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人员培训程序

2022-10-23

第一篇:实验室人员培训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员工安全培训程序

员工安全培训程序

1目的

为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技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运行,对本实验室人员适时的进行岗位安全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实验室检测和辅助人员的培训、考核等活动的控制。 3职责

3. 1 XX科负责制订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对与实验活动有关的所有人员,进行与

其岗位相适应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 2 X X科负责组织落实员工的上岗培训。

3. 3各实验室负责与实验活动相关的检测专业技术和流程的培训。 3.4 XX科负责实习、进修人员的审批、培训和管理。 3. 5 X X科负责培训工作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3. 6文件管理员负责对所有与培训有关的记录的归档和保管。 4程序

4.1培训需求的鉴别。

4. 1. 1安全管理体系培训、职业道德培养需求。

4.1.2上岗培训需求:实验室负责人根据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的变更或新项目的开展,安排人员接受相应培训。

4. 1. 3安全监督员对工作人员培训和工作能力情况做出评价、鉴别培训需求。 4. 1.4知识更新需求。

4.1.5外部培训等其他需求。 4.2培训计划。

安全负责人制订年度培训计划,明确本年度的培训内容、时间和对象等。 4. 3培训对象和内容。

4.3.1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手 册、生物安全手册所附带的各个工作环节对应的程序文件;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

研究项目上的生物危害评估结果。

4. 3. 2项目负责人。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手册、程序文件中的实

验室管理要求,良好内务行为,水、火、电和气的安全,负责范围内的检测技术程序及紧急撤离

和急救措施。此外,对特殊工作岗位应进行专门培训。

4.3.3设备设施运转管理员。应进行设施和设备管理检定、维护所要求的技术培训,还

应进行相关设施和设备使用的培训。

4.3.4试剂样品保管员。应进行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消毒和灭菌方法的培训和危险

的化学品管理,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程序,良好内务行为等相关培训。

4.3.5实验室操作人员。培训内容包括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生物安全管理手册所附带的程序文件;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研究项目的生物危害评估结果,水、火、电和气的安全,紧急撤离和急救措施,进行对有危害的化学品、污水的无害化处理程序。实验操作人员还应进行微生物学操作技术规范、良好内务行为、消毒和灭菌方法、安全工作行为等相关培训。 4.4培训后考核、评估。

4.4.1培训后,要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可采用现场模拟操作、书面测试和提问等多种方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于考核合格后上岗的新进人员,实验室应安排有关人员监督其在岗的工作情况,并给予正确的指导。根据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有效运行的需要,本实验室所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应更新、技能应提高,对其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应及时了解。实验室负责定期组织技术交流会、座谈会、标准和检测规范应用研讨会,交流各相关知识和技术。 4.4.2待岗培训。

对在管理体系审核、安全委员会监督等过程中发现实际操作或工作程序严重不符合其岗位规定要求的人员,应对其进行脱产待岗培训,培训并考核达到了规定要求,方可再回原岗位工作。

4、4.3适时培训。

1.实验室技术负责人负责及时跟踪国内外同行业生物安全手册、标准、检测规范等技术文件的修订情况,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2.涉及本实验室开展检测、研究业务的新标准、与生物安全方面有关的培训,应派业务骨 干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议或技术交流会。

3参加培训班学习的人员回来后,应组织对其他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4凡外出参加培训的人员,由实验室主任批准。培训结束后,被培训人员需提交证明其参加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证明材料(如考试成绩、结业证书等),交文件管理员存档。

5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参加培训的手续是否齐全。

4.4.4培训评估。

每年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负责对本实验室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培训效果等项目进行评估。在经评估不适合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及业务开展需要时,及时调整培训项目及计划,确保培训工作符合实际需求。 4.5考核、归档。 4. 5. 1

