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术经济的建筑节能论文

2022-04-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基于技术经济的建筑节能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带动各行业的进步,在建筑行业,新型材料的应用,新技术的创新,新设备的使用,都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样给施工技术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元素比较多,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与措施就无法达到工程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房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

基于技术经济的建筑节能论文 篇1:

BIM技术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现代化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信息化技术的快速进步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式。在建筑设计当中,BIM技术在行业内广受好评。建筑行业进行设计就是为了使人们对于建筑、房屋的需求得到满足,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在建设成本合理的前提下提升建筑质量。BIM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可以将各种建筑信息收集起来,模拟出建筑模型。本文对BIM技术的应用现状、特点以及优势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阐述了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应用研究

BIM技术以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施工项目的三维模型,可以模拟整个建造模型和运营的过程,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可以分析模型的可行性,进而对设计进行优化,还可以将各项参数输入进去规划施工的时间和成本预算。BIM技术能够规范施工流程,并且保障施工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的标准,提高施工质量以及效率,避免延误工期,进而加强建筑行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让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1、BIM技术应用现状

BIM技术目前在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在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我国对BIM技术大力支持,并作为重点科技项目,国内建筑设计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BIM技术应用在设计当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复杂曲面的平剖问题,并且促进建筑业和结构业之间的配合。在传统设计当中,很难察觉到一些不科学以及不合理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检验,导致很大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以及时间浪费。使用BIM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出建筑设计当中不合理以及不科学的地方,进而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可靠性[1]。

2、BIM技术的特点

2.1可视化

BIM技术可以构建更为直观的模型,进而观察整个设计环节,将设计人员的理念最大程度的凸显出来,并且可以让建筑企业的消息在内部快速的传达,方便对所有设计阶段探讨以及研发,保证可以准确、有效的实施決策。

2.2信息化集成

BIM技术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信息化集成,是因为此项技术可以收集并分析建筑工程当中的各项信息以及具体数据,数据主要包括结构尺寸、材料等。主要从两方面体现BIM技术的功能:第一,可以对设计时所应用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核算;第二,分析设计时所应用的数据。在传统的建筑设计当中,需要设计人员自己整理和分析每个数据,应用BIM技术就可以将这一问题改善,不但为设计人员节省了时间,还可以避免因为人为计算而发生的错误。BIM技术还留有传统设计的优点,能够让设计人员对建模随时修改,进而在设计上达到最好效果[2]。

2.3协调性

第一,能够实现各部门间、技术人员间的标准化,展开更好的组织和协调,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第二,让企业内部与其他布置之间形成统一的协调性,保证整体布局合理,规划得当。

2.4模拟性

BIM技术不仅仅适合在建筑模型中应用,也能够模拟真实世界中不可操作事物。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BIM技术能够对相关实验项目进行模拟,保证整个过程的节能和安全疏散;在进行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可以实现4D操作,最大程度模拟出施工方案,保证实际的施工方案具有科学性、有效性[3]。

2.5优化性

BIM技术在设计建筑时能够优化多个环节,例如建筑设计、施工控制以及运营执行等,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在这一期间需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因为信息的真实与否会对方案是否合理造成直接影响。首先,优化项目方案:设计项目以及分析投资回报率,计算并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比值,与此同时,还可以比对方案的可行性。其次,优化特殊项目设计:对于异形设计项目,在整体建筑间虽然比例比较小,但是工作量却比较大,所以,BIM技术能够对工作难度以及时间投入方面的比例关系进行计算,保证最优化时间、人员以及成本等。

3、BIM技术优势

在建筑设计中应用BIM技术,可以模拟和分析设计方案,然后经过调整后形成最终的模型。设计的任何的阶段都可以运用BIM技术,主要是通过模型展示重点的设计内容,进而加强模型和实际建筑之间的联系,能够及时发现不足,此外,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用过BIM技术视察设计进度以及成果,对其中的不足提出意见,保证设计的质量。在设计建筑时,使用BIM技术可以保存所有的数据,避免数据丢失让设计人员的心血白费,进而提高设计的整体效率以及质量[4]。

