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教学课件

2022-07-30

第一篇:神奇的水教学课件

《神奇的水》教学反思

科学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回顾我整节课的教学,无论是对教材的处理,还是对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为学生自由地展开学习过程,提供了适当的条件。《神奇的水》一课,着重使学生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根据餐巾纸和水相互作用的结果,认识毛细现象发生的原因;同时使学生认识水的张力的大小。本课的教学特点,要把认识因果联系的思维过程设计得生动。基本过程是:观察水沿餐巾纸上升,引出问题:“水往低处流。水沿餐巾纸上升是怎么回事?”有能发生毛细现象的,要体现 “孔”、“隙”的多样性;要有典型的孔和隙,有像布和纸那样的孔隙,有像土壤那样的孔、隙。

本课中,我首先让学生解释水沿餐巾纸上升,解释后又让学生找出与餐巾纸类似、水能沿着它上升的物体,说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点。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经历怎样思考,怎样验证自己的解释。经过这样思考:

(1)全体学生明白了假设的内容。

(2)经历了一次由此及彼,学习全面思考的过程。 (3)通过思考为“用什么材料进行实验,怎样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什么等后续的学习活动” ,建立了充分的基础,特别是为推理建立了充分的基础。

在教水的张力的时候,让学生知道杯中的水要满,忽视了强调实验中“杯中的水一定要很满”这一环节,以致于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些混乱,实验结果出现了误差。在后来的课上我就尽量做好实验前的强调工作,如怎样减小误差等,学生听后,在实验中就能注意到,实验效果也好些。学生在做实验到后期时耐心就大大减少了,开始还能一个一个地放回形针,到后来就一下子放很多个,结果就有误差,这样对水的表面张力的认识就不够深刻。而且有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了某些问题的存在却不能引起重视,对实验结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实验时要小心桌子,以免水翻出来。

总之,这是一节实验课,能让学生充分动脑和动手。学生比较喜欢上这堂课,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创设研究水的情境,共同观察水,感知水的神奇。尽量实现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使课堂从被动的、服从的师生关系转变到和谐、互动的关系。

第二篇:《神奇的水》 教学反思

这个星期学习了第三单元第三课《神奇的水》。《神奇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的内容。三年级科学课是起始课,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十分喜欢上科学课。水是最常见的物质,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物质。本课的教学,意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因此,教学中我在以探究为中心;强调手、脑结合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重视交流方面作了一些努力,感受如下:

(1)学习科学应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过程,应以探究为中心。我在科学教学中,首先观察树叶上的一滴水,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实验,获取知识。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从而产生体验与感悟,当然仅仅有动手的活动是不够的,也必须有动脑的活动,因为仅有动手活动是不够的。科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活动,将上述探究过程与结果以一定的方式陈述或表达出来,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开展评价。

(2)本课体现了科学家探究过程常用的方法:观察,提出问题,做出预测、猜测或假设,进行实验研究,以验证假设,得出初步结论。因为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这个方法,所以我在用一枚硬币和一杯装满水分别能滴多少滴水和放多少枚回形针这一过程中反复使用以上的方法,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本课教学我还重视学生交流技能的培养。人类的任何活动都需要思想交流,科学学习也不例外。学生要想在探究活动中学好科学,就必须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分享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知道如何向大家报告自己的探究结果。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科学用语,能与他人自由交谈,进行口头汇报等方面做了一探索,我想只有在每一节课都注意学生的交流技能的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就一定会得到发展。

(4)在本课教学由于没有科学实验室,实验器材几乎没有,我在演示实验一杯装满水的时候,交代不够清楚,加上学生急着做实验,因为杯里的水没有装满,实验时间太长,以后还需改进。

总之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育都必须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因为一切的科学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才能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财富,才能使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所以我们的科学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科学之本。

第三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北票市花园小学 蔡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和身边的物品认识水。

2、能用语言、文字和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 科学知识目标:

1、会进行猜测并通过做实验验证。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细心观察,比较试验现象,发现水面形状的变化,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究过程中,能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感知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

【教学难点】

会进行恰如其分的猜测,并实验验证。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过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纸巾、烧杯、红墨水、滴管、布条、粉笔、塑料尺、一元硬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神奇的物体,让学生猜测是什么,揭晓谜底:一朵神奇的花。谈话,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神奇的水。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我们来做个试验,看看水往哪里流?

二、探究过程

(一)认识水的毛细现象:

1、如果把纸巾的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1)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

2、扩展思维:除了纸巾外,我们桌上的物体还有哪些也能使水向上“爬”呢?

(1)学生猜测。

(2)学生用其它物品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 (3)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

(4)教师演示:把一滴红色的水滴入纸巾上,让学生观察。

3、师生小结:科学家把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板书:水的毛细现象)

4、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属于水的毛细现象呢?

(二)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谈话: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水往高处“爬”的奇妙现象,其实水还有更多神奇的地方。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试验:往硬币上滴水。

2、学生动手之前,先让学生猜测:一枚硬币能装多少滴水?

