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服务型政府范文

2022-06-14

第一篇:创建服务型政府范文

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意义何在

http://.cn 2004年09月13日01:0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公共服务,简而言之是以公共产品为人民服务,它十分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人为本”重要思想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因此,通过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将使政府的自身建设和各项工作有所创新、有所拓展、有所突破。无论是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能自觉地把大多数群众是否赞成、是否受益作为重要依据,做大多数群众赞成的事,办大多数群众受益的事,使人民群众不断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也必须看到,深层次的改革还未完全到位,体制性障碍仍然存在,政府职能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政府职能的实现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制度性监督与约束,政府角色“越位”、“错位”、“缺位”和“不到位”现象还较为普遍;二是条块分割、行业垄断、部门壁垒、职能重叠现象还比较突出;三是政府、企业、公民法律意识有待加强;四是政企不分,企业运营过分依赖政府保护等问题还比较普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五是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度还不高,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仍较突出,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桎梏,是加快发展的阻碍,同时也是激发体制创新、发挥后发优势的动力。历史上,我省在体制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大包干”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现阶段,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优化发展环境,进行体制创新的突破口,也是提高省际竞争力、加快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在我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关系问题始终是我省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我省“十五”计划又进一步把“以人为本”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把保护和改善居民的发展

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放在了更加显著的位置上。但是,在实际贯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往往忽视了社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职能所决定的,政府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起主导作用,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政府为主提供的某些公共产品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人口管理、教育卫生、文化等,滞后于发展实际,公共卫生、义务教育问题突出,贫富差距、地区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这又反过来束缚了经济的增长。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长期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必须看到,我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已为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例如,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责已转变为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调控;政府不再是国有企业的“婆婆”,国有资产产权更加明晰化,更加市场化。这些都迫切需要政府管理职能相应地改变,将主导经济发展的职能让位于市场主体,同时承担公共服务的职能,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十五”以来,我省围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规范、高效”政府的目标,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精心组织实施了机构改革,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省级政府工作部门精简了28.6%;行政编制精简了48.5%;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上,取消了一大批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了一批不切实际,增加基层负担的达标评比项目;推广“一站式”高效服务方式,省、市、县三级行政服务中心网络基本形成;推广政务公开,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广办文办事限时制,建立了各级投诉受理中心,省级招投标中心也开始启用。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在县级全面进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并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进一步规范政府的权力运行,全面落实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与经济利益彻底脱钩、政府机关与所办实体彻底脱钩、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深入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不断提高廉政建设水平。这些改革成果来之不易,为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乘势而上,使政府职能转变尽快到位。

论建设服务型政府:内涵及意义

2011年05月12日来源:《理论前沿》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不仅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目标要求,也对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指明了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当前理论界和各级政府为贯彻这一指导思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而提出的政府改革目标模式。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何谓服务型政府?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其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政府。有的学者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指政府由原来的控制者,改变为兴利者和服务者,意味着施政目标由机关和专家决定到由民众希望和合法期待来决定,政府以控制管理为要务转变为以传输服务为要务,管理目标由经济领域转移到公共服务领域。不管怎么说,从上述定义来看,服务型政府主要是针对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大包大揽和以计划指令、行政管制为主要手段的管制型政府模式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政府治理模式。与管制型政府相比,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含义:

首先,从理念上看,服务型政府要求各级政府和官员必须树立“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的思想,即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让渡,政府为人民服务是天职,人民的利益至上,政府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政府还必须从一味强调按章办事和对特定“功能”“权威”“结构”的服从到强烈的当事人取向和对“使命”“公众”和“成效”的认同,充分考虑公众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而传统管制型政府的理念则停留在“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的基础上,政府利用公共权力主要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对社会实施管制,公众和社会的主导性和自主空间很少。

其次,从政府的职能范围来看,管制型政府是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而建立,因此对市场和社会的介入是无孔不入,政府职能也无限膨胀,职能设置上的不合理使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而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职能是有限的,政府要还权于社会,还权于市场,政府主要是做市场和个人不能做、不愿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即主要是提供维护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性的公共服务。维护性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财产权利和公民权利、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这是服务型政府的基石;社会性的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主要体现。

