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论文

2022-04-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指出了目前安全评价报告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论文 篇1:

论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绿色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石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增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为此,可将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应用到石油企业中,通过增强绿色文化意识,建立绿色文化制度,实施绿色管理,树立石油企业的绿色形象,从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形象层四个方面进行绿色文化建设,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油企业;绿色文化;企业文化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石油企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石油企业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开发、储运、炼化等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开采和加工原油用水量大,废水、废气、噪声污染严重等。探索中国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石油企业中推行绿色管理,加强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树立石油企业的绿色形象,有利于减少中国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等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促进中国石油企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石油企业绿色文化概述

(一)绿色文化提出的背景

绿色文化是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加重。因此,如何寻求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可持续发展倡导的是社会、生态、经济三者的协调发展,而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就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提出的。石油企业关系到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国家的能源安全,因此,在绿色文化建设的浪潮中,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统的管理理论将企业的经济利益与环境和生态孤立起来,不重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企业文化中也很少涉及和关注企业对生态和社会的影响。随着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管理的绿色化成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因此,加强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就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构建绿色文化既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回应,也是新的管理理念的发展要求。

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同国际主要的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企业的绿色意识不强,只考虑当前利益,不顾及长远的发展,对中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这种形势,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提出便成为一种必然。

(二)石油企业绿色文化的含义

关于石油企业绿色文化的含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论述。本文认为,石油企业绿色文化是石油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和遵循的,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关系的一系列认识和行为的总和。石油企业绿色文化是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为手段的新型企业文化。

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既包括石油企业关于处理石油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社会、生态三者关系的价值理念,石油企业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而实行的各种措施、制定的各种制度,又包括石油企业内部管理者、员工的行为和企业给社会公众的绿色形象。

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包含四个层次: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以及形象层。精神层即石油企业的绿色价值理念,这是石油企业绿色文化的核心;制度层,是石油企业为保证绿色文化建设的贯彻实施而制定的各种制度,这是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证;行为层是石油企业及其员工的各种行为,石油企业员工的行为必须符合绿色文化的要求,它是以绿色价值理念为指导的;形象层是指石油企业给社会公众的绿色形象。

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强调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企业层面的重要体现。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忽略生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从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角度出发,以绿色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塑造企业绿色形象。

二、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目前,中国石油企业中存在着一些落后的观念,只重企业利润的增加,而忽略对环境的保护,或者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致使乱开采现象严重。石油企业开采、炼化过程中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油气挥发造成大气污染等,这些都是中国石油企业应该重视的问题。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必须推行绿色文化建设,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保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新世纪企业文化体系包括八大主题文化,分别是:礼仪文化、绿色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人才文化、创新文化、管理文化和廉政文化。其中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谐共进,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是否需要履行社会责任还有争议,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将成为一种必然。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单位,它首先是一个经济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应该以赢利为唯一的目的。企业在履行经济职能之外,它还是一个社会性实体,企业总是运作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大环境中。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对自己的股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社会负责。企业的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企业的环境责任着重调整企业与自然界的关系,其目的是通过对企业行为的调整达到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石油企业进行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只有把绿色文化深入到石油企业内部才能更好地处理企业与自然界的关系。

(四)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石油企业自身的利益也驱使着企业强化环保意识,实施绿色管理,降低单位产品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绿色文化,实行绿色管理,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成本,又可降低污染治理费用,使企业以较少的绿色投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此相反的是,那些污染严重、资源消耗大的石油企业不仅要负担沉重的治污费用,甚至要负担来自政府环保部门的高额罚款,更严重者还要遭受关门停业的风险。因此,通过绿色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的节约、环保意识,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可以有效增强石油企业的竞争力。

三、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思路

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内容,结合中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思路。具体来说,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绿色价值观,增强绿色文化意识

