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

2022-08-28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

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

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样本及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

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

,

主要原因在于

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

调研报告

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

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 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

,

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

(

如案件、事故、灾情

)

才去作调查

,

然后写出

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

,

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

,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

调研计划

,

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

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

,

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

经常深入

到社会第一线

,

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

,

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

,

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

,

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

,

揭示出规律

性的东西

,

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

,

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

在事实基础之上

,

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

因此

,

尊重客观事实

,

,

是调研

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

,

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

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

,

不能听信道听途

说。只有用事实说话

,

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

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格式调研报告写作技...市场调研报告大学生调研报告社会调研报告报告失去了真实性

,

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

,

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

括出观点

,

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

因此

,

占有大量材料

,

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

,

还需要把

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

,

进而提炼出观点。

对材料的研究

,

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

,

经过“去粗取精

,

去伪存真

,

由此及彼

,

由表及里”的过程

,

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

,

找出起支

配作用的、

本质的东西

,

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

,

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

,

做到既要

弄清事实

,

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

,

表达出论文的主

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

,

要求叙大于议

,

有叙有

,

叙议结合。

如果议大于叙

,

就成议论文了。

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

,

观点不鲜明

;

也要防止空发

议论

,

叙议脱节。夹叙夹议

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一、调研报告的前提——调查研究

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

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

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

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

:

数学方法在

社会研究中的应用;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

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 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 在实地考察时,

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二是调查研

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

(注释

:

参见

198

3年

日《人民日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

查的“十个要点”

)

二、调研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

l.检查鉴别。

首先检查调研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 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

制作图表、数表。

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调研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

调研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

第二篇: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 (1500字)

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样本及格式要求

来源: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时间:

2010-01-09 14:07 说到调研报告,就不能不先说调查报告,有许多人把这两种文体混为一谈,在写作中不加以区分,其实是错误的。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

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一、调研报告的前提——调查研究

要想写出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的调研报告,必须进行深人细致的社会调查。而正确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调查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努力深入到基层,扎扎实实地把社会调查工作做好。再次就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查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要科学。仅靠过去传统手工方式进行调查已显然不够了,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一系列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来,形成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现代化的三大特征:数学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应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综合运用。这就为调查研究的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我们除了要了解并掌握有关普遍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等各种具体的调查方法以外,还必须注重对调查对象加强正确引导,确保其讲真话、讲实话。在实地考察时,要防止被假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确保调查的科学性。 二是调查研究的思想方法要科学。(注释:参见1983年1月5日《人民日报》有关专文,提出了政策调查的“十个要点”。)

二、调研报告的材料整理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整理,一般分成三个步骤: l.检查鉴别。首先检查调研报告材料是否切合研究的需要,其次要鉴别事实材料的真实性,数据的准确性,保证材料的真实可靠,确实反映客观实际。

2.制作图表、数表。以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帮助读者理解调研报告内容。

3.分类分组。调研报告材料分类的标准,依研究目的而言,可按材料性质分为记录资料、文献资料、问卷资料、统计调查资料等。可根据研究的目的按年龄、性别分类,或按职业分类等。也可分为背景材料,统计材料,典型(人或事例)材料等。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分析,应该说是调查研究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步骤,是能否将调研报告材料化为研究成果的关键所在。所谓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审查、剖析调查材料中包含的被研究对象的状况、特点、社会背景、基本结构、本质属性与成因、组成因素与相互关系,以及运动机制和结论的过程。对调研报告的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最基本的类型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对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一)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

调研报告材料的定性分析是据事论理,用思辩的方式,依靠个人经验判断能力和直观材料,确定社会现象或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和趋向.以划清事物性质界限的方法。定性分析的根本的方法是哲学方法,即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采用系统方法、逻辑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矛盾分析法

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的原理,具体分析事物内部矛盾及其运动状况,从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其具体作法分三个步骤: ①从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中找到事物的矛盾,即找到问题。因为问题即是应该消除或缩小的差距,差距就是矛盾。

②对事物存在的矛盾进行分类,看它们是属于:历史遗留——现实产生;客观存在——主观思想;自然条件——人为造成;局部——全局;根本——枝节;眼前——长远的矛盾。

③分析矛盾的对立面,考察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其它方面互相依存、斗争、转化的条件,从而把握矛盾的特性。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比较分析法

做调研报告常用的比较方法有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为:先进行比较,弄清事物的异同,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集为一大类,然后再根据差异将大类划分为几个小类,依此类推,事物就被区分为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层次的大小类别,明确地反映出客观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调研报告材料分析——因素分析法

即指从调研报告材料中寻找出对事物产生、发展、运动起作用的要素,通过系统分析和科学的归纳,探寻到对事物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的要素系列,掌握决定事物变化的原因,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方法。运用因素分析法,首先应进行总体分析。

第一步是把蕴藏在现象之中的各个方面的基本因素清理出来,并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将它们按一定的标准组成一个有机的多层面的网络结构。影响事物变化有种种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划分为外因(客观因素)和内因(主观因素)两大因素系列,在这一层面下,又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因素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积极因素、消极因素;一般因素、特殊因素;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必然因素、偶然因素;历史因素、现实因素;起始因素、终极因素;潜在因素、诱发因素;阶级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或工作单位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等。各个系列因素有可能相互交织,错综复杂,显现出一种网络状态。

第二步就是通过对这一网络的分析,从总体上考察研究对象,分析出现某一社会现象的综合原因。这就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诸因素的内部联系,把握其特征和转化规律,对事物的总体进行多维的、系统的,内因与外因,客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辩证的分析。其次是进行关系分析。即对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要着重分析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功能关系、转化关系、共因关系。共因往往是事物存在或变化的最根本的原因,如诸多腐败现象的产生,其共因是私欲恶性膨胀,再进一步深究,就可找出其根本原因是权力作祟.从而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再次是进行因素树分析。即以某一种关键性的因素系列为主要分析目标,予以系统的多层次的剖析,按因素之间的联系绘出因素树图,即:4.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材料的因素分析法——因素树图

