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2022-05-0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煤炭经济责任审计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的主体较多,且审计活动本身环节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审计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设计出经济责任审计方案,推动审计体系的完善。

煤炭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1: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摘要】 文章根据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在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基础上,把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构建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处罚风险。同时对该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假设、应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界定。最后结合具体国有企业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对审计风险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审计风险模型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复合性审计类型,审计范畴不仅包括财务基础审计,还包括企业绩效评价和经济责任评价。因此,国企高管经济审计风险也具有风险类型更多、隐蔽性更强的特点,其审计风险模型也应该与民间审计审计风险模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重新对国企高管经济审计风险模型进行构建,对于国企高管经济审计风险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一、构建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假设

第一,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承担主体是从事经济责任审计的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

第二,国企高管经济责任风险的产生源于国有资产这一特殊受托经济责任,审计机关代表国家这一特定的资产所有者履行审计评价责任。

第三,审计人员与国企高管之间是一种特殊的审计关系。表现在不是以审计收费的方式进行审计,故由于审计风险导致的审计失败通常也不是通过经济赔偿的方式进行承担。

二、构造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基本思路

审计风险的一般模型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型主要适用于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模型中审计风险只包含审计查证阶段的风险,而不包含审计评价与处理阶段的风险。

对于国企高管的经济责任审计而言,其审计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评价当事人履行经济责任效果的好坏,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必要的惩处。审计人员作出审计评价和处理处罚决定的过程中也会存在风险,即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评价风险是指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的国企领导所进行的评价不准确、不客观所引起的风险。处理处罚的风险则是有关组织、人事、纪检部门根据评价不准确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对国企领导进行了不恰当的处理或者处罚,导致国企领导采取行政复议,从而导致对审计质量的质疑,形成对审计机构和人员声誉的损失,严重的话可能要承担必要的连带责任。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这些风险要素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这些风险要素中,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是相互独立的,而评价风险和处罚风险是建立在前两个风险要素基础之上的,受前两个风险要素的制约。

第二,各个风险要素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在评估风险要素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按照“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处罚风险”的顺序进行。

第三,各个要素产生的后果不同。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对象有关而与审计人员无关,而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则与审计人员有关而与被审计对象无关。

第四,审计风险各要素均不等于零,它们共同作用于审计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不同,评价风险与处理处罚风险之间以及二者与其他两种风险之间均不独立。因此,应该在审计风险的一般模型基础上,加上审计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构成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模型应该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处罚风险。

三、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分析

我国现阶段进行的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中,仍然采用以制度审计为主的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评估,主要是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各个环节进行的,针对各种风险要素进行评估;最后结合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处罚风险)确定审计的最终风险,把最终风险控制在审计人员可容忍的水平上。

风险基础审计模式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方向。在这种模式下,审计人员从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构成控制结构的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评估审计的风险水平,并把客户的经营风险植入到本身的风险评价中去。在风险基础审计条件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在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审计准备阶段和审计终结阶段。

在审计准备阶段制定审计方案时,需要对被审计对象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在这一阶段的运用主要是确定计划检查风险水平。在确定计划检查风险水平时,可以采用一般的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暂不考虑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在确定计划检查风险之前,先根据被审计企业的情况,对重大评错报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水平以及不包含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的总体可容忍风险。根据已经确定的风险因素,确定计划检查风险水平,其计算公式为:计划检查风险=总体可容忍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计划检查风险确定以后,再去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进而确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同时,还要对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进行估计,再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确定整个审计项目的可容忍风险水平。

在审计终结阶段,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主要用于评价实际终极风险是否低于整个审计项目的可容忍风险水平。先对实际检查风险、实际评价风险和实际处理处罚风险进行评估;再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确定实际终极风险,其公式为:

实际终极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实际检查风险+实际评价风险+实际处理处罚风险

最后将实际终极风险与整个审计项目的可容忍风险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该审计结果可以接受;若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审计证据不够充分,需要重新评价各种风险的估计是否恰当,必要时,应追加审计程序。

