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事业范文

2022-06-03

第一篇:美国新闻事业范文

美国新闻传媒专业介绍

美国新闻传媒专业详细介绍.传播学的定义是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 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我们学习此学科,也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大众媒体来传播文字、听觉和视觉信息, 其中还包含广告学,公共关系学,影视制作方面,心理学与社会学。

传播学一般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侧重新闻和大众传播;第二类是Communication Studies注重传播学理论和传播学研究,主要指人际交流和传播,同时也涉及媒介;

第三类是Speech communication 主要涉及语言和修辞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

美国的传媒专业大多开设于文学院里,有些传媒专业比较强势的学校会有自己单独的传媒学院或者新闻学院,比如卡尔顿大学。由于每个学校的专业设置不相同, 侧重点也不相同,因此有的学校开设新闻专业(Journalism),有的学校择开设传播以及文化专业,偏重文化交流或者修辞方面的人际传播,例如:瑞尔 森大学。因此,学生在选择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准确把握专业的选择。

传媒专业从就业来说,涉及的职业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大 方向:第

一、技术专业人士:在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电影公司等从事从影像、文字的采集、处理和发布等技术工作。

第二、专业人员:从事导演、公关、记 者、编辑等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

第三、 管理工作:有一定工作经验,从事管理工作,例如制作总监、报纸总编等岗位。

第二篇:如何申请美国新闻传媒专业

如何申请美国新闻传媒专业?申请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但对此专业的申请要求和申请情况没有明确的认识。

近些年来,申请新闻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原因有以下两点:

1、新闻传媒专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众所周知,新闻传媒学,这一学科本身便是多个学科的交叉点,以传播学为例,从施拉姆在爱荷华大学创办传播学这一学科之始,传播学便被定义为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从这一点看,凡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语义学、神经病学等等,都与传播学相关。因此,很多中国的文科专业,比如哲学、心理学、新闻传媒、中文、英文、社会学,都与传播学这一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此类专业的文科学生在申请新闻传媒专业时也并不被刚性地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跨专业”。

2、国内相关专业招生过剩:中国大学往往不顾市场需求而追时髦开设新闻传媒专业以及相关专业,导致此专业的潜在毕业生不断增加,在就业、考研、出国三条路上,选择出国的学生基数便也指数般地增加。因此,这些相关专业的潜在毕业生也呈指数般地成为潜在的新闻传媒专业申请者。

新闻传媒专业的申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闻传媒专业往往需要较高的语言成绩:

一方面,本专业对托福要求较高,一般院校往往要求TOEFL在100分以上,比如西北大学(Northwestern)的新闻专业和整合营销传播专业(IMC)要求学生的TOEFL总分要在106以上,康奈尔大学(Cornell)则非常低调地要求TOEFL必须要100分以上,俄亥俄州立大学(OSU)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则要求托福必须得在110分以上,有些学校的官网上的数据可能要求较低,比如佛罗里达大学(UFL)和明尼苏达大学(Minnesota)只要求80分,但以往

年申请的经验来讲,以低于100分的TOEFL成绩来申请很可能在第一轮盲审中便被刷掉。另一方面,对GRE的语文(Verbal)和写作(Analytical Writing)要求往往比较高,以华盛顿大学(Washington-Seattle)为例,以往三年所招收的学生在Verbal和Analytical Writing的平均分是589和4.5,明尼苏达大学(Minnesota)往年招收的学生的Verbal和Analytical Writing的平均分则是585和4.5,普度大学(Purdue)在Verbal上要求学生的分数要上600分,

而西北大学更是要求学生的Verbal最好能上700分。

2. 新闻传媒专业要求学生的口语最好能非常流利(fluent):

首先,由于美国新闻传媒专业上课的方式往往过于交互性(interactive),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授之间在课堂、讨论和seminar中积极得配合,所以没有十分流利的口语,学生是很难融入课堂讨论中的。

其次,新闻传媒专业发放助研(RA)和助教(TA)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口语的好坏,美国的教授坚信,没有良好的口语,学生是很难帮助教授实现助研和助教功能的,例如,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SUNY-Buffalo)的Arun Vishwanath教授说,该校要求学生的托福口语最好能上25分以上,普渡大学的Robin Clair教授更是说该校要求学生的托福口语十分“Steep”,必须得要上27分。

