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论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生物科学专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构建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篇:生物科学专业论文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对专业情感的调查反思

摘 要 采用问卷的方法对150名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专业情感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本专业的认同程度、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否欣赏以及个人价值体现五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75%的生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98%的毕业生能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存在、60.7%的毕业生对本专业存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50%的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较高等。反思:建议应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入学的认知,改革考核方式,增加教育见,实习的时间,使生物科学专业在各方面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生物 专业情感 调查 反思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11 - 0066 - 04

1 引言

专业情感是描述对某一学科专业具有深刻而稳定的感情。在教学活动中,积极的专业情感容易激活人的兴奋中心,消极的专业情感则会抑制人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导致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生物专业的专业情感则是生物专业学生对于自己选择此专业是否能满足自身心理上或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通过对生物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情感的调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而且能使本专业在学院将来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等方面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2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2.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重庆长江师范学院生物专业的2011级和2012级毕业生。2011级的学生人数为70名,2012级的学生人数为80名。

2.2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11级的学生大多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12级的学生则采用发放问卷的方式。

参照布鲁姆和加涅制定的教育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并结合实际,主要从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是否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态度、专业欣赏度及个人价值观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共设计25个问题。共发放150份问卷,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3 结果及分析

3.1 对生物科学专业认同度的调查结果(表1)与分析

由表1可知:38.7%的毕业生认为当初选择本专业是因为爱好,其余毕业生基本是由于一时兴起或被调剂而选择了本专业。69.4%的毕业生喜欢本专业,其中有54.7%的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有信心。在毕业生是否会从重选择本专业就读的信念上有52%的毕业生选择会继续在本专业就读。而毕业生在是否会在本专业上继续深造的这个问题上有53.3%选择了不再继续深造,但还有28.7%的毕业生不清楚自己的想法,没有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导致这些结果的原因是:生物学专业竞争力大,就业压力大,使他们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很失望,对本专业不喜欢或厌倦。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调剂入此专业,对所学专业不够了解,专业相关知识有所欠缺,导致专业认同度不够稳定。

3.2 对主动参与学习生物科学专业知识调查结果(图1)与分析

由图1可知:75%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12.3%的毕业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还有12.7%的毕业生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决定学不学习,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基本没有。以上结果显示:毕业生学习态度整体倾向是积极的,但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较模糊,追求学习的功利价值倾向比较明显。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本专业学生受外在促发力影响过多,欠缺内发性学习动力,不能全面认识本专业的价值取向;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吸引力不够,实用价值差。

3.3 对生物科学专业学习兴趣的调查结果(图2)与分析

由图2可知:通过4年生物专业的学习,部分毕业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并没有逐渐提升,只有28.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有32%的毕业生觉得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还保持原样,还有21.3%的毕业生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任何感觉,不知道自己是否对本专业的学习感兴趣,甚至有少部分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感到厌倦,但又不得不学,但毕业生对本专业最感兴趣的课程主要是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和本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希望教师注重学生兴趣,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去。

3.4 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欣赏度调查结果(表2)与分析

根据表2可知:有45.3%的毕业生认为我院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这一优势比较明显;有24%的毕业生觉得我院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巨大的优势;还有16%毕业生认为我院的考研率高,就业形势好。有30%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实验技能,认为只要把实验技能掌握好了本专业的内容就可以全部完成;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有4%的人认为重要;有42%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技能最重要。其中有52%的毕业生认为本专业的实验主要是按照教师的演示或书本上的要求进行,有23.3%的毕业生觉得是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和方法,然后学生去做,只有少部分毕业生觉得本专业的实验是自己设计自己做的。

