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森林认证与产品开发论文

2022-04-21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野生森林认证与产品开发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森林康养是指把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疗养、养生、康复、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森林康养产业包括优质森林康养环境培育、森林养生、康复、健身、休闲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等新兴健康产业,是以林业为主体,涵盖农业、工业、旅游业、商业、医药、体育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产业链。

野生森林认证与产品开发论文 篇1:

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 以甘肃省森林养生旅游为例,探讨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并在分析甘肃省地域环境、旅游发展、资源禀赋及特色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对策及路径、产品创新设计等,以期使甘肃省森林养生旅游朝着规范、有序、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森林养生旅游;甘肃省;对策及路径;产品设计

Key words Forest health tourism;Gansu Province;Countermeasures and idea;Product design

森林养生是指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环境和绿色林产品等优势,科学地发挥森林的保健功能,帮助游客精神放松、身体疗养,以增进(维持)身心健康,改善身体素质,预防、缓解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所有活动的总称。

现代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活动空间狭小,导致心情压抑、亚健康问题突出、各种慢性病层出不穷等问题,因此,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增加,人们对旅游业的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光、猎奇,开始朝着健康、快乐、休闲、度假的方向发展。森林以其茂密的林木、幽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成为人们走向自然、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的最佳旅游地[1]。

森林养生最早起源于德国19世纪40年代,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养生概念。此后,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开始迅速发展。我国森林养生旅游发展较慢,但近年来发展势头较强,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周边发展迅速。比如,近年来北京启动了“森林疗养基地”建设、黑龙江等地开展“森林医院”等项目建设活动、四川玉屏山森林康养山庄建设等。2016年国家林业局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必将引起森林养生旅游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发展。

1 甘肃省森林养生旅游发展概述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中部,地域辽阔,境内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品位较高,特色明显,被誉为“丝绸之路”旅游的黄金路段。甘肃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却不是旅游产业大省,从全国范围来看,还远远落后于其他省区。依据 2010年和 2011 年全国各地区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的统计数据来看,甘肃省连续2年都是排名第 26 位。森林养生旅游在甘肃省更是只停留在规划或口头阶段,还没有真正启动。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甘肃旅游开始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2016年全省共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 220亿元,分别比2015年增长22%和25%。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甘肃旅游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就是旅游产品档次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设施接待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急需扩大建设一批高档次、高品质、体验型、创新型、特色型的旅游产品。

甘肃省地域狭长,森林资源类型多样,森林旅游以森林公园为主体形式。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园82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1处,省级森林公园61处,总面积达89.98万hm2,涉及全省12个市(州)的53个县(区),森林公园分布较散。目前,甘肃省森林旅游产品还是以观光、餐饮、休闲等为主,旅游产品档次低,类型单一,接待规模有限,相关人才缺乏等,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特别是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市,其常住人口已接近400万,但其周边体验、养生、康体类的旅游景区很少,居民周末、节假日不得不外出长途旅游,费时费力。这也说明在甘肃省及兰州市周边发展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消费需求[2]。

2 甘肃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對策及路径

森林养生旅游是以保护森林、认知森林、体验森林为基础的产业。甘肃省深居祖国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林木生长缓慢,森林资源十分宝贵。森林养生旅游开发与甘肃省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同时,游客的到来和服务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在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的基础上发展森林养生事业,增加森林的多功能利用,让森林更好地造福于民,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对策及路径,以引导森林养生旅游向规范、有序、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3]。

2.1 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体系

森林养生旅游开发与建设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和运营规范体系,包括森林养生项目的建设要与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范相协调。甘肃省应该在现有一系列相关法规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 确立新时期森林养生的法律地位,为建设森林养生基地提供法律支持;在森林养生基地认证方面出台完善的标准体系;在森林养生向导、理疗师的培训与资格认证方面,也应该制订严格的标准,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2.2 坚持保护优先,拓宽投资渠道

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尽量把森林养生项目对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加强林业生态景观资源培育、林业养生环境监测研究等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森林养生基地的建设中去,扩大林业信贷对森林养生的扶持;在确保森林养生基地管理机构行使统一规划与管理并确保森林权属清晰的基础上,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人以合资及合作等方式参与森林养生基地的开发和经营。