第三,从政府运行机制来看,管制型政府向来只从便于自身控制、管理出发,整个社会运行都由政府在主导推动,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怎样提供服务,都是政府独断和一厢情愿的强制性提供,而较少的考虑社会公众的愿望和多样化需求,政府与公众是一种命令——服从式的单向关系,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恩赐”。而服务型政府则不同,他要求政府的施政目标必须首先征得服务对象,即民众的同意。其次,还必须经过一定的民主法定程序,即要公民参与到决策的过程中,由民众和政府通过双向的交流互动,达成一致来决定。从这一点说,政府只能在法律和人民授权的范围内行事和提供服务,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必须是法治政府,而不是任意性的、长官意志型的政府。

第四,从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看,在管制型政府状态下,政府不仅机构臃肿、职责不清,各种审批环节繁杂,效率低下,政府管理手段也主要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服务型政府则要求政府必须优化工作流程、使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本着方便、快捷、高效、亲切的原则为民服务。让民众在接受服务的同时,有享受服务的主人意识。

第五,从政府行为的后果看,管制型政府的权力本位和官本位思想使政府的行为有很大的随意性,政府的责任心也不强,公众甚至于对个别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也不能得到法律和事实上对政府的追究。而服务型政府因其自身的民主特性,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所提供的服务负责。对于政府的失职行为,人民有权对政府提出质询、追究甚至罢免。

由服务型政府所包含的上述特性可以看出,服务型政府与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有效政府是紧密相连、内在统一的。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要求,前者是后者的综合体现。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个口号的提出,更重要的是,它将要求政府从施政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和变革。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提出不仅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还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具体的说: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全球化趋势,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入世最大的挑战是对政府的挑战。不管是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市场开放原则,还是公平竞争原则,都体现了一种政企分开前提下的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市场本位、企业本位的精神,因此,面对全球化和“入世”最积极的应对只能是加快政府改革。政府必须尽快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还权于企业,尽快实现从生产者的角色向安排者、监管者的角色转变,从运动员向裁判员转变,从审批者向服务者转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构建服务型政府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向。

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制型政府,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强调自身管治的政治职能,而弱化和忽视了社会服务职能,造成政府大量越位、缺位、错位。因此,政府要重

新树立自己的威信,维护自己的合法性,就必须用公共管理的理念改造政府,就必须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变革政府治理观念、手段、方式和方法。构建服务型政府将是政府实现自身革命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主要任务,这是由我们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但是,从改革的要求和整个进程来看,这只能是一个过渡。政府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效率兼顾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主,极易导致政府变成经济发展的主体,只是一味的追求GDP的增长,很容易忽视本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从而造成经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进而造成跛足发展的局面,特别是,当前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贫富不均,两极化倾向严重,如果不能对之及时纠偏和调控,将严重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我们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执政为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这就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是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从政府结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而设计的,相对于传统计划体制中的政府体制,已经具有了体制转轨的色彩。尤其是服务型政府的有限性、法治性,将为未来重构政府与代议机关、司法机关的宪政关系留下余地。服务型政府所要求的政府放权和权力下移,也将为重构国家与社会、中央与地方宪政关系留下空间。总之,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将使我国的政治制度更加合理,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广泛,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范围和权利不断扩大,基层社会自治更加自主完善,从而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突破口。责任编辑谭荣邦

第二篇: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政府形态,本质反映出政府是人民办事机构的属性,那就是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务,提移}公共服务.本文明确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进而分析如何通过政府创新,逐步实现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廉洁高效 政府创新

一、服务型政府之构成要素

(一)法治政府是保证

服务型政府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法治建设。法治化为服务型政府

规定了权力边界和规则体系.一般来说,政府法治化建设应该包括规 范政府职权和职责的实体法,也包括规范政府如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 责的程序法。这种政府即使有良好的动机和效果,如果不遵从法定的 正当程序也不能视为好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无从谈起。

(二)责任政府是过程

在我国,长期的无限政府模式和全能主义结构,使得对服务型政 府的追求,更加需要有完整的责任体系支撑。这也是实施廉洁高效的 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性前提。因此,在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为公民提供有 效的,高质量的服务的同时应该强化监督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 权利不受侵害,不断提醒政府的制度性责任,是服务型政府面临的首 要问愿。政府运作的结构合理性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 责任主体的明确,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关系是否合理.

