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疗法联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2022-09-12

西医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 (ICD-10编码:M75.011) :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以肩关节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中医又称“肩凝症 (TCD编码:BNV262) ”“五十肩”“冻结肩”。好发于40岁~70岁的中老年人, 大约有2%~5%的发病率, 女性较男性多见。病性顽固, 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多有外伤史, 或慢性劳损史, 或感受风寒湿邪史。本治疗方案适用于肩关节周围炎病情发展的各个时期, 尤其对肩关节周围炎早期 (炎症期) 及中期 (粘连期) 治疗效果更好, 能较好地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的活动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的肩痛患者中有78例, 均符合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1], 均为单侧患病, 因肩关节周围撞击症、肩袖损伤、肩—手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疾病引起肩痛者、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颈椎病、冠心病等肩外疾病引起肩痛者、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结核、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炎等导致的肩痛的患者, 不属于此次讨论的范围。患者随机分为2组, 1) 治疗组共40例, 男性14例, 女性26例, 年龄46岁~70岁, 平均58.1岁, 病程10天至3月, 平均1月;2) 对照组共38例, 男性13例, 女性25例, 年龄45岁~71岁, 平均57.8岁, 病程2周至2月, 平均2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症状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方法

治疗组。1) 超短波:频率40.7MHz, 波长7.3m, 最大输出功率300W, 患者取卧位, 患肩对置, 微热量, 10分钟[2]。2) 推拿:超短波治疗后, 患者取卧位, 手法掌根揉患侧肩前部、上臂内侧及肩外侧各18遍, 然后将患肢被动从外下到内上以及从外上到内下等活动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各1min;患者取坐位, 手法滚患侧肩前部、肩外侧、上臂内侧、肩胛部各18遍, 然后将患肢被动上举、外展等活动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各1min;点压、弹拨手法依次应用于肩井、极泉、肩外俞、天宗、肩–、肩贞、曲池、合谷等穴位各1min (以酸胀为度, 对有粘连或痛点施弹拨手法) ;手法拿上臂内侧及肩部拿法各18遍, 托肘、扶肘及环转摇肩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18遍, 将患肢被动摸背及摸肩胛活动 (为肩内收、内旋动作) 18遍;搓肩和上肢部6遍, 抖上肢部1min。3) 聚交超声波:用面积为5cm2的超声波声头, 声强以中等量, 患者取坐位, 对患侧肩胛部、肩前部及三角肌部等移动治疗, 10分钟, 每日一次, 10次一个疗程。

对照组。电针治疗:取肩井、极泉、肩外俞、天宗、肩、肩、肩贞、曲池、合谷等穴交替使用, 针刺得气之后, 接6805-D型电针治疗仪, 连续脉冲波, 每日一次, 10次一个疗程[3]。

2 评定与结果

2.1 评定标准

治疗前、第15d及痊愈出院时给予评定。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肩关节周围炎两大主症, 故本方案以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为疗效评定的依据。1) 肩部疼痛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 使用痛尺, 0无痛—5中度疼痛 (晚上睡着被疼醒) —10极痛, 分值越高, 疼痛越重[4]。2) 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共10个项目 (用手梳头、扣纽扣、翻衣领、系围裙、擦对侧腋窝、系腰带、使用手纸、从裤子后口袋取物、提起重物5kg、举高物体1kg) , 每个项目按“a、较容易完成 (0分) , b、勉强完成, 疼痛较重或困难较大 (5分) c、非常努力仍无法完成 (10分) ”评价, 分值越高, 日常生活能力越差[5]。3) 肩关节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 ROM) 的疗效评定:治愈, 肩部活动度正常, 肩关节前屈>150°, 外展>150°, 后伸>50°, 内收>40°, 内 (外) 旋>800;显效, 肩部活动度明显改善, 肩关节前屈120°~150°, 外展>120°~150°, 后伸30°~50°, 内收30°~40°, 内 (外) 旋60°~80°;好转, 肩部活动度较治疗前有进步, 但未达到显效;无效, 肩部活动度无变化或减小。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t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结果

经3个疗程的治疗, 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价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1) , 且治疗组提高明显 (P<0.05) 。见表1。

2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ADL) 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P<0.01) , 且治疗组提高明显 (P<0.05) 。见表2。

治疗后, 治疗组痊愈26例, 显效12例, 好转2例, 无效0例, 对照组分别16、10、7及5例,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100%、86.8%, P<0.05) 。见表3。

3 讨论

笔者对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体会:本病属中医“痹证”“肩凝症”“冻结肩”范畴, 多因劳损、外伤致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及关节囊受到损伤, 特别是韧带、肌腱的起止点更易受损, 引起局部充血、水肿、渗出, 导致肩关节肌腱、韧带纤维化增生、粘连等一系列无菌性炎症反应, 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消除肩关节疼痛和改善活动功能是治愈肩关节周围炎的关键。超短波属于高频电疗, 中等剂量以上的超短波作用于人体时可引起较明显的温热效应, 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温热觉冲动传入中枢可干扰痛觉的传入, 因而可以镇痛, 缓解肌肉痉挛, 降低肌肉张力[6]。推拿手法主要以肩关节运动为主, 侧重于松解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掌根揉、滚、点、按、拿等可使肌肉放松, 疏通筋脉,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营养, 阻断疼痛循环。聚交超声波的治疗作用是解除肌肉痉挛, 加强组织代谢、镇痛、消炎等。针刺可舒筋通络, 行气活血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消炎止痛。但针刺要产生轻微疼痛, 使肌肉痉挛, 效果不如物理治疗, 病人也不乐于接受。

摘要:目的:观察超短波、聚交超声波等物理治疗联合推拿治疗的疗效。方法:肩关节周围炎患者78例, 随机分治疗组共40例, 和对照组38例, 2组均给予推拿治疗, 治疗组加用超短波、聚交超声波等物理治疗, 对照组加用电针治疗。结论:超短波、聚交超声波等物理治疗联合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见效快、疗程短、患者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深受患者欢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物理治疗,推拿,电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98-198.

[2] 刘秋成, 崔淑莲, 姜仲华.推拿并超短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J].中国康复, 2004, 19 (2) :114-114.

[3] 柯于麟, 李力, 丁玉琳.高频电火花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J].中国康复, 2012, 27 (3) :201-202.

[4] 南登昆, 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69-169.

[5] 陈勇, 彭轩, 汤智伟, 陆敏.关节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 2014, 29 (3) :192-194.

[6] 李银兰.推拿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J].中国康复, 2006, 21 (4) :263-2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器产品质量检验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分析下一篇:基于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