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课本归纳

2023-02-04

第一篇:高中地理选修课本归纳

陕西高中课本目录(必修+选修)

陕西省高中数学目录

(必修+选修)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必修5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陕西省高中英语目录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必修四 必修五 选修六 选修七 选修八

陕西省高中语文目录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必修4 必修5

选修科目:

1.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2.外国小说欣赏 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4.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5.语言文字应用 6.先秦诸子选读 7.中国小说欣赏 8.文章写作与修改 9.影视名作欣赏 10.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11.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12.演讲与辩论 1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4.新闻阅读与实践 15.中国民俗文化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

必修1 必修2 选修1-1 选修1-2 选修2-1 选修2-2 选修2-3 选修3-1 选修3-2 选修3-3 选修3-4 选修3-5

高中化学目录(必修+选修)

必修1 必修2 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选修2 化学与技术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选修6 实验化学

第二篇: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物理选修3-1经典复习

一、电场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22 2.库仑定律:F=kQ1Q2/r(真空中的点电荷){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C;Q

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2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6.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7.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P减/q

8.电场力做功:WAB=qUAB=qEd=ΔEP减{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ΔEP减 :带电体由A到B时势能的减少量}

9.电势能:EPA=qφA {EP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10.电势能的变化ΔEP减=EPA-EPB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减少量}

1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WAB=ΔEP减=qUAB (电场力所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

12.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1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常见电容器

21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增或qU=mVt/2

15.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 :

类平抛运动(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

2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a=F/m=qE/m =q U /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分布要求熟记;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1

2(6)电容单位换算:1F=10μF=10PF;

-19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等势面

二、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2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 +R)或E=Ir+ IR(纯电阻电路);

E=U内 +U外 ;E=U外 + I r ;(普通适用)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26.焦耳定律:Q=I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8.电源总动率P总=IE;电源输出功率P出=IU;电源效率η=P出/P总{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2 2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10.欧姆表测电阻

11.伏安法测电阻

1、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接法

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

3 3

枣阳市高级中学高二物理备课组

注:(1)单位换算:1A=10mA=10μA;1kV=10V=10mV;1MΩ=10kΩ=10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3)串联时,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时,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2(4)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4r);

三、磁场

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B =Φ/S,是矢量,单位(T),1T=1N/(A•m)

2.安培力F=BIL (注:I⊥B) ;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4.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

222(a) f洛=F向=mV/r=mωr=m (2π/T)r=qVB;r=mV/qB;T=2πm/qB;

(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 (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弦切角的二倍)

注:

(1)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

(2)磁感线的特点及其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要掌握;

3636

3

6

(3)其它相关内容:地磁场、磁电式电表原理、回旋加速器、磁性材料

4 4

第三篇: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

高中地理区位因素归纳 (2011-07-26 11:29:36)转载▼ 标签: 高考 区位分析 文化 分类: 知识点分析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工资低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典例】 ⑴、东北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区位因素是:

①平原辽阔,耕地连片,利于大型机械化操作;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或有

1 肥沃的黑土);③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期;④山环水绕,灌溉水源充足。⑤人少地多,土地增产潜力大;⑥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⑦中国人口众多,对粮食需求量大,国内市场广阔;⑧国家政策扶持;⑨有辽中南重工业基地提供机械化设备等。

⑵、秦淮一线以南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四川盆地水热充足);②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深厚(长江中下游有水稻土,四川盆地有紫色土);④交通便利,市场广阔;⑤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⑥栽培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思考】 两广丘陵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哪一种?该区域发展此农业类型的区位优势有哪些?从土地利用的潜力看,该区域可以发展什么?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

2 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口地带,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季风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典例】 ⑴、武汉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

①距铁矿区近:有大冶铁矿;②能源充足:有葛州坝和三峡的水电,距华北能源基地也不远;③水源充沛:有长江和汉江;④地势平坦;⑤工业基础好;⑥水陆交通发达:有长江及汉江水运,京广线纵贯南北,高速公路四通八达;⑦地理区位优越: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协作条件好,市场非常广阔;⑧科技文化较发达,劳动者素质较高。

⑵、天津发展海洋化工的优势条件

①原料充足:附近有全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②能源丰富:附近有开滦煤矿、华北油田等,而且有统一电网;③地势平坦开阔;④沿海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⑤人口、城市密集,接近消费市场;⑥依托京津,背靠“三北”,区域协作条件好;⑦国家政策支持。

【思考】

包头有“草原钢城”之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区位是什么?限制性因素主要是什么?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3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典例】 重庆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③农业发达,物产富饶;④工业基础雄厚;⑤科技教育较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素质较高;⑥国家政策优惠,有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等。

