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论文

2022-04-13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浅析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贸易协同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商务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为满足不同国家间密切的商务交流活动需求,商务英语逐渐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商务活动的主要交流语言,其相对于传统的通用英语,商务英语更为专业与实用,更能满足现代职场办公需求,可以更快速的促进合作双方的项目沟通。其中,翻译作为商务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翻译人员自身的专业性标准要求更高。

浅析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论文 篇1:

浅议信息化词汇的翻译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信息化大潮开始席卷祖国大地,与信息化应用有关的词汇日渐融入百姓生活,信息化已经成为人民改造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武器。由于各种不同诸多因素,英语与汉语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一些语言和词汇方面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在翻译方面产生不小的困难。缺乏统一的定义、东西方表达差异的不同及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使得信息化应用中有关词汇与术语的翻译存在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化 词汇 翻译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传承着民族精神与灿烂文化,是连接一个民族历史和现实的纽带。语言的变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它与文明总是一脉相承的,与人类进步的脚步紧紧相随。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历史的长河中,汉语在其发展与丰富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外来语系的精辟词汇与先进文化。今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大潮开始席卷祖国大地,即使在一些偏远的村落,也可以听到老百姓谈论卫星电视、计算机、移动电话等与信息化应用有关的词汇。信息化已经成为人民改造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武器。

由于发达国家在现代科技与先进管理方面的優势,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也不排斥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然而,由于国家和社会制度及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等多种因素,西方发达国家主要使用的英语与汉语在信息化应用方面,一些语言和词汇方面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在翻译方面产生不小的困难。如不探究其缘由、仔细推敲,不免失之随意,造成交流与沟通之间的障碍,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误解,应该在细加辨析的基础上由相关学术界会同产业界对此现象专门进行研究。现仅举几个比较典型且常见的例子,作为抛砖引玉引起共同关注。

1.信息化

如果评选本世纪头五年中国最热门的100个词汇,信息化肯定会被列入其中。应该讲信息化概念是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提出的,比较公认的讲法是“信息化”一词起源于日本,其相关思想见诸于1963年1月日本社会学家梅倬忠夫发表的《信息产业论》,但西方学者对与信息化有关社会现象的研究则至少可以追踪到二战期间。更加完整的“信息化”概念则是在1967年由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提出的,基本看法是今后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我国使用“信息化”一词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社会上相近的说法还有“知识化”、“智能化”等概念。

虽然“信息化”一词使用较早,但是其含义一直没有被统一的严格定义。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不同的人群对“信息化”予以了新的含义。因为汉语中“化”有表示过程的意思,是个动态的概念,如“年轻化”、“专业化”。所以,普遍的观点是:这是向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转化过程的一种现象,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及向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渗透为标志。然而,“信息化”一词在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因为英文原文中没有一个现成的、完全对等于汉语“信息化”这样一个外延广泛的词,所以不同的地方和出版物采取了不同处理方法。商务印书馆2003年出版的《新华新词语词典》、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英汉信息技术词典》、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最新汉英词语词典》上说法不一;在金山词霸之类的电子词典上甚至没有作为一个词或词组单独列出;在代表中国官方且国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China Daily上,在不同的时期翻译“信息化”一词时先后至少使用过四种译法:1.informationalization;2.informationization;3.informatization;4.information technology。

从单纯的语言学角度来看,语言是“音-义”的结构,也就是说,“凡具有一门语言知识的人,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内化了联结音义的一套规则系统”。由于informatization源于法语,比较简洁且有溯源,在国内似乎已渐趋公认,尤其被用于许多官方正式场合。

2.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造词,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府的理解和实践,包括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政务信息化等从低到高的各个发展阶段在内。电子政务的直译应该是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electronic governance。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不同的政府部门、不同的地方政府、不同的行业及普通的百姓,在不同时间或者同一时间使用不同的概念描述IT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家机关特别是政府中及政府对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服务中的使用。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之后中国官方文件基本统一使用电子政务这一提法,但是在对国外报道时则比较一致地使用E-government。如China Daily在人代会期间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时电子政务即译为E-government。

