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22-12-31

第一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 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

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 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

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 向差距

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 2007》数据 整理计算 .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包括天津、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海南、河北十省市,其城乡收入差距比相对较小,平均为2.6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宁夏、西藏、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四JIl、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十二个省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3。77;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六省,收入比为3.03,介于东西部之间。

3、基尼系数

数据来源:1980-2 004年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教据库’.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1980 年的0.1813增加到20 06年的0.321,4扩大了77.96%,农村从1978年的0.2124增加到2006年的0.3561,扩大了67.66% ,.. 而全国的基尼系数则从0.298增加到了0.47,

也扩大了57.72% 。从数值上看,我国早在1987年就突破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及农村的收入差距必将进一步的扩大。[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原因探究

1、不统一的户籍制度和不平等的就业政策。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中国人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今后的人生中将有不同的福利待遇,出生在城市的人生来就比出生在农村的人条件优越,这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种种特权愈演愈烈。众多的分析都认为,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造成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中城市直接动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或从事较好行业、工种的工作,人为地阻碍了人口和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两种不同的工资率、两种不同的福利性收入、两种不同的就业政策。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户口性质不同,许多市民能享受的待遇农民都无法享受,即使长期在城里生活、务工的农民,也难以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种由户口的不平等性所带来的待遇上的不平等,特别是由农村户口所受到的限制性规定,严重

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已经转移到城里的农民工也只能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这一切都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难以缩小。[2]

2、城乡改革不平衡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众多研究都指出,我国2O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曾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8O年代中期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改革从1984年起就明显不再有强力推进,并逐渐滞后于城市改革,在城乡分割的体制下,城市发展获得了优于农村的政策支持平台,也为主要基于城市利益的权衡来取舍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提供了便利。随着国家政策对城市改革的倾斜和集中,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发展相形见细,城乡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限制了农民手中土地的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的完善,甚至导致城市政府可以按照机会主义的原则,灵活取舍对计划和市场手段的运用,.为资源加快向城市集中增开了~道闸门。使得农民成为了城市改革的廉价成本承担者和利益受损者,造成了不仅仅是城乡收入差距甚至于是部分农民的生存危机。

二、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政策建议

1、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向现代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市场农业和二三产业转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授科学技术和增产门路,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此外,还要加大对农业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措施。

2、 统一城乡财税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政策和现代税收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一城乡税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统一城乡财政加大农业投入,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逐步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支持的力度,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并逐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3]

3、 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均衡发展,使得社会保障待遇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分配很不公平因此,应通过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把农民纳入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范

围,特别是在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排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4、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分配制度

通过政府的强制性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改变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体现社会公正的原则。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具体而言,对于农村来说,应该缩减基层组织的冗员,规范农村税费,减轻农民负担;对于企业来说,要探索职工绩效和劳动分红等模式,积极试行企业领导人、科技骨干年薪制和股权分配制度。同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过程[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已经成为了国家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社会问题不可能一时半刻,一两年就可以解决。但是只要我们国家在方向上把握住了这个问题,再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献言建策,人民的奋发向上的努力,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水平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云.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十一五”趋势分析[J].经济经纬,2008 [2]李锦.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制度解析与矫正l-J].知识经济2008, [3]张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 [4]王敏玉.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牛苏林.和谐发展要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刀.学习论坛,.. 2007

第二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民作为弱势群体,收入不能持续提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鉴此,本文拟就我国城乡现阶段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农民低收入的成因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与对策展开研究。

关键词:城乡 收入差距

一、我国城乡现阶段收入差距的基本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显示,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元,差距系数为2.57: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1810元,而农村居民只有697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为3.13:1,超过了1994年的差距水平,比1978年差距系数明显增加。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表面原因

1. 与工业相比,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2. 农业生产是有生命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如果农业遇到自然灾害,如暴风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等等,就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绝产绝收。相比之下,工业则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小。

3.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由于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始终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与发展。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原因