四、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的验证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审计风险的构成以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处罚风险四大要素进行分类为佳。重大错报风险既包括被审计国企由于某些经济活动和经济决策事项责任不够清晰,某些经济业务或资产产生错误的可能性所导致的固有风险,也包括国企由于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或虽有健全的内控制度而未能发挥效果所造成的控制风险,或者由于这两种风险交织所产生的风险。笔者将重大错报风险风险系数设置在0—1之间。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后,被审计单位的某些经济业务或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存在的错弊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将其风险系数设置0—1之间。评价风险是指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国企高管进行的评价不准确、不客观导致的风险,它是产生后续处理处罚风险的前提,因此设置的风险评价系数在0~5%之间。处理处罚风险是根据评价结果对国企高管处理处罚不当导致的后续风险,主要是对审计机构和人员声誉的损失以及国企高管申请行政复议所导致的连带责任的承担,该风险评价系数设置为0~2%之间。

下面以某煤炭集团的经济责任审计为例,说明这一模型的应用。

该煤炭集团是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根据省经济责任审计领导组安排和2009年省级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审计组于2009年10月10日至12月10日,对公司董事长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了审计。被审计人在位期间存在多计费用,少计利润以及偷税漏税等现象。该公司经济责任审计中不可避免出现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四类审计风险,以下从这几方面对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进行分析。

(一)确定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

审计小组经过研究确定将该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控制在5%以内,即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审计评价的正确性上存在95%的把握。

(二)分析重大错报风险

审计人员听取了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并进行了谈话,了解到在经营过程中加强了内控制度建设和财务管理,重大经济决策程序规范,财务收支基本真实、合法、有效;被审计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严于律己,且对干部职工也要求严格;被审计领导能够做到重大事项集体决策,能够很快执行领导意图,但对触及财经法规问题,过于灵活。该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但个别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出现出借违规资金、基本建设项目审批不严,出现概算外工程以及对子公司监管不严格等现象。通过对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测验,了解到个别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得不够及时或失效。比如违规出借资金长期未能收回,在资产管理中,应收款长期挂账未能收回,成为不良资产。

遵循稳健性原则,审计人员将该公司的控制风险确定为中下水平风险,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内控的穿行测试。测试后,发现85%的业务能够按规定程序执行,审计小组决定将该风险设定为15%。

(三)确定检查风险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公司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对一般账面采用10%的抽样范围,对重大经营决策、重大投资项目等,扩大抽样范围达到50%。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公司进行实质性测试,针对会计报表采用分析性复核、余额测试等审计技术。其中分析性复核主要侧重于总分类账余额的总体合理性,余额测试侧重于对期末各总分类账余额的核实,特别是对重大投资项目或重大经营决策业务的实质性测试检查,以降低检查风险。因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保证程度越高,其所需抽取样本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数量就越多,因时间紧、人员少,还未实行审计技术的信息化,因此审计人员考虑效益成本原则,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为20%。

(四)估计评价风险

审计人员对员工随机抽样调查将总体范围控制在40%,对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职工再按比例进行抽样,在领导能力方面、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廉洁自律方面、检查监督等方面进行调查题目设置,这样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得出比较准确的评价。被审计人在任职期间,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跨上了新的台阶,年均主营业务增长率保持在40%以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127%,履行经济责任总体上是好的,得到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可。但由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评价指标设置得不够全面,重要性程度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将评价风险估计为2%。

(五)估计处理处罚的风险

审计人员通过对上述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和评价风险的估计和分析,对被审计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风险有了较好的把握,同时也对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评价风险作了充分的估计。基于此,审计人员对审计评价失败,导致对被审计人造成处理处罚不当以致引起被审计人申请行政复议,从而造成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名誉受损或者承担相关责任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给出的处理处罚风险为1%。

(六)汇总分析审计风险

审计人员通过对该公司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评价风险和处理处罚风险的分析,按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公式,实际终极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实际检查风险+实际评价风险+实际处理处罚风险,得出被审计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为6%,该风险在超出可接受的范围内,应扩大抽样和测试范围,直到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五、结论

国企高管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产生不仅与审计环境的复杂性有关,也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及职业道德紧密相连。因此不管是审计风险的规避,还是审计风险的构建都应当建立在细致分析被审计对象所处经营环境、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以及审计工作审慎性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1] 蔡春,田秋荣,刘雷.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审计研究,2011(2):9-12.

