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论文

2022-11-17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世界地位逐渐提升, 汉语热不断升温。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将中国和中亚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即中亚留学生数量与日俱增, 然而关于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的研究却很薄弱。中亚留学生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年龄层次、社会经历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因而学习主体差异分析成为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的关键。

认知心理学认为, 学习主体差异源自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主要表现在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和认知情感层面。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 这些差异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与影响作用, 它们不仅直接影响学习者, 也间接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1 中亚留学生的特征

中亚地处亚洲中部, 主要包括阿姆河和锡尔河西河流域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等5个国家。这5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别于欧美以及东南亚国家, 相应地, 留学生也有其独特之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性格具有两面性

中亚五国都是多民族共和国, 有大小130多个民族, 在该地区生活, 牧业是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热爱生活、开朗活泼、热情豪爽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特质;同时, 由于中亚地处欧亚非大陆交界的内陆, 又是四大宗教文化发展传播和碰撞的十字路口以及世界民族最复杂的地区, 社会动荡和经济欠发达自然成为这里的标志, 该地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负面影响, 敏感和过度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在他们体内和他们与生俱来的正面特质发生碰撞, 性格出现两面性, 面对熟悉的环境时外向, 面对陌生的环境则内敛。

1.2 思想观念受到伊斯兰教积极的影响

中亚五国是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多宗教国家, 中亚留学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主张对精神生活的探索;认定“后世”存在, 认为今世短暂, 后世永久, 应该把握今世, 为后世做准备;此外。伊斯兰文化还主张人具有绝对平等性, 在真主面前人人平等。反映在留学生这个群体上, 兴趣的培养、精神的指导对其汉语学习十分重要。

1.3 年龄集中在青少年阶段

这个现象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 其原因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 送孩子出国学习;另一种是孩子在国内不能继续深造, 父母为孩子寻找出路。在中亚留学生中, 很大一部分都是16~24岁这个年龄段的, 初高中毕业或者大学未毕业, 都是第一次独自到异国他乡求学, 没有社会经验, 心智不成熟, 自我约束能力弱, 对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因而毅力不够, 难以持久。

1.4 生活圈子较为狭窄

中亚留学生大多是通过中介或交流项目来的, 在此过程中, 他们会认识很多本国的朋友, 有些就是同学或者亲属, 从而形成一个中亚留学生圈, 他们习惯于和圈内朋友沟通交往, 来到中国后, 也是将伊斯兰文化部分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较少接触其它事物。这种生活圈虽然在留学初期给他们提供了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却不利于汉语学习。

中亚留学生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从社会环境和生理两个方面形成了他们在对外汉语学习中的认知风格和认知心理, 分析学习主体差异是帮助中亚留学生学好汉语, 传播中国文化的首要工作。

2 认知风格分析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主体的认知风格与第二语言的习得有密切的关系, 分析中亚留学生认知风格可以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所谓认知风格, 就是指个体对信息加工的方式,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主要表现为: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 沉思型与冲动型,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前者表现为看待事物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 从整体上审视, 在接受信息时, 常以外部参照作为加工的依据。后者则表现为看待事物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 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作出分析和辨认, 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常依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

中亚留学生年龄小, 社会经历少, 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方式, 场独立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对于课堂学习, 他们总是着眼于单个字词, 不能从句型这个整体上来把握, 更不要说情境了;面对汉字, 他们不能从结构上认识, 总是随意书写, 笔画笔顺概念淡薄。由于学习不得法, 一段时间后, 他们就认为汉语很难, 身处陌生的国度, 面对陌生的语言, 他们性格两面性中自我保护和敏感的一面凸现出来, 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 学习兴趣骤减;此外, 由于他们拘泥于自己的中亚圈, 汉语运用机会很少, 也不能在自然的语言环境和交际过程中扩展并巩固所学, 因而缺乏成就感, 动力不足, 很容易选择放弃。作为教师应该在初期学习过程中将汉语的大概框架和适当的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 鼓励课堂学习和社交应用相结合, 帮助他们学会宏观地、联系地看问题,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得以互补, 汉语学习事半功倍。

沉思型和冲动型是在相对复杂的认知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或快或慢的以及精确或失误的反应。沉思型表现在对事物和问题深思熟虑, 追求完美、确实的答案。冲动型则表现在遇到问题急于做出回答, 常凭预感猜测答案。反映在汉语学习上, 沉思型速度慢但准确率高, 冲动型反之。这两种认知风格不仅与学习主体的年龄有关, 还与其社会阅历有关。

