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老虎吃人作文

2022-08-27

第一篇:动物园老虎吃人作文

动物园老虎作文

高二语文作文例析:规则道义之规则与文明

【名师押题】

一名成年男游客为了逃票,无视警示标识,翻越两堵3米高的围墙,钻过铁丝网,进入野生动物园老虎散放区,被老虎攻击撕咬。动物园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施救,用鞭炮、水枪、鸣枪等方式驱赶老虎,将6只老虎赶回了笼子。但攻击男游客的那只老虎一直紧咬男游客不放,工作人员最终射杀老虎,解救被困男子。后该名被解救男游客抢救无效死亡。

野生动物园一人一虎的死亡事件,引发网友的热议。有人说,男游客逃票翻越围墙进入老虎散放区,罪有应得;有人说,老虎天性咬人,不应该射杀致死;有人说,野生动物园管理有漏洞,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 【备考前瞻】

从立意的角度看,这是一道考查“规则”“责任”话题的作文题,这两个关键词都关涉到社会中的一些热点事件,所以会成为2017年高考的热门考点;从题型的角度看,这是一道“谈认识看法”类的任务驱动型题目,这道题目与2015年高考新课标卷Ⅰ“小陈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命题思路很相近,都是针对某一事件,然后选择角度,发表看法。

“谈看法”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将会成为高考作文热衷的一种命题形式,理由有三:1.可以把社会热点以事件的形式融入到命题材料中去,命题者可以根据预设的考点,选择情景材料。2.命题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舆论反应设置不同的写作角度,让写作有方向的指引,不至于无目的、无要求;3.每个人都有感受,都有话可说,符合情景作文和考查思辨思维的要求。

【方向一】建起心中规则的“墙”

名师解题:

从成年游客的角度看,其无视参观买票的契约,漠视翻墙危险的警示,忽视进入老虎散放区危险的常识,这既是投机钻营心态的体现,也是规则意识不强的体现。规则是人类契约精神的体现,是在平等守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规则的设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是为了规范人的行为,是为了保护相关的利益。它不需要国家的强制力来执行,更多是靠思想认识、道德标准、社会舆论来维护其权威性和稳定性。

运用片段:

有的规则写“纸上”,有的规则挂“嘴上”,有的规则藏“心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的地方,老百姓的规则是写在意识里,他们会自觉地履行规则;反之,规则就要借助“警示”的标识呈现,甚至要借助外力来预防,如高高的围墙、密密的铁丝网,甚至要借助人力来维持。社会文明的步伐不断迈进,我们需要把规则写在心里,而不是为了一己的便利,轻视规则,忽视做合格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片段亮点:

文段探求规则与文明的联系,语言的平实却不输文采,说理全面却不失深刻。从论证的角度看,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观点鲜明,说理深刻;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整句和散句的运用,形式灵活,表意丰满。

【方向二】“人情”要给“规则”让道

名师解题:

从网友的角度看,为老虎辩护,是出于一种“善”念。老虎和人,从生命的角度看,是平等的,无论那一方的生命受到剥夺,另一方都会受到制度的规范和道德的谴责,更何况老虎与人现实中存在权利的不对等。老虎危及到人的生命,而且事态发展到不可逆转,对老虎进行射杀,其实就是保护人的生命的权利。就人而言,我们用规则去规范个人的喜怒善恶,对于老虎这些动物而言,是否也应该把自己的天性收束在规则范围以内呢?个人的善恶喜好,即是人情。我们不能因为人情,而偏废了规则。

运用片段: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以善恶喜好判断事物、评价他人。在网络中,舆论翻转的现象值得反思:为什么言论会随着舆论的压力,翻转再翻转呢?难道事件没有客观事实吗?难道事件没有评判的规则吗?正因为我们判断事物坠入“人情”的惯性,才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找到了弄虚作假、投机钻营的空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抓住了人情,就控制了舆论,就取得了所谓的“正义”。当“老人跌倒扶不扶”都成为了疑问,“规则”已经丢到哪里去了呢?