这样逐层深人,直至找出最基础的原始性要点,即具体行为表现。

定性分析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科学抽象法、社区研究法(是以分析社区人口集体与特定生活环境、社会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社区的社会构成、社会功能、价值观念、日常生活及发展变化的方法)、历史研究法等多种方法。

(二)调研报告材料的定量分析

调研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规模、范围、程度、速度等方面数量关系的情况和变化,进行变量计算和考察分析,弄清其数量特征的方法。简言之,就是从事物数量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在调查研究中进行定量分析已越来越普遍,使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也是调查研究走向完善的标志。定量分析的 基本方法有: 1.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统计分析法

即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调研报告所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关系,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统计分析法包括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个部分。

①描述分析,是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加工,找出其中的规律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并用统计量对这些资料进行描述。它主要包括:编制次数分布表.绘制次数分布曲线,测绘现象的集中趋势的离散趋势以及现象之间的相关关系等。例如:我们研究城市居民近五年来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根据调查所得的材料,把每户居民年收人划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以上,17000~20000元,14000~17000元,11000~14000元,8000~11000元,8000元以下。然后计算每一个等级中有多少户居民,这就是事件次数分布统计。计算各等级居民在全体居民中所占的比重。就是比例分布统计。计算全体居民的平均收人,就是对这个数列的集中趋势的统计。计算全体居民平均相差多少钱,就是离散趋势的统计。

②统计推论,则是指在随机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样本资料对全体进行推论。它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区间估计,统计假设检验。 2.调研报告材料分析——社会测量法

调研报告的社会测量法即通过测量和评定某一社会群体或团体中社会关系或社会意向的一种方法。社会测量法分社会关系测量和社会意向测量两种具体方法。社会关系测量法较为常用,是指将所研究的某一社会团体内部成员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系状态数量化,从而分析其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可分五个步骤。

其一,确定选择标准,有六种类型:①工作标准,以测量工作团体内部的关系;②娱乐标准,以测量娱乐群体内部的关系;③社交标准,以测量社交群体内部的关系;④生活标准,以测量生活团体内部的关系;⑤学习标准.以测量学习团体内部的关系;⑥服从标准,以测量被领导与领导之间的关系。

其二,选择指示项。一个标准,可以拟出多个指示项。如服从标准可拟出:你认为本单位谁当领导最合适?谁威信最高?你最不服谁的领导?等等。

其三,制作测试答卷。给出选择标准;限定选择数目;交代测试目的、选择范围(团体之内),说明对测量结果保密等。

其四,填答试卷。当面填写,当场收回。

其五,对试卷进行整理分析。

对调研报告材料的选择,要注意: 1.运用典型材料说明观点。典型材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材料,它显示着事物和现象的某些本质特征,有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运用综合材料说明观点。将一组有可比性的材料进行对比(今昔、成败、好坏、新旧、内外、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能使观点更加鲜明突出,增加说服力。

3.用精确的统计数据说明观点。统计数据具有很强的概括力和表现力,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增强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说服力。

三、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总之,调研报告结尾要简洁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必要也可以不写。

写调研报告时,要注意克服四种问题: 一是观点与材料脱节;二是材料不充分,不能说明观点;三是堆砌材料,没有从材料中概括出观点,缺乏分析与研究;四是表述不当。写作调研报告,应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语言,力争写得通俗、朴实、生动。

附一:调研报告的样本

附二:毕业论文格式

附件一:

四川理县调研报告

由『凯瑟克基金』出资支持的『川越5.12』专业团队能力建设研究培训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香港理工大学、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基于2008年5月底民政部赴灾区社会工作专家服务队提出的灾区需求评估调研报告,2009年8月15日至21日,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派马福云、成彦2位同志前往四川理县,对当地乡镇干部和村级干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以进一步完善该培训项目的课程设臵,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材料,保证基层干部能力的提升。现对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理县概况

理县位于四川省中部,阿坝州东南部,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是川西北交通要塞和商贸集散市场之 一,总面积4318平方公里,总人口不到5万人,居民以藏、羌、回、汉等民族为主。全县辖4镇9乡,包括杂谷脑镇、米亚罗镇、古尔沟镇、薛城镇、夹壁乡、朴头乡、甘堡乡、蒲溪乡、上孟乡、下孟乡、木卡乡、通化乡、桃坪乡。全县经济以水电、蔬菜、药材及旅游为主。

地震灾害后,在湖南省的援建下,理县灾后重建工作如火如荼。重点工程建设如学校、医院、农村饮水灌溉工程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农房重建及加固工作接近完成,乡村道路、村组道路、户间道路硬化工程,乡村风貌改造,三湘大道建设等项目建设在紧张有序地推进,力争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建设目标。

二、调研目的与对象:

本次调研目的是通过对基层干部的调研访谈,了解他们的实际工作现状,了解他们对能力培训的期望,以确定能力建设的具体目标、培训方式、课程内容,并征询其对培训时间、地点的意见建议。『基层干部』是能力建设培训的对象,经过与理县县委组织部协调,本次调研主要选取了理县13个乡镇中的7个乡镇:古尔沟镇、朴头乡、杂古脑镇、甘堡乡、薛城镇、通化乡、桃坪乡,有9名乡镇干部和4名村居干部进行了培训需求访谈,其中9名乡镇级干部均为男性,年龄在28-45岁之间,均为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其中1人为硕士研究生;4名村居干部也均为男性,年龄在30-45岁之间,均为高中以上学历。

