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党建工作新途径——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为例

2022-09-11

党的基层组织是全党工作的基础, 是切实加强党的路线, 方针, 政策和任务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学生党员是我们党的青年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大学生党组织的基层建设已成为我们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 党的基层组织要融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 完成总目标和任务。加强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创新, 统筹规划有步骤有条理的开展相关活动。目前, 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在青年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 依托移动端、自媒体等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推进党基层组织工作信息化, 主抓高校党建的主动权势在必行[1]。

一、以《中国共产党的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原则, 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基层组织展组工作

(一) 立足“党章”, 基层组织生活有序开展

“党章”是我们党在政治和思想统一、组织和行动上统一的行为规范。学院党委严格遵照“党章”开展各项组织生活。我校有一个党总支, 27个党支部, 568个党员。近年来, 学院党委严格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党组织建设, 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等相关制度。开展专题党课、外出参观、基层扶贫实践等多样化的组织生活, 切实提高党组织的生活质量。

(1) 建立形式多样的学习制度。除了“三会一课”定期开展研究党的理论知识和文件精神以外, 党组织每年组织参观和学习, 拓宽科学发展的视野, 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 进一步激发党员, 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此外, 通过信息平台观看警示教育片, 邀请优秀党员介绍先进事迹, 组织微信互动知识竞赛, 开展党组织生活, 能够提高学习效能, 激励党员干部诚实守信, 创造一流竞争, 全面提高党员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2) 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制度。为加强党内民主监督, 党支部严格按照要求召开民主组织生活会议, 每年对党员进行民主审查。认真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确保民主生活取得切实成果。

(3) 结合实际创新组织生活方式。为了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 让组织生活充满活力, 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和QQ、微信等信息化平台、积极创新组织生活形式, 取得较好的成效。

(二) 立足《细则》, 党员发展工作全程保质保量

《细则》明确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标准、培养模式与考察程序, 重点发展对象的确定与考察程序以及预备党员的继续培养、考察和转正。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严格遵循“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这一既定流程, 将整个入党流程纳入到全程监管的模式中, 确保“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对每一阶段的考察期都做到态度认真培养负责, 严格把控入党流程的全过程, 力争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以信息化为手段, 探索创新学生党员发展道路新途径

(一)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全员长效培养机制

纵向探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问题, 与以往短期集中式的培养模式不同, 结合我校特定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在一年考察期内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长线式的培养。入党“长线式”的培养模式对于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处理诸多复杂矛盾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的“纸上谈兵”式的纯理论化培训。可以使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都在理论的指导下丰富实践经验, 在实践的磨练中提升理论素养。具体做法如下:

(1) 以一年培养考察期为单位, 建立一套入党积极分子量化档案, 量化考察阶段的思想、政治、学习、工作等个人综合具体表现, 用视觉分数分阶段判断符合入党条件的发展对象;

(2) 依照《党章》制定学生党员、预备党员行为准则, 在培养考察期内的所有表现都将以可视化的数据呈现在学生本人以及培养人面前, 切实做到培养留痕, 有迹可循。

(3) 依托我校信息化CRP系统, 对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量化表现进行后台实时监控, 有效的起到了监督作用。

(二) 以学生党员工作站为抓手, 全方位发挥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战斗堡垒作用

横向拓展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活动范围, 高校一般以各系院支部为单位开展学生组织生活等活动, 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职业实践型社团以及各类兴趣爱好类社团诸多, 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分布较为零散, 难以形成合力, 加之信息化CRP系统在我校的广泛应用, 我们便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学生党员培养的新阵营——学生党员工作站[2]。

(1) 学生党员工作站是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 聚合了包括全体在校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在内的学生组织生活等活动平台, 借此平台可将原本分散的学生党员力量集中起来, 以点带面, 实现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和管理, 真正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2) 实践出真知, 以职业实践型社团的开启模式, 让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在实践中体悟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在组织活动之后上传撰写心得形成日常思想记录, 在实践中拔高理论高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相得益彰。

纵横观之, 基于信息化的学生党员展组工作是一次全程、全员、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又一突破。

三、现实状况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广泛性、开放性、高速度、高效传播、多元互动和多样性传播形式等特征是信息化时代的显著标志, 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一) 党的主体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当代90后大学生思想独立、观念开放、思维活跃, 信息化运用游刃有余。加之, 新媒体广泛传播各种政治态度、文化观念、道德行为、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良莠不齐。大学生个体差异性大以至对各类传播内容选择不一, 部分学生政治意识较为薄弱, 对事物和理念的分辨与把控能力差。党的主体地位备受威胁,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坚定学生政治信念以提高大局意识等值得高校党组织思考。

(二) 党的舆论引导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网络舆情的爆发式散播、极端式扩大等特征使得原有的话语体系紊乱, 改变了传统引导模式, 个体认知水平参次不齐, 辨析差异明显。缺失的网络监管制度更是加重了舆论导的负面效应。因此,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方式、途径在大学生中进行舆情分析、舆论引导将面临巨大的挑战[3]。

(三) 学生党建工作队伍面临着艰巨的考验。

网络能够充分体现大学生的思想, 充分发挥话语权, 不断扩大与社会的联系。它是否会面对大学生自身的前瞻性思维, 言语是否积极, 舆情的辨别是否正确, 社会焦点和社会矛盾是否能得到理性对待[4]。面对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 能否坚持真正的信仰, 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党建工作者有效的引导与教育。因此,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指导应全面、深入和人性化。

摘要:学生活动家利用实际感染的有效性来推动青年人建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积极态度。净化学生党员积极分子加入党的动力, 做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入党;创新的教育培养模式, 实施“跟踪式”考察模式, 一改高职院校积极党派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缺失的有效性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行为入党;培养过程融入实践元素, 以“理论”与“实践”相呼应的培训模式为创新突破点, 旨在让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中体悟理论的内涵, 将思想入党与行动入党相统一,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入党。

关键词:高校党建,学生党员,信息化

参考文献

[1] 丁其科.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网络化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6) :192-193.

[2] 王柏荣.浅析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 2015 (5) :225-226.

[3] 任忠诚, 莫勇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长效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 2015 (6) :15-17.

[4] 周辉, 谢彬.浅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建设[J].高校社科动态, 2018 (11) :38-4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设和谐环境打造科技校园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