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022-09-13

建筑事业是“万岁事业”, 建筑产品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在这样一个行业里, 从业者需要有高度的职业道德情操。建筑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要从从业者的学生时代抓起。《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1]中也提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 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 体制与制度进行深化改革促进职业道德的形成

道德建设在方式上要更加强调“体制与制度推进”, 要以体制与制度促进职业道德的培养。道德从根本上不能仅仅依靠自律, 还须通过他律来实现。我们以往的道德建设缺少刚性的制度约束和弹性的操作手段, 容易走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构筑以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为重点的制度基石和价值导向系统已经成为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中国通过“布鲁格”水电站的建设引进了西方的工程建设体制, 其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科学的施工方法、为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上了生动的一课。严谨的工程建设体制, 规范了工程技术人员的行为, 也使他们不自觉的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意识。

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引入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工程质量缺陷的负外部经济性, 保险公司根据建筑工程质量信息, 利用承保决定权和浮动费率的机制来决定对于建筑工程生产者的经济奖罚, 由此可达到将建筑工程生产者的外部成本内部化, 使建筑工程生产者的边际成本和整个社会的边际成本相等, 从而使二者的利益趋同, 最终达到促使建筑工程生产者自发消除负的外部经济的目的[2]。

综上所述, 合理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和价值导向系统可以有效的促进道德的建设。

2 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 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 也有着优良的道德传统。中华文化提倡的“贵德精神”、“和合精神”等道德思想和伦理精神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对于这些传统道德资源, 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和新的实践, 不断赋予以新的内涵, 大力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的道德风尚, 倡导爱国、敬业、诚实、友善的道德规范, 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使道德建设从丰厚的传统道德资源中不断汲取给养, 在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不断发展[3]。

人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表现, 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因此, 要从实际出发, 妥善处理好道德建设先进性与广泛性、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区分层次, 着眼多数, 鼓励先进, 循序渐进。对于党员和团员以及各类优秀分子的道德要求, 应体现出先进性,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于大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则不能随意拔高道德要求, 而应侧重于广泛性的层面, 注重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只有将道德需求的层次性与道德目标的阶段性结合起来, 分层次、按阶段, 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 道德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有了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才能够孕育出好的职业道德, 孕育出好的建筑行业职业道德。

3 学校应针对建筑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构建体系

高校在育人方面有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之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应构建有效的体系, 进行系统的培养, 避免急功近利的职业工具式训练。

3.1 分阶段对学生职业道德全程化打造

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认识、孕育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磨练职业道德意志、培养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过程, 就是遵循“知、情、信、意、行”德育规律的职业道德培养过程。高校在建立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体系时充分遵循德育教育规律, 结合高校实际、行业岗位实际进行分阶段培养与教育。

(1) 启蒙阶段。

学生毕业后, 等待他们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到建筑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这类工作辛苦, 需要很强的纪律性、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和敬业奉献精神。因此, 培养学生劳动纪律观念、吃苦耐劳、责任心、事业心、时间观念、敬业奉献和创新精神, 成为高校在启蒙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重点工作。

(2) 初步确立阶段。

职业道德信念和意志的培养, 是职业道德行为形成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信念坚定, 职业道德意志坚强的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畏困难和持之以恒。高校对学生进行的艰苦磨练, 培养职业道德意志和信念。就业、创业教育穿插其中, 邀请专家、成功校友、用人单位领导来校做报告。向学生介绍建筑行业前沿科技知识、个人的创业经历、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等内容。在平时的磨练中坚定职业道德信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

(3) 深化巩固阶段。

在生产一线工作就要有吃苦和忍耐精神。学生们实习期间, 去建筑施工现场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 体验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学生毕业后, 走上工作岗位, 在学校里培养起来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伴随他们的职业生涯。通过实践加强对道德的体验是职业道德确立一个关键环节。学生通过学生在校专业工种实习、假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 深刻理解职业道德要求, 逐步树立职业道德意识。高校要重视各类实践活动, 要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的考核, 特别是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的考核。

(4) 修正提高阶段。

对方案进行修正, 在教育中微调, 使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行业需要结合得更为紧密。学生在校专业工种实习、假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后, 要召开座谈会, 要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在实践去验证在校期间关于职业道德的学习, 纠正错误认识, 及时提高。高校利用假期, 对用人单位、毕业生进行回访, 与行业协会调研。及时修正与社会要求不一致的地方, 使学院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紧密相连, 培养出行业需要的职业道德。

3.2 形成完整、科学的专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 虽然在培养目标中提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 但多是泛泛而谈, 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在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学时安排, 没有必要的师资配备和基本的物质技术手段, 没有职业道德教育的规格要求和考核标准等。而是把职业道德教育的相关内容放在了就业指导课和思政公共课以及思想品德修养课上。而这些课各自的重点都没有放在职业道德教育上。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只注重对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分析, 注重讲授求职、面试的方法与技巧, 很少甚至忽略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思政公共课和思想品德修养课主要讲的是思想、政治和社会道德的内容, 很少会讲到职业道德。由此可见, 构建形成完整、科学的专门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是当下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