三、调研主要结果

1、灾后主要工作

地震灾害后,乡镇及村居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三阶段,首先是抢险工作,包括转移安臵村民、救援受伤灾民、从倒房中挖掘物资等;其次是救灾工作,包括受灾情况统计、救灾物资发放、组织搭建过渡房、兑现死亡伤残补助、配合医疗队实施救援等;第三是灾后重建工作,包括农房重建及加固以及配合湖南援建队所进行的学校建设、医院建设、三湘大道建设、农村饮水灌溉工程、道路硬化、乡村风貌改造、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扶贫工作等。

2、工作中的问题

基层干部在灾后重建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主要包括:

(1)工作压力过大。调研中被访干部普遍表示目前面临极大的工作压力。理县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存在很多欠缺,灾后重建有大量繁杂而具体工作要做,但是乡镇级政府工作人员少、工作能力不强,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原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内要完成使得乡镇工作任务倍增,面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乡镇基层干部疲于奔命,再加上理县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高山地带生存环境差,河谷地带耕地短缺等条件的影响,乡镇干部感到极大的工作压力。

(2)身心压力大。繁重的工作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了深重的身心压力。我们走访6个乡镇政府的办公楼建设都滞后于当地农房、学校和医院建设,干部工作、办公环境较差,基本没有体育健身设施。乡镇工作人员长时间臵身于重建第一线,吃住在办公室,难得回家得到家庭的温暖,特别是大部分干部自家也是受灾户,自家住房的重建他们却无暇顾及,有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地震救灾以来,基层干部都没有休过节假日,每天超时工作,高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低质的生活质量,加之对家人的愧疚使得他们面临极大的身心压力。一些基层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焦虑、愧疚、孤独、失落、抑郁等不良情绪,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3)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及困惑:在调研中,被访者具体讲述了他们工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这主要集中在:民众对干部排斥不理解及其在民众中信誉度过低问题,重建过程中的征地补偿、拆迁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百姓认可难、配合难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技术问题,干部身心调适问题,基层干部法律法规及专业能力缺乏问题等方面。

3、教育培训需求

尽管重建过程基层干部面临极大压力,但是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根据近来工作规划。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培训支持,这主要包括:

(1)基层管理的政策法规培训;

(2)社区(地区)发展理论、模式及方法培训;

(3)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技能技巧培训;

(4)自我缓解压力、疏导心理技能培训;

(5)与发达地区基层干部之间的交流学习;

(6)基层干部通用能力和素质培训;

(7)特定人员培训:例如民政、低保、妇女、计生,以及服务于西部乡村的大学生等;

(8)特定技能培训:例如解决冲突、民事调解、财务管理、村庄规划等。

四、具体培训建议

1、培训时间建议

鉴于理县当前重建工作任务繁重,考虑到工作进度安排,建议将培训时间放在10月底或11月进行,每期10天左右。

2、培训地点建议

为保证受训人员按时、集中、全面得到高质量的培训,调研小组建议将培训地点放在理县以外,九寨沟、成都是可以优先考虑的省内地点。

3、培训对象建议

根据培训方案设计以及调研情况,建议将培训对象定位于县乡基层干部、村居干部两个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建议对两个不同层次的对象分别进行培训。

4、培训方式

鉴于灾区干部目前的身体状况以及身心压力,建议培训与休闲相结合,在课程安排上给学员一些休息时间,在课余安排一些健身娱乐休闲活动,以利于缓解压力,恢复身心健康。

5、培训课程

根据调研结果,干部能力建设培训课程应该包括如下主题:基层法律法规、社区发展与资源开发、基层政府转型(由管理到服务)、心理疏导、政府/民间团体/志愿者的协作、群体需求与服务等。对于县乡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危机事件干预、人力与资源管理等;对于村居干部增加社会工作服务技能、生计重建、文化保护传承等。

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2009年9月2日

第三篇: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

市场调查的目的在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和制定产品计划,掌握市场经济规律,保证产销适路,供求关系平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要搞活国内经济、繁荣市场,要同外商洽谈生意,更离不开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报告是以市场为对象,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整理、分析市场活动的客观规律而写成的书面报告。

(一)市场调查报告的作用与种类

市场调查报告的主要作用:有助于工商企业制定计划,确定经营方针,避免生产与经营的盲目性,同时也有助于决策者掌握市场供求变化的客观规律,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依据。市场调查报告的种类繁多。按内容分,有产品情况的调查报告、用户情况的市场调查报告、有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等;按形式分,有专题市场调查报告与综合市场调查报告、国际市场调查报告;按期限分,有长期市场调查报告、中期市场调查报告和短期市场调查报告。

(二)市场调查报告的特点

1.客观性。它能够反映和表述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经济现象与事实,避免随意性。

2.理论性。有一定的理论色彩,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能够使读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创见性。有独到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独辟蹊径,角度别致。

(三)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

市场调查报告的格式一般包括标题、引言、主体、结尾几部分。

1.标题

标题常有两种拟法,一是用概括、简炼的文字,揭示文章的主题,如《疲软不是我国.消费市场的主流》。二是标题揭示文章的调查范围,如《国内旅游市场调查》。总之,标题一定要突出醒目、文题相符。

2.引言

引言一般简要说明市场调查的缘起、目的、对象、依据、范围、日期和方法等,给读者以概貌性的了解,不能涉及太多的内容,面面俱到。

3.主体

主体是市场调查报告的关键内容,要准确反映调查的各项事实,列出重要资料和数据,作出中肯的分析和评价,还可以采用传统的纵式叙述方法、横式叙述方法,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交代问题。

4.结尾

有的市场调查报告没有明显的结尾,主体叙述完毕,全文也就终止了,由于分析研究、评价意见在主体中已具备了。有的市场调查报告在主体之后,有概括综合性的结尾,总结全文,或者进一步深化主旨,或者提出建议,或者展望未来等。