片段亮点:

以上最突出的亮点是,连续使用反诘句,语势有力,直接叩问人心,引发人深刻的思考。采用因果分析法说理,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本质,表明观点,非常深刻。

【方向三】以人为本,防微杜渐

名师解题:

从动物园的角度来看,园方已经尽到了警示和防范的义务,当危险发生时,工作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施救措施,由此可见,园方是积极作为的,但无法避免悲剧的发生。男游客应当负主要的责任,因为他无视警示,违背了园规,是缺少行为的管束,才导致悲剧的发生;动物园方应付次要的责任,因为存在管理的纰漏,让投票者有空子可乘,作为管理方,它有保证游客安全的义务。分析责任时,要辩证地分析,可立意为:管理要以人为本、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等。

运用片段:

老虎伤人的惨剧毕竟还是发生了。对于责任,过多地推诿扯皮,只会让悲痛者悲痛,伤逝者死得无所值。我们应该吸取“血”的教训,面对规则要有一颗敬畏的心,不能为了一己的私欲,轻视规则,破坏规则,甚至践踏规则。作为管理者,我们应该正视事实,分析事故的原因,反思工作的不足,完善管理的职能。人命关天,安全至上,只有时刻保持一种忧患的意识,才能防微杜渐,减少损害,才能真正做到构建和谐、服务大众。

片段亮点:

文段运用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分别从旁观者的角度和管理者的角度来阐明对待事件的应持有的态度。语言平实,说理严密。

老虎伤人,动物园不能承担无限责任

叶泉

去年夏天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引发的舆论风波尚未平息,今年大年初二,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又发生了同样的惨剧。这两起事件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受害者都不愿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个人责任,一定要动物园来为自己的错误埋单。而这一点,也折射出了民众法治意识的不足与误区。

【文章开头从两个老虎伤人的热点事件出发,归纳事件性质的共同之处——转嫁法律责任,然后再做深层剖析,指出转嫁法律责任其实就是法治意识薄弱的表现。这样的开头,紧扣材料,充分体现了情景作文的意识。文章的开头由现象到本质,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飞跃的思维过程,为下文展开说理架设好桥梁。】

近年来,随着法治的深入人心,民众权利意识高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权利与自由是个好东西。但是权利意识的提升并不代表法治意识的提升,法治的真谛在于权利义务相统一。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分别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在行使自由的同时要承担责任。法治社会既是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护的社会,同时也是个人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与义务的社会。

【第二段从法治的高度,辨析个人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指出法治社会的人既要享受权利也要承担义务,为后面分析动物园不应承担无限责任做法律上的铺垫,让后面分析理据更加充分,更有说服力。】

就老虎伤人这个事件来讲,动物园的责任来自于动物园的过错,过错是动物园承担责任的前提。动物园在这个事件中到底有没有过错,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这里不能先入为主,但死者家属认为“动物园就不应该让无票者进入”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仅从常理上推断,没有一个公园会主动放逃票者进入园区,尤其是民营动物园,更不会忽视门票管理。而公园的管理是为大多数正常游客设计的,不可能专门为那些挖空心思的逃票者设计防逃票措施,公园只要尽到了正常的管理义务就可以了。

【第三段由法理的阐释回归到事件本身,采取辩驳的方式来阐明动物园有没有过错责任。本段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对“动物园不应该让无票者进入”的言论进行驳斥。为下文进一步推进说理做铺垫。】

当然,可能还有人会说,民法上不是还有一条叫无过错责任吗?的确,民法上确实有这样一种“严格责任”的规定,但是只要我们稍微了解一下就会知道,所谓无过错责任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适用的,我国民法和侵权责任法在动物园管理上都有规定,不适用无过错责任。而且更重要的是,无过错责任的适用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受害者或者说是被侵权人,也没有过错,否则依然不能适用。

【第四段围绕着“动物园要不要无过错责任”进行说理,这段的说理主要是从法理的角度进行辩驳。通过辩驳先肯定动物园管理上不适用无过错责任,然后又通

过辩驳指出受害者不是被侵权人,对动物园不适用无过错责任。说理层层推进,思维严密。】

曾经出现过见义勇为者追小偷,小偷被车撞伤,却判决见义勇为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例。这种案例多了,不仅搅乱了人们的正常判断,也导致社会对司法失去了信心。所以这些年来司法全力纠偏,强调司法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朴素的正义观告诉我们,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不应该也不可能得到合法的赔偿。逃票进入动物园的行为是犯错,不是犯罪,其社会危害性也小得多,但是在逻辑上两者是相通的,即错误的开始不能导出正确的结果,法律保护的是正当合法的权利,而不是违法行为。

