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筛选、归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新方法的尝试

2022-09-13

三尺讲台一个小小的舞台, 45分钟一个短短的时间, 两年时间一段匆匆的过往, 这就是中职语文课堂的基本构成, 似乎再简单不过。但是墨守成规的教育方法让语文课堂死气沉沉, 多年不变的教案设计让语文教师逐渐丧失了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课文内涵挖掘的空间和重点也会改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 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不断发掘语文教学中的亮点。

我清楚地看到语文教学中的种种诟病, 深刻地意识到语文教师必须脱离懒惰, 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重新认识熟悉的课堂, 从而不断成长进步, 让学生终身受益。我用心地对待课堂,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偶得一些启发, 与大家共勉。

一、备课必须抛开从前的思考模式

作为从事了多年教学工作的我们, 很多课文都已经上了多次, 甚至有时候可以不用看教材也能从容自如地应对, 结果往往是十年如一日地使用同一种教案模式, 懒得去挖掘新的内涵、劈开新的突破点, 教学过程是简单了, 但是自己的创造力却抹杀了。如果偶尔抛弃以前的教案, 像对待一篇新文章一样的来备课, 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例如,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文, 我已经记不清上了多少次, 甚至还参加过赛课, 还以该文作为我骨干教师培训的反思课文。我们一般的教学过程是这样的:以作者的情感为背景, 以课文中“月下荷塘、塘中月色、四周景色”为分析要点, 把重点落在景色的赏析上, 非常用心地分析修辞、分析修饰词的用意, 把月色与荷塘之间的和谐关系介绍得淋漓尽致。某日, 我重新备课, 却发现, 我忽略了很多非常有用的东西, 例如:作者似荷塘流水般波动的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与景物之间微妙的变化、隐藏在背后的荷花般高洁品质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一次的备课引发我的思考:要想握住新东西, 必须抛开手中以前的旧东西。

二、要舍得放弃一些教学要点

有时候我们拿到一篇文章, 觉得要讲的东西多如牛毛, 而且样样都无法割舍, 其结果是备课的时候线索混乱, 教学目标一大堆, 上课的时候面面俱到却不得要领。学生接受起来似混沌的浆糊, 难以真正获得知识。这个时候, 我们必须学会心狠手辣地舍弃, 学会挑三拣四地选择, 舍弃的也许是很有噱头的东西, 选择的也许是陌生的小路, 但是, 只有这样教学重点才明确, 教学意图才清晰。

例如, 叶圣陶先生的《创造宣言》一文, 文章本不难, 文体特征也非常清楚, 但是我始终无法把握好切入口, 有时候想多讲驳论文的特点, 有时候想讲写作驳论文的方法, 有时候又想把情感教育作为重点, 而可怕的是该文的情感非常丰富:创造力、战胜困难、绝处逢生、自信力……每一样对学生都很重要, 都有细细探讨的必要, 这让我无所适从, 但是很显然, 这是办不到的。所以必须精心选择其中的精髓, 授予方法, 让学生融会贯通, 自己提高。最后, 我选择了“写作方法和战胜自我”为重点, 这样一来要点简单了, 我操作起来也容易了, 学生理解起来也轻松了, 可谓一举多得。这一次的经历让我明白了:教学就像手中沙, 不要奢求抓得很多, 少握一些往往才会有所得。

三、思维方法比理清一篇文章更重要

人的大脑在接受外界影响的时候不断成熟, 相关的东西会在脑海里自动归类, 以便将来处理类似的问题。而老师在学生思维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老师的处事办法、思考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处事和思考, 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埋头干事, 有时候还得注意思维方法的引导。一个学生的话给了我深深启示, 她说:“我们两人在朗诵的过程中忽然忘词了, 就想起了老师说过——‘其中一个人继续进行, 不要停下来, 另一个人赶紧跟上’——的话, 于是我们就处理好了朗诵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可见, 老师的处事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处不在而且作用深远的。

例如, 在讲“比较阅读”时, 我没有立刻将两篇文章拿来对比, 而是想给学生一定的比较方法和比较路径, 换句话说就是给他们思维模式。我先从“两个人”的比较说起, 当他们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可以比较的方面后, 我提出将这些“比较点”进行分类, 得出比较两个人的要点:外形、性格、家庭、修养等等, 不再是凌乱的比较, 而拥有了由浅入深、条理清楚的逻辑。第二步, 把“电灯”和“树叶”进行了比较, 虽然学生们也提出了很多可供比较的点, 但是毕竟很牵强, 所以最后我们得出“进行比较的事物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的道理。第三步, 对两篇差异很大的文章进行了对比, 把朱自清的《春》和荀子的《劝学》放在了比较的平台上, 从这两篇文章的比较中我们得出了:年代、作者、背景、写作意图、文体、主题思想、语言风格、时代影响等等方面的“比较点”。至此, 学生基本掌握了比较阅读的方法, 我们就可以正式进入课文的阅读了。这个过程让我懂得了:要想获得汩汩清泉, 必须深深地挖掘, 并且授予挖掘的方法!

三尺讲台虽小, 却拥有包罗万象的能力;45分钟虽短, 却能够凝结知识的力量;两年时间虽快, 却可以影响别人的一生。所以, 让我们认真对待课堂、尽情享受课堂的创造力吧!

摘要:墨守成规的教育方法让语文课堂死气沉沉, 多年不变的教案设计让语文教师逐渐丧失了创造性, 其实,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学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课文内涵挖掘的空间和重点也会改变。笔者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实践, 并从抛弃旧有的教案束缚、筛选教学重点、强调培养思维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阐释, 指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案,教学,思维方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沙火宫殿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探析下一篇:计算机基础操作评分功能的算法实现

热门文章

打破常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