(四)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深人市场第一线,大量地、详细地占有材料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写作市场调查报告的基础,要写出科学的有价值的市场调查报告,就必须扎扎实实的调查,注意既要掌握直接的材料,又要掌握间接的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

2.观点与材料要统一

一定要注意用观点统率材料,用材料说明观点。常用的方法是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用正反两方面材料进行对比、用同一组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观点、用精确的统计资料和数据证明观点、综合材料与典型材料结合使用等。

3.重点突出、明确

由于市场宽泛,内容繁多,所以市场调查涉及的面相当宽。写作市场调查报告时,一定要有重点,明确或者是以直接用户为中心的调查、或者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调查、或者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调查等,这样才可使每份调查报告都有各自突出的重点问题。

第四篇:调研报告写作技巧

调查报告撰写说明

一、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意义

调查分析报告是调查人员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调查分析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最终成果。

调查活动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活动,它从制定调查方案、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到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以调查报告是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调查报告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

调查报告比起调查资料来,更便于阅读和理解,它能把死数字变成活情况,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要撰写好调查报告,必须了解调查报告的特点,掌握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撰写报告的方法,使调查报告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调查报告写作的特点

(一)调查报告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它是指撰写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调查目的。任何调查报告都是目的性很强的,撰写报告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二)调查报告的时效性。

对于调查报告的写作者来说,必须讲求时间效益,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并做到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

(三)调查报告的新颖性。

调查报告应紧紧抓住实践活动中的新动向、新问题,引用一些人们未知的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

三、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构

调查分析报告一般由标题、概要、正文、结尾、附件等几部分构成。

(一) 标题

1、标题的要求。标题就是调查报告的题目,由报告内容来决定,标题是画龙点睛之笔。

(1)它必须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2)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标题的写法。标题的写法灵活多样,一般有两种:单标题与双标题。

单标题就是调查报告只有一行的标题,一般是通过标题把被调查单位和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表现出来。

双标题就是调查报告有两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由于这种标题形式优点很多,正标题突出主题,副标题交代形势、背景,有时还可以烘托气氛,二者互相补充,因此成为调查分析报告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

3、标题的形式。

(1)"直叙式"的标题,即反映调查意向或调查项目、或是地点的标题。这种标题简明、客观,一般调查报告多采用这种标题。

(2)"表明观点式"的标题。直接阐明作者的观点、看法,或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

(3)"提出问题式",即以设问、反问等形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和尖锐性,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例如,《中学生早恋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二)概要

概要即调查报告的内容摘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说明调查的原因;第二,简要介绍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并说明选用该方法的原因。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正文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引出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等。

1、 引言

(1)引言的写作形式。引言即调查报告的开头,"万事开头难" ,好的开头,既可使分析报告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开头的形式有这样几种: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文章开始先交代调查的目的或动机,揭示主题。例如,2002年3月我们对2001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障碍调查研究,目的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矫正疏导各种不良心理,使学生健康成长。

2)结论先行,逐步论证。即将调查结论写出来,然后再逐步论证,这种开头形式,观点明确,使人一目了然。例如,2002年3月,我们对我校高一400名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交待情况,逐层分析。文章开头可先介绍背景,然后逐层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交待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情况,然后分析。这样可使读者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深入分析研究。例如,《放眼未来之路--1011名专家人士眼里的中国数据通讯网络》的开头,"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与北京新华信息商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

4、5月间在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力图考查我国通讯网络的现状,并展望未来之路。"在这次调查中,除了涉及到特定专业问题外,还围绕着网络化的大趋势设计了许多问题,包括用户目前的网络使用情况、意见、需求等,调查对象是各种单位中通讯网络或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

4)提出问题,引入正题。用这种方式提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引导读者进入正题。

(2)引言部分写作应把握的原则。开头部分的写作方式很多,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但不管怎样,开头部分应围绕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进行调查;2)怎样进行调查;调查的结论如何。

2、 论述

(1)论述部分的重点。论述部分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整个调查报告质量 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论述部分的重点:1)通过调查了解到的事实,分析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2)调查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3)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2)论述部分的写法。由于论述一般涉及的内容很多,文字较长,有时也可以用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小标题,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论述部分的主要内容。不管你用多少个标题,论述部分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部分和分析部分两部分内容。1)基本情况部分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对调查资料有背景资料作客观的介绍说明;或者是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要分析问题。2)分析部分。这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在这一阶段,要对资料进行质和量的分析,通过分析,了解情况,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一般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成因分析;第二类利弊分析;第三类发展规律或趋势分析。

(四)结尾

结尾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结束语一般有三种形式:(1)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

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文章的主题。(2)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结论。(3)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

(五)附件

附件是对正文报告的补充或更详尽的说明,包括数据汇总表及原始资料、背景材料和必要的工作技术报告。例如,在咱们写的调查报告里,我们可以把相应的问卷选一部分作为我们调查报告的附件。

第五篇:最新版公务员遴选考试调研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公务员遴选考试调研文章的写作方

法和技巧

一、概念

1、概念

讲话稿亦称发言稿,就是在各种会议、集会上或利用不同宣传工具发表的讲话文稿,它是人们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

2、特性

(1)实用性。讲话稿是一种借助口头表达的书面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大小会议和不同场合,如果需要,还可以登报、广播;上电视,叫做录像讲话。随着经济交流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具有反映快、应用广泛、实用性强等特点。

(2)政策性。讲话稿一般由本人写或授意他人(个人或专门写作班子)代写,但无论谁写或用于什么场合,都必须符合政策要求,否则,就会“言不及义”,因此,讲话稿又有政策性强的一面。

(3)时间性。因各种需要举行的会议、集会等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等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讲话稿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时间性,否则,该在事发之前讲清的问题却在事后讲,就变成“马后炮”;应立即做的总结报告或表彰会等,却要拖上一段时间,就失去应有的效力,“时过境迁”,不会产生什么积极效果。

