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站安全生产论文

2022-05-03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水文站安全生产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进入6月以来,黄河源区降雨不止。时断时续的雨丝汇入涓涓细流,终成汹涌洪流。6月20日19点24分,唐乃亥水文站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9年第1号洪水。这场洪水洪峰不高却后劲十足。7月3日19点18分,兰州水文站流量达342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9年第2号洪水,防汛形势持续严峻。

水文站安全生产论文 篇1:

风雨兼程八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

九曲黄河穿峡入谷,一路狂奔。流经宁夏卫宁平原后不久,来到一个两山夹峙的峡谷地带,黄河穿峡而过,水光山色相映,宛如天然青铜镜,峡谷因此得名“青铜峡”。青铜峡为宁夏平原九大灌渠的渠首,哺育着几乎整个“塞上江南”。

1939年5月17日,黄河水文人在宁夏平原灌溉源泉之地、十里长峡青铜峡出口处择地而设青铜峡水文站。该站距离黄河入海口2859公里,集水面积27501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7%,属国家基本水文站。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青铜峡水文站迎来了80周岁的生日。

八十年峥嵘岁月,八十年风雨兼程。一代又一代青铜峡水文人,牢记职责和使命,克难攻坚,无私奉献。

岁月沧桑 风雨兼程

日月如梭,几多拼搏。一代又一代水文人在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开拓进取。让我们走进时空长河,追寻旧日的足迹,聆听那些不同寻常的故事。

1933年,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成立。李仪祉委员长登报公开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严格考试合格者,方能录取任用。

“老师,我是河海民八级杜裕魁。”这是青铜峡水文站第一任站长杜裕魁在应聘面试时的自我介绍。

1939年5月17日,青铜峡水文站由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设立,站长杜裕魁(河海民八级,工程师)。测站位置位于现基本水尺断面上游850米处。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中华大地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水文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异常恶劣。

青铜峡水文人身居荒滩野峡,远离亲人,与母亲河为伴,与日月同行,与天地同眠。他们坚守测站,克难攻坚,在艰辛的道路上开拓前行。

1945年5月,汉渠青铜峡站(青铜峡东总站)由青铜峡水文站杜裕魁站长组织设立。

1949年4月,青铜峡水文站因战事停测。

万里崎岖,大军纵横驰奔。华夏大地,捷报连连凯歌欢。

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国欢庆。

1950年2月,青铜峡水文站在原处恢复观测,隶属黄河水利委员会。

1952年1月1日,断面上迁1650米,改为青铜峡(二)站,位于现基本水尺断面上游2500米处。

1953年6月,青铜峡水文站隶属黄河水利委员会兰州水文分站。

1960年4月1日,受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影响,青铜峡水文站测验断面下遷2500米,即现基本水尺断面,改为青铜峡(三)站。测验项目包括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等内容,同时承担河东总干渠、河西总干渠的测验任务。

1994年4月,该站隶属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

2003年4月1日,该站隶属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

岁月更迭,道路艰辛。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征程,一代人又一代人的担当。

1939年至2019年,风雨兼程八十载。青铜峡水文人艰苦奋斗、骁勇善战,在历届18位站长的带队下,不忘初心,坚实前行。

一卷卷、一册册古老泛黄的测站档案,一页页、一组组工整精确的水文数据,记录着青铜峡水文人在风雨里、在黑夜里、在严寒和酷暑中书写的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有人在风雨夜牺牲在岗位上,有人在维护设施设备时倒下,有人超负荷工作伤了身体,有人长期坚守在测站从未走出这里……

为了水文事业的发展,一代代青铜峡水文人舍弃了太多太多。他们长年累月守护在远离市区的黄河岸边,集艰苦与风险于一身,收集着一组组高精度、高质量的水文数据,为黄河防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他们默默坚守,甘当无名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像老黄牛一样辛勤耕耘,用青春、用智慧、用血汗书写着青铜峡水文站的精彩华章。

