给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自由的发布和接受,使得学生“自我主义”不断膨胀。特别是学生时代,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都处于形成阶段,高校德育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德育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丰富,学校更是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德育论坛和心理咨询网站等方式进行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1.3 对德育教育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挑战

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在生活习惯和学习方式上都具有较大的改变,更是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和地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为在网络中个人真实信息是被完全隐蔽的,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之间更是不存在任何距离,受教育者更是可以通过结合自己的爱好进行信息的获取,充当信息发布者和评判者。极大的提升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那种将教师作为整个教育工作主体地位的教育模式,使得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新型教育模式,提高對学生内在精神的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 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应对对策

2.1 积极构建以“慎独”为特征的网络伦理体系

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相比较来说,网络伦理更加关注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在当前以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基础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以网络化的信息作为中介的。这种交流状态下也就阻碍了正面的道德舆论抨击,这时个体的道德自律也就是变成维系正常伦理关系的一个保障。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大部分网络行为主体都呈现出匿名化,使得道德舆论的对象变得更加模糊,提升学生自身道德自律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就需要高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做到传统伦理中“慎独”与网络规范两者相融合,做到德育教育内容的增加,构建一个网络时代将“慎独”作为特征的网络伦理体系。

2.2 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选择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丰富的信息海洋中进行信息的辨别和区别,坚决抵制那些恶劣、低俗和反动的信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做的就是强化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用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进行学生头脑的武装,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敏锐能力。另一方面就要始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网络文化价值的引导和指挥,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对于网络中出现的不良意识形态进行坚决的抵制。最后就是要提升学生自身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学生自身的自控能力,始终做到遵守网络“游戏”规则的法制意识,做一个守法的优秀公民。

2.3 强化队伍建设,提高高校德育教师素质

高校德育教育者自身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时代责任感,对于当前信息技术的特征有所了解,能够熟练的应用网络平台,解决现代网络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能够抓这些问题,才能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工作。强化德育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网络知识和技术,能熟练地掌握网络技术的操作,会使用网络工具,这样才能满足网络文化背景下学生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需求。其次就是要求德育教育工作者能够正确理解我国指导思想,并做到指导思想的运用和进一步探索,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德育教育工作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网络的便利,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最后就是要求德育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学生信服的楷模。在网络文化背景下,自己要能够实现从“教”师到“导”师的转变,做好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工作,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和能力,具备一个健康的人格。所以,高校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德育队伍综合素质,构建一支专业、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培养他们成为网络上思想道德教育的高手,建立一个以“灌输、引导、监控”为主要方式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恩泽.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5):61-66.

[2]于美玲.探究网络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J].教育界,2014(21):32-33.

[3]刘荷花.谈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2):91-92.

作者:王莉

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论文 篇2:

论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功能

摘要: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现象,是一种有效的德育资源,对大学生品德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功能,主要为:思想塑造和情操陶冶功能、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网络规范和行为约束功能。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德育功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高校网络不断建立、完善,网络也逐渐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网络文化是指校园文化与互联网紧密联系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以主体参与创建的数字化互动媒体,如论坛、博客、短信平台等,以发送和接收数字化信息为核心内容、以高校校园为聚合点的文化。它是高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通过网络进行的校园工作、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中形成的文化。它作为建立在因特网基础上的校园信息文化,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相互交往而形成的一种虚拟文化的总和,作为“化人”的基本内容和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一、思想塑造和情操陶冶功能

高校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决定其网络文化内涵建设是通过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为主题的特色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具有高校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从而提升校园网络的文化品位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因此,高校网络文化能为大学生塑造思想和陶冶情操奠定基础。

一方面,高校开展的网络教学使大学生轻松享有内容丰富、趣味盎然的互动式多媒体课程材料,通过网络的超文本链接功能方便获得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其它信息或材料,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另一方面,高校网站设置的校园新闻、通知公告、社团文化、班级活动、博客论坛、热点专题等栏目,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可使每一个上网的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其熏陶和感染,无形中陶冶情操。