(4)条理性。讲话主要是用声音作为传播的媒介,声音在空中停留短暂,因而,要使讲话的内容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然丰富、深刻,但缺乏清晰严密的逻辑性,不能一环扣一环,一步挨一步地叙事、说理,听众接受起来困难,势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

(5)通俗性。讲话稿与一般文章不同,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这就要求撰写讲话稿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用语言时不宜咬文嚼字,句子不要太长,修饰部分要少,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不得要领。同时,也应当讲究文采,以便讲起来生动,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3、作用

(1)交流预备作用。经济工作离不开交流,讲话稿正是保证各种交流顺利进行的一种得力工具。有了讲话稿,不致于走题或把话讲错,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比较集中地、有条理地把话讲好,收到好的交流效果。

(2)联系监督作用。讲话或讲演是面对面进行的,它能使讲话人与听众在时间、空间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交流整体。好的讲话能使人感到亲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讲话,更是直接联系群众、体察下情的好机会,因此,讲话稿有加强联系的作用。 当然,听众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如果讲话只打雷不下雨,下次听众就不要听了。因此,讲话稿还暗含着监督作用。写作时要注意具体实在,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实事求是。

(3)宣传教育作用。现代化经济建设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好的讲话能使人“奋”、使人“启”、使人“发”,讲话稿 正是组织人民、动员人民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的一种有利宣传教育形式,通过它不仅能快捷地上情下达,而且能把听众的愿望、需求、知识、经验、信息等及时交流出去,成为鼓舞人民、教育人民、提高人民素质的有力杠杆,因此,它既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有力宣传教育工具,也是群众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4、种类

由于讲话稿内容丰富,应用范围广泛,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所以很难进行严格的分类,只能从不同角度作大体区分。从内容上可分为:政治讲话稿、礼仪讲话稿、学术讲话稿、宗教讲话稿、工作讲话稿、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等。从应有范围和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集会演讲稿、战地演讲稿、会议讲话稿、广播电话讲话稿、课堂演讲稿等。以上只是大致的分类,其中也有交叉,不能截然分开。以下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讲话稿。 (1)政治讲话稿。指在研究和解决政治问题的会议上发表讲话,或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政治宣传色彩浓厚的演讲所使用的稿子。如国家领导人及各级党政部门负责人在一定场合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讲话稿,各级人民代表及纪检监察委员以议政为主要内容的发言稿,以及外交官员发表外事演说的稿子等,均属政治讲话稿。政治讲话稿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逻辑严密,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 (2)礼仪讲话稿。指在纪念会、追悼会、开幕式、闭幕式、欢迎会、宴会等场合发表悼念、答谢以及应酬性的讲话所用的稿子。 (3)以动员、布置工作和总结、交流工作经验为目的的讲话所用的稿子。这类讲活,通常又称为“作报告”。如“传达报告”———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动员报告”———为开展、推动某项工作而发表的讲话;“总结报告”———领导同志在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等等。

(4)社会生活问题讲话稿。指就社会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评论的讲话稿。既可以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选题,也可以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作专题讲述。

(5)学术讲话稿。指在数、理、化、农、医、工等自然科学领域和哲学、历史、文学、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领域,就某些学术问题在会议上发表见解,阐明主张,公布研究成果所用的讲话稿。教师讲课时所用的讲稿,也属于这一类。

二、格式

讲话稿一般由标题、称谓、正文等部分构成:

1、标题

(1)有的标题标明讲话时间、地点、讲话人身份,如《**同志在二轻系统深化经济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标明中心思想,如《对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 (3)提出问题,如《理顺价格体系的关键何在》等。标题要醒目,忌晦涩;有新意,忌粗俗,这样才能有吸引力。

2、称谓

即根据不同的听众对象首先发出的称呼,如“同志们、朋友们”,“妇女们、先生们”,“教师们、同学们”等。称谓要贴切、富有礼仪,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

3、正文

正文包括引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引言亦称开场白,是讲话稿开头部分。开场白不宜过长,但需精心设计,有一个好的开场白,讲话者从一开始就能主动而有效地控制听众情绪,为引入正题打下基础。 主体亦称本论,是讲话稿的中心部分。这一部分要紧紧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论述,在材料编排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中心鲜明,论点突出,做到一以贯之,即全篇幅一个中心论点;二是要讲究条理,前后材料编排要符合表达中心论点的需要;三是要严谨,做到点线相连,不枝不蔓;四是观点与材料、论点与论据要统一;五是奇正相生,把趣味性材料与论证材料巧妙安排,做到庄谐合一。

结尾亦称收尾,即收结全文,归纳主题。除此外,还可最后一次打动听众,把听众的情绪推向高潮。结尾一是要“结住”,不要狗尾续貂,“再”说上几句;二是要结的“漂亮”,结尾时的风格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坚定有力的语言向听众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要求、给听众以巨大的鼓舞;一种是以谦敬的语言向听众致谢或致谦,也可以意尽言止,自然结尾。

三、相关要求

撰写讲话稿要遵循以下写作要求: (1)了解情况、有的放矢

怎样写好讲话稿?简单地回答:需要讲什么就写什么,因为讲话稿是为发表讲话准备的。 要想真正弄清楚需要讲什么和需要怎么讲,就一定要了解情况。 首先要了解听众。发表讲话,是讲话人向听众传播信息或做宣传、教育、鼓动工作的过程,也就是与听众沟通的过程。不了解听众,怎么谈得上与之交流沟通呢?因此,写作讲话稿,无论是亲自执笔,还是让别人代笔,都要先做一番调查研究工作,弄清楚听众是些什么人,他们关心什么问题,想了解什么情况,要澄清哪些疑问,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关键在哪里,他们的思想状态、文化水平、理解和接受能力又怎样。只有把这些调查研究工作做好了,对听众的心思和特点有数了,才能有的放矢,写出听众想听、爱听、听了入耳、动心、动情的讲话稿。千万不可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批评的那样,射箭不看靶子,弹琴不看听众,在不了解讲话对象的情况下,主观地想讲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讲就怎么写;更不能自以为是地决定,我写什么你就讲什么,我怎么写你就怎么讲。

