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

2022-05-0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和壮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健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适应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带来的影响,妥善采取正确策略,切实推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税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 篇1:

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非金融企业的影响与应对

摘 要:2007年1月1日施行的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对于原会计规范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对原会计规范的完善,但同时也是对我国企业的挑战。因此,对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将会对企业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金融工具的定义及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研究历程出发,比较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原会计相关规范的差异,分析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非金融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期对我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顺利过渡和实施有所裨益。

关键词:金融工具 会计准则 影响

一、金融工具及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研究历程

1.我国对金融工具的定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金融工具的定义如下: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其中金融资产泛指如下任何一项资产:①现金;②合约规定的从另一企业收到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权利;③合约规定的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权利;④持有另一个企业的权益工具。金融负债泛指如下任何一项负债:①合约规定的转移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给另一企业的义务;②合约规定的不利的条件下,与另一企业交换金融工具的义务。权益工具表示对企业资产抵消相关的负债后的净资产权利的合约。

2.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规范的研究历程。我国金融工具会计规范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只是很零星地分布在一些会计制度和规定中,真正重视金融工具是从2002年1月财政部颁布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开始的,但在该制度中并没有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予以定义,只是把出现的一些常用的工具归类到相应类别中对其给予规定。银监会在2004年2月出台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管理暂行办法》,这是我国对金融衍生工具制订的第一个专门规定,但这只是对行业内金融衍生工具运作的规定,而不是会计规范。2005年8月,财政部发布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该规定被要求于2006年1月1日在上市和拟上市的商业银行范围内试行,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规范方面率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随后,在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39项新会计准则中,有四项准则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和会计核算,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和金融资产转移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了全面梳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在这些业务领域的空白。我国的金融工具会计规范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非金融企业的影响

目前我国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的非金融企业不多,故本部分主要分析基本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对非金融企业的影响。

1.理论分析。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企业购入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下列四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三是贷款和应收款项;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原投资准则中,企业通常根据投资对象的变现能力及投资目的,将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类进行会计核算。在新旧准则转换时,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两个账户在选用上没有严格的要求,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来选择使用,但选择的账户不同对公司的会计报告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原因主要在于两个账户对价格发生波动时的会计处理不一样: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价格发生变动时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两个账户有影响,进而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股票价格或上涨或下跌,直接影响投资业绩,影响每股收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价格发生变化时计入资本公积,主要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资本公积两个账户有影响,对利润表没有影响,只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如果没有出售所持有的股票,对公司的利润没有影响。对于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金融资产,既可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至于划分为哪一个,完全由公司自己决定,而选择的不同对公司的每股收益会产生很大影响。又由于在资产负债表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被划为流动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被划为非流动资产,影响企业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进而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此外,新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与贷款和应收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计量。在原投资准则中,短期投资期末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应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长期债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应按期计提利息并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计提减值准备。新旧准则计量属性的改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企业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企业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

2.实例分析。宁波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房产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当年仅开发一个房产项目,且处于在建中。2007年房产公司持有“中国石油”116000股,购入价格为16.7元/股,在2007年12月28日收盘价为30.96元/股。房产公司系某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实行新会计准则,将其持有的中国石油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由于公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公允价值发生变动时,借记或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同时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摒弃了原准则中谨慎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的模式,短期股票投资的情况将不再只以成本价或低于成本的市价对外披露,改变了原准则只记浮亏,不记浮盈的做法。按照这一规定,房产公司确认了165.42万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时,根据新会计准则,应将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资产计税基础的差额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资产计税基础而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41.35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24.07万元,而其2007年的净利润为172.64万元(因其刚成立不久,项目还在开发中,只因出租房产形成少量利润),对利润的贡献率达到71.87%。如果按照原规定进行处理,将不确认124.07万元的利润,房产公司2007年的净利润将会减少124.07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房产公司将其持有的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中,不会影响利润但会影响资产负债表。