绿色文化意识是石油企业绿色文化的核心,也是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基础。要培养绿色价值观,增强绿色文化意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石油企业的管理者要转变思想,树立绿色文化意识。管理者是管理理念的塑造者、倡导者和变革者,他们的绿色管理理念至关重要。管理者应该从思想认识方面,改变传统的纯粹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企业生产理念,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价值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建立“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小”的新的管理思维,同时要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去影响企业员工。

第二,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树立绿色价值观和绿色文化理念。通过培训,可以统一员工的步调;可以潜移默化地转变员工的观念,提高对新理念的承受能力。通过绿色文化的培训,增强员工对绿色文化的认识,加快树立绿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同时要督促企业员工不断学习新的绿色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绿色知识和技能,在整个石油企业内部形成节约的习惯,减少污染,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二)建立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制度保证

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目的是用绿色文化指导石油企业日常的勘探、开发、生产活动,进而树立石油企业的绿色形象,提高其竞争力。企业绿色文化制度化是绿色文化有效实施的保证,因为绿色文化制度化可以赋予绿色文化合法的地位,在企业中形成强制约束力。企业绿色文化制度化要求企业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保证绿色文化的建设实施。

第一,进一步完善中国石油企业的QHSE管理体系。目前,中国大部分石油企业都已经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各个企业的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中国石油企业的QHSE体系在实施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QHSE体系与企业的管理体系脱节,QHSE管理工作的落实缺乏力度。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进一步落实Q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着重抓好QHSE与企业日常生产管理的整合,进一步完善QHSE体系。

第二,在石油企业中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审计制度。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以自然资源耗费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运用会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反映、报告和考核各会计主体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维护、发展和补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改善环境状况的目的。绿色审计是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及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以督促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审计制度,是中国石油企业贯彻落实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必要制度保证,是实施绿色管理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改变中国石油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重要杠杆。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绿色会计制度,审计部门应该加强对石油企业的督促,重视对石油企业环境处理问题的审查。

(三)实施石油企业绿色管理

第一,实施绿色管理,建立石油企业的绿色管理体系。在实施绿色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石油企业应该确定企业的绿色经营战略,从战略角度保证绿色企业文化的实施。绿色经营战略的关键在于制定实施经营的具体规划,包括战略的实施方案、步骤和措施。石油企业首先要对企业绿色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与绿色战略目标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针对绿色战略目标所要求的关键要素和企业目前的薄弱环节,确定主攻方向,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以保证绿色经营的顺利实施。

其次,实施清洁生产,进行清洁生产的审核。所谓清洁生产就是将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消除污染排放,以降低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实施清洁生产是中国石油企业实现生产集约化的有效途径。石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就是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解决石油企业在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将环境保护贯彻到石油企业发展的始终,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中国石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应该从钻井、测井、井下作业、采油、油气集输等环节加强管理,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加强源头控制措施的实施,实行清污分流、源头控制等措施,加强对源头污染的控制,实行源头分级控制的方法,并结合企业的清洁生产管理方案,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再次,推进石油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中国石油企业应该按照“资源、减量、利用”原则,合理规划项目布局,延长生产加工产业链。配置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使回收水达到可用的标准,实施水资源梯级使用、中水回用,以及废水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减少燃气排放量,回收可燃气体。要推进不同业务单元间资源的系统优化和废物的再利用,促进节能减排。要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对石油企业的生产进行整体规划,将循环经济作为石油企业绿色生产的支撑。

最后,石油企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以及技术创新力度。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应该是对传统企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技术和创新的投入较少,影响了绿色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支持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企业必须通过使用新技术,攻克技术难关,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采用先进的技术对企业废弃物进行有效的处理。石油企业必须适当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将技术引进和技术的自主研发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尽可能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符合绿色文化建设的要求。首先,石油企业的管理者要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使员工的绿色意识转化为绿色行为,鼓励员工日常工作中的节约、环保等绿色行为。其次,石油企业应该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员工的日常行为,使各个部门的行为都符合绿色文化的要求。