3. 跟艺术类学生申请时必须要提供作品集一样,申请传播学的学生也必须要提供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而此写作样本对学生能否被学校所录取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在指导自己的学生写作Writing Sample时,感觉中国学生有以下几个特点:⑴写作样本过于“毛邓马哲化”,写作样本往往过于照本宣科,语言僵化且没有任何新意,试想,如果拿一堆味同嚼蜡的陈词滥调来敷衍美国传播学系教授,他们怎么会给你录取呢?⑵写作中语法错误频繁出现,这样一看便让美国教授认为这样的学生没有应该有的学术涵养和严谨作风。⑶选题过于局限,且往往缺乏明确的主题,往往是无病呻吟,没话找话。

而我们在给学生提供选题范围、题材以及美国的一些原版参考资料(Reference)的同时也往往主张:⑴小处着手,以小见大,小题大做;⑵严审每一句话的语法,严审每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国学生往往在写东西时没有逻辑感,这点也能说明为什么中国学生的GRE写作部分只能停留在3和3.5;⑶选用参考资料一定要采用美国原版论文或者出版物,不要用中国的一些平庸学者的“论文”和“著作”,因为中国传播学学者们的论文和著作往往是秉承“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的原则,这一点,不用多言,你懂的。

4. 与教授之间的套磁往往比较重要:鉴于现在申请此专业的学生过多,如果没有与教授的提前沟通,很难拿到美国高校的录取,更别说拿到奖学金。

5. 各个学校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并且往往许多州立大学的学科设置和专业设置要更加全一些,并且实力也相对更好一些。

很多学生往往在选校时往往盯着US. News 的综合排名,反而忽视专业排名,以U of Iowa为例,施拉姆当年正是在这里创立的传媒学,该校此专业非常强悍,在美国传播学界的名望非常之大,很多名校的教授也是在该校拿的PHD。以U of Missouri为例,该校的新闻专业非常强,几乎跟Columbia平起平坐,在美名望十分之高,但综合排名只排到94名,再以Wake Forest University为例,该校综排10几名,但该校的传播学专业实在拿不出手,连PHD点都没有,并且研究实力相当之差,所以学生在选择传播学的同时,尽量应忽视综合排名,要盯着专业排名来看。

6. 该专业申请竞争非常之大。

不必说一些传统名校如 Ivy League、Big Ten之流,单窥一些其他高校便可知申请竞争之“全豹”:在与Wake Forest University 传播学项目负责人交谈中得知,该校往往每年只招4个国际学生,其中给中国学生两个名额,给欧洲学生两个名额,而今年单是中国学生便有32个人申请,其中大部分学生的GPA/GRE/TOEFL的分数都能在3.3/1300/100分以上;再拿佛罗里达大学这种大众情人校为例,今年有n个优秀中国学生申请该校,其中也不乏GPA3.6、GRE1480的学生被拒。

7. 很多学生在申请时意识到申请美国传播学专业的难度增大,想转战其他国家。很多同学想拿新加坡、香港、澳洲、英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学校保底,殊不知现在申请这些国家或地区的传播学名校的人也不在少数。比如,如果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的传播学项目(By Research 和 coursework),难度其实与美国的学校相比也不见得就简单了很多,一些香港的学校,比如港大、港中大、城大,近些年的申请难度也在随着申请人数增多也在提高。

第三篇:美国新闻专业硕士如何择校

美国硕士留学申请中,如何跟进自己所选的美国大学专业来选择院校成为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近年来,随着传媒行业的兴起,新闻专业也随之大热。美国硕士留学新闻专业也成

了不少想要攻读新闻专业学子的首选,那么究竟美国的哪些名校的新闻专业课程更突出呢?通过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资格审查委员会核定的新闻学教育项目有113个(不包括博士项目),院校遍布全美。顶尖新闻院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研究生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同时,美国新闻学院的录取要求和发展方向大不同。