3.5 对学习生物科学专业后个人价值的调查结果(表3)与分析

表3可知:被调查的毕业生都认为自己在本专业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东西,只是收获的东西不同而已:有33.3%的毕业生认为主要学到了新的生物知识;还有27.3%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生物,增加了对生活常识的了解;还有一部分认为自己学到了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等。有9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毕业后能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有2%的毕业生认为学习本专业后自己可能碌碌无为,不能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28.7%的毕业生觉得在生物专业学习期间是平平淡淡的;有44.7%的毕业生觉得会铭记这段经历并将收获运用于以后的工作中;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段经历将影响他的一生。毕业生认为本专业主要培养了师范生的素质与技能,但本专业对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又有很少的帮助,同时还有部分毕业生觉得本专业也培养了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只是比例占得少。另外,有些学生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只要上了大学,将来就有了着落。

4 反思

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学习态度整体倾向是积极的,并能在学完本专业后感受到个人价值的存在,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专业认同度较低等。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与训练,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而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专业情感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终导致学生“专业认同度低、学习兴趣淡、缺乏对专业一定的欣赏”等消极专业情感。教师应加强学生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情感培养,增加教育见习、实习的时间,丰富实践活动,让生物教材贴近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此专业具有现实意义。

附录: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对生物专业情感的调查反思问卷。

专业认同度:

1. 对别人讲解生物学有关方面的知识( )

A. 非常感兴趣 B. 比较感兴趣

C. 一般 D. 不感兴趣

2. 对就读的生物科学专业的感受?( )

A. 非常喜欢 B. 比较喜欢

C. 不喜欢 D. 非常不喜欢

3. 对自己就读的本专业就业前景的信心如何?( )

A. 非常有信心 B. 比较有信心

C. 没自信 D. 非常不自信

4. 给你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是否还会选择生物科学专业就读?( )

A. 肯定会 B. 可能会

C. 不会 D. 肯定不会

5. 是否决定以后在本专业上继续深造?( )

A. 是 B. 否 C. 不清楚

专业知识是否主动参与学习:

6. 你对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是怎样的?( )

A. 积极主动参与

B. 得过且过,及格就行

C. 不确定,心情好就爱学习

D. 讨厌学习,不管能不能及格

7. 对于学好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你持哪方面的目的?( )

A. 能使我将来找到好的工作

B. 奉父母之命,不想父母失望

C. 可以暂时在学校混时间

D. 想学知识,想学技能,为以后继续深造

8. 当你遇到本专业学习上的困难时,你主要是怎么解决的?( )

A. 自己独立思考,找到解决方法

B. 请老师或同学帮助

C. 上网或图书馆找相关资料

D. 懒得思考,等待别人找答案

9. 你觉得下列哪些因素影响了你对本专业的学习态度?( )

A. 本专业的考核力度不足

B. 本专业理论知识学起来枯燥无味

C. 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方法

D. 课程安排不合理,实用性差

E. 实验技能要求高,不易掌握

10. 你认为自己主要是通过哪种途径对生物专业的学科进行学习?( )

A. 通过本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

B. 通过阅读除教材以外的相关书籍等资料自己进行学习

C. 通过咨询相关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学习

D. 通过培训班进行学习

专业的兴趣:

11. 经过大学四年对本专业的学习,你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 )

A. 比以前更有兴趣

B. 和原来一样比较有兴趣

C. 无所谓,没有感觉

D. 感到很枯燥,是不得不学

12. 你对生物科学专业哪类课程最感兴趣?( )

A. 专业主修课程 B. 专业选修课程

C. 本专业实验课程 D. 本专业社会实践课程

13. 你认为能使你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

A. 因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内容容易掌握

B. 因为生物科学专业考研率高,就业形势好

C. 因为生物科学专业实验多,实践机会多

D. 本专业的学习氛围良好

14. 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能影响你对生物科学专业学习的学习兴趣?( )

A. 教师教学水平差,讲得枯燥无味

B. 课程安排不合理,种类多,实用性差

C. 教学条件差,实验设备缺乏

D. 本专业实验的教学模式

E. 专业的就业压力大

15. 你觉得满足以下哪些条件能引起你对生物科学专业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动机?( )