第三,发挥石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功能,使各个部门都参与到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中来。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因此领导者应该组织各个部门,为绿色文化的建设提供各种有效的资源,并协调各个部门在绿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应该建立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负责企业绿色文化建设的统筹、监督工作。

(四)树立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形象

形象对企业来说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一方面能够对企业员工产生全面、深刻的影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和信任感,对员工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激励;另一方面能扩大石油企业外在的影响力,使投资者增强投资信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石油企业绿色形象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除了要在日常生产管理上实施绿色化,还需要向公众传达绿色信息,例如:参与绿色环保活动,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的保护,宣传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实际行动,妥善地处理油地关系,建设绿色油区等,从而树立石油企业在公众中的绿色形象。

总之,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绿色管理的前提。石油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它不仅需要石油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参与,同时也需要政策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加快中国石油企业绿色文化建设对中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中国石油企业的必然选择。

作者:李宏勋 谢 芹 武洪雨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论文 篇2:

浅谈如何提高安全评价报告质量

摘 要:本文指出了目前安全评价报告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安全评价报告;质量;建议

1前言

安全评价是通过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安全评价工作旨在从根本上控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标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政策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灵魂,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在目前的评价机构中,很多人员并不具有安全专业背景或相关技术专业背景,人员素质莨莠不齐,直接影响了评价质量,并反映在安全评价报告的水平上。笔者曾多次参与评审工作,总结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2安全评价报告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不按“导则”规定,格式套用错误

封面、盖章、签字、著录项、报告的内容顺序在各有关安全评价导则中都有很明确和不同的规定,应严格按照不同导则的要求完成规定项目。不管是设立安全评价,还是验收评价;不管是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还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其封面、盖章、签字、著录项、顺序等一律按照一个模式来编制显然不符合评价导则的规定。除了应严格按照各导则规定编写审核外,应根据导则制定相应的细则统一规范不同编制人员的行为。

2.2打印、排版和装订错误

安全评价报告打印、排版和装订错误,如页码前后颠倒、标题编号错误、字号大小不统一、错字别字较多、单位符号不规范、表格错位,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等。这些表面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也不会影响到评价的结果,但却反映了编制及审核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

2.3安全评价法规、标准引用不足,没有针对性

有的安全评价报告中,不能结合实际情况,生搬硬套标准条文,甚至对安全法规、标准引用不足,针对性不强。如在对制浆造纸项目评价时没使用QBJ 101-1988《制浆造纸厂设计规范》和QB 1533-1992《制浆造纸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在对制浆企业液氯的储存和使用评价中没有采用GB 11984-89《氯气安全规程》;在对储罐区作评价时没使用GB l7681-1999《易燃易爆罐区安全监控预警系统验收技术要求》、GB 50351-2005《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等标准;在对天然气储存和管道运输评价时没有引用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Y6186-2007《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规程》等标准。因此,引用基本法规和文件时,应根据评价项目的需要优先选择具有合适性的法规,并保证引用书写完整,不得使用简略方式。

2.4引用了过期或废止的法规、标准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每年都会有更新,因此在安全评价报告中不仅要在评价依据中有所更新,还要在具体的检查表引用条文中更新,保证最新发布的安全法规得到及时落实。评价机构应注意对法律法规等评价依据的收集、整理和学习,确保安全评价依据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2.5片面理解引用标准的有关条款

安全评价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等关键性工作。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如果对引用依据理解有误,那么评价分析就没有意义。如在氨制冷评价报告中“氨制冷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应采取通风措施”等涉及“爆炸危险区域”有关规定,某些报告错误认为“爆炸危险区域”即氨制冷站内所有房屋,导致评价结论错误。评价人员应深刻理解相关标准条款的含义,这是评价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基础工作,否则会导致笑话或判断失误。

