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中的儒家文化蕴涵

2022-09-10

中国古代小说,不同于中国现当代小说和西方小说,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小说样式, 没有受到西方写作思想的影响,始终按照自己一贯的轨迹在运行着,蕴含着浓厚的中国韵味。 它是中国人民传统意识的体现,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审美和民族心理。

“语文学习过程是文化传播 、继承和创新的过程 ,是疏通文化之流,创构文化意蕴的过程。 ”入选高中教材的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当前,高中的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已经丧失了古代小说独特的精神和魅力。

所以,在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学中,笔者关注到了其中儒家思想的影响,引导学生以此为核心去挖掘文本,更深刻地体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讲授《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时,笔者先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再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其中不难找出一些性格很相似的人,比如诸葛亮和吴用,刘备和宋江。 学生不难发现,小说中正面人物的性格都稳定在一个既定的“善”的品位上,反面人物则与之相反。 这些英雄人物几乎没有个人欲望和要求,都是以“仁义”为核心,甚至于“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而身为人臣,必定是不管当时的统治者多么昏庸,都“宁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以诸葛亮为例,学生不难从他的事迹中看出,从他的出场“三顾茅庐”开始,就铺设出一条“明君忠臣”的道路,在他是身上时刻透露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息,是儒家传统的贤德忠臣的形象。 这时,教师再作总结,中国古代小说主要以伦理道德作为区别人物性格的标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在小说中的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就是某一优良品格的化身,作者这样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希望起到劝善惩恶的作用。

从人物再扩展来看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笔者先给学生介绍冯梦龙对于小说作用的阐释,让学生在整体把握了人物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对小说主题的探究。 作为通俗小说的理论家和实践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序》中表示,小说与经史一样,目的是“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 ”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主题。 《三国演义》竭力宣扬刘备的汉室后裔的正统地位,并以刘备为中心,着力刻画了他周围忠诚义气的勇猛将士。 一部《水浒传》,“义”字当头,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没有一个不是以兄弟义气为重。 “生死之交一碗酒”, 这种豪迈之气,是其他任何作品里面的英雄侠义之士所不能比的。 梁山上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但是他们的“天”并不是自己的“天”,而是皇帝的“天”。 《水浒传》从头到尾描写了众多贪官污吏让人憎恶的嘴脸,但是从头到尾并没有对皇帝有丝毫的不满,宋江更是一直幻想着能有一天被皇帝招安,能为朝廷效力。 农民起义的民间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变成了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最后招安为封建统治者效力,这实际上是把农民起义纳入到了“忠君”的轨道。 忠、 孝、节、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常见的主题。

最后,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学生比较容易发现,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古代小说人物性格相对单一,人物形象趋向于绝对化,主题设置上惩戒教化的痕迹过于明显。 但同时,中国古代小说关心治乱兴衰,民族兴旺,表现了人民的某些愿望,总结了历史经验,有史鉴价值。 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小说都写一朝或一个历史时期的军国大事,反映王朝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表现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反对不义的战争,向往和平安宁的生活。 “以《水浒传》为代表的英雄传奇小说,讴歌反抗贪官污吏和外族侵略的英雄人物,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家国同构、天人合一”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小说。

儒家传统思想几千年以来对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影响之深远是众所周知的, 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在某些方面也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中国古代小说,更是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民族审美的经典之作, 包含了许多有永久价值的成分,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中国古代小说教学应该凸显出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是高中语文课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小说样式,蕴含了浓厚的中国韵味。因此,要在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儒家文化内涵,更深入地体会古代小说的特点和中国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学习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经典的力量和精髓,体悟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小说,教学儒学,文化蕴含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心理优胜与体育竞赛下一篇:浅析农产品营销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