三、应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1.应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1)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及教育培训体系滞后。由于金融资产、负债分类标准和核算要求的改变,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应用实际利率法确认收益,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理念和核算要求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会计人员既需要对知识进行全面更新,又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有效解决新准则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很新的一个会计分支,国内对它的研究远远滞后于国际水平。相应的专业培训如会计师事务所,缺乏这一方面的后续教育与培训,能输送专业人员的机构也没有设置相关专业或课程。这种状况直接导致我国从业人员水平的低下。会计的职能在于反映与监督,若会计不能规范与引导金融交易的正常发展,对国家及各利益主体都将产生极大的危害。(2)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相配套的会计软件和会计资讯评鉴系统亟待更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知名会计软件无法适用,出现了新、旧会计科目无法对接、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专用的账页格式无法在系统中设定、会计报表项目无法归类等问题。而网上资讯评鉴系统由于表内项目的归类无从参照,而无法形成新的财务分析评价指标,使得原有的资讯评鉴系统无法满足国际投资者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还由于人为的分类不当引致财务分析评价指标的失灵,而误导境内外投资者和债权人。(3)新会计准则与税务政策存在差异。由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对原来的会计核算规范进行较大调整而实施的,而税务部门未进行调整,使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税务政策存在差异,如关于公允价值重估产生的利得是否缴纳所得税及采用实际利率计算确认的利息收入的纳税问题等。(4)公允价值的获取和使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获取公允价值缺少参考的标准,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很多金融交易是在活跃市场进行的,市场的公开报价是确定公允价值的最优依据,而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且欠规范,利率和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对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则更是缺少相关的估值模型。从目前来看,参与国际金融交易的商业银行,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部分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大多是通过外部会计师询价来确定的,因此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参考的标准。二是公允价值的确定还存在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主观判断。既然有主观判断,也就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也参差不齐,所有这些都会影响着公允价值的“公允”。三是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增加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波动性,如贷款按实际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计量,将使贷款资产的账面价值及利润除了受贷款方信用变化的影响,还将受到未来利率波动的影响;又如衍生金融工具改为表内核算,其公允价值的变动会直接影响损益的变化。

2.企业应采取的措施。(1)加强业务培训和系统的开发。在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中,其文字表达简单抽象、过于西化,这对会计人员掌握新的会计政策,顺利实施新旧会计处理的衔接是一种挑战。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第一步是开展全体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不仅要熟悉掌握现有的各项业务及其变化,更需要掌握金融衍生工具形成的相关业务,理解业务的流程和本质,准确定义业务形成的资产和负债,掌握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及时掌握市场行情,避免出现计量价值严重偏离公允价值的情况。同时在信息系统的研发上要加大投入,对于有市价的资产和负债,要能针对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的特点,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可参照基金的估值方法,对于有市价的,通过相关系统与市场交易机构进行连接,实行自动计量;对于无市价的,由系统设计相关模型,输入现金流,计算其公允价值。(2)重新设计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核算方法。根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可以增加相应的资产、负债及价值变动科目,并按业务品种增设明细科目,改进会计报表结构,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金融资产估价增值,在损益表中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设反映公允价值变动的明细情况表和充分披露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的补充报表等。(3)成立有关会计标准与税收标准差异的协调小组。对于会计标准与税收标准的差异,可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必要时也可以调整相关的政策。由于税法目标和会计目标的不同,两者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但在不违背两个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使两者的差异保持一个“合理的度”,需要准则制定部门和税务部门认真思考,尽快解决税收与会计准则差异较大的问题,使会计工作从大量的纳税调整事项中摆脱出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实现税收政策与会计标准的协调发展。(4)制定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就目前而言,公允价值有效获取和使用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公允价值执行的环境基础,为避免市场存在被操纵的风险,解决的方法是:其一,继续深化金融改革,规范金融交易,逐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金融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其二,借鉴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建立公允价值估价的等级系统,将公允价值根据其估价所依据的信息不同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估价所参照信息是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并且该报价不得加以调整;二级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是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此报价可以根据计量标的与参照标的的差异程度进行调整;三级估价是使用与市场途径、收益途径和成本途径相协调的多种估价技术进行估价的结果。在公允价值估价过程中,要求企业优先选用一级估价,只有在一级估价所依据的信息无法获得的情况下,才允许企业进行二级估价。三级估价是相同或相似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均无法获得情况下的最后选择,这样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依据活跃市场信息,最小限度地参照企业自己的判断。(5)完善公司治理,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企业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逐步消除企业原会计规范与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接轨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为全面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创造良好的执行基础。

总之,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构建在会计标准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提供了良机。企业应高度重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可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努力将其运用到本单位会计实践中,向各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符合准则要求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黄珍文.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J].财会通讯,2007.(11)

2.白秀芳,赵丽芳.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5)

3.李岩.关于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公允价值的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作者单位:宁波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40)

(责编:郑钊)

作者:郑小芬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 篇2:

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影响

[摘要]众所周知,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其发展和壮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健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适应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变化带来的影响,妥善采取正确策略,切实推进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本文主要阐述了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税收和风险管理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商业银行;财务影响

[作者简介]王成敬,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重庆 40006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其中专门针对银行业的具体准则有四项,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制定,不但突破传统理论对金融工具的束缚,而且弥补了我国在金融会计领域的空白,使我国商业银行财务会计准则取得了实质性的完善和健全,而且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促进国际金融会计合作,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一、对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1.增加了资产和负债的数量。按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将原来在表外核算的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要求满足确认条件的嵌入衍生工具应当从混合工具中分拆,作为单独存在的衍生工具进行核算,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和负债的数量。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2008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资产分别为8,684,288百万元、9,757,654百万元,其中衍生金融资产分别为22,769百万元、15.721百万元,所占比例分别为0.26%、0.16%,而负债总数在2007年、2008年分别达到8,140.036百万元、9,150,516百万元,衍生金融负债所占比例为0.09%、0.01%,而在2007年准则实施前,这些衍生金融工具都是在表外予以披露的,他们的变动对资产负债表内项目的变动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在准则实施这两年来,衍生金融工具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可见,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实质性地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数量。另外,准则也规定商业银行如果仍保留所转移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的,应当继续确认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同时,应将收到的对价单独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这样也增加了银行金融资产的数量和金融负债的总额。

2.提升了资产的质量。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商业银行对于除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外的其他金融资产均应在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在计提减值准备时采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记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新资产减值方法能更加准确地计量金融资产减值,相对于银行以前采用的计提贷款减值准备的“五级分类”比例法,新准则能使银行提供的信息更加准确,从而更真实地反映资产的质量。

3.扩大了所有者权益确定的范围。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前,国内商业银行可选择的套期工具较少,套期业务的开展并不普遍。准则实施后套期业务的开展仍然有限,但商业银行按照《套期保值》规定对套期工具进行规范性的核算,按照准则标准对现金流量套期和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中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和损失属于有效套期的部分应当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并单独列示,从而增加了表内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范围。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成果的影响

1.改变了损益确认方式。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我国商业银行损益确认的标准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应当按照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人当期损益,相对于准则实施前将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发生时才能确认损益的做法,这样使银行利润表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对损益变动的反映更加及时,增加了利润表的相关性。同时,《套期保值》规定套期工具为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工具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降低了银行对利润的调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统一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法进行计提,按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该金融资产按原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差额确定计提减值的金额,该规定截断了上市银行利用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途径,使得商业银行今后无法通过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来操纵利润,其利润变得更加真实。表中选取了国内几家主要上市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变动,通过计算得出在實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的贷款损失变动率增降幅度减小,深圳发展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变动变动幅度较大。可以看出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使我国多数上市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额的计提趋向稳定,利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有所减少。

3.加大了商业银行利润的波动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对已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应直接计入利润表,而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一直与我国多变的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对银行波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选取了2006年1季度至2008年1季度在A股上市的13家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取了已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净利润这些变量进行对比分析。从2006年1季度至2008年1季度,13家银行已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平均值在0.037元/股,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损失在-0.032元/股,后者波动是前者的近3倍。虽然金融工具在商业银行总收益的比重不大,但未实现的金融工具的利得或损失这一项对净利润的影响却很大,使净收入成倍增加。在2008年第1季度,用历史成本法计算的净利润均值在4.438元/股,而用公允价值计量计算的净利润均值在5.834元/股。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银行收益比基予历史成本的收益有更大的波动性。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的影响

1.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影响。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基础的,准则实施后四项准则关于金融工具的初始确认和终止确认及金融资产的转移都会涉及到现金流量,不管是金融工具表外核算,还是按准则的要求采用公允价值将其纳入表内核算,都应在现金流量表上得到反映。这样,使商业银行对现金流量的具体列报更加透明和具体。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的变动在不涉及金融资产的确认或者

转移的情况下,只会引起当期损益或者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并不会引起现金流量的变动。但在现金流量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将公允价值产生差额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作为调整项目单独列示。因此,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没有重大影响。

