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

2022-11-17

第一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

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儿童的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需要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幼儿能力相对弱一些,因此区域活动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班幼儿刚刚从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之中,陌生的教室、老师、小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不安全感,他们不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之中。唯有游戏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带给他们快乐,帮着他们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因此,为幼儿营造一个温馨、和谐、轻松、安全的游戏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在“婴儿坊”游戏中,布置上温馨的窗帘,醒目的标记,摆放实物娃娃,让孩子们在给娃娃洗澡,喂娃娃,给娃娃穿衣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同时为孩子们准备沙发,放上温暖的抱枕。孩子们在这个温馨的小家里玩着有趣的游戏,身心都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情绪上也得到了满足。

《纲要》中指出: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小班幼儿年龄小,相对于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比较欠缺,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这样的误区:小班幼儿正处于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所以太难的、交往较多的游戏他们也不会玩,所以就玩玩积木、看看书、画画画就行了。其实不然,孩子虽然年龄小,但父母的早期教育,电视、广播、电脑的视听刺激,让他们像个小大人似的什么都懂。更何况,小班幼儿已经开始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逐步向结伴游戏、合作游戏过渡,单纯的独立游戏已经满足不了孩子游戏的兴趣,他们需要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更加有助于拓展他们经验和视野的游戏产生。因此,本学期,我们尝试开展了一些生活化游戏活动。如:丫丫点心店,幼儿在买点心,吃点心,卖点心的游戏中体验生活,再将生活中的点点生活经验映射到游戏中,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第二篇: 谈幼儿园美术区域活动的创设

嘉兴市宏兴幼儿园 郁华

为贯彻《纲要》精神,教育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身心发展,适合其兴趣、认知水平,可供他们自由选择的宽松的环境,而区域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幼儿发展的需要,让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入活动区,大胆而真实地表现自己。以往,幼儿的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集体活动教学往往更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提出统一的教学目标,让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忽视幼儿间的能力差异。使幼儿在被动地模仿和服从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术区域的创设则让幼儿们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尽情发挥创造性思维,发掘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进行材料的选择,并可用多种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二年以来,我们通过对本班幼儿美术区域的创设和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在转变以往教师示范或教师命题的基础下幼儿进行活动,使更多幼儿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在其操作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丰富的材料增强幼儿活动兴趣。

幼儿天生是好奇的,对周围的事物和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以往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学得较为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而美术区域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我们为幼儿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有:纸、笔、油画棒、颜料等;纸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浆糊、橡皮泥、牙签、抹布等;还可投放一些辅助工具如:棉签、石头、各种纸、布;废旧材料如:塑料管、蛋壳、水果网、木条、泡沫板等,用于自创作品。当幼儿在操作时,他们运用各种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质,选择不同的方法使用,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活动中,我们不会因为“卫生”而收起了颜料盒;因为幼儿的“乱张贴”而藏起了浆糊。相反,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件工作衣、在美术区中铺设桌布、并布置创意空间主题墙。在具体操作中,让幼儿自己制定计划,让幼儿始终处于开放、自由的状态进行创作活动。

由于美术区域中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选择,尽情发挥。因此,幼儿创作的作品可谓是千姿百态,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在“鱼”的主题表现中,有的幼儿会用“蜡笔”在纸上进行丰富的构画,有的幼儿会先用橡皮泥捏出鱼或用纸剪出鱼,然后再进行描绘。在幼儿与材料的作用中,幼儿们新奇的构思与大胆的表现使画面活泼而富有生气,不仅画得形态各异,表情、动作都非常生动、有趣。从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二、“主题”形式的开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既要遵循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又要避免幼儿表现形式多、杂而无主线的情况。因此,以“主题”形式开展,较为适宜。

主题活动的时间,我们通常以幼儿的兴趣为主,不定期更换。主题活动的内容,我们善于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好的美术表现题材,还根据幼儿最热门的“话题”来确立主题,如:“蓝猫”、“天线宝宝”、“弹珠警察”、“奥特曼”等。另外,我们还尝试结合家乡风情为幼儿创设主题,如:“水乡嘉兴”、“南湖****”、“古运河畔”、“船”等,使活动形式充分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在自创主题“船”活动中,我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船。为了提升幼儿经验,我设计了综合活动:各种各样的船,让幼儿在了解船的基本特征后,用各种废物制作“船”。就在幼儿们热火朝天地动手操作时,我发现欣欣却坐在那一动也不动。于是我走到她身边问她:“你为什么不做呀?”“我不会!”“那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做啊!” 马冯琪主动地来到了欣欣身边开始操作,可我发现欣欣只是在一边看着,并没有真正动手参与。由于时间关系,教学内容只好告一段落,我把船投放到了美术区中。下午,我意外地发现了美术区中的欣欣,她正独自用二个牙膏盒在创造一艘游艇呢,一会看看,一会又笑笑,正沉浸在喜悦中。课堂中毫无兴趣的她,此时竟然如此陶醉?