1. 户籍因素

中国现有的户籍制度直接损害影响着农民阶层的利益,使他们缺少平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参加技能培训的教育平等机会,限制了农民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机会,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推广。

2. “官本位因素”

所谓“官本位因素”是借用货币制度的金银本位制而言的一种价值体系。“官本位”现象十分明显地侵蚀着社会机会平等的理念与准则,为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领域提供某种特权,造成某种行业垄断的现象,从而使行业之间出现某种有悖于机会平等原则的不平等竞争的现象,它还为一些政府官员或者与政府关系密切的个人提供某种便利。农民阶层由于远离权力中心,在经济活动中必然失去平等参与和竞争的可能,即便参与竞争,在开始阶段也就处于劣势的不平等地位。

3. “制度不完善因素”

在农村,由于对征地农民补偿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城市获得土地出让的收益,而失地农民未能获得足够的补偿,加大了城乡的差距。按照现行政策,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必须先由国家征用并转为国有性质之后再有政府出让。实际上在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为了支持招商引资和工业化的发展,以较低的价格出让土地,农民获得的补偿不足以弥补失去土地的成本。此外,在农村缺乏与城市相同的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政府有利于城市的直接转移项目,如价格补贴、医疗补助、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制度,而占有70%以上的农村人口却享受不到政府的各项福利政策。

三、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对策

(一)推动制度创新

第一,废除身份制的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保证城乡居民之间就业机会的平等。就业机会的平等是收入平等的基础条件。让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

第二,实行社会保障机会平等。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加快建立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由于许多农民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工作,他们很容易成为工伤事故的牺牲品,并可能患上各种职业病,但目前农民工很难得到相应的抚恤与救助。其次,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民工和城镇职工,都享有相同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再次,要建立农民工的工资保障制度。

第三,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当前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瓶颈问题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而农村金融发展的桎梏是受现行农村产权制度的制约,最普遍、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宅基地及其上面建造的住宅既无法流转,又不能抵押,制约了农民土地权益的实现,不仅不利于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重阻碍城镇化进程。农村宅基地的实际使用已经使农民对宅基地的使用权利变成了事实上的长期权利,应该针对这一客观事实,在法律上予以确认,赋予农民对宅基地的永久性用益物权,这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搞活农村金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二)优化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的边际生产力

第一,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资,既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首先要重点加强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其次,构筑农民再就业培训和社会服务体系各地及有关部门在加强农民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观念转变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成人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各种办学力量,通过政府组织吸收农民参与再就业培训,增强竞争就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再次,要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上学难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应在坚持国有投资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包括民间,外资在内的各种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快打下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第三,加大对农村科研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予以支持资金支持,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培养技术骨干,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

第三篇: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不只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为漠视差距扩大,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会动摇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社会主义的制度根基。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讲过:“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如果搞两极分化,就可能出乱子。”现在,贫富悬殊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是该高度警惕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分析

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过大不只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因为漠视差距扩大,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格格不入,隐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这会动摇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动摇社会主义的制度根基。所以,我们必须正视贫富差距过大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最近,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城乡一体化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已达到国际公认的结构失衡程度。1980年以来的3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值,从1980年的2.5倍上升到2010年的3.23倍,只有少数几年反复,绝大多数年份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经济结构。但是,该差距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有所缩小,反而有所扩大,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再加上城乡居民所实际享受到的公共产品的不同,城乡收入差距将会更大。从某个角度看,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与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协调有很大关联。

分配现状主要表现在:地区收入差距在逐步加大,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城乡及城乡内部差距十分显著;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收入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

二、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和财产差距中的核心问题是城乡差距问题。收入差距过大不能从发展上找--------------------------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原因,而应该从体制和政策上找原因:一是农民作为土地承包经营者没有从土地的流转和升值中得到相应的利益;二是城乡分割的户口制度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制度;三是城乡之间的逆向再分配政策也是沿用了原有政策。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众多因素影响的结果,但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改革本身带来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改革后20多年来收入差别的扩大趋势而言,也主要来源于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体制改革给经济注入了活力,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这不能不归结为体制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城乡整体角度讲,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与农村和农业改革的相对滞后是有关系的。