2.3 加强生态文化包装、打造特色品牌基地

根据森林养生基地的不同特点,加强生态文化的内涵挖掘,明确生态文化建设的主要方向、建设重点和功能布局。要根据各地森林养生资源的不同特点,深入挖掘森林文化、花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宗教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耕作文化等文化的发展潜力,不断丰富森林养生基地生态文化建设内涵,打造具有差异化吸引力的健康旅游产品,以突破森林养生旅游市场中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形成自身特色品牌,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2.4 加强研究深化合作机制,做好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工作

森林养生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多学科参与,特别要加强林业和医学的结合, 要有长期监测数据的支撑,加强森林养生保健机理研究,通过研究成果来进一步影响决策者和普通市民。同时,森林养生旅游在发达国家及国内沿海发达地区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探索发展森林养生旅游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各地要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积极引进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做法,并积极推动双边和多边合作。要根据甘肃省的省情、林情和各地实际情况,有创造性地推动森林养生旅游发展,避免照搬照抄、千篇一律。

2.5 完善整体规划与试点示范 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与合理布局,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根据资源状况、环境质量、植被特点、交通状况、人流数量等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国家级或区域性的森林养生基地。借鉴国际先进模式,选择有条件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开展试点示范,打造有特色的示范点和技术模式,力求多方位、深层次地开发森林养生产品。

2.6 加强森林养生旅游人才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多培养养生旅游的服务、管理、营销人才,使他们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业务水平,良好的市场观、大局观。同时,增强森林养生基地的整体服务水平,加强森林养生理念宣传和职业技术培训,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强大的科技与人才支撑体系,为推进森林养生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持与技术指导。

3 森林养生旅游产品设计

甘肃省森林养生旅游产品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条件、市场条件、区位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4]。比如甘肃省具有旅游季节性强、水资源紧缺、经济发展较落后等特点,养生设施不易大型化、高档化,而应高、中、低搭配,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时,甘肃省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类型多样,养生旅游产品设计应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突出产品的特色性,避免产品同质。

笔者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从甘肃省的实际出发,设计出如下7类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以供参考。①森林登山观光:走进森林,林中漫步,观赏森林物候景观,领略森林四季风光。

②森林康体运动:森林瑜伽、森林太极、“八段锦”、森林浴、温泉浴、森林秋千、森林探险、森林采摘、森林木雕园、森林“狩猎”、森林“寻宝”等[5]。

③森林康体养生:森林康复医院、森林疗养医院、森林康养山庄、森林康养茶庄、植物精气养生、芳香疗法、中医养生馆、中医按摩、森林美容美体、心理咨询、食疗、茶疗等[4]。

④森林休閑度假:木屋、帐篷、树屋、茶社、草亭、森林野味餐馆、当地美食馆等。

⑤森林养老基地:针对老年游客的养生基地,包括养生会所、药膳会所、森林音乐会、书画会、棋友会等[6]。

⑥森林文化产品:设施建筑风格体现当地传统风格,饭菜以当地特色饮食为主,以雕塑、雕刻、遗址遗迹、展览馆、文化长廊等形式展示当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耕作文化、历史文化等。

⑦森林露营:林地露营,设置帐篷区、木屋区、房车区等。

4 结语

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地区,除甘南、陇南外,全省其余地区植被覆盖率非常低,绿色生态资源稀缺,完整的森林景观资源更是十分宝贵。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项目的启动,甘肃省森林旅游开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森林养生旅游作为新兴的高品质森林旅游产品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甘肃省应广泛借鉴国内外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的对策和路径,不断创新旅游产品及项目设计等,以使全省森林养生旅游朝着规范、有序、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希平,陈鑫峰,沈超,等.森林养生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林业经济问题,2015,35(6):548-553.

[2] 李敏,陈文武,田晔林,等.沟崖风景区森林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及构建研究[J].林业科技,2017,42(2):60-62.

[3] 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 林场发〔2016〕3号[A].2016.

[4] 刘甜甜,马建章,张博.森林公园养生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学术交流, 2013(9):119-122.

[5] 薛群慧,包亚芳.心理疏导型森林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J].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1):121-125.

[6] 王楠丽,祝招玲.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以伊春兴安森林公园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7(9):167-168.