主题活动的内容与幼儿的真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了幼儿内在的活动动机;主题活动的形式顺应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三、适当的介入提高幼儿审美能力。

在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丰富的物质材料,也需要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美术区域中,我们投放了各种不同题材的工艺美术品,如:贝雕、名画、工艺盘等,这些作品有着较强的艺术性,对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可是幼儿对于作品的欣赏往往仅凭自己的喜好判断,无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时,我们就必须适当介入,以开放性的言语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研究画法;启发幼儿对比思考、展开联想;诱发幼儿的艺术直觉和创造潜能。让幼儿在充满艺术的环境中,扩展思维的广度;感受不同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得到参与艺术、体验艺术并获得审美愉悦的机会;也提高了欣赏技能、提升了审美概念。

四、作品的价值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对于幼儿的活动,教师应给予充分关注,并做出合理评价。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源源完成了一幅蛋壳贴画后,大声表扬了他:“源源贴的小鸟真漂亮!”没想到幼儿们都笑了起来,一头雾水的我只好“请教”作品的主人。“老师,我贴的是飞机,这是机翼……”他指着我“心中的翅膀”告诉我。我明白了,不是“眼光”出的问题,而是“理解”出的问题。鼓励幼儿参与自评、互评等形式,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与说明,明确幼儿的创作意图。就这样,幼儿的自评成了我们对其评价的基础。

对幼儿所创造的作品更要珍惜,可以作为游戏材料投放到其它区角中;也可通过展览或装订成册的形式展示,吸引幼儿与家长的关注,增强幼儿的创作积极性;还可以将其布置到活动室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感和教师对其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五、自由的组合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由于幼儿间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比较接近,孩子最容易从同伴之间获得学习,产生灵感。在美术区域活动中,幼儿们自由组合、搭配,一幅出色作品的完成往往是几个好伙伴合作的产物。一次,在观察中我发现平时老爱打闹的嘉嘉和奇奇居然成了好朋友,他们正一个人负责剪纸,一个人负责粘贴,在完成一幅漂亮的“海底世界”呢!看他们配合地这么默契,使我深刻体验到了美术区域活动是培养交往、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教师。通过对幼儿美术区域活动二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明确了其重要性和复杂性,更新了理念。对幼儿所表现出的一些“有创意的行为”易于接受,激励幼儿产生奇思妙想,也为我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们将努力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艺术活动真正成为放飞幼儿思维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活动区的创设、利用与活动指导》 冯晓霞著

3、《对美术教学的意见》 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三篇:指南》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创设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或小组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其有别于集中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幼儿呈小组化或个别化学习;(2)幼儿以操作、交往的方式学习;(3)幼儿自主选择、交换操作材料;(4)教师随时的指导;(5)区域内容、材料可以不断变化;(6)幼儿面临不可预料的问题,有助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现代教育学和儿童心理学认为:学前儿童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对物体操作的主动性经验基础上。孩子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与材料互动、与人交流来进行的,其中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直接操作物体,幼儿能够在区域活动中得以实现这一根本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正是这些理念精神,使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都能在区域活动中得以更好的体现。

从幼儿的层面上看,区域活动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相对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其主动活动;幼儿园区域涉及多个领域,提供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幼儿有广泛的自主选择的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区域及学习节奏进行自主选择,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他们之间自发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这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能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区域活动提供了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幼儿亲自动手动脑、持续不断地实践是幼儿探究、创造的起点,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提供了空间和机遇。

幼儿园每个类型的区域虽各有侧重,但每一类活动区都综合了《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如果教师能够依据《指南》,全面地考虑具有吸引力的活动区环境创设,使幼儿能自由自主地参与各类活动区的活动,那么,幼儿的发展就将会是均衡而个性化的。

二、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

幼儿园活动区域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的区域。一般来说,每个班级活动室根据空间大小和课程需要,可分隔成若干个小型的功能区域,有时这些区域会延伸到走廊、大厅和户外等公共区域。