4、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4.1在建筑结构性能分析中的应用

BIM技术能够对建筑结构性能进行分析,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可以改进相应的原件,使用BIM技术分析建筑结构性能,进而实现对整个设计优化,让设计变得更稳定。除此之外,BIM技术软件中的相关功能对实际数据的分析更加准确、快速、高效。

4.2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不光是要进行平面上的设计,还要立体的进行设计。使用传统手段设计建筑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误差,而BIM技术可以通过虚拟模型呈现出整体的建筑布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可以更加方便的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与改进。BIM技术能够呈现出实际施工所需要的高度、宽度、形状等数据,这也是以往传统设计技术所无法到达的地方,通过运用BIM技术可以让设计变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符合用户的需求以及国家标准。

4.3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注意整体节能情况,节能设计需要结合建筑物的本身结构特点,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建筑节能目前主要针对通风、采光等设计。通过BIM技术可以以视觉化的方式将这些设计呈现出来,这样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只需要将环境因素加入其中。设计通风建筑时,需要考虑到建筑自身结构、建筑朝向等,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可以让建筑和环境更加适应,进而有效提高对环境的利用率,使用BIM技术设计时,只需要将环境数据(气候、日照等)输入到软件中就可以获得最佳设计。将BIM技术在节能设计中应用,可以提高整体水平与质量,达到人和自然共同发展的目的。

4.4在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进行建筑施工时对多方面都会有所涉及,其中选择建筑材料是十分重要的一步。设计人员能够利用模拟的环境对建筑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此项建筑适合哪种材料,选择最优的建筑材料使用,既节省了人工挑选的时间,又能快速找到适合的建筑材料。这样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以及经费投入到建设当中,让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保证[5]。

结语:

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并且现代信息技术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BIM技术是基于信息技术下发展而来的新型技术,此项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建筑行业在设计上的弊端,提高了设计质量以及设计效率。设计者能够利用模型去分析和处理设计中的相关数据,对建筑情况的掌握更加明确,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谭晶.BIM技术在建筑设计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探究[J].农家参谋,2020(23):77.

[2]王想花.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6):136+159.

[3]王磊.基于BIM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推展应用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5):14-15.

[4]王硕南,董继东,王海潮.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项目施工及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23):77-78.

[5]程可文.BIM技术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8):82-83.

作者:冯文琪

基于技术经济的建筑节能论文 篇2: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带动各行业的进步,在建筑行业,新型材料的应用,新技术的创新,新设备的使用,都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帮助。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同样给施工技术的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元素比较多,所以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与措施就无法达到工程预期的目的。因此,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房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

【关键词】房屋建筑 ; 施工 ; 技术探讨

随着我国人口对住房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批批新的房屋建筑替换了原有的建筑, 当今社会正在向着范围大、 规模大、体积大、高度大以及跨度大的房屋建筑的风格进行发展,所以对于房屋建筑施工的技术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以此来达到高质量的目标,就此本文深入分析研究了房屋建筑施工中相应的实用技术,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现阶段我国房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现状

在现代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其对于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质量以及技术控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现代施工建筑过程中,运用新的施工技术管理理念,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使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是提高工程整体控制与管理的重要举措。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管理的目的,那就是通过相关的制度与手段对施工的成本、施工的进度进行科学化的控制与管理,进而提供建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运营与竞争能力,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大潮中屹立不倒,并能够激流勇进。在发展的同时企业也应该正确的认清自身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例如没有完善的管理模式,硬性与行政指令在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还是占据主流地位。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1.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房屋建筑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因此,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只能一次成功,不能失败。二是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工程项目全部施工完后,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三是单件性。每一房屋建筑工程项目都要和周围环境相结合。由于环境、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只能单独设计生产。四是体积庞大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房屋占有很大的

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五是预约性。房屋工程产品不像一般的工业产品那样,可先生产后交易,它只能是在现场根据预定的条件进行生产,即先交易后生产。

2.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的特点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二是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产品生产的单件性和流动性,不具有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固定生产流水线、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所以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

3. 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

施工过程中, 由于工序交接多、 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四是终检局限大。工程项目的终检(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三、施工技术的介绍

