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中学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班级的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因此班级管理的好坏,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篇:中学管理论文范文

中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

摘 要:在中学班级管理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树立正确三观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教师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强调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重视对每一名学生的培养工作,再结合集体的特性,在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激发和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正确引导,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

关键词:班级管理 中学生 良好习惯

1 引言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驱动力,能够让学生自觉遵守生活中的规章制度,在潜意识下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中学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圈子,良好的班级环境与管理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习惯养成都有着促进作用,因此相关教师必须要在工作中对此提起重视。

2 有教无类,公正公平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必须要加快转变传统观念,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教师要能够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树立“有教无类,公平公正”的育人意识,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有受教育权,教师需要做到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有的教师更加偏爱成绩好的学生,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如果学生自己能够有所察觉或者被其他学生察觉到,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不良影响,这样也无法进行习惯培养工作。教师需要注意以学生为本并不只是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要重视每一个学生发展,只有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进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1]。

3 将集体作为出发点,强调个体力量

集体和个体不同,通常能够体现出个人意志,班级作为集体的一种,当个体融入到这个群体中就会形成一种集体文化,这就表明在班级培养学生的习惯需要将学生看作为一个群体。当形成群体后,群体内部人员会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展现出特有的能力,接着诞生出领袖、骨干类型的角色。这时候需要教师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每一名学生特有的素质等,然后将这些特点放大,带动剩下的同学效仿优点之处,这些学生可以是某一科学习成绩较好或者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等,这样就能成为不同领域的领袖人物,确定出多个领域中的意见人物后,被选中的学生会有较强的荣誉感,自身的表现还会更加突出,进而带动班集体在该领域发展的更好。在经过教师的长期引导下,会很自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某一名学生在打扫完卫生后将应用的工具摆放整齐,教师对其行为作出表扬,这让该学生的自信心倍增,同时其他同学会效仿该学生的行为,在打扫卫生时也更加认真仔细。

4 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常言道“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在社会的任何一个领域当中,规章制度都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和规范作用。一方面,规章制度的本质是行为标准,当人处在规章制度的管控体系内时,其行为和思维往往会潜移默化地被导向、被修正,进而促进人良好行为习惯与积极情感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规章制度通常是与奖励与惩罚、表彰与批评等双向性的激励机制相伴存在的。所以,人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共同作用下,也会主动地“趋利避害”、“趋正避邪”,从而进一步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保障和推动人的正向发展。基于此,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关教师在中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在班级中营造出良性的约束氛围与激励氛围,达到规范学生、熏陶学生的目的。例如,教师可将“禁止乱扔垃圾”、“禁止踩踏花草”等内容纳入到班规当中,并设置出相应的奖惩机制,如“捡起校园或班级中他人丢下的垃圾,奖励一朵小红花”、“发现有人随手乱丢垃圾/踩踏草坪,需要惩罚其打扫班级一次”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明确意识到扔垃圾、踩踏花草等行为的错误性,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保护校园环境的实践中,实现其良好习惯的有效培养[2]。

5 加强沟通,做好及时引导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以生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坚持的基本工作原则,只有切实尊重学生在校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更深入、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模式、行为特点,并据此开展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引导工作。例如,教师可在班会或课余时间通过一对一谈话、发放调查问卷、自由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与生活分享,从而了解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定期总结等学习方法在学生群体中的落实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一方面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在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把控学习进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指导,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的同时,促使学生养成更科学的学习习惯。

6 总结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中学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还会给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赵淑娟.试论班级管理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20(15):31-32+37.

[2] 陶燕生.浅谈农村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读写算,2018(36):44.

作者:刘潇

第二篇:谈中学班级管理艺术

摘要:班级的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因此班级管理的好坏,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学教育 班级管理 管理艺术

中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时代赋予的要求;也是广大家长对学校的嘱托。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呢?