(一)幼儿园活动区域规划要点

1.小班多一些小型的交往区域,适合2人一起玩;中班小型、中型的交往区域都合适,大班可多一些大型区域。根据班级人数一般设置6~8个区域。

2.动静区域要分开,避免各种干扰。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域安排在室内,如语言角、数学角;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幼儿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角、建构区、自然角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科学区靠近水源处,美工区有大块墙面、桌面可以利用。

3.充分合理利用三维空间,包括地面空间、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橱柜、桌面及窗台、窗户(操作墙、操作柜、展示台)。

4.区域创设便于小组、个别学习,便于老师观察、指导。

5.区域各走道利于幼儿奔跑。

(二)幼儿园活动区域设置依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域

幼儿园活动区域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来设置,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的支配,对老师和成人还很依恋。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努力创设与幼儿生活本身相一致的区域环境,如“娃娃家”;中班幼儿随着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对各种动手体验感兴趣,可设置体验式情景的巧手区域,如工具屋;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望,可设置问题式情境的科学区域,对大班幼儿更富有挑战性。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域

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都得到淋漓尽致地表现,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角,有的则喜欢美工角,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兴趣点不同,也在不断地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娃娃家以模仿成人劳动为题材的内容,如照顾娃娃、洗衣服等,在建构区里喜欢将材料搭高、围合、推倒,玩得有滋有味。幼儿的兴趣点会增多,所以区域的设置要有所变化,如穿串项链是女孩的天地,男孩则喜欢数学区中数字与动物的匹配。在跟幼儿的日常交流中,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如在不同时间阶段,幼儿分别对表演区的歌舞表演和故事表演感兴趣,以此为依据设置内容不同的表演区。

3.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可以将日常未完成的幼儿园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借助设置这种自由、开放的区域幼儿园活动来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如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幼儿园活动便可以经常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有的区域内容是作为日常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活动的补充,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活动中对音乐或故事内容掌握得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在区域幼儿园活动中投放相关的故事背景和图片,播放音乐、投放乐器,让孩子们进一步练习,在自由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

三、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材料的投放

教师应尽量对材料做开放性地投放,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目标,这些目标自然会与《指南》五大领域所提出的目标相关。在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安全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地清洁消毒。

(二)生活化原则

经过我们孩子、老师、家长的手,生活当中的一个罐子、一个纸盒,大自然中的一块石头、一片叶子都变成了区域活动中有趣的操作材料。如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涂鸦、装饰;油桶种上葱、蒜;收集果实、种子,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区域中,使幼儿在丰富的材料、开放的环境中,有了更为广阔的创造天地。

(三)趣味性原则

有趣的材料才能刺激幼儿大脑的兴奋度,使幼儿长久的保持兴趣。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情景造型、注意操作材料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趣味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兴趣,积极参与。

(四)层次性原则

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层次性。如可为同一个活动区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动手区里设置了“夹球”的内容,在练习用筷子夹球时,不同能力的幼儿可选择夹玻璃球、塑料球、纸球,或选择夹窄口瓶中、宽口盒中。要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给他们提供不同的操作机会。允许完成较快的幼儿在完成本次活动后选择第二区域内容,这样既让操作慢的幼儿有足够的操作时间,也让操作快的幼儿减少消极等待现象,使每位孩子都获得成功感。

(五)动态性原则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如语言区域里的图书因投放时间长,造成破损严重和内容陈旧,幼儿没有兴趣。可以动员幼儿把旧图书送到动手区修补,或送到美工区制作剪贴画。这样,孩子的兴趣又被激发了,而且旧材料还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材料的动态性还体现在各年龄段及平行班之间的互动上,各班教师应及时沟通、交流幼儿区域幼儿园活动的情况,实现材料互补、幼教资源共享,让材料真正地为幼儿园活动提供服务。

(六)探究性原则

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这其中,科学角的材料是最具探索性的。例如,交给幼儿各种材料,如飞机模型中的门、窗、轮子等,让幼儿自己拼装出飞机,或者提供废旧电话、录音机等材料让幼儿拆装。

总之,活动区活动是实施《指南》的重要形式,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是通过自发游戏来学习的,教师应当以《指南》为依据,科学合理地设置每个活动区域,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来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环境创设

幼儿园区域性体育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园环境,因地制宜地创设不同的运动区域;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投放不同的运动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区域,自由选择玩伴,自由选择内容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