2、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3、市场机制及管理缺陷拉大了收入差距。市场机制及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所引起的分配秩序混乱也是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具体表现在: 垄断现象严重,有些部门和单位凭借行业垄断及某些特殊条件而获得垄断利润,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基本分配失去控制; 有些部门和单位的分配失去控制,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个人私利,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有的行政机关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商品化”,强行向服务对象收费或摊派。

4、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扩大了收入差距 。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三、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缓解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是不合理的,因为有的收入是遵循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而有的收入并非基于市场公平竞争原则,而是由于我国发展不平衡,改革不到位和政策措施滞后、手段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对于这些原因造成的差距应该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否则改革发展带来的利益会落到少数人手中,由于我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所以应采取“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平等法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限度内,最终达到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不让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为达此目的,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1、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和消费方式。而生产方式的核心是所有制关系。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公有制失去了主体地位,按劳分配就会失去依据,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一方面,要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要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让国有经济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积极进取,强筋壮骨,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大公司、大企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合理的分配制度,维护出资人的权益,回报出资人的利益,真正体现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性质和作用。同时,要积极发展不同形式的公有制。在农村,鼓励组织各种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在城市、矿山,鼓励各种集体性质经济组织的发展。让公有制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坚实基础。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要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次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

3、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确保底线公平和制度公平的重要基础。要看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差距已成为城乡、地区、不同社会群体实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要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切实加强社会建设,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住房难、住房贵”等社会热点问题。目前,特别要把住房作为重大民生问题解决好。

4、就要发挥税收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调节作用。国际经验表明,适当的税收体系,对--------------------------精-------

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于调节收入差距、贫富差距过大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我国的税收体系以间接税为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在税收结构中占绝对比重,2009年为56.3%;而包括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所占比重一直没有超过税收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09年只有26%。在欧盟等发达国家,一般以直接税为主,占比在三分之二。我们的这种税收安排,对于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不是十分明显。这样的税收体制,应该说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也不适应解决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要求。要下大决心对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的财税体制进行整体性重构,积极推进以收入分配调节为重要目标的财税体制改革。

5、就要加大反腐败力度。腐败引发的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影响十分恶劣,要高度重视。要完善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特别是在容易发生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权力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上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约束制度。要加快政府体制机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减少项目审批,减少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缩小“寻租”和“共谋”等滥用权力行为而引发的贫富差距

--------------------------精-------

文档

第四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那么,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央一直把提高农民收入放在各项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但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复杂,解决难度较大,尽管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进一步拉大的现象。论文百事通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不利于社会稳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必须探究当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s1,1995年为2.72?s1,2001年为2.92?s1, 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为3.23?s1, 2005年约达3.22?s1。如果再将城市居民享受带有很大福利性成份的住房、医疗、教育、交通、以及公共服务等计算在内,剔除农民收入中不可计算的实物部分,以及用作生产资料的投入,我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更是十分巨大,约达5?s1或6?s1。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一般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大于2,我国就是其中之一。可见,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到了社会承受的极限。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1978年前我国城乡居民收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1990年为0.343,1995年为0.389,2000年后达到0.417。世界银行最新有关中国的发展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将达到0.474,问题十分严重。

(三)从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也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1978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是267元,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为2.9?s1。2002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扩大到5713元,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为3.29?s1。可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为明显。

(四)从恩格尔系数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很大。表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拉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较快,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接近。但是在90年代中后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的速度就比农村居民更快一些,城乡居民人均恩格尔系数差距逐渐拉大,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1978年城乡之间恩格尔系数的差值不高于4.5个百分点,2002年扩大到8.5个百分点。2003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已达到了国际通行标准的富裕阶段,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为45.6%,仍处在刚刚摆脱温饱阶段。