追溯青春年华 见证峥嵘岁月

脚踩曲折泥泞坑洼的小路,跨进锈迹斑斑的铁门,我终于赶到青铜峡水文站。枝繁叶茂的葡萄架下,有人在专注地工作。那双粗糙的手,正在木质杆上细心勾勒着……

这是我初到青铜峡水文站时留下的影像。时间:2005年7月13日。人物:该站女职工李向花。

那些年,测站周边环境恶劣,院墙外沙丘漫延,一年四季风沙不断。雨后,道路泥泞不堪,进出十分困难。办公房走风漏气,难挡沙尘。夏日,没有空调,只有舞动的纸扇子。冬日,没有暖气,只有冒着青烟的火炉子。

那时,站上只有一间砖混结构的办公室,9位职工都在这里办公。窗户上蒙着一层塑料布,防风防沙防寒。几张黄色的桌子上,摆放着计算器、铅笔、测验规范本、记载表等。通信工具是电话、传真、电台。

办公室虽拥挤,可院子很大。从锈迹斑斑的东大门进来后,右侧几栋平房是职工宿舍,左侧是一大片果园,最南端是气象观测场,办公室则在居中偏西处。

工作任务繁重,但那时的测验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测深器具以测深杆为主,测深锤为辅,这些都由职工自制。水位观测自记设备则是SW-40型自记水位计,年终资料整编时,一大摞A3水位自记纸代表着成果。尽管这些工具已退役,但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们陪伴着一代代水文人度过青春年华。流量测验采用传统的测船流速仪法,历时长、工作量大。配套的手摇式铅鱼绞车携载100公斤的铅鱼,吃力费劲,操作时一不小心就会伤了手指、胳膊。而低水流量测验则要划着小船或者使用悬杆悬挂流速仪涉水进行测验,一测就是两个多小时,工作人员身心俱疲。

为取得宝贵的水文数据,面对汹涌澎湃的洪水,青铜峡水文人迎难而上,鏖战风浪。

那时,流量测验最为危险的莫过于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排沙时。测船在巨浪中飘摇不定,时不时就有澎湃的巨浪打在甲板上。如果掌舵人稍有不慎,测船就会被巨浪高高抛起。每每回忆起这些,总是令人后怕不已。

青铜峡东总断面架设的流量测验缆道,设施陈旧简陋。我2005年上班后,经常参与测验工作,当时全国劳动模范王定学是东总断面的负责人。

每当开展流量测验时,王定学总是通过右岸缆道钢架攀爬登上只能容纳一个人的行车架,进入行车架后,他双腿悬荡在空中,挂好铅鱼和流速仪,启动行车架。木质卡子是行车架唯一的制动和行进设备。松开木卡后,受主缆垂度高低不一的影响,行车架载着王定学在惯性作用下瞬间滑动30多米到达对岸。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一幕时,瞬间惊呆!测验要从左岸测至右岸,王定学通过手持木卡滑动行车架前进到布设好的测速垂线位置,逐条进行测验,垂线越靠近右岸,主缆垂度越陡,滑动行车架就越感吃力。后来,我问王师傅:“这样很危险,难道不害怕吗?”王师傅说:“刚开始时确实感到紧张,慢慢就习惯了。再说了,光想着害怕,这流量测验还干不干了?”

王师傅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这就是担当,这就是责任。

虽然仪器设备陈旧,但水文站有值得学习的榜样和精神。每当想起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我总是内心激荡,眼角流泪。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细求实、团结开拓”的黄河水文精神就是一代代水文人的真实写照。

八十年过去 旧貌换新颜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青铜峡水文站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推进。

2008年始,青铜峡黄河断面办公测验楼、新站房、职工食堂、职工活动室、发电机组房屋相继落成启用。

2009年至2011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景区在青铜峡水文站周边建设,青铜峡水文站周边居民住房、养鸡场、工厂等相继拆除。

2012年3月至6月,青铜峡水文站进行交通道路工程建设,种植龙爪槐、侧柏、苹果树、枣树、桃树、梨树、杏树、核桃树等树木。

2008年至2019年,职工工作环境、生活场所得到有力改善,办公设施设备、文体娱乐器材配备齐全,菜园子建设多姿多彩,职工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站容站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科技助力 水文測报能力快速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铜峡水文站传统的水文测验模式和落后的测验设施设备已很难满足新要求。