针对中亚留学生, 首先, 他们大多是16~24岁、缺乏社会阅历的青少年, 冲动是不可避免的;其次, 他们性格开朗活泼, 具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再次, 受伊斯兰教绝对平等教义的影响, 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而他们课堂表现十分活跃, 回答问题很积极, 反应快, 但是欠思考, 准确率低。另外, 冲动造成他们不求甚解, 认为很简单他们说的中国人也明白, 学习不扎实。对此, 教师应该在肯定他们踊跃性的同时, 引导他们学会思考, 督促他们记笔记, 带领他们归纳总结, 对其冲动性扬长避短。

人们对客观世界事物的接收、概括是有差别的, 有的取向宽泛, 有的狭窄, 表现在认知风格上就出现了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在对外汉语学习中, 汉语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 也反映了一种文化, 具有容忍倾向的人比较能包容不熟悉的或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事物, 持排他倾向的人本身的语言文化和社会宗教会在其认知结构中根深蒂固,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容纳一种全新的语言和文化。

在汉语学习中, 拼音对中亚留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熟悉, 他们会觉得汉语不难, 但是逐渐涉及声调、汉字等与其母语差别较大的现象时, 他们就会产生回避心理。一些学过英语的学生, 会将汉语和英语比较, 用英语的语法来说汉语, 遇到差异时表现得难以理解和接受。在情景对话中, 由于总是以原有的文化为背景, 造成思维不畅。对此, 将语言教学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 情感因素分析

学习主体特征是个体认知风格和情感因素的融合体,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和态度。当良好的态度伴随强烈的动机, 就比较容易成功;如果他们不一致, 就可能出现不理想的情况。中亚留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掌握一种技能, 为寻找好工作做准备。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对周边经济影响不断扩大, 很多中亚留学生受伊斯兰教把握今世, 为后世做准备的思想影响来学习汉语, 以期找到一份好工作。这种动机源自外部诱因, 会伴有焦虑产生, 这种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端正其学习态度。

(2) 在中国进行专业学习。中亚地区矿藏丰富, 是其经济的重要部分。很多中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是为了在地质等相关专业深造。他们对汉语学习有迫切需要, 而且注意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全面发展, 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从事汉语相关工作。很多语言专业的中亚留学生是为了从事汉语教学、翻译或者文学方面的工作, 他们不仅有汉语作为谋生手段的动机, 还存在对中国经济文化感兴趣的动机。这种工具性和认知内驱力结合使得他们学习自觉性高, 动力强劲。

(4) 学习动机不明确。这个主要在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中比较明显。由于他们没有实际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 对中国和汉语了解不多, 只是鉴于父母的要求或者周围人的影响而产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出国后没有父母的监控, 这类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和自控力, 学习懒散被动, 上课只是为了迎合父母和老师的要求, 学习进展缓慢;当遇到困难、自信心受到挫折时很可能中止汉语学习, 有很大一部分留学生在经过半年或一年的汉语学习后就转校或回国了。

心理学认为,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 内在动机以兴趣为基础外在动机以功利或责任为目的;态度是个体内在心理情感的外部表现。中亚留学生学习动机中, 深造以及从事相关工作是内在动机, 是有兴趣基础的, 外部表现就是端正的自愿的学习态度, 这为他们发奋学习持之以恒提供了保障;掌握技能和父母要求是外在动机, 在此驱使下的学生不是出于对汉语的兴趣, 而是出于目的性和责任感, 外在动机和学习态度不一致时, 将可能影响汉语学习的持续性和学习结果。教师应当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外在动机的内在基础,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 中亚留学生在认知风格和情感因素方面都存在其特殊性,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针对这些主体差异改善教材, 改进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地汉语学习态度和方法, 将对外汉语教学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摘要:针对中亚留学生队伍不断壮大与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的现状,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分析了中亚留学生在认知风格和情感因素方面的特点, 了解学习主体差异, 才能因材施教, 推动中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认知风格,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 徐子亮.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M].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0.

[2] 侯创创.初级阶段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研究[Z].2008, 6.

[3] 侯创创.影响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的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2.

[4] 伊莉曼.艾孜买提.针对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2.

[5] 倪建平.中国在中亚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J].对外大传播, 2006, 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智障儿童的养成教育下一篇:国外网络科技新闻的特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