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论文

2022-04-2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落后,而语言发展的落后又影响着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很难引起听障儿童学习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爱为学问之始。”。因此培养听障儿童对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选择丰富的玩教具,设计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论文 篇1:

绘本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导致其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听力正常的儿童,康复教师在对听力障碍儿童进行训练时,要根据听障儿童的个体发展需求,恰当地借助绘本,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丰富优美的画面、短小有趣的故事,促进听障儿童在听力、语言、认知、沟通等领域得到发展。

一、利用绘本帮助听障儿童发展听觉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听障儿童可以通过佩戴助听设备来学习聆听和语言。3-6岁是幼儿绘本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康复教师可利用绘本帮助听障儿童发展听觉能力。如坐在听障儿童的右耳旁,采用丰富的语调,好听的声音给听障儿童讲述绘本故事,借助《小熊宝宝绘本系列》《噼里啪啦系列》等绘本,让听障儿童听一听绘本中不同人物说话的声音;使用拟声语让听障儿童听一听绘本中大自然的声音等,鼓励听障儿童去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帮助听障儿童感受声音的时长、响度、频率变化、音节数量等。在听障儿童的听觉逐步提高之后,康复教师还可以将已经阅读过的绘本,选择其感兴趣的一项或多项关键词,让他们多听一听,在绘本中找出这些关键词,通过听觉记忆的练习,了解他们听觉理解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存在的问题在康复训练中加以巩固。

二、利用绘本帮助听障儿童练习发音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说话时常常出现音调不准、发音不清晰、语调不流畅等现象。康复教师要利用绘本学习, 从听障儿童的兴趣出发,结合丰富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听障儿童巩固发音方法,掌握不同声韵母的发音特点,在自然表达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发音习惯,提高听障儿童的发音清晰度。

刚开始进行言语训练时,康复教师可选择图片大而清晰、有情节互动的小故事,每一页只有一至两句话的绘本。讲述故事时,要鼓励听障儿童发出声音,引导听障儿童建立模仿发音的意识,在听障儿童能表达一些简单的语句之后,康复教师结合听障儿童目前需要练习的某个音,再去寻找相关的绘本进行巩固。

三、 利用绘本丰富听障儿童的认知经验

听障儿童和听力正常儿童相比,他们的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滞后。因此,康复教师在对听障儿童进行训练时,除了采用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还可以结合绘本来促进听障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如《猜猜还有什么》系列绘本是一套适合小龄听障儿童认知的图书,在互动阅读中既有单词认知也有量词辨识。阅读完绘本以后,康复教师还可以和听障儿童一起回顾绘本故事的内容,以此提高听障儿童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對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听障儿童,康复教师应选择内容丰富、有一定故事情节的绘本。如《纸飞机飞到哪里去了》,阅读之前让听障儿童先从书的封面来猜一猜故事的内容,激发听障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让他们想一想“纸飞机会飞到哪里?为什么呢?”然后在阅读中加入互动游戏,让听障儿童结合情景理解方位词和不同表情的概念。

四、利用绘本让听障儿童学习沟通技巧

在给听障儿童讲绘本的过程中,康复教师经常会使用问句来获取更多丰富信息。通过和听障儿童有意义的互动交流,可以培养听障儿童主动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如《婴儿游戏绘本》系列,紧紧围绕宝宝日常生活编写的《你好吗》《抱一抱》……每一册都童趣盎然,适合小龄听障宝宝建立初期的沟通意识。

当听障儿童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不知如何开口,开口后又答非所问的情况,康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在情境中理解对话内容,如绘本《藏猫猫,藏猫猫》,随着情景的变化,句子不断重复:“躲好了吗?”“躲在××,肯定不会被发现。”“你也在藏猫猫吗?”“找到了,找到了!”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常常不够稳定,会有断断续续的现象,此时康复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并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当听障儿童反复阅读和理解绘本内容之后,康复教师可以和听障儿童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回顾情节,用故事中的语言或自己的理解来表达不同的角色。如阅读完绘本《小兔当家》后,我问孩子们:“小猫找到新家了吗?小兔为什么变勇敢了?你在家里是自己睡吗?你会叠被子吗?”听障儿童的每一次表达,康复教师都要积极回应,要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沟通交流的乐趣。

