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2022-05-05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校后勤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迅速发展,我国的高校管理模式也逐渐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中来,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需要对高校后勤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积极的促进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还有助于資源的合理化利用和个人执行能力的提高。

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1:

对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过程中财务管理的思考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走向市场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保证全国高校教育事业平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详细介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财务管理也应该顺应改革的潮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为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也应该在各项工作中做适当的改变,适应改革需求。

1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

1.1体制不合理,财权分散

高校后勤服务对象比较复杂,而各种管理对象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又有不同的特点,而其中的大部分,均靠学校资金维持,有的有经济收入,但却没有形成独立核算,依附于学校的财务处。学校为了协调相关的权责关系,对后勤财务实行分块管理,设置多个财务管理机构,导致后勤财权配置过于分散,经常出现部门利益及管理上的冲突现象。

1.2资金控制不到位,控制制度不完善

由于高校后勤在资金的运用管理方面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资金的筹措、投放以及利益的分配还停留在财务会计核算的初级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运作,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作用,导致管理措施不得力,制度落实不到位,存在资金投向不合理,利用效率低下,甚至出现重复性投资而造成滥用资金等现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完全发挥财务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监督和考核作用。

1.3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所服务的特殊群体是师生员工,且涉及到生活中的好多方面,如餐饮、物业、校园绿化、商铺等,鉴于这种特殊的服务,后勤经济实体在经营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又要兼顾服务对象的承受能力。又因各个所服务的对象所要追求和达到的目标是无法定位,追求利益、价值最大化与服务、效果最大化之间产生一定的矛盾,导致总体目标偏离,对财务管理制度设计比较困难。

1.4法人实体的成本核算不健全

学校与后勤以甲乙双方的形式签定执行协议,也就是用经济责任制规范后勤服务的经济活动,使用经济监控手段确定后勤服务实体的权、责、利,因此后勤财务必须按照协议的要求来执行,必须把经济责任制作监督考核的依据,即实行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的财务监督。而具有法人资格的后勤实体在财务核算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与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如原有的学校投入经营性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导致国有资产的损耗得不到补偿的部分转化为上缴国家的企业所得税。

1.5财务管理的客体不全面,其触角无法得到全面的延伸

客体,“法律上指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品、行为等”。财务是“机关、企业、团体等单位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

根据上述关于“客体”和“财务”的解释,财务管理的客体应该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财产及其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二是现金及其出纳、保管和计算的过程,三是财务管理的行为过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只重视现金的管理,轻视甚至忽视财产和财务管理行为的管理,使财务管理的触角不能全面延伸到财产的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和财务管理行为的始终,从而导致财产经营不善、保管不好、处置不当和财务管理行为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2加强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2.1改革高校后勤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

重新配置后勤财务管理的机构、人员和职责,对高校后勤的财务实行集中核算、集中管理、授权审批的管理模式。撤销高校后勤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现有的财务机构,高校财务部门设置后勤财务利于集中分账核算后勤各个单位的会计业务,集中管理后勤各个单位的会计要素和投资、筹资、经营、分配等财务活动。对涉及现金收支和财产使用、保管、结转、处置、报废、毁损、清查的财务事项和财务行为实行学校领导、财务部门领导、后勤部门领导、后勤基层单位领导逐级授权审批的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和单位在后勤财务管理上的职责权限,贯彻集权为主、适当分权的管理思想,彻底改变财务管理体制不合理、财权过于分散的现状。

2.2加强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率

资金是企业的理财对象,是公司正常运转的血液。资金匮乏将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使公司始终保持资金充足状态,应采用科学方法对未来的资金流量进行测算,确定资金需要量,做出周密安排,有计划地调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率,保证资金安全,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运转顺畅。

2.3处理好财务管理中客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全面认识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把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客体确定为财产及其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现金及其出纳、保管和计算的过程以及财务管理的行为过程;把财务管理的触角全面地延伸到财产及其经营、保管、处置的过程,现金及其出纳、保管和计算的过程以及财务管理行为的始终,不留死角、不剩空位,不仅要做到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而且要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人管。

2.4建立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制度

财务管理模式方面: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初期,采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管理模式,特别是对那些经济规模和业务量不太大的后勤企业具有独特的作用;经过一定时期的过度期后,应完全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彻底将后勤企业推向社会,参与市场竞争。

财务管理制度方面:首先,运用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做好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工作;其次,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资金在后勤企业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在建立初期,一般由高校或政府以所有者身份投入,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向社会、单位、个人集资或向国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进行负债经营,向社会投资或参与学校某些项目的改扩建工程,从而获取该项目的收益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后勤收入;最后,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和财务预算制度,规范高校后勤财务管理过程。应树立完全成本观念,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强化内部管理制度的有用性,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保障后勤企业财务工作和谐、有计划的执行。

2.5对后勤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

為保证学校资产的损耗得到合理的补偿,保证学校资产的保值不流失,可由学校派出自己利益的代表者来监督实施,即:由学校财务向后勤实体财务机构委派财务负责人或委派会计,具体负责后勤实体及下属各中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其有关财经法规要求,规范后勤实体会计核算工作,履行会计监督职能。这样一方面为后勤实体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只有为学校正确地评价和考核后勤实体经营成果提供重要依据,才能确保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地反映后勤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结论

后勤财务管理是整个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的整体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作。所以,在后勤管理工作逐步向社会化转变的过程中,应对财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培养高素质现代财务管理人员,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建立和和谐的经济体系,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齐兆芹.关于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06,3.