[2] 卫建国,李洪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应用[J].财会研究,2009(8):62-64.

[3] 李伟.经济责任审计性质特征与审计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1(7):47-49.

[4] 呼婷婷.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J].财会研究,2009(2):68-70.

[5] 驯越.浅谈经济责任审计控制措施[J].现代会计,2011(1):43-44.

作者:汪立元

煤炭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2: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摘 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到的主体较多,且审计活动本身环节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审计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多方面的问题,需要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设计出经济责任审计方案,推动审计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企业经济;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企业领导者在任职期限内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一般发生在企业领导者退休、任期到期或者即将调任他职等情况下,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目标实现情况,资产、负债与损益的真实性,各种行为活动的合规合法性,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企业重大决策如投资决策等的效益效率等等。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够评判领导者责任履行情况,还能够为有关部门用人提供参考,特别是在信誉越来越重要的时代,经济责任审计更显重要。但从实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出现了流于形式等问题,亟需对此予以改进。

一、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和改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模式,并引起了相关主体的重视,但这种审计活动必须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市场、企业、政府等行为变化,有序的开展审计活动,以此达到既适应环境变化,又有效的开展了审计工作的目标。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企业领导者肩负更加重大的责任,这就要求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形成一种监督、一种导向,规范企业经营管理。

1.企业经营环境变化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首先,经营风险的加大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当前,技术创新活动活跃,一项重大技术创新甚至可能使得企业的比较优势丧失;此外,人才流动、产业转移等发展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这就要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来分析、评判企业领导者的岗位履职能力。其次,低利润时代的到来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面临转型发展的压力,大量的企业面临低利润的考验,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更是遭遇了较大面积亏损的困局,这就要求强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对企业领导者的经营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

2.社会导向变化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首先,工作作风的转变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当前,我国正积极推动“反四风”、践行“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不对企业领导者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要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对其进行监督考核。其次,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用人导向发生了变化。当前,我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多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这些企业领导者要由党委政府部门任命,其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的变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这就需要对其任期内的业绩、信誉等进行有效的评价,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

3.内部管理能力的提升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首先,企业转型发展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我国企业都面临转型发展、淘汰落后产能等发展需求,特别是煤炭等行业还提出并购重组等方面的发展导向,这就必须对企业领导者履行这种导向变化的能力进行审计,以判断其是否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企业领导岗位需求。其次,企业价值的实现要求加强责任审计。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积极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如国资委明确2010年起开始执行基于EVA的绩效考核体系,即更加注重企业所有权人的利益的实现,更加注重对企业经营者实现这种价值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从工作流程上来看,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前期工作不到位、审计体系不健全、审计后配套管理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实践中,部分企业领导者在离任后多年甚至转任其他岗位多年后才发现其担任企业领导者期间存在贪污腐化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或者说经济责任审计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1.前期工作不到位

首先,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方案不健全。虽然国家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出台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制度,部分行业还制定了更为详细的方案,如《卫生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但与这些审计制度配套的操作细则并未出台,导致审计过程中存在诸多需要审计人员决策的问题,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了挑战。其次,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培训不到位,导致部分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素质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如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计算机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存在不足,特别是不能综合利用各种统计软件、缺少适合审计的软件模块来辅助审计活动,这就降低了审计效率,甚至使得一些应该被审计出的问题未被发现。

2.审计体系不健全

首先,审计指标体系不健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活动中,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的审计指标体系,没有对审计指标的评价标准进行规范,导致审计活动中存在诸多可以依据审计人员行为改变审计结果的情况。如对于某一项经济活动,按照规定领导者负有较大的领导责任,存在决策上的失误,但审计人员可能会从经济发展环境变化、公司集体决策等角度对这种行为进行说明,减轻了被审计人员的责任。其次,审计活动本身管理不严格。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审计流程,也没有规范的审计文书和审计报告格式,导致审计结果难以评价。如在审计活动中没有建立起职责到人的管理制度,导致个别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人员在发现领导者经济责任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汇报,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处理,甚至采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这就导致审计活动中出现诸多问题。