2007年到2019年,在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怀和重视下,青铜峡水文站水文测报能力快速提升。铅鱼自动升降系统、(RG-30)雷达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相控阵ADCP 、YMWG雷达水位计及数据处理系统、水情自动报汛系统等新设备新技术在青铜峡水文站逐步投产并推广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众多安全隐患渐渐被消除。

2018年12月11日,黄委在青铜峡水文站召开了第三届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现场观摩会。测站工作人员向40名同仁展示了新设备新技术快速测报的特点,全面展示了公共数据平台。

新设备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适应了水文信息化、智能化的新要求,加快了自动在线监测能力建设进程。

深耕细作 荣获佳绩

2003年至2018年,青铜峡水文站职工勠力同心战洪水,圆满完成了“12·7”洪水、2018年秋汛洪水的测报任务。一份份水情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上报到宁蒙水文局信息中心,及时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服务。

青铜峡水文站全体职工团结开拓,科学创新,各项工作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应用研究方面获得的奖项有:黄委“三新”认证3项,黄委水文局“浪花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黄委水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安全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获得的荣誉有:2005年荣获黄委水文局“安全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获得黄委水文局“先进职工小家”称号、2014年获得黄委水文局“文明水文站”称号、2016年获得黄委水文局“三好单位”称号、2017年获得“青年文明号”称号、2015年获得“青铜峡市文明单位”称号、2017年获得包头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称号、2018年获得“包头市模范职工小家”称号并通过黄委水文局“三好单位”复审。

坚定信念 奋力进取

八十载岁月沧桑,八十载风雨兼程。

八十载艰苦奋斗,八十载团结开拓。

八十载薪火传承,八十载深耕细作。

八十载勠力同心,八十载共谱华章。

让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认识过去。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学史而明智。

把握当下,瞻望百年。新时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激荡人心。

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身到推动黄河水文事业发展的历史担当中,奋力书写绚丽的水文华章。

作者:高夏阳

水文站安全生产论文 篇2:

尽锐出战保安澜

进入6月以来,黄河源区降雨不止。时断时续的雨丝汇入涓涓细流,终成汹涌洪流。

6月20日19点24分,唐乃亥水文站流量达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9年第1号洪水。这场洪水洪峰不高却后劲十足。7月3日19点18分,兰州水文站流量达342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9年第2号洪水,防汛形势持续严峻。结合干流水库防洪调度运用,全河干流出现大流量过程。

洪水就是命令!黄委水文局领导运筹帷幄、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全力迎战洪水,准确预报,利用先进的测验手段严密监测,为黄河防御洪水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迎洪不惧  只因有备而来

来得早、来水量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是此番黄河上游洪水的显著特征。

6月1日黄河进入汛期,6月20日便形成洪水,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唐乃亥水文站自6月20日8点出现2140立方米每秒流量以来,截至7月15日,日均流量大于2000立方米每秒持续了23天。6月下旬,唐乃亥来水21.51亿立方米,居历史同期第二位;7月上旬,唐乃亥来水21.95亿立方米,为历史同期第一。黄河河源区持续降雨,导致上游测区干支流出现大流量过程,全河干流持续长时间大流量过程。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黄委水文局从机关到一线,每一级都绷紧了神经,重要岗位昼夜无休,密切关注大河水情变化。

6月20日9点,黄河唐乃亥水文站流量2200立方米每秒,水势持续上涨。黄委水文局副局长霍世青迅速召集并主持气象水情会商,紧急研判防汛形势,并发布唐乃亥水文站洪水蓝色预警。黄委水文局测验处密切关注汛情发展,及时指导一线测站开展洪水测报。19点,黄委启动黄河上游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在洪水出现的第一时间,黄委水文局要求各有关防汛单位和部门全员在岗,做好打持久战、攻坚战的准备,密切监视天气形势和雨水情变化,加强滚动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测预报预警信息,全力开展好水文监测工作,确保洪水过程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快,为上级防汛决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黄委水文局水情室24小时紧盯雨水情的变化趋势,研判洪水演进过程。6月1日至7月12日,黄委水文局共发布长中短期降水预报28期、洪水预报2期、洪水蓝色预警2期、水情通报2期、黄河上游洪水预报43期、潼关小花区间日均流量预报30期、水情日报42期、水情简报2期、洪水日常化预报398站次,开展水库调度交互预报12次。