【思考】 攀枝花兴市的条件是什么?试分析这一西南钢城发展的有利区位因素。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

4 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典例】

京九铁路 ①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南北铁路的运输压力,激活全国铁路网);②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③维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思考】

青藏铁路已全线铺轨完工,请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其对青藏地区的意义。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5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典例】同学们请对照写出鹿特丹港的情况,我们上课讲过的. 上海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大陆沿海航线的居中位置,河港、海港兼备;有长江和黄浦江为港口提供出充足的淡水和轮船停泊的空间;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②经济腹地广阔且发达,交通非常便利;③有上海市为依托,具有人、财、物的优势。

【思考】

天津滨海新区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该新区开发、开放的意义有哪些?

与上海港相比,天津新港建设的有利及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6

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水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

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诱发地震、滑坡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降低发射初速度(也与能源有关)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7 交通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

1.大陆架宽、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

十一、商业街的区位分析

市场最优:城市几何中心,商业活动范围大── 一般以零售为主

交通最优:市区环路或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 一般以批发为主

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

【典例】

武汉成为商业中心的区位条件:

①是中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轻重工业发达,有稳定的商品供应;

②所在区域人口稠密、城市集中,消费市场广阔;

8 ③水陆交通便利: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线贯穿南北,长江航线沟通东西。

【思考】

你认为南宁市成为广西商贸中心的有利区位因素是什么? 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

气候

1.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

2.描述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或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

3.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

4.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气温高低(总体);极值的位置;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

5.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

6.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

7.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8.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沙源(地表状况)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思考

9.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纬度;地势;天气和气候

河流

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带海水冬季上翻)

3.盐度的影响因素: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淡水汇入情况;海域特点;洋流;结(融)冰情况

9

4.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冰期;含沙量

5.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航运价值(能力);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

6.河流流量大的原因: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7.描述河流走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北-东南;描述河流流向(从高向低流)

8.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水能大小;冰期及长短;含沙量多少;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黄河下游地上河);凌汛(不普遍)

9.描述水系特征:河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

10.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

11.描述海水特征:海水温度和盐度

12.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13.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工农业引用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河水灌溉),汇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

灾害

1.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山区)坡度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气候(降水);植被状态。

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按材料来)

10 2.洪涝灾害的原因:(从收支方面思考)

自然原因:降水(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丰沛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特点;区域内的地形状况等。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抗灾能力弱

3.干旱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少及变化大;

人为原因:人口、经济(农业、工业等)发达程度;污染;浪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干旱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

如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

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⑧海水淡化等。

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

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5.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降水状况;地表植被;土质特点。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

6.土壤次生盐碱化

分布: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7.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11 产生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导致问题: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8.沼泽地成因:地表水收入大于支出

气候因素(降水或地表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形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高纬冻土(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和高原冻土(如青藏高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例如:江苏浙江多湿地的自然原因: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浙江的湿地公园少于江苏的原因:山地丘陵多、平原少。

水利工程建设利弊

利:防洪 发电 灌溉 航运 养殖 旅游 生态等综合效益

弊:移民 淹没土地 生态危机 文物破坏等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

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这意义)

考虑对输出地 (资源开发 基地设施建设 相关产业发展 就业 环保)

沿线 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 就业 相关产业发展 环保)

铁路建设意义

经济意义(农业资源开发 工业商业旅游业 区际经济联系等)

政治意义(解决贫困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外向型经济 国防)

生态意义(人口对生态压力 能源调运 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减少对植被破坏)

限制性因素:自然 海陆位置 地形地貌地质 水文状况(河流 沼泽 洪水 滩涂 干旱 冻土)

社会 资金 科技 经济基础 城市分布 资源状况等 生态问题

12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深居内陆,受地形阻隔,水汽难以深入)——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劲,植被稀疏,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气候异常(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较少;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春季气温回升,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维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海水倒灌(黄淮海平原)。(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13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海域相对封闭:静水;静风。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名师教你如何提高高考地理解题能力 (2011-07-26 10:56:56)转载▼ 标签: 高考复习方法论 文化 分类: 高三复习方法

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高中地理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巩固、深化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任务。那么在高考一轮复习已进行大半的时候,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

一、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

高三学生复习时重解题轻审题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生在做题时匆匆浏览题目后便立即下笔解答,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审题不清而导致失分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做题时应留出更多的时间审清题目,明确试题要求和考查意图。