【第五段从谈影响的角度指出责任错置造成人们对司法公正的质疑,然后从正面提出错误行为应该担责的观点,换一个角度阐明动物园不应该为自己的无过错行为承担无限的责任。】

社会道德与规则是法治的基石,抽离了社会道德与规则,法治不可能独立存在。所以,虽然从感情上我们对受害人的不幸遭遇感到同情和惋惜,但是从法律上我们不能强迫动物园承担无限责任,为受害人的错误埋单。

【最后一段从法治的高度指出,法律责任的承担应该体现社会的正义,而不应该因为情感倾向而影响了法律的公平公正。结尾升华了主题,如黄钟大吕,发人深省。】

技法点拨:

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采用辩驳的方式,层层推进说理,最后实现观点的达成。 第一层,文章从老虎吃人事件出发,点明受害者不愿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而把主要责任转置给动物园管理方,是民众法治意识的不足与误区。

第二层,从法理的高度阐明,法治社会既是个人权利得到充分保护的社会,同时也是个人必须承担相应责任与义务的社会。为后面论述过错者应该承担过错责任做理论上的铺垫。

第三层,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分析,动物园尽了管理的义务,无管理上的明显过失,不应该为“动物园就不应该让无票者进入”这样莫须有的过错承担主要或无限的责任。

第四层,用辩驳的方式借助法律知识否定了动物园方的“无过错责任”,从法律的高度阐明动物园无需承担“无过错责任”。

第五层,从法律公平正义的角度分析,动物园方不应该为受害人个人的错误违规行为承担责任,从而助长不正之风,影响司法的公平正义。

最后得出结论,感情的倾向不能影响法律的公正,动物园不能承担无限的责任。 辩驳式的议论文,往往是采用归纳的说理思维,说理过程不断地在“否定-肯定”的思维模式中向前推进,最后才得出结论。说理步步为营、层层推进、逻辑严密是这样的说理文最突出的特点。

第二篇: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野生动物《老虎》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和习性,知道老虎是森林中食肉的动物。

2、使幼儿知道老虎是珍贵的野生动物,教育幼儿要保护它们。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老虎》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上的画面,认识老虎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提问:“这是什么?看起来有什么感觉?”引导

幼儿从整体及头、四肢、身体进行观察并讲述。有的小朋友见国真的老虎,请你说说你看见过的老虎是什么样的?”“老虎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干什么?怎样活动?你听过老虎的叫声吗?”“老虎吃什么,它怎样捕食?为什么它能捕到小动物?

2、引导幼儿讨论老虎在森林里的作用。

提问:“老虎是生活在森林里的野生动物,你知道它们在森林中是怎样生活的吗?”“你害怕老虎吗?”(向幼儿介绍老虎的作用。)

我国有珍贵的东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现在由于森林的减少,东北虎越来越少,我们要保护老虎。

3、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组成一个大家庭。缺少谁都不行。” 延伸活动

第三篇:“吃人”文化——论鲁迅小说中的吃人问题

“吃人”文化

——论鲁迅小说中的吃人与被吃的问题

文章摘要:

作为小说叙述人的作者,对历史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切透彻的理解。在他的小说中,如何改变国民性,唤醒民众的斗争精神,成为鲁迅最为关注的话题。在这种情形下,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选准一个突破口,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猛烈批判。于是乎,鲁迅以敏锐的眼光,找到了文化堡垒中最顽固的病毒——“吃人”!

关键词:鲁迅吃人被吃灵魂传统礼教伦理纲常科举制度

“吃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语言中一个常用的比喻词汇,它总是和鲁迅先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狂人日记》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吃人”问题,更因为它常常被认为是鲁迅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所做出的独特发现和惊人概括;所以,在众多的鲁迅研究者那里,“吃人”便被赋予了非同一般词汇可比的特殊意义:它是“鲁迅文化观中具有一贯性的思想”,也是鲁迅“理想人性思考的一个反题”,更是“鲁迅思想研究中具有基石意义的内容”。

人类历史上、中国文明史上确实有真的吃人,因为我们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一开始是吃人的,后来到了奴隶社会,吃人的事就少了,但还时有发生,比如说饥荒的时候、战乱的时候、一个城市被包围的时候。我们看《水浒传》里有人肉包子,古代有人肉包子店。

