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教学质量是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评价直接导向于教育教学的发展,现阶段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并且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此同时在评价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何更好的适应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通过一些监测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案,供大家参考。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论文 篇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关键词】 教育技术;能力;因素;策略

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

1. 教师对教育技术的认识不足。据调查分析发现,80%的教师仍将教育技术等同于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所处的地位与价值了解甚少。18%的教师认为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的关系不大。

2.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不足。现代教育技术环境是指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所设计的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设施与条件,即实现教学信息呈现于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写作讨论、有利于信息反馈和教师调控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它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十分有利于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而学校在这方面的建设恰恰严重不足。

3. 教师对教育信息的运用能力不足。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极低,15%的教师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传播媒体,40%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运用技能。45%的教师(尤其年龄较长的)对信息技术的基本运用技能还是空白。

二、制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因素

1. 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实践教育技术的工作中,制约和影响教育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来自人们头脑中固有的旧思想、旧观念以及受这些思想观念影响的思维方式。有的认为,教育技术只是电教人员和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其他教师不用了解;还有的认为教育技术纯粹是一个花架子、空壳子,没有一点实际用处,在教学实践中可有可无。尤其领导思想观念上的不重视,更影响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

2. 硬件建设不到位。硬件建设是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前提基础和条件,没有硬件建设就谈不上教育技术的应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只能是一句空话。

3. 信息化教学资源匾乏。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目前实行的新课程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作支持,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扩大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大的应用空间。

4. 教师继续培训没有跟上信息化教育的需求。由于受办学经费短缺、师资不足、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教师无法接受相关的继续教育。

三、培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策略

1. 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素质的提高。为了使学校的所有现代教学设备都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对在职教师大力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作为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对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从培训目标的确定上既要考虑基本技能的培训,也要注重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真正把教育技术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去。培训内容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利用案例分析促进培训,再辅之以政策奖励,激励广大教师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有效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

2. 加大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创建。因地制宜地开展学校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既要发展经济适用的常规教育技术媒体,也要争取多建设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教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从而使二者优势互补。各级学校要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需求,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完善学校软件资源的建设。并按学科课堂实际需求分析确定总体任务,制定任务完成的基本步骤,依照各自特长明确分工。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丰富了教学资源库,满足了教学实际需求。

3.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评估机制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同时学校也应建立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对培训和应用工作进行评价考核,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评价考核方式,实现评价多元化,强调把教师应用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部情况纳入评价的范围。在开展教学评价时,应注意保护教师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积极性,对教师的有益尝试和创新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激励。在评价考核的导向下,最终达到教师愿意使用、自觉使用、合理使用教育技术的目标。编辑:刘於诚

作者:安瑜荣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论文 篇2: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

【摘 要】 教学质量是改革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非常关注的一个课题,评价直接导向于教育教学的发展,现阶段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并且还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此同时在评价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如何更好的适应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通过一些监测的对比,提出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案,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辍学率;流失率;教育质量

现代化建设及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奋斗。重视教育、提高教育、拓展教育是提高现代化建设必要性问题。因此,教育的提高需要进行监测,建立良好的教学方案需要在历史的教学方法中进行总结,吸取其中最为精华的理念,拓展有益于教育改革的新方法。我们仅就对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导向学校教育的发展所经历的一些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辍学率,流失率以及教育质量和需要采取的教育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提出几点建议。

一、据调查农村中学生的辍学数字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县或学校辍学现象触目惊心,令人堪忧。J省A县某级初中学生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6.88%,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高达71.93%:B县某级初中学生平均辍学率为48.5%。H省某县入学的四年制初中学生总辍学率为67.86%,其中辍学率最低的学校其辍学率为34.7%,辍学率最高的学校其辍学率为80.85%(1999年调查显示)。

此外,农村初中还有为数不少的隐性辍学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由于家长反对其离开学校等原因,而留在学校,但不追求完成学业,也不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任务,而是只等着拿个毕业证。