安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实验室人员参加国家、省级主管部门组织的人员取证考核。

4.5.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价。 4.5.3所有的安全培训、考核资料和记录,以及每岗位人员的相关的授权、能力、资格证需要存档保存,保存期为20年。在岗人员的档案等材料保存至离开本单位后,随其他档案一起转离。 5相关文件

《实验的安全操作程序》。 6说明与要求 员工安全培训程序是根据人员培训制度要求对培训工作的流程、职责和要求进行了具体 规定,在流程中应具体规定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及实施要求等,包括责任部门和责任 人的规定等,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根据要求开展培训工作。

实验室培训要注意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组织培训,使相关人员 了解掌握生物安全规定和要求,并逐步形成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

因此,在程序中不能过于宏观和简单,应明确各自职责,工作流程、培训要求和目标,考核 评价指标等,使程序文件起到指导培训工作的作用。

第二篇:实验室样品管理程序

样品管理程序

1 目的

检测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对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以及样品的识别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应根据客户要求做好样品的保密与安全工作。

2 范围

本程序用于本实验室各类检测业务中检测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识别等项的管理。

3 职责

检测科样品管理员负责记录接收的样品状态,做好样品的标识以及样品贮存、流转、处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检验人员应对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的样品加以防护。

(1)收样室在受理客户委托检验时,负责对送检样品的完整性和对应于检测要求的适应性进行验收,记录接收样品状态,并负责将样品及其资料传递到检验室。

(2)实验室样品管理员负责对各检验室样品管理情况进行督查,并配合检测管理室对样品管理要素进行审核。

4 步骤和要求 4.1样品的接收

4.1.1委托样品的接收

a)收样员在接收客户送检样品时,应根据客户的检测需求,查看样品状况(包装、外观、数量、型号、规格、等级等),并清点样品,认真检查样品及其配件、资料的完整性,检查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是否适宜于进行要求的检测,有些样品还应检查采用的包装或容器是否可能造成样品的特性变异,并在《见证取样送样委托单》和《样品核查单》上登记说明。同时(特殊样品)应与客户商定有关样品准备的要求和试毕样品处理方式。收样员应及时将样品及其资料、流转单传递到检验科。

b)客户寄来的样品由收样员按a)条办理委托手续。收件人应负责与客户联络,并交一份委托单给客户。

c)样品传递到检验科后,样品管理员与检验员应进行交接验收,查看样品状况是否与流转单填写内容相符,对以封装方式送达的样品,应检查封签是否完整有效以及运输过程有无损坏。 4.1.2抽样样品管理

①抽样人随身带回或亲自押交样品:

a)抽样人员到客户指定地点抽样或到生产企业、商业企业抽样前应领委托单或监督抽样单,抽样后将委托单或监督抽样单第三联给被抽检单位,作为领回样品凭证,第四联给见证单位,带回第一联、第二联作为抽检及信息采集凭证。

b)抽样人应对样品在运输途中的防护负责,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抽样人员回实验室后立即将随身带回的样品及委托单或监督抽样单交给收样员,收样员凭抽样单验收样品。

②被抽检单位寄运来的样品由检验科领回后,由收样员及样品管理员进行验收登记,验收时应对照抽样单检查样品及封条的符合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运输过程有无损坏。必要时应会同抽样人员进行验收。

③检验科样品管理员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状态,并登记入帐。

④检验科在对接收的样品是否适合于检测有任何疑问,或对客户的检测要求不明确,或认为样品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有异常情况时(包括包装和封签)

检验科应与客户联系,取得进一步说明和认可后再进行检测。 4.2样品的识别

①样品的识别包括不同样品的区分识别和样品不同试验状态的识别。

②样品区分识别号可贴在样品上或贴(写)在样品袋(器皿)上。识别号为报告编号,由收样员统一编排。

③样品所处的试验状态,统一放置在“检验完毕”标识区。

④样品在不同的试验状态,或样品的接收、流转、贮存处置等阶段,应根据样品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如样品的物理状态、样品的备样要求(如分样或混样)、复检样要求、样品形状的大小、样品制备、样品的包装状态(如裸状样品、器皿盛装样品)和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样品,根据检测活动的具体情况,做好标识的转移工作,以保持清晰的样品识别号,保证各检验科内样品编号方式的唯一性和必要时可追溯。