2.6评价没有针对性

安全评价的目的就是分析系统与相关标准要求的“符合性”,判定系统可能发生事故的风险是否“可接受”。不同的评价项目有不同的评价范围与针对性,设立安全评价主要是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对总平面布置及公用辅助工程的合理性及符合性做出评价分析;安全验收评价就侧重于竣工后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的运行状况及安全管理情况做出评价分析;如果重点指向有偏差,就会消弱安全评价在各个阶段应有的控制功能。还有的评价报告出现内容雷同的现象,更有甚者验收评价的描述仍然采用了“将来时”的语气,出现“拟建”“将会”等字眼,与设立评价混为一谈,究其原因除了编写人员专业知识的不牢固外,更重要的是粗心,不认真,一味地为了赶进度造成的。

2.7选用的评价方法不合适,安全检查表针对性不强

进行安全评价时,首先是针对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收集有关资料,对系统进行全面分析;其次是对众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单元进行筛选,针对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重要单元应进行重点评价。由于各类评价方法都有特定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要有针对性地选用评价方法。某些机构的报告,编制了一张“一劳永逸”安全检查表,不管是石油化工行业还是一般行业,不管是设立评价还是验收评价,应用于所有评价报告中,缺乏对评价项目的针对性或者说没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安全检查表不适用于设立安全评价,因为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生产经营活动组织实施之前,很多项目在安全检查表中不可查,无法确定符合性。如果在设立安全评价中采用,也只适用于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单元中。

2.8对评价方法掌握不准,导致的分析评价错误

在某些评价报告中,应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时,常常出现L、E、C取值错误,如L的取值时,某些报告常取一些自己认为合理的数值,如4,5,7,8等,甚至还有诸如4.5,7.5等数据的出现;而该方法中只规定了7种可能性的分值,分别为0.1,0.2,0.5,1,3,6,10一组数据。错误的取值将直接导致D(危险性分值)的错误,最终影响到评价结果。类似的取值错误也经常出现在“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

2.9忽视重大危险源(有害因素)分析评价

在大部分评价项目中,压力管道、储罐、反应器众多,工艺流程复杂,要想全面地找出其危险源并对其危险性作出评价,高质量地完成评价工作,安全评价专业知识及相关行业企业工艺技术、行业特色都必须掌握,对评价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些评价人员由于缺少实践经验,不熟悉被评价项目的特点,往往把行业特色忽视掉。比如造纸行业中经常发生中毒窒息事故,而引起此事故的主要危险源就是硫化氢,硫化氢是腐浆产生的,此有毒气体主要存在于浆池、地沟、地坑、水力碎浆机中,在腐浆清理不干净且通风不良情况下进行清理检修等作业可能导致硫化氢中毒,造成“闪电性死亡”。硫化氢中毒原因分析及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在很多造纸项目安全评价报告中被漏评,使报告质量大打折扣。

2.10内文重复,过分追求“厚度”与“长度”

有的评价报告为了使报告显得有份量,就过分的追求增加报告的“厚度”与“长度”,而忽视了报告内文的精炼。主要表现在内容重复、叙述逻辑性不强。比如在第二章项目简介中描述了公用辅助工程的相关介绍,又在后边可靠性与符合性评价中一字不差地重复罗列了前文内容;或者把较多的原则上的对策措施、企业已做到的、检查表中所有的不符合项等一一罗列在了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中;虽然拿到手的报告是沉甸甸的,但内容却是轻飘飘的。

2.11安全对策措施不经济、合理

安全评价并不是说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越安全越好,要从实际的经济、技术条件出发,提出有针对性的、操作性强的、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使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在有的评价中过多地强调安全性,忽略了经济合理性,如某些报告不管企业危险性大小,是否涉及火灾、爆炸区域,建议企业的电力系统一律采用TN-S系统和防火阻燃电缆。要求小企业满足更高水平的要求不太现实,如果企业照此整改,既加大了的运行成本,也确实无此必要。