唐乃亥水文站,位于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是黄河干流重要控制站,也是龙羊峡水库入库站。6月20日凌晨1点洪水悄然潜入,唐乃亥水文站断面猛然涨水,经分析,预计当天傍晚出现2500立方米每秒流量。站长马玉东迅速反应,带领5名站员抖擞精神,昼夜值守。大家熬红了双眼,却不敢有丝毫松懈,时刻紧盯水位流量变化。

当日19点24分,唐乃亥水文站流量25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9年第1号洪水。洪水到达期间,站员利用自动化铅鱼缆道共完成测流4次,利用横式采样器单沙取样7次,利用RTU和网络发报20余次,较好地控制了洪峰过程,为国家防总、黄委、地方政府提供了重要的水情信息。

待水势渐平,大家才得以喘息,吃一口热饭。“第二天我们来慰问,中午大家边吃饭边聊天,我奇怪马站长没有回应,扭头一看他已经坐着睡着了。”黄委西宁勘测局办公室主任魏云说。

兰州水文站,坐落在兰州市美丽的滨河公园,与对面的白塔山遥相呼应。6月份,黄河1号洪水蓄势而来,中山桥下浪花似堆雪,河水情势严峻,原本河道两岸供市民休憩散步的小道也完全被淹没。“6月以来,受上游來水、刘家峡水库调节及区间降雨过程影响,21日兰州水文站日均流量已达2000立方米每秒,随后逐步缓慢上涨,28日日均流量达2830立方米每秒,29日出现洪峰流量3200立方米每秒,到7月3日一直稳定在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我们时刻关注水位变化,及时组织测报,完整掌握洪水过程。”兰州水文站副站长陈国梁向笔者介绍。

7月3日,兰州水文站水位陡然上涨,19点18分测得流量3420立方米每秒,形成黄河2019年第2号洪水。4日3点36分,该站出现入汛以来最大流量3570立方米每秒。其间共施测6次,兰州水文站职工连续奋战,夜以继日地不断测报,完整控制洪水过程。

洪水不断向黄河下游演进,沿线各单位、各水文站厉兵秣马、严阵以待迎战。

战则胜,胜靠练。大水迅疾,水势瞬息万变。面对翻腾不息的河水,水文人能够冷静应对,迎战不惧,得益于他们扎实细密的汛前准备工作。

2月27日,黄委水文局就下发通知,要求局属各单位结合测区实际,组织开展汛前准备工作。全局各水文站均制订了可能出现的超标和异常洪水应急预案,为有效指导各级洪水测报、保障洪水测报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完善各类预报系统,使黄河洪水预报系统覆盖整个黄河流域,持续提升了洪水预测预报水平。

5月底,黄委水文局汛前准备检查小组对上游各站进行细致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黄委水文局要求制定整改落实清单,加强督察督办,确保各项问题按时限要求整改到位,对于涉水工程影响等特殊原因不能解决的也要有周全可靠的度汛措施。

6月初,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时刻跟进整改进度,督促各站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扎实有效地完成了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在编号洪水的不断演进中,分别于6月21日、6月29日、7月4日召开3次防汛紧急会议,及时传达黄委及黄委水文局相关精神,听取防汛汇报,分析当前防汛态势,对上游洪水测报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细线密缝,争取百密不疏。正是由于黄河水文人这种追求极致的工作精神,才能在备汛和防汛无缝连接的6月,毫无畏惧地战胜一场又一场洪水。

科技助力  照亮水文未来

近年来,黄委水文局十分重视水文测报能力提升,多次强调各测区要摒弃落后的技术手段和生产模式,树立技术先进的理念,大胆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将职工从危险的境地和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2017年黄河水文测报能力提升会在兰州召开。如今两年多过去,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在上游测区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目前走航式ADCP测流系统已在吉迈、玛曲、大水、唐克、贵德、循化、兰州等站完成批复应用,极大缩短了测验历时,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黄河沿、上诠、享堂等站正在抓紧比测。通过2019年项目可实现走航式ADCP在上游水文测区的全覆盖。”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副局长朱云通高兴地说道,“兰州站侧扫雷达已在加紧比测试验,初步成果表明已具备投产条件,近期将对比测报告审查修订后批复投产。民和站水文全要素自动采集设施进一步升级,西宁、兰州测区自动在线测控中心已进入实质建设阶段。”

