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绘画教学反思

2022-07-07

第一篇:电脑绘画教学反思

绘画教学反思

篇一:绘画>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

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

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着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

“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

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

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一次绘画“迷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迷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她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

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

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篇二:绘画教学反思

通过一个学期的的绘画教学,我对2–3岁的幼儿的绘画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儿童绘画特别是对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阶段他们都还处于涂鸦期,这一时期的线描是从无意识当中产生的,并不存在表现具体形象的意图,但有象征性游戏功能。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绘画的能力,并不是幼儿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绘画活动是幼儿表现个人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不必一味的去计较孩子画出了什么,画得好不好,过多的干涉会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受到限制,使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对他们的绘画多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绘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我对我们班的幼儿进行涂色的练习,为了让幼儿对涂色感兴趣,能大胆地运用各种颜色进行涂色。我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从而提高涂色的技巧。在教学中多以添画的形式出现,并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绘画的主题,在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幼儿有更多一点的想象空间我尽量把握好示范的度,并用生动有趣地语言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我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多接触美的事物,用语言感染他们。

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在这个学期我的绘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教学时没有充分地体现个体差异性,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并针对我班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大胆地进行绘画,启迪他们的心智,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

篇三:绘画教学反思

转眼一个月又得了一半了,回顾这半个月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下面是我上个礼拜一堂绘画课所做的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刚从家庭走向新环境,对绘画几乎是一无所知,发展水平只是一个“涂鸦期”。比如,我在上周上的“神奇的笔”(绘画)一课时,让幼儿为一只气球涂色,开始时大家兴趣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不清楚应该如何涂色,虽然老师示范过,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运用色彩,有的用各种颜色在气球上东一根、西一根画,有的索性画在气球外面„„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老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不必强调幼儿画的好不好、像不像。这样会让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我们应该去引导、呵护和培养他们。比如给气球涂色时,小朋友常常把颜色涂到轮廓外面去,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孩子尽量注意不要涂到气球的外面去,因为不小心涂到外面去了,气球就会“嘭”的一声爆掉了。这样说小朋友都开心的笑了。在涂色的时候都格外的小心了。所以我觉得老师在培养幼儿绘画时,首先要从兴趣出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然后再教育指导他们该怎样画才会更好看。

幼儿的绘画潜能是多样的,思维空间是广阔的,所以老师在和幼儿一起观赏自己的作品、讲评自己的作品时,应该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励的语言,对他们的作品给予肯定和认可。即使画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扬再建议。比如为气球涂色时,甄紫涵小朋友涂得很不均匀,而且也只是涂了一小部分,这时我就对她说:“我觉得你涂的很漂亮,但你看这里还是白白的纸,我觉得如果你把它都涂满了,一定会更漂亮的,你觉得呢?”甄紫涵小朋友听了我的话,点点头继续涂了起来。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责怪批评幼儿的不对、不足之处,只会使他们失去绘画的兴趣,磨灭他们的积极性,抑制他们的情感,这样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要有一种健康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心境去引导每个孩子,用爱心责任心去滋润每个孩子的心。

第二篇: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篇一: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一、我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是让学生看书(其实,我每上一次新课,都是要求同学们学会自学:细读有限的文字,看懂精彩的图片和作品),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初步懂得什么是“绘画游戏”。

二、“线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绘画游戏》这一课题他本身就能给孩子们好奇心,心里肯定会自问:绘画还能做游戏?再加上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孩子们兴奋不已,脸上都露出了喜悦,个个跃跃欲试,课堂生机勃勃。通过这次活动,我深深的看到,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

三、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添加形象,使画面生动有趣。

在画过线条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多媒体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课堂即将结束之前,我巡视了学生作品,感到骄傲的是,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但是,高兴之余也感到有一点点不足,需要加以引导和开发:还有两三个学生,不是随意而画,而是有意向的画出了图形。这就没达到随意二画,在画中去发现之目的。

篇二: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造型与表现类型的课, 目的是 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 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面对低年级教材时,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呢?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就是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体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我主要通过“走迷宫”、“形的联想”、“迷宫探宝”、“作品欣赏”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探索到创新这样一个过程。

在“走迷宫” 游戏中,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自由线条画,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伸出手指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弯弯绕绕地画线,在画线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线条随意地流动,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在“形的联想”游戏中,我引导学生从常见的圆形、三角形再到不规则的图形展开联想,并通过添画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使学生在联想添画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图形、不同的方向都会带来不同的联想。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学生对“迷宫路线”随意形成的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添画服务。

在“迷宫探宝”游戏中,因为学生有了先前图形联想、添画的经验,我就尝试先让学生来“探宝”,并利用小组探讨、交流、演示的形式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再出示教师的范例,使学生感受不同个体联想、添画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图形可以组合起来联想、添画,感受绘画游戏的神奇、有趣。