写讲话稿还要了解讲话人和会场,要考虑讲话人的身份、特点和场合。一个人都是有多重身份和不同特点的。例如,在单位是领导,在家里是一个丈夫和父亲,到街上又是一个普通行人。因此,亲自执笔写讲话稿,就要考虑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和面貌出场讲话的;如果替别人代写讲话稿,还要弄清讲话人的文化素养、政策理论水平、演讲经验和能力、讲话习惯和风格等等。此外,还应摸清以下情况:这是什么内容性质的会议,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人要发表别的内容的讲话,讨论的情况怎样,会场的气氛怎样,是什么样的会场。总之,只有弄清楚听众、讲话人和会场三方面的情况,才能通盘加以考虑,更准确地确定应当讲什么和怎么讲,使所写的讲话稿适应讲话的需要,符合讲话的要求。

(2)中心突出、观点鲜明、富有新意

突出中心、观点鲜明、富有新意,也是写好讲话稿的一条重要原则和基本要求。中心,既指文章或讲话的主题、基本观点,也指全篇的中心内容。只有突出中心、观点鲜明,用观点统帅内容,内容中又渗透着观点,听众才能对你表达的内容和观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突出中心,就要注意“思维导向”。所谓“思维导向”,是指引导听众的思想,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某一方面和目标———讲话稿内容的“中心”。这就是说,讲话稿从始至终都要围绕着“中心”写,所有内容的表达和组织安排,都要为讲清基本情况和基本观点服务,在讲清情况的同时阐明观点,不要有任何内容脱离或偏离 “中心”。像《反对党八股》这篇讲演稿,内容很丰富,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现实情况的分析;既有生动形象的比喻,又用引经据典作例证。但全文从头到尾都围绕“反对党八股”这个中心写,始终没有偏离这个主题。因此,读完这篇文章,人们就能认识党八股的危害,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反对这股不正之风的道理,从而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围绕中心”的写法,向我们提供了一条组织文章内容的基本法则:文章无论长短,都要用一根主线贯穿全篇,把各部分原来互不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这根主线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题。有的人写篇幅较长的讲话稿内容面面俱到,不分主次,没有中心,缺少贯穿全篇的主线,显得“散”、“乱”,其原因,就在于尚未掌握这一法则的奥秘。

观点鲜明,是指要敢于亮明观点,敢讲真话。讲话稿是用来面对听众的,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要求讲话人把自己的思想直接暴露出来,公之于众。如果不表示赞成什么,也不表示反对什么,吞吞吐吐,含糊其辞,听众就会不满足,甚至感到受了愚弄,认为你在耍滑头。敢亮观点的前提是自信,相信自己讲的正确,有道理。否则,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要讲出来让别人相信,岂不是愚弄听众!还要敢讲真话,讲真实观点,真实情况。敢讲真话的前提是相信群众,相信自己所讲的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不能欺骗,也是欺骗不了的,因此决不能讲假话。抱着自信和相信群众的态度,写出敢于亮明真实观点的讲话稿,讲话的成功就有了基本保证。 亮明观点、讲真话,都要能讲出新意。所谓“新意”,即指要讲出新情况、新事实、新材料、新观点、新见解,也指能从一个崭新的不同角度谈一个老问题。总之,讲话稿内容要新鲜,要能谈出新意来,才能吸引听众,给人以新启示、新的教益。那种拾人牙慧、入云亦云、充满尽人皆知的陈词滥调、没有一点新鲜货色的讲话稿,听众听了一定会打瞌睡。

(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写讲话稿要学会说理,要把道理讲明白,达到晓之以理,以理服人的目的。

在讲话稿中所讲的道理和说理的方法,要适应听众听讲的需要。总的要求是:要把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道理讲“活”,让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不要干巴巴的说教,少讲空洞的大道理。越是面对基层普通群众,越要注意说理的生动、形象和通俗,要多用比喻、对比等方法说理,要多举群众熟悉、日常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刻的具体实例来说理。 注意分析过程的逻辑性也很重要,富有逻辑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在讲话稿中所举例证要恰当,要与提出的观点严丝合缝、和谐统一;要注意分析有步骤、有层次、有条理,不可匆忙地提出观点,武断地得出结论:要善于引导听众的思路跟着你的分析过程走,觉得无可置疑,自然而然,口服心服地赞同你的结论。此外,有些讲话稿还要讲究说理的战斗性,方法是:既从“正面”说理,又从“反面”说理。所谓从“反面”说理,是要针对听众中的疑问,特别要针对反面的观点,采用设问、反驳等方法,将人们的误解和疑惑一一澄清,将明显错误甚至反动的谬论彻底驳倒,以更加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这种反证的说理方法,在论辩性的演讲稿中,应当更多地加以采用。 讲话稿中的说理都要注入讲话人的真情实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人都是感情动物,当你的观点、意见、号召带着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色彩表达出来时,就能产生加倍的感化、诱导和鼓动作用。传播学的奠基人美国的威尔伯·施拉姆说过:“什么是最有效的号召?..某些研究和大量的实验表明,动感情的呼吁较之逻辑的呼吁更可能导致态度的转变。”(《传播学概论》第228页,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美国的另一位学者戴尔·卡耐基又说:“要动人以情,自己首先要有诚意。” (《怎样使你的谈吐更动人》第51页)这就是所谓“以心换心”,用真诚才能赢得信任。否则,你越是装腔作势,故作姿态,听众越会讪笑你在演戏,越是反感。因此,情感的表达必须真诚、实在、朴实,不能虚假、做作、华而不实,应当自然、恰如其分,不应过分夸张、声嘶力竭。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要求呢?只有当讲话人对所讲的事物确有了解和深切的感受,在写作时又能激发起真挚的情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写出既说理又抒情,既能说服人又能感动人的讲话稿。例如1939年6月18日戴高乐在伦敦布什大厦所作的《反法西斯演说》,就是这样一篇融说理与抒情于一体的讲话稿。当时,法国已被希特勒纳粹军队占领。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作者一开头就提出了每一个不愿当亡国奴的法国人都关心的三个问题。紧接着,作者坚定地作出了回答:“没有!”这种说理方法,就是设问。这样,作者的心一下子就与广大听众———千百万法国民众的心紧紧地联结起来了。