A. 改变生物专业课程开设的时间及课时安排

B. 改变生物专业任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

C. 改变生物专业教学的教学环境及模式

D. 加强生物专业教学的实践应用

E. 加强生物专业的考核力度

专业欣赏度:

16. 你认为我院生物科学专业在学院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

A. 本专业考研率高,就业形势好

B. 教师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

C. 实践设备先进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需求

D. 文化底蕴浓厚

17. 在生物科学专业的课程的学习中,你认为本专业的教师类型是哪种?( )

A. 生物学知识丰富,讲课条理清楚,概念明确

B. 将生物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

C. 能组织学生在讨论,调查与实验中学习知识

D. 以自我为中心,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

18. 你认为生物专业哪部分学习内容最重要?( )

A. 本专业实验技能 B. 本专业理论知识

C. 实践教学技能 D. 选修内容

19. 你认为本专业的实验方式是哪种?( )

A. 按照教师的样子或书上的样子做

B. 教师提出问题,按照教师提供的方法自己做

C. 教师提供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做

D. 其他方式

20. 你主要通过什么途径来对本专业进行了解?( )

A. 学校网站 B. 老师或朋友

C. 自己学习过程中了解 D. 社会实践进行了解

学习专业后的个人价值:

21. 你觉得生物科学专业培养了你哪方面的能力?( )

A. 师范生的素质与技能

B. 科研创新能力

C. 社会交际能力

D. 学生的就业能力

22. 通过四年生物科学专业的学习与了解,你觉得收获了什么?( )

A. 增加了对生活常识的了解

B. 养成了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态度

C. 学到了新的生物知识

D. 交到了新的朋友

23. 你认为我院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

A. 科研创新精神

B. 专业的考研率以及就业形势

C. 师范生的素质与技能

D. 较强的专业知识储备

24. 你认为学习本专业后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 )

A. 能成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

B. 成为科学研究工作者

C. 实验员

D. 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作为

25. 你对大学生物专业的这段学习经历评价一下( )

A. 只是一段经历而已

C. 我会铭记这段经历并将收获体现在日后工作中

B. 它影响了我的一生

D. 平平淡淡毫无波澜

参考文献:

[1] 胡仔英.论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投入[J].河南教育,2006,7(2):111-115.

[2] 李晶晶.高师学生职业情感现状调查[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107-109.

[3] 张晓宏.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青海师专学报,2005,(1):87-93.

作者:张燕 庹贵华

第二篇: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 要: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构建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实践教学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宗旨,优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应用导向、产出导向、实践导向的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1]。2017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国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正式启动,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基本理念,“一践行、三学会”的指导精神以及“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八大毕业要求,对于规范师范专业建设,提高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价值。同时,师范专业认证作为确保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各师范院校当前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国家陆续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等文件,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的高度重视,也加强了对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视,有力促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及培养质量的提高,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开放,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培养造就了大批合格教师,有力地支撑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然而,教师教育体系不能很好地支撑广大人民对好教师培养的需要,教师培养质量滞后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需求[2],师范生教育实践依然是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3]。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更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构建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培养师范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4]。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为例进行探索和实践,以供参考。

一、构建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一)构建目标

立足党的教育方针与国家改革发展战略要求,紧紧围绕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师范性”,强化“应用型”和“地方性”,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宗旨,优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应用导向、产出导向、实践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原则

1. 学生中心原则

“学生中心”是《办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本科高校办学的核心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自然要围绕“学生中心”进行,对标《办法》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毕业要求,以是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否促进学生就业、是否促进学生发展为判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目标达成度、社会需求适应度、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提供有力支撑,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真正受益者。

2. 应用导向原则

实践教学是达成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功能导向的必由之路[5],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师范专业,自然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切入点,紧密结合地方需求,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符合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3. 产出导向原则

“产出导向”也是《办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合理,其建设成效,要以是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否促进学生就业、是否促进学生发展为判断。一方面致力于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即培养合格师范生;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成果产出,在实践教学实施环节,除了关注学生成长,还要引导学生成果产出(如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学科竞赛、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等),成果产出的过程,也是一种实践,又是对学生再培养和再提升的过程。