审题就是要看懂题意,找出题中尤其是图中的隐含条件,理解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图名和地理背景等,分析题目内容与课本的关系、分值与答案要点的关系。要达到此要求,下列几个审题习惯需要注意培养:

1.审清题干的习惯

①逐字逐句读题,不能扫读。②找中心词、关键词、限定语,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如选择题备选项中,有“都”“全”等词多为错项。③严防题目中的概念被自己偷换,如:华北与华北平原、气候区与气候、分布规律与分布地区、水能与水电等,这些相似词语的地理含义是不同的。④对长句作一定的语法分析,准确断句。⑤可在试卷上用铅笔作标记:画点、画线、画圈等。

2.抓住信息的习惯

①分项检索信息,如:示意图要先读图例,坐标图要先弄清各坐标轴所代表的地理事物,表格要先读表头,再读其他内容。②对某一地理事物不同年代的变化图、多项因素统计表,要细心地比较信息的变化。③对图、文、表三者中相关信息要进行有机整合。④对图、文、表中的信息进行转换。⑤正确运用信息(尤其是数据信息)来回答问题。 3.展开联想的习惯

从图、表、文中不能直接获得答案的,要进行联想。联想要尽量回归课本,回归地理原理和规律;要挖掘题中的隐含信息,但不能改变题目的条件或添加条件。

4.前后互推的习惯

对选择题题组、简答题的各个小题,解题时要前后照应,互相推理,从中启发思维,寻求答案。但要注意,选择题题组的总题干的材料,才是各小题的可靠条件和依据,不能改变题目的条件或添加条件。前后互推一般是在感觉题干信息不足以解答问题时,扩充有效信息来帮助正确解答问题。这种迂回战术在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时十分有效。

14

二、清晰的思路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核心

由于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式(本辑《试题调研》中提供的思维模板、万能模板值得同学们借鉴),形成适合自己的解题思路。

进入高三后,同学们要特别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对每次练习、模拟考试获得的解题思路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要认真总结,最好记录在学习笔记上,经常翻阅。下表是一位地理成绩优秀的学生整理的有关河流问题的解题思路。

15

第四篇: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环境概述

自然社会两大类, 岩土阳光水生气。 人口工农交通科, 环境污染谁之罪。

注解:

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 自然环境包括岩石、土壤、阳光、水、生物、空气等。 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环境污染的形成,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

(一) 次生问题人之罪, 环境污染生破碎。 排放超标索取多, 科技助推杀伤力。

注解:

环境问题按产生原因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等。

科技的进步在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1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二) 变暖酸雨臭氧破, 危害健康陆淹没。 植被破坏生物减, 流失荒漠人之过。 注解:

全球性环境污染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001年我国降水pH等值线全球变暖的主要危害是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没;酸雨危害植物生长、建筑物,还可能损害人体健康;臭氧层破坏使其对紫外线的吸收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这些环境问题多是因为人类活动产生的。

第三节 人类与环境

人赖环境亦改反, 二者关系随时迁。 尊重自然泛爱众, 当代后代皆应兼。

注解: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同时人类还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人类和环境的关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采猎文明时期人类依赖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善待自然。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既要尊重和善待自然,又要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同时还要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2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二章 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自然属性物能量, 可再非可两大项。 人口增长供需紧, 节流开源双管上。

注解: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按其特性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由于人口增长,资源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应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积极寻找短缺资源的替代品等。

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石油危机阻发展, 增效储备不可偏。 优化结构直燃少, 开采勿忘及时填。 注解: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的逐主竖井通风井渐枯竭,必然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推广节油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资源勘

煤层位置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同时还要做好石油储地下竖井开采煤矿备,确保石油安全。

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的比例太大,因此我们要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煤炭使用,尤其减少煤炭的直燃,同时在煤炭开采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做好开采后的土地恢复工作。

3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造林防流荒漠化, 中国美国是一家。 开发保护相协调, 土地整理科学抓。

注解:

植树造林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美国的“黑风暴”治理,也叫“罗斯福工程”有效治理了南方的大草原沙漠化;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也有效抑制了荒漠化的扩张。植树造林是没有国界的治理荒漠化的生态措施,一定能造福整个人类。

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我们还要做到“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的持续供应”。

世界部分国家的植树节中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日本:每年春季开展植树节和绿化周等活动。绿化周包括街道绿化日、宅旁绿化日、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学校绿化日、绿化树木保护日等;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蒙古:每年5月和10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印度:在每年7月第一周开展全国植树节活动;斯里兰卡: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泰国:每年的国庆节(12月5日)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约旦:1月15日是植树节;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土地整理是以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