二、强大的辍学率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学生流失的原因

1.外部原因

①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在学生是否接受教育方面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支付教育费用的能力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家庭成员(主要是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儿童是否受教育和受多大程度教育的支配和决定作用。②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由于在小学阶段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升到初中,课程增加,难度加大,他们在接受新东西时会感到非常吃力,再加上意志不坚强,生活,住宿条件差,难以坚持下去。③打工潮流的干扰。由于国家允许并鼓励个体劳动的存在和发展,特别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对打工人员需求增多,再加上读书回报周期过长的影响及教育自身原因,使得大批初中甚至小学生纷纷拥入打工仔行列。

2.教育自身的弊端

①教师队伍不稳定,个别教师素质偏低,尤其是84年底的转正民办教师既非师范类的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有一支待遇较优,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教师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教师工资虽有了很大改善,但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偏低,甚至该增支的不按时增支。②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已有了质的飞跃,但相对于城镇及发达地区,仍然普遍偏低,办学条件在不同地区的农村也不平衡。③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作为一种办学倾向已偏离了我国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这一正确轨道。④单一的课程体系。由于课程多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因此课程缺乏多样性、灵活性和实用性,由此造成一旦升学无路,即使在本地致富亦无术。

(二)防止学生流失的对策

(1)提高认识,依法治教。①提高全体农村公民对义务教育的认识。②依法治教。义务教育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强迫教育。事实说明,仅仅依靠说服教育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的。

(2)科教兴国战略的坚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是“知识差距”。强大的科技实力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以深厚的教育积累为基础的。

(3)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我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不尽合理。

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应该是精通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全方位的现代化教育能力和操作技巧,具备很高师德修养的新型教师。表现在教育实践上,就是有头脑、能教书、善育人、会科研、乐于奉献。

2.加强学生文化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属于一种更广义的文化范畴并且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关注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即心智、品德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使大学生经过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掌握能丰富的处理事务的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

影响一个人素质的因素有内部和外部因素。中学教育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学教育就是要承担起对学生心智,品德学习能力的培养、处理实际问题能力提高的重任。这一切都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去探索与实践。

3.完善教育技术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对于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有利于学校群体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不但影响着学校培養人才的质量,而且也反映着学校办学总体的水平;第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室,对工程制图课程或房建课程的教学采用投影仪进行作图投影,就能节省教师在黑板作图的时间;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人机互交,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官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能充分发挥它的导向功能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不但影响着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而且也反映着学校办学总体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共同主办.

[2]《教育原理》.陈桂生著.

[3]《教育概论》.叶澜著.

[4]《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

[5]《教育社会学》.吴康宁著.

[6]《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等主编.

[8]《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

[9]《反思性教学》. 熊川武著.

[10]《陶行知全集》.陶行知著.

作者:王春明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论文 篇3:

学会辨证 才能创新

  在我国,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她是东西方教育的结合点,是我国对外教育的窗口,它被国际文凭组织称为“旗舰校”。

她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来自中国首都北京。建校近五十年来,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外毕业生,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中国毕业生,还造就了一支出类拔萃的教师队伍。她,就是名闻遐迩的北京五十五中。

近日,我们采访了北京五十五中校长蔡福全先生。蔡校长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他的所思所言,处处闪现着深邃的思想火花,无不蕴涵着辨证观点,使人在叹服之余,也开始领悟这所学校不同凡响的奥秘。

东和西--优势互补相融相长

记:五十五中是一所国际文凭校,请简要介绍其管理思路。

蔡: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的经验,总结和挖掘我国历史上教育管理的优秀思想,使中方和西方的教育特色相融相长,把它凝练成自己的办学理念,是五十五中教育管理的主要思路。

有一种说法,把东方的教育叫做“挖一眼井”,把西方的教育,比喻为“耕一亩田”。意思是说,东方的教育知识系统性较强,学得窄而深。而西方重视学生动手能力,思维开阔,学得宽且浅。东西方教育各有所长。

实际上,各国都并不满足于自己教育的现状,都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都在不断认识“学习”二字的内涵。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学与习:学,是知识的不断积累;习,是行为的不断实践。学习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好一个度,这个度,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点。对我们来说,使东西方优势互补,既吸收国际先进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保持我们自己的优势和风格,还注意把握好教育教学的度,是我们学校多年来一直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情和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记:学校管理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态活动,如何高瞻远瞩地把握这一活动,请您谈谈体会。