一、从大处着眼规划,关注区域的合理性在开展区域性体育活动前,需要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全园的活动场地进行全面规划:什么地方适宜设置哪些区域,需要多大的空间,周围的环境设施怎样利用等等。我们充分挖掘本园的环境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将周围环境和运动区域进行有效结合。

例如:旋转楼梯拐角处比较低矮,可放置“纸箱迷宫钻爬组合”;旁边圆形的紫藤架悬挂呼啦圈练习钻圈;孩子们还可以在临近的小竹林山坡上自由爬上爬下,山坡边摆放拱形门,“钻爬区”就应运而生了。操场边的水泥小路上有一排“城堡”,我们在“城堡”上贴上“灰太狼”或“敌人”等图片,就可以练习投准;“城堡”尽头还可练习投远;投掷材料放置于“城堡”中,真是一举数得的“投掷区”;游泳池边的塑胶地规划成“跳跃区”,孩子们既可以在塑胶地和临近的“蹦床”上自由蹦跳,还可利用葡萄架上悬挂的高低不同的铃铛练习纵跳触物;除了夏季,游泳池还可用来练习从高处往下跳;我们还充分利用沙池,边沿固定废旧轮胎,中间设置“梅花桩”,池外小路上放置平衡木等,规划成“平衡区”„„

二、从小处入手创设,关注动作的全面性幼儿身体的发展是全方位的,而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只能锻炼某一种或几种动作技能。因此,我们在梳理了3~6岁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经验后,以全面发展幼儿的身体为立足点,按基本动作设置活动区域,包括走跑区、投掷区、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攀登区等,以满足幼儿不同运动项目的需要,尽量避免身体锻炼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但总体来说,区域的设置是相对稳定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我们根据幼儿动作发展的状况增加了按材料划分的球类区和车类区,各种各样的球和车,激起了幼儿尝试的欲望、运动的激情,给幼儿更大的选择余地。同时,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还要灵活调整,寒冷的冬季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跑跳内容,炎热的夏季增加玩水区等。这样,区域性体育活动既有锻炼量大的区域也有活动量小的区域,既有上肢的锻炼又有下肢的活动,既有基本动作的锻炼又有综合素质的活动,从而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幼儿获得多种运动体验,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三、外部标识性环境,关注活动的安全性区域性体育活动具有愉悦性、开放性的特点。这种活动更需要将安全原则贯穿始终。场地的安全、材料的安全、游戏的安全、幼儿的安全都是成功开展活动的先决条件。我们将这些安全因素融入到场景设置中,外部标识性环境让幼儿了解各运动区域的场地、材料及活动的注意事项,为幼儿充分的运动做好周密的铺垫。例如:不同班级幼儿戴不同颜色胸牌,利于区域教师分辨指导;区域入口处的鞋印、插牌、挂钩(胸牌)等的数目控制进区活动的人数;区域的地板上、器械上的箭号指引幼儿运动的方向。同时,每个区都有“标志牌”,图文并茂地介绍该区的内容、玩法、注意事项等。 如在攀登区,我们拍摄幼儿正确的攀登、翻越竹梯的姿势,并将相应照片贴在该处;另外,大班的幼儿还设计禁止标志牌,标志中画上爬竹梯的危险动作,并打上醒目的斜杠警示,这样正误对比的展示,简洁易懂地提醒幼儿动作要领和安全要求。

四、内部支架性环境,关注幼儿的个体性虽然区域性体育活动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并不等于“放羊式”的活动。正如“支架学习”理论所指出的,幼儿个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因此,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投放材料的方式是关键,它内隐地构建支架,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质量。

1.蜻蜒点水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各区的活动特点,像“蜻蜓点水”一样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从而满足幼儿自由选择、自主运动的需要。如“平衡区”提供半月摇、高跷、平衡木、梅花桩等练习平衡技能的多种材料,同时,还配备盛了水的可乐瓶、大沙包等辅助材料,幼儿就发明出“挑水过桥”“顶沙包走桩”等游戏。丰富适量的材料不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活动材料,而且主材料和辅助材料还可创新多种组合,成为区域性体育活动的“激活源”。

2.推波助澜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幼儿而言,富有童趣的环境,活动材料的拟人化、形象化、色彩化,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钻爬区”中,我们用大纸箱装扮成漂亮的“钻桶”,颜色鲜艳的“钻桶”吸引幼儿将其组合成“钻桶迷宫”,玩得不亦乐乎。还有“动物脚掌”似的“护膝”、印有“小乌龟壳”的背饰等,孩子们都爱不释手,提升了运动中的快乐指数,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调味品”。