4. 实践导向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实践性”为鲜明特征,否则就成了以实践为形式的理论教学,因而,一是实践教学体系要具有“实践性”,应考虑本专业教学条件、结合学生特点等因素,能实施,能有效运行,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实践,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和提升;三是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资料的自然形成,作为实践教学质量反馈的直接“证据”,也可作为改进的依据;四是实践教学体系要能够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

二、构建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不断总结人才培养经验,经过全方位调研、反复讨论研究并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包括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总体课程设置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生物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科学专业)进行,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见习、实习、研习、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占教学的比例为41.77%(标准要求不低于25%),生物实验教学1 707学时(标准要求不少于400学时),实验类课程的学时略多于理论课程学时,占比51.5%,构建基础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占总实验教学的比例不低于50%。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围绕《办法》提出的“一践行、三学会”指导精神,设置进一步凸显生物科学专业“师范性”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就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进行训练和提升,如图2所示。

图2 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课程的具体细化和落实,仅强调课程而忽略课程内容是不合理的,离开课程内容谈课程是没有血肉和灵魂的,因而对实践教学内容更要引起重视,也更值得研究。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师〔2018〕2号)中指出“明确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依据生物科学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总体要求,从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在具体内容安排时考虑其是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是否促进学生就业、是否促进学生发展为判断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分层化、模块化。

实验课程内容主要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生物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科学专业)规定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安排,结合贵州特色茶、药、菌增开部分实验内容,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开设部分拓展性实验及开放实验。开设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研究课程中,通过使学生熟悉和掌握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鼓励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进行中学生物实验教具的制作与使用,这对于不具备开设中学生物实验条件的地方中学来说是很重要的,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训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采用一定的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三字一画”、普通话等训练,从大一入校就为学生配备练习设备,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在寝室、教室和户外等场所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兴趣,致力于让学生养成持续练习的习惯,结合考级(考证)、竞赛等组织开展。开设的听、说、上、評、议课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为学生提供“微格教室”进行专业训练。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践的入门环节,主要安排在第2-6学期,每学期不少于10个学时。在教育见习过程中,师范生进入中学的教育教学真实情境,通过观摩、了解、接触和交流等方式,获得对教师专业实践活动的感性认知,为教育实习、师德养成和专业发展奠定初步的必要的基础。主要完成师德见习、教学工作见习、班级管理工作见习,形成见习总结、见习报告及阅读、观/听课和观摩班会课等记录材料。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教学调研、教学反思等,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思考。

生物野外实习是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巩固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是生物科学专业教学的延伸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项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第4学期进行,为期2周,围绕生物野外实习目标,结合贵州特色野外生物资源,在常规动植物识别、采集和标本制作的基础上,融入了生态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实习内容,将野外实习与科研紧密结合,形成野外实习报告,鼓励和支持学生实习小组形成野外实习成果,发表论文。

教育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7学期进行,实习时长不少于16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职业训练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相关能力形成的综合检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实习前试讲阶段。由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指导,安排试讲阶段任务,组织小组试讲训练,根据学生态度表现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试讲不合格者,暂缓安排实习。二是教育实习阶段。师范生置身于中学教育情境,在双导师指导下通过亲身参与、试岗训练和专题调研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教研活动等,独立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训练任务,检验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在“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方面得到实践锻炼和提升,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展教育调查、教学研究等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形成实习成果。三是实习总结阶段。学生对基本情况、围绕“一践行、三学会”进行展示和总结,学院对学生实习任务完成及实习成绩进行评价,同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习后的教育教学竞技机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实习后的实践教学能力再锻炼、再提升。