作者:雒剑波

野生森林认证与产品开发论文 篇2:

湖南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16—2025年)

森林康养是指把优质的森林资源与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有机结合,开展疗养、养生、康复、休闲等一系列有益人类身心健康的活动。森林康养产业包括优质森林康养环境培育、森林养生、康复、健身、休闲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等新兴健康产业,是以林业为主体,涵盖农业、工业、旅游业、商业、医药、体育产业和健康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产业链。

为充分发挥我省森林资源的生态服务功能,推动我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促进我省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林业经济转型,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推进生态湖南和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1、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快健康中国建设是我国政府新时期卫生和健康工作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和国家对卫生健康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

2、利用优质的森林资源开展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已成为国际社会维护人类健康的新潮流和新趋势。自19世纪40年代德国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以来,优良的森林环境对人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作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3、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老龄社会的到来,为我国森林康养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森林康养作为融养老、养生保健、疾病预防、康复和治疗于生态旅游和休闲运动中的健康服务新业态,切合了我国不断升级的个人旅游康养消费理念和庞大的养老人群需求,具有无可限量的市场发展前景。

4、国家出台的促進旅游、健康服务业发展等相关政策和规划,为推动森林康养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务院相继制订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鼓励和支持以发展健康旅游和中医药健康服务为重点、带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

(二)面临挑战

森林康养产业作为林业生态建设和健康服务新业态,在我国尚处于萌芽阶段。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还未有效转化为优质的生态健康服务产品,生态服务价值未充分显化和量化,集维护我国民众健康、保持生态平衡、推动山区精准扶贫、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在面临着良好历史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巨大挑战。

(三)湖南的基础和优势

1、湖南具有丰富优质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温湿度适宜,四季分明,森林类型多样。全省林地面积达13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9.57%。

2、湖南区位优势明显,省内外健康产业需求强劲。湖南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长沙高铁可直达全国19个省会城市,“3小时高铁经济圈”覆盖的市场至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

3、湖南开展森林康养行动早,为发展森林康养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湖南是全国开展森林康养行动最早的省份之一, 2009年即开始倡导培育具有保健效益的优质森林资源。2013年,湖南建立了全国首个由林业部门、著名企业和医院联合的湖南林业森林康养中心。2016年2月省政府明确要大力发展以“走进森林、回归自然”为特点的森林康养产业。

(四)目的和意义

1、服务民众健康、共享生态保护成果。利用优质的森林资源、安全有效的森林康养技术和产品,在服务于民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全民健康。

2、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森林康养是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最有效的载体,在助力林业精准扶贫、推动山区林区等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民众的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方面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3、推动林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绿色环保健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森林康养将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将显示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经济林业巨大的综合效益。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国和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林为基的森林康养内涵,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前提、优质森林资源为依托、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规范有序科学发展,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加快推进健康湖南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林为基。森林康养发展以服务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为出发点,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环境保护,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依靠优质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促进全民健康。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拓宽发展新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功能,坚持多学科、多产业融合和跨界发展,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发展特色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延伸森林康养产业链,壮大森林康养产业集群。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发挥政府对森林康养产业的引导扶持作用,推动森林康养产业集聚,提高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效益和动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统筹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合作、互利共赢。依据省内外不同区域森林资源特点,结合区域优势,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加快建设森林康养发展体系,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三)发展目标

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多样化的森林康养基地,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林业、旅游业、中医药等健康服务要素的融合发展,引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方向。争取到2025年,建立覆盖全省的森林康养服务网络,构建科学规范的森林康养技术体系,形成集旅游、疗养、养生、康复、保健、养老、教育、文化和扶贫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产业,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森林康养队伍,在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推动我省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到2025年达到如下目标:

1、建设宁乡青羊湖等国际森林康养示范基地1~2个;森林康养培训和国际交流中心1个;森林康养研究中心1个;森林康养健康管理和信息中心1个。

2、每个市州建设具国内先进水平的森林康养基地1~2处;每个县市区建设具有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1~2处。

3、培育高标准森林康养林33.3万公顷;年吸聚康养人群超过3000万人次。

4、制订森林康养基地(机构)、人员和产品标准规范30个;研制开发森林康养产品50个,适宜技术20种。

5、培育1~2家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森林康养产业集团及若干个森林康养龙头企业,年综合收入超过1000亿元。

6、培训各类森林康养讲解员1000名、森林康养师500名。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森林康养林培育和建设

