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前沿论文范文

2022-05-11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前沿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测度;经济物理学;行为金融学摘要:金融风险指金融市场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根据风险的不同来源,金融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四类,以这些风险为基础,金融风险管理也分为相应的四类。

第一篇:金融前沿论文范文

现代金融理论前沿综述

【摘要】本文在对文献资料分析和归纳的基础上,认为现代金融理论前沿存在五种代表性的观点。新古典金融学是现代主流金融理论,将与其他金融理论互补发展;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要在修正传统微观金融学缺陷的基础上,重建宏微观相统一的金融学理论体系;金融分析制度范式具有全新的有机哲学基础,其跨时均衡超越了新古典金融学的短期均衡;建立金融非中性的新金融观及金融体制研究范式;构建包含非线性金融理论、复杂性金融理论、系统动力学金融理论的系统科学金融理论。国外现代金融学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资产定价、行为金融、公司金融等。国内有关金融学的研究主要与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金融开放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P2P网络借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问题等。

【关键词】现代金融理论 研究领域 前沿综述

在金融理论的发展上,一般认为现代金融理论始于马柯维茨1952年在《金融学杂志》上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一文。关于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和金融研究领域及重点,许多专家和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将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对现代金融理论前沿研究的现状、重要观点、研究重点进行综述。

一、现代金融理论的五种代表性观点

(一)新古典金融学是现代主流金融理论

吴晓求,许荣(2014)认为金融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早期金融学、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现代金融学,以及以新制度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为代表的新金融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的现代金融理论在对金融现实问题的分析上是基本有效的,现代金融理论将和新制度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在理论上形成互补演进发展,短期内不会出现一个全新的金融理论范式。陈智君(2014)对新古典金融学理论(有效市场假说、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莫迪利亚尼—米勒定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期权定价理论以及套利定价理论)进行了分析,提出新古典金融学的市场主体是理性的、市场是有效率的、市场的结构线性、均衡分析框架、设置很强的理论假定等显得过于理想化,而新兴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分形市场假说、金融物理学、Soros的金融思想、协同市场假说等)的市场主体是有限理性的、市场是非有效的、市场的结构非线性、非均衡分析框架、设置较弱的理论假定则比较贴近实际,但是新古典金融学具有强大生命力,依然不可替代。金融学理论的发展基本趋势是走向现实化,放松理论假定、发展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框架和更写实的模型。王鹏,魏宇(2014)认为经典金融理论是建立在有效市场、价格随机游走与理性投资者等假设条件所构筑的线性范式基础上,因此对金融市场存在的典型事实表征刻画及内在机理表达阐述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金融物理学则把金融市场看成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用处理复杂非线性问题的方法来研究金融市场的总体运行特征。但是,金融物理学和经典金融理论并非完全对立,经典金融理论提供了对金融市场运行特征的基础理解和研究的出发点,而金融物理学则在表述与解释市场特征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两者应互为补充。王文(2017)认为金融将会对一国经济和政治产生巨大影响和冲击力,政治也会对金融实践产生极强的干预力。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有必要从政治的视角对金融学理论开展新的研究,政治学应拓展至金融学的范畴。主流金融学理论缺乏对金融与国家的关系、金融与世界格局的关系的研究和探讨,政治金融学能够在这些研究领域上对主流金融学进行补充。同行为金融学与制度金融学一样,政治金融学也并不是替代主流金融学理论,而是对主流金融学进行补充与完善。

(二)重建宏微观相统一的金融学理论体系

陈雨露(2014)认为建设适用于现实需要的金融学的出发点在于历史、制度、文化以及社会的初始条件。金融学的发展要在宏观和微观金融学之间建立起可信的逻辑联系,才能迈上新的高度。金融学的研究方法应该多元化并具有严谨性,研究要基于经济的现实和经济的直觉,以经济思想为核心,才能构建具有良好解释力的理论逻辑和分析架构。陈雨露(2015)认为金融体系不仅仅是资源跨时空配置的媒介,而是通过金融要素建立了整个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并嵌入到经济体系的所有环节。金融体系通过货币、信用等金融要素的流动路径和脉络会对宏观经济在时空上的配置动态产生内生性的影响,其中蕴含着金融与实体经济相互作用的信息。因此,金融理论和宏观经济学应该在纳入内生性金融体系的基础上重建。陈雨露(2015)认为国际经济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范式缺乏内生性金融经济理论的系统论述,因此科学的经济和金融学方法论上需要建立金融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综合框架。具体而言,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要认识到传统微观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所存在局限性,以及传统宏观经济学对主要金融变量的认识存在不足,因此要修正其微观理论部分的缺陷,建立起微观宏观相统一,可以更好刻画现代金融体系运行规律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学则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形成一个包含金融、实体经济、政策相互作用的并具有内生逻辑的整体理论框架,以实现理论基础和政策实践的统一。陈雨露(2017)认为在主流宏观经济学范式中,金融没有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到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中,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某些金融摩擦因素来表达,导致金融因素的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实际上金融对宏观经济的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宏观经济学和金融理论需要在纳入内生性金融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重新构建。当前已经有通过抵押物约束框架或者金融加速器效应等方式将金融因素以及金融周期等植入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研究。

