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2023-03-24

第一篇: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和要求,对教师自己来说去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更适合教育学生方法,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也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1 、为人师表,忠诚于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成为人们行为的表率和楷模,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义务之一,也是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深远的。教师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蜡烛精神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教师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也会成为学生心中追寻的典范。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自己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形象,这样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去争取做一个象自己老师那样受到尊敬的人。

2、 严于律己,不断反思,完善自己人格

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不断的反思,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自己,去探求一些新的教育方法,以求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

教师在平时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在听别的教师课的过程中,吸取他们的有点和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讲课水平和业务素质,在评课时,将领导及其他教师指出的缺点及时改正,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课后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的学习。

在与其他教师相处中有摩擦时要顾全大局,学会宽容忍让,得到大家的尊敬谅解,树立自己高尚品德,不断完善自己人格。

3、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努力学习。

第二篇:德育案例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姬培冉

当教师苦,当班主任更苦,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苦中之无穷之乐,乐中之无穷之趣,却不是每一位班主任都能体会得到的。明代学者章溢早就说过:“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我常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我整天都围着学生转,从催促早操到检查晚寝,还要找人谈心„„忙死了!”是的,如此披星戴月的确比一般任课老师辛苦,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呢?与学生朝夕相伴之迹,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之时,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下面是我们班的一些德育教学案例,希望与大家共享。

【案例1】 今年我作为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开学第一课,我给学生播放一首《朋友》的歌,然后深情地说:“天底下最难得的是知心朋友,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你把忧愁告诉一个朋友,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能够成为可以共享快乐,共担忧愁的朋友。”掌声响起。我接着说:“因为咱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还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的QQ号码和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或者在QQ上留言”。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QQ上的小喇叭在不断的闪,原来很多学生都申请加我为好友,我很开心,并一一通过,过一段时间后,我的QQ上已经有24个学生,哈„..有些还是我教的其他班的学生。在QQ上我和学生可以开心的聊天,因为在QQ上我不是老师的角色,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去和他们聊天。谈班里发生的事情,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生活,和他们一起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合理的利用网络;谈理想,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特别是快会考的这段时间,更重要。

令我最意外的是我班的亚,一个被所有老师认为是无药可救的学生。最奇怪的是第一个加我QQ的就是他,在QQ的聊天中,我慢慢发觉他其实很聪明,很有想法,但是逆反心理非常重。他也很乐意说自己的过去,也明白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错误,所以他很想去改变,但是现实中,他感到很辛苦„„在网络上我适时的帮他分析,并且给与引导和鼓励。虽然成果不是很大,但是现在他有什么心事都会和我谈。还有一次,记得4月12号下午去看考场,那天晚上在QQ上,他说了一件很惊讶的是事情给我听,就是我们学校的几个学生想和其他学校的学生打架„„说了很多。我问他,不怕我和学校领导说吗?他却说了一句话:“我信你!你不会!”。他的话虽然很简单,但是我感到很有满足感,同时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及时和他做思想工作,分析事情发展的后果,后来使他取消的考完试后再打的念头。第二天他们那帮人,乖乖的去考试了„„

现在我特意开了一个组叫“2006届学生”。在QQ上,我还经常保持和他们联系,他们也把我视为知心的大姐姐,经常谈谈心,使我对学生的了解加深,班主任工作变的更主动了。 【感想】现在的学生喜欢上网,玩QQ,但是怎么去引导学生正确的运用网络功能呢?是我们一个很头疼的问题。社会在变化,我们也不可以用以前的老方法去教育学生,学生会很难接受。因此我在模拟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既做到寓教于乐,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心理。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结合学生的爱好、兴趣,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着相对的真实性,而且学生在活动中所花的时间较少,收到的效果很明显,既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也便于进行德育教育。