一、认真负责,培养良好的班风

对于每一个孩子我尽量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与呵护。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些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责任帮助他们完成人生的过渡。而在班级学习生活中,班主任与他们接触时间最长,最容易了解他们,更容易做他们的工作,所以我在平时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变化,及时地帮助他们拨正人生的航向,驶向正确的人生港湾。要培养班级正确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在班级管理里班级风气是评价一个班主任工作成绩好坏的依据。一个有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可以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制约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无形当中的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纪律严明的良好班集体,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对学习和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着强大的感染力。良好的班风应该是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反映新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而且,它还应该具有本班的特色。

二、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需要班主任的关怀、激励和爱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不应是对立关系,也不能不分彼此。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就会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同时理解与沟通必不可少,还需要无时无刻的激励教育,“多激励、少批评”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自身优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激励学生积极上进。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

三、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同学们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來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在班内,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想尽办法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班内掀起一种激烈、持久、友好、互助的竞争活动,争取使所有学生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比如,我在班内设立了“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劳动之星”、“纪律之星”、“卫生之星”、“进步之星”,每周都要在班会上评选这些“星”,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部分,班级是否进步,是否存在问题,就要看是否与学校的管理一致。

四、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作为教师,我觉得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处于青春期的他们,躁动不安,情绪不稳,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这时候的他们犹如风雨中的一棵小树,又犹如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的一叶扁舟,迫切需要外界的关注和安慰。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我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就经常注意换位思考。学生犯错心情沮丧时,拍拍他的肩膀,这些无声的肢体语言有时候可能要比批评的话语更能催人改正,激人奋进。学生思想出轨时,我基本上都是予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劈头盖脸、不分青红皂白的乱批一通,更不会有过极的行为。这样,我所带的学生,,都能做到主动承认错误,积极改正错误,并能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总之,只要班主任用科学的眼光来面对班级工作,面对学生,班级管理就会顺利开展。当然班主任要以身作则,有道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主任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为人师表,把自己融化到班级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自己比别人能干的自豪感,和学生一起用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班级管理,班主任更应该用扇子来煽动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苗,那么班级管理定会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孙萍

第三篇: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浅析

摘 要: 探索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班级自主管理,是一个既紧迫又现实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实施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有效落实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中学班级 自主管理 必要性 可行性 落实措施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1]。班级作为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要求,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一、实施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1.实施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是顺应社会发展形势,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多元复杂,瞬息万变。要适应这种社会发展形势,每个社会个体就必须具备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这就要求现在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特别是自主管理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班级作为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在这方面理应承担重要责任。

然而,传统师控式的班级管理方式往往过多地强调班集体良好秩序的形成,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主体意识的培养,甚至为了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教学秩序,要求大家牺牲自己的个性,在行为上与班集体保持高度一致,并对违纪的学生实行惩戒。很显然,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会压抑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主体精神、主体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而且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师生关系紧张对立,进而削弱班级管理的效果。另外,在该管理方式下,学生消极旁观,班级管理的所有事务几乎都落到了班主任身上。这使得班主任整天被繁琐的班级事务所累,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钻研教学。其结果是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大受影响,教学水平不能与时俱进,学生的发展也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既可以让班主任从琐碎的班级事务中腾出更多的时间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又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意识,还可以让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2.实施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是实现教育管理目标,增强教育管理效果的需要。

传统师控式的班级管理方式虽然在规范学生行为、维护班级教学秩序等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却难以做到让每个人都自觉自愿地将外在的纪律和规范内化成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很多接受过多年学校教育管理的中学生纪律观念仍然淡薄,就是这种班级管理方式效果不佳的明证。

马克思主义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该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不注重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单纯依靠老师外在的控制与纪律约束,难以实现教育管理的目标。而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管理的目标,就必须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使他们真正地将外在的纪律和规范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习惯,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教育管理境界。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阶段的青少年逆反心理、从众心理、好胜心理及独立意识都很强。他们渴望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而独立。而且,在很多事情上,他们与父母、老师的看法存在分歧,父母、老师的想法有时候会让他们感到难以理解接受。故而,他们不愿意与父母、老师交流。对于父母、老师苦口婆心的劝说,他们往往会采取一种置之不理的态度,甚至非常反感。但同学之间的情况就大不一样,相近的年龄,相似的人生阅历、知识背景、文化层次使他们在兴趣,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诸多方面都比较接近。因而,他们之间较之亲子、师生之间更容易交流,更容易达成心理共识,在决策上更容易达成一致。正因为如此,他们有着一种很强的从众心理。在这种从众心理驱使下,在很多事情上他们往往更愿意接受同学的意见,同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往往更容易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让他们自己对班级事务进行决策,形成的决策自然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并得到贯彻执行。对此,我深有体会。