作者单位 陕西省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作者:李力

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论文 篇2:

浅析激发听障儿童数学兴趣的策略

摘要: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损失导致了语言的发展落后,而语言发展的落后又影响着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很难引起听障儿童学习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爱为学问之始。”。因此培养听障儿童对数学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师通过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选择丰富的玩教具,设计有趣的游戏等方式,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听障儿童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听障儿童;数学兴趣;策略

本活动以大班《蒙氏数学》上册的《4的分解与组成》为学习内容。根据大班听障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我将数学活动与生活实际及游戏活动相结合,选择用“巧虎去散步”为故事情景,引导听障儿童观察自然中的景象,发现生活中数学。另外还设计了数学小游戏,让数学概念从抽象到直观。听障儿童即掌握了知识,又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正符合新《纲要》要求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一、活动目标

听障大班“4的分解与合成”教学,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4的几种分解方法。

目标一:让听障儿童在情境中感知4的组成,知道4的分合关系。

目标二:发展听障儿童能够初步理解总数和部份数之间的等量关系。

目标三:培养听障儿童发现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优良品质。

二、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若干、手偶、教学课件、双面苹果卡片、果盘

三、活动过程

(一)数字抱抱团,激发听障儿童的兴趣

复习已学的2和3的组成。教师将1—3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孩子的衣服上。老师敲击小鼓,孩子们围成圈,根据鼓声的节奏走。老师报数字3,听障儿童根据自己的数字。迅速组成3。接着老师报4,听障儿童没有迅速组成。老师提出问题:4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并板书内容。

1.教学策略

在游戏中,加入鼓声听障儿童可以感受节奏的快慢。以游戏开始吸引了听障儿童的兴趣,在最后老师报4时,听障儿童没能迅速围成,由此可以引发听障儿童思考,自然导入主题。

2.教后反思

老师敲击小鼓为游戏背景声,体现了将康复训练渗透到学科内容。将听障儿童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在游戏中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对2和3的在组成分解又进行加深巩固。在老师报4时,听障儿童大都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就是引出主题的契机

(二)情景导入,听障儿童自主探索

今天,巧虎要带我们去池塘边散步,看一看我们能不能找到答案?(用幻灯片播放池塘图片,作为情景内容)巧虎看见有几只小鸭子在快乐地玩耍,请小朋友们数数看这里一共有几只鸭子?这些鸭子在做什么?听障儿童观察图片,回答问题。老师一边总结:一共有4只鸭子,1只小鸭子在水里游泳,3只小鸭子在草地上休息,一边在黑板上写下式,并引导听障儿童说出“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接着,巧虎又看见河边有苹果树,请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些苹果是什么颜色?听障儿童回答,教师一边总结“一共有4个苹果,一个苹果是绿色的,三个苹果是红色的”,一边黑板上书写下式并引导听障儿童说出“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教师利用图片金鱼和荷花,让听障儿童学习4的另一种拆分和组合,并引导听障儿童说出“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1.教学策略

选择听障儿童熟悉的卡通形象巧虎引入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听障儿童探索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听障儿童去观察图片内容,自己找到答案。让听障儿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思考的成就感。在观察每个图后,老师做总结,给听障儿童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促进听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教后反思

要选择孩子熟悉和喜欢的卡通形象。展示出手偶巧虎后,听障儿童都表现非常高兴,而且都认真听老师的讲故事。在引导听障儿童观察图片中,他们很快就发现了“3只小鸭子在草地上,1只小鸭子在水里”,接着就有听障儿童自己表达“4可以分成3和1”。听障儿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孩子探索的欲望。为了使听障儿童表达得更完整,完善。教师在做总结,采用了同样的句式,给听障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的模板。接着在出示金鱼和荷花图片后,能力较强的听障儿童可以独立完整的表述。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活动中要注意观察,适时引导。对于能力较弱的听障儿童,要更加耐心启发。善于用语言来激发孩子,如:你来说一说,你说得很好,声音很响亮。要让听障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三)帮巧虎分苹果

“巧虎要把苹果分给他的好朋友琪琪和桃乐比,请小朋友们来帮他吧。”教师发给每组4个苹果图片、卡通形象的图片和2个教具水果盘,并将听障儿童分为两组进行操作练习。“可以有几种分法?