(三)金融分析制度范式具有全新的有機哲学基础

张杰(2011)认为制度金融学理论研究框架渐趋成形并已形成了共识的基础。Merton的功能与结构金融学和Stiglitz的制度因素内生化的货币经济学都是通过制度因素来修补和拓展新古典金融学或既有货币经济学的框架的。Soto发现了货币金融所有权的制度涵义。Borland和Yang构建了分工均衡货币制度分析框架。金融中介理论将金融企业及金融企业家的内生化,制度金融理论具有了微观支点。张杰(2013)认为制度金融分析认定金融制度是一个有机结构,任何金融制度都具有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不同于新古典金融学的个体主义还原论,而重视个体与总体之间的加总逻辑及其特征。制度金融分析采用跨时均衡超越了新古典金融学的短期均衡。因此,构建制度金融分析框架标志着金融理论的道德转向,其兼容宏微观金融学的理论努力更预示着金融学的全新的范式革命。张杰(2016)认为制度金融理论的发展需要对金融演进与运行的制度机理、金融制度历史的演进过程与绩效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此过程中,我国货币金融制度的演进和经济改革以来的金融制度表现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张杰(2017)认为我国国有金融制度有力支持过去数十年来的制度转型和经济崛起。因此,评判国有金融制度角色与绩效的关键在于其是否有效支持长期的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增进。张杰(2017)认为主流学者基于无机组合哲学观,以及个人理性加总为集体理性的逻辑和对完全市场机制的条件理想设定,建立了排斥货币因素的货币金融分析范式。金融分析制度范式则是依托全新的有机哲学基础,逻辑起点合理性在于基于人的金融权利和金融行为以及经济主体之间的有机金融联系。基于现实的情况,我国的经济金融制度均衡的内在机理及实际绩效的分析和提炼则是本土经济金融学家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四)建立金融非中性的新金融观及金融体制研究范式

宋陆军(2014)提出白钦先新金融观的研究基点在于货币非中性为基础的金融非中性,超越了西方金融理论关于货币、中介、市场的中性与非中性、无效与有效的争论和局限性。新金融观是由体制金融、三维金融、资源金融和人文金融紧密结合构成。新金融观的微观基础是金融体制,金融体制是以运行环境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框架结构、构造方式、业务分工、监督管理、运行机制、运行环境、总体效应等九大要素构建的有机整体。新金融观的中观基础是三维金融,三维金融是由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所形成的整体系统架构及金融制度安排。新金融观的宏观基础是金融资源,金融资源由基础性核心金融资源(货币及货币资金资本)、实体性制度性中间金融资源(金融组织与金融工具、金融制度与金融法规、金融人才与金融意识等)、整体功能性高层金融资源构成。新金融观的约束条件是人文金融,表现在金融学是是社会科学,有其哲学基础和一国的历史环境,其服务的主体及对象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白钦先,张坤(2017)将金融研究范式定义为金融研究活动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价值判断的总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近现代各时期金融研究范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近代金融研究对象从单一对象、实务领域,变化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则从拿来主义到工程化、数学化等现代方法的应用;价值判断由忠君思想、狭隘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觉醒、意识形态决定价值判断到服务改革开放、服务民族伟大复兴。张坤,白钦先(2017)认为金融体制研究范式是秉持我国思维主体性、把握国际话语权为价值判断的研究范式。金融体制研究范式的确立有助于为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借鉴,是我国特色金融基础理论的创新性探索与尝试。

(五)构建系统科学金融理论

刘超(2009)认为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是在金融理论研究的新范式。非线性复杂动力学理论采用有限理性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研究方法,相对于新古典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来说更进一步接近于实际情况,能更好地揭示金融市场实际的运行演化规律,为更好地研究金融理论提供了新的角度,是金融理论研究范式未来的发展方向。刘超(2010)认为现代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存在的缺陷。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现代金融理论,不能对异常现象进行有效解释。行为金融理论对理性人假设作了有条件的放松,能够解释异常现象,但同时又出现了现代金融理论所没有的缺陷,例如运用心理偏差过于随意等等。现实中的金融市场的复杂非线性在于投资者往往会表现出非理性,而且市场也经常会处于非均衡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系统科学范式下的系统金融理论。系统金融理论体系应由非线性金融理论、复杂性金融理论、系统动力学金融理论构成。刘超,孟涛,刘丽(2012)认为国外学者应用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研究金融问题,一般是注重进行数量技术层面的实证分析,研究范式是统计学、物理学、热力学等其他具体科学的研究范式扩展应用,没能够形成规范的理论体系。国内学者在应用系统科学理论进行金融研究时,则侧重于定性考察,缺乏理论高度。因此,有必要构建完善的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框架,并提出了系统科学金融理论的概念、研究对象、核心思想和观点、框架体系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刘超,赵钦涵(2014)提出复杂性金融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金融系统的金融Agent(金融子系统)之间及其与经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演化机理和一般经济规律,研究的方法是复杂性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金融学、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及仿真技术下的金融系统预测等。刘超等(2016)认为最优的金融结构是由特定时期的国情所决定,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标准。金融结构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多要素、多层次结构,其结构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为目标,伴随经济发展的阶段变化而呈现出动态演变的趋势。基于进化算法的金融结构多目标优化是研究的新视角。