吃人首先是一个历史上真实的存在,鲁迅作为医生出身,他也了解吃人的事实,但是更重要的是鲁迅把吃人引申了,引申为精神上的吃人,精神上的迫害,你把人作为奴隶,不从肉体上吃他,难道就不是吃人吗?这还是吃人,他虽然像猪狗一样地活着,但是他丧失了人的自由精神,所以说奴隶社会也是吃人的社会,封建社会还是吃人的社会。

鲁迅的许多小说都与吃人有关,例如在《狂人日记》中他以一个疯子的口吻明显地写吃人,《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药》等作品中都隐含着吃人的寓意。那么,在那个血污渍渍的年代,究竟是谁在吃人呢?

《狂人日记》作为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自始至终以狂人的变态心理审视历史和现实,通过变形和符号化,把历史和现实的本真形态彻底颠覆,蒸馏出文化星座里的残渣———“吃人”。

几千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由于长期受到统治阶级思想的浸染,在观念上同样以这套思想来对待他们自身。因而从这个阵营中萌发新的思想时,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代表新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而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把新的东西拒斥为异端,自觉不自觉地维持着人压迫人,人奴役人的社会。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是“吃人”,不觉醒的广大人民群众,又何尝不是心甘情愿“被人吃”? “奴才心理” “逆来顺受”“从众心态”“天命观”等等,折射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承载的巨大负荷!

我们可以看到:“吃人”不仅具有巨大的同化性,而且还可能具有普适化的全民参与性,在《狂人日记》中“吃”与“被吃”是一张撒下的天罗地网,它不是局部的存在,而是一种谁也逃脱不掉的普遍生存境遇,参与“吃”与“被吃”的有赵贵翁、陈老

五、医生、狼子村的佃户、给知县打枷过的、给绅士掌过嘴的、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甚至还有狂人的“大哥”,就是“狂人”自己,“未必不在无意之中,吃了他妹子的几片肉”,从而参与了“吃人”。

可见,“在吃人的链条上,不仅吃人者‘吃人’,被人吃者也‘吃人’,任何人都逃脱不了‘吃’或‘被吃’的命运”。

不论是吃人的人,还是被吃的人,本质上都是被家族制度和传统礼教所吞噬。而家族制度与礼教的弊害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究其原因,无非是它的隐蔽性, 害人的行为多以“仁义道德”为掩盖, 正如“狂人”的发现:“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经过研究, 才会明白,“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即便是吃了人, 还要立下堂而皇之的名目来遮羞, 易牙蒸了自己的儿子, 给桀纣吃。易牙蒸子得到的是“忠臣”的名节, 儿子顺从父亲而被蒸就是孝子。这种行为的依据就是“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由于长期被礼教所愚弄, 吃人的人没有罪恶感, 被吃的人没有痛苦。没有人怀疑、指责这种罪恶, 人人都认为“从来如此”。妹妹死掉的缘故全在大哥, 妹妹被大哥吃了, 母亲也以为应当的, 母亲甚至也参与其中, 可怀疑的根据是:“大哥说爷娘生病, 做儿子的须割下一片肉来, 煮熟了请他吃, 才算好人; 母亲也没有说不行。一片吃得, 整个的自然也吃得。”在忠君孝悌的愚弄下, 父母对失去子女的痛苦, 兄弟对失去手足情的伤感全然不觉。麻木的人群没有正义与是非观念,大哥讲书的时候,“亲口说过可以易子而食”, 自己的儿子被别人吃掉, 自己又吃掉别人的儿子, 彼此成全, 互不责备。至于那些犯上作乱的“坏人”、“恶人”,“不但该杀, 还当食肉寝皮”。徐锡林、城里的犯人是犯上者, 被看作“坏人”; 狼子村荒年里, 抗租抢米者被称为“恶人”。他们的形体被刽子手除掉了, 他们的反抗精神被习惯于“从来如此”的忠臣、顺民吞噬了。这些忠臣、顺民既是礼教弊害甘心情愿的牺牲品, 也是礼教弊害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作俑者。他们的双重身份使家族制度与礼教的罪恶得到了几千年的隐蔽。