1. 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

导致工程建设中形成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混凝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自身的脆性和不平衡、混凝土结构混乱是主要的因素。其次还包括了: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模板变形的不均匀沉降等。具体表现为水泥在混凝土硬化期间释放出大量水化热,不断提升了内部温度,使得拉应力在混凝土表面产生。在后期降温过程中,其他部分的约束使得混凝土内部又产生拉应力。

2. 房屋防渗技术

因墙体裂缝、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裂缝引起的房屋外墙渗漏、门窗渗漏、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渗水、饰面块材渗漏等现象,不但影响房屋的功能和使用寿命,还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并给维修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外墙防渗漏质量控制不严格及防渗漏施

3. 房屋的节能技术

房屋建筑节能不仅保证房屋的基本功能,还能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它是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积极地应用各项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建筑行业经济的增长。

4. 对于混凝土质量的保证

配比的准确性是保障混凝土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而对于混凝土的现场控制则是对于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的更为有效的保障,再准确的配合比,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比设计,而套用别人的比例。对已浇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更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注意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加水不控制,运距长摇晃离析现象,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操作素质低下所产生的后果将削弱支撑件的竖向荷载,影响结构连接及降低抗震能力。只要有健全的施工操作标准,步步检验认证,按规范施工,框架工程质量就会得到保证。

四、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所谓的施工技术管理,就是指企业在房屋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对生产、建设技术进行的协调、指挥、控制以及组织等活动的总称,也就是对施工过程中各项应用技术进行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它也是对施工项目进行控制的必要手段。要想做好房屋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组织体系,优化施工技术人员的配置,使其充分了解自身所担负的建设任务以及需要掌握的施工技术,只有明确的分工,才能确保施工组织体系的有效运行。

2. 要抓住技術管理方面的基本工作,例如完善技术原始的记录以及相关的技术规程、技术信息、相应的计量工作与技术档案的管理等。

3. 要切实的执行技术管理方面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技术的复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制度,技术核定的管理制度以及建立施工日记的制度,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的变更。

4. 强化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管理措施,构建完善的机构组织,明确担负的相应的技术管理责任,运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加强资料了搜集、记录与整理,并且向着建立全国统一建筑行业资料数据库的目标而努力,为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奠定数据资料上的基础,使施工技术管理更具时效性与实用性。

五、总结

房屋工程建设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到大众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而在房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却对工程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不仅体现在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更是对房屋建设质量有着至关影响,关系到大众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是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只有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措施,真正落实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 冯博,孙攀 . 房地产管理建设工程的几点构思 [A]. 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 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 [C].2010 年

[2] 姜斌 .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数字化设计管理平台模式建构与分析 [D].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年

[3] 林敏 . 代建制项目管理方式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研究 [D]. 四川大学 .2005 年

作者:孙跃林

基于技术经济的建筑节能论文 篇3:

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践

摘要:根据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行业的现状和学生生源实际,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加强实践实训和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建立完善了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了以专业群为基础的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课程改革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迅速发展,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增。同时,各高校相继开办了此类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量新型设备的应用和越来越完善的市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的不断扩招,对口单招和单独招生等不同的招生方式的共同影响,造成高职进校生的基础知识水平逐渐降低,给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针对当前的就业情况、用人单位的要求和生源现状,制订了以专业群为基础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几点具体工作。

一、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和学生现状,转变教育观念,提高高职理论水平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高职毕业生应适应现实的生产环境,并能够在实践一线的技术工作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准确及时地了解社会的现状和需求,掌握本专业发展的动态,是高职教育的首要工作。经常性的教师外出考察调研积累了大量的本行业的就业和技术发展信息,通过学校持续不断地聘请知名职教专家做专题报告,丰富和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开办已有十多年,培养了数百名毕业生,他们大多工作在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领域,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工作体会,反馈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通过调研和学习,明晰了本专业的现状,统一了教师的思想,认为高职毕业生应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应有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进校生的现状则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