二、现代金融学研究的领域和重点

(一)国外现代金融学研究的领域和重点

欧阳青东,邱兆祥(2012)对美国金融学会刊物《金融学期刊》1990—2011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后发现,金融经济学家们研究领域主要在风险资产组合、资产定价、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和金融市场机构监管等方面。研究的热点在于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机构监管,行为金融学研究有逐渐升温的趋势;对《金融学期刊》引用次数前10位的经典论文及20篇获得Breeden一等奖文献进行分析后得出其选题主要集中在资产定价、公司金融、行为金融和金融市场机构监管等四个主题。研究方法主要是偏微观、偏实证,以及学科交叉融合。高金窑,秦凤鸣(2016)对美国金融学会刊物《金融学期刊》发表的引用率最高的50篇论文进行了分析,得出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投资组合、行为金融、资本结构、公司治理、资产定价以及市场有效性等方面。研究的展望在于从大数据角度分析投资者的行为、从业界角度研究公司行为、从资产定价与市场效率的角度改进资产定价模型。陆蓉,王策(2016)对1996—2015年共20届美国金融学年会(AFA)的主席发言进行了综述,认为其发言和当今金融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基本一致:资产定价、公司金融、投资者行为、金融工具、市场微观结构和金融市场。金融学研究的主体是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研究的热点是资产定价、公司金融和金融工具。研究拓展的路径一般是证实或证伪,也包括对问题的前因和后果的延伸扩展研究。对我国金融学研究的启示是:金融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实体经济的投融资服务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国内金融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资产定价及其与公司金融的交叉研究,间接融资、机构投资者行为及交易策略、新型金融工具、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金融大数据等。

(二)国内现代金融学研究的领域和重点

冉从敬,曾畅(2014)对来自CSSCI数据库有关金融学的2004—2012年的文献进行分析,认为国内金融学研究的重点是金融中介、资本配置和货币创造。2002—2006年间,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金融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对整个金融市场的机制、现状以及策略等进行研究;2007—2009年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领域的研究重点表现为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和市场经济的研究。2009年之后,金融领域的研究在于虚拟经济,研究的重点是对外直接投资、创业板、投资者情绪、行为金融等。2009年创业版的开板之后,研究的重点表现为创业板、股票市场、风险控制、投资风险、市场风险等。丛菲菲,李金龙,孙欣钰(2016)对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高峰论坛(2016)暨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进行了综述,认为论坛发言人和参会论文重点关注了互联网金融中P2P网贷、“十三五”期间我国金融开放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全球金融结构性改革与自贸区开放试验区、金融机构和宏观金融研究、信贷、储蓄与公司金融研究、资本市场和金融与经济研究,以及从事金融学术研究所必备的品质及研究方法等。陈辰,王璐,郝晓雪(2017)对2011—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涉及金融学的立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金融学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金融环境改善与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与监管以及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等几个方面。2016年和2017年的研究重点主要是P2P網络借贷、农村普惠金融、供给侧创新研究、“一带一路”、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资本流动问题、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与监管、系统性风险、互联网信用风险、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精准扶贫与经济增长、“一带一路”区域金融问题等。戴相龙(2017)从邓小平关于“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4月25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有关金融稳定重要讲话的精神出发,结合我国金融业的新变化,提出当前我国金融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在于:货币和货币调控理论研究、金融组织体系研究、金融市场的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金融开放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三、结语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当前关于现代金融理论前沿的研究主要有五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新古典金融理论是现代主流金融理论。在对现实的金融问题分析上,新古典金融理论是基本正确的,并且可以提供一个较好的出发点。新古典金融理论将和新制度金融学、行为金融学将、金融物理学、政治金融学等其他金融理论互补发展。二是重建宏微观相统一的金融学理论体系。现代金融学的发展需要修正传统微观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所存在局限性,传统微观金融学应纳入货币、信贷、利率等内容,宏观经济学应重建的金融支柱,金融理论和宏观经济学应该在纳入内生性金融体系的基础上重建,建立起微观宏观相统一,可以更好刻画现代金融体系运行规律的分析框架。三是金融分析制度范式具有全新的有机哲学基础。主流金融学存在哲学观、理性逻辑与市场条件层面的先天缺陷,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尤其不具有解释力和适用性。金融分析制度范式具有全新的有机哲学基础,是引入货币因素特别是金融权利要素的新范式。制度金融理论具有全新的有机哲学基础,其跨时均衡超越了新古典金融学的短期均衡;我国的国有金融制度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力量之一,值得理论上的研究和提炼。四是建立金融非中性的新金融观及金融体制研究范式。新金融观与西方金融观区别在于价值观不同、研究路径不同、基础假设不同。金融体制研究范式是我国学者独立自主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创新。五是构建系统科学金融理论。系统科学能够解决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金融系统是是复杂非线性的,因此,应将系统科学逐步应用到金融理论建设中。这五种代表性观点基本上都认为新古典金融学的前提假设条件存在缺陷或框架不完整的情况,其中的四种观点认为应该从理论体系、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上进行重建。从后续的文献来看,以上五种观点都是呈现了一个开篇和设想。实际上,完善和重建现代金融学理论的深入推进都将是一个宏大的理论工程。国外现代金融学研究几乎涉及当今金融学研究的所有领域,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主要是资产定价、行为金融、公司金融。国内有关金融学的研究主要与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相联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近几年研究的重点主要是金融开放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P2P网络借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问题等。

