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之网络技术论文

2022-04-17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思想政治课之网络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信息高速化的时代。网络带动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各个高校中都出现了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这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思想政治课之网络技术论文 篇1:

直面网络技术负面影响,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摘要

关键词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为此,中学思想政治课要解决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工作,要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网络技术;负面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界里,他们通过各种媒体天天可以感觉到激烈变革的社会和世界。当前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主流是好的,这为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教育好青少年学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目前西方敌对势力为了分裂和瓦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利用网络技术,歪曲、扩大我们社会中存在的某些消极因素,导致某些青少年学生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淡化,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甚至偏离正确的方向,盲目崇洋媚外,沉溺腐朽生活方式,核心价值观念混乱,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正在挑战社会主义价值观;追求物质享受的心理冲淡了艰苦创业的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有些青少年学生整天沉迷网络的“色情、凶杀游戏”,导致青少年学生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学思想政治课面临从未有过的挑战,同时也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提出许多新的要求。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首先要解决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思想政治课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占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高地”和“道德制高点”。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和信念教育,同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形势,对不同年级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和不同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积极主动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内容。例如,通过高二《社会与哲学》唯物论知识讲解,教育学生全面了解和科学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应该坚持实事求是观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应该正确了解和全面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目前中国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虽然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依靠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发展起来的,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历一二百年的发展历史,有些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依靠掠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通过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讲解,我们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教育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爱人民、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1.要变“以传授知识为核心”为“以培养青少年学生应用思想政治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力为核心”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知识快速增长和加速更新,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和理念的同时,还要学会应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制现代西方社会各种不良价值观。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课堂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基本知识,又要通过学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优越性,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的课本知识,牢固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领导和热爱劳动等观念,同时还要自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等工具对我国进行分裂活动。

2.要变课堂上的“权威教学”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互动,即“共同探索”

现代社会发展以及网络信息发达,青少年学生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视野开阔,思想观念复杂,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的现象会经常发生。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改变“权威教学”“一言堂”等枯燥无味的说教形式,要充分利用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积极创建网页并开通博客等,精心设计和构想思想政治网页宣传内容。例如设置“思想政治品德课学习”网页,网页内容可包括“最新动态区”“视野开拓区”“热点问题讨论区”等。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可利用网页内容在课堂内外为学生介绍国内外重大时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大事的讨论和评论,在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讨论和评论即“共同探索”中,教师既可以倾听并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心声”,可以及时了解到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可以积极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和力量,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内容。

开设“最新动态区”“视野开拓区”“热点问题讨论区”,也使青少年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各种思想有“发泄”渠道,减轻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压力。但长期以来,不少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由于受“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民主与师生平等观念淡薄,不愿意和青少年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对青少年学生的错误思想采取“封堵”以及“打压”等办法。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突破传统师生关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状况,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是我国广大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进入新世纪在观念与行为方面的重要转变。

三、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工作

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也是课堂知识的传播者,但思想政治课又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思想政治课宣传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观点等比较抽象。现代青少年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品德课兴趣不高,更反感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的“空洞说教”。为了引导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接受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可以达到课堂上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取大量生动而形象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兴趣。实践证明,采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实施教育,会促使思想政治品德课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以及教育结构发生变革。因此努力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将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产生深远 影响。

四、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要在调查研究实践中深化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通过研究性学习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前景教育。如通过调查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展望本世纪中叶的中国等等。通过这些有说服力的事实和科学展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形势,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新事物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为他们树立学习榜样,使他们接受时代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教育学生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过程中仍需倡导集体主义精神;怎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如何发扬对国家对人民的奉献精神;如何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同时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理想与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文化生活、社会实践等全过程。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之间联系日益密切,这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应该要用敏锐的政治眼光和世界视野洞察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负面影响,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建设。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强化业务学习与观念更新,及时采取新办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应对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为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责任编辑:赖一郎)

作者:林庆春

思想政治课之网络技术论文 篇2:

新时期媒体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摘 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进入了信息高速化的时代。网络带动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各个高校中都出现了新媒体网络信息技术并且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这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