说起新仪器、新设备带来的好处,上游测站的职工们如数家珍。

兰州水文站负责ADCP测流的马亮告诉笔者:“在适用条件允许范围内,ADCP测流相较传统测流的长历时、高强度,它能够在保证测验精度的前提下,省时省力,且不错峰、不漏峰,是我们测流首选。”

唐乃亥水文站的年轻职工郝云鹏介绍道:“近几年,唐乃亥水文站陆续配置安装了铅鱼缆道测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VEGA雷达水位计、JQR型翻斗式雨量计、自动拟报软件、水位数据接收处理软件、电子绘图软件等,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站水文测报能力,也为圆满完成黄河1号洪水测报提供了技术保障。”

“水位数据接收处理软件和电子绘图软件的成功安装,使我们不用再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割补水位和绘制水力因素过程线,以前一个人绘制一个月的图需要2天左右,现在1小时就可以完工。”贵德水文站负责内业整理的李娜开心地说道。

循化水文站负责流量测验的谢婷婷表示:“自6月20日黄河1号洪水形成,截至7月8日,循化水文站共用铅鱼缆道测流12次,ADCP测流12次,取样单沙31次,报汛250余次。可以肯定地说,在水毁险情发生之后,是高新科技给我们一剂强心针,不仅帮助我们及时采集水文数据,更让我们恢复了信心。”

在贵德水文站,笔者见到在现场指导技能人才培训的黄委兰州勘测局局长孔福广,当谈到水文测报技术的变化时,工作经验丰富的他难掩内心的激动。他说:“1981年9月那场上游历史最大洪水到来时,我们测流用的是木船,测一次流量要在船上待十几个小时,后来架起了缆道,又升级成自动化控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又在推广应用更省时省力精度高的ADCP,水文技术装备真的是越来越好了!”

未来,上游测区仍会抓紧提升水文测报能力,持续完善水文测报技术、管理、服务能力等方面建设,用高新技术照亮水文测报未来。

应急处置  只为测报安全

天有不测风云。即使再万全的准备,也不能防御所有意外。随机应变,保障安全,一直是黄河水文人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本要求。

循化水文站,位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是黄河干流重要控制站,也是公伯峡水库的出库站和积石峡水库的入库站,承担着重要的水文测报任务。入汛以来,受持续降雨和上游干流高水位、长历时、大流量洪水过程影响,6月29日至7月3日,该站测验断面右岸滩地大面积被淹没,在长时间高水冲刷浸泡之下,吊船缆道和自动化铅鱼缆道钢塔发生严重右倾,部分缆索入水,造成安全隐患。

说起当日险情,已经历过多场洪水考验的该站站长蔡建生仍心有余悸。“6月29日16点左右,刚测流结束,就听张忠毅报告吊船缆道钢塔发生歪斜,正待查明原因时,钢塔突然大幅度向上游倾斜,缆绳落水。我们当即上报西宁勘测局和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同时将测船和铅鱼与主缆分离,并采取固定措施。”

险情发生后,黄委西宁勘测局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制订切除缆道等应急处置方案,排除安全隐患,保障人员和设施设备安全。上游水文水资源局通过微信视频等即时通信软件,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解,并将现场实况实时传送黄委水文局。黄委水文局党组高度重视,时刻关注现场动态,商定多套应急测验方案,并立即派出工作组赶到循化水文站进行现场指导。黄委水文局所属黄河水文科技公司紧急调用ADCP+罗经、无人机、RG-30等高新技术流量测验仪器设备,选派3名专家,在循化水文站增设流量测验断面开展洪水測验,确保了该站洪水过程水文测验的连续、完整、准确、及时。