二、精神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

首先,高校网络文化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校园主流文化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体现,高校网络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在思想文化敏感性极高的大学校园,如果不引导先进的主流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占领。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应注重掌握校园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以正确、积极、健康的主题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其次,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巨大的生动性和渗透性所包容的行为样式和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行为选择有不容低估的意义,可以说在信仰选择、道德选择、职业选择、婚恋选择和生活方式选择等诸多方面无不渗透着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一般来说,网络倡导宣传的,正是网民注意力所集中的,也是其自觉遵守支持的。这种无形引导往往比强迫命令、硬性规定来得更有效,这体现出高校网络文化正导向功能。反之,校园网络暂时占上风的一些不良风气,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就可能会使大学生价值观发生混乱,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思想、道德和学术危机,这体现出高校网络文化负导向功能。由于市场经济负作用及多元文化影响,一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极大挑战,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此时若得不到正确引导,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网络文化应有的正向功能,抑制可能产生的负向功能,不断使大学生在校园网络中形成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所需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当前,许多高校都致力于建设校园网,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德育教育和管理的信息化,这正是意识到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作用的体现。

三、网络规范和行为约束功能

高校网络文化的规范约束功能主要通过网络制度文化体现。网络制度文化是指通过高校制定的网络规章制度和文明上网的行为准则等管理制度,来规范约束大学生网上行为,提高其思想素质。包括高校颁布实施的学生上机守则、多媒体教室使用规定、网上文明公约、校园网使用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它既是学校维持正常网络教学、校园网络秩序的需要,又能通过这些制度转化并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真正提高其思想意识和道德水准,进而抑制错误行为,促使转变为正确行为并养成成习惯,使外在约束作用内化为自觉要求,以符合网络、学校和社会要求。

此外,高校网络制度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不仅可提升高校日常管理水平,还可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增强集体意识,抵制非集体意识行为滋长,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

随着网时增加、网趣增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重视高校网络文化积极影响,发挥高校网络文化德育功能,使其真正成为引领、培育和弘扬主旋律的主要阵地,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高品位的校园网络文化是思想道德生长的好土壤,养育人文精神的大课堂,可以塑造美好的人类心灵。

参考文献:

[1]沈壮海等著.学校德育问题研究[M].大象出版社,2010.

[2]蒋海升等著.青少年网络道德建构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3]褚峥.校园网络文化功用的实现途径[J].江苏高教,2004.

(作者简介:张 玲(1988.9-),女,广东高州人,华中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张玲

高校网络文化的德育论文 篇3:

探究网络文化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摘 要】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对高等院校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转变传统的德育工作观念,更新落后的德育工作内容及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关键词】网络文化 大学生 德育工作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冲击。大学生作为新科技的拥护者,随时接触新的技术,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手段。网络文化的两面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向高等院校的传统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高等院校中,利用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也成为高等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网络文化的基本功能

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功能、沟通交流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消遣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动员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等。网络文化的这些功能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重要地位。

网络文化的出现为人类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平台和异常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网络文化对开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突破传统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传统的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个性缺乏充分重视。而且教学的内容比较落后,很难激起大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网络信息普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网络文化的强大功能使得德育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网络文化可以减少德育的投入,使得各种资源共同分享,互相促进教育的发展。

德育教育运用网络手段可以快速、正确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并且及时地对其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德育方面的教学者利用网络这个强大的工具,就能够随时了解全球各国优秀的道德文化、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等。网络为大学生交流道德思想和行为提供了自由方便的场所,也成为一个资源丰富、更新快速的获得信息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凸显德育教育工作的平等自由和生动有趣

以往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知识的灌输,学生机械而被动地接受知识。德育教师无法获得学生的道德思想情况,学生也不会跟教师交流和沟通。网络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改变厌烦德育的心态,从而欣然而主动地接受德育。网络文化主张民主和自由,注重人人平等。