目前,新媒体网络技术成已为各个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各个高校的教育中都离不开新媒体网络技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教育专家认为应改变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积极引进新媒体网络技术,把新媒体网络技术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促进大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快速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同时新媒体网络技术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创新,这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开拓了新视野,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新媒体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引导、宣传、弘扬的作用

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很大,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网络技术已经走进了学校,并且在学校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不断地深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新媒体是从网络中诞生的,具有参与的广泛性、传播的及时性、沟通的主动性等特点,学校要抓住新媒体的特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始终抓住新媒体网络文化传播的主动权,使新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交流、学习的重要工具。在高校的校园中,大学生是捕捉社会信息的主要群体,而新媒体网络技术能够很快地传播社会信息,并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社会信息,久而久之,新媒体网络就成为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最大依赖。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校园新媒体网络成为学校信息资源的依托,能够很快地采集到社会上的信息,集各类信息为一体,是学校信息资源的中心,满足了学校师生对各类信息了解的需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新媒体网络技术是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大学时期重在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在文化浓厚的大学校园里,教师鼓励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水平。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学生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学校的师生可以通过媒体技术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一些政策、建议,同时,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想法,这样使学校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并积极推出一些符合学生的政策,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启发、教育。同时,每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媒体这一工具及时、准确地获得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新的视野。

三、新媒体网络技术有利于进行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技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新手段,有利于学校开展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设立聊天平台等,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能够更灵活、更顺利地进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的每一位师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还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但是,新媒体带来的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也是一种挑战,同时新媒体也可能带来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新媒体教学,不能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应正确、积极、健康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总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各个学校,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引进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带来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会改变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正确运用新媒体教学,让学生树立科学的思想政治观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郑志龙,余丽.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2(4).

[2]邱昊.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选择——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

[3]孙芳.“现实的个人”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范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2(18).

作者:祝敏

思想政治课之网络技术论文 篇3:

新时代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研究

摘 要 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从依托“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环境、融入高校地域特色内容以及利用全媒体信息化教学方法三方面入手,可突破课程形式化,提升课程实效性,促使课程真正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程 实效性 课程思政 全媒体

“形勢与政策”课程是新时代高校五门必修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性。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同一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可见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更加贴近青年学生是此系列课程实践中所面临的迫切问题和现实困境。尤其“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发展前景以及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时事热点、重要形势走向等内容阵地展开,具有高度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时政性,而作为公共必修课,课程受教育主体的学科背景复杂,对课程的认知参差不齐,不乏有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高高在上”,难以接近,与自己的专业和生活无关,这将使得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念引领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更大限度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程有效性是当前课程建设重中之重。

1 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近年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受到越来越多认同和关注,并得到广泛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也要各尽其职、各尽其责,理想的效果是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也就是说,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靠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要让其他各类课程发挥育人作用。“课程思政”就是所有课程都具备思政元素,所有课程都发挥育人功能。这是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念,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是将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真正结合起来的积极尝试。“课程思政”建设主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源头、知识供给着手,推动供给侧转型升级,建立新型供需关系,[3]将有助于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孤岛效应”,使其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入脑入心的理想效果。

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大思政”格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有效性在沉浸式环境中能够得到实质性提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将借由调节根本性的供需矛盾来改变人们过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促使学生对包括“形势与政策”课程在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更为普遍的兴趣,且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结合也将使得教育内容更为丰富多元、教育方式更为科学合理,最终会有助于教育主体以自主愉悦的方式接受并内化课程知识。其次,在“课程思政”的视野以及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氛围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整体授课环境变得更为柔和,孕育于普遍性之中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特殊性也将得到更大发挥,此门课程时事性强,紧跟国内外形势政策变化,为大学生提供最新资讯和最新视角,对于普及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新理论成果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知识具有很大作用,若能够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选择、整合与编排,并借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势必将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再次,“课程思政”的推进和落实,将全面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具体来看将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得以转型升级,这也将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更新换代带来诸多契机——课程理念更加先进、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科学、教师队伍更加优良。总而言之,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既能够全面营造高校良好育人氛围,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普遍性功能,也能够大力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本身建设和革新,彰显课程的特色和亮点。