1.教学策略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利用动手操作活动的教学方式,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直观形象的体验。在“分”的过程中,听障儿童体验到了动手操作乐趣,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了听障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进行分组操作,让听障儿童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在讨论中纠正自己的错误,巩固这个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听障儿童对新知识的运用。

2.教后反思

教师让听障儿童每组拿4个苹果,让他们分成两部分.这样在亲自动手操作、交流讨论中,促进了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听障儿童参与活动的積极性.教师引导听障儿童总结出4的分合.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引发听障儿童新的思考和探索。如“4分成2和2,他们一样多”。操作活动不仅让听障儿童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还发展了思维力.分组操作活动,教师要做个有心的引导者.一方面要鼓励听障儿童大胆操作,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听障儿童,教师要耐心启发。如用亲切的话语:你来试一试,你做得很好,我真替你更高兴!让听障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探索。另一方面要组织听障儿童交流讨论。让听障儿童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不仅激发了听障儿童沟通的欲望,而且听障儿童在探索中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四)抛掷苹果游戏

“巧虎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啦,抛苹果”教师准备4个分别有绿色和红色的双面苹果卡片。教师先讲解游戏规则“巧虎准备4个神奇的苹果,他们有两种颜色。我把它们抛起来,你们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呢?”第一次抛掷时,出现2个红色2个绿色。有的听障儿童大声说:2和2!教师:“对,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就发现了。4可以分成什么?”听障儿童:“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让听障儿童轮流玩抛掷的游戏。

1.教学策略

通过玩抛掷苹果游戏,让听障儿童巩固新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听障儿童既能亲身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又可以练习4的分解合成,巩固和运用新知识。玩是孩子的天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再次从游戏出发,让听障儿童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2.教后反思

从课堂中听障儿童的反应来看,他们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这种游戏的教学方式,为听障儿童营造出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在整个环节中,让听障儿童觉得只是在玩游戏,使听障儿童摆脱传统的做练习负担。但是在抛掷苹果的游戏中,可能会出现意外情况。比如:抛出4个红色,或4个绿色的情况。有一个孩子说:4分成4和0。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先表扬听障儿童会大胆表达。然后为听障儿童分析讲解此时是否出现分成。然后请听障儿童重新抛掷。

四、活动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4个教学环节,借助游戏、情景、操作等教学方式,巧妙地将教学目标渗透到有趣的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听障儿童获得知识和技能,并且培养了听障儿童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由游戏中导入主题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认为:“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开篇教师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入主题,在活动中引发听障儿童的思考。激发了听障儿童想要寻找答案的兴趣,同时课堂氛围很高涨。在游戏过程中,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以及教师动作和语言的夸张性,可以吸引听障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在情境中渗透目标

创设故事情景,选择听障儿童熟悉的卡通形象,激发了听障儿童学习的兴趣,摆脱了传统的“灌溉式”的教学模式。当教师出示巧虎手偶时,课堂的氛围被调动起来的。他们是主动地参与活动中。在每一个场景中,选择听障儿童熟悉的内容,如:鸭子,树叶,苹果,金鱼等,都是听障儿童已经认识并能熟练表达的。情景教学方式将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巧妙得转化成更生动,更有趣味的故事情节。

(三)在操作中巩固新知

《幼儿园教育指南》指出:幼儿园教学应贯彻和提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学习、积极认知,促幼儿体验学习、自主探究。该《指南》同样适用于听障儿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分苹果”,不仅巩固了新知识,还培养了听障儿童对新知识的應用能力。他们想出了不同的分法,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分组操作活动,促进了幼儿间的沟通和交流。

(四)在游戏中深化运用。

我国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他们除睡眠、生病之外,无时不在游戏。”听障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游戏,游戏可以促进其语言和创造力的发展、智力的开发、美感的形成。利用游戏的教学方式,避免巩固练习的枯燥无味,同时也深化了听障儿童对4的分解与合成的运用。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了游戏中的自主权,体验到了成就感。数学内容的静,与抛掷游戏中的动相结合,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更灵动。听障儿童在玩中学,学中玩,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冯小霞.鱼和熊掌如何兼得——游戏教学在特教数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59):70.