(三)廉洁高效是目的

何谓廉洁?顾名思义,廉洁即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 洁从政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 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

私、化公为私。从机制制度和实际行动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蔓延, 树立廉洁型政府形象。

二、构建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 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 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传统的管理 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 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

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 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 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迫切需要加快政府

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在我国,各级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在和谐

社会建设中承担着土要责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既要履行好经 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 物质摹础,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和公共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断 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而 后一方面恰恰是当前政府职能的薄弱环节,因此迫切要求通过加快建 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来改善和加强的。

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弛政腑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

切要求。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山指挥经济变为服 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

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

公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 。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

业和社会组织,把该管的事情不折不扣地管好,尽快实现向廉洁高 效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涉及理念、作 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把这项

工作做好,不但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更需要把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 和细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这不仅是改革和发

展的必须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三、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探讨

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创建需要通过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 创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的方 式来实现.

(一)坚持依法行政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政府,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法治 政府首先体现在建立健全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健全政府组织法体系。 制定政府规制法等。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 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前提.

(二)增强政府创新

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政 府创新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是指在现有政府 体制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实现的挑战,政府积极主动 的探寻和建立较为合理的政府体制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以达到确保社 会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 远目标.

(三)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其中既包括公共卫生,公

共教育,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通信,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

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 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

设。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发展滞 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就足要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均等化的原则, 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 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的覆盖范围,已发展社会十月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向农村, 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 问题。这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政府调控社会群体之前收 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和机制.

(四)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实践证明:对政府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既可以作为检验行政效能 与政府服务品质的诱因机制,又可激励公务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完 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第三篇: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政府”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奕文 2011年2月26日

同志们:

这次停暖事件,集中暴露了企业缺乏起码的诚信和社会责任;政府主管部门丧失最基本的行政监管职责;政府缺失最重要的应急处置机制、措施;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包括舆论也缺少应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教训极为惨痛。最根本是对群众冷暖极为淡漠;最关键的是行政问责、查究制度不健全、不落实。人民群众的冷暖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生命线,更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高压线。我已于昨晚召开紧急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今晚,将由卢世坤同志代表县委政府发表电视讲话,详细报告事故起因、设备抢修、现场处置、信息发布、查究问责及建立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等问题。

2月16日,自治区召开行政机关效能考评大会,对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进行动员部署。昨天,州党委、政府专门组织“转变作风、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专题培训班,湘林书记做了重要讲话。下面,我就“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政府”讲两点意见。

一、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要居危思进,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深刻的危机感和使命意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进取精神是我们开展创建活动的不竭动力。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为正值人生宝贵年华的干部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如何振奋精神、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并有所作为。我认为,必须居危思进,牢固树立“学习决定命运、学习成就事业”的科学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觉悟、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力求学以立志、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全县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理论素养、作风能力有明显提高。通过精心组织、有序推进,进一步激发干部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培养脚踏实地学风,形成良好学习氛围,使干部进一步认清形势、了解自己、提高素质、适应时代,为忠实履行职责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要注重实效,建立健全“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机制。着眼于理论思考,立足于实践总结,贯穿于实际运用,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一是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工作的思想。把学习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将学习与工作一同安排、一起推动、一并考核,以是否提高素质、增强能力、指导实践来考核评判学习成效。二是紧密联系工作大局抓好学习任务安排、落实和推进。确定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困难和问题为牵引,以实践锻炼为基础,注重学习思想、方法的工作思路。三是通过学习、工作互动,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着力在探索工作规律,努力提升规范化水平;着力改进思想方法、工作方法,进一步破解工作难题;着力转变工作方式,建立并运行统一协调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创建活动在执政为民、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中落实、推进、提高、升华。