电子政务国际上通用的讲法是E-government(电子政府)。E-government在西方的意思是非常清晰的,多限于政府公共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Government,即G to 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Business,即G to 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overnment to Citizen,即G to C)。《信息化建设》杂志社的“信息化字典”对电子政务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新的服务手段,实现政府对居民和企业的直接服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其主要内容有:(1)网上信息发布;(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3)实现网上交互式办公;(4)各部门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对电子政府的定义是“信息高速公路五大应用领域(电子政府、商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之一。电子政府包括:(1)政府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办公电子化、政府机关联网化。(2)国家公安与执法网络。(3)政府的电子邮件系统。(4)用电子方式提供政府福利”。可见,它区分了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然而,根据中国的政治体制,涉及公共事物管理与服务活动的公共部门不仅仅限于政府行政部门的范围。事实上,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协,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和军事等部门也不同程度地参与其中。在信息化工作先行一步的地区正在酝酿的网格化管理思想中就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这种具有电子民主倾向整体管理和服务理念。因此,笔者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电子政务实质上包含其他国家定义的电子政府和部分具有我国特征电子民主范畴。

3.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多被译为Information Industry,实质上是信息技术生产业,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e industry,包括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电子产品、系统制造(infrastructure)、软件(software)及服务(service)等。然而遗憾的是,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至今对于信息产业都缺乏一个权威的和统一的定义。国际上比较公认的说法有三种:一是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在1997年联合制定的产业分类标准——《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AICS)中的表述:作为一个完整的部门,信息业由下列单位构成:生产和发布信息和文化产品的单位;提供方法和手段、传输和发布这些产品的单位;信息服务和数据处理单位。具体包括四部分:出版业、电影和音像业、广播电视和电讯业、信息和数据处理服务业。值得注意的是,NAICS中的信息业,侧重于信息的传播和服务,不包括电子通讯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租赁。二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定义的是信息和通讯技术业,即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业。它包括NAICS分类中不包括的电子信息设备、元器件和其他材料的制造,但不包括NA-ICS分类包括的出版、电影和音像、广播电视制作、新闻机构、图书馆、档案馆等服务。三是美国商务部在其发布的《数字经济2000年》中的定义,认为信息业由硬件业、软件和服务业、通讯设备制造业、通讯服务业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硬件业除了包括计算机、办公机器、电子元器件测量和实验分析工器具的制造外,还包括计算机及其设备的批发和零售;在软件和服务业中,除了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外,还包括软件的批发和零售。由此可见,美国商务部和OECD对信息产业的范围界定大体系统,比较侧重于与电子技术相关的活动。

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国统字[2003]83号)确定的信息相关产业主要是指与电子信息相关联的各种活动的集合,包括电子通讯设备的生产、销售和租赁活动、计算机设备的生产、销售和租赁活动、用于观察、测量和记录事物现象的电子设备、元件的生产活动、电子信息的传播服务、电子信息的加工、处理和管理服务、可通过电子技术进行加工、制作、传播和管理的信息文化产品的服务。信息产业部的三定方案认为的信息产业则包括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等,而信息产业部有关文件上通常使用电子信息产业一词的频率则是最高的,如“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同样,我们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也会产生许多具有中国特点的词汇,在翻译成外文时同样可能遇到困难。比如近期信息产业界内提到比较多的一个词汇——整机联动就是一例。这个词实质是整机与芯片连动短语的建成,但是翻译成英语时“整机”是译成“consumer electronics and accessories”,“system”还是“electronic product”好呢?考虑到这个词汇中“整机”是与“芯片(chip)”(实质是芯片设计)对应的,因此似乎以后两种说法中选一为妥,这也要由当时的语境来决定。这样的例子还有“平台”,中文的平台到底是指什么呢,英文是直译成“platform”吗?是只是满足某个功能的一系列软、硬设备的集成吗?这始终是一个充滿争议的词汇。

概而言之,缺乏统一的定义、东西方表达差异、时间、场合的不同及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使得信息化应用中有关词汇与术语的汉语与英语及其他语言间相互交流中存在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作为信息化方面学术工作者和信息产业相关人士,我们对这种几乎每天都能碰到问题应当重视与研究。对于这种信息化应用中文和英文中常用的词汇、词组并没有简单的对应,而又需要具体翻译的时候,便要根据整体的意思安排适当的表达方式。这种差异后面或许反映了更深层的文化差异,或者事物层次结构的不同而有待进一步认识。总之,勤思考、多探讨,忌随意、戒当然,是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建军.新编英汉翻译[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毛荣贵.翻译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3]于根源.网络语言概说[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周美青,张君.浅析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