然后,他又以充满理智和饱含激情的语言进行了分析,发出了庄严的号召。他的分析“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说话的”,听众不能不信服;他的号召是充满了对法兰西祖国的深切热爱之情的,因而就能发挥催人奋起的强大鼓舞作用。这一切都是作者强烈的爱国真情的自然流露,因为戴高乐将军确是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爱国主义者。在这里,戴高乐与法国人民已经心心相印,双方的感情已经水乳交融,通过广播这篇演说,他才能在法国民众的心底点燃起“抵抗的火焰”。从这一篇演说词,我们应当能够领悟怎样才能写出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的讲话稿的奥秘。

(4)讲究语言、写出特色 写作讲话稿,语言首先要通俗易懂,不能过于艰深、生僻。例如,使用专业性很强的词汇要慎重,必须使用时,要加以通俗的解释;也不要使用易生歧义的词语,以免听众听不懂或产生误解。其次,要求语言上口入耳、生动形象。上口入耳就要讲究句式,要多用简洁的短句,不写修饰成分过多的长句,以免讲起来拗口,听起来费劲;还要注意音节匀称和词句的声调变化,使语言朗朗上口、入耳动听。要善于运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夸张、衬托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讲话稿要能写出特色。所谓“特色”,一是指能适应不同听众的特点。例如,对知识分子讲话要注意文雅,对农民讲话要尽量说“大白话”,对青年讲话要富有朝气,等等。二是指能写出讲话人说话的特点。讲话稿要能体现出讲话人讲话的风格,或直率,或含蓄,或幽默,或严肃,或放达豪爽,或温文尔雅,做到“文如其人”。总之,从内容到语言都有特色的讲话稿,才能吸引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现在讲话稿的语言比较普遍的毛病是:语言乏味,不够生动活泼,不是板起面孔的 “干部腔”,就是咬文嚼字的“知识分子调”,缺乏特色。要克服这些毛病,就要像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中所说的那样,向民间、外国和古人学习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充实起来,丰富起来;同时,还要在写作实践中认真对待,学会运用语言的艺术。这样,就不愁写不出语言讲究、富有特色的讲话稿。

一、调研文章的概念

什么是调研文章,顾名思义就是经过调查和研究后写成的文章。调研文章又叫调查研究报告,是对某一事务或者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并将这些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整理成书面文字的一种文体。

二、调研文章的作用

大家都清楚,调查研究是我们党推动工作的优良传统,是领导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机关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秘书服务领导决策的一项重要职责。那么作为县委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写好调研文章就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撰写好调研文章对我们自身也大有好处。三国时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经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是把文章的撰写抬高到了极致。调研文章虽然不能如此,但它毕竟也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调研文章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方面:

1.总结经验。通过反映某地、某单位工作上的突出成绩,总结经验,树立榜样,以此推动面上的工作。通常在某项工作由试点向面上推开的时候,在人们对某项工作普遍感到难度很大、需要示范引导的时候,或者工作中出现某方面的突出典型,需要扶持和宣扬的时候,就需要这类调研文章。

2.揭示问题。通过反映工作中某种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暴露其真相,找准其根源,分析其危害,以期引起有关党政组织、有关部门或全社会的重视,促成问题的解决。

3.研讨工作。通过对某项工作或全面工作的分析探讨,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指明努力方向。

4.服务领导。即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有关情况,直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这类文章一般形成于某项决策形成之前,领导觉得某个问题需要决策,但由于情况不明,一时下不了决心,需要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再做出决断,于是亲自出马或指派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而后以文字形成决策依据。

三、调研文章的特点

同样是文章,调研文章比较其它文章而言,有其特别之处,其体裁、结构、思维、文风、语言等都与文学作品大不相同。文学作品着眼于文艺性,可以渲染夸张、含蓄朦胧、文字激扬、十年一剑;而调研文章则大异其趣,强调的是政治性,讲究逻辑严密、言之有据、朴实无华、表达清晰、行文迅速。具体讲有四个特点:

一是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文章最大的特点。所谓真实性,就是尊重客观事实,靠事实说话。这一特点要求调研人员必须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精神,不仅报喜,还要报忧,不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绩,还要准确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针对性。这是调研文章所具有的第二个显著特点。一般来说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大型调查研究,要花费较大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不是随意组织进行的,而是针对一些较为迫切的实际情况,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调查研究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调查文章的写作上,必须中心突出,明确提出所针对的问题,明确交待这一问题所获得的事实材料,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三是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调研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事实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这种典型特点在总结经验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调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四是系统性。调研文章的系统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调查材料所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具有说服力,把被调查的情况完整地、系统地交待清楚。这里所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不是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主要方面,写出结论的推理过程。

四、调研文章的种类

调研文章很多种,一般从内容性质上看,可以分为以下六种: 1.揭示问题型调研文章。又叫专题型调研文章,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

2.综合型调查报告。它是以综合调查众多的对象及其基本情况为内容、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