教育研习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教育实践课程,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学院教师和见习、实习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基于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视频和课例(案例)分析等,通过小组讨论、专题研习等方式开展视频观摩、案例研读、讨论交流和巩固专业知识,强化实践反思和理论提升,强化学生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基本具备,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初步形成。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学院专门开设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课程,由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担任并组织训练,学生可根据兴趣、爱好、特长和个人能力有针对性地参与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和指导,鼓励并支持学生进行大学生科研课题申报,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新创业培训与竞赛、生命科学竞赛、科研训练、专利申报和论文撰写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成立由学院书记、院长任双组长,主管实践教学副院长任副组长、教学科研科、系主任为成员的实践教学管理小组,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明确组织管理分工,各司其职,分管实践教学部门统筹制订有关野外实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方面的实施方案及教学管理细则;系主任负责抓好实践教学的具体安排和落实;学生辅导员负责做好实践阶段的安全教育及学生管理;任课教师负责具体实践教学任务的实施和完成,要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学生见习、研习、实习的指导。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管理小组同时负责实践教学条件保障,争取和协调多方资源,协同为各类实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优良师资是重要保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优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进一步发挥好校内校外“双导师”的联动指导作用,优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强沟通与合作,让基地功能得到更好发挥,开放教育教学实训场所,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并保障时间的有效利用。优化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让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五)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的有效保障[3]。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办公室、学院教学督导组进行质量监控,同时由学院纪委委员对实践教学过程、成绩评定与评优环节进行纪律监督,实践教学开展到哪里,实践教学监控就跟进到哪里。

(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6],采用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教育评价“评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社会“用什么”[7]。学校的实践教学评价将指引着学校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方向[8],实践教学作为师范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用好实践教学评价“指挥棒”至关重要,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规范实践教学宏观管理的有效手段[9]。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提出让“学生忙起来”。因而,在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时,围绕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应用导向、产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将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相关环节和主体按一定比例纳入评价,构建全过程、多元化评价体系。

以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教育实习评价来说,一是全过程评价,包含了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阶段的评价,各阶段以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在各阶段对学生的师德表现、教学能力及阶段实习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并以一定比例计入成绩。二是多元化评价,实习成绩评由实习小组、校内实习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和学院实习成绩评定小组分工合作评定产生,将实习单位建议成绩按比例计入总成绩,该成绩由学生实习单位安排的指导老师和教务管理人员评定,在实习成绩评定前,实习指导老师组织所指导的实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和指导。对学生的实习得失、实习表现及个人发展等进行评价和指导。三是体现应用导向,除了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实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考察通过实习有没有达到老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和教育教学能力,把试讲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教学能力和水平展示出来。控制实习成绩优良比例,把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差异体现出来,以评价促进学生认真对待和参与实习。由教学委员会委员担任组长组成实习成绩评定小组,指导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回避,不参与评分,这样学生会得到除指导老师之外的其他老师的点评和指导,实现成绩评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学习进步的机会,既是实习成绩评定,又是教育教学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机会。四是体现产出导向,加大了对学生实习成果(产出)的评价比重,如对实习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申报等按一定比例计入实习总成绩。五是体现社会评价,实习评优时加大一线人员比例,评优评委均为中学一线生物教学名师,以中学一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评价,以用人单位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实习效果,同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评和指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实现学生实习结束后的再锻炼、再教育、再学习和再提升,实习虽结束,教育未止步。如此,学生清楚地知道需要较好地参与教育实习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完成相应实習任务并认真实习,方能取得优异的实习成绩,引导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也更有利于实习目标的达成。

三、总结与反思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构建完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立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实践教学规律,构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宗旨,优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应用导向、产出导向、实践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当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本实践教学体系还有诸多不足,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细化和优化的地方,将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用好实践教学评价“指挥棒”,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学、以评促优”的目的,不断总结、评价和反馈,对实践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进行不断优化完善,促进各要素之间有机融合,增强各环节间的有效衔接,为培养更高质量的合格师范生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8-03-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2]王定華.培养好老师 从师范类专业认证开始[N].光明日报,2018-01-06(6).

[3]莫燚,苏安,许仁智.地方高校师范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3):95-98.