积极推进抚育、更新、造林等森林经营措施,调整林分密度、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培育森林康养林;根据森林康养活动需求,在完善生态标识系统、绿道网络、环卫、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以医疗型、保健型和改善环境型养生树种为主体,做好功能区划,建设专项森林康养养生林、疗养林、康复林和休闲林,加快发展和营造景观优美、生态优良、绿色安全、健康宜居的森林康养环境,增加消费人群的体验愉悦感和满意度。加强森林康养环境监测,对全省各类森林康养基地的环境(水、土壤、温湿度、辐射热、光照、噪声、负离子、芳香挥发物质、PM2.5等)进行实地定时监测,实时发布监测数据;开展森林康养基地环境有害物质的检测,确保康养环境安全。提升森林康养环境水平和质量。注重保护森林文化资源和森林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加大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森林古道、古树名木等林业文化遗产和具有景观效果的森林群落的保护力度;在发展森林康养的同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保护提质和可持续利用。

(二)推进特色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以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主体,依托现代医学、中医药等传统医学技术和手段,融合具有湖湘特色的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构建集吃、住、行、游、娱和文化、体育、保健、医疗、养老、康复等于一体,适合不同人群多样化需求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以静态康养为主的森林浴场,开展森林瑜伽、森林冥想等森林康养活动;建设以运动康养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太极、森林夏令营、森林马拉松、森林越野行杖等活动。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高尔夫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康养休闲示范区、森林康养休闲产业带。依托温泉、地热资源丰富的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建设以疗养和康复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以具有湖湘特色的祭舜寻祖、女书探密、瑶族文化、理学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孝德文化等为基础,以红军古道、茶马古道、商贾古道等森林古道为载体,建立以养生为主的森林康养基地。选择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的小镇,建设森林康养小镇;加强以森林资源丰富的行政村或自然村为依托的森林康养人家的建设;依托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建设适应不同年龄人群类的多功能森林康养步道。

(三)开展森林康养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

整合我省林业、科技、医药卫生、旅游、农业和环保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资源,联合国内外知名医院、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加强森林康养环境和适宜人群的有效性、持续性和安全性的科学研究,为阐释森林康养理论基础和科学内涵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开展森林康养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安全有效的技术支撑和优质产品。充分发挥长株潭、衡山、会同、洞庭湖等国家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研究站的作用,在全省开展各类森林环境、地形和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垂直气候类型特征及分布、旅游气候区宜游指数)、环境状况(空气质量、水质量、生态环境等)等森林康养适宜环境的研究。以亚健康、失眠、高血压、糖尿病、抑郁和免疫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重点,开展适宜人群、适宜康养技术和功能产品的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研究。利用湘莲(荷叶)、茯苓、黄花菜、石斛、玉竹、薄荷、龙脑樟等湖湘道地药食同源药材,研发保健品、药膳、营养食品和化妆品等森林康养特色产品。

(四)构建森林康养技术标准体系

协调省林业、医药、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实施森林康养标准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以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引导建立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适合森林康养特点的规范或技术标准,包括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认证、适宜环境、适宜人群、康养技术方法、质量控制、森林康养讲解员和森林康养师、康养监测以及森林康养的教育培训技术标准和规范,并力争形成森林康养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和认证认可,促进森林康养产业规范发展。

(五)培育和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和企业集团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医疗保健、养生养老、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的森林康养产业,培育森林康养现代产业链和企业集团。培育一批以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花卉苗木等为景观依托的森林康养旅游服务企业;充分利用森林浴场、森林步道、森林温泉、森林食品、森林动植物资源、建设森林剧场、森林学校、森林幼儿园、森林养老中心等场所,培育以森林体验、森林养生、森林运动、健康管理、健康体检、美容养颜、康复疗养等森林康养特色项目建设为主体的森林康养特色企业;将森林康养与社区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功能衔接,发展候鸟式、度假式养老模式,积极开发中高端养老市场,培育一批提供特色优质森林康养养老服务企业。将湘西北武陵山区、湘西南雪峰山区、湘北洞庭湖及环湖丘岗区、湘东和湘中低山丘陵区、湘南南岭山脉地区和湘江源地区五大中药资源区的中药材资源与森林康养充分整合,结合国家扶贫攻坚计划,以传统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为主要品种,加强林下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和生产,培育一批森林康养产品生产企业。大力推进森林康养产品品牌建设,积极推荐申报湖南名牌、湖南省著名商標、中国驰名商标等。鼓励支持康养基地申报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生态原产地认证,开展森林康养基地等级或星级评定。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组建森林康养产业联盟,建设融合现代林业、农业、中医药产业、医疗保健业、林下经济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加工业、养生养老和生态旅游休闲业等核心要素为一体的大型品牌森林康养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与森林康养产业集群。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技术为主要载体,积极扶持培育1—2家具国际竞争力的森林康养产业集团。