3.审计后配套管理体系不完善

首先,审计结果应用管理体系不完善。虽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后会将审计结果呈送给相关领导或者说政府机构,但对于如何应用这种审计结果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如对于发现的问题如何处置没有相应的惩罚办法等,这就使得审计结果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其次,审计结果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在审计活动中没有明确审计实施人员、审计组长的职责,没有建立起审计结果签章负责制度,导致后期发现审计结果存在失真之处无法进行责任回溯,无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再次,审计结果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目前对于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尚未建立完善的审计前审计目标公开、审计过程中和审计结束后结果公示制度,没有满足职工知情权等权利需求。

三、改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改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积极行动,而且需要企业等主体积极配合,并建立完善的管理框架体系。因此,实践中,必须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地设计出经济责任审计方案,推动审计体系的完善。

1.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前期工作

首先,要积极完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板。审计单位或者部门要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的需要,设计出审计模板,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过程、审计结果,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说明、对审计结果综合评价、审计建议以及重要事项的说明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每一个都要有明确的表达,如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其次,要制订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方案。企业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之前,要成立专门的审计工作小组,明确审计流程及每一个流程的工作任务,通过任务的明确保障审计工作落实到位。再次,要选拔合适的经济责任审计人才组成有效的人才队伍。企业要根据审计人员的个人特长、审计的目标对象等组建审计队伍,并持续的开展业务培训、开展信息化工具使用技能培训,提高其审计能力和水平。

2.加强审计过程管理

首先,要有效地进行审计任务分解。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小组要合理地进行人员分配,将审计任务分解为不同模块后,明确每一个模块审计的主要任务、审计中所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等事项,通过任务分解将审计任务落实到人,使审计活动达到更高的水平。其次,要有效地对审计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审计过程中,要避免审计人员单独与企业领导者接触,要对审计中的资料、审计得出的基本结论进行保密性的管理直至审计活动结束;同时,要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尽可能地避免被审计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干扰审计活动,使经济责任审计失去独立性。再次,要有效地对审计结论进行审核。在正式的审计结果公布之前,审计工作领导小组要组织进行复核性的检查,特别是对于一些重大问题,要进一步完善证据,并进行有效的说明,以保障审计结果客观公正。

3.加强审计结果应用管理

首先,要建立审计结果应用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如果审计结果为正面性的,即企业领导者能够有效带领企业发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担任领导岗位过程中没有出现重大经济问题,则应当按照预定的制度给予奖励,如职务的升迁、奖金的兑现等;相反,如果审计结果为负面性的,如发现存在重大的决策失误,或者存在一些经济问题,则要按照相关的制度进行处理。特别是,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互动,如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呈送给纪检监察部门,以推动问题的解决。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审计结果档案管理体系。随着改革的推进特别是人才流动机制的健全,我国部分企业领导者工作岗位调动相对频繁,这一背景下,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审计结果档案保存体系,让审计结果长期性的应用于个人职务变迁。

参考文献:

[1] 张荣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4,(1):245.

[2] 骆宏.行政问责制下经济责任审计探析[J].北方经贸,2014,(1):77-78.

[3] 陈晓春.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式研究[J].中国外资,2014,(4):164-165.

[4] 黄子明.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134-135.

[责任编辑 杜 娟]

作者:刘雪峥

煤炭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篇3:

经济责任审计要点及审计结果运用思路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想要取得长远的经营,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则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要制定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企业监控体系。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要点;审计结果

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我国的法制建设做出进一步的贡献,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我国相关部门相关企业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保证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与此同时,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区别于传统的审计工作,能够通过企业部门属于自身或不属于自身的审计问题开展一系列的监督审查工作,有利于发现企业部门存在的问题。尽管如此,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1经济责任审计的内涵分析