参考文献

[1]吴晓求,许荣.金融理论的发展及其演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4):33-40.

[2]陈智君.从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金融学的发展——以金融学说比较分析为角度[J].经济学家,014(6):91-102.

[3]王鹏,魏宇.经典金融理论的困境与金融物理学研究的兴起[J].管理科学学报,2014(9):40-55.

[4]王文.巨变中的世界呼唤政治金融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7-11(1).

[5]陈雨露.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学的发展与创新[N].人民日报(理论版),2014-4-18(7).

[6]陈雨露.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J].国际金融研究,2015(6):3-11.

[7]陈雨露.“新常态”下的经济和金融学理论创新[J].经济研究,2015(12):8-10.

[8]陈雨露.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理论界的学术反思与研究进展[J].国际金融研究,2017(1):16-18.

[9]张杰.制度金融理论的新发展:文献述评[J].经济研究,2011(3):145-159.

[10]张杰.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哲学观及其他[J].金融评论,2013(2):1-14.

[11]张杰.制度金融理论新发展[J].金融博览,2016(8):36-37.

[12]张杰.为什么选择国有金融制度[J].金融评论,2017(1):1-15.

[13]张杰.金融分析的制度范式:问题、理论与中国视角[J].金融评论,2017(4):1-25.

[14]宋陆军.白钦先新金融观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15]张坤,白钦先.金融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发展——“金融体制”研究范式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价值判断[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5):22-28.

[16]白钦先,张坤.近现代中国金融研究范式的变迁[J].金融评论,2017(2):1-11.

[17]刘超.金融理论新范式: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9(3):86-92.

[18]刘超.系统科学范式下的金融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2010- 8-24(10).

[19]刘超,孟涛,刘丽.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框架构建与比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3):2-8.

[20]刘超,赵钦涵.复杂性金融理论体系框架的构建与应用[J].海南金融,2014(3):20-26.

[21]刘超,赵琪,马玉洁,高扬.金融结构优化方法与理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47-55.

[22]欧阳青东,邱兆祥.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动态——基1990 -2011年间《金融学期刊》刊发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2(6).

[23]高金窑,秦凤鸣.现代金融学的理论演化与实证检验——《金融学期刊》引用次数最高的50篇文献回顾[J].经济学动态,2016(12):118-131.

[24]陆蓉,王策.金融学国际前沿研究二十年之变迁——历届美国金融学年会主席发言综述[J].财经研究,2016(10):108-139.

[25]冉从敬,曾畅.近十年中国金融学可视化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1):29-36.

[26]丛菲菲,李金龙,孙欣钰.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理论与实践高峰论坛(2016)暨全国博士后学术论坛综述[J].经济研究,2016(8):187-192.

[27]陳辰,王璐,郝晓雪.金融学研究热点与演进趋势——基于2011—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析[J].金融理论探索,2017(5):71-79.

[28]戴相龙.关于金融学科理论研究的若干问题[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7):3-6.

作者简介:何镇宇(1973-),男,云南蒙自人,经济学博士,云南开放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袁天昂(1960-),男,云南昆明人,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高级经济师。

作者:何镇宇 袁天昂

第二篇:金融风险管理基础与前沿研究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测度;经济物理学;行为金融学

摘要:金融风险指金融市场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根据风险的不同来源,金融风险可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四类,以这些风险为基础,金融风险管理也分为相应的四类。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众多传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促进了包括行为金融学和经济物理学的新金融学的发展。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行为金融学认为市场参与者并非完全理性,而以物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物理金融学则认为金融市场是复杂非线性系统。

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基本属性之一,自从人类社会出现金融活动以来,金融风险管理就成为经济和金融体系必然的组成部分。近30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而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体系的崩溃却宣告了固定汇率制度的衰落,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加频繁和剧烈。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大股灾、1990年的日本股市危机、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capitaI Management)的倒闭以及最近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等等,都给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了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本文将就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回顾,同时讨论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并就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提出设想。

一、有关金融风险的概念和类型

风险(risk)一词本身是中性的,即风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风险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特征,它来源于对未来结果的不可知性。因此,粗略地讲,风险可定义为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exposure touncertainty)。