在常青藤盟校中,哥伦比亚大学是唯一拥有新闻学院的大学,它的新闻研究生院是全美乃至全球顶尖新闻学院之一。哥大新闻学院在兼顾传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偏重新闻实务培训,致力于培养新闻界精英人才。普利策新闻奖就是由哥大新闻学院主评。

哥大新闻研究生院的入学要求严格。据悉,它并不看重申请者的语言成绩,申请者将参加哥大自设的测试,比如让申请人写出类似《纽约时报》的社论。

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是全美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校,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的齐全新闻教育项目,被誉为“美国记者的摇篮”。它著名的“密苏里方法”曾极大地推动了全美的新闻教育。相比哥大、波士顿大学强势推出“商业报道”,传统的“平面新闻报道”或曰“纸媒新闻”是密苏里的一贯优势。

不过,近年来它也紧跟时代步伐,看准技术发展趋势,新开了媒介融合专业,致力于培养新型新闻人才。该学院下有10多家新闻专业机构,学生有大量机会与在职记者交流。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创始人布莱耶被誉为“美国新闻教育之父”,他奠定了新闻学的社会科学研究基础,他认定在培养专业技能同时,应当给予学生广博的知识背景。他所设计的新闻学和社会、人文学科并重的课程模式,已成为新闻教育典范。如今,该校充分实践着创始人的理念,课程内容融入社会科学研究,同时重视跨学科研讨。如果要和其他新闻院校做一区分,威校的新闻偏重政治报道。

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的特色是:为学生提供去全美各新闻媒体机构和海外传媒机构实习的机会。此外该校在招研究生时并不过分强调有无专业背景,而是着眼于申请者的创新能力和对新闻事业的热情。

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属于后起之秀,但是其新闻本科的规模已位居全美第二,仅次于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新闻学院。该学院创新大胆,时刻保持与业界的沟通,广邀新闻业界权威来校讲演,给学生提供广阔视野。该校广告学专业和公共关系专业成就尤为突出。通过上面对美国硕士留学新闻专业如何择校的介绍,相信对于很多计划在美国硕士留学申请中选择新闻专业的人来说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来提前做好美国研究生申请的准备和规划。

第四篇:美国新闻史读书笔记

19世纪30年代是美国大众报刊的萌芽时期,先是纽约四大美分报出现并相互之间竞争,到在约瑟夫·普利策的影响下新式新闻业的兴起。后来美国报业引发了一场“黄色新闻”浪潮,其影响直到今天还在报界发挥着作用;与上面这条历来争议颇多的新闻业潮流相对的,则是这一时期报纸所发挥的“人民的斗士”的功能,美国新闻界著名的“黑幕揭发时代”随着记者们被称为“扒粪者”而拉开序幕。

埃默里父子在《美国新闻史》中论述这段历史时非常的热情洋溢。这一时期的美国结束了南北战争,巨大的新生力量:如火如荼的工业化、机械化和城市化带来了全面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变革。美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在政治领域领导层无法胜任所要完成的使命,在经济重建方面也遭遇到不小的危机,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等许多社会问题,很多有重大意义的新闻显现出来,这一切使得新闻业有理由开创有关新闻报道和社论表达的新方法,不再像原来那样作为某一政党的喉舌,而是追求独立性。独立性正是这一时期报刊区别于政党报刊的显著特点。到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出现时,办报纸已经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事业。报纸有了不同于以前的性质和外观,它在大众中产生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式新闻业出现了。