[4]席红霞,刘浩宇,张科研.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85-186.

[5]邹淑珍,谢恒,肖才远,等.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7(4):97-102.

[6]王旭初,黄达人.关于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问题的一些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20(22):7-9.

[7]田妍.深化改革,立好教育评价指挥棒[N].人民日报,2020-11-03(5).

[8]李泽民.“新师范”建设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1,41(1):23-30.

[9]肖才远,张桂菊,唐杰,等.“校企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5-8.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黔教高函[2019]138号,2018520083);贵州省级一流专业“生物科学”(教高厅函[2019]46号);贵州师范学院一流培育学科建设项目“生物学”(2019YLPYXKB01)

作者简介:吴超(1982-),男,苗族,贵州印江人,硕士,讲师,教学科研科科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与管理、食品加工与保鲜。

*通信作者:刘讯(1979-),男,汉族,河南鹿邑人,博士,副教授,院长,研究方向为生态科学(群落生态学)。

作者:吴超 刘讯 任翠娟 钱长江

第三篇: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后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管理创新与实践

[摘 要]广东海洋大学设置了具有海洋水产特色的生物科学专业,项目组在原有相关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科专业调整的大背景,对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管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实践:建立与完善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负责制及其管理制度;以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深入优化培养方案,建立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与修订的管理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加强其过程管理与考核;完善专业负责人指导下的课程组组长负责制及其管理制度,加强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项目建设对生物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生物类相近专业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专业;专业建设;高校管理;学科专业布局

一、项目建设背景

广东海洋大学“关于印发《广东海洋大学调整学院设置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总体方案》的通知”(广海大党〔2016〕47号)要求, 按照学科专业内涵相关性和纵向支撑依托横向融合协同的原则设置学院与布局学科专业,构建“3+1+N”大海洋学科体系,重点发展海洋科学、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三大涉海学科,进一步强化海洋水产特色,对学院设置与学科专业布局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科学调整。

广东海洋大学开办并重点发展具有海洋水产特色的生物科学专业,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大南海资源,更是为南海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储备。但是作为新专业(2016年成立),其建设与发展和兄弟院校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各类管理制度、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尚需深入改革,以凸显专业特色。在实行学科专业调整后,生物科学专业的建设与管理及其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及教学场所等层面。本文所提基金项目的项目组在水产学院十多年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方向)与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对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培养方案、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探索,建立了完备的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负责制及其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了学分制培养方案与管理方案,推进了本科生导师制及其过程管理,完善了课程组与课程组组长负责制及其管理制度。即在多年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针对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革新与实践,探索一种适用于具有海洋水产特色的生物科学新专业建设管理新模式。系列改革促进了本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快速发展,使其在国内同类专业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开展科学研究和传承文化。

二、专业建设的管理创新与实践

(一)建立科学的专业建设管理与评价体系,深化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负责制

本项目组在校、院两级有关专业建设管理与评价制度的指引下,建立了较为全面、科学又符合学校政策的专业建设管理与评价体系,即广东海洋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管理与评价办法,所有建设工作依照本办法进行。该办法对具体举措进行全面的细化,使其可操作和可评价,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建设的规划、目标、任务、分工、规模等。

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小组经学院批准成立后,在系主任的领导下实行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负责制;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由具有副高及其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经验的专任教师担任。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的产生程序是先由各专业推荐,再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然后报学校教务处批准、聘任。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制订本专业的建设规划(包括专业建設的目标、定位与特色的确定等)、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包括课程建设与考核评估、国标达标建设与评估、专业认证、培养方案论证与评估、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验收、特色专业或重点学科(专业)的申报等工作[1],并协助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实习基地与创新基地建设、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学生导师制建设、课程组建设等,同时负责专业建设经费预算与申请(具体经费支出及日常管理等由学院统一进行)。还要重点处理好系主任与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之间的关系,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两者之间既有从属关系又有合作关系,实行宏观与微观的结合,双方不可互相替代;也要及时沟通、协调、交换具体建设意见,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共同发展。