在风险的定义中包含了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首先是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或几个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possibility)分布。因此,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应该对应着一定的概率。为了研究风险,对未来结果及其发生的概率就应该有一个精确的描述。但是从风险管理的实践角度来讲,未来可能存在的结果及其服从的概率分布特征常常是不可知的,因此人们在管理风险的时候,常常需要对此进行主观的推断。第二个因素是对这种不确定性的暴露。对于同样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人类活动所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未来的天气状况对所有人来讲都是不确定的,但是它对不同的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天气对农业的影响远远大于其对工业和金融业等其他行业的影响。

有了上面对风险的描述,那么金融风险的定义就非常明确了。金融风险就是指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暴露。这里的金融市场参与者主要指各类金融机构(公司)以及非金融机构(公司),一般不包括个体投资者。

进一步讲,按照风险来源的不同,金融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市场风险(marketrisk),它是由于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而导致的金融参与者的资产价值变化的风险。这些市场因素对金融参与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或者消费者所造成的间接影响。(2)信用风险(credit risk),它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场交易对手的违约(无法偿付或者无法按期偿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几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风险问题:除了传统的金融债务和支付风险外,近年来随着网络金融市场(如网上银行、网络超市等)的日益壮大,网络金融信用风险问题也变得突出起来。(3)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它是金融参与者由于资产流动性降低而导致的可能损失的风险。当金融参与者无法通过变现资产,或者无法缓解资产作为现金等价物来偿付债务时,流动性风险就会发生。(4)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它是由于金融机构的交易系统不完善、管理失误或其他一些人为错误而导致金融参与者潜在损失的可能性。目前对操作风险的研究与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从定性方面看,各类机构不仅通过努力完善内部控制方法来减少操作风险的可能性;从定量方面看,它们还将一些其他学科的成熟理论(如运筹学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风险的精密管理当中。

二、金融参与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及其理论依据

金融参与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规避风险(avoid risk)。一些公司认为,只要通过精细的管理,它们就可以完全规避各种金融风险的影响。其实这种对待风险的态度是不合理的:首先,风险是人类活动的内在特征,即使没有直接的影响,风险也可以通过对其竞争者、供应商以及顾客的影响而对其造成间接影响;其次,对公司的所有者来讲,完全规避风险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比如说,当公司的利润率高于市场利率时,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增加公司的价值。很显然,此时如果采取规避风险的策略就无法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2)忽略风险(ignore risk)。一些公司在金融活动中往往忽略它们面临的风险,因此它们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来管理风险。Loderer and Pichler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瑞士跨国公司都没有考虑它们所面临的汇率风险。(3)分散风险(diversify risk)。很多大的公司和机构往往采取“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面”的方法来分散风险,即通过持有多种不同种类的并且相关程度很低的资产来达到有效降低风险的目的,而且这种方法的成本往往比较低廉。但是对于小型公司或者个人来讲,采取分散风险的策略似乎就不太现实了。同时,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也告诉我们,分散风险的方法只能降低非系统风险,而无法降低系统风险。(4)管理风险(manage risk)。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意识到,金融风险本身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加以消除的,但是可以通过各种现有的金融理论和工具(如金融工程,financialengi’neering)来对金融风险加以管理。比如说,通过运用金融工程的方法,金融参与者可以将其面临的风险暴露加以分解,从而使其自身保留一部分必要的风险,然后把其他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如互换、远期等)工具传递给他人。

但是,为什么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也就是说,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对此问题发表了不同的见解。

早期的金融理论认为,金融风险管理是没有必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ller以及Modigliani指出,在一个完美的市场(perfect market)中,对冲

或称为套期保值(hedging)等金融操作手段并不能影响公司的价值(firm’s value)。这里的完美市场是指不存在税收和破产成本,以及市场参与者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因此,公司的管理者是没有必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类似的理论也认为,即使在短期内会出现小幅度的波动,但从长期来讲,经济运行会沿着一个均衡的状态移动,所以那些为了防范短期经济波动损失而开展的风险管理只会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这种观点认为,从长期来讲,是没有金融风险可言的,因此短期的金融风险管理只会抵消公司的利润,从而削减公司的价值。

然而,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风险管理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无论是金融市场的监管者,还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对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需求都空前高涨。主张应该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各方认为,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主要基于市场非完美和风险厌恶型的管理者。

(1)现实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并非完美,因此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提升公司价值。现实金融市场的不完美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现实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税收。这些税收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公司的收益流(earning flow),从而影响到公司的价值。由此看来,Miller和Modigliani的理论假设在现实经济状况下并不合适。其次,现实市场中存在着交易成本,而且交易的规模越小,成本越高。因此,相对于个体交易者来讲,公司能够以更低的交易成本来进行各种金融操作(如套期保值等)。最后,在现实市场中,金融参与者也是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的。

因此,通过开展风险管理:首先,公司可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从而避免因为现金流短缺而造成的紧急外部融资成本,降低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从而使公司保持良好的信誉状况;其次,稳定的现金流可以保证公司在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顺利地进行投资,相对于那些没有稳定现金流的公司来讲,自身就可以获得重要的竞争优势;最后,由于公司比个体投资者具有更多的资源和知识优势,即公司比个人具有相对更加完全的信息,因此公司可以比个体投资者更有效率地开展金融风险管理。