3、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滴管的方法、从侧面观察水溢出硬币前的形状。

4、分组动手试验,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交流:猜测的结果、动手做的结果、水溢出硬币的形状。

6、师小结:其实,这是水的另一个神奇之处——水的表面张力。(板书:水的表面张力)

7、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三、课堂小结

1、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水的哪些神奇之处呢?

2、水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还会有更多的发现。

第四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神奇的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有毛细现象。

2、了解水有表面张力。

3、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记录。

教学重点:

认识水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难点:

寻找水在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水吗? 生:汇报

师:玩过没有? 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玩的? 生:汇报

师:今天老师教你们新的玩法,你会发现水还有许多神奇的本领,想玩吗?(板书水)

生:回答。

二、实验探究,发现神奇的毛细现象

师:先把纸反复折叠成纸棒,用手拿着它上端。下端竖直插入红色的水里,保持不动。猜猜看会发生什么? 生:猜想。

师: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 生:回答。

师:表现最好的小组老师就发一张纸给他们做实验。(发纸) 师:先把发下来的纸折成纸棒。折好了没有? 生:回答。

师:都折好了,象老师刚才做的一样拿着纸棒的上端,下端竖直插入红水里面,保持不动。你看到了什么? 生:汇报。水爬上去了。

师:其他组都发现也是这样的吗? 生:汇报。

师:大家把用过的纸放到盘子里。

师:水沿着纸棒爬上去了,这种现象神奇吗?。 生: 回答

(补充板书——神奇的水)。

师:水能沿纸往上爬,能不能沿着其他材料爬上去呢?

师:我们用这些材料来做实验,这是玻璃棒、塑料棒、粉笔和纱布条。(投影展示)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象刚才的纸棒实验一样,拿着它们的上端,把它们的下端依次竖直插入红水里(演示插),手保持不动,观察水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不能沿着哪些材料爬上去。(观察的动作)。同时完成实验记录表,(展示记录表),按上面的要求水能爬上去的材料下打上勾,不能爬上去的材料下打上叉。想做吗? 生:回答。 师:实验的材料在哪里呢?在每个小组一号同学的抽屉里。快拿出来,开始实验。 比一比那组做的又快又安静。 生:实验。 师:个别指导。

师:完成了实验,安静的坐好。把你们用过的所有材料都放回到盘子里面。(评价,收拾好桌子)

师: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汇报发现。(实物投影) 师:大家同不同意他们组的说法? 生:讨论,汇报。 师:通过实验我们看到水能沿着粉笔和纱布条爬上去,不能沿着玻璃棒和塑料棒爬上去。这是为什么呢? 生:汇报

师:引导孩子说出材料的区别在有没有孔。 师:是不是他说的这样哦?你们同不同意? 大家再分组仔细观察你们的实验材料。 生:观察。

师:刚才那个孩子观察的很仔细。水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本领,能沿着有孔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叫做毛细现象。(贴图,板书)。 师:现在睁大眼睛看着大屏幕,老师这个现象是不是毛细现象呢?为什么是?(红水在纸上扩散的演示实验)。那这个现象又是不是呢?(红水在玻璃上的演示实验)。为什么不是? 生:讨论,汇报。

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生举例。

三、实验探究,发现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水有神奇的毛细现象。水还有其他更神奇的本领。大家还想不想做实验? 生。回答

师:先请孩子们把刚才装实验材料的盘子,放进抽屉里收好。坐端正。师:大家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答)。这一只是我们今天要使用的新工具——滴管,滴管是专门用来滴水的工具。使用滴管的时候我们先挤压上面红色的橡胶,排出里面的空气然后竖直放进水里面,水就进入了滴管里。使用的时候要竖直拿着滴管

轻轻的挤压橡胶让水一滴一滴的滴下来。不能倒着和斜着使用滴管。不用的时候挤干滴管里的水,轻轻平放在桌子上。 师:(投影仪展示)这还有一枚硬币,我往上面滴水。滴水的时候手竖直拿着滴管,滴管离硬币尽量近一些,往硬币正中间的位置一滴一滴的滴加。(展示滴的动作

5、6滴并数出来)

师: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么一枚小小的硬币能装几滴水呢? 生:汇报。

师:觉得能滴10滴以下的孩子请举手,觉得能15到20滴的请举手。觉得20滴以上的请举手。 师:猜的对不对?

师:想不想亲自试试? 生:回答

师:一会老师就给听的最好的组先发材料做这个实验。 师:(出示研究表),大家边滴水边从侧面观察,把硬币上的水即将溢出前的样子画在表上,硬币已经给大家画出来了(指到硬币的图),在这上面画你从侧面观察到的硬币上水即将溢出的样子。并数一数,滴多少滴水在硬币上,水才会溢出来。

师:听的最认真的是小组先上来领材料。 生:实验。

师:完成了的组就安静的坐好了。

师:把滴管里的水挤干净和硬币一起放回信封里。 师:展示各组的表。

师:通过观察这几个组的记录,你发现水在溢出来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

师:老师课前也做了这个实验,并从侧面拍了照片(课件展示),也把它画了下来(贴图)。画的怎么样?为什么水面都弯曲成弧形了,特别是边缘的水都快掉下来了。水都还没溢出来?