2.套期会计方法的运用降低了汇率变动对现金流量波动的影响。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使其风险变动情况更为频繁,而这些风险的存在使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经常变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套期会计的运用,有效地避免了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现金流量的影响额,如远期合约、期权合约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任选一种方法来盯住远期汇率,降低商业银行因汇率风险而形成的现金流量变动。例如:商业银行现在有40万英镑的应付账款,3个月后付款,现在的市场利率是1英镑=¥15元,如果3个月后的即期汇率是1英镑=¥15.2元,商业银行将来会因此而损失人民币8万元。为了避免这一损失,根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关于套期保值的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签人一个买入英镑的远期合约(或其他合约来敲定将来的买人价格)汇率1英镑=¥15.2元,这样可以防止汇率上升给商业银行现金流量造成的损失。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税收的影响

1.增加了所得税计算及纳税调整的项目。在我国税法中不允许对任何不确定的收入和费用进行确认,从而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之间的差额。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商业银行预期收益的确认计量方式就会导致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当期损益,而这在税法上是予以否定的。所以,在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时,这种损益应作为永久性差异予以剔除。二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损益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入当期损益。这种处理方法实质上是将因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予以递延到每个期间的所有者权益中,待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时再将损益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一次性计入利润表,但这种方法并不影响当期应纳所得税的调整,但增加或减少了递延期间的各期所得税费用。

2.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税负波动。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运用,要求商业银行间建立统一的市场平台,合理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估值技术,以便获取可靠的公允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加大了税前扣除的金额,减少了所得税的核算基数。但同时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在税前是不予以列支的,由于准则实施后我国商业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方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这种核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银行的税收负担。为了进一步分析准则实施后对商业银行税负水平的影响,笔者对几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至2008年近3年的税负水平进行了比较,中国工商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31.02%、28.77%和23.50%;中国建设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29.51%、31.42%和22.63%;中国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29.63%、31.06%和24.55%;交通银行近3年的实际所得税税负分别为28.60%、33.50%和20.38%。由上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8年一些银行税负水平呈波动趋势,2007年较2006年相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了5至10个百分点,排除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税率下降的影响外可以看出,准则的实施使商业银行相税负呈现波动的趋势。

五、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和健全,金融风险的披露更加具体和透明。一方面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促进银行规范化经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准则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可靠计量、减值准备的科学计提、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披露等规定都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真实的业务信息,有助于建立准确的风险管理模型。所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能力,以便准确识别和分析风险。另一方面根据准则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以公允价值计量,而相应公允价值的变化反映到损益表中,使得金融工具所隐含的风险变得更加明显,而且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有较大的挑战。事实上,衍生金融工具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的恰当可以带来不少收益,但如果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当,就会招致重大损失,甚至会有破产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彭龙.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湖南财经学校学报,2007,(6).

[2]茹存鹏.实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3]张艳霞.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影响及策略分析[J].金融经济,2008。(4).

[4]黄丽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利润波动的影响[J].财会金融,2009,(2).

[5]周斌,杨志慧.新会计准则金融工具讲解与实务运用[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

[6]林文真.会计准则实施对商业银行财务的影响分析[J].福建金融,2008,(11).

[7]贾建军.新会计准则运用对境内上市商业银行的影响[J1.财会月刊,2007,(1).

[8]许进均.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老区建设,2008,(12).

[9]如存鹏.实施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财会之窗,2007,(8).

[10]蒋磊.新准则体系下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对银行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7,(2).

[责任编辑:熊一坚]

作者:王成敬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论文 篇3: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判断银行风险管理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把金融资产以及负债分为了四个方面,这样的划分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现银行利用衍生金融工具的目标以及企图,可以将不同资产类型以及相关的投资和收益更加明显的进行划分,从而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银行风险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二)增强了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

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中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融入其中。银行采用这种模式来对银行资产以及负债进行计量可以更加直观清晰的展示出市场价值信息所发生的变化,不仅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前瞻性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可以及时的暴露出银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项风险,提升银行在面对风险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可以对风险进行全面披露

从衍生金融会计工具准则的核算范围可以看出,衍生金融会计准则扩大了传统会计准则中表内核算的范畴,把以往在表外进行披露的金融工具划分到表内核算当中。这种改变可以帮助银行可以及时的发现金融工具业务之中所隐藏的相关风险,避免隐藏风险对银行财务状况以及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体现了衍生金融会计准则对风险的披露作用。

(四)使銀行面对风险可以减少损失

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损益管理可以看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进行核算的现金流量折现法相比目前银行广泛采用的五级分类法相比较,现金流量折现法可以更加准确的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的反映出贷款的价值,让银行在面对金融资产减值时可以规避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这一核算方法规定金融资产减值确定后不能转回,也缩小了银行收益管理的空间。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中的问题