⑤各检验科应根据专业要求对样品标识转移方式和如何保证样品识别的唯一性和有效性做出明确规定。 4.3样品流转

①样品按检验工作流程图流转,在样品登记委托单上交接签署时,应核查样品状况。

②收样员接收的所有委托送样样品应在样品或其包装上贴上“报告序号”标签、同时附有的样品流转单上应填写样品识别号(报告编号),由样品管理员在样品流转单签字、样品传递到检验科时由检验人员在样品流转单上签收认可。

③抽样样品送达后由收样员及样品管理员对样品贴上“报告编号” 标签。

④抽样样品、送检样品传递或送达后均由样品管理员按样品登记表的内容统一登帐,待检样品应分类堆放整齐。

⑤样品传递时,样品(报告)编号不得改变。

⑥样品在制备、测试、传递过程中应加以防护,应严格遵守有关样品的使用说明,避免受到非检验性损坏,并防止丢失。样品中遇意外损坏或丢失,应在原始记录中说明,并向负责人报告,必要时应立即与客户联系。

⑦检验人员在样品试验后,应交样品管理员入样品库保管,包括有分析意义的已失效或损坏的试验样品。样品管理员应把试验样品统一放置在有“检验完毕”标识的区域。

4.4样品的贮存

①检验科应有专门化且适宜的样品贮存场所,配备样品间及样品柜(架)。样品间由样品管理员专人负责,限制出入。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做到帐物一致。样品贮存环境应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

②对要求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贮存的样品,应严格控制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应定期加以记录。

③样品管理员负责保管样品的完好性、完整性。应在文件中按样品性质和其专业要求的不同对保管条件作出规定。

4.5样品的处置

①试验样品留样期不得少于报告申诉期,留样期一般不超过60天,特殊样品根据要求另行商定;

②试验样品处置,根据与客户签订的有关协议书要求,分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a)客户要求领回样品(包括客户委托处理样品); b)客户不要求领回,但有利用价值的样品; c)报废、报损的样品;

d)会造成公害,必须监护处理的样品。

e)客户要求领回的样品,在留样期满后,样品管理员应通知客户及时领回。客户领回样品时,领样人员需带单位价绍信或抽样单(第三联)(未交检验费的暂时不退还样品),由样品管理员办理退样手续。客户或供样单位需提前(在留样期内)领回样品时,应签注“对本检验报告无异议”之后,方可由样品管理员办理退样手续。

f)留样期已过的客户委托处理样品,各检验科应按与客户签订的委托检验协议书要求处理,处理结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客户,取得客户认可。

g)留样期已过的客户不要求领回的有利用价值的样品(包括部分报损样品),样品管理员应分类填写样品处理申请表,说明处理方式,由科长审核,报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行处理。必须监护处理的样品,科样品管理员必须按规定办法监护处理。

h)客户暂不领回的已过留样期的样品,各检验科应分类造册,移交检测管理室统一处理。

4.6室外检测样品的管理

对于根据检测工作需要在实验室外检测的样品,各检验室应有保护样品完整性的措施,做好样品的标识,保证试毕样品在合适的地点存放,根据本科专业要求做好实验室检测样品的管理工作。

4.7样品的保密与安全

a)本实验室严格按与客户签订的协议或有关规定进行样品的检测、贮存和处置,严格执行《保密程序》,对客户的样品、附件及有关信息负保密责任。留样期内的样品不得以任何理由挪作他用。

b)要求担保的样品,应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作出相应安排,包括样品接收、流转、贮存、处置及附件资料的管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样品的完好性和机密性。