网络的虚拟性质还可以使得大学生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信息,没有任何顾虑地跟别人袒露自己的心迹,自由地表达任何观点。网络文化涵盖的知识领域相当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而且具有生动形象、有趣丰富的特点,能够轻易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网络文化使得枯燥无味的德育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具有乐趣和生机。

3. 有利于开拓德育教育宽广丰富的传播途径

虽然应用讲座、专栏、海报等方式增添德育教学的乐趣,但比起网络来说,还存在一些巨大的发展空间。网络可以把书本、海报等静态而枯燥的知识变成运动而生动的知识。网络使得大学生突破视觉或者听觉的单一信息渠道,走向各个感觉器官的综合渠道,扩展了道德知识的传播途径。

网络上关于思想道德内容丰富多彩,传播的形式多种多样。网络包括讲座课程、论坛博客、在线服务、留言邮箱等,还包括各种道德方面的书籍、电影、点评等。网络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心理等多种形式的知识内容也给道德教育带来新鲜的血液,使得道德教育的传播途径更加多样,更加现代化,突出人性的光彩。

4.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网络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知识来源,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其道德行为的实践。

道德教育教会了学生如何为人处世,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完善其人格。网络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求知的欲望,树立勤奋学习和乐观进取的精神。网络是影响力深远的信息媒介,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而主动地汲取知识,用饱满的精神和无限的激情去求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具体实施

1.以网络文化为基础树立全新的道德教育观念。德育工作一般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实现。随着网络的发展,整个世界通过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获取自己想要找寻的任何信息。这些信息潜在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许多教育者忽视了网络的重要性,仍然持有传统的教学观念,无法接受网络这个新的工具。德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育的观念,有效地利用网络正面的积极作用去促进道德教育的发展。

网络文化的强大功能使得道德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道德教育工作也应该逐步从“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堂外教学”,由固定的“课时教学”向“即时教学”观念转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微信、飞信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网络平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平等、自由的交流机会,使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加生动有趣,有效地提高了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为基础改变传统道德教育的方法。以往的德育教育主要是以书面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对道德方面的知识没有深入地理解,只是掌握表面的书面知识。德育教育应该利用网络这个手段为教育方法增添活力和乐趣,网络可以把静态的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利用动画、音乐、电影等多种形式使得德育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制作教学课件,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让大学生在多媒体环境中学习道德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网络文化拓宽了学生的知识来源,打破了以往主要通过老师和教科书来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例如文字、画面和声音使得德育工作更加具有艺术的感染力,使得德育工作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多样化和趣味化。此外,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也使得德育工作更具有时效性。

以网络文化为基础更新落后的道德教育内容。德育的内容比较落后,与现实社会严重地脱节。德育教学者容易忽视社会上存在的道德问题,使得教学内容和社会脱离开来。高等院校应该及时地更新德育的内容,根据新的道德思想和文化,重新制定德育教材。德育内容不仅要发扬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还要学习国外优秀的道德文化,使得我国的德育能够吸收一切先进的、优秀的道德思想,促进德育的发展和进步。

网络时代,知识首先是作为一种信息而存在的。培养信息能力成为核心,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应用等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多媒体技术的承载,德教工作的内容形态从平面走向主体化,由静态变动态,从现时空趋向超时空。网络文化的信息量,使得德育工作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效信息传递媒介,对于人类和社会的进步都发挥着有利的影响。高等院校需要利用网络文化,对德育教育进行改革。网络文化可以使得德育教育突破原有体制的束缚,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的进步以及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网络文化为基础进行德育教育需要从教育的观念、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入手,具体地开展德育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周兴生.青年网络伦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孔昭君.网络文化管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4]谢伟光.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青年探索,2001(2).

作者:于美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物性格与表演艺术论文下一篇:物流行业信息化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