2.12其他问题

在多数验收评价报告中缺少必要的施工记录、试运行记录等情况;忽视了消防用电双回路的问题;企业提供的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消防证明、防雷检测报告等附件常有虚假情况。

2.13评价结论含糊其辞、不明确或太绝对

在某些报告中出现“满足报告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后,能够符合要求”或者“基本符合”等字眼就等于没有下结论。还有些评价结论出现“完全符合安全要求”等字眼,就太绝对。评价结论和建议既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也不能太绝对,应该在评价结论中说明:评价所有采集的信息和数据均截止于出具评价结论当时,之后危险源能量和物质的变化而变化,事故触发条件随安全设施故障和失效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管理上的疏忽,人员和财产进入危险区域可能造成的损失扩大。

3做好安全评价报告的意见建议

3.1增强责任心,严把质量关

责任心是做好安全评价的基础,评价人员、技术负责人、审核人员等必须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和完成评价任务,严把各个环节质量关,认真做好每一份安全评价报告。

3.2认真学习评价导则、严格执行“导则”规定

安全评价导则是针对某种评价活动的一个规范性文件,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等众多的细节问题作了详细说明,有利于安全评价报告的规范化,保证安全评价的质量。报告的规范化并不等于说报告应成为八股文,其中很多内容需要评价人员根据被评价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危险性分析,据实得出自己的结论。总的说来,格式要固定,内容要各异。

3.3系统学习,亲临现场,提高评价人员综合素质

安全评价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某行业的专业知识不能全部代替相关的安全知识,由于被评价对象五花八门,情况各不相同,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非常广泛,每个人都很难做到精通,甚至很大一部分也不熟悉。因此评价人员不能仅满足于取得了安全评价证书,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仅仅是纸上谈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亲临现场,实地调研,与企业深入沟通,了解实情,掌握实据。

4结束语

笔者通过八年的安全评价实践,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大家进行业务交流,共同提高。希望用实际行动做好安全生产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机”,用实际言行做好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安全知识的“播种机”,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生命的爱心”编织进每本安全评价报告中。

作者:陈贵锐 吴沛文 刘建龙

中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论文 篇3:

油库建设创新发展研究

摘 要:在社会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油库的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使我国油库不断朝着现代化发展,就要在保证油库安全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创新工作。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油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创新理念、凝聚油库建设力量、组织工作及安全工作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油库建设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油库建设 问题 创新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建设进程,石油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升高,这同时也给油库的建设、管理及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工业生产、现代军事及人们生活等多方面需要,就要加大油库建设及管理工作力度,保障油库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促进其创新发展。

二、我国油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1.油库的库容偏小

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及现代军事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小型油库已无法满足日益升高的油料需求量。随着现代社会不断朝着信息化、机械化发展,大型的工业机械已被广泛使用,这使得工厂的用油量增大,小型的油库已经很难满足其需求。其次,即便是小型的油库,但因为其设施、体制均健全,运行成本也高于大型油库。此外,小型油库由于库容偏小,保障能力也明显不足。

2.油库缺乏有效的自动化管理

目前,我国油库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偏低,依然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首先便是员工的思想观念陈旧,部分管理人员甚至大量引进大型、昂贵的先进仪器设备,认为这便是油库的自动化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充分运用到这些设备,也对其缺乏必要的维护措施,从而使得先进设备未能有效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能力,导致了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其次便是没有制定统一的自动化管理,再加上油库局域网建设还不是十分成熟,导致了信息更新速度慢、兼容性不强及资源共享程度不高等问题的产生。最后便是专业的自动化管理人才比较缺乏,使得不能满足实际的管理工作需求,这也造成单位在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设备后,由于缺乏技术人员操作而失去应有的应用价值。