(六)加强森林康养信息平台建设和文化传播

建设功能齐备、互通共享、高效便捷、稳定安全的森林康养信息化系统,打造“互联网+”森林康养发展新模式。以全省国家级森林公园智慧旅游网络为平台,及时推送政策、基地环境、产品开发和旅游休闲、运动保健、养生康复等信息,建成主管部门、康养基地和消费人群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为基地、客户、林农提供三位一体、方便快捷的服务。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现代媒介为手段,加大森林康养产业宣传推介,介绍森林康养的理念、政策和发展趋势,普及森林康养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创作一批森林康养宣传语、宣传画册、歌曲、微电影等精品力作,举办主题游报道、节庆会展、康养论坛、赛事评选等各类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森林康养知识传播,提升我省森林康养产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形成湖南森林康养品牌。

(七)加大森林康养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

以国内合作为基础,以港澳台地区为支点,以欧美、日韩为重点,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切入点,引智与引资相结合,引进森林康养国际先进技术、经验和理念,开展森林康养疗效评价、标准研究、人员资质认证、教育培训、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产品研发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结合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洞庭湖国际观鸟节等重大国际性活动,组织召开森林康养国际学术研讨会、产业推介会和产品展览会,提升我省森林康养的国际化水平,扩大我省森林康养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八)加强森林康养人才队伍培训与建设

为适应我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需要,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支集康养管理、教育、产品研发、生产和贸易,并掌握森林、医学保健和健康服务等专业知识的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较高、整体实力较强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复合型科技型领军人才的培养,为我省森林康养产业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资源支撑。根据国家林业局培训森林讲解员的要求,培训一批具有森林康养基本知识的森林康养讲解员;与国家和省相关部门协调,开展各类森林康养师的培训。通过公开招聘或购买服务,吸引现有医疗保健行业中的医生、心理咨询师、营养(药膳)师、按摩师、针灸师、健身教练等高素质优秀专业人员从事森林康养工作;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创业环境,吸引森林康养相关领域领军人才来湖南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实际情况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列入各地各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林业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系统性研究,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财政部门要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切实做好资金保障。科技部门要对森林康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研究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积极引导群众利用森林康养服务。国土资源部门要将森林康养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纳入各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中。卫生计生部门要将森林康养产业纳入大健康产业范畴,统筹协调相关项目和资金。扶贫部门要将发展森林康养作为精准扶贫、带动林区林农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纳入脱贫攻坚规划中,积极鼓励贫困地区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旅游部门要积极抓好旅游产业与森林康养产业的市场对接工作,做到两者相互补充,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开发多形式森林康养旅游产品和项目。按规定成立湖南省森林康养协会,实施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管理。在全国范围内聘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组建湖南省森林康养发展专家委员会,为湖南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二)完善政策支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管理部门在土地、税收、医疗保险、旅游和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林地使用、政府扶持资金统筹、林区道路建设等方面对森林康养项目给予扶持。把森林康养规划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等统筹考虑,保障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用地需要。将森林康养产业纳入《湖南省林业产业龙头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纳入林业特色产业园的申报范围。与医药卫生、社会保障部门沟通,争取将森林康养相关费用纳入医疗保险。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要从实际出发,从林业、农业、医疗卫生等专项资金中加大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湖南健康养老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性投资基金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支持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市区要将森林康养产业列为优势产业,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财政投入机制,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導社会资本参与森林康养项目建设,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系。

(四)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解读森林康养的理念、政策和发展趋势,普及森林康养的内涵、作用和意义,追踪报道森林康养工作的进展、动态、举措和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推动全省森林康养事业的发展。

野生森林认证与产品开发论文 篇3:

天然氧吧 魅力仙霞

衢州市衢江区仙霞森林康养基地位于衢州市城区南部,属仙霞岭山脉,总面积1333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200公顷,森林覆盖率90%,郁闭度0.8,植物资源丰富,生物类群众多,有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的厚朴、榧树、榉树、樟树,及灵芝、天麻、三叶青、黄精等400余种野生中药材,油茶、茶叶、香榧、毛竹、楠木、香樟等植物遍布山区,形成了良好的植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仙霞湖水质检测的28项基本指标均优于国家一类水标准,是华东地区优质的一级地表水,是优质饮用水源,是浙江省重要水源地。基地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1.86万个/立方厘米,平均1.5万个/立方厘米。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被誉为浙西的“天然氧吧”。

基地依托森林资源,进行基地环境保护、交通网络、旅游康养等基础设施投入,建立了森林游步道、攀岩运动场、山地自行车赛道、养生度假山庄、水上垂钓休闲区、中草药文化园、观景台、道路及配套供电、供水、网络建设,种植有8000多亩油茶和厚朴、覆盆子、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等10多种中药材,基地已成为浙江省衢州市乌溪江库区生态绿色示范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浙江省中医药旅游文化养生基地、浙江省绿色(特色)示范基地,并充分利用森林及中药材优势,开发了药膳食疗养生、养生药酒等9种对应体质药膳,100余种四季养生膳,85种五脏温补药膳以及40余种常见疾病对症药膳养生食谱及养生药酒。通过国家认定绿色食品,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全国最大的连片木本药材种植基地之一、浙江省中医药旅游文化养生基地、浙江省绿色(特色)示范地、國家万亩中药厚朴速丰林等特色基地、2018年浙江省中医药旅游文化养生基地、全国森林康养建设试点单位。产品得到浙江省无公害产品认证,并多次获得全国和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成为了一个少有所乐、壮有所望、老有所享,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中国森林康养胜地。

衢江区位于浙江西部,交通便捷,公路、铁路、民航、水运交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位于离杭州1小时、上海2小时的高铁经济圈内,浙赣铁路、320国道、46省道和杭金衢、黄衢南、杭新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闽赣皖与长三角接轨的交通枢纽,是长三角和杭州都市圈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后花园”。

基地的林业产业链基本形成,并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生态林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林下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以中草药为主的林下种植业快速发展。围绕农业结构性改革,基地内中草药、油茶、高山蔬菜等传统产业的产业转型有序推进。林产品深加工得到强化,特别是中草药深加工形成优势。基地着力利用森林资源优势,致力成为集文化、旅游、康养为一体的,以中医药养生为特色的森林养生基地,并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林产品及农产品,建立森林康养服务项目的网上推荐系统,加强基地旅游康养产品、农林产品、特色民宿的品牌建设,构建森林康养产业良性发展系统,全力提升基地森林康养的市场竞争力。

基地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积极与浙江省林科院、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科研机构、院校合作,建立了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院士工作站,进行森林康养产品的研发、生产。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房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吸引农户参与基地的开发建设和经营,建立了“基地+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促进了基地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基地建设,在衢州市委、市政府,衢江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构建森林康养产业研发、生产、销售、运营管理体系,着力深度挖掘森林养生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以市场化开发为主导,以科技、创新、服务为统领,有效地推进了基地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通过建设,基地内生态效益得到提升,森林覆盖率增加,大气优良天数保持稳定,植物和动物多样性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基地项目的实施,区域内社会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农林产业发展扎实推进。

仙霞森林康养基地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中国”等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以“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战略布局为统领,坚持创新、生态、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市场主导、科学开发、多业融合、塑造品牌的仙霞森林康养基地发展原则。依据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理念,立足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因地制宜,以森林生态为基础、森林文化为主线、森林康养为重点、中医药养生为特色,针对目前基地内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运营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市场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梳理基地发展的短板,明确基地建设的主要方向。围绕“运动+康养+休闲+体验”等场景,深化旅游产品开发。深度挖掘森林养生的历史及文化内涵,以中华传统中医药养生为抓手,不断开发新的森林养生产品,发展新的健康业态,以满足市场对健康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把基地打造成为森林休闲养生的升级版,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和促进当地现代林业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增长极,将基地打造成为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为全国森林康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作者:洪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混凝土水化热的隧道工程论文下一篇:高校美术展览馆公共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