(2)公司的管理者是风险厌恶型的(riskaversion),因此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增加公司管理者的效用(manager's utility)。很多实证研究表明,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与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的厌恶有密切联系。Tufano研究了美国掘金业的风险管理战略,并且发现该行业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与公司管理层所签订的奖惩工作合同有着密切的关联。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公司的雇员和经理们特别热衷于风险管理工作,因为他们在公司中投入了大量的无形资本,这些无形资本包括了各种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以及特殊技能(specific skills)。因此,要求公司进行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就成为了他们保护自身所投入资本的一种自然反应。

总之,虽然目前对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真正理论依据还存在很多争论,但是勿庸置疑的是,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工具正逐渐为广大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所接受和采用,并且还在不断地被加以充实和创新。

三、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以市场风险管理为例

金融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的不同来源可以分为市场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以及操作风险管理。虽然各类风险管理的具体内涵不尽相同,但是风险管理的过程并无本质上的差异。下面以市场风险管理为例,举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说明金融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

假设有一家在英国投资建厂的美国上市公司(以美元为货币基础,其股票以美元计价,即usdollar based),该公司在英国生产产品(以英镑作为成本计价单位,即costs in British pounds),并且将其产品销售到法国(以欧元为收益计价单位,即revenus in Euros)。同时假设该公司管理者以“股东价值最大化”(maximize shareholder's value)为其管理目标。那么,该公司进行的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就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的步骤,即识别(确认)风险、测度风险以及管理风险。

(1)确认对公司有显著影响的市场风险因素(market risk factors),然后根据历史记录,对公司股票的收益指标等(如每股收益率)按照市场风险因素(如汇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以及商品价格等)进行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以上面的美国公司为例,假设对其每股收益率进行风险因素确认后的回归分析结果为:R(Firm)=0.2+1.3R(s&P500)+1.5S(EUR)-1.9s(GBP),其中R(Firm)表示该公司的每股收益率,R(S&PS00)表示同期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的收益率,S(EUR)和S(GBP)分别表示欧元和英镑对美元的汇率。上面的公式表明,该公司股票收益率水平与同期标准普尔500股价指数的收益率以及欧元对美元的汇率成正相关关系,而与英镑对美元的汇率成负相关关系,并且通过公式回归系数的具体数值,可以判断这些风险因素对公司收益率影响的大小程度。比如说,可以看出如果美元对欧元升值1个百分点,则该公司股票收益率上升1.5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通过确认市场风险因素,然后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公司的风险管理战略以及风险因素敏感度等问题提供有益的信息,但是回归模型本身的一些缺点仍然无法克服。比如说,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统计参数是历史记录的结果,因而可能对未来状况已经不能成立;线性回归也许并不准确,因为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一些关键的风险因素也许没有在回归模型中得到体现;模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也许是相关的。以上种种可能缺点的存在说明,仅仅通过第一步对风险因素确认,还无法为我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风险管理信息,因此需要进一步发掘更加精细的数据。

(2)在确认对公司有显著影响的市场风险因素以后,就需要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测度(riskmeasurement),即对风险进行定量描述。

目前,经常使用的市场风险测度方法(指标)大致可以分为相对测度和绝对测度两种类型。第一,市场风险相对测度方法(指标)主要是测量市场因素(如利率、汇率、股价以及商品价格等)的波动与金融资产价格(收益)变化之间的敏感性关系。例如针对债券等利率性金融产品的久期(duration)和凸性(convexity)指标,针对股票的Beta值,针对金融衍生产品的Delta、Theta、Gamma、Vega和Rho指标等;第二,市场风险的绝对测度方法(指标)主要包括常见的方差或标准差(variance or standarddeviation)及其后的半方差(semi-variance)指标、绝对离差指标(absolute deviation)、极

大极小指标(minimax)等以及目前在实务界占主流地位的风险价值指标(value at risk,VaR)。

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风险价值指标是通过一种利用统计思想对风险进行估值的方法获得,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但作为一种市场风险测定和管理的工具,则是由J.P.Morgan投资银行在1994年的Risk Metrics系统中提出的。VaR的定义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由于市场波动而导致整个资产组合在未来某个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值。在数学上,VaR表示为投资工具或组合的损益分布的d分位数,其表示如下:Pr(△p<=-VaR)=a,其中,△p表示投资组合在持有期出内在置信水平(1-a)下的市场价值损失。举例来说,如果说某公司在95%的置信度下10天的VaR是100万美元,那么也就是说,在未来10天的时间范围内,该公司发生的风险损失超过100万美元的可能性只有5%。由于VaR方法能简单清晰地表示金融资产头寸的市场风险大小,又有比较严谨系统的统计理论作为基础,因此得到了国际金融理论和实业界的广泛认可。国际银行业巴塞尔委员会(BasleCommittee)也利用VaR模型所估计的市场风险来确定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