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审计部门对党政领导干部或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及其所在单位、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及相关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工作,以此判断相关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以此作为维护国家法律制度和经济秩序、提升行为主体经营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2]。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于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可以强化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经济管理能力和经济目标履责能力形成判断,从而全面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表现,为后续任用提供合理依据。二是可以有效约束党员干部的经济行为。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既可以找出体制内部的财务管理漏洞,促进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又可以发现党员干部的不当经济行为,从而促进反腐工作的开展。三是可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在“摸清家底”的情况下,明确了离任者和继任者各自的责任,方便了前后任领导干部之間的工作交接。另外,也有利于根据审计结果科学调整和制定经济责任目标,以有效维护经济责任关系各方的合法权益。

2现阶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目前我国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理论知识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并未充分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性。部分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只是形式化行为,没有认真开展此项工作,在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候态度不够认真。而且当前所开展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没有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体系和制度的支撑,以致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无据可循、无法可依,这难以保障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其二,当前,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缺乏科学的、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评价标准,对责任的区分不够清晰。在进行审计考核的时候缺乏客观性,容易导致审计结果失真;其三,大部分企业中的领导者都是先离任,然后再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或者是领导者先上任再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这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长期开展,致使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具有滞后性。在实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候,审计机构未加强与人事部门、监察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没有开展有效的协调工作,以致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有待提升;其四,现如今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既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舞弊行为较为隐蔽;审计环境复杂、审计内容繁多等;内部风险则是指审计人员自身能力和职业素养;审计文书表达不清晰等;其五,目前所实施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较为落后,不适用于现代企业的发展,其难以保障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3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提出的对策及建议

3.1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执行力

首先,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规划和过程进行完善,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热点为主,在审计过程中对资金审核等一系列审计流程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充,同时要设立与实际情况相对应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为审计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审计工作内容,制定审计目的,指明审计思路方向。不仅如此,还要本构建,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对成本明细核算进行合理设置,具体的内容可以为成本发生正确分析以及成本计算方法等。同时,在核算期间,可以依照项目的实际情况,设置二级、三级明细核算,层层地进行核算,从而让成本核算可以得到进一步细化。此外,应该实现动态化成本管理,切实的对成本控制力度进行强化。由于在成本核算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费用,例如,可能的工程事故、在经营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利率标准的变化、税率的变化等,故此,为了规避风险,需要科学把控。

3.2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结合起来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发现被审计单位管理漏洞的有效方式,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到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当中,具有典型而现实的意义。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和部门规章。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被审计单位能够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地“堵住”制度漏洞,以此有效扼制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的发生。二是推动被审计单位的整顿和改革工作。针对现有问题,认真对照检查,深刻剖析原因,参照审计意见和建议内容,抓住审计时机,落实各项整改要求,不断提升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3.3创新相关理论,制定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专业性,是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下特有的专业审计制度,一开始其主要是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以及我国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审计,以了解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实践创新,之后也慢慢延伸至非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想要取得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则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以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审计部门的职能,实施高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应当制定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为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使之有据可循、有法可依。要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在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体制,设立完善的相关机制,实施联席会议,审计前和审计后需要有全面的信息交流,以加大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水平。

结束语

综上,经济责任审计必须更好地应对审计体制改革的深度要求,着力推进自身转型,如果故步自封仅仅停留在服务组织人事部门干部考核选拔的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就有可能因为评价监督的缺位、责任界定的模糊,而难以发挥其相对于其他审计门类的优势以及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甚至被逐步狭隘化、边缘化。当前的战略布局应当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格局下,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同步,将工作重心从制约权力向规范权力深化,防范部门局部利益凌驾于公共整体利益之上,增进整体社会福利;同时,要着重助力“补短板”,消除各地区、各部门的政策漏洞和法治空白,促进法治政府效能建设。

参考文献:

[1]贾换英.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23):92-93.

[2]孙越.浅谈国有企业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J].农场经济管理,2019(11):57-58.

[3]范钦韶.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长效机制的对策研究[J].农家参谋,2019(22):209.

[4]赵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以S企业为例[J].新西部,2019(29):81-82.

[5]习德坤.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会学习,2019(28):147+149.

作者:杨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投资项目内部控制论文下一篇:产学研用物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