与美国社会一样,这一时期也是美国报纸转型的重要时期。在美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下,新兴的大众化报刊自负盈亏,为了经济利益或者避免成为政党的喉舌而需要吸引大量的受众以扩大发行量。这便意味着报纸需要更加的通俗化。埃默里父子在说到这一现象时,采取的是一个辩证的立场,他们认为在当时经济萧条的情况下,大众化报纸要生存下来,通俗化是必须的,“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都可能使报纸的面貌焕然一新。”他承认这些技巧是实用而有效的,但同时这也可能仅仅用来强化煽情主义而对新闻本身造成损害,19世纪90年代出现的“黄色新闻”就是证明,这种没有灵魂的新闻思潮席卷了当时大多数报纸,并且现代新闻事业也一直受到其遗风的影响。赫斯特是这股“黄色潮流”的引领者,他的《新闻报》由于大胆采用粗劣的黄色新闻,销量持续上升,获得了令人争议的成功。普利策的《世界报》作为那个时代典型的大众化报纸,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煽情主义的影响,他旗下的《星期日世界报》就因为煽情主义和伪科学报道而使报纸的名誉受到大大的损害。普利策本人也并不反对用人情味报道和煽情故事来获得高发行量,并认为在发行量扩大后就可以通过吸引读者关注社论栏和公共事物栏的新闻报道来营造健康的公众舆论。《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成功证明了煽情主义作为一种技巧是非常有用的,但却不能将其成功仅仅归于煽情主义,普利策注意有噱头和煽情性特稿的同时扩大篇幅以便继续保留严肃而重要的报道和言论。他的成功还在于洞察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和读者需求。

这似乎是报纸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在当下的中国,报纸的通俗化也在进行着。通俗化常常跟庸俗化或者恶俗化联系在一起,似乎三者之间并没有区分。有些报纸为刻意追求通俗或故意或不知不觉走上了黄色新闻的老路:刊载耸人听闻的消息或名人极其细致的八卦,对引导公众健康风气毫无助益。今天的中国也处于一个转型期,市场经济发展,报纸也在某种程度上被纳入了市场经济体系中。报纸不再像以前一样只作为党的喉舌而存在,社会中人民对信息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报纸需要适应这一需求。比如随着百姓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国内的都市报纸越来越注重报道与百姓生活有关的新闻或政策,但同时,由于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刺激,也出现了不少仅仅为经济利益考虑而忽视大众传媒文化功能的媒体。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不等于迎合受众的需求,需求一旦过量就变成了欲望,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报纸不可能去一一为其实现。正如埃默里父子说论述的,通俗化是必须的,这意味着人们不再想要接受报纸上政党的说教,而需要更多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或者是用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报道,富有人情味的报道不管在当时还是现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值得提倡的。这种通俗化可以通过标题的形式,报道的讲述方式,图片和色彩的使用以及排版技巧来实现,而

不需要内容的意味恶俗。在中国的媒介史上,有过相当成功的例子,比如邹韬奋的《生活》周刊,便是一份通俗化又极具教益的刊物。大众传媒具有环境监测的功能,有人会将报纸的庸俗和恶俗化直接归因于社会整体的浮躁,而报纸只不过是据实反映。的确,有许多足够吸引眼球的事件报纸也大篇幅的对其进行报道,只因为这件事在社会上很红很热,比如“小月月”、“大小恋”,一发生便充斥着媒体版面,但这类事件的意义只值得小小一篇短新闻而已。

在《美国新闻史》中,尽管普利策也不能脱俗于煽情主义,埃默里父子还是毫不吝惜的给予了他许多赞美:充沛的精力、敏锐的新闻嗅觉、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他更加看重的是他的精神: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决不容忍不义或腐败;永远反对一切党派的煽动宣传,决不从属于任何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公众的掠夺者,决不丧失对穷苦人的同情;永远致力于公共福利,决不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决不害怕同坏事做斗争,不管这些事是掠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的穷人之举。

当时美国有的大众化报刊有着和普利策的《世界报》一样的两面性:一方面,采用煽情新闻和耸人听闻的消息;另一方面,或者真正希望打击社会不公,或者将这种讨伐当做吸引读者的资本,报纸努力营造一个“人民的斗士”的形象,为人民争取权利。美国工业革命所引起的托拉斯的产生,经济权力集中于少数人、工人和农民收入不足,政界和企业界的腐败等问题都给报业提供了许多新闻。受到埃默里父子赞誉的《世界报》因为长期重视社论版,显然是讨伐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就连赫斯特也在其《新闻报》上旗帜鲜明的支持工会,发表了人情味特稿、图片和漫画,希望成为“人民的斗士”中的一员。这与当时美国杂志界一起开启了“揭黑时代”。斯克里普斯也是其中的一员,编辑精细的消息、人情味特稿、大胆的新闻报道、对地方改革的关注以及坚决战斗的独立社论是他的办报模式。但是虽然他一直具有一种抗议资本主义的精神,希望为工人说话,但在言论里他又表现的像个资本家,同时他的报纸得到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支持,但这些人正式他所竭力回避的人。