要以人为本,和谐共赢、开拓创新。用精神的内在和谐保证,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开拓创新的精神来推动,以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和谐共赢,升华、深化创建活动。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铸就学习品格。关键在提高人的素质,核心在满足人内心真正的、合理的价值、情感需要,本质在释放人的潜能,目的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充分尊重每个党员干部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和能力差异,以培养人、塑造人、成就人为出发点,始终抓住大家的关注点、敏感点,着眼于个人所期、现实所需、自身所能开展学习,努力培养和树立谦虚谨慎、永不自满,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学习品格,切实为干部成长进步创造条件,使之成为党员干部提高素质的课堂,锻炼成才的熔炉,施展才华的舞台。二是立足和谐共赢,构筑团队精神。创建活动要以培养、造就团队成员之间真正的内在和谐为根本,将个人学习融入团队学习之中,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和自我修养,本着学习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别人、善待他人,着力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增强协调处理关系的能力,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互协作,在坚持原则中增进团结,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努力培育、树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团队精神,力争形成心情舒畅、人气旺盛、活力迸发、源泉涌流的和谐集体。三是着眼开拓创新,提高学习成效。要始终把创新作为推动创建活动的内在动力,切实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使创建活动不断有新的突破、新的进展、新的提高。一方面围绕工作任务、工作机制,在切实把握工作规律上创新。另一方面在改进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活动效果上创新。

二、关于“创建服务型政府”

要认真开展“学昆山、优服务,抓效能、创品牌”活动。近年来,中国百强县之首的昆山持之以恒,把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建设,坚持领先一步抓效能,超前一步抓诚信,站高一步抓服务,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明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奋发向上的舆论环境,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创造了惊人的“效率昆山”品牌。

学昆山,就是要始终把改进作风、提高效能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抓,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一定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机关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作风就是生产力,效能就是竞争力”; “处处是窗口,人人是形象”。

一定要做到“三个敢于”。敢于突破,坚持不等、不靠,多做少说、先干再说、只干不说。凡是外地已经实行的,都可以学习借鉴;凡是上级政策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大胆探索和试验;凡是上级政策规定有弹性的,都可以灵活掌握和运用;对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政策,要敢于在实践中突破,以成功的实践推动政策的调整,为投资创业者创造更加开放、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敢于负责,做到对事业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对困难有豪情,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事,只要是群众欢迎的事,只要是符合规律的事,都要放开手脚、积极探索,敢担风险、敢负责任。县委、县人民政府态度坚决,旗帜鲜明地支持探索、善待失误、激励成功、宽容失败,以负责任的态度保护改革者,支持创业者,鞭挞空谈者,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敢于争先,积极对上联络,争取政策、争取理解、争取支持,找准察布查尔县发展与上级政策的对接点,抓住“第一时间”,形成“第一反应”,抢出“第一效益”,努力把政策转化为资源。

一定要坚守四条“底线”。绝不能借用各种名义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绝不能因为行政效率低而使企业丧失发展机遇,绝不能因为机关作风问题而使企业蒙受损失,绝不能因为“釜底抽薪”行为而使企业陷于绝境。

一定要坚持“六个严禁”。严禁插手正常的生产经营;严禁纵容亲属朋友利用自己影响非法牟利;严禁向企业推销产品;严禁利用职权向企业指定产品或服务;严禁向外推介项目捞取好处;严禁利用执法和处罚便利吃拿卡要。

学昆山,就是要坚持制度创新,将依法行政和效能建设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推进“六查六促”。查执行梗阻,促政令畅通;查办事拖拉,促优质高效;查作风飘浮,促求真务实;查因循守旧,促开拓创新;查敷衍塞责,促勤勉敬业;查缺位越位,促依法行政。

二是设立“民生110”服务中心。立足书记信箱、箭乡论坛、通讯等平台,开设“民生110”,24小时集中受理涉及群众民生方面的各类咨询、报修、投诉及建议等业务,责任领导和承办单位必须限时反馈办理情况。如逾期,县委办、效能办给予“黄牌警告”。

三是强化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网络平台、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切实把作风和效能的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交给企业、交给服务对象,切实增强监督的合力和实效。