二、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分析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长期实施的城市偏向政策所导致。

(一)从农业内部来看,由于各种原因使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明显慢于城镇居民收入。1990~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为7.6%,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速度仅为4.3%。2002年分别为13.4%和4.8%。2005年分别为9.6%和6.2%。收入增长速度的差距较大直接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因素很多,从农业内部因素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由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使得主要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下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97年的46.6%下降到2002年的37.7%,农民的恩格尔系数同期由55%下降到

46.2%,恩格尔系数下降意味着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下降。也就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因此,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构成的农民收入出现连年增长缓慢。

2、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导致农业效益下降。由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农业投入成本增加。据国家计委对农产品成本调查的结果显示:1990~1999年物质费用占产值的比重,6种主要粮食合计从30.3%上升为41.7%,亩用工尽管同期由14.7个减少到10.9个,但每个工日的价格则由2.9元上升到9.5元,用工成本相应由42.6元上升为103.6元。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减少了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

3、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减少,影响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乡镇企业在经历早期快速发展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逐渐地形成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吸纳农业劳动力的人数减少,也就减少了农民的非农业收入。

4、以家庭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全国乃至全球统一的大市场需求,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从而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我国加入WTO,农业生产的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小农户生产供给对国内乃至国际大市场的需求之间产生了一定的不适应性。而且因农业生产规模小,难以应对市场风险,使农业生产在市场占有方面处于劣势。虽然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有些地方成立了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但并没有完全解决农户与市场对接之间的矛盾。

5、农村贫困人口多,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缓慢。据我国扶贫基金会统计,农村现在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000万人,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低于865元)为6000万人,两者相加为9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左右。而城镇居民中的贫困人口的实际数量为2200万人。

(二)从我国的政策、体制因素方面来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

1、财政对农业投资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财政支农投入是国家对农业支持和保护的重要方面,可我国的财政支农资金不但不足,而且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财政对农村的投资总量是不断增加的,但财政投资的城市偏向十分突出,财政的农业投资占总支出的比重极低。从1981~2000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总投资不断增加,但财政支农资金所占比重仅仅维持在8%~10%左右,尽管近几年我国减免了农业税,以及对粮食生产进行了直补,但财政投入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投资结构上看,用于农村事业及行政开支部分多,约占60%~70%,而用于建设性的支出比重少。在建设性支出中,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与推广应用方面的比重少,用于流通环节的补贴多;用于直接生产的资金少,间接支出多;农民直接得到实惠的资金投入少。2000年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中直接补贴农民与农民有关的资金投入仅约占10%左右。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有关的资金投入约占23%左右,属于间接方式支持农业、农民、农村的资金,包括大型水利、生态、气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部门事业费、农产品流通补贴等约占67%。

2、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国家基本放开了工业消费品的价格,但仍有一些行业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加上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仍很大。据有关专家估计1990年以来农民每年以“剪刀差”形式向国家贡献1000多亿元。总体上仍然是农村支持城市,其结果必然是工农业发展失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3、土地征用制度偏向城市,对农民土地多征少补。据统计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226.31公顷,其中70%以上是征地。据测算,每征用1亩耕地造成1.4人失去土地,按此推算,同期至少3400万农民因此失去土地。随着改革的深入,城镇非农建设用地已由行政划拨转向市场化的出让,土地出让价格大幅飚升,但向农民集体征用土地的补偿办法和补偿标准仍很不合理,土地出让价格远远高于对农民的补偿。同时也使失地农民因此而失去了生活的保障。

4、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城乡居民、城乡劳动者的享有权利不平等,是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户口人员占

二、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已经高达46.5%,其中建筑行业占38%。但进城的农村户口居民和城镇居民由于户籍不同,就业、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等权利是不平等的,这使大量农业劳动力滞留在农业和农村,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如义务教育体制是按户籍关系安排儿童入学的,对于农民工的子女在城里就享受不到义务教育的待遇,至使儿童失学。据第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有流动儿童失学近2000万,而据中国儿童中

心的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9.3%。再如进城的农民工不但收入低,居住环境恶劣,而且没有享受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据有关专家计算,每个农民工每年创造价值2.5万元,而所得仅为8000元,每个农民工每年的贡献为1.7万元,2002年9460万农民工的合计贡献为16082亿元.而大量的农民工没有社会保障,虽然有的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障,但这部分社会保障农民工是拿不走的,这一块农民每年又损失2~3千亿元.