3.油库的安全防护工作有待加强

油库安全防护工作内容包括油库设施的维护以及油库周边防护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油库安全防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油库安全防护建筑及设备质量不合格。在一些油库中,其防火建筑设施并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不能有效起到安全防护作用,例如,在管道结合处使用了未达防火要求的填料;有些油库也没有给油罐区加装套管,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存在。(2)对油库的安全防护建筑及设备缺乏必要的维护。由于油库管理人员没有定期检测、维护这些安防设备,导致密闭门、防护门出现变形的情况;在密闭门中起到密闭作用的一些胶条也因年久失修而出现老化现象,导致密闭门失去应有的密封效果。(3)油库工作人员未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各项操作。像覆土油罐密封门、洞库坑道密闭门以及罐室密封门等这些只有在工作需要时才能打开的门,经常会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而出现常开的情况;一些工作人员在对地面油罐区进行排水作业后,通常会忘记将排水阀进行及时关闭等。

三、促进油库建设创新发展的措施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逐渐认识到油库在生产发展方面发挥出的重要作用,油库的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和完善。笔者从加强创新理念的形成、凝聚油库建设力量、加强组织工作的开展及重视油库的安全工作四个方面,具体探讨如何促进油库建设的创新发展。

1.加强创新理念的形成

创新理念为油库建设创新发展的基础,指导着一系列建设工作的开展。在油库建设中,要形成创新理念,就要做到以下两点:(1)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达成统一的认识。油库建设企业要积极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有关油库建设的各项条例要求,在充分领悟到创新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将建设出安全、可靠的油库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油库企业应当做好建设及运行规划工作,并将油库创新发展的形式、内容及其方法等进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2)形成先进的观念,促进油库的创新发展。油库应当加强油库建设及管理人员的教育,促进员工先进思维模式的形式,将其粗放的、偏于经验的管理方式转化为程序化、功能化的管理方式,从而规范油库工作人员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油库工作人员还应当具备严格的时间观念和紧迫意识,在充分认识时间在油库建设及运行过程中具备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形成先进的思想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及管理模式,从而加快油库建设水平的提升速度。

油库建设单位还应加大员工先进管理理念的培训力度,让每个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工作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此外,组织员工学习各种业务制定及实际操作规程,提高其严格执行任务的自觉性。企业还应完善业务学习体制,并定期开展各项业务考核,激发员工不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油库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油库建设的创新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2.凝聚油库建设力量

为保障油库建设的创新发展,就要凝聚多方的建设力量。(1)油库建设单位要重视用人环境的建设工作,将人力、财力、物力等所有的企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在创建并完善激励竞争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出完成对人才的吸引、凝聚、塑造及成就等一系列过程的良好环境,并营造出团结互助、积极进取、遵章守纪、轻松和谐的油库安全文化氛围。企业为充分调动油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就要构建出合理有效的激励体系和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环境。(2)提高油库工作人员的集体凝聚力。油库管理者需充分掌握下级员工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况,了解员工的想法,明白他们的需求。为做到这点,管理人员可以适时与员工进行交流谈心,使员工的合理要求得到尽量满足。油库单位管理层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应秉承民主原则,使得油库工作人员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现,从而有效提高集体的活力和凝聚力。此外,加强油库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提高其业务综合素质的同时,养成坚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做好每一件普通的小事,形成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促进油库科学化管理的实行。在提高油库的库容及各项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工程的建设管理,成分提升油庫的运行质量。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建设关系,油库单位应当左后统筹规划工作,加强油库业务室建设与油库应急力量的同时,对应急力量人员做好编配及装备配备工作,充分提高油库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组织工作的开展

