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2022-09-12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 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其中80%发生在产后2h之内。由于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猛, 如果处理不当, 可造成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为了降低孕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 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我科根据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 总结出了以预防为主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间产后出血病例48例, 年龄20~44岁, 均龄33岁, 初产妇18%, 经产妇82%。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85.4%, 胎盘因素8.3%, 软产道损伤4.2%, 凝血障碍2.1%。

1.2 估计出血量方法

应用称重法和容积法相结合精确计算失血量, 包括弯盘、引流瓶、手术单、纱布、棉垫、卫生纸中的血量。

1.3 结果

经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治疗, 治愈率达100%。

2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有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和凝血障碍, 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引起者最常见, 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2]。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预防为主

重视产前检测, 产前检查应注意识别高危因素, 高危评分5分以上及有一项危险因素的孕妇要列入重点管理, 定期检查。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有相关疾病者应积极治疗, 必要时在孕早期终止妊娠。

3.2 进入产程后重视产妇休息、饮食, 防止疲劳和产程延长

正确掌握会阴侧切时机, 保护好会阴,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在宫缩间歇缓慢娩出胎儿, 尽量减轻阴道会阴裂伤程度。胎儿娩出1min内给予缩宫素20u宫体肌注, 15min后胎盘仍未娩出, 即行阴道宫腔检查, 若已剥离立即取出, 如为粘连应行人工剥离, 避免因胎盘剥离面血窦不能关闭而导致产后出血, 仔细检查会阴及软产道有无裂伤, 及时缝合、止血。置弯盘于会阴下方, 便于计算出血量。在临床观察中发现, 产后宫缩乏力有大部分是因为子宫下段收缩不好, 一旦发现, 除用子宫收缩剂、排空膀胱外, 选用腹部-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法均匀而有节律地按摩子宫, 直至宫缩恢复正常。如止血效果欠佳, 可用卡前列甲酯栓1mg置入肛门3~4cm处, 或置入阴道后穹隆处, 待药物溶解后手指退出, 也可用米索前列醇200ug舌下含化, 若为软产道裂伤出血应按解剖层次缝合, 彻底止血。缝合第一针应超过裂口顶端0.5cm, 不留死腔, 避免形成血肿, 对于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应根据原因尽快输入新鲜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活物、凝血因子等。产后2h是发生出血的危险时期, 要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精神状态和皮肤情况, 15min检查一次宫缩、阴道出血情况、会阴伤口有无渗血、血肿, 如发现休克前期症状: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手足湿冷等及时报告医生, 同时建立有效静脉通道, 正确估计出血量, 判断休克程度, 明确出血原因, 补充晶体平衡液及血液、新鲜冷冻血浆, 积极抢救休克, 纠正低血压, 吸氧3L/min, 纠正酸中毒, 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补液时注意输入速度, 避免引发肺水肿。

3.4 产妇回病房后应20min巡视一次, 按摩宫底2~3min, 出血量>200mL应注射宫缩剂, 腹部放置沙袋, 继续按摩, 建立静脉通道, 备血, 查明出血原因对症处理

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 必要时导尿,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鼓励母亲与新生儿早接触, 早吸吮, 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 减少出血量。对于少量持续出血也不能忽视。

3.5 心理护理

从孕妇住院开始即可行健康宣教。多和孕妇沟通。向她解释生产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对于精神过度紧张甚至恐惧的孕妇应多鼓励, 通过聊天告诉她情绪对生产及胎儿的重大影响, 而生产过程是每一位产妇都必须面对的, 无法逃避, 应勇敢、乐观、愉快地去面对。进入产程后全程陪伴, 及时疏导孕妇不良情绪, 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入第二产程应不时和孕妇交流, 帮助其擦汗, 补充必要的营养和水分, 握住她的手鼓励支持她配合助产士正确使用腹压。很多产妇产后因为胎儿性别和经济原因, 情绪低落, 要及时安慰劝解, 避免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产房观察2h内要多关心产妇感受, 使产妇不会感到抑郁、失落、不被重视, 保持心情愉快。可进适量易消化高营养饮食, 补充体力, 平卧休息, 并利用这2h, 讲解一些产科基本知识和产后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知识, 尽快康复。

4 讨论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 血流量可高达300~800mL/min, 来势凶猛, 非常危险, 所以预防产后出血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防治宫缩乏力是成功治疗产后出血并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一旦发生产后出血, 医护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谨的科学态度, 保持镇静, 有条不紊, 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工作, 正确查找引起出血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3]。规范产后护理能降低失血性休克的发生率, 对休克者作出及时诊断、监测、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4]。

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产妇体质及能否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不同而异。若短时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 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成功的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5]。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产后出血原因的分析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 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产后出血的原因, 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和治疗, 治愈率达100%, 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 规范细致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护理,预防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208.

[2] 李从业.实用产科护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551~559.

[3] 甘明霞, 黄晓.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J].医药世界, 2007, 3:144.

[4] 刘健, 黄建容.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诊断、监测及抢救[J].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3, 19 (5) :263~265.

[5] 曾丽华.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 2009, 7 (3) :60~6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无刷直流电机的DSP控制下一篇:公路桥梁加固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