四是加大激励和问责力度。开展创建“机关服务品牌”活动,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同时,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案例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的同时,启动问责程序,实施责任追究。实行诫勉谈话和“末位淘汰”制度。

学昆山,就是要始终以企业和群众所急所需改进行政服务,要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千方百计破解发展难题。

企业好,察布查尔经济就好;企业强,察布查尔实力才强;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稳定。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调整,产业和行业发展,企业生产经营,重点投资和重大项目,投资经营环境,社情舆情等六个重大变化,及时作出因应之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要坚持想在先、干在前,不满足、不停步,继续以“六干”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力度,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发展,一心一意服务民生改善,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强烈氛围,不断提升“察布查尔服务”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对企业、群众诉求,坚持能办即办、特事特办、急事快办。行政审批从简、从快,可简化的简化,该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营造更为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把对行政执法检查行为的监管作为重点,出台相应禁令,对违反禁令的严肃查处。完善集中收费和联合验收机制,清理压缩收费事项,降低收费标准。同时规范收费减免行为,防控潜在的廉政风险,坚决制止以罚代管、变相收费现象。

三是进一步强化督查督办,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县委办公室牵头,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原则,加强全程跟踪督办,定期通报情况,及时反馈信息,切实将各项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县委、政府各项重点工作按序时进度推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同志们,面对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对创造新的人间奇迹的历史使命,我们能不能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评价,关键看各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和工作效率。我们一定要以扎扎实实的行动和实实在在的业绩,展现察布查尔人的良好形象,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

【发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8]47号 【发布日期】2008-10-30 【生效日期】2008-10-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

案的通知

(川办发[2008]47号)

省直各部门:

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月三十日

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

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川委发〔2008〕11号),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8〕38号),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对照先进地区经验,现提出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

一、创建目标

实施“五个一”工程,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一流的效率:现场办结率90%以上,按时办结率100%,有条件的部门实现两个100%;

一流的服务:群众评价满意率95%以上;

一流的管理:全面落实“三项制度”,对违纪违规行为严格问责;

一流的队伍:争创“四好”班子,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作风硬、服务优的政务服务队伍;

一流的技术支撑:实现三级联网、网上传递、网上审批、网上监督、网上直接生成问责。

二、创建措施

(一)全面实施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

1?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省直有关部门应按照省机构编制部门的批复尽快完成内设机构职能职责的归并调整,定岗、定责、定人,确定首席代表,分批实施“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为确保现场办结率不低于90%,按照省直部门2007年度行政审批工作量排序,前10位的作为第一批、第11―20位的作为第二批、20位以后的作为第三批(名单附后),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内设机构分别于2008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和下旬向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到位。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政务服务中心做好场地、设备配置等相关工作。

2?向窗口充分授权。省直有关部门应按照省政府统一制发的授权书向首席代表授予审批决定权、审核上报权、组织协调权和电子印章使用权,确保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结件达到办件总数的90%以上。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理的行政审批项目,应使用部门电子印章并现场发放证照、批文。

3?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运行机制。省直有关部门应大力支持部门窗口工作,确保首席代表行使职权。办理行政审批过程中,需要进行检验、检测、评估、论证等工作的,由首席代表统一安排,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检验、检测、评估、论证相对简单的,应授权首席代表直接指派窗口工作人员实施。

(二)全面落实“三项制度”

4?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和省直有关部门各窗口设立首问责任岗位,确定首问责任人,明确首问职责,实行首问登记。各部门按照公开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办理职责、收费依据和标准、联系方式等“八公开”要求,于2008年年底前完善办事指南。首问责任岗位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本部门办事指南内容,严格按照公开的办事指南履行职责。省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和部门窗口全体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承担首问责任。

5?认真实行限时办结制。督促各部门在完成所有行政审批项目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标明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承诺时限,实现逐环节逐岗位直接生成问责。保留的486项审批项目,办理时限应在已提速的基础上,在部门窗口实际办理时再提速20%以上。所有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的公共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事项,即来即办;个别事项不能当场办理的,实行承诺限时办结制。

