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2022-04-24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变生活迷茫、学习动力不足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采取行动,对学生职业道路会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等特点进行分析,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若干建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篇1:

新课改视域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的探究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为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所发起的变革,它蕴含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指导理念值得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借鉴,当前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从新课改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教学意图,是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新课改;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

一、新课改的内容与高校教学的联系

新课改指的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是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举措,其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通俗来说,新课改就是应对社会发展、环境改变和人类需求对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培养人才。在内容上,新课改不仅仅是教材的变更,它主要有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6个方面的变化,这6个方面很好地包含了教学的整套体系。新课改虽然指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它的根源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次教学转变,其“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主体思想和部分内容对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也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兴趣爱好和外界客观条件进行测试、分析并制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使其实现的过程。[2]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确定奋斗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管理自我并有条件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社会及学术的需求层面来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是合理且必须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早、更好地认清自我、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储备更多的竞争资本,但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如下问题。

1.高校重视程度不够,资源配备不足。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让高校也发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但相对于整体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分配,多数高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部分高校没有设置单独的职业生涯规范课程,已经设置的高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课程课时少,教学目标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学校过多地关注就业率,忽略职业生涯辅导的实质,专业任课教师缺乏,课程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

2.职业生涯辅导缺乏持续性。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主观和客观条件考察、评定的一个过程,所以最终的目标必然会受个人主观、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主观、客观条件会随着学生学识、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变化不断改变,因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逐步变化并且不断调整的过程。然而当前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缺乏持续性,仅在某个学期或某个学年设置了该类课程,使得学生得不到持续性的辅导。

3.缺乏针对学生的个体化辅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对不同的学生,引导的方式和内容都会有所差异,然而多数高校仅仅开设一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程,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及社会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或者小团体个体化辅导,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力度不够,对学生帮助不大。[3]

4.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内容、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吸引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方式、兴趣爱好也发生了变化,对事物的关注点和关注力度也有所不同。许多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在教学内容上仅限于基本的理论教学,教学方式多以传统讲授为主,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

三、新课改视域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1.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多样性制定教学目标。高校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对于在校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而言是一重保障,这个体系的完善不仅应该包含学校课程的设置、评价方式,导师的相关培养、奖励机制,课程的学分化,还应该包含教学目标的设定。从新课程的改革方面来看,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教学目标的变动。从原来的知识、能力、思想三个目标变成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个改变凸显的是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成长。

迁移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中,我们也应该从以往的过分注重学生就业率,为了完成就业工作而开展理论性的职业生涯辅导这一教学模式中走出,切实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三维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层面强调对职业生涯的理解和自己评价自己、规划自己的能力;从过程与方法层面强调学生体验自己评析自己的过程,学会自我审视、查找问题;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强调学生从各类理性分析中为自己制定符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和目标,不要好高骛远,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择业观。

2.加强辅导机构的服务功能,强化辅导课程的持续性。新课改在课程结构方面是有所调整的,均衡、合理是它的主要特点,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让学生在持续接受主干课程培养的同时有选择其他综合课程的权利。这种教学改革的理念对于解决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缺乏持续性是有参考价值的。高校应该在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上入手,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在不同学期设置有梯度的辅导课程,给予学生持续性的辅导。同时,还可以从职业生涯辅导机构入手,通过制度约束、规范化管理、专业化发展等手段加强自身的服务功能,使其能够有效地服务学生,不流于形式与摆设,让学生在辅导课程之余有自主选择额外辅导的权利,通过低讲高辅(低年级以理论讲授为主,高年级以分类辅导为主)的形式给予学生持续性的辅导和帮助。

3.转变培养观念,点面结合,突出学生的个体性。高校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要学会吸纳新课改的“个性化”原则,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改变以往的集体、统一培养模式,转变注重就业率的辅导观念,坚持点面结合的培养模式,在优化集体课程内容的全面辅导基础上,组织职业生涯导师下放到班级中,开展小团体辅导,点面结合,让学生的个体性在辅导中得到重视和引导。同时,还可以建立个性化辅导资料库,通过对不同学生的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和课程设置。

4.創新辅导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在内容和实施方面强调改变枯燥的教学内容,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简而言之,就是要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理念放之职业生涯辅导教学,正好可以解决课程的内容、形式较为单调,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职业生涯辅导与基础教育的课程学习不同,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更大的操作空间,便于创新。授课老师可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新知,主动设计、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方案。[5]同时,职业生涯辅导还可以抓住新课改中的“活动经验”教学模式,借助校园里面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渗透职业生涯辅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工作坊、知识竞赛、职业生涯模拟、案例分析、专业测评等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好学、乐学,从而使职业生涯辅导在活动导向的帮助下达到较好的潜移默化育人效果。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会认清自我、审视自我并尽早规划自己的人生是高校大学生应对社会发展、就业形势严峻的一项重要技能。新课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主题教学理念给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方向,高校可以从教学目标设定,课程的内容、方式,培训模式上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改革,突出培训体系的专业性、完整性和持续性,服务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基〔2001〕17号.

