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研究

2022-09-10

课外活动是指体育课以外的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参加活动。增强学生体质, 树立“健康第一”是我们每位学生所追求的。然而只靠每周一次的体育课是很不够的, 必须有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补充, 尤其是课外体育活动课, 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从当前学生的运动情况来看, 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是实实在在,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而在新课改下, 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更新现在的课外体育活动模式已迫在眉睫。那么, 作为民办专科学校如何更好的开展课外活动, 又如何来改革传统的课外体育活动课的组织与方法, 寻找新的开展模式, 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参加体育活动, 激发学生的运动激情, 搭建发展学生个性的平台, 以改善学生健康状况, 促进“全面发展”是我们体育工作者近几年探讨的问题。

学生平时自己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中, 形成了一些活动的小群体, 其特征是:自发性, 有共同的爱好, 相对固定, 经常在一起活动, 有一定的凝聚力, 通常有一个或者几个核心人物, 这些学生的运动技术好于其他学生。这种小群体, 可以说是俱乐部的雏形。将这些体育小群体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组织起来, 加以正确引导, 使活动的内容更全面, 使参与的人群更广泛, 弥补体育课诸多不足。本文旨在探究我国民办高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 在我校学生中按照年级分类随机抽取600人和20名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随后通过对问卷的发放、回收以及统计处理, 最后确定584名学生和20名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www.cnki.net) 和有关论文的阅读, 收集相关论文和文章;查阅各高校举办体育俱乐部的文献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问卷调查的要求, 设计调查问卷, 选取调查对象, 进行预调查。问卷调查表包括学生问卷调查和辅导员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完后通过学校的有关专家和老师对问卷进行了有效度检验, 并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向600名学生和20名学生辅导员共发放问卷620份, 回收问卷620份, 回收率为100%, 其中有效问卷614份 (学生为594份, 辅导员为20份) , 有效率为99.03%。

1.2.3 访谈法

与部分学生、辅导员一起探讨相关问题。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软件,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 (如表1、表2、表3所示)

2.2 分析

2.2.1 学生的态度

当前的课外体育活动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活动需要, 究其原因:一是以往的课外体育活动往往缺乏组织性, 基本上是各系各班分散活动, 经常出现只是少数人在活动, 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旁观。二是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 活动内容单一, 形式机械, 难以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

从表1可以看出体育俱乐部的项目能充分地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有利于发展学生体育爱好、特长, 因为符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学生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体育活动,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给予指导, 但参加与否, 不具有强制性。同时体育俱乐部的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它是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条件和学生的愿望要求确定的。它组织方法上体现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学生自己组织, 自己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因此, 通过支持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处于指导、辅助的地位,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的机会。

从表2可以看出, 72.4%的学生觉得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较好, 68.4%的学生愿意参加俱乐部。从对学生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参加俱乐部后, 学生对体育活动会有很大的选择空间, 充分发挥他们的体育特长。因而, 在参加活动时有动力、有勇气, 有自觉性。特别是在俱乐部内有很好的比赛氛围, 可以在有效提高技术水平。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满足, 积极地投身到体育活动中, 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参加俱乐部会增加他们的活动时间。纵观以往开展的课外体育比赛活动, 有许多学生只是个旁观者, 而这部分学生并非不想参加体育活动, 而是受到场地、器材的限制, 有的是认为自己的运动水平不及其他学生, 不愿去“献丑”, 更怕其他学生不愿接纳他们。参加俱乐部后, 他们认为参与活动是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体育比赛活动也不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 场地、器材也一定会有更合理的安排。因此, 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愿意投身到体育活动中去, 从中感到体育快乐感和满足感。

82.6%的学生认为在俱乐部能掌握1~2体育项目。学生参加俱乐部, 能让学生在俱乐部的氛围下加深对感兴趣体育运动项目知识、技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学深, 学透, 也可为今后“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2.2 辅导员的态度

从表3可见, 半数以上的辅导员赞同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形式, 赞成自己的学生参加俱乐部。这部分辅导员能正确对待学生的兴趣爱好, 明白正确的“疏导”要比“堵”更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也能理解体育具有强身育心的功能。

很多的辅导员也担心参加俱乐部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此,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要由学校分管领导, 辅导员, 体育教研室及学生会共同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由专职的体育教师负责俱乐部的指导工作, 并由辅导员做监督工作, 把学生的活动时间合情合理地安排, 把俱乐部作为学生全面发展课堂的延伸。

2.2.3 我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发展学校特色教育的需要。我校是一所民办专科高校, 在校生近3000人, 我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的形式, 是学生和辅导员都赞同的, 同时, 也是学校创办办学特色, 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需求。

符合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学生参加俱乐部后, 可以进一步培养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随着《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贯彻实施, 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渐普及, 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 这都取决于习惯及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在体育课堂上的重复练习, 更要在课外更多时间的学习、训练, 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用学到的东西创造性地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校建立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符合这方面的要求。

场地器材无须另行投资。我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在江苏省民办高校中是比较齐全的。目前拥有草地足球场1片、网球场2片、羽毛球场2片、篮球场10片、排球场2片、乒乓球馆、健美操房各1个及同时能满足多个班级上课的各类体育器材。这些场地基本满足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开展, 只需要学校再对体育器材设施进行极小的投资。

师资方面有保障。学校目前有5位专职、2位兼职体育教师, 专业多样话, 完全可以满足俱乐部开展活动的需要。

活动时间有保障。我校是一所全封闭式半军事化管理的全日制专科高等学校, 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多, 这为学校体育俱乐部开展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3 结语与建议

3.1 结语

(1) 我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非常适合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对拉动广大师生参与锻炼、培养锻炼兴趣、提高运动成绩、改善学校体育现状有非常大的作用。

(2)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形式不仅可以作为我校一种办学特色, 而且还可以作为我校学校体育新课程在课外活动方面的一种模式。

3.2 建议

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在抓学生学习的同时, 应充分考虑学生参加课外俱乐部活动时间的可能性, 做好宣传工作,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学校各部门应密切配合, 大力支持学生课外俱乐部活动的开展。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的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与新课程接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与学校运动队联系起来, 使运动队的专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课内、课外、宣传栏等多种形式, 进行全力一位宣传, 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到课外俱乐部活动的意义所在, 以积极的态度参加课外俱乐部的锻炼。

提高体育教师职业素质, 树立教师强烈的事业心和爱心。体育教师有一定的业务能力, 正确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是自身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深入课外俱乐部, 对学生进行辅导, 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掌握体育锻炼基本知识和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功能,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调查学生及辅导员对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态度, 分析我民办高校开设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 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课外体育,俱乐部,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王京琼.对湖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与发展的研究[J].体育学刊, 2001 (1) .

[2] 金程.从我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看高校课外体育管理[J].中国学校体育, 2004, 6 (6) :45.

[3] 闻兰.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3 (3) :50.

[4] 曲宗湖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5] 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二硫化碳落后产能违规生产隐患多下一篇:浅议我国墓地使用权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