3.理论研究型调研文章。这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而撰写的文章,大多发表在学术刊物上,或载于学术著作中。

4.实际建议型调研文章。又叫工作探讨性调研文章。这是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而写的调研文章,其主要内容是为预测、决策、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等进行调查和探讨性研究,提出有关建议。例如在2006年,当时我在鹤峰工作,按县领导的要求,对全县创建节约型机关情况进行调研后,写了篇《关于全县创建节约型机关的调查报告》。

5.历史情况型调查报告。这是根据需要以历史情况为对象进行调查而形成的调查报告。

6.总结经验型调查文章。又叫经验介绍,它是以正在发生的一些工作典型为对象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调查报告。可以通过它了解先进典型的工作成绩,学习先进典型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推动面上的工作。

五、调研文章的写法

虽然讲调研文章有不同的类型,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但基本写法还是相通的。写好调研文章,先要熟悉调研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程序。一般来说,调研文章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1.标题

调研文章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例如:去年县委政研室编发的《浅谈来凤旅游商品开发》就是单标题、《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从桐子园村发展看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就是双标题。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是调研文章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 3.正文

正文是调研文章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可分为:①“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②“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研文章;③“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研文章;④“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研文章。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 5.落款

调研文章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下面再看调研文章的写作程序

调研文章的写作要经过以下几个程序:

1.选准课题。调研文章能不能被上级或有关部门重视,除了文章质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否符合上级或有关部门的课题研究需要,符合需要且文章质量好,被重视的几率就大。那么如何选课题呢?不外呼三个方面,①从上级或有关部门下发的调研课题中选题;②从当地有影响、有特色、对其他地方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工作典型中选题;③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当前工作中、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作调研课题。

2.确定主题。主题是调研文章的灵魂,对调研文章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①文章的主题应与调查主题一致;②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③主题宜小,且要集中;④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 3.取舍材料。对调查后得到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研文章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进文章。如何选择材料呢?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文章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 形成面上的 “大气”;③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

4.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调研文章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原则就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必须纲举目张,层次分明。调研文章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罗列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

5.写好草稿。这是调研文章写作的行文阶段。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夹叙夹议,既有事实陈述,又有理论高度,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写出好文章。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②报告文字规范;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 6.认真修改。文章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文章是改出来的”。主要是对文章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算定稿。 写调研文章过程中注意的几个事项

1.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文章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我们打开电脑,轻轻一搜,应有尽有,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料。如何有效获取第一手资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一线去认真调查。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搞调研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不行,到基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也不行,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真心换实情、以勤奋换素材。

2.必须研究到位。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工作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调查研究,前提是通过调查弄清事实,关键是搞好研究。抓住本质掌握规律。同样的素材,得出的结论有深有浅,写出的报告有高有低,这里除了个人素质外,研究方法恐怕要占很大比重。

3.必须选好角度,突出重点。文章写得平铺直叙,一二三四,甲乙丙丁,面面俱到,包罗万象,似乎什么都涉及了,但又什么也没有说清楚。这是写调研文章初学者的尴尬。可归咎的原因很多,而最重要的应是没有选好角度(例如给一个女举重运动员照相,从正前面照,那一定是武大三粗的女人形象,从侧面照也许就成了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了,效果是天壤之别的,这个例子就为说选好角度的重要性)。选角度不易,选对角度更难。文章一旦选好了角度,就自然峰峦起伏,重点突出了。所以不妨说,角度选对了,调研也就完成了一半了。选择角度,也应有法:一是选择所研究课题的精华部分。二是选择关乎中心工作的。三是选择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总之,一篇好的调研文章应是售精品的“专卖店”,而不是卖零星碎物的“杂货铺”。

4.用词要力求准确,文风朴实。写调研文章,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不要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调研文章应是“以意为之主”,当然也不是全然无视文采。“言以文远”,文采斐然总是好的。只是我们的调研文章提倡朴实无华,理解起来,文采斐然应是表现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上,也就是“要于平淡处见惊雷”。调研文章当然讲究用字,在某种意义上还有甚于一般的文学作品。不同的是,文学作品着意于堆砌华丽辞藻,而调研文章的文字则以准确取胜。在朴实无华的文风下讲究用字,无非是两条:一要掌握分寸,二求言简意赅。而这两条真要做起来都不易。所谓“掌握分寸”,主要指在遣辞造句时字斟句酌,注意掌握政策,并选用适当的辞汇准确地表达所拟表达的思想,既不过之,也无不及。(清朝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交战屡战屡败,但他在奏折中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是易一字而精神出的佳例)。而“言简意赅”,其意则是文字精练,字少义多。撰写调研文章,锤炼文字颇为重要。鲁迅的名作《秋夜》在开头写道:“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共28字,是文学佳品。但若写成调研文章,8字足矣,即:“后院墙外植两枣树”。锤炼文字也要防止过分修辞,如若“以词害意”,反就弄巧成拙了。

5、要撰文迅速。调研文章之异于一般小说散文,其最突出处是在于:撰文迅速,不能“十年磨一剑”。情况、看法和建议反映如不及时,就犹如明日黄花,文章写得再好也了无一用。所以写调研文章就要象中国女排的战术 “短、平、快”。把“快”应体现在调研的全过程,从材料收集,到分析综合,再到构思撰写,都应“快”字当头。很多调研内容时效性强,必须做到苗头抓得快;报刊材料和“活”材料收集得快;分析研究得快;调研文章出手得快。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要写出一篇有价值、有水平的调研文章,必须经过深入的调查了解,仔细的分析研究,周密的谋篇布局,反复的修改提炼等才能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只要肯下苦功多读、多练、多思、多问,就会不断提高调研文章的写作水平,就会写好调研文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一本名著的读后感下一篇:对援藏人员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