3.雪中送炭式。幼儿在运动能力和认知经验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应将运动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并配有不同层次的材料,雪中送炭似的促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如投掷区我们投放高度不等、大小不一的投掷对象,投掷线距离不同,投掷物轻重不一,可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根据自己能力来选择。这样,能力弱的幼儿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能力强的有了挑战自我的机会。层次性的材料成为提高幼儿动作能力的“催化剂”。

4.添砖加瓦式。区域性体育活动中的材料若投放后长期不变,就会使幼儿的兴趣慢慢消退。我们要不断添砖加瓦,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吸引幼儿思考、尝试、体验。如在“攀登区”的大树下架竹梯,一个横着架、一个竖着架,还有一根攀登绳从树上垂下来。幼儿选择不同的方法上树,取下树上的“心愿卡”。其间,幼儿需解决手脚协调地上、下树,取卡时调整身体平衡等困难,极具挑战性。这些就像是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刺激素”,激励幼儿积极思考、勇敢挑战。在这过程中,幼儿既积累了运动经验,又提高了体能素质。

第五篇:2017年秋季幼儿园区域设置与环境创设评比活动方案

2017年秋季环境创设及区域设置材料投放评

比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和目的: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及《指南》精神, 促进幼儿园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开展环境创设及区域活动,从而提升幼儿教师环境创设能力,使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教师互相学习,加强交流,寻找差距,从而提高环境及区域创设的教育作用。

二、领导研究确定活动后组织老师学习商讨评比项目及办法,然后各自准备更新布置。

三、评比项目 1.整体环境创设体现 2.区域创设及材料投放 3.主题墙

4.走廊过道的创设 5.悬挂吊饰 6.家园联系栏

7.自然角 8.盥洗室环

三、评价标准:

1.整体环境创设体现(24分)

整体环境创设布局合理、设计全面,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整体环境整洁、美观、色彩和谐、富有童趣,环境创设过程中,注重幼儿的参与性。 环境创设体现持久性、互动性。环境创设内容丰富,渗透环保意识,提倡废物利用,体现

有序,整洁干净,有统一归类。

2.区域创设及材料投放(30分)

区角设置符合各班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园舍空间和各种资源,场地分布合理美观,大小适中,动静分开。种类不少于6个(科学区、美工区、益智区、建构区、语言区、阅读区、音乐表演区,角色区等)

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区角操作材料丰富、实用并易于经常翻新更换,数量足够本班幼儿使用,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区角标志、区牌、规则设计及物品名称明显,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

科学卫生、安全耐用、美观,有学习价值,具多样性、可操作性、一物多用,能引起幼儿操作探究兴趣,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具创新精神或本地特色。布局合理,材料投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层次性、操作性强, 3.主题墙(5分)

空间布局合理,有适用性,能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和课程进展情况布置主题墙饰。能充分让幼儿参与到创设中来,体现师幼之间的互动,充分展示主题墙饰,主题墙饰创设有利于幼儿获得与主题相关知识,扩展视野。

4.走廊过道的创设(8分)

走廊过道设计主题鲜明。布置时要体现班级特色,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并产生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物体摆放整齐,实用性强,利用率高。

5.悬挂吊饰(10分)

班级吊饰布局合理、美观,要符合班级幼儿年龄特点,并且要安全美观、有趣味性和一定的教育意义

6.家园联系栏(5分)

设计新颖独特、美观大方,发挥作用。利用率高,内容丰富,及时更新。(如:周计划、教学内容、温馨提示、安全教育等齐全。

7.自然角布置(10分)

能调动幼儿与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摆放有序,便于幼儿观察,记录。整体布置美观,布局有自己的特色。自然角种类丰富,有多元化特点。有可供幼儿操作、尝试的种植区域、饲养区域,有富有童趣的植物种子、果实的展示区域

8.盥洗室环(8分)

境创设要考虑卫生和整洁,墙面上布置一些对儿童卫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图片,让幼儿去观察、去感受,去检查自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从小讲卫生、守公德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四、评比时间及办法

1.9月3日下午午,领导组全体成员及各年级教科研组长,分组入班实地查看评比。

2.入班实地察看时,各班要有一位老师做讲解介绍。

3.各评比组当场按项打分,每项分数俱全,然后打出总分,最后合计评出等次。

4.奖项设置:全园每个年级设一等奖二名(奖金300元),二等奖两名(奖金200元),其余均为三等奖(奖金100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活动教案下一篇: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