通过上述对风险的定量测度,可以使公司明确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大小,从而有能力开展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定量风险管理活动。

(3)管理风险。一旦公司确认了自身面临的主要风险,并且通过风险测度方法对这些风险有了定量的把握,那些公司就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和工具来对它们所面临的风险暴露加以定量的管理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并不存在一种对所有公司都是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法。不同的公司,甚至是同一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和规模都不一样,因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优化风险管理策略。一般来讲,当公司认为其面临的风险暴露超过了公司可以承受的水平以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管理风险,从而使其风险暴露回复到可以承受的水平之下。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调整公司的操作模式(change operations),使其风险暴露回复到可以承受的水平之下,这种方法又被称为“操作对冲”(operational hedging)。比如说,公司可以通过调整原料供应渠道、在销售地直接设厂生产或者调整外汇的流人和流出量大小等方法来达到上述目的。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金融市场来调整公司的风险暴露水平。公司可以利用金融市场上的众多产品和工具来对其风险头寸进行风险对冲(riskhedging),也就是说,通过在金融市场上持有一个相反的头寸来抵消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目前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公司风险管理提供了充足的和多样性的产品选择。

衍生产品(也称为衍生证券、衍生工具)是一种金融工具(financial instrument),其价值依附于其他一些更基本的标的资产(underlying assets)。这些基本的标的可以是诸如利率、汇率、债券、股票、股票指数以及商品价格等的传统资产,还可以是信用(credit)、天气甚至是某个滑雪胜地的降雪量等特殊标的。常见的金融衍生产品主要包括远期(forward contracts)、互换(swaps)、期货(futures)以及期权(opti‘ons)等。近年来,场外交易市场(overthe counter,OTC)成功地创造了许多新型的衍生产品,如范围远期和约(range forward contract)、远期开始期权(forward start options)、障碍期权(barrieropti’ons)、两期期权(binary opti‘ons)、回望期权(100kback options)等。这些新型产品与传统衍生产品相比,可以满足更多公司特殊的风险管理目标,并且所支付的成本更低。

四、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金融实业界的具体风险管理运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主流金融学也给予现代金融风险管理许多重要的理论支持。而在主流金融学中占统治地位的理论基石却是“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他们追求在一定风险水平下的最大收益;金融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公开的信息,价格的变化互不相关,它们是遵循随机游动模型(Random Walk Model)或者布朗运动(BrownianMotion)的随机变量;收益率是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今天的收益率与过去的收益率无关,因此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市场出现了种种无法用“有效市场假说”所解释的异常现象(anomalies),如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呈现“胖尾分布”特征(fat-tailed distribution),即存在过高的价格波动以及过高的交易量,收益率具有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股票市场普遍存在的“规模溢价”(size premium)现象和“价值溢价”(valuepremium)现象,股市存在的“周末效应”、“一月效应”以及价格波动的明显的自相关性(autocorrelation)特征或“持久性”(persistence)特征等。这些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对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的主流金融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根植于主流金融理论的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测度技术提出了质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克服主流金融学在解释实际金融市场异常现象时所暴露的种种不足,一类被称之为“新金融学”(New Finance)的研究逐渐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新金融学”研究的代表流派主要有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Finance)流派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经济物理学(Econophysics)流派。其中,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以心理学上的发现为基础,辅以社会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观点,尝试解释那些实际金融市场中无法被传统金融学理论所解释的种种复杂和异常的现象。而经济物理学则是将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特别是统计物理学)应用到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两个流派在解释金融市场的复杂和异常现象中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两个学派都还没有类似CAPM或APT等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出现,他们的一些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主流金融学家们的承认。

新金融学研究对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理论的最大冲击就在于对金融风险的准确测度问题,因为一旦风险测度出现偏差,那么下一步针对风险暴露所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可能就会失效,从而可能给金

融参与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新金融学研究表明,无论是金融风险的相对测度还是绝对测度指标,在理论上或实际运用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举例来说,风险的相对测度只是一个相对的比例概念,并没有回答某一资产或组合的风险(损失)到底有多大。另外,相对测度指标对测度对象的依赖性较高,它们无法测度包含不同市场因子或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组合的风险,因此也就无法比较不同资产的风险大小。而对于绝对测度指标而言,当实际市场不满足“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时,最主要表现在当资产收益不满足正态分布时,方差(variance)以及VaR等指标的准确度都将大大降低。以VaR为例,在正态分布假设下计算的VaR值,常常会低估实际的风险,而在低估的风险值下进行运作,可能会使金融机构遭受巨大的损失。同时,近期的研究也表明VaR本身不是一种一致性的风险测度(coherent measuresof risk)。比方说,VaR不具有次可加性(subadditive),即多个资产的组合VaR可能会大于单个资产VaR的总和,因此不能用VaR来进行投资组合的优化。而且VaR也无法说明资产损失超过某一界限的幅度究竟有多大,即无法说明极端波动状态下的资产损失情况。因此,也有学者提出用满足一致性风险测度标准的Expected Shortfall来代替VaR指标。最近,Sardosky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用传统的移动平均、指数平滑、AR5等方法,还是用GARCH类模型,都无法给参数类VaR找到准确和统一的波动参数估计。因此,不同估计方法得到的参数类VaR模型在计算同一资产的风险价值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偏差。Wagner and Marsh的研究也发现,即使采用t分布的GARCH模型来为收益波动建模,由于极端波动的小样本特性,也会使现有绝大多数的尾指数(Tail Index)估计方法低估金融收益的尾部风险值。