蔡:学校的管理就像是吹笛子,也好比镂玉。像吹笛子,是说它要有序,需要几个手指协调默契的配合,才能吹出美妙的曲调;说它像镂玉,是说办事一定要认真细致,琢玉匠人的一划一刻,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玉的珍贵,使这一过程往往是不可逆的。

学校的管理就是这样,管,是“吹笛子”;理,是“琢玉”。要认真严谨协调有序地处理好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弥补的工作失误。

也就是说,领导要想吹好笛子琢好玉,就要处理好情和理的关系。有人说“此事合情不合理”。其实,理是最大的情,是情最广义最集中的表现,是情最合理的容纳。当人们感到情和理有矛盾时,往往在于没有认识到这种情缺乏广义性,是一种狭隘的个性的情,即缺少理。所以,我们要提倡理性思考,管理要讲依据,工作要讲程序,评价要讲证据。如果按照这三个原则办事,情和理就会在矛盾中较好地得到统一。

对管理者来说,情和理的结合又象山与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原则问题像山一样不能动摇,而非原则问题和工作方法像水一样有渗透性和灵活性,因此,把握和处理好山和水的尺度,才能体现管理者的艺术性和工作结果的实效性。

另外,人和人之间的接触,有一个因果关系,这就像照镜子,你对他笑,他也笑;你对他哭,他也哭。可为什么有时笑会反映出哭呢?镜子不干净,需要擦拭。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对周围的人、身边的事,有正确的评价。

知和行--思想反省习惯养成

记:关于学生的知和行,您显然也有自己的看法。

蔡:已有的道德教育是发挥了育人的功能,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时停留在试卷和问答上,或用成人的价值观替代学生的价值观,或用所谓英雄的成人的道德模式替代学生的价值趋向,往往违反学生的身心特点去要求,没有唤醒受教育者自己的道德良知和道德自觉,没有内化成自己的思想,因此出现了知行脱节。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道德行为,比如,强调中学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但救山火,就不应当去做,中学生有学生本身的道德取向和要求。

在学生管理中,我们五十五中强调知和行的科学统一协调,强调行于外的习惯养成和寓于内的自我反省,注意其有机地结合,使学生的“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成为教育目标的体现者。

名和明--做名师先做明师

记:您认为“名师首先是明师”,可以说一语中的,请您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辨证论述。

蔡:每个学生都希望有名师指教,名师首先要作明师--明明白白的老师。不妨举这样一个例子,有两个教师,一个把学生们领到屋前,引导他们点破窗纸,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而另一个教师把学生领到屋前,反复去捅窗框甚至门板。前面的教师点窗纸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就可以称作明师--自己明白,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让学生明白。

教师要把讲授的知识完全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学术观点、有针对性地转释成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深入浅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听课以后还原为相应的意义,这就适应了当前的教学改革,使教育能主动迎接各种“挑战”。所以,名师,首先自己应当是“明师”。

教和学--独到的以人为本

记:许多领导者都在谈“以人为本”,请您谈谈五十五中对“以人为本”这一观念的理解和应用。

蔡:学校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至少有这样四层含义:尊重个性差异,发挥个人特长;挖掘人的潜能,鼓励冒尖;给师生提供发展多元智能的空间,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成材的同时,也应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完成自己成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乃至名师的目标实现过程。

以人为本,鼓励冒尖。事业的发展靠人,靠有定位的教师,靠教师的潜能得到发挥。近年来,市区评教育新秀,评教学标兵,我校有一批教师进入了这一行列,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有人把教师比做蜡烛,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教师不完全是蜡烛,教师需要用蜡烛的奉献精神献身事业,但不必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去比喻教师的工作。应该说,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提升,体现其人生价值。

以前有人讲,教与学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现在应该提是一桶活水和一碗活水的关系,是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怎样去找水。

因此,五十五中的教师,总是边干边思考,边教边学习,不断总结教育和教学规律,提高和充实自己。

浓和淡--关于“盐”论之说

记:在和您的交谈中,很少听到综合教育等学校领导的常用名词,取而代之的是东与西、情与理、知与行等概念,是将这些概念融入教育管理创新的理念,是充满辨证和智慧的事物两面。