3.3 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以学生为本

职业道德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过程, 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也就是说, 学校各门课程各个部门都有育人功能, 所有老师都有育人职责。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严谨治学, 追求真理的态度, 学生管理人员在处理日常事务时的责任心, 机关和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 都会给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由此可见, 全校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责任, 也就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工作者不能满足于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论的传授, 更该重视以自己模范的职业行为和职业精神感染学生。

以学生为本,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自我管理, 可以配合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比如搞好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组织, 通过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服务大家、与人友好合作等职业品质。以学生为本,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加强自我管理, 可以配合学校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3.4 围绕责任意识培养职业道德

道德, 责任, 这两个比较大的字眼, 在大学生这个团体里面也有更新更全面的诠释。从古代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到“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再到当今社会的“我们是未来的希望, 当代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主力军等等”, 无不蕴涵着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责任就如行人肩上的行李, 也许很沉重, 但不能丢掉, 因为它是人生路上的必需品。生活要延续, 责任也得跟着向前走, 它会伴随着我们走完整个人生, 其实, 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责任, 生如夏花般的灿烂是一种更大的责任和追求。从总的方面看来, 一个人的道德责任应该分为两方面, 一个方面是个人责任, 另一个方面就是非个人责任。个人责任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负的责任, 包括自己要对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负责, 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责;非个人责任就是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所应具有的对国家、社会、家庭、父母、亲人、老师、同学等等的责任。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责任意识, 也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促进职业道德的形成[4]。

3.5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教师应考虑如何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即要教好书, 又要育好人, 使德育工作入耳、入脑、入心, 使学生们的心灵得到大锤炼、大净化、大升华。

(1) 学做人师, 将德育与课堂教学相联系。

学做人师, 使自己成为一名可以让家长放心和学生信任的人师, 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在的学生厌学情绪空前高涨, 上课很多学生宁可睡觉、讲话、看小说, 也不肯听老师讲课, 更谈不上预习、作业、复习。前几个学期都是纯理论学习, 后几个学期才接触实践, 让学生苦不堪言。要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学生从睡觉、讲话、看小说中拉出来。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须多渠道、全方位作出努力。应改革课程设置, 将模拟实习穿插、融合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的偶像, 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知识渊博的形象, 对天文地理、上下五千年、时事政治、电视电影、专业知识, 都有所分析、见解, 引导学生的兴趣与求知。

(2) 学做人母, 将德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

作为日夜与学生呆在一起的任课老师、辅导员, 我们必须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爱, 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 也是每位教育者崇高的职责和神圣的使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像一个母亲一样,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要让我们的孩子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走上社会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山东英才学院在这方面做了深刻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杨文董事长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先后被国家授予“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十大杰出母亲”等多项荣誉, 在她的带动下, 全院形成了一派学做人师, 学做人母的良好风气。

3.6 理论、实践课中蕴含职业道德

(1)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道德教育, 是指高校教师以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导向, 以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主渠道, 通过对职业道德教材的再加工,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 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 来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合作。在备课过程中, 专业课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目标, 而职业道德课教师也应了解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 将之设计成职业道德课教学的价值情境, 让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的同时, 明确在职业实践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 加深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这样, 使得职业道德课和专业课相呼应:一方面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学设计让大学生形成道德认知, 产生道德情感, 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把这种道德认知和情感转变为道德行为, 进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而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认真学习各项技术的操作规范, 遵守职业纪律, 在专业活动中严格照章办事。这正是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真实检验, 从而提高大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自觉性。

(2) 强化实践课程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做到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才能使学生职业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 从而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专业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学场所, 在实践过程中,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训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意识培养, 通过指导、实践、评价与体验互动环境中完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与提高。同时, 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德,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这些品质和作风将对学生以后从事岗位中受益无穷。

(3) 进行行业史教育。建筑行业有着漫长、充满曲折的发展史。年轻一代对此不够了解, 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因而, 要通过系统的回顾使人们了解过去, 不仅要了解中国建筑行业的过去, 还要了解世界建筑业的过去。

(4) 进行不合格建筑破坏现场的参观。让学生对不合格建筑造成的危害有切身的体会, 起到警示的作用。

摘要:本文以工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为基础, 在体制与制度深化改革、社会道德环境和高校构建职业道德的培养体系三个方面, 提出了建筑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建议。尤其在高校构建职业道德的培养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职业道德,体制改革,构建体系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2005, 11.

[2] 赵海鹏, 陈小龙, 林知炎.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效用与成本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07, 35 (5) :708~713.

[3] 改革开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道德建设:经验与启[EB/OL].http://www.86qb.com/Article/mianfei/mianfeizhengzhilunwe/6086.html.2009-3-4.

[4] 孙华.论大学的道德责任[J].现代大学教育, 2007 (1) :92~96.

[5] 王珏.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81~83.

[6] 王珍.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探析[J].海峡科学, 2008 (2) :95~9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好教师的标准下一篇: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销售人员激励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