【案例2】 赵帅,个性倔强,看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看似较一般同学来得成熟、深刻。但在初中人生观初步形成时期,较多地接触到社会上的阴暗面,并受类似韩寒小说的负面影响,逐渐滋生了对人生、对社会特别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情绪,认为它扼杀了有个性的人才。进入高中以来,因学习任务的加重,成绩不如人意,思想就越来越偏激,老师、家长一次又一次的教育疏导在他眼里却都扭曲成了对他个性的压制,以至与学校、老师、家长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上课似听非听,作业爱做不做,时常迟到。到高二下学期,就自作主张退学了。 进入高二后,赵帅的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想法偏执。老师、家长多次联手,耐心做工作,但始终收效甚微。今年开学不久,他内心更加压抑、焦虑、烦躁。在后来给我的信中写到:“慢慢地,这种感觉加剧了,以至于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学校、老师、家长身上,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受害者。上课时,我一个字也听不进;课后,虽然仍和以前一样与同学讲话、玩乐,但这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这时的我在课间与同学玩乐已成为支撑我上学的主要动力。”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日子一直混到了3月25日。

这天早上刚出门,他的自行车就爆胎了。赵帅心想:迟到反正无所谓,不如定定心心地修车。迟到进教室时,老师没说什么,但他坐在教室里思前想后,觉得再呆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一下课,向班主任讲了一声就离开了学校。

我立即与他父亲联系,告知了情况。第二天,他父亲拽着他来到学校,让他继续读书。但他死活不肯,且态度、言辞非常激烈,就在办公室里与父亲大吵大闹,差点动手。在他父亲说出气话“要断绝父子关系”时,他竟然说:“断绝就断绝。你们给我的钱,我都记着,以后一定会还给你们的!”一旁的政教主任当即驳斥道:“经济帐暂不算,你父母养育你十几年的感情,你还得清吗?”赵帅不吭声了,但仍执意退学,说要去打工挣钱,并转身就走。

同意他退学,省却了学校、老师很多麻烦,这是部分老师的意见,但这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本着不放弃一个学生的信念,政教处会同老师、家长一起分析研讨对策,决定:第一,暂时满足他的要求,让他自己去找工作;第二,家长跟亲朋好友讲好,若赵帅去他们处找工作,要他拿出高中毕业文凭来;第三,这期间,不再逼他,给他时间、空间自己去想、去做。

两个星期过去了,学生反映赵帅回学校来了,但没来找老师,只是在门卫室坐坐,聊聊天。我们也不去找他。那一个星期中,他天天如此。到第四周,他背着书包,在父亲的陪同下,终于走进了办公室,要求复学。我心中一喜,不过考虑到他的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再看看他复学的决心有多大,毅力有多强,便严肃地告诉他:学校不是任他随意进出的,不能想走就走,想来就来。若他真心悔过,再给他一个机会——用一周时间深刻反省,写一份思想认识;将开学以来的各科作业补起来,交给任课老师,等所有老师都认可了,才能进教室。第五周,他回到了熟悉的教室。

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在他交来的思想认识中,我看到了他心灵的震动:“退学后,我丝毫没有后悔。当然,父母不会让我在家什么也不做的。我必须要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最好能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第二天,我出去找,但是待遇不错的工作基本门槛是高中毕业,否则只能去做苦力。几天下来,一无所获。我病倒了,医院出来,已经过去一个星期。这一天,我上街买东西,感觉气氛有些异样,看着周围行人,才发现是星期四,难怪路上没有学生。买了东西正要付钱,老板娘忽然问了句:‘你是学生吧,为什么不上课?’我一时回答不上,但还是编了个谎:‘今天我有事。’‘难怪,哪有学生不上学的。’我不敢多留,提起东西就走。”

这些经历对他触动很大,他的思绪不再平静,心头升起了一丝暖意。晚上一直睡不着觉,干脆坐起,将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想反复思量,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下决心要改正。“尤其补作业的这几天里,悔恨的感觉从来没有减弱过,反而一天天地增强。趁着补作业的间隙,想着同学们在学校里认真听讲,老师们辛勤耕耘,而自己却在为自己造的孽买单。更重要的是,我舍本逐末,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最适宜学习的时刻,却做出了如此愚蠢、幼稚可笑的行为„„至此我已深深忏悔,对于老师、家长,我无以回报,只有发奋努力,刻苦钻研,争取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尽管他是自己主动要求复学的,但我们担心他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反复,所以一直密切关注着。果然,一星期后,上课时一些老毛病开始复发。这时,我及时找他谈话,敲敲警钟;任课老师也都经常给他提个醒;同学们鼓励他、督促他。慢慢地,他的心定下来了,行为规范起来了,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期末考试中,竟然考到了班级第一名。