[2]张士连.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之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3]桂裕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4]王振洪,孙顺源.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成本控制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5.

作者:廖婧华

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2:

基于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的分析

摘 要:伴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迅速发展,我国的高校管理模式也逐渐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中来,提高高校后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需要对高校后勤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不仅有利于积极的促进师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还有助于資源的合理化利用和个人执行能力的提高。本文阐述了高校后勤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和探究了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措施

高校后勤组织结构的专业性和制度性需要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的落实各项责任,对管理流程进行有效、专业的细化和优化,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后勤人员,对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切实的保证,同时维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现如今,高校后勤管理模中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

1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主要问题

1.1不规范的规章管理制度

目前,许多高校制定繁多的规章管理规定,但都不具有科学性,对工作人员提出多重标准,更多的出于人为因素的原因来处理问题,这使高校优质的资源难以在高校后勤的资源配置中发挥高效的作用。高校后勤工作人员需要以规章制度作为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但不规范的规章制度恰恰使工作人员不清晰具体自己的岗位职责,从而降低了后勤人员的工作效率,导致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各项成本的提高。

1.2有效激励手段的缺乏

实施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开展有效的激励措施。由于教育体制的迅速发展,高校后勤的奖励机制并不是十分完善,许多岗位并不存在在岗位劳动上的差异,这其中就包括劳动贡献能力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存在的渺小,导致许多高校后勤人员不能有效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

1.3职工素质和能力的参差不齐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参差不齐体现在工作人员职工道德、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这三个方面上。后勤工作人员的差异性,导致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贯彻的不彻底,从而导致后勤人员在精细化管理概念理解程度和运用程度的不同,参差不齐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是多项任务和工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降低了工作的效率,阻碍了高校后勤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和发展。

2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推进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程,对此,高校后勤人员应具备深刻的认识和积极的心态,在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寻找规律,抓住本质,运用更为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推进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发展,以下是提高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措施。

2.1建立健全精细化制度,确立有效的理念

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是高校后勤管理的治策之本,运用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制度指导和管理高校的日常活动,强化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绩效考核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有效的结合和增强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对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实施个人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的岗位上,为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把明确、科学、实际作为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目标,实施有层次、有条理、可持续的发展方针,这都有助于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益。

2.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执行力是创造高校后勤工作环境的首要任务。首先,建立科学的激励体制,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做到赏罚分明,对于在高校后勤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精神、物质和事业等方面的奖励,使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要对激励体制进行不断的完善,保证激励体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对高校后勤管理制度进行认真的学习和贯彻,对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合理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加强高校后勤精细化制度的执行力;最后,要加强高校后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高校后勤人员在工作中做到工作细化、工作量化,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目标责任管理水平,使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的执行力得到加强,创造良好的环境。

2.3提高执行力培养后勤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是提高执行力和培养后勤人员素质的基础。对精细化管理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是提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重要手段,管理人员应在日常管理活动中不断督促和监督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并根据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考虑,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同时,培养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从人员的思想素质、操作技术和服务作风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首先,需要革新工作人员的整体理念,创造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文化,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进行变革,在执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工作人员的文化素养;其次,对高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进行系统、有效的培训,提高整体的操作水平,并在执行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对工作的感悟和理解,使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地实现自我的价值;最后,形成高效的工作团队,提高服务作风,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将“服务至上”的服务精神深入贯彻,使信息流动起来,使每个工作人员达到满意,为高校的整体理念着想,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

3总结

现代高校管理要求在高校中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管理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体制、确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执行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是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同时也是实现高效率、高服务的必然要求,将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正确、有效的落实和贯彻,培养和发展精细化管理文化,为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做出切实的保障,促进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仔荣.后勤集团精细化管理实践性探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2,(1):3-5.

[2]吴振麟.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2013,(27):169-169,171.

[3]李泰儒.浅议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1):70-70.

作者:郭银才

高校后勤管理论文 篇3: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办法分析

[摘 要]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还能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為广大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但目前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管理方案、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等方面。为弥补这些不足,高校有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思想观念,制订信息化管理方案,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并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

[关键词]信息化;后勤管理;管理方案;管理制度;管理人才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12.024

0 引 言

高校后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做好该项工作有利于推动高校后勤良好运行,提升服务质量和广大师生的满意度,最终为他们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以及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效后勤管理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成为一种趋势和必然。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信息化时代背景,就如何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开展具体工作提供启示。

1 信息化背景下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给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深刻变革,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工作实效性对高校后勤运行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顺应时代发展要求