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我分别引导学生从画家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中感受画面的丰富、神奇和有趣,同时了解线描装饰和涂色装饰的两种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另外,为了突破学生画线走迷宫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我设计了一个看图思考的练习,向学生出示四幅“迷宫图”,让学生说说哪张迷宫图最容易让我们添画,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创作。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我还设计了 “摸奖”的游戏来奖励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也让这些图画带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始终被有趣的游戏吸引着,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这种新的绘画方法带来的快乐。由于上课时电子白板软件系统发生故障,很遗憾没能很好地发挥好电子白板互动式的功能,但是在面对这种尴尬的状况下,我灵动发挥了黑板的功效,让学生到黑板上联想、添画,这也使我有了一次应变课堂突发事故的深刻锻炼。不过,在课后教学反思过程中,我也觉得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有些欠妥,如:可以把“走迷宫游戏”的环节掉调节到“形的联想”环节后面,这样可以使活动上下衔接得更连贯些;在个别学生联想、添画演示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在纸上也来练习,让每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不但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来设计,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应具备随时调控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使教学更加灵活而有效。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三: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二年级《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一节“造型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

二年级《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本课是小学二年级一节“造型表现”类型的课,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我在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中的几个问题看书自学:细读有限的文字,看懂精彩的图片和作品,大胆思考。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初步懂得什么是“绘画游戏”。 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之后,我又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们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等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作业效果令我满意。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当然本节课也有着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第一步画线条时不是随意而画,而是有意向的画出了图形,这就没达到随意而画、在画中去发现的目的,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并纠正。

第三篇: 《绘画游戏》教学反思

联发中心小学 赵越超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观念不断更新,面对低年级教材,我们更应该注重用什么样的创新教学手段。在美术活动中,低年级学生的兴趣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非常重要。

本课是二年级教材中一节造型与表现的类型课,主要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们从线条造型中发现从抽象变具象的美感,通过绘画游戏,让学生认识线条的魅力,了解线条形状的想象要注意线条疏密变化,从线到形再到具体事物的添加,让学生不但体会造型的乐趣同时也开发了孩子们想象力。

一、“线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愉快而又新奇的学习氛围,伴着不同动感的音乐,学生随意画一条线,音乐停后,师生欣赏自己的作品----看上去乱乱的线条,彼此谈感受,孩子们兴奋不已,不知从和谈起,我告诉他们我能将这乱乱的线变成美丽的画面,顿时,孩子们的兴趣十足……我的课开始使每个孩子都有了兴趣,所以这节课课堂活跃,效果很好。

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添加形象,使画面生动有趣。 在画过线条之后,我把主动性交给学生,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欣赏作品,分析作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美术鉴赏力,如在欣赏学生作品时联系自己的作品进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小朋友是怎样添加的?为什么这样添加?你画线条时应注意什么?你所画的线条成了许多形状,你能把它想成什么呢?等….学生既欣赏了作品又能和自己的画相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开拓,大胆想象,轻松的获取了美术知识。

最后,学生在添加时想象力丰富,作业生动形象、妙趣横生,课堂效果很好。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的参与了他们的活动。再今后的教育教学设计中,我要不断改变教学手段,努力的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潜能,关注学生的新发现,新思路,抓住他们的思维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四篇:《走进电脑世界》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说实在,刚开始,我真的觉得不好上。要跟孩子讲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电脑硬件,这么枯燥的东西讲给三年级的孩子听,估计他们要么睡着,要么各顾个的玩。

今天上玩3(2)班,感觉还行。真的,课真的是“想”出来的。

导入完后,我就直接告之孩子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我觉得这样做,会让孩子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第一部分,了解计算机的分类,我只让孩子知道按照计算机的大小分为四类,然后问孩子,“猜猜我们使用的这种台式计算机属于哪一类?”学生对比了书本的图,然后回答是微型计算机。这出乎我的意料,我当时教学设计时是我直接跟孩子说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是属于微型计算机,没想到孩子能够回答出来。第二部分是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我打了个比方,我说,计算机好比我们人,我们人由肢体和思想组成,而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好比人的肢体,软件好比人的思想。然后,我让孩子观察身边的计算机,思考下哪些属于硬件,哪些属于软件。有一孩子站上来,指着显示器、音响、键盘、鼠标说这些都属于硬件。“那软件呢?”底下就有孩子说,是显示器里的那些。孩子有孩子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我觉得这挺好的。最后,我才归纳小结,计算机上,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硬件,显示器里看得见摸不着的叫做软件。第三部分认识电脑硬件。我并没有急于介绍,而是让孩子观察书本P13上面的图,让孩子自己去理解这副图。站起来回答的孩子虽然他只会按照图上面的文字来说,但经过教师的补充,孩子对整副图的理解就显得很清楚了。也不需要教师花很多力气来解释这副图。

然后,我借此时机,让孩子看图连线,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显示器鼠标键盘等设备归类。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对输入输出设备还是理解的。比如,我问“为什么键盘是输入设备”,有个孩子回答说,“因为用键盘就可以往电脑里输入文字”。“那音响为什么是输出设备?”“通过音响,我们就可以听到电脑里的音乐了”。

认真分析教材,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年龄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教学效果就提升上去了。

第五篇: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教学反思《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次绘画“迷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迷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她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对水的认识与感悟下一篇:店铺店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