作者:常一宾

浅析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论文 篇2:

浅析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特点与技巧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贸易协同化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商务文化交流活动越来越多。为满足不同国家间密切的商务交流活动需求,商务英语逐渐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下商务活动的主要交流语言,其相对于传统的通用英语,商务英语更为专业与实用,更能满足现代职场办公需求,可以更快速的促进合作双方的项目沟通。其中,翻译作为商务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翻译人员自身的专业性标准要求更高。因此,熟练掌握英译汉中的翻译特点与技巧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提高专业化水平。鉴于此,本文主要内容是浅析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主要特点与翻译技巧。

关键词: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特点;技巧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与计算机网络创新应用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国际化商务活动提供更多合作方式,使各国间商务活动来往更为密切。因此,商务英语作为商务活动场合下的主要交流手段,其的翻译与翻译技巧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商务英语中的翻译特点与技巧进行简要分析与探究。

一、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特点分析

(一)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专业性强

商务英语作为通用英语的表达方式之一,其专业性更为突出。众所周知,在商业活动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性词汇与术语,其中商务英语根据其应用行业与场合的不同,又可将商务英语翻译题材细分为经济贸易、商务沟通、公司产品推广、买卖合同以及法律合同等诸多方面。因此,商务英语翻译作为商务活动中重要的沟通人员,必须要保证整个商务活动中合作双方信息交流的精确性与严谨性,要用标准的专业术语促进商务活动的持续推进[1]。由此可见,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翻译时词汇的合理搭配使用,从而保证信息交流中词汇翻译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以便准确传递相关交流信息。与此同时,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常见词汇的多重含义,及时在翻译过程中有效区分常见词汇的专业表达含义。例如,在通用英语词汇中的“trust”,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表达“信托”的意思,而在通用英语中翻译为“信任、盼望”的意思,两者之间的词汇翻译的表达有所偏差,这就需要现场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人员快速根据实际场景与沟通主体内容对其含义进行正确区分与翻译。此外,商务英语的专业性也体现于商务活动当中合同的签订,而合同签订会涉及相关法律的条款约束。因此,为了能够保障商务合作中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翻译工作人员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把控所要签订的合同文件中的每项条款,用规范、专业化的商务英语进行翻译工作,从而保证合同以及相关附属法律文件的准确与严谨。此外,在商务英语交流的过程当中大多采用被动式语句,商务英语工作人员在翻译的过程当中需要快速区分整体语句当中的主次关系,注意词汇的连贯性以及语句的整体逻辑表达,进而保证商务活动中翻译的专业性。

(二)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实用性强

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实用性以及适应性特点较为突出,商务英语在实际商务活动运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现通用英语翻译的工作特点,也能够展现商务活动信息交流过程的专业性。在众多商务活动当中,受各地文化交流差异、生活习俗以及商务活动类型差异的影响,需要翻译工作人员以专业并且通用的词汇术语进行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并将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地翻译出来,保证翻译的精确性以及标准化,从而促进合作双方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而通用英语在表达与翻译的过程中专业性不强,容易受翻译人员的工作与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造成合作双方的交流出现偏差。因此,商务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实用性更强,可以有效减少或者避免各地文化差异以及商务活动类型差异带来的沟通偏差。对此,为更好地进行商务合作交流以及信息沟通,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和生活习俗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冲突问题,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翻译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差异思想,了解各国文化以及生活习俗之间的差别,并依据合作方的文化背景进行合理交流,灵活的应对文化差异和生活习俗所导致的各种翻译问题以及商务活动中的突发情况。