[2]张向荣.例谈游戏在听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6(01):79-80.

作者:周艳丽

听障儿童情景教学论文 篇3:

面向听障儿童的“沟通与交往”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摘 要】微课是教育信息化背景的产物。把微课应用到特殊教育中,不仅有助于激发特殊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本文依托微课资源的优势,针对听障儿童的特点,探究“沟通与交往”课程微课资源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微课;开发策略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患有听力障碍的人大约有1700多万,其中0-6岁听力障碍儿童约为13.7万,每年约新生2.3万婴儿患有听力障碍,是世界上听力障碍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著名听障儿童教育专家林宝贵教授认为:“如果解决了沟通障碍,那么听障人士的其他障碍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在2017年的《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明确了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等方面都紧紧围绕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能力发展的要求,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以促进沟通交往能力发展为核心,根据听障儿童听力和语言发展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要求,讲授口语、手语、笔谈等多种沟通方式的知识,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聋生掌握沟通方法,恰当运用沟通方式,提高聋生在不同情境下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突破沟通障碍,为他们融入和适应社会奠定基础[2]。由于微课的视频优势,听障学生更容易接受微课,更喜欢通过微课进行学习,兴趣较大,更能投入学习中。本文初步探索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课程微课资源的开发策略,希望能改变传统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教学。

一、听障教学中微课的优势

由于听力的缺失,听障儿童学习基本上都靠视觉。大部分特教教师都认为视频资源比较直观,有利于听障儿童对知识的学习;视频图像的生动,有利于吸引听障儿童的注意力;视频创设情景,有利于听障儿童视野的开阔。而微课,它具有视频资源的特点,具有以下的优势:

1.微课可以使听障儿童获取信息

听障儿童认知特点与正常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要依靠直接的视觉来感知,依据视觉来获得的形象和表象从而进行思维理解。微课可以令他们利用健康的视觉器官来感知,获取信息进行思考,能充分发挥其认知的潜力。

2.微课可以促进听障儿童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对正常儿童来说,口头的语言经验能很大程度地帮助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而听障儿童大部分开口说话存在困难,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局限在文字和肢体语言。微课可以运用字幕、手语和画面的结合,及时补偿听障儿童语言的匮乏,而且微课还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能激发听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3.微课易于创设情境引起听障儿童的注意力

听障儿童的注意力会倾向于运动的物体,直接的动画和影视资源是创设学习情境的最优方式,也是吸引听障儿童注意的最佳方式。但长时间的视频和过于鲜艳明亮的动态效果也会导致听障儿童的视觉疲劳,也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微课会有直接的动画和影视资源,可吸引听障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微课短小精炼,内容明确,更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减低视觉疲劳,提高学习效果。

4.微课便于实现资源共享和满足家校学习需求

听障儿童的資源缺乏,特教数字资源由于多方原因没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家校互动学习。微课容量小,便于网络传送实现资源共享。微课不单单能在学校教研之间共享,还能实现家校资源共享。教师可通过微信、QQ和一些资源平台就能实现微课资源的传播共享,令听障儿童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方便老师的送教上门。

二、面向听障儿童微课资源开发的原则

要建立面向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的策略,必须要从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使他们所使用的微课资源都能凸显出听障儿童的特殊性。

1.坚持符合认知心理

听障儿童认知特点从其记忆、语言、思维、动作、知觉、注意和社会学习能力等因素都会与健听人有所不同,比如听障儿童主要依靠直接的感觉,依靠视觉所获得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思维,所以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和片面性[3]。同时,听障儿童的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此,我们的微课开发设计必须遵循其认知心理特征,构建适合他们沟通与交往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他们语言沟通交往活动的有效开展。