(二)优化完全学分制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广东海洋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总体上实行专业负责人(专业首席教师)负责制、全体教职工参与、鼓励部分优秀学生前期参与的原则,以学校完全学分制改革为契机,按照学校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科学规划与修订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在院系统一谋划与部署下,继续加强对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收集其最新的相关培养方案并掌握其内涵,在全面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吸收与消化优化、凝练特色,进一步完善本专业的学分制培养方案[2]。

当前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方案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本专业通过建设力争使生物科学学分制培养方案得以制订并得到进一步完善,能够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核心课程、非专业公共课、选修课的合理配置,学分分配,课时与时间安排,培养目标与规格等。尤其是学校根据学分制培养方案对总学分与总课时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综合考虑将最必要的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做到合理组织、科学取舍、相似课程有机整合、不同课程不重复不交叉,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完整性与科学性[3];同时有效处理好学生课业繁重与培养方案矛盾等问题,实现培养方案在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知识体系与实践能力要求等方面与培养目标一致且保证目标的可达成,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用人单位的满意度[4-6]。同时也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分配,力争课程分配合理,保证各专业教师基本达到学校对教学考核的要求。本专业实行培养方案修订的常态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在系层面上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与修订的过程管理,对培养方案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培养方案的定稿需全体教师表决通过,且要以会议形式对培养方案进行专家论证。与此同时,也对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与修订制订了一整套过程管理与评估办法,以配合培养方案的实行。

(三)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加强其过程管理与考核

导师制在研究生教育中并不陌生,但本科生导师制在国外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出现,而在国内则是近些年才开始兴起并广泛试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改革的深入,国内诸多高校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实践。目前本科生导师制主要包括全程导师制、年级导师制、精英导师制等形式。其中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是一种围绕高等院校本科专门人才培养的师生间全方位交互式的导师制模式[7],这是在一定程度上参考研究生导师制。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大学四年(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计划制订,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的选择,科学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与答辩,以及心理、生活、创新创业、社会活动、就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悉心指导与跟踪。国内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全程导师制,其实施效果得到众多大学的认可。

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等专业在2011年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全程导师制),已取得较好的示范效果,为生物类专业导师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从2017级开始,学校要求全校各专业方向展开本科生导师制(年级导师制)工作,我们借此机会在加强青年教师(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生物科学专业特点的本科生导师制及其管理与考核制度,借鉴兄弟高校的经验并解决了这种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教师与学生參与度不高等问题。本科生导师在角色上类似于研究生导师,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指导,还要求更细致更频繁更全面[8]。这个导师制实行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老师的研究方向及当年提出的具体课题,结合自己的兴趣或发展方向初步选定老师,而教师则对学生的学习、品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优选学生。学校从总体上对每个导师所带学生数进行适当控制,如招生两个自然班的情况下,每位教师最多可以指导四名学生,以免学生过多而影响指导效果。同时在系领导与专业负责人的介入下,全系教师参与协商对所带学生进行微调,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导师,每个教师至少带一名学生;导师需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实践进行引导,在选课以及科研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奖学金或其他个人奖项评定、社会实践、就业与考研、学科竞赛等方面予以实质性的指导,将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与导师制相结合,将学分制与导师制相融合[9]。

导师制以成文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明确导师的目标、职责与任务,加强全程导师制的过程管理与考核[4-5],实行有效的监督、考核、激励制度,建设数量充足且素养高的教师队伍。要求导师对整个指导过程不仅要全程参与而且还要有详细的记录,学院或系定期组织人员对指导过程进行检查与督促;严格按学校的考核要求对导师进行年度考核与定级,并在专业层面将其考核效果与教师年终考核、教改项目申报、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挂钩,激励导师重视提升本科生指导工作效果。