2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融入高校地域特色元素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融入高校所在地域的特色元素不失为突破课程“对牛弹琴”、缺乏实效的困境的良方之一。这里的地域特色元素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高校所在地域发展相关的各方面综合性内容。心理学上有一种‘视网膜效应’,意思是人往往会关注与自己有关联或有相似特点的对象,所以大学生会倾向关心同自己有关系的事物。[4]因此,地域特色元素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形势与政策”课程无法切近学生、走进生活的矛盾,有利于提升课程的现实感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和参与度,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发展。

具体而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受教育者主体,是来自天南地北的青年大学生,他们充分浸淫在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交融的环境之中,地方的历史积淀、物质发展、制度文明、社会变革、城市建设、生态保护等是学生共同的切身体验和思想源泉。如果将地域特色元素合理融入课程内容,就能大大拉近学生与课程的距离,达到生活实践与课程学习相互结合的良好效果。在这样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课程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与教学内容更为相关的问题,比如近年來国内外形势政策与当地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建设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当地政策落实情况,当地未来可预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以及高校在当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区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等等。尤其还可通过当地现阶段典型基层事例,来深入挖掘国家方针政策、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与地方建设发展之间的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地方,进而使得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国家发展理念和方案,肩负起青年大学生的时代担当。例如,十九大报告强调,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国家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在全党工作中至关重要,我国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且2020年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此背景下可向青年大学生展现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成果、当地新型农民致富事迹、优秀校友回乡创业故事等,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目光所及的乡村故事和自己所理解的“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政策、脱贫攻坚战。再如,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它在给各国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使得各国家、各区域深受全球性公共危机事件影响,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全球产业由国内而国际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疫情大考,绍兴纺织产业作为当地核心特色产业,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相关问题是引导当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修课学生讨论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地方产业发展关系的最佳切入点之一。至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融入,需要根据地域特色、高校类型以及课程目标等因素不断实践与总结,切不可认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融入高校地域特色元素,就是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地方故事。

3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结合全媒体信息化方式

近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的飞速更迭和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发展,将全媒体信息化创新成果应用于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已成为“互联网+”教学时代的大势所趋。特别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而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全球性公共危机面前,互联网新媒体技术更以跨越时空的独特优势为整个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线上”体验。2020年初疫情期间,众多高校纷纷为学生开设起网络直播课程,实现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局面。“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和发展也应该紧跟“形势”不落伍,创新手段增活力。“当今是全媒体发达的时代,我们要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形势与政策’课活起来,推动‘形势与政策’课传统优势同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在“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中结合全媒体信息化方式,切实提升课程实效性。

如何在“互联网+”教学时代,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拓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思路与方法?第一,着力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线上专业教育平台。与课程专门对接的线上专业教育平台需根据课程特色、课程目标、课程要求、教学对象等核心要素来进行设计研发,邀请课程教育和网络技术两方面专家提供内容和技术支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可使用已经较为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可与其他课程合用平台以打通优化教学资源,也可为课程专门创设一个平台并加以推广,需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考核及评价等各环节模块与网络平台特质建立一一匹配关系,实现课程效果最大化。第二,不断拓宽“形势与政策”课程网络空间和资源,互联网以信息取用的高效和丰富著称,但互联网信息又鱼龙混杂,极易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可搭建一个汇聚官方媒体(如“学习强国”“人民网”“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等)信息的信息库,作为课程理论和事例来源的“资讯池”, 既有文字又有音频,且时时更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但能够保证课程信息的时效性、灵活性,还能够趋利避害,抵制消极不实的网络负面讯息。第三,持续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教师队伍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责任重大,师德师风建设更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明确“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具有投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紧跟时代形势发展,掌握网络传播规律,提升网络教学素养,磨炼教学本领,如制作“形势与政策”微课等。

4 小结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依托“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环境、融入高校地域特色内容以及利用全媒体信息化教学方法,可突破课程形式化,提升课程实效性,促使课程真正在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

基金项目:2020年度绍兴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

[2] 习近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3] 章忠民, 李兰. 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内在意涵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63.

[4] 李蒙. 地域化内容: 新时代上好“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载体[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71.

[5] 卢日霞. 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探究[J].才智,2020(08):208.

作者:曹笑笑 孟津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动画电影折射美国文化论文下一篇:医院技术人员需求统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