为保证油库建设的创新发展,油库建设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要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精心安排,科学组织,从而提高油库建设创新发展的质量及其效率。(1)加强组织领导工作。由于油库建设的创新发展工作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系统性,因此需引起油库领导及党委人员的重视。油库建设管理人员应将科学化管理充分融入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际实践工作中,并将其作为议事日程中的重要内容。此外,油库领导应亲自监督、指导各个部门及工作人员各司其职,从而形成合力开展油库管理工作的模式。(2)提高油库管理水平。为保证油料事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就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当将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进行全面的创新,从而推动油库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做到油库管理的科学化,就要摆脱传统粗放型、偏经验型的管理模式,进而转变为集约化的管理模式。在对年度计划或长远规划的制定过程,以及重大科研、工程项目的确定工作中,必须在经过深入调研、取证,听取专家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决策。为进一步细化油库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监督检查及安全职责等方面,促进相关法律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得以针对性的有效开展,就要对油库的微观层次建设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决策。(3)建立严格的油库规章制度。目前,我国的油库规章制度还存在着众多问题,如制定的条例不详细、在实行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等,这些问题对油库建设创新发展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必须得到油库管理者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油库为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形势,就要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在充分研究探讨我国目前的油库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将其中过时的、不适应的内容进行废除或修改,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措施及时建立出一项适应油库建设创新发展的新型规章制度。油库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中,应严格遵循我国相关的法律条款。坚持落实贯彻各项法规制度,依照制度实行人員管理、权利管理、事物管理等多项管理工作内容,按照规定和程序办事,坚决避免管理松懈、纪律松弛、作风松散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从而实现管理水平的规范化、科学化。油库管理人员应结合年度工作任务的开展,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对油料供应的管理情况实行有计划的检查,一旦发现违反情况,进行严格查处和惩治,防止各种质量安全隐患及事故的发生。

4.重视油库的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是油库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保障着油库安全、可靠的运行及经济效益的获得。油库工作人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安全工作。

(1)加强油库设施的安全维护工作。油库管理人员在全面分析研究油库的实际特点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操作规范和管理体制,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为油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目前油库安全设施的维护工作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便是维护制度的不健全性。维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油库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操作,因此,油库领导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便于操作的制度。与此同时,设备维护人员应严格执行相关规程,通过正确的使用和管理方法,保证设备一直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并且确保阀门、油泵、油罐等设备无锈蚀、无渗漏现象,防止无章可循现象的发生。我国有些油库较为重视设备的检修工作,但却忽视了设备的日常维护,无法真正落实维护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油库必须将设备维修、维护范围及不同岗位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根据设备使用人员担负着设备维护职责,油库可实行规定设备、规定使用人员、规定使用职责及规定维护目标的管理模式。

(2)加强油库安全制度的完善工作。油库在实际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应当将企业生产、经营及存储的规定以及安全操作流程等项目作为其遵循的标准。当前,我国的油库管理逐步走向自动化,各种先进的计量设备及测试仪器不断被运用到油库生产及管理工作中,这也大大减少了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运行安全问题。因此,为充分提高油库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促进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完善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且适用的安全制度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油库管理人员应加强员工对规章制度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其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意识的养成,并对于员工的违规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理和惩治。只有严格执行制定的安全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油库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结语

油库建设在国家经济建设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油库油料的供应能力,使之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全新的能源,对提高油库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获得起着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油库建设已逐步朝着创新的方向进行发展。为充分促进油库建设的创新发展,就要加强员工创新理念的形成,凝聚各方油库建设力量,在加强组织工作开展的同时,加大油库安全工作的开展力度。

参考文献:

[1]汤湘华,丁少恒,龚满英.2009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回顾及2010年走势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0

[2]杜志勇.浅论现阶段成品油库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J].科技资讯,2011

[3]张晏馨.防雷接地技术在油库建设工程中的应用[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4]任丽婷.现代安防技术在油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2

[5]罗艾民,师立晨,魏利军.铁路与油库安全距离不足的技术解决方案[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

[6]孟凡超,张学伟,赵 鑫.典型油库的自动化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2012

[7]王国涛,袁社梅.大型原油库安全问题的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0

[8]刘 舸.浅析油库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要点[J].中国环境管理,2011

[9]陈海霞.浅谈油库的安全和防火防爆措施[J].新疆化工,2009

作者:王昭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我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