二、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技巧

(一)遵循基础翻译原则

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技巧离不开扎实的理论与词汇基础,翻译者应对各个商务领域中的专业术语熟悉掌握,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大量阅读相关商务领域的书籍,积累新兴词汇基础,遇到不懂的专业术语,一定要翻阅词典或查阅商务方面的视频,避免出错[2]。因此,为提高商务英语翻译时的质量,翻译者必须要严格遵守高准确度、高专业性的翻译原则。若不遵守基本原则,则很可能造成翻译质量的下降,甚至会造成词不达意等恶劣影响。其中,大部分翻译者通常可以保证翻译时的高准确度原则,但高专业性原则往往成为比较容易忽视的点。而所谓专业性,则是翻译者需在翻译过程中做到格式符合行业标准,且在翻译过程中杜绝一词两意的情况[3]。

(二)准确翻译重点词义

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其在各行业中的比重也有着显著增加,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也造成了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出现许多新型词汇,其中增长最为明显的便是缩写词汇。这种情况下若翻译者基础不足或没有充分了解相关行业发展近况,往往很难准确的理解并翻译其内容,同时也很难做到与其行业所要求的标准一致。因此,便要求翻译者对所需翻译的行业有充足的了解,以便在翻译过程中保证词义相通,从而提高准确程度。此外,对于一些特殊词汇的翻译,可以适当采用释义性翻译的方法,帮助商务活动的合作双方更加形象的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三)增减词译法

众所周知,受文化差异和风俗的影响,不同国家的语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其不同差异点常体现于文化、语法、修辞等方面。因此,在使用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要避免出现照搬、语句不通、全文脱离原意的现象。为使翻译的内容更加通顺流畅,更准确的表达出全文的主题意义,翻译人员要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灵活翻译语句,其具体可以根据语句的上下逻辑关系和实际场景表达习惯进行适当的增减词汇,从而快速准确的完成翻译工作。

(四)适当的词汇进行转换

由于英汉语句的结构及词语表达的差异性,通常翻译者在进行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很难将英语词性、语态及用法完美转换成汉语。对此,为保证所译文在翻译后可以准确地表达其中含义,翻译者通常会对原译文中的语态及词性进行客观转换。合理的转换译文中词汇可以有效地提高译后文章的质量及准确度,同时也可保证译后文章的流畅度[4]。例如,在进行语态方面的翻译时,翻译者可以根据原文所讲述的逻辑关系,将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进行相互调转。而在词汇方面,可以通过动词、名词及形容词之间相互替代从而提高文章的流畅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诉,商务英语源于通用英语,但商务英语的应用场合和用途更为专业化,其翻译的原则是使读者明确信息发出者的要求,忠实完整无误地重现原文内容,进而达到适应职场生活环境的目的。此外,商务英语的又可以根据商务活动的不同类型细分为多个行业与业务范畴,因此,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翻译作为商务英语的主要内容,翻译工作人员要充分理解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理论基础与翻译特点,并且熟练掌握商务英语英译汉中的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刘岩. 浅谈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9(9):1.

[2]陈冬梅. 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及技巧分析——评《商务英语翻译》[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3]冯蕾. 商务英语语言特点及其翻译原则探讨[J]. 海外英语, 2021(12):2.

[4]袁森, 趙慧真. 商务英语术语特征与翻译难点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35):2.

张蓉(1999.02-)女,汉族,陕西省西安市人,本科,商务英语专业

作者:张蓉

浅析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论文 篇3:

融合文化背景知识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析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词汇的习得实际上就是词汇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的习得。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可通过在课堂中进行直接讲授文化、立足教材拓展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语言观等途径进行文化融入。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引言: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前提条件,学好词汇能够为语言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词汇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的英语水平大多取决于他们的词汇量。一般来说,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解释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词汇。然而,课堂上对于语音和语法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词汇,这就使得词汇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如果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没有将词汇包含在内的话,学生就容易形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而这显然是不利于学习的。因此,如何将文化融入英语课程,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词汇与文化的关系