西北大地,群山起伏,草原连绵。湛蓝的天空中,雄鹰自在盘旋。而消除测报隐患,保证测验安全,靠的正是一双“鹰眼”。

唐乃亥水文站的涂海生,再过两年就到退休年龄了,除了水文业务工作,他对站上的安全还特别上心。每天,他都要检查测验设施设备的使用状况,确保其使用安全。2018年7月10日,2018年黄河1号洪水刚过去两天。他照常在断面巡查,观察铅鱼缆道主缆的钢索时,突然发现异常——固定主缆的保险销差一点就脱销了,一旦脱销就是安全事故,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迅速将隐患报告站长,随即和站上职工一起立即对缆道进行加固。大家都对涂师傅的细心点赞。

在以自动化铅鱼缆道为主要测流设施的上游各水文站,它有一丝一毫的差池都可能会影响水文测报。2019年黄河1号、2号洪水叠加并流,致使贵德水文站水位居高不下,铅鱼缆道的升降索由于连日不休运转而出现断股。站长刘睿迅速调整测验方式,在符合测验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带领职工上船测验,同时积极组织对本站铅鱼缆道绳索进行更换。7月5日天气晴好,该站铅鱼缆道绳索成功更换完成,确保了洪水测报安全。

不管是应急处置,还是日常安全维护,不仅是靠细致的观察,更是靠一颗将水文安全生产放在首要地位的敬业之心。为了更好地迎战洪水,保证测验安全永远是水文工作的重中之重。

水文精神  薪火代代相传

滔滔大河,见证着水文人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润物无声,他们将黄河水文精神化为行动,于细微处、于点滴间传递给一代又一代水文人。

近年来,黄河水文队伍处于新老职工交替高峰,年轻职工缺乏大洪水测报经验,这次贵德水文站迎战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过程,着实让站长刘睿捏了一把汗,“全站职工平均年龄29岁,我1992年参加工作,这么大的水我也是第一次经历,对人员、设施设备、技术等都是一场考验”。

刘睿表示:“洪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能让每一位员工迅速适应岗位角色,现在我们人人会发报,人人会测流,人人会取沙,人人能安全。”

连续降水的天气对他们也是一种挑战。河源区的气候不同别处,刚刚还烈日当空晒得人招架不住,一片云飘过来就开始下起大滴的冷雨,有时甚至是下雪。“6月份下了24天,只有6天没下。”在河源区干了15年的马玉东深有体会,“下的那些天冻得穿棉袄,大太阳一出来,又得换短袖,招架不住就得感冒。”

大河上下,黄河水文精神熠熠生辉,代代相传。风口浪尖,黄河水文人尽锐出战,护河安澜,展现逆行者风采。

作者:席艳秋

水文站安全生产论文 篇3:

青铜峡黄河铁桥加固维护对水文监测的影响

摘要:根据青铜峡黄河铁桥加固维护工程在不同频率下的设计洪峰流量及设计洪水位,分析了工程完工后的壅水高度及长度。结果表明:百年一遇洪水时桥位处的壅水高度为0.38m,壅水长度为1520m,会对青铜峡水文站水位、流速、流量、泥沙测验以及水文测验安全等产生一定影响。为尽可能降低今后对水文监测的影响,需开展相关比测试验工作。同时,为消除或减轻工程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水文监测;壅水;黃河铁桥;青铜峡水文站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0-1379.2018.08.006

为满足青铜峡水利枢纽T程建设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的需要,1958年11月开工建设了青铜峡黄河铁桥,1959年7月1日建成通车,桥长292.3m。受当时施工技术条件限制,施工时桥墩为石块堆积夹心木质构筑,桥身为钢构铆接的公铁两用桥梁,后于1964年、1990年分别进行了维修加固。2012年12月,该桥被确定为区级保护文物。

1 工程概况

青铜峡黄河铁桥加固维护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首先用千斤顶撑起原有桥墩处的桥横梁,更换原有的竖直支撑木柱,然后在原有桥墩四周白河床底部开始布设钢丝网,架设钢管支架固定钢丝网,往钢丝网中抛较大石块至水面以上0.1~0.5m,按0.5~1.Om高度错台进行钢丝网填石块,堆砌成下大上小的锥体,尺寸尽量与原有桥墩保持一致,用高压注浆机对钢丝网抛石和砌护后的桥墩进行灌浆加固。施工时按照钢丝网架设—毛石堆砌—高压泵填充灌浆—梁柱校正一钢桁架、主梁维护—局部枕木、木板更换—桥面道路修补的顺序,依次分步对原桥的6个桥墩和桥身、桥面进行竖直支撑木柱更换、抛石砌护及灌浆加固。