5、公共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支持有限。一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合理。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要是由省、县、乡各级政府承担的。据有关调查,全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负担约占78%,县财政负担约占9%,省地负担约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2%左右。2002年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城市平均水平的38%,农村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城市平均水平的40%。二是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薄弱,使广农民缺乏基本保障。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费占中央财政支出的份额从未达到1%。据世界银行调查,中国20%的城镇人口享受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超过2/3,农村人口只享受了不到1/3。城乡之间的人均卫生总费用差距在3~4倍,甚至6~7倍之间。199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分别为245.59元和70.07元.由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报务项目的展开。导致近年来有的地方儿童计划免疫任务不能完成,某些已经得到控制的地方病、传染病的发病率出现了反弹。由于缺乏医疗保障体系,农民的医疗费用已明显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出现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残、因病返贫的问题在贫困地区十分突出。三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还很薄弱。在国家财政支出中,只有少数用于农村社会救济。1990~1999年的10年中,国家和各级政府社会救济金的总和7.9亿元,定期救助的人数只有52.8万人。农村除社会救济和传统的土地保障外,体现公平原则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没有建立起来。在农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上,只存在小范围内进行了改革试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6172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仅为97.8万人。而且由于农民投保挡次较低和投保时间较短,养老保险金的标准极低,人均只有180元左右。2002年农村仅有404万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占应保人数的25%,参加合作医疗保险的人口占6.6%,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基本没有。城乡居民享…… 受社会保障服务的待遇极不公平。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党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阻碍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削弱了农业、伤害了农民这一深刻教训提出来的。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其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展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以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良性互动;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为目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协调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但我国城乡差别形成的时间较长,影响因素较多,需要体制改革和观念创新,需要政府与市场间的有机协调,逐渐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解决

第五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食品101 钟智原 2010196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明显扩大了。

一、原因

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异常严峻,但很长时期以来,学界认为可以用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理论来解释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 “倒U假说”理论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一文中提出的,他提出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而后是短暂的稳定,最后在增长的后期阶段逐渐缩小。而通过分析我国的收入差距的阶段划分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呈现出了缩小一扩大一缩小一扩大这样的一个过程,和该理论是相违背的,说明我国目前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无法单纯的用经济增长来解释,它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2“剪刀差”的作用;3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二、影响

2.1正面影响

(1)一定时期内能使我国经济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长足进步,比如 改革开放后打“破大锅饭”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确实把我国的现代化。 (2)使农村居民向城市聚集,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素质。 2.2负面影响

(1)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而影响改革发展的进程。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导致农村居民购买力过低,难以激活农村广大消费市场,可导致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持续走低,而这又影响了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难以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影响我国经济全面发展。

(3)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会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和人力资本水平低下,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难以提高,这也决定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缺乏真正的支撑。为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最关键的还是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受教育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唯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才能真正提高农村居民 的收入水平。

三、对策

3.1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从总体上讲,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键。 3.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

首先,要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改进粮食补贴方式、并建立政府指导下形成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机制。 3.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如果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根本所在。

3.4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和弱势人群的扶助力度。 结语: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主题词之一。虽然目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但是,目前已经开始了一些尝试性的改革,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项制度的建立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医疗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由来已久,城乡和谐发展的道路任重道远,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以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统筹城乡发展迈开坚实的第一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总结下一篇:诚信友善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