感觉这是报纸中特别是社论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状态。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为人民说话而人民其实看不懂,或者报纸的主办人就算想为百姓说话,但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同而不能真正理解人民想要什么,因此到最后可能并没有达到效果。报人都是一些把握时代脉搏,对社会走向极其敏感的一些人,代表的是精英的观点,所以美国的《纽约时报》、中国近代的《大公报》和当代的《南方周末》为什么很成功,可能除了其负责任、提供严肃的新闻和社论、关照时政唤起公众舆论外,还因为同为精英阶层的发言人和读者之间存在的良性的互动关系。就像埃默里父子说的:“在报纸的读者中,能够接受爱德华·怀丽斯·斯克里普斯、约瑟夫·普利策以及与他们水平相当的同时代人物社论观点的人也为数不多。然而,在美国历史上的关键时刻,当需要唤起公众舆论来保证经济、政治的进步和一种更公正的社会模式时,新闻和文学起到了他们的作用,并从中产生了有影响的领袖人物。”这才是关键。

第五篇:中国新闻事业史结课论文---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五四时期,是我国新闻报刊业务一个重要改革时期。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以广泛运用;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有发展;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引起社会的重视,并出现一个好的开端。

关键词:五四时期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事业;新青年;学生报刊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一场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它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结束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便是五四运动。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而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中,五四时期也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以广泛运用;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得到明显发展;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引起社会的重视,并出现一个好的开端„„种种现象足以说明,五四时期的确是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正是由于五四时期的转变与积淀,中国新闻事业才逐步稳定上升并走上正轨。

在五四时期大量报刊涌现,其中最重要的报刊便是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了。它提倡民主,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在思想上反对封建旧礼教、旧道德,反对尊孔复古,要求争取人权、个性解放;它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和盲从,要求用科学法则和理性来判断一切;它主张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反对把文学作为宣传封建主义思想的工具,提倡建立民主主义的国民文学、写实文学和社会文学。它打破了军阀黑暗统治,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封建礼教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和大本营,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正是《新青年》对于民主和科学的宣传逐步开放了人们封建封闭的思想,使人们意识到人权,也正是这样才让人们开始有了追求平等自由的想法与勇气。不得不说《新青年》的出现为后来五四运动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1918年11月,《新青年》第5卷第5号发表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这两篇文章成了中国最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同时也由此揭开《新青年》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篇章。

其后,《每周评论》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五四运动” 爆发以后,《每周评论》一连5期用全部或大部分篇幅详细报道和评论五四运动。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纷纷涌现,一年之内达400种之多,他们大多以传播新思潮为主。由此可见,《新青年》与《每周评论》对

人们的鼓舞之大,尤其是在青年学生之中,报纸中传播的新思潮正适合他们开放独立的思想,改变与创新也正是他们当下所追求的,因而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两份报纸的成功。而置之于今日,也是如此,新闻事业的传播订是需要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的,也只有能顺应时局、抓住人心、说真话、讲真理、不为强权、不随波逐流的报纸可以得到人们的赞同与支持。

当时涌现的报刊中以学生报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而其中更具影响力的便是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和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青年毛泽东很重视和喜爱阅读报刊,还在学校做学生时就向《新青年》投稿。曾在北京参加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听过邵飘萍、徐宝璜讲授的新闻学课程。五四运动 中,毛泽东在长沙领导进步学生投入运动,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并出版《湘江评论》做为学联机关报。《湘江评论》于1919年7月14日创刊,是一张4开4版的小型周报,该报以述评为主,将新闻报道与评论相结合,大部分文章出自主编毛泽东一人所写。它设有《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放言》等栏目,《湘江评论》将传播“新思潮”做为自己的主要宣传任务。反帝反封是《湘江评论》始终不渝的宣传内容。它深刻揭露巴黎和会的分脏实质,斥责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揭开它们的虚伪面孔。毫不留情地讽刺封建当局实乃祸国殃民之专制政权。《湘江评论》还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用充满激情的文字描绘十月革命在国内以及世界上的伟大影响,同时在《湘江评论》第