鉴于他缺课时间太多,学校给了他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他虚心接受了,并表示要力求上进,好好表现,争取早日撤消。政教处把他的案例作为典型,由他现身说法,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反响很大,尤其是高二学生,触动更大。 【感想】信息的时代,开放的社会,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影响、教育可能比书本知识、老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生动、更丰富。赵某因受到社会上过多的不良影响而使自己的人生出现了偏差,但同样是现实生活教育了他、纠正了他,令他回到了正常的人生轨道。因而,我们现时期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要建构基于生活、社会的开放型活动德育模式,借鉴、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社会,拓展教育时空,以生活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构筑校内外相互沟通、结合的“大教育”格局,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案例3】城同学是我班中学习成绩较好的一个同学,入学成绩为485分,排班内第六位,期末考试得502分,排班内第六位,平时喜欢问问题,并且一问到底,特别是有关竞赛方面的题目,喜欢看竞赛方面的书籍,在课堂上,当所授内容是副科或其认为已掌握,则容易开思想小差说话,搞小动作,特别是自习课,搞小动作,说话现象更多,甚至在自习课上打游戏机,和同学的关系也不太好,自我中心意识太强,纪律观念,集体观念都比较淡泊,贪小便宜,对值日工作不认真负责,却是应付了事,我从他的初中同学也了解到,他在初中时,学习成绩可以,但纪律太差,一次因为在自习课上大声说话,出位,搞小动作,我叫他到办公室谈话,他不去。私下还对同学说:“我学习成绩好,看你能把我怎样”,这是一种典型的一好摭百丑的思想,也是一种幼稚而又偏颇的思想,以为学习成绩好了,就是一个人才,就是一个好学生,看不到好的标准应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更没有作为学校的一分子就应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因而认为老师对他的管教是有意为难他,认为侵犯了他的自由,只考虑自己,不顾别人和集体,自私自利思想严重。对于这种学生的违纪行为,单靠批评是收不到什么效果的。来到本班后,批评过两次,但收效也不大,没过几天又重犯了,后来,当我了解到过去的情况后,觉得应首先改变他的一些价值观念和自私观念,才能使其正直改变他的行为。一天晚自习课上,他用文曲星玩电子游戏,我从后面走到他的身旁,他仍浑然不觉,我没收了文曲星并把他叫到了辅导室,他一副莫然的神态站在那里,似乎对此已司空见惯,无非是一通臭骂,然而,我并没有骂他,我搬了一张椅子叫他坐下,他不情愿地坐下了,我就电子和他聊了起来,问他是滞很喜欢玩电子游戏,从什么时候喜欢的,班上喜欢电子游戏的人多不多,他们都用什么时间去玩等等,也问他过学的学习情况,以及取得过什么成绩,问他现在学习上有什么困难,来实验班有什么感受,有什么理想和目标,最后我抓住他喜欢来问问题这一点说,你是来问问题最多的一个学生,给我的印象是,你是十分好学而要求上进的学生,因而我很喜欢你来问问题,对你也寄予了较高的期望,但你的古怪行为与你好问这点又是如此的矛盾,这是为什么呢?致此,他哭了,哭得很伤心的样子,他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最后说了一句,我错了,从他哭着说出这句话时,我感到了他的心是诚恳的,我鼓励他说,知道自己错了,就应下决心改过来,改过来了,用功搞好学习,我相信,你一定是我们班的一个佼佼者,本来你的成绩就不错,我坚信这点,知道了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感想】 学生违犯了学校纪律,当然要批评教育,批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纠正其错误行为,使其上进,但看法不同,效果就会不一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对学生都应该出于一种爱心,有了爱心,就会选择恰当的方式,使在批评中,学生感到的是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仅仅是指责,这样,学生就易于接受,易于错误行为的改正,由于惯性,虽然不一定批评教育一两次就能把其彻底改变,但是,只要出于爱护学生,相信学生一是为不断改进,不断进步的,李明同学后来虽然也还有些说话现象,但已越来越少了,电子游戏可以说再没有见过他玩了,学习也比过去勤奋多了。

【案例4】 05年5月的一个上午,我在批阅学生周记时,先看到宏在周记中流露出一种极度的伤感,却不愿说出原因,这非同小可!紧接着我又翻阅了同宿舍的其他几位同学的周记,终于在一个同学的周记中了解到了一点情况:“老师,阿杜以为我们都不要她了,您要关心一下,劝劝他”。