6?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管理、考核、评议等各项制度,规范行政行为,明确岗位、明确责任,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所有窗口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履职,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部门首席代表为本部门窗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窗口工作中发生的问题应及时妥善处理。加强对政务大厅的现场管理,对违规违纪的行为,及时、迅速、坚决追究直接责任人、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7?创新服务方式。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审批事项特事特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务服务中心负责制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方案,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立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实施会商、会审、会签制度,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建立省政务服务中心与企业联系制度,通报政务服务工作及法律、法规、政策变化情况,听取企业对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及时改进和完善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在交通要道设置指示牌,公开政务服务电话,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8?提高服务水平。窗口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办事指南提供优质服务,不得在办事指南以外增加申请人义务。法定条件、程序等申请人义务事项依法变更时,省直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抄送省政务服务中心。推行服务双岗制、去向留言制,引入星级服务理念,加强培训,实行挂牌上岗,做到热情服务、百问不厌、认真负责。凡需当事人递交文字材料的行政审批事项,省直有关部门应于2008年年底前全部制作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9?巩固项目清理成果。省政府已经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部门窗口不得再行受理、审批。建立项目审批效能评价机制,每年对保留项目的审批效能进行评价,并适时调整。年均受理量很少、且未单设窗口的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应委托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集中管理,其中审批条件单一的,授权综合窗口现场办理。

(四)全面推广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

10?不断升级完善行政审批通用软件。在全省统一推广使用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的基础上,省政务服务中心结合审批工作发展需要,对现有行政审批通用软件提出升级改造具体需求,并明确完成时限,承担开发任务的单位要及时完成软件的升级改造,实现网上传递、网上预警、网上监督。目前已经完成改造部分,立即在全省投入使用;2008年年底前,开发实时流程管理功能,完善考核评议功能、电子签章功能、综合管理功能、行政审批网与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数据交换功能、一次录入数据与各部门专网共享功能,进行第二次升级,实现逐环节逐岗位在网上直接生成问责。根据工作需要,每半年对软件进行一次升级完善,打造一流的工作软件。

1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所有的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岗位和审批标准时间均应在省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和部门网站上公布;部门业务专网必须接入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实现部门业务专网与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

(五)拓展服务内涵,完善服务功能

12?逐步将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检验、检测、评估、论证、代理等中介服务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规范运行,限时办结。

13?逐步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

14?逐步将政府采购、国有产权和国有资源(资产)的“招拍挂”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

15?中央在川垂直管理部门的审批事项和服务事项中,与省级审批关联紧密的,逐步纳入省政务服务中心集中统一办理。

三、保障措施

(一)建设过硬服务队伍

16?加强机关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省政务服务中心应争创“四好”班子,建设一流队伍,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营造政务服务中心文化。机关工作人员务必牢固树立服务办事群众、服务部门窗口、服务大局的意识,做到作风过硬、业务精通;务必以身作则、严格自律,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窗口工作人员遵守的,自己首先遵守。对窗口工作人员敢于管理,对行政审批工作敢于监督,对违反制度行为敢于逗硬,将省政务服务中心机关建设成为服务意识强、亲和力强、责任心强、执行力强的“四强”机关。

17?加强窗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省直有关部门应将本部门窗口建设成为本系统的示范窗口,并按照精干、高效原则,将优秀业务干部选派到窗口工作,按窗口工作量合理确定工作人员数量。窗口工作人员必须是本部门从事行政审批工作3年以上的正式人员;首席代表应当是管理协调能力强、精通本部门业务的中层或中层以上干部。公共服务机构和中介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业务骨干。

18?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中发〔2008〕9号),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切实增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规定,做到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清白做人。

(二)建立完善行政效能考评机制

19?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完善办事群众评价部门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制度,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社区群众中聘请政务服务监督员,经常收集和听取意见;通过服务评价器、意见箱、互联网、党政网、咨询投诉台、电话等多种形式,建立对部门窗口和窗口工作人员全方位、多渠道的服务评价体系,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每项申请办结取件时,应请申办人对政务服务工作进行评议,评议意见作为考评窗口工作的重要依据。在评价中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取消该窗口工作人员及所在窗口年度评选先进资格,并追究责任。