调换座位是一件特别劳神费力的工作,要考虑学生的身高、视力、爱好、性别、性格特点、学习态度和成绩差异等诸多因素,还要私底下做相关同学的思想工作。即使如此,排出来的座位也未必人人满意,未必有利于班级的后续管理。基于此,和其他班主任一样,不到万不得已,我绝不调换座位。

参加“高中生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研究”项目后,基于项目实证研究的需要,我开始尝试把调换座位这件事交给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处理。出乎意料的是,班委会通过班级QQ群讨论产生的座位表很顺利地得到全班认可。从此之后,我便将其他日常班级管理事务也逐步交给他们处理。结果也都不错。学生们的责任心得到了增强,自主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让我在很大程度上从琐碎的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教研工作中。

二、实施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可行性

1.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及特点为他们进行自主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和归属感需要的支配下,人们希望摆脱严酷的监督和避免不公正的待遇,希望获得向别人展示自己才能和力量的机会,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以得到他人和社会高度的评价,实现自我价值,等等。[2]中学生在这些心理需求的影响下,表现出既自尊又感性的心理特点。他们更需要得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希望获得家长、老师及同学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希望摆脱父母和老师的监督及控制而独立。而且一旦这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他们将会自觉地遵守纪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极力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在别人的面前,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中学生争强好胜、好表现的特点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所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既能满足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又能利用这种心理因素的积极影响,促使学生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并自觉地遵守班级纪律,从而使班级管理的效果得以增强。

2.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况及其多年学校学习生活经验为其自主管理奠定了基础。

中学生思维活跃,渴望被同龄人认同,渴望被关注,渴望表现。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们乐于接受。尤其是,经过多年的学校学习生活,中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和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等都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意志力、自制力、人际交往能力及事务处理能力,还有对班级管理的了解和认识都得到了加强,这些都为他们的自主管理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魏书生、李镇西、王立华等老师的班级自主管理成功经验,也佐证了中学班级自主管理是可行的。

三、有效落实中学班级自主管理的措施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特别是参加“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的实证研究以来,我积极推行班级自主管理,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我所带的班级班风学风良好,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行为习惯好、成绩进步大,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学生在自主管理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良好发展,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所带的班级每年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1.激发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热情。

激发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热情是有效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前提。在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之下,学生本应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生专注于学业的进步,参与班级管理工作的热情不高。他们对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心存顾虑,不愿、不肯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针对这些情况,我经常利用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班级自主管理工作,帮助有顾虑的学生及家长打消顾虑,并让那些不愿参加班级管理活动的学生也认识到参加这项活动对于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工作的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营造宽松的班级自主管理氛围。

营造宽松的班级自主管理氛围是有效实施班级自主管理的重要条件。营造宽松的班级自主管理氛围,宽容对待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允许他们在探索中成长,使学生感到安全,知道不会受到嘲笑和指责,他们才会不怕“露怯”,不怕“幼稚”,才会真正放开手脚,全身心地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班级自主管理实效。

3.适当指导。

适当指导是班级自主管理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由于社会阅历浅、经验不足,中学生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会比较简单片面,因而,在处理班级事务时,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甚至走极端的情况。例如,没有原则地过度地迁就友人,或者完全不讲情面,等等。尤其是当碰到自己从来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时,如果得不到班主任的帮助,他们很容易“跟着感觉走”,结果很可能败坏班风,激化同学之间矛盾,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而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班主任就应当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4.及时微调。

对于因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到学习成绩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来到学生的身边,共同分析成绩下滑的原因,引导学生调整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帮助他尽快重建信心,使学生学习工作两不误。对于个别学生实在是无力兼顾学习与工作时,班主任要及时微调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适当减轻该生工作负担,或者建议该生承担其他的可能更适合他的管理工作,以求班级的每个学生都不会轻易放弃锻炼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的机会,也不会因此而荒废学业。

5.及时肯定。

及时肯定学生的自主管理工作表現是激励学生完善自主管理工作的推动力。当学生在自主管理过程中取得了成绩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和他们一道分享取得成绩的经验,以增强他们自主管理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贾宁.新课改下初中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该文系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立项课题“高中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研究”(课题编号:GDMB(II)09122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艾金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学史融论文范文下一篇:智能交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