2 测站简介

青铜峡水文站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青铜峡镇,青铜峡水利枢纽下游700m处,集水面积为275010km2。测站设立于1939年5月17日,于1960年4月1日青铜峡水利枢纽截流后搬迁至现在位置(本工程上游180m),是国家基本水文站、重点报汛站,是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控制断面和水资源保护的重点监测断面,是青铜峡水利枢纽出库控制站,为下游防汛、灌溉、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等提供水文信息,并为治黄收集基本水文资料。目前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输沙率、泥沙颗粒级配、水温、气温、冰凌、降水、蒸发、水质等。

3 水文分析计算

3.1 设计洪峰流量的确定

本次分析设计洪水以上游安宁渡站为参证站,采用原水利部天津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在1993年9月完成的《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可研报告》中的相关分析成果,建立该站与青铜峡水文站经龙刘(龙羊峡、刘家峡)两库联调后的设计洪峰流量关系,计算公式为Q青=1.064Q安-267(Q青为青铜峡站流量,Q安为安宁渡站流量),求得黄河青铜峡站经龙刘水库调蓄影响后的设计洪水成果,见表1。

从计算结果看,本次计算的青铜峡水文站20a-遇设计洪峰流量与宁夏水利设计院和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计算的青铜峡水文站设计洪峰流量成果可靠。

3.2 设计洪水位的计算

根据青铜峡站历年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查得的设计洪水位,按照分析确定的水面比降0.05%,采用水面比降法计算不同频率下桥位处设计洪水位(见表3)。

3.3 壅水高度及长度计算

本工程完成后对大断面进行测量,根据实测资料计算,铁桥所处断面在频率为p=5%、p=2%、p=l%洪水下河道行洪宽度分别减小25、22、21m,行洪断面面积分别减小11.2%、11.2%、11.1%,可以看出铁桥占用了过水断面,阻碍了河道行洪,增大了水流的能量损失,使得建筑物上游发生壅水。利用《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中的公式对壅水高度及壅水长度进行计算可知,p=5%、p=2%、p=l%洪水下最大壅水高度分别为0.37、0.38、0.38m,壅水长度分别为1468、1516、1520m。

4 对水文监测影响分析

(1)对水位的影响。根据壅水计算结果,本T程完成后,桥位断面最大壅水高度为0.38m,最大壅水长度为1520m,其壅水范围覆盖了青铜峡水文站整个监测河段,使水位和比降观测均受到影响。

(2)对流速的影响。本工程实施后产生的壅水改变了原有水文监测河段内的水流分布状况,引起流速在同流量下(同水位下)的横向及垂线分布发生变化。

(3)对流量测验的影响。本工程实施后将对青铜峡水文站监测河段内的流速分布及流速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调整测速、测深垂线,改变原有测验方案以保证测验精度,从而增加了流量测验时间,提高了测验难度。

(4)对泥沙测验的影响。本工程建设导致其上游河段流速分布及流速大小发生改变,测点含沙量及断面含沙量分布受流速改变的影响可能发生改变,原有单样含沙量及输沙率测验方案需在加密取样垂线、测点并积累一定测次的基础上重新分析确定。另外.其对单沙的代表性及单断沙关系也可能产生影响。为满足今后泥沙测验的精度和代表性,需要开展相关试验,并根据实测资料进行比测分析,从而确定今后的泥沙测验方案。

(5)对水文测验安全的影响。本工程对铁桥桥墩进行了加固,缩小了桥墩间的距离。当发生大洪水时,若吊船索断裂,则测船到达桥墩位置时易发生碰撞,给测船及船上测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

5 补救措施

(1)技术要求及原则。根据水文测验相关规范规定,水文试验必须在不同水位、流量、含沙量条件下进行:试验项目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比降、流向等,尽可能采用精密方法。结合断面多年实测资料分析,在本工程完成后进行水文监测资料的相关试验,确定水文比测的期限为3a。