蔡:管理处处有辨证法。比如,生活中离不了盐,但多了不行,少了也不可,要通过适当的载体,被人接受。格物致知,一些好的理念,一个重要的方针,一种好的方法和技巧,也像“盐”,不能只是过分强调它的重要性,更要考虑实效,要通过载体,恰如其分地把握方式、方法和程度,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

在管理中,领导和教师常会不自觉地调错了盐味--或淡或重,或有或无,让管理走了“味”,甚至“咸”得无人问津。为此,五十五中在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中强调渗透性、共振性、穿透性,强调刚性制度、柔性操作等,就是要把“盐”味调得恰倒好处。

记:您的“盐”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是充满哲理的又一段精彩表述。到现在为止,您至少向我们介绍了六种常用的辨证观点和创新关系。领导要自省,教师要自奋,学生要自强,这就是我们对这一表述的“话外音”理解。谢谢。

理念和实效--采访后记

走进五十五中校园,一切都充满清新,教学主楼上“求实、创新、自强不息;和平、进步、友谊长存”的校训,赫然在目。翻看五十五中的光荣册,优秀的学科成绩举不胜举。

五十五中是一所国际文凭校,国际文凭组织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政府认可的、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着密切联系的教育组织。它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有多种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国际国内事务,具有创新精神、批判和分析能力,有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21世纪人才。

在北京五十五中,曾经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外籍学生在这里学习。据了解,一些随父母回国的外籍学生在继续学习时,都惊喜地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都非常“出色”。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五十五中的管理者和教师们所拥有的具有的不仅仅是气魄和热情,更在于战略构想、方法、思路和勤奋,在于应用辨证思维的创新。

近年来,学校提出了“以课题带路,通过实验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推进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建设,加速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型教学模式,切实起到实验学校的示范作用和窗口作用”的实验原则,蔡福全校长亲自担任试验小组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高燕辉担任副组长。

思路决定出路。在这样的管理思路下,五十五中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成风,写教学论文成风,85%的教师参与教学科研。近年来,学校共有几百篇论文发表,近百人次获奖,其中十余篇论文获全国一等奖。五十五中是全国教科研先进校,也是教育部命名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之一。五十五中被北京市指定为中学政治新教材配套教学光盘使用实验校。并首创了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体育课教学的新模式。学校依次推广到各学科,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科教学的研究。

在此期间,教师们逐渐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语文教师石兰辞的论文《让学生语文课的学习进程》情真意切,有独到之处,极有借鉴意义。英语教师蒋京丽所写的《什么是一节好课》,对好课的标准进行了全面阐述,提升了大家对课堂评价的认识。在科研型的教师队伍里,类似这样的好论文可以说举不胜举。

伴随着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五十五中在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中已经走出一条新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科竞赛,五十五中五个参赛的学生全部获得一等奖,其中赵诘还夺取了奥林匹克生物竞赛金牌。这在五十五中历史上绝无仅有。对此,生物教师一语道破“天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采取了多样化的授课形式。恰如其分的“盐”,使教学效果立竿见影。

五十五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先从培养创新品质入手,既顾及其独特性、深刻性、跨越性、预见性,又不忘其流畅性。从方法论上讲,有空白点、交叉点、薄弱点、重点、难点、缺点,可供剖析。并按对立和逻辑关系,在操作层面上采取了扩缩、正反、加减、替代和位移因果等技巧或突破点,这些创新方式,几乎都有辩证法融于其内,作用其中。

五十五中在实践中总结,又在实践中力行的辨证和创新观点,使扬起的帆船鼓满劲风,让美丽的花结出硕果,让丰富的知识闪现出光芒,也引发从事教育管理的人们学习思考、触类旁通。

毫无疑问,创新,辨证的思想火花,正让北京五十五中扬起腾飞的双翅……

蔡福全校长个人简历

蔡福全同志系北京第二十五中学(市级重点学校、国际文凭学校)校长,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基础道德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特级教师等称号,入选《中国专家大词典》《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词典》等。

蔡福全同志曾出版过教育专著两本,主编并参与了十余本书的编写工作。“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校园文学”“北京青年报”“北京教育报”等二十余种报刊杂志曾先后发表过其教育教学经验以及有关消息160多篇。

作者:奇 敏  江 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专业实践教学教师教育论文下一篇: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