4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群加环境生系统, 相对稳定做平衡。 受到自然人为扰, 生态破坏敲警钟。 注解:

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不同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其要素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做生态平衡。

当健康的生态系统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时,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进而造成生态破坏。

第二节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匮乏草场退, 流失多因水风力。 过牧樵垦荒漠化, 生物减少人之罪。 注解:

在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资源匮乏是主要是人类过度砍伐的结果,草场退化主要是过度放牧的结果,水土流失主要是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受水力、风力等外力作用的结果,荒漠化往往主要是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减少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5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

植保农发相结合, 开发基建更严格。 生物就迁两保护, 但愿物种逐渐多。

注解:

保持水土和控制荒漠化,要采取一切措施扩大和恢复植被,把植被保护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标准。

保护生物多样性多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珍稀濒危动物人工繁育基地等。但愿通过人类的努力,使物种减少速度降下来,确保物种的延续和扩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热带雨林温室奇花异果室景墙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措施,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大。

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6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三型生理化, 饮水灌溉害处大。 清洁生产好预防, 治理管理一并下。

注解:

水污染主要有三种类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污染水饮用、灌溉会危及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

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减少水污染主要途径。

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是预防、治理和管理。预防主要是指通过有效控制减少排放。水污染的治理和管理要同时进行,双管齐下。

清洁生产包括改进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用无毒低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减少对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燃煤排气遇雨酸, 紫外作用光化烟。 大气污染人之过, 二氧化碳惹祸端。 注解:

煤炭燃烧,排除大量有害气体。

其中排除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形成酸雨;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作用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大量二氧化碳进入空气,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变暖。

7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

生产消费固体废, 毁观污水占土地。 卫生填埋隐患少, 回收发电第一位。

注解:

固体废弃物污染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各类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体废弃物的堆积,往往会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还会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 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很多,但最好使其“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能回收的回收,能发电的发电,实在没有价值的可以进行卫生填埋。

第四节 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工交生活噪声源, 影响健康墙不安。 禁止鸣响设屏障, 器械护耳控时间。

注解:

噪声可以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噪声的危害很大,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超过140分贝的噪声甚至可以使墙体震裂、门窗破坏等。

减少噪声,首先要控制声源,禁止鸣响,也可以通过设置隔音屏障阻碍噪声。同时在强烈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还要注意佩戴护耳器,减少在噪声环境中的暴露时间等。

8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五章 环境管理

第一节 环境管理概述

环境管理政府参, 运用手段协调关。 资源区域和专业, 基本国策三三三。 注解:

环境管理是国家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问题实施的管理,即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集团和个人之间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管理分为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专业环境管理三大类。 环境管理的“三三三”是指:

三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三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项环境保护基本国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中国环境管理思想环境保护战略方针(环境政策中第二层次)中国环境管理的产生:20世纪70-80年代环境保护被确定为基本国策(环境政策中最高层次)“三同步”“三统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三项基本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政策中第三层次)“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预防为主是首策,谁污谁治责明确。 环保目标政府定,城市整治综合做。

注解:

三大环境管理政策中第一条就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第二条是“谁污染,谁治理”,责任明确;第三条是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一方面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另一方面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应当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其中排除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雨形成酸雨;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紫外线作用形成光化学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大量二氧化碳进入空气,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变暖。

9

诗化地理

宁晋中学

慢羊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第三节 中国环境法规体系

三层六项环保法, 宪法位居最高塔。 地方法规切实际, GB标准强制抓。

注解:

环保法体系的构成分三个层次,从最高层的宪法到第二层次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再到第三层次的国际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其他相关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各地方根据国家环境保护费规和本地情况制定的综合性或单行环境保护法规。

GB标准是指为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

第四节 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积极履行国际约, 节能减排效益多。 保护环境我做起, 绿色才是好生活。 注解:

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所以各国人民都应该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做到节能减排,节约资源,减少排放,从根本上缓解和治理环境问题。

绿色代表生命,绿色已经成为无污染、无公害的代名词。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增强绿色意识,营造绿色未来,让绿色成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环境保护完毕)

10

我们只有善待资源,善待地球,才能拯救自己。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五篇:高中地理必修一计算归纳

高中地理学习: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

.在全球范围内(H为正午太阳高度):

(1)H=90°-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2)H二分=90°-观察点纬度 (3)Hmax-Hmin:

①Hmax-Hmin=黄赤交角×2=23°26′×2=46°52ˊ(非回归线之间) ②Hmax-Hmin=黄赤交角+观察点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 (4)H差=纬度差