对于这种情况,我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个班是个住宿班,6个人一个宿舍,女孩子在一起,肯定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闹小脾气。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让宏那么难过,舍友那么着急。我必需对这件事进行认真分析,还要妥善处理。认真思考许久,我做出如下处理思路:

第一步:分别找她的室友谈心,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找出同宿舍同学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引导和教育。

第二步: 再找宏谈心了解情况,帮助其消除心理障碍。

第三步:利用得到的结论对班上的同学进行教育,同时避免对宏再度造成影响。

小霞因为让宏帮忙到水,宏不管,俩人闹别扭,小霞一急跑了出去,宿舍六个人都出去追她,剩下宏一个人,结果造成宏的误解。 【感想】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应重视的便是学生的人际交往。平时教师往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使他们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的交往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理不当。因此,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的过程、交流的过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其社会化和人格成熟的关键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人格的健全发展以及今后成功地走向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建立同伴关系是学生们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过程,通过这次事件我发现,一些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做为教师如果想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应了解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或障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事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宿舍之内,我们该怎样做?》 宏的舍友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首先要善良和富有爱心,这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只有善良和富有爱心的人最终才会是真正幸福的,当你关爱他人时,你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快乐与动力。其次,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欺凌弱者。不能只考虑自己,不能自私,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再次,要学会宽容,要拥有宽广的胸襟,不能过于敏感,不要斤斤计较。凡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们不要在微小细节上老是影响情绪,分散精力,失去来学校学习的根本目标。最后,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学会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小家,利用集体的温暖来让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发展。

爱是春雷,能惊醒迷途的孩子;爱如夏雨,能沁入学生的心脾;爱是秋风,能拂去孩子心灵的尘垢;爱如冬日,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只要用“心”执著地去爱那些学生,就能开垦出一片学子们得以成长的沃土,就能为他们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就能激发他们的潜能和创造力。

只要以爱心相待,以浓浓的师爱激励他们成长,以无私的爱心给他们阳光和雨露,他们就能健康成长。

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敲开学生们那扇禁闭的心扉之门,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个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热情,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眼中的学生。

第三篇:阅读体验 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基础,是根本,是学生调动自己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运用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取信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初始,是自我感悟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就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朗读教学可以促进阅读教学的开展,真正有效的朗读教学是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体验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特征。阅读体验,它能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引导体验

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对话是以情趣为基础的。情趣贯穿了阅读的全过程。只要引发了学生的情趣,唤起强烈的朗读欲望,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去读,在阅读中去感悟、体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了》新课导入时,我关掉所有的灯和窗帘,教室里犹如黑夜,请同学们欣赏北京的夜景—整个北京城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一边利用CAI展示北京的夜景,一边配以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学生的心灵与作者得到了沟通,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心理距离,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于是,孩子们端起书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了起来,走进北京的夜晚,体验北京的夜晚的明亮与辉煌。

课堂质疑,带着问题去体验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新课程理念指引我们要让学生勇于质疑,主动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去思,就能体验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体验到文章的美妙之处。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儿童故事,它的情节曲折有趣,课文内容虽然较长,但内容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出人意料的情节产生的吸引力,能抓住孩子的心。刚出示课题,孩子们就纷纷举起小手,说:“老师,卡罗尔和她的小猫之间怎么啦?”我笑了笑,问:“很想知道吗?”孩子们点点头,“那你们就赶快读读吧!”整体感知后,又有一学生告诉我说:“老师,这篇课文写的真有趣!”我随机问道:“哪些地方有趣?找出来读读,画上线。”于是,同学们又一次进入阅读,边读边勾画文中写得有趣的句子或段落,在读中体会小猫的得与失在卡罗尔内心引起的情感变化,感悟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感受小动物带给人们的生活情趣。