于是,作者借狂人之口,对伪装得十分巧妙却十分虚无丑陋的文明史和正统意识形态,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笑。彻底将“仁义道德”的伪装剥落, 显露出礼教吃人的幽灵。

和狂人相同的命运,孔乙己也是一个被吃掉的人。孔乙己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读书人,但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之外,一无所能。穷困潦倒却自命不凡的孔乙己,成了人们的笑料,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行

为,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得折磨下默默死去。

孔乙己是一个可笑的人,我们读《孔乙己》会笑,但是我们笑了之后不会恨他、恼他、讨厌他,我们会同情他。孔乙己是一个被吃者,是被一套制度、被一套游戏规则给吃掉了,具体地说是被走到穷途末路的封建科举制度给吃掉了。科举制度本来是一套非常好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的初期是极有生命力的,为无数有才华的青年提供了人生的希望。但是任何一套体制都有消耗殆尽的时候,后来这套体制就僵化了,许多人就日夜背那些八股文,其实没有真正的本事,没有真正的思想,最后就变成孔乙己这种不了解社会、不了解时代,就钻研那个“回”字有四种写法,变成一无所用的人。这样的知识分子于世无补,他却觉得自己很有学问,但这个学问跟别人没有关系,跟时代没有关系。

在孔乙己被吃的悲剧中,科举制度固然是始作俑者,社会上的民众亦是帮凶,包括咸亨酒店的老板、伙计及那些酒客。没有人真正关心孔乙己过得怎么样。孔乙己的存在就是给人们取乐的,有他,大家就拿他逗乐,揭他的伤疤、痛处,然后哈哈大笑一场;没他,大家也照常过日子。他用他仅剩的尊严愉悦众人,却在众人的漠不关心中大约死去。哦!不是,还有人关心孔乙己!是谁呢?是咸亨酒店的老板。为什么关心孔乙己呢?因为孔乙己还欠他19个钱呢。咸亨酒店的老板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世人的麻木不仁、淡漠寡情。孔乙己被吃,是科举制和淡漠的世人共同造就的结果。

《祝福》相较于《狂人日记》、《孔乙己》,还是一个封建礼教吃人的问题,还是一个吃人主题的延续。祥林嫂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时代的贫苦农民,同样是被那样一个社会吃掉的。祥林嫂之死是很凄惨的。那么,杀死祥林嫂的凶手,究竟是谁?

祥林嫂生活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镇——鲁镇,这个鲁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压在祥林嫂头上的首先是鲁镇的地主鲁四老爷,鲁四老爷作为鲁镇的知识分子,象征着鲁镇的思想文化状态。鲁镇有一个风俗,就是在除夕之夜向神祭祀,以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所以鲁四老爷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当他第一次见到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时,眉头一皱一皱的,说明鲁四老爷在讨厌祥林嫂是一个寡妇,后来祥林嫂再次守寡,又回到鲁家时,鲁四老爷暗中告诫仆人,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一直到后来,祥林嫂死后,他还大骂祥林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个谬种。鲁四老爷在精神上摧残了祥林嫂,他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别人去做的。但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精神上的摧残,并不是导致祥林嫂死亡的原因,最多只是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为小说中明明白白地写道,祥林嫂来到鲁四老爷家之后心情愉快而且白胖了,她在鲁家过得很好,比在原来的家过得好多了。

除了鲁四老爷,鲁镇的其他人在祥林嫂的死亡中也发挥了一些作用。祥林嫂第二次守寡后,迫不得已又回到了鲁镇,还是到鲁四老爷家当仆人,这一次不像先前那么勤快了,但是应该说还能过得下去的,还不错。可是周围的人对她的看

法变了,周围是些什么人呢?主要不是地主,是镇上普通的老百姓,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看不起她,而且把她的痛苦当成自己赏玩的材料,不断地勾引她,强迫她讲述自己悲惨的境遇。这些冷漠、残酷的鲁镇老百姓一次又一次地不厌其烦地将祥林嫂刚刚结痂的伤疤重新揭开,作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无聊时的谈料,丝毫不顾祥林嫂早已被他们刺得千疮百孔。