五、主要结论

现代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市场假说”,而“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金融市场是一个线性的“均衡”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他们通过理性预期进行投资决策,并且以线性形式对信息做出及时反应。这一理论假设表明,由于市场信息得到了及时全面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金融资产价格的未来变化与历史信息无关(即对时间的无记忆性),资产收益率应该服从正态分布。

然而,经济物理学的研究表明,金融市场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它具有“非均衡性”以及对时间的“长期记忆性”等特征。同时,行为金融学理论也告诉我们,投资者在作决策的时候并非完全理性,他们并不能像传统金融理论假设的那样会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详尽的分析,而是常常不能充分了解到自身所面对的状况。他们往往会有认知的偏差(Cognitive Bias),往往以经验法则或直觉作为决策的依据,反映在投资行为上,则会产生所谓的“反应过度”(Over 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 Reaction)等非理性现象。因此,如何改进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特别是如何在金融风险测度方法中引入非线性科学以及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从而使金融风险管理更加符合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行为特征以及市场实际运行规律,无疑将是风险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研究方向。

(责任编辑 叶光雄)

作者:吴晓雄

第三篇: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前沿发展

一、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相关概述

从目前的形式上看,改革的步伐已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的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就。这样一来,各个行业都呈现了新的活力与发展势头。现代经济学一时间就成为了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并在长足的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经济学与金融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与发达的国家的研究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一段距离。因此,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进行优化并延伸,对经济学与金融学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满足自身的认知与升华。从一定程度上看,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作用下,扮演着现代化经济学的角色。但是随着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的分支,例如:发展经济学、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这个时候,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在更加细致的基础上,对经济发展进行理解的更加透彻,探究经济学与金融学的相关概念。第一,从现代经济学的概念与作用上看,经济学最初来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在经济学的作用下,取得了较强的科技成果。这个时候,我国不少学者也加入了经济学的研究行列。但是,经济学这个学科涉及的领域比较的广泛,影响的因素比较的多。例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那么,现代经济学就需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研究现象与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制定合理的研究框架与方式,对经济的发展起到预判性的重要作用。第二,从现代金融学的概念与作用上看,金融学属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延伸出来的产物,也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在研究的方式与方法上,主要以研究公司、个人、政府、与其它机构等为主题进行探究,接着,进行细化,将具体的经济事物联系起来。从金融学的分类上,主要可以分为微观的金融学,宏观的金融学。微观金融学主要探究的是金融、投资、市场的结构等主要内容。宏观金融学主要探究的是自然的延伸,国际的资产定价,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危机等主要内容。因此,不管是何种范围都需要对价值进行评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展现金融学的重要作用。

二、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关系

从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关系上看,这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密切联系。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金融学是一个比较严谨的学科,也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学科的关系上,经济学属于一级学科,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属于二级学科。接着,金融学属于分支上的三级学科。从归属上看,金融学应该属于社会学科,也是工商学的一个分支。因此,经济学与金融学起源下共同,但是发展中,出现了极大的不同。因此,研究的對象上,需要以经济学为中心,内容比较广泛。在政治、社会生活当中,金融学与经济学不太相同,金融学更加倾向于应用实践方面。主要针对的是金融学的市场运作与管理。但是,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让市场更加的有效,让国家能更加的富强。金融学方面的研究,可以探究风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出现。因此,不管是经济学的研究还是金融学的研究,都需要围绕社会的发展进行探究,为经济领域做出重大的贡献。

三、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前沿发展

从一定程度上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开始不断的联系起来,并在相互的融合当中,不断的靠拢。并且金融学与经济学也开始与其它的学习发生联系。学科体系开始不断的延伸,研究的内容也开始不断的细致化。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决定性的作用就是思想的转变,也是对我国经济的充分认知,文化底蕴的进一步探究。在生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了解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的状态,以人为本,使用人的思想,构建经济发展的有效状态。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发展,还需要在创新性的理论基础与方式上,推动学科发展的进一步延伸,展现最为直接,最为基础的方式。回顾过去,我国的经济路途忐忑崎岖,但是还是向着较高的水平进行发展。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在科学的指导下,吸取经验与教训,探究新的前沿理论与发展,让经济学与金融学领域保持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在独立的状态下,还保持着很大的联系与交织。这个时候,就需要秉承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想,从现代经济学与金融学的主要概述进行入手,分析现代金融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并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论证。从侧面展示了华人经济学家在世界学术前沿的推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作者:邹奇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管理审计论文范文下一篇:商务英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