①同一时间不同地点,H差=纬度差(两观察点在直射点同侧) ②同一地点不同时间,H差=纬度差(两直射点在观察点同侧) (5)当热水器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时: ①H=90°-集热板倾角

②集热板倾角=纬度差(纬度差是指观察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2.在极昼范围内的重要公式(H为太阳高度): (1)H12点=90°-(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 (2)H0点=(观察点纬度+直射点纬度)-90° (3)H极点=直射点纬度

(极点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点太阳高度在一天内保持不变) (4)H12点差=H0点差=纬度差(大小对调) (5)观察点纬度=[180°-(H12点-H0点)]÷2 (6)直射点纬度=(H12点+H0点)÷2 (7)极昼圈纬度=极夜圈纬度=90°-直射点纬度

(极昼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同侧、极夜圈与直射点在赤道异侧) 3.晨昏线与经纬线的夹角:

(1)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直射点纬度 (2)晨昏线与纬线的夹角=90°-直射点纬度 4.北极星高度:北极星高度=观察点纬度

(北纬为正能看到北极星,南纬为负不能看到北极星,赤道为0°看到北极星位于地平线)

5.日升日落偏角:日升日落偏角=直射点纬度

(在有昼夜交替的地方,日升日落偏向与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一致) 6.日升日落早晚: (1)经度因素:地方时早晚

(同一纬线上,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日出也先日落) (2)纬度因素:昼夜长短

(同一经线上,昼越长则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昼越短则日出越晚日落越早)

7.昼夜长短的最大差值与纬度正相关

(1)南北纬20°的昼夜最大差值=2小时26分钟; (2)南北纬40°的昼夜最大差值=5小时42分钟; (3)南北纬60°的昼夜最大差值=12小时58分钟。 8.相同经纬线的有关计算:

(1)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和区时相同; (2)同一条纬线上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9.关于赤道对称的昼夜长短状况:

(1)同一时间关于赤道对称的两条纬线昼夜对调;

(2)同一地点关于赤道对称的两个直射点所对应的日期昼夜对调。 10.特殊经线的地方时:

(1)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12点; (2)平分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0点或24点。 11.特殊地点的地方时: (1)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6点; 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18点。 (2)晨昏线与极昼极夜圈的切点:

①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地方时=0点或24点; ②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地方时=12点 (3)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12点 1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日出日落: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②夜长=24小时-昼长。

(2)昼夜弧度:①昼长=昼弧度数/15°;②夜长=夜弧度数/15°。 13.球面经纬度距离:

(1)同一经线上:L=纬度差×111km (2)同一纬线上:L=经度差×111cosθkm(θ为纬度) 14.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360°/24h=15°/h=1°/4m=1′/4s(求东加求西减) (2)区时的计算:区时差=时区差(求东加求西减)。

注意:标准时间是指0时区的区时,又称世界时;北京时间是指东8区的区时,是我国的统一时间,但不等于北京地方时。 15.时区的计算:

(1)经度→时区:经度÷15=商(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2)时区→中央经线(标准经线):中央经线=时区数×15° (3)中央经线→时区范围:时区范围=中央经线±7.5° 16.日期的计算:

(1)国际日期变更线(人为日界线):由西向东越过该日界线、由东经向西经越过该日界线、由东12区向西12区越过该日界线,日期均减1天;相反则加1天。

(2)0点或24点经线(自然日界线):由西向东越过该日界线日期要加1天,由东向西越过该日界线日期要减1天。

注意:按东西方向,时间(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是求东加求西减,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计算是求西加求东减,0点或24点经线两侧的日期计算是求东加求西减。 17.日期范围的计算:

一般而言地球表面有两个日期,偏后的日期是大日期,偏前的日期是小日期。

(1)范围:大日期范围是由0点或24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小日期范围是由0点或24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2)变化:小日期范围在变小,大日期范围在变大。 ①0点或24点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日期相同;

②0点或24点经线与90°E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1:3; ③0点或24点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1:1; ④0点或24点经线与90°W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3:1; ⑤0点或24点经线处在东经时,大日期范围<小日期范围; ⑥0点或24点经线处在西经时,大日期范围>小日期范围。 18.由日期估算太阳直射点纬度和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 (1)二分二至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范围为南回归线(23°26′S)与北回归线之间(23°26′N),周期为1回归年=365d5h48m46s,速度≈纬度8°/月≈纬度1°/4天,即每个月约移动纬度8°,每移动纬度1°约需要4天。

结合(1)(2)可以推算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中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高中话题作文题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