小说中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作者“我”。这个“我”是具有反封建主义的倾向的,他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展现出来的,“我”是世界的见证人,当祥林嫂临死时,问“我”一个人死了以后到底有没有魂灵,“我”面对她的提问,不知如何回答,最后只好回避了。“我”的逃避态度让祥林嫂彻底崩溃了,她已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同时也没有死的勇气,因为和她一起在鲁四老爷家帮工的柳妈曾经恐吓她:因为生前嫁过两个丈夫,将来到阴间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阎罗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

从鲁四老爷、鲁镇的普通老百姓,还有作者“我”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们对待祥林嫂在精神以及灵魂的态度。我们可以这样说,他们从精神上、灵魂上残酷地虐杀了祥林嫂。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结束语:

家族忠孝伦理作为传统文化的部分组成, 在几千年封建社会发展中, 自觉地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历史要求相适应, 在稳固社会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坚固, 忠臣、顺民、节妇的追求成为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于是,无数像狂人、孔乙己、祥林嫂这样的人就被封建社会和它的忠臣、顺民们给无情得吞噬了。

参考文献:

郜元宝《鲁迅精读》

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

孔庆东《正说鲁迅》

周晓明、王又平《现代中国文学史》

熊敬忠《“吃人”——— <狂人日记>旧礼教批判的独特视角》

李斌 《 <狂人日记>对家族制度的暴露与批判》

第四篇:老虎上当_童话作文

老虎是森林里的大王,就天天得意。

狐狸想治治老虎,看见不远有个农民,就说:“农民,老虎最近怎么样?”农民说:“你就别提了,老虎天天骄傲,有一次差点把村里的人给咬死。”狐狸一听,就说:“没事,让我来治它,不过你必须给我一只放了毒药的鸡。” 狐狸拿了鸡,放进毒药,把它放在了村子东面,就大摇大摆地在老虎面前晃。老虎说:“我要吃了你。”狐狸说:“你别吃我,我还带了一只鸡,你把鸡吃完了再吃我。”老虎想:今天可真好,轮到吃狐狸的时候还有一只鸡。于是它说:“快带我去,鸡在哪?”老虎跟着狐狸走,果然看到了村子东边有一只鸡。狐狸说:“这鸡很好吃,快吃了吧。”老虎不知是计,就把鸡给吃了,说:“吃鸡刚吃三分饱,再吃了你刚刚好。”狐狸想:毒药怎么不灵了?突然,老虎倒了下来,狐狸高兴地一蹦三跳,马上把老虎抬进洞里。

可怜的老虎上当了,谁叫它那么骄傲呢!同学们,知道骄傲的下场了吧。下次,再给你们讲一讲狐狸骄傲是什么后果,怕是比老虎还要惨。

qusi

第五篇:老虎发通知童话作文(大全)

老虎发通知童话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虎发通知童话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老虎要邀请动物们来开会,老虎仔一棵树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来开会。

一周过去了,一年过去了,老虎等到猴年马月天荒地老了,居然一个小动物都没来,老虎大发雷霆,眼睛像迸发着愤怒的火花,鼻子喘着粗气,嘴张得大大的,露出了锋利的牙齿,胡子像一根根锋利的针,愤怒地说:“我森林大王说的.话居然没人听!怎么没人来开会!”

后来老虎遇到了忙碌的小马,老虎说:“你为什么不来开会?”小马一脸委屈地说:“大王,你都没有写时间,我以为一百年后才开会。”

老虎看见了调皮的小猴,老虎一下子冲了过去,拽起小猴的尾巴,大声质问:“你为什么不来开会?”小猴连声求饶:“老虎大王,你没有说地点,我以为要到火星去开会,可是我没有飞船,没有办法去开会。”

老虎去小猪的家,老虎奋力地打开了小猪家的门,小猪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你为什么不来开会?”老虎愤怒地问。小猪懒洋洋地说:“老虎大王叫谁去开会,您没有写清楚。”

老虎看见胆小的兔子,老虎说:“你为什么不来开会。”兔子吓得蜷成一团,连头都不敢抬,结结巴巴地说:“大王,您以前都是邀请的豹子、狮子去开会,如果这次是比武大会我不就惨了?”

老虎听了他们的建议,把牌子内容改了改,写着:20xx年10月26日上午八点在森林最高的大树下开会,所有动物务必参加,讨论森林环保问题。结果动物们都来开会了。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把话说清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戴望舒雨巷教学设计下一篇:读为权利而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