文字起源于古老的岩画、陶符、筹码、结绳、图画,用以记录当时发生的重要事件、日期等,后来慢慢地演变出著名的四大象形文字,以及后来更加简练的字母文字。语言文字是一个符号系统,但它却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符号系统。文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跟文化密不可分、浑然天成,它记录着人类文明的硕果以及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文化是指“一个特定社会成员的信仰、态度、风俗、行为和社会习惯等的总集”。在人类不断的生产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构成了文化的基本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两者相辅相成,共生载体。语言表述着、也承载着文化,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词具有交际性,是语言交际的最小單位。语境是交际的前提条件,文化融于语境当中,利用词汇依托语法构织成的句子进行交际,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传递碰撞的过程。语言与文化的这种关系造就了文化在教学中的特殊地位。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不得不读懂它背后所传承的文化。词汇习得不是单纯的语言的习得,而是词汇背后所代表的文化的习得,因此,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还包括对于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政治等更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二、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词汇教学缺少方式方法上的创新,缺少丰富而具有活力的学习方法。现有的英语词汇教学往往是跟随着所学习的英语文章,逐字逐句所寻生疏之词。这些词汇大都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与对应内涵,我们很难将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从而分清层次,建立体系,优化学习流程。如此教学词汇,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样的记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极易导致短时记忆,过目即忘。在词汇教学中,许多英语教师,不对词汇进行筛选与分类,这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让他们从心理上认同记忆单词是一件困难的事。心生畏惧的学生自然是对英语词汇这一英语学习的基础项目失去了信心。

(二)、词汇教学脱离文化背景知识

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词汇教学从整个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抽离出来,脱离教材中课文的文化背景知识,孤立地讲解单词的搭配和用法。对于单词的含义与搭配,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运用。有些教师会举例说明单词的用法,但是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有时举例也难以让学生体会到其真正的含义。除此之外,根据课堂观察,部分学生在做笔记时只是把知识点写在词汇表上,忽略了单词使用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正是缺乏文化背景知识的表现。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师依旧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设计中教师仅仅为了应试和赶进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过少,学生只以回答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学生要机械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学生的思维逐渐固化。大学英语教师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融入的措施

英语学习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认识句子中的每一个单词,也知道句子的语法结构,但是仍然不能理解整句话的意思。相关文化背景的缺失是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把不同语言的社会环境、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语言习惯融入到课堂中对学习者理解其意至关重要。

(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直接讲授

学习词汇是英语词汇教学文化的最直接方式。在教学期间,教师将提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词汇向学生进行讲授,并向学生解释文化的意义和相应词汇的背景,以及反映的宗教习俗,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西方词汇的文化差异进行讲授,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这样还可有效提高他们的跨国文化交际能力。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但需要教师教授语言的能力,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气氛的欢快和有趣,那么也无法做到这一步。

(二)、立足教材拓展教学内容

现阶段,信息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英语课本中的知识太过于局限并且数量很少,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移动通讯设备等现代化技术去学习英语词汇。所以,要确保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大学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英语教材内容的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丰富词汇教学内容。比方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去学习在初、高中已经学过的英单词,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和英语能力,去探索单词的意思以及应用等,然后和把学习所得同大家分享交流。另外,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历届英语四级、六级的试卷,找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中的重要词汇和内容,和英语课本中的内容统一起来让学生去熟记。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教学,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播放各种有趣的实事和学生感兴趣的娱乐视频或短文来让学生学习生词,这样不仅可以扩展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内容,还能够引起学生对单词学习的欲望,在观看中就记住单词的意思和用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树立正确的文化语言观。

“文化语言观”即从文化的角度观察语言,把语言系统视为文化系统的要素之一,这是构成文化系统诸要素赖以存在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学生不仅要具备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能力,还要具备外语文化知识素养,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英语学习者和外国人在真实的交际中会遇到很多“交际障碍”,常常是因为忽略了词汇背后的文化差异性,没有从英文思维去思考问题,组织语言。所以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解释翻译英语词汇的字面意思,更要结合真实语境讲解词汇蕴含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恰当地应用词汇。

结束语:文化能够反映出该国丰富的历史、习俗、传统、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等。这些文化特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在词汇教学中。学习词汇不仅是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各个国家社会文化的过程。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有意识地结合词语教学,并增强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敏感,逐步培养跨文化意识,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才是教师对词汇以及文化进行教学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牛亚亚.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2):204.

[2]熊晓君.导入本土文化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2):82-84+96.

[3]孙静芳.英语词汇教学费时低效现象的思考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380.

[4]李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现状探讨[J].英语广场,2018(11):76-78.

[5]杨玉芳.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42):187-188.

作者:黄卫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保护措施下的计算机安全论文下一篇: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