[2]吕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设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赖雄麟,2012.

[3]谭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管理体系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边慧敏,2007.

[4]余海蔚.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J].教育观察(上旬),2015,(2):72-73.

[5]金慧.新课改理念下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成人教育,2012,(10):99-100.

作者:文昕 班宁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篇2:

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建议

摘 要: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改变生活迷茫、学习动力不足的状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如何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采取行动,对学生职业道路会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当代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等特点进行分析,为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建议

1.高校职业规划的作用与意义

1.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所谓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以“择生所爱、择生所长、择世所需、择生所利”四个基本原则来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今,自幼儿园至中小学,学生每一步所做的事情都是按照家长的意愿和计划进行,学生很少能自我做主;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环境有所改变,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时大学生尚缺乏把自己作为主宰命运的主体的能力和意识。因此,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缺陷,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把寻找职业、发展职业纳入到人一生的设计中,尽早地建立职业准备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1.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意义。

首先,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规划未来的生活目标,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得到正确的启发和锻炼;其次,高校职业规划是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特点进而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领域、解答学生职业困惑的有效途径;最后,高校职业规划是可以激发大学生自我能动意识、增强个人实力的有效手段。

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2.1高校职业规划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毋庸置疑的,据调查,90%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工作人员高谈阔谈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全部,而且对此项工作的执行力和落实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就使得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原因在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不完善,没有抓住工作的重点问题。例如,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哪怕是选修课;缺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教师资源;就业指导中心与心理咨询老师、各院系辅导员等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联动机制;只重视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服务,忽视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性特点;只注重提供就业信息,忽视对学生发展规划的咨询与指导。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由谁来做、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2.2高校职业规划的误区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辅导需要专业人员,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混淆,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就是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观点是错误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也不只是心理健康教育,三者不能混淆。三者必须形成联动机制,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要正确处理好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女生理论成绩往往能优于男生,但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创新意识不是太强,很少有女生接受竞争性强、挑战性大的职业,而这些能力却往往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女大学生就业难”比较明显地集中在传统的女性职业上,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女生大多数喜欢选择比较稳定、风险小的工作。例如,文秘、财会、实验员等稳当职位成为女毕业生的首选,对一些需要开拓精神的职位则避之不及。女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陈旧使其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首先,就业期望过高,寻找就业单位往往将眼光锁定在那些国家公务员、银行等事业单位;其次,缺乏从眼前做起、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就业岗位定位不准;再次,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内心里排斥地方岗位就业;最后,现在很多工作岗位仍然存在着“重男轻女”的观点,因此,女性的生理、心理劣势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若干建议

3.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课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改变以单纯的就业指导形式为主的局面,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停留在只是开展几个就业技巧培训、对毕业生求职的传授和训练等较低的层面上。高等学校在重视招生工作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因此,应根据社会行业特点、社会形势、学生的职业需求来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与咨询帮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大学生在校时期起到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不仅可以为人生中制定一个短期规划,而且可以制定中长期、长期的人生规划,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指导学生在人生中走好每一步。

3.2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具有全程性。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贯穿于人生的始终,为人生导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仅仅为毕业生设置,大一、大二刚入学的新生也应该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甚至从小学时代就可以开始职业生涯意识的启蒙,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就应该对此进行普及和拓展,要每位同学都对人生有所追求。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职业生涯教育基本上是空白的,因此,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以发展的眼光,顺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从大一新生刚入学开始就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和行业特点,在职业方向上进行定位,并树立目标,在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更新与改进,既做到实事求是,又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人的自由发展的理念。

3.3提高高校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质量。

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任务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担任,而这些工作人员并没有专业的职业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大量培养和聘用的专任教师,学校应提高实际人力、财力投入,加强硬件设施,不断维持理论更新和学习培训。加强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3.4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重点关注女大学生。

受传统的风俗习惯、家庭环境影响,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远大于男生。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对其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时,需要根据行业特点,考虑自身的专业特点及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的变化等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进而分阶段制定计划和目标,并不断进行调整,既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性,又使职业生涯的规划成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3.5建立导师制,体现个性化。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集教育、管理于一体,但大学生人数较多,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人员有限,对每位学生进行全程细致的跟踪教育是不现实的。最好建立导师制度,不仅能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而且可以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而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导师从个人阅历、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社会观察能力等方面都能辅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社会定位,在大学期间制定良好的目标和计划,并在朝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不断塑造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求学的道路上不断寻找机遇,向着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王云飞.方绪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8,(1).