(四)完善课程组与课程组组长负责制

高等学校的课程组不同于中小学的课程组,中小学阶段一般仅局限于同一门课程,如语文科课程组。我们可以将高校课程组定义为在院、系二级管理下,根据学科的专业特点,以相关课程为中心,根据教学需要而建立的教学与教学研究活动基层组织 [10] ,可以由一门或多门课程所构成。课程组的中心任务是承担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规范整个教学过程,负责开展相关课程建设,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生物类专业源自水产养殖学科生物基础学科教研室,本文所提基金项目的项目组在系领导主持下,针对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与教师的专业背景,参照已定稿的培养方案,重新科学划分课程组,共设置六个课程组即动植学课程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组、生理学课程组、细胞课程组、生化课程组、生物技术课程组。其中,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组涉及的课程有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细菌分类学、发酵工程等,教师由七人组成,满足每个课程组的教师数至少四人以上的条件。课程组成员的设定,考虑教师教学与科研方向以及教师个人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时机成熟时可以进行适当调整。笔者所在的课程组解决好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保证学生所学有众多的选择、教师所教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与达到考核要求。

在明确课程组成员构成的基础上,通过推荐提名、民主选举产生各课程组的组长。课程建设主要实行课程组组长负责制,课程组组长对专业负责人与系领导负责。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课程建设与改革规划的制订、建设阶段目标的制订和总结、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教师培训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大纲的制订、课程评估、教材建设、教学法改革与研究、教学过程的监督与检查、听课观摩活动开展以及课程建设效果与教师个人的考核等事项。

课程组建设加强对各任课教师课程建设的指导与监督,保障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包括统一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试大纲、考试命题与阅卷以及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特别是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或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有规划地推进各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如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要作长远规划,高效开展教材、课件、题库、教学网站或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为课程评估与专业评估打下基础。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课程组组长以身作则,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积极申报各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以及教学成果或其他个人教学奖励。各课程组组长要紧密联系课程组内的教师,经常在组内及组间进行课程建设体会的交流研讨,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与效果;同时建立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教师沟通机制,使课程组真正成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沟通平台,发扬水产学科传帮带的传统,相互促进与相互监督;充分发挥老教授、名师、模范教师的引领作用,同时爱护青年教师,使他们能够脱颖而出。系层面要加强课程建设的考核,建立相关制度体系,以规范课程建设;同时进行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定期分批对专业所有课程进行会议评估,并实行有效的课程建设奖惩激励机制。建立课程组负责人与组内教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做到教学与科研并重,并加大课程建设或课堂教学反馈的权重。

三、结束语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搞好专业建设是全面打造“金课”的保障,是一流专业或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前提。本文所提基金项目的项目组从以上几方面对广东海洋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管理进行了深度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省级以上规划教材的建设、大学生国家级创新项目的组织参与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加强,力争使本专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22-229.

[2] 丁勇,杨玲,王曙光,等.林业院校应用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J].轻工科技,2019(12):149-151.

[3] 谢辉,石红才.学时压缩背景下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20(6):63-65.

[4] 刘远,张辉,熊明华,等.改革“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培养科研创新型人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5):159-161.

[5] 李金枝.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 台州学院学报,2015(3):74-77.

[6] 张红莲,夏立群,刘慧玲,等. “微生物工程”实验和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89-90,93.

[7] 邓小龙,杨希祥,朱炳杰,等.国内外本科全程导师制实践研究与对比分析[J].大学教育,2020(6):44-46.

[8] 刘晓梅,孔凡运,尤红娟,等.导师制下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9(10):29-30.

[9] 丁燏.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体会与思考:以广东海洋大学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6(11): 9-11.

[10] 刘刚,程熙鎔,刘静.学科基础课课程组建设的组织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16(8):85-88,110.

[责任编辑:庞丹丹]

[收稿时间]2020-07-20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2018年度教改项目“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后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的管理创新与实践”(XJG201869); 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海洋微生物学”(2018SFKC23)。

[作者简介]丁燏(1971-),男,湖北监利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学与水产病害防治。

作者:丁燏 唐啸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食堂食品安全论文下一篇:证券仲裁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