20?建立完善通报制度。部门窗口应将行政审批情况定期向本部门报告,部门应将行政审批结果及时向社会通报,自觉接受监督。省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内部通报、省直部门通报制度,对好的典型通报表扬,总结推广;对差的典型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每季度通报省政务服务中心部门窗口工作前三名和后三名,重点通报项目进入率、窗口授权率、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评议满意率、不满意率和投诉率等行政效能指标。

21?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省政务服务中心对部门窗口的考核结果与所在部门年度目标考核挂钩。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工作实绩,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给政务服务中心一定奖励,由政务服务中心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奖惩。针对窗口工作人员较长时间不在机关工作的实际,各部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提拔、任用窗口工作人员时,应考察其在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表现。

(三)严格考核问责

22?加大考核力度。将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实施情况、并联审批实行情况、窗口工作情况和行政效能考评指标与部门目标管理考核挂钩。

23?加大问责力度。加强对本工作方案中各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对不能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的,由监察厅按照有关规定,采取诫勉谈话等方式,严格问责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创建全国一流省级政务服务中心,要求高,任务重,省政务服务中心应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思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争创一流。一是每季度对省政务服务中心及省直部门窗口工作进行分析评价,查找问题,增添措施,促进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不断完善。二是加强对市(州)、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吸纳先进做法与经验,促使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不断发展。三是随时关注全国先进省(区、市)的建设情况,重点关注项目减少、时限压缩、流程优化、软件完善、功能拓展等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将省政务服务中心建成全国一流的省级政务服务中心。

附件:2007年度省直部门行政审批工作量及排序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起着特殊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现代行政法治视野中的诸多地方行政改革创新经验值得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在行政改革深化和行政法制转型的进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出地方政府机关推动行政改革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行政审批(许可)制度改革的许多地方经验就是一个缩影,能够看出许多进路、问题和成因;必须正确认识我国行政改革创新的背景因素、基本趋势、基本路向和工作重点,在科学发展观、行政民主观和依法治国方略、依法行政理念的指引下,由过去的集权行政、粗放行政、人治行政、管理行政,逐步转向民主行政、科学行政、法治行政、服务行政,稳健推进政府法制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目标。

2004年3月,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为在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总体要求1.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纲要》实施7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对依法行政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挑战增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更加紧迫和艰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平和差距扩大,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部分地区和一些领域社会矛盾有所增加,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比较突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看待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建设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大《纲要》实施力度,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奋斗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3.高度重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提拔使用依法行政意识强,善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4.推行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和法律知识测试制度。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任职前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情况。公务员录用考试要注重对法律知识的测试,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5.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完善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要通过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和与履行职责相关的专门法律知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至少要举办2期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各级行政学院和公务员培训机构举办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班,要把依法行政知识纳入教学内容。定期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三、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6.突出政府立法重点。要按照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社会活力和竞争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维护公平正义、规范权力运行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与制度建设。重点加强有关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以及政府自身建设方面的立法。对社会高度关注、实践急需、条件相对成熟的立法项目,要作为重中之重,集中力量攻关,尽早出台。7.提高制度建设质量。政府立法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切实增强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完善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制度和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的意见得到充分表达、合理诉求和合法利益得到充分体现。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行政法规和规章草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以适当方式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政府立法中的作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按要求及时回复意见。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立法中的主导和协调作用,涉及重大意见分歧、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要及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坚决克服政府立法过程中的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倾向。积极探索开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会风险评估、实施情况后评估工作。加强行政法规、规章解释工作。8.加强对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坚持立“新法”与改“旧法”并重。对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上位法相抵触、不一致,或者相互之间不协调的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5年、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2年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9.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地方各级行政机关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各类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要公开征求意见,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并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不得发布施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要逐步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探索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10.强化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严格执行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和有关规范性文件备案的规定,加强备案审查工作,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要重点加强对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或者影响其合法权益,搞地方或行业保护等内容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建立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公布、情况通报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备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研究办理。对违法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及时报请有权机关依法予以撤销并向社会公布。备案监督机构要定期向社会公布通过备案审查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