信息化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对高校后勤管理也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等设施建设,为信息化背景下有效开展高校后勤管理提供支撑与保障。传统高校后勤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主要依靠人工方式对高校后勤进行有效管理,不仅工作效率较低,同时也容易出错。而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支持下,有利于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数据运行和处理工作的效率,减少出错概率,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和满意服务。这样不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同时还能推动高校后勤管理方式变革。

1.2 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过去,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通常采用人工方式开展管理活动,由后勤集团安排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同时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对高校后勤日常运行活动进行详细记录,有效规范和约束日常管理行为。这种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也取得一定效果,但人工管理方式的效率低下,并且工作人员之间联系不大方便,同时也容易出错。而在信息化背景下,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能实现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构建健全的数据库,将高校后勤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有利于及时掌握高校后勤的基本情况。然后后勤管理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对策,更好地约束和规范高校后勤管理的各项活动,最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后勤管理的实效性。

1.3 为广大师生提供高效与便捷服务

高校后勤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因此,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仅有利于高校后勤顺利开展各项工作,还能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保障。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后勤部门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构建相应的数据库,录入详细的数据资料,有利于详细和及时掌握高校后勤基本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对策,最终为广大师生提供高校、便捷服务,促进高校后勤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

2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不足

推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虽然有利于提升工作实效性,促进管理水平提升,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后勤管理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一些管理人员综合技能偏低,也不能有效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观念落后

创新管理思想观念,是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第一步。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在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不重视后勤信息化建设。事实上,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和员工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工作结果。甚至可以说,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高校后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最终也影响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效果。但部分领导和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不够重视,没有将后勤管理信息化摆在突出位置,投入的资金、财力和物力也相对较少,从而会影响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2.2 管理方案不科学

要想顺应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努力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实效性,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是必要的。但目前很多高校后勤在具体活动中,没有开展深入调查,忽视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管理方案,或者照搬其他高校的后勤管理方案,导致方案难以适应实际需要,不利于提升管理水平。

2.3 管理制度不健全

结合信息化时代的背景和要求,高校后勤部门有必要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从而既能有效规范和约束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还有利于实现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但部分高校后勤在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忽视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此外,也没有建立并落实管理责任制,相关工作人员具体职责不明确,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相互推诿现象,从而难以提高管理效率。

2.4 人才队伍素质偏低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升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和保障。但不能忽视的是,部分高校在后勤管理的过程中,忽视优秀人才引进,也没有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从而导致人才队伍素质偏低。部分管理人员忽视更新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其综合技能已与信息化背景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急需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让他们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3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的有效办法

为弥补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的不足,努力提升管理实效性,顺应信息化的要求,结合高校后勤实际情况和广大师生需要,可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3.1 创新思想观念,提高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

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同时也为创新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后勤部门应该创新思想观念,更新管理理念,善于应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努力提升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后勤管理人员要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加大高校后勤管理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为信息化背景下为开展高校后勤管理提供保障。此外,高校后勤相关领导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将推动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合理安排相應的资金支出,并加强计算机、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应的数据库,详细录入各种信息和数据,为高校后勤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与保障,努力提升高校后勤管理水平。

3.2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订信息化管理方案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善于开展调查和研究工作,详细掌握高校后勤基本情况,然后结合后勤管理需要,以提升工作实效性为目标,制订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方案。在方案制定之后,工作人员有必要严格落实所制订的方案,并结合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使之更好地适应高校后勤管理需要。同时,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制订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系统构成、技术标准、功能实现和信息采集等内容,让广大职工对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有一个全面认识。此外,高校后勤部门要通过分步实施、不断优化等方式,不断完善高校后勤管理方案,最终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3.3 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有效规范各项活动

健全的制度是开展高校后勤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保障。因此,高校必须完善管理制度,根据高校后勤基本情况,以提升管理实效性为目标,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保障,最终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同时,后勤管理人员应该结合高校后勤服务和实际工作流程,对后勤管理进行规范化细分,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促进管理实效性提升。在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和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后勤管理人员应该做到权责分明,定人、定岗、定责,制定并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明确他们的具体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后勤部门还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后勤管理制度得到严格落实。此外,后勤部门要善于开发贴近校园、贴近生活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并与时俱进,善于应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拓展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让高校后勤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更具有成效。

3.4 加强人才队伍培训,提供相应的人才保障

后勤部门应注重引进管理理论扎实、责任心强、经验丰富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强的管理人员,不断充实高校后勤管理队伍。同时,后勤部门要健全管理培训机制,加强后勤管理人员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员工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能力。此外,后勤部门要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高校后勤信息化、专业化队伍建设,逐步打造专业基础扎实、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的后勤管理队伍,大力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

4 结 语

高校后勤管理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注重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作为后勤管理人员,也应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并落实管理制度,构建规范化的管理流程,有效约束管理人员的各项活动。此外,后勤部门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社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设[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郑建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

[3]周建军.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

[4]郭君.网络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和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5]宋濂.基于礼仪文化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对策研究[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4).

[6]唐艳平,张灿龙.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对策浅析[J].高校后勤研究,2017(7).

作者:孙滨 罗会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情感声乐教学论文下一篇:农村计划生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