5、相关记录

《样品登记表》、《样品核查表》、《样品流转单》《报告发放登记表》

第三篇:实验室质量体系程序文件之QSP10内部审核程序

XXXX公司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

XXXX-QSP10: 2008

程 序 文 件

内部审核程序

版 次:B/0页 次:1~

5编 制:日 期:2007-12-10审 核:日 期:2007-12-12批 准:日 期:2007-12-15

受控印章:

持 有 人:

2008-01-01发布2008-01-01实施

XXXX公司实验室发布

1目的

为验证管理体系是否持续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5481:2000)、《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能否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实验室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素的内部审核。

3职责和权限

3.1最高管理者:批准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确保内部审核所需的资源。

3.2质量主管:全面负责策划和实施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制定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内部审核组长和审核员,批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内部审核结果并负责。

3.3综合业务室:协助质量主管编制和组织实施年度内部审核计划,负责内部审核资料、记录的保管。

3.4内部审核组长:编制、实施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编写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3.5内审员:根据审核组长分配的任务开展内部审核工作。 3.6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配合内部审核组开展审核工作。 3.7质量主管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年度内部审核计划

4.1.1根据受审核区域及其活动的状况和重要程度,并根据以往审核结果和管理层的需要,质量主管策划实验室年度审核方案,编制《年度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范围、频次和方法,报最高管理者审核批准。内部审核每年不少于一次,并要求覆盖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和所有部门。

4.1.2出现以下情况时,由质量主管策划并上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及时组织附加内审:

-----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发生严重不符合检测工作或偏离实验室的政策、程序时; -----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化; -----在接受第二方、第三方审核之前。 4.2内部审核准备

4.2.1审核员应由经过培训并熟悉管理体系、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为审核员的人员担任。 4.2.2质量主管负责组织落实审核组,确定审核组成员,指定审核组长。

4.2.3审核组长负责本次内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只要人力资源允许,安排审核任务时注意审核员不审核与自己工作直接相关的部分。

4.2.4审核组长组织审核组成员编制本次《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经质量主管审核后,上报最高管理者批准。《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内容包括:

-----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审核组成员及分工; -----审核要点; -----审核日程安排等。

4.2.5在了解受审核部门的具体情况后,审核组长组织编写《内审检查表》,详细列出审核内容、审核方法。 《内审检查表》力求覆盖审核计划范围、审核方法明确,经审核组长审核后,由质量主管批准。

4.2.6综合业务室应配合组织、协调内部审核实施工作,提前向受审核部门发出《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并将《内审检查表》及内部审核相关资料提供给各审核员。 4.2.7受审核部门接到《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后应:

-----如对审核安排有异议,可在审核三天前通知综合业务室和内审组,通过协商调整审核计划;

-----做好必要的审核准备工作,并确定陪同人员(如有必要)。 4.3内部审核的实施 4.3.1首次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实验室管理层、内审组成员、综合业务室成员;-----审核组长主持会议,综合业务室人员做记录,与会人员签到;

-----会议内容:由审核组长介绍本次内部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式、日程安排及有关事项。 4.3.2现场审核

-----审核组成员按照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展开内审工作,并根据《内审检查表》进行检查;

-----审核过程中审核员应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审核员应及时记录内审中发现的问题,其中不符合项的客观证据,要当场与该项工作的主管或当事人进行确认,以保证被受审核的部门理解和接受,便于纠正;

-----审核员应及时记录内审中发现的潜在不符合问题,通知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并报告审核组长;

-----审核组长应每日召开内审碰头会,及时交流当天审核情况,对不符合项进行整理、评议;

-----审核组长在现场审核完成后,依据实验室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要求,必要时还要依据检测合同的要求,确认不符合项,讨论内部审核结论。 4.3.3不符合项报告

4.3.3.1《不符合项报告》内容包括:

-----受审核部门或岗位;

-----不符合项陈述,明确不符合管理体系文件的具体条款;-----责任部门确认; -----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

-----责任部门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审核员对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评审和验证。现场审核结束前应完成其中的前三项。 4.3.4末次会议