(2)水位。为准确分析工程实施后对青铜峡水文站水位监测的影响,拟在铁桥桥位下游450m处和青铜峡水文站基本断面上游350m处的有岸设置2处视频监控系统观测水位,连同青铜峡水文站基本断面现有的水位计,开展水位同步对比观测分析。对比观测应包含各级水位的变化范围,观测时间及測次应根据河流特性及水位涨落变化情况以及工程对河道边界的影响程度等合理分布,在峰顶、峰谷、水位过程转折处应布有测次,水位涨落急剧时应加密测次。

(3)流速。由于本工程实施后造成水文监测河段流态改变,因此开展河道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工作非常必要。根据水文监测河段的具体情况,流速分布试验方法采用多线多点法和常规法比较,分析其垂线流速分布形式。当断面上各条垂线的流速分布形式相似时,可点绘一条标准垂线流速分布曲线:当断面上各部分的垂线流速分布形式不完全相同时,可按照《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2015)的要求分别点绘2~3条流速分布曲线。结合本工程完工后对原有天然河道的影响状况,选择在受影响条件下的不同流量级进行,每级测次不少于30次。

(4)流量。需加密测深、测速垂线和流量测验频次,尽可能在各级水位、流量范围内均匀布置流量测次,每个级别至少施测30次。流量测次的控制要以能满足目前采用的优化监测方案的分析为准。试验方案:当断面流量小于2000m3/S时,流量测次按水位级布设,水位以0.2m分级,每级水位至少有2个测点控制,可5~7d施测一次:当断面流量大于2000m3/S时,水位每变化0.20~0.30m应测流一次,水位平稳时可3~4d施测一次:当出现洪峰时,按洪峰过程控制,测次均匀布置在涨水段、峰顶及落水段,洪水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时应在转折变化处增加测次,相邻两测次间隔时间不得大于3d,水位相差不应超过0.30m;水库排沙期间,测次按流量及断面变化过程控制,视变化情况每天至少测流两次,水位变幅控制在0.30m左有,以完整控制流量的变化过程。流速仪法与高精度的ADCP走航仪同步进行加密测验,以验证测验断面流速分布和流量变化情况。

(5)泥沙。本工程实施后改变了水文监测河段的流速及其分布,对泥沙监测产生了影响,结合青铜峡水文站一直以来采用的泥沙测验实际状况以及测验断面河床冲淤变化缓慢的特性,泥沙测验方案主要是输沙率的施测,除按照《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T50159-2015)的有关要求加密泥沙采样垂线及测点外,还要分析采样位置并根据主流变化随时调整。

(6)水文测验安全。本工程缩小了桥墩间的距离,当发生大洪水时,若吊船索断裂,则测船到达桥墩位置时易发生碰撞事故,故制定相关安全措施:一是不定期对吊船索进行检查:二是每年汛前购置合格的吊船索进行更换: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尤其是测船测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测验操作规程:四是在测船上准备足够的救生圈、救生绳及其他安全防护设施;五是制定吊船索断裂情况下测船及船上人员自救方案:六是出现超过吊船缆道测洪能力、断面大面积浮冰、水库泄洪(排沙)、大风天气等情况时,为确保安全,停止使用吊船缆道进行水文测验。

6 结论

(1)本工程产生的壅水高度和长度覆盖了青铜峡水文站整个监测河段,使同流量水位有所抬高,水文监测河段流速及流态分布发生变化,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发生变化,导致在进行流量、泥沙测验时需要调整测速、测沙垂线,改变原有测验方案,增加流量、泥沙测验时间,提高了测验难度。

(2)当发生大洪水时,若吊船索断裂则测船到达桥墩位置时易发生碰撞,对测船及船上测验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3)针对本工程对青铜峡水文站水文监测产生的影响,为确保今后水文监测精度,需要开展为期3a的水位、流速、流量、泥沙监测和河段流态分布变化分析等方面的水文比测补救措施,并从安全检查、防护设施、预案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消除或减轻不利影响。

作者:梁贵生 谢永勇 吴小爽 梁恒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班主任职业意识论文下一篇:社会保障建设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