二、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习基地和实训室建设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和模拟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态度的巩固和对新知识的认知,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由于近年来扩招等因素的影响,入学新生的基础知识较以往学生有所下降,带来在专业课学习中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所降低。对毕业生的信息分析发现,刚毕业的学生感到进入工作岗位要适应一段时间,甚至要重新培训,这就要求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应加强。而且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是毕业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欠缺,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和提高。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学校加强了实训室建设,先后建起了建筑设备实训中心、制冷维修实训室、空调安装实训室、给排水实训室、安装工程造价实训室等十多个专业实训室,供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掌握必要的设备安装施工技能。并通过实训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有了这些硬件做支撑,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学时的落实。

三、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实训较少,学生在企业“适应期”较长等问题。在制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由设计、施工、监理等企业组成的专业顾问委员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设置,共同研讨专业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为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取向,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共为一个专业群,设置了“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方向平台课”和“专业拓展平台课”。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并完善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師们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学时和教学目标,邀请校内外专家座谈,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反映到课程改革中去。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多年来通过对新的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已成为专业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专业课程体系得到完善。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出版了十余套相关的教材,二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进行空调工程技术课程的国家级资源库建设。这些成果促进了课程体系建设。

四、专业课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课学习是高职专业学习的重点,在专业课学时安排中,不仅有理论教学,还有现场实训教学部分。将原来先学理论,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方式,改为边学边做,教学做一体,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的分组实训增加了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和沟通,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为完成项目配合交流,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质培养的平台。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为期6周的施工安装实习,即学生以一个现场工人的身份,到生产一线进行实际施工安装训练。将学生在校内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拿到施工现场,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巩固。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五、以就业为导向,开设企业班,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为使学生尽早融入生产一线实际,通过把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引进来,成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扬建班”、“天勤班”和“正通班”等企业班级,在这样的班级中,引入企业文化,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授课,企业教师不但讲授工程技术,还讲授现场的沟通协调和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班的学生优先安排去企业实习和工作,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取得企业颁发的奖学金。顶岗实习是在全部在校理论教学课程学习后进行的一次实际训练,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以一个技术员的身份到生产一线去锻炼提高。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逐年提高,在招聘中一般要求具备实际工作经验,为此,在时间安排上,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让学生在联系实习单位和在实习单位工作的同时,联系工作单位,最好能够在工作单位实习,这样,供需双方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得到了实际锻炼,用人单位考察了学生。从近几年的实习情况分析,有好多学生就是在毕业实习时被用人单位录用。

毕业设计是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和全面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备安装工程就是将设计施工图变成实际工程的过程,首先应当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一定的设计能力。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的题目均来源于工程实际,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设计过程要求独立完成,图纸应采用计算制图,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CAD制图能力,为将来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设备运行管理等工作打下了良好好基础。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分别安排了7周和15周。

六、合理设置选修课,增加学生知识面

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学科互相渗透,建筑设备工程技术行业的新技术层出不穷,在选修课的设置上,我们从当今就业情况出发,从许多课程中遴选出了建筑设备自动控制、暖通空调新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燃气供应工程等8门课作为本专业的专业限选课,要求学生完成168学时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开设了文学欣赏、大学美育等素质教育选修课,由学生在其中选修到少5门,至少完成120学时的学习。

七、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尚应加强的几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相结合的手段,在近两年提高教师队伍中的高级职称比例。为了使课堂教学更贴合实际,每年聘请在生产一线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名任专业课或选修课的教师。每年选派1~2名教师到生产一线参加一定时间的实际锻炼。每年选派1~2名教师赴国内外进行访问学者项目。

2.进一步加强实训室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科研水平,继续加大实训室建设,完善各种实训设备。现已着手建设江苏省建筑设备共享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3.逐步开放实训室,提高学生的实训动手能力。实训室对学生开放,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更多地接触实际,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实践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独立完成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完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和建立课程网页,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教学過程中,要不断完善这些资源,随时更新内容,让学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知识。现今正积极参与的国家资源库建设,将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整合汇集,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规划,要实现培养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继续学习高职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立以来,对教学设施的不断投入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做了多次修订,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的不断实践与创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课程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及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信息,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和实训室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得到锻炼,成为建筑设备工程行业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滕业方.基于专业群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13-15.

[2]叶曲伟,等.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9,(10):139-141.

[3]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1):33-36.

作者:苏长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薪酬管理和设计课程教学论文下一篇:红色文化与现代视觉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