2.坚持缺陷补偿

听障儿童正处于听力语言康复的敏感时期。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他们其他能力的滞后发展就是由于听觉、言语、语言的缺陷。因此,我们要尽快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之间的差距,极大程度地快速补偿他们在听觉、言语、语言的不足。我们在微课的开发设计上还要根据治疗师的建议,制定符合听障儿童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计划。在微课资源开发中,坚持将科学的康复方法结合起来,此外还要注重微课声音的设计和避免视觉的疲劳。

3.坚持综合发展

听障儿童不但处于听觉、言语、语言飞速发展的阶段也处于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等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遵从听障儿童的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各种能力的综合发展。在微课设计上要利用适合的视频或动画作出相关情境的示范动作,引入话题,作出指令,多次的示范引领学生按指令模仿。多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扮演,动手操作”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调配,帮助学生增加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参与,活跃课堂。

4.坚持贴近生活

针对听障儿童的思维特点,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贴近生活的素材是“沟通与交往”课程中的最好的材料。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时,主题或选材上要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利用贴近生活的材料发散性引导他们,用最直观、最常见的事物激发他们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得以提升,并能与其他感官相结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面向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课程微课资源开发的策略

1.访谈调研,确定主题

通过对特殊学校微课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针对听障学生“沟通与交往”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微课资源也很少。因此,我们在主题选材上结合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课程大纲,以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为主线,围绕学校、家庭和社会开展几个系列的微课开发,以满足听障儿童学以致用的要求,从而确定主题。

2.目标导向,确定重难点

听障儿童的身体缺陷影响了其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务必清晰地指引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并加以重复地进行练习。在微课开发上,我们必须明确“沟通与交往”课程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目标,确定研究课程的重难点,采取重复出现,多次解释,不断练习的方法,加深听障儿童的记忆。

3.利用微课优势,做好缺陷补偿

小微课,大知识,微课的优势显而易见。而在特殊教育中特别重视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努力发挥特殊儿童的内在发展潜力,去补偿他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因此,面向听障儿童的微课的开发,应结合微课的开发理念,以及听障儿童的沟通交往特点,设计符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微课。

4.以听障儿童为主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1)融入手语。听障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使用手语进行交流中,手语是听障人士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语言,特别在平时的沟通交往中,手语是他们主要的交际工具。在这个课程微课开发中,融入手语表达,能够拉近与听障儿童的距离,让他们有受重视的感觉,补偿他们在听力上的缺陷,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2)添加字幕。在听障儿童的教育中,字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听障儿童正处于认字的阶段,微课中加入字幕,使他们能积累大量的文字,对往后的学习成长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年级大一点的听障儿童,字幕还能替代声音帮助理解内容,培养他们对语言符号的感知。因此,在“沟通与交往”课程微课中加入字幕非常有必要,满足听障儿童的学习需求。

(3)分步讲解,演示操作、重复模仿。根据实验调查显示,听障人士由于听力缺陷,往往肢体语言比较丰富,模仿以及表演能力比较强,他们更喜歡动手的课程。在课堂上,他们可通过重复模仿教师的演示操作而获得技能。我们在微课设计上,特别是沟通交往的要领时,应更注重分步讲解,演示操作、重复模仿,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利用好辅助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微课除了主要的视频资源外,还包括其他辅助资源,其中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微教案有助于能力较高的学生或家长了解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微课件可让他们重温学习内容;微练习则能检测他们的学习效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资源库,把所有微课整套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里,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四、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短小精焊、主题突出的特点,非常适合用于听障儿童“沟通与交往”课程。在听障儿童群体中应用微课开展该课程的教学,将学习的知识点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大大地丰富了课堂,也很大程度地调动听障儿童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特殊教育领域教与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听力障碍”词条[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893495304261467&wfr=spider&for=pc&isFailFlag=1

[2]李泽慧.《聋校义务教育沟通与交往课程标准》解读[J].现代特殊教育,2017(13):20-24.

[3]曹宇星.面向听障儿童的语文教学视频资源开发策略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3,33(07):43-47.

作者:邓泳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论文下一篇:21世纪科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