四、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11.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系统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决策对各方面的影响,认真权衡利弊得失。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作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意见采纳情况及其理由要以适当形式反馈或者公布。完善重大决策听证制度,扩大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听证参加人要有广泛的代表性,听证意见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重大决策要经政府常务会议或者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作出决策。12.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是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决策事项,都要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重点是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通过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重点走访、会商分析等方式,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化解处臵预案。要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一律不得作出决策。13.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在重大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机关要跟踪决策的实施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全面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对决策予以调整或者停止执行。对违反决策规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

五、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14.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危害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维护公共利益和经济社会秩序。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减少行政审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行政机关参与民事活动,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15.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继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推进综合执法,减少执法层级,提高基层执法能力,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和不执法、乱执法问题。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臵与疏导结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行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关机制,促进行政执法部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完善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的机制,切实解决执法经费与罚没收入挂钩问题。16.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都要强化程序意识,严格按程序执法。加强程序制度建设,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要平等对待行政相对人,同样情形同等处理。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行为的手段和措施要适当适度,尽力避免或者减少对当事人权益的损害。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坚持文明执法,不得粗暴对待当事人,不得侵害执法对象的人格尊严。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情况及时调整、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执法职权、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工作,加强执法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要作为执法人员奖励惩处、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17.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认真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凡是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都要向社会公开。加大主动公开力度,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臵、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全部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所有公共支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经费支出的预算和执行情况,以及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和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情况都要公开透明。政府信息公开要及时、准确、具体。对人民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要依法在规定时限内予以答复,并做好相应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机制,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依法妥善处理好信息公开与保守秘密的关系,对依法应当保密的,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18.推进办事公开。要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拓宽办事公开领域。所有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进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充分告知办事项目有关信息。要规范和监督医院、学校、公交、公用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重点公开岗位职责、服务承诺、收费项目、工作规范、办事纪律、监督渠道等内容,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19.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好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平台,方便人民群众通过互联网办事。要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规范和发展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对与企业和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事项,要尽可能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七、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20.自觉接受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人民法院依法实施的监督。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主动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利。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进行曝光。对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调查核实,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21.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障和支持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审计部门要着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执行审计、重大投资项目审计、金融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加强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救灾资金等公共资金的专项审计。监察部门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推进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监察,严肃追究违法违纪人员的责任,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勤政建设。22.严格行政问责。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违法行政等行为,导致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发生重大责任事故、事件或者严重违法行政案件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督促和约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八、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3.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要把行政调解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体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化解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完善行政调解制度,科学界定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对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公共安全事故等方面的民事纠纷,以及涉及人数较多、影响较大、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纠纷,要主动进行调解。认真实施人民调解法,积极指导、支持和保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推动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实现各类调解主体的有效互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24.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初发阶段和行政程序中。畅通复议申请渠道,简化申请手续,方便当事人提出申请。对依法不属于复议范围的事项,要认真做好解释、告知工作。加强对复议受理活动的监督,坚决纠正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复议申请的行为。办理复议案件要深入调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调解、和解达不成协议的,要及时依法公正作出复议决定,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该撤销的撤销,该变更的变更,该确认违法的确认违法。行政机关要严格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对拒不履行或者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复议决定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探索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工作,进行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健全行政复议机构,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建立健全适应复议工作特点的激励机制和经费装备保障机制。完善行政复议与信访的衔接机制。25.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要依法积极应诉,按规定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证据和其他相关材料。对重大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要主动出庭应诉。尊重并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议。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26.健全推进依法行政的领导体制和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都要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协调机制,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本地区依法行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任务和措施。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督促指导、监督检查和舆论宣传,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加强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科学设定考核指标并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27.强化行政首长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行政首长要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将依法行政任务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28.加强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法制机构建设,使法制机构的规格、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力度,重视提拔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法制干部。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做好政府法制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当好政府或者部门领导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29.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要采取各种有效形式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精心组织实施普法活动,特别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增强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努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采矿权转让清单范文下一篇:春节有什么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