-----参加会议人员:实验室管理层、内审组成员、相关部门人员及综合业务室成员,与会人员签到;

-----审核组长主持会议,综合业务室人员做记录;

-----会议内容:由审核组长重申内部审核目的,宣读《不符合报告》,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要求及完成日期,口头宣布内部审核报告;

-----质量主管和相关人员讲话。 4.3.5纠正或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4.3.5.1各责任部门和人员接到《不符合项报告》后,按要求分析原因并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责任部门主管和审核员确认签字后报审核组。重大的纠正或预防措施需经质量主管审核,报最高管理者批准。

4.3.5.2审核员按预定日期对纠正或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验证其有效性,在《不符合项报告》中填写验证评价。原则上谁开具《不符合项报告》谁负责跟踪验证,特殊情况可由质量主管另行授权,但需保证跟踪验证人员了解有关审核背景。 4.3.5.3如不符合项的整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或未达到预期效果,审核组长应向质量主管报告,由其作出处理。

4.3.5.4每个《不符合项报告》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得到有效验证后才允许关闭。 4.3.5.5如果不符合项可能影响到实验室检测的结果,经质量和技术主管确认批准后书面通知客户。

4.3.6内部审核总结报告

4.3.6.1现场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组长编写《内部审核总结报告》,报质量主管批准。综合业务室将其登记并发送至最高管理者、技术主管、质量主管、受审核部门和相关人员。报告内容包括:

-----受审核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方法、依据和日期;-----内部审核参加人员及职务;-----内部审核综述;-----不符合项报告;-----内部审核不符合项分析;-----改进建议。4.4文件的保存

内部审核工作全部结束后,审核组长应执行《记录管理程序》,整理出内审相关的所有资料、文件和记录,并移交综合业务室保存。

4.5质量主管将《内部审核总结报告》报管理评审会议评审。

5相关文件和附表

a.XXXX-QSP07:2008不符合检测工作的管理程序 b.XXXX-QSP08:2008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c.XXXX-QSP09:2008记录管理程序 d.XXXX-QRC10/01:2008内部审核计划表 e.XXXX-QRC10/02:2008内部审核实施计划表 f.XXXX-QRC10/03:2008内部审核检查表 g.XXXX-QRC10/04:2008不符合项报告 h.XXXX-QRC10/05:2008内部审核总结报告

第四篇:兽医实验室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 责任部门┃工 作 程 序┃┣━━━━━━━━╋━━━━━━━━━━━━━━━━━┫┃┃1.样品接收。┃┃┃2.填写接样单。┃┃接样室┃3.制定检测方案,填写检测任务书。 ┃┃┃4.任务书发送至各检测室。┃┣━━━━━━━━╋━━━━━━━━━━━━━━━━━┫┃┃5.样品制备。┃┃样品室┃6.保存副样,副样封条。┃┣━━━━━━━━╋━━━━━━━━━━━━━━━━━┫┃┃7.检测,填写原始数据。┃┃检测室┃8.检测结果的审校。┃┃┃9.检测室主任审核原始记录。┃┣━━━━━━━━╋━━━━━━━━━━━━━━━━━┫┃┃10.编制检测报告书。┃┃接样室┃11.检测报告书审核。┃┣━━━━━━━━╋━━━━━━━━━━━━━━━━━┫┃主任┃12.报告终审签发。┃┣━━━━━━━━╋━━━━━━━━━━━━━━━━━┫┃┃13.检测报告书盖章。┃┃办公室┃14.发送检测报告书。┃┣━━━━━━━━╋━━━━━━━━━━━━━━━━━┫┃资料档案室 ┃15.检测报告归档。┃┗━━━━━━━━┻━━━━━━━━━━━━━━━━━┛