[2]史灵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3]李晓军.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模式创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7).

[4]杨娜.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初探[J].传承,2009,(7).

[5]冯峰.浅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6]汪风涛,严志谷.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程指导长效机制的探索[J].理论观察,2007,(6).

作者:胡文龙 王秋梅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篇3:

新高考视域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探究

摘要:新高考改革下,高校職业生涯规划赋予了新的意义。传统职业生涯规划大多在大学期间开展,根据新高考改革模式的指引下,在高中各阶段更有探索的价值。目前,高校职业生涯教学现状存在不够系统、缺乏个性化特点。今后的高校职业生涯课程改革也必须完善优化路径,突出培训体系的专业性、完整性和持续性,服务学生成长。

关键词:新高考;职业生涯规划;思政教育

一、新高考改革与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联系

新高考改革是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8省市均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它的根源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一次转变。高考改革中,逐步推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同时对高考报考设置选考科目要求,这就要求高一的阶段,学生对自己未来报考和就业的方向需要提前作出选择。如何让学生科学作出规划,合理选择自己优势尤为重要。以往,我们职业生涯课程通常设置在大学,这对新高考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现在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从高中做起,高校应该与高中联动,同时课程也需要将高中与大学的相连通,成为一整套科学完备的课程。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 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擅长优势和客观条件进行分析规划同时制定个人职业发现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具体的奋斗方向。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固话课程必须是合理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早、更准确的认清自我,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并有计划的进行自己各个方向的培养,同时储备更多的竞争资本,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课程不够完善,有如下问题。

高校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据调查显示,大多高校只是设置成选修课或者第二课堂指导课,没有真正纳入学生必须课体系,而且各高校根据自身师资力量等设置课程的年级也各不相同,一年级或者二年级有的甚至安排在大三年级,这就严重延误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授课时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各高校也慢慢认识到了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但相对于整体的课程设置和资源分配,很少有高校单独设置职业生涯规范的课程,已经设置课程的高校,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课程少、教学目标单一、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凸显。国家目前对就业率非常重视,作为国家的民生工程,各高校更是狠抓不放,有的学校就业率只是看学生就业情况但是忽略了源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还没有全部发挥出。

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缺乏科学系统性。职业生涯指导是一个由个人对自己主观和客观条件测定、评定的一个过程,其最终也是个人主客观的一个结果。个人评定的科学程度跟了解和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度也有关系,如果职业生涯课程设置的科学系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动,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课程设置,才能更多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同时,个人也会因个人能力情况、社会环境、国家政策的不断变化,职业生涯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调整、完善,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过程,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也缺乏持续性。

职业生涯课程缺乏学生针对性个性化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囊括多个方面,如果多所有学生设置统一课程后,没有针对每个学生特点、个性进行指导,受用效果还是会差很多。目前,各高校课程设置都有一定局限性,课程设置统一,千篇一律但是缺乏个性化辅导。个性化辅导可以分为很多层面,可以设置“一对一”、“一对多”和“小团体”模式,通过这种对不同学生的引导方式和内容的不同,让课程适合每一名学生,也会弥补整体大课对个别学生学业生涯的辅导力不够。

高中与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联动不足。传统观念中,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新高考改革制度下,高中学生必须提前了解专业方向、就业方向,同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必须提前到高中。这时高中和大学必须连通紧密,互为对方提供相应的资源。高中的学生需要了解各行各业的情况,同时也就是各专业的情况,这就需要大学的专业队伍教师来提前为高中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了解各专业的同时也是潜在的介绍相关行业和了解相关的大学,也是为大学招生作出相应的宣传。所以高中与高校应该充分沟通、合作、交流,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工作。

三、新高考改革下职业生源规划完善路径

1、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体系,系统科学性制定目标

高校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对于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而言是一重保障,体系的完善应该包括课程系统设置、评价反馈机制、导师培养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新高考模式的改革,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的设置时间前置。从原来的大学期间开设到现在的需要更早的介入高中。从原来的统一、不系统、不科学到目前需要科学规划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统一。从原来的不连续到现在的高中与大学学习的连续性,更加提倡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成长。

2、转变培养观念,点面结合,突出学生个体性。高校职业生涯课程设置要吸纳课程改革的“个性化”原则,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性,改变以往统一培养模式,转变侧重教学转到为引导辅导,让学生突出主体位置。坚持点面结合培养盲僧,优化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和团体辅导。同时也可以建立个性化辅导信息库,帮助学校更好开展课程设置。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基〔2001〕17号.

[2]吕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设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赖雄麟,2012.

作者:张琳 赵浩轩 于文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理教学提问思考论文下一篇:语文广告写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