生:尽量发挥说,水团结怎么团结的。

师:说得很形象,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明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张力。水的张力使水紧紧团结抱在一起,不往外溢出。而团结的水多了就会让水面鼓起来。(板书——表面张力)。

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见很多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课件展示水蜘蛛图片:大家看水蜘蛛八只脚把水面都压凹下去了,但是脚都没陷到水里面去,这是由于水面张力把水蜘蛛的脚给托住了。 课件展示露珠在叶子上:露珠也是由于水面表面张力的作用让一滴一滴小小的水珠团结成了圆圆的露珠

课件展示水滴:溅起的水滴也是因为水的张力让它变圆了。

四、拓展实验,再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师:生活中表面张力现象还有很多,下面我要用水面张力完成一个你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师:这是一杯水,为了大家看的清楚,我加一点颜色(滴墨)。 师:回型针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铁。

师:把它放下去,会沉下还是会浮起? 生:沉下去。(放一颗确实沉下去了)

师:现在我把水加的尽量很满很满,水面象刚才的硬币表面的水一样鼓起来,然后把回形针平放,从水鼓起的边缘轻轻推过去。回形针就浮在了水面上。 师:请两个孩子上来试做。 生:上来试一试。

五、总结全课,知识延伸

师: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学到了水有两个神奇的本领。毛细现象和水面张力。下来以后大家在生活里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有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

第五篇:《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滴管。

2、能观察到区域小的水面的弧度,发现水面有些像球面。 科学知识:

1、知道小水滴在一个平面上会变成一个球形。

2、初步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会到水是神奇的。

2、意识到了解物质内部的秘密会让我们知道的更多更广。 教学准备: 滴管、回形针、水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师:生活中离不开水,那么水有哪些作用呢?

2、指名学生交流。

3、大家知道的真多啊!我们都知道杯子能装水,这个硬币能装水吗?

二、猜测实验,初步感知

1、到底能不能装水呢?我们一起来试试。老师演示滴管的使用方法:(1)轻轻捏一下,松手水就上来了。(2)为了看清这一滴,滴管口要与水面有1—2厘米的距离。(3)滴在硬币的正中间。请两位实验员滴两滴试试。

2、学生尝试使用。

3、能装水吗?(能)大家猜一猜硬币最多能装多少水?

4、小组商量并交流,教师记录。

5、哪一组猜测最接近?下面我们小组进行操作实验。

(小组分工,实验员滴水,记录员数,观察员要注意水面的形状,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6、各小组交流实验情况,师板书。

7、大家观察这些实验数据与猜测,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差距大,平面也能装水,重视实验)猜想与事实相差的太大了,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准确,要靠实验验证。

三、操作体验、深化感悟

1、猜测:根据刚才的实验,你们猜猜这个装满水的杯子还能装水吗?小组讨论,说说你们的理由。

2、学生交流(要鼓一点)

3、各小组进行实验,往杯子里加水,直到加到你们认为不能再加时停止。

4、这么满的水,你们认为还能向里面装东西吗?为什么?

5、交流自己的想法(不能)

6、我们把一个回形针放进去试试,注意,我是竖着轻轻地放入水中,手不要沾着水。成功了!

7、让我们再次猜测要放多少铁钉才会流出来?

8、小组商量并交流猜测数据。

9、让我们实验试一试,实验前老师要提出要求:实验时手脚远离桌椅,这样水面不会晃动,实验才能成功。回形针要轻轻地放进去,每一位同学轮流放,数一数放了几个。观察水面在放回形针前后有什么变化?

10、学生实验,教师参与

11、学生汇报数据及发现。(水面更圆了,更高了)

四、总结交流,拓展升华

1、现在,你对水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出课题:神奇的水)

2、你知道水为什么这么神奇、满而不溢吗? 指名回答

其实水是由很多很多看不见的水微粒组成的。先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游戏中的每一位同学就像每一个水微粒。之后在来讨论吧!要仔细观察!

3、体验游戏:几位同学排成一个弧形,尽量保持身体不动,教师推其中一位学生,学生就离开对形。反复推动几位学生;然后让队中的学生按原队互相手挽手站好,教师再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时学生就不容易脱离对形。师:现在,你们能尝试着解释一下,水面为什么是鼓鼓的,为什么水满而不溢?互相说一说。

4、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都能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和解释它,说的很有道理。 在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使其表面尽量缩小,这种力叫做水的表面张力。 板书:表面张力

5、时间过的真快!我们一起通过猜想、实验、思考、交流等,发现了水满而不溢的神奇现象!你们能将这两个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也看看这神奇的水,问问他们这是怎么一回事?

水还有很多神奇之处,细心观察生活,你还能发现水的哪些秘密?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探索吧!

作者姓名:尹小青

性 别:女

年 龄:35 职 务:教师

职 称:小教一级

工作单位:湖北省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邮 编:441200 电 话:13972221366 电子邮箱:360471488@qq.co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申请申根签证须知下一篇:社区信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