2、

3、4号上连载了他的著名的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号召全国人民无论工人、农民还是小手工艺者必须联合起来共同革命,革命就会胜利,这一文章一发表即被北京、上海、四川等大报相继转载。《湘江评论》以其激烈的言论影响着湖南革命运动的进程,被称为“湘江的怒吼”,但最终于1919年8月,《湘江评论》被湖南军阀张敬尧查封。

同一时期,青年周恩来留日归来,在天津也积极投入五四运动,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出版了一张大型对开日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919年7月21日该报创刊,申明以“革新、革心”“民主主义”为指导和《湘江评论》遥相呼应,展开了有特色有力量的反帝反封的宣传。《会报》还号召各地采取罢工、罢市、罢课、请愿等形式进行斗争。该报发行广泛,除天津外,还销行北京、上海等其他大城市。被读者热情称赞为天津的“新曙光”, “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北洋军阀政府非常惧怕它的巨大的舆论力量,想方设法对它进行迫害。《会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坚持出版,还在第100期时出了“奋斗号”特刊纪念。

而在此之后,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诞生,工人报刊开始出现,民营报纸不断发展,中国新闻事业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各类报刊的发展,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的新闻工作也发生了重大的改革,各类报纸开创自由谈论的风气,对学术、文化、思想等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继承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传统,重视报刊的政论。辛亥革命时期兴起的新闻述评在五四时期被广泛应用,像《每周评论》、《湘江评论》、《钱江评论》等一大批报纸都以述评为主要新闻体裁,国内外大事述评栏目也是各种报纸必不可少的。而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白话文也广受青睐,逐步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同时新思想新文化的冲击以及革命进步运动的发展也促使报纸副刊开始了革新运动,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以及支持群众革命运动的栏目代替了消闲的低级趣味的内容。五四时期改革后的报纸副刊突破了传统的旧的办报束缚,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同时,在这一时期新

闻通讯发展的更为成熟,杂文写作也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此外,调查报告、报告文学都有新发展。

纵观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新闻事业,我们看到了把握时局,勇于突破创新,注重受众感官等各种新闻媒体发展所必要的品质,这也正说明了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从这一时期中我们可以借鉴到的经验是很多。在当时各种新思想首先由报刊传播,既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了人们渴望求新求变的心理,又同时促进了新思想新风潮在中国的传播。这种善于把握时局,能够紧跟潮流的能力对于我们当下的新闻事业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新闻之所谓“新”,便是新于时间,新于思想。只有能够紧跟潮流的媒体才能成功,也只有善于把握时局的媒体才能很好地让它的受众有所收获。而当时各类报纸对于巴黎和会分脏本质的揭露,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真实报道也同样值得今人反思。说真话、讲真理这些对于平常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更是十分重要的。一份虚假的报道对于社会没有任何价值。但反观我们当下,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不断开放,人们的言论似乎不再受过多的约束,各类虚假的消息穿梭于人们的生活中,新闻市场上鱼龙混杂。但无论怎样,作为媒体机构,我们总是该对自己的报道负责的,不加调查,一味为了销量而报道的行为只会导致不实报道日渐增多,空洞虚假的内容时时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在这样的时代下,人们更多是不再选择相信,得到信息后第一反应却是质疑,这不得不说是当下新闻传播的悲哀。但只要我们多加注意,就会看到前人已经给予了我们答案。

而其实,历史能给予我们最好的的便是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却不该仅仅看到它的表面,只有深入的理解与反思,并且真正将其运用到现实中来才能让它对于我们有一点现实的意义,否则它就只能仅仅停留在发生过的层面而已。对于新闻事业尤其是如此,我们学习中国新闻事业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镜,但若没有了反思与实践,它便失去其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不仅仅五四时期,其实任何时候都是一样,历史总是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收获与反思,关键便是在于我们能否合理地将其利用。

通过学习和分析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我收获良多,也更加希望当下的媒体能够积极的参考历史,反思历史。中国新闻事业写下了如此宏伟的历史,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重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免费收款证明范文下一篇:卖房合同范本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