(一)比以往的会计准则相比更加复杂

相比其他的会计准则,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更加复杂,这种复杂性主要源于现代金融中所蕴含的复杂性与会计准则自身严密性以及复杂的要求。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中涉及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其次现代金融对传统会计的会计准则、会计计价、会计报告以及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的整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最后衍生金融工具中对技术操作的要求很高,这一因素加大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复杂性。

(二)现有的会计体系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需求

目前银行业广泛采用的会计科目体系以及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都是按照金融产品的类别划分以及金融产品的流动性来进行相应的设置,这种会计体系当中不能体现业务的目的,展现不出公允价值的变化而且还存在着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分类以及在计量方法的确认方面都与目前银行业规定的会计体系以及相应的会计核算方法有较大的出入,造成了信息技术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脱节现象。

(三)对金融资产减值计算存在难度且监管与税收标准有差异

在面对金融资产的减值情况,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按照规定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进行计算,虽然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的提供相应的会计信息,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展现出贷款的价值。但是现今银行业中的差异比较大,许多银行在执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除此之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的结果与监管当局和税务政策所要求的计算方法之间存在了较大的差异,部分银行也通过实践表明,按照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所要求的现金流量折现法所计算出的贷款损失准备相对于以往的五级分类法的计算结果要高,超过了税务部门的规定,因此如果目前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对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计算,有可能会导致银行业绩不稳定的情况发生。

(四)加大了公允价值获取和使用的难度

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获取公允价值时缺少了参照,公允价值是在市场经济中所产生的。许多金融交易都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进行,确定公允价值的最佳方法就是参照市场中的公开报价,但是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活跃而且缺少一定的制度来进行约束,其中的利率和汇率都没有完全市场化,缺少了相关市场的金融工具也缺少了价值参照。就目前来说,我国参与到国际金融交易的银行在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时,确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通常是询问外部的会计师来进行确定的,因此在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方面缺少了相应标准。其次,我国的公允价值还会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由于目前公允价值的确定还是依赖于市场中的报价或者最近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与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然而这些因素都需要主观判断,由于这一因素,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面必然会受到会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影响。最后如果要全面的引进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中的相关项目造成影响,例如贷款按照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来对成本计量进行摊余,那么贷款资产的账面不仅会受到利润以及贷款方的信用影响还有受到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三、银行业实行衍生金融工具的对策

(一)加强业务培训以及信息系统的开发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存在了一定的复杂性,那么在实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首先就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其中对上市银行的财会人员的要求更高。上市银行的财会人员除了熟练掌握现有银行业务之外还要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有个良好的掌握,对业务流程以及本质有正确的认知,明确根据业务形成的资产以及负债的含义,掌握好公允价值的计算方法,让银行能够随时掌握市场动态,避免在计量价值时出现纰漏。与此同时银行业还要加大对信息系统更新方面的投入,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对有市价的进行自动计量,对无市价的根据模型计算公允价值,加大银行工作效率。

(二)应金融工具要求来改变会计科目体系以及核算方法

银行可以顺应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增加资产、负债以及价值方面的变动科目,根据要求增加明细科目。也要对会计报表的结构进行更加科学的改进,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金融资产股价增值,在损益表中体现出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明细表,以及可以直观展现出金融衍生工具信息的补充报表等,让会计科目以及核算方法适应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要求。

(三)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

我国的非上市银行可以继续采用以往的贷款五级分类法进行计提,并逐渐向五级分类法和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孰高法”进行过度,这样可以让银行的会计准则更加先进,也可以顺应审慎监管的原则。对于会计标准与其他监管部门以及税收部门中的差异可以进行适当调整,让税收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使会计人员减少繁杂的纳税事项,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让税收政策与会计标准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为公允价值获取及使用创造环境

要想公允价值可以更好的使用首先就要为公允价值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通过规范金融交易,完善金融产品价格来形成一个公平稳定的竞争环境,其次,借鉴国外对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将公允价值估价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参照市场相同情况进行市场报价,在报价形成后不得调整。二级估价为根据信息相似程度进行报价,可以跟据计量标底和参照标底的差异进行调整。三级是根据各种信息获取途径协助各种估价技术来进行估价。在对公允价值进行估价时要求企业首先选用过第一种,让市场信息更加活跃,减少企业自身判断对公允价值的干扰。

四、结语

在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银行应根据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我国银行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中,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银行业的适用性,来提升银行整体的业务水平。(作者单位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象湖校区会计系))

作者:魏露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趣味田径体育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字电子技术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