第五篇:实验室间比对实验工作程序

1.1前言

能力验证的主要作用是评估实验室胜任检验工作的能力,识别与实验室相关的问题,如人员的技术素质,设备的状态,所用耗材质量,环境的控制等诸多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通过实验室之间的比对可以鉴别实验室间的差异及水平,作为实验室本身而言,可以示其为一次外部审核,可以促进、完善和提高自身的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想客户提供更高的可信度。 1.2 组织形式

QA 部门在可以根据相关的部门提出需求或的能力验证计划等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进行实验室间比对实验的组织与运作。 1.2.1项目的来源

1)的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根据前一的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管理评审,顾客投诉,质量监督结果,客户审核以及能力的发展变化,新上的项目等信息制定统一的能力验证计划,各个分公司的纺织实验室在其能力范围内都应参加相应的能力验证计划; 2)各个实验室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单独提出比对的需求; 3)接受的客户的申请组织相应的能力验证; 4)其他经领导层确认的需要组织的能力验证; 1.2.2 如何选择实验室 1)一般在能力范围内中国区的各个纺织品实验室列入名单; 2)竞争对手的实验室;(国内技术监督系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实验室,国际检验公司等)

3)必要时选择一定数量的客户实验室进行; 4)必要时选择香港实验室参加; 1.2.3 项目实施团队

1)在确定执行比对项目计划后应组织相应的实施团队; 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协调人; 2)职责:

项目负责人根据能力验证的需求,明确比对实验的具体要求,确定参加的实验室,编写项目方案,负责组织实施,以及最后的数据统计分析,编写报告等;

技术负责人负责:选择合适的样品,必要时可以做均匀性测试,负责样品的制作,样品编号,明确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技术问题; 项目协调人负责样品的分发,报告的接收,过程的监控,费用申请报销等;

1.2.4参加实验室的确认

项目负责人选择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并请需求提出者或部门负责人确认;

1.2.5样品的制备及分发 1)样品的选择: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可能的测试范围的样品,如临界测试结果的样品,含量丰富,含量较少等样品,可以单独进行购买,或实验室的留存样品中选择(可以同时做一次留样复测验证);

2)样品一般同时分发; 3)样品为日常检验样品; 4)提供足够检测的样品; 5)样品有良好的均匀性;

6)一般情况下应留足够的待复测样品;

7)应保证样品在分发的过程中样品的待测的特性值在传递,存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

8)发送样品一般应该以相关的客户名义进行盲样送检; 1.2.6 样品的均匀性测试

可以随机选取10-20个样品进行均匀性测试,所有的测试必须在可重复的条件下进行双实验,如:同一实验室、同一人员、同一方法、同一设备、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内完成,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样品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方可以使用;

对于一些经常选择的样品具有公认其均匀性,不必要进行均匀性测试的可以经项目负责人同意后直接发送样品; 1.2.7 汇总结果 一般要求收到检测结果的时间不超过15天;

项目协调人在收到全部结果后一天之内将汇总的结果及相关信息发送给项目负责人。 1.2.8 数据处理

项目负责人在收到所有数据及信息后在一天之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给出每个测试项目的期望真值; 统计方法的选择:Z值法

对于组合Z值推荐采用SSZ或SAZ评估;

附加评判规则:当测试结果与期望值的判定性质不同时建议判为可疑;

1.3 分析报告

项目负责人在统计结束后一日内完成本次比对实验的最终分析报 其主要内容有:项目名称,组织部门,提出日期,开展的测试项目,实施部门,计划的性质和目的,项目小组组成,参加实验室情况,被测物品说明,检测方法说明,日程安排,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判定原则的说明,对计划的结果及结论的说明,有无偏离程序的内容,等上报项目提出单位或个人,经审核确认后为最终报告,交由项目协调人发送至项目提出人确认的相关实验室; 收到最终报告后,实验室应对

超过2或对于会引起评判变更的数据或最后名次或QA部门认为需要的实验室采取纠正措施;相应的实验室应对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原因进行仔细调查分析,经相关的技术负责人确认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QA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述职报告烟草副所长下一篇:数字化实验培训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