反复朗读,品读体验

“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古人曾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必突出一个“读”字。读的面要广,读的次数要多,读的时间要多。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是一种美妙的境界,这样的语文课堂是充满灵气和情趣的课堂。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可以采取自由读,分组读,对读,赛读,以及分角色表演读等多种读书形式,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并能通过诵读再现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积累好词佳句,进一步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部分提出:“具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生在学完一篇课文后,我们可以让他们交流交流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把这些词句声情并茂地读给大家听听,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然后积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学生能够从文中积累好词佳句,也就体现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理解,进一步体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葡萄沟》这一课做拓展学生思维训练时,我问:“孩子们,读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哪些语句?为什么喜欢?能给大家说说吗?”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我喜欢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它告诉我们葡萄沟景色美丽。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真想到葡萄沟去看看!”“老师,我喜欢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读了这句话,我知道了葡萄沟的葡萄干非常好吃,我很想去尝尝!”“我喜欢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我非常喜欢维吾尔族老乡,我要到葡萄沟去做客!”„„通过交流,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又一次体验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了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读书,在学生粗读课文初步感知其大意之后,着重抓好“读通课文”的训练,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染,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书声琅琅,学生长期浸染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悟法,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中学一级职称德育论文《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整理)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李巧琴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越来越多地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作用。作为一位班主任,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我觉得,班主任要主动走进学生生活中,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与学生同步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要融入到学生中,改变传统的说教训斥方式,注重心理诉求,让师生面对面谈话,心与心交流;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心理需求出发关心每一个学生。这样,班主任和学生心灵之间才不会有距离。班级管理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以下几点是我几年来的教学教育实践总结。

一、走进学生生活中

在一些教师看来,与学生一道娱乐、用餐、讨论问题,有失教师身份,影响自己在学生面前威信的树立。其实不然,这样做不仅师生之间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教师并非一个高不可攀的圣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从而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自己产生一种亲近感。于是,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谈。在操场上,在食堂里,在宿舍中,在劳动时我都可以与学生交流。学校、社会、家庭、朋友、同学都是我们交流的话题。在这些时候,我发现了许多学生身上不易觉察的优

点,同时也了解到学生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谈话中我了解到班上一名女同学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由于长期缺少母爱和母亲的教导,这位女同学对女性的许多生活常识都不懂,性格也比较孤僻。我就以姐姐和朋友的身份,交给她许多关于女性的知识,并帮助她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从那以后,她的性格变得开朗了,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二、改变传统的说教训斥方式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我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当学生犯错时,我们不能一味地说教训斥,而是要注重他们的心理诉求。

有一次,我们班的蔡学通同学因为在课堂上讲话,我没有多加调查就严厉批评了他。使这位学生不服气地顶撞起来。过后我找这位学生了解情况,我并没有严厉批评他顶撞老师不对,相反是站在他的立场上,讲做人应有礼貌,尤其是对待父母和师长,同时帮他分析自己错在哪里,课上讲话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同学和老师是对不起大家的事。听了这样一翻说教,这个学生向我道了歉并保证以后不再影响其他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孩子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因此,采取民主的方式对待班里的学生,当他们出现问题时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一想。一个好的班主任首先要放下“架子”,主动和孩子们交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三、对学生要有真诚实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要力求真实,忌“假、大、空”,忌形式主义。比如初中生早恋是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呢?我们有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然后大张旗鼓兴师动众进行讨伐?实际上,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你上初中时,心中是否有一个吸引你的异性的他(她)?我在处理问题时,跟学生承认自己有过。我想,没有学生会认为李老师思想肮脏,李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有矮小了一截。相反,用我的诚实和真心,小心翼翼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慢慢地引导他们走出情感的沼泽。这样,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获得了尊重,因而就能尊重教师,能理解教师的用心,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

四、加强与家长联系

正确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是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多联系,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很多学生在校和在家完全是两样的。因为学生的面子观念很强,往往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而在家里就无所顾忌了。一个教师只有掌握了学生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才能真正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一个学生,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五、加强学习,提高理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作为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的班主任来说,所面临的压力也就大了。现在的学生大都娇生惯养,

物质生活较好,在家、在校多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再加上自理、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给我们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心理学研究认为,班级体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社会”也是影响学生个人进入社会的通道之一。为了这条通道的畅通,时代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学习包括纯理论学习,如学习《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论》、《多元智能理论》等;还有实践型学习,即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努力学习成功教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经验。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总之,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心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可教育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关爱他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去了解学生,就一定能换来学生真情的回报。我们相信:当师生之间达到了“理解万岁”时,当师生沟通将不再成为难题时,当心与心之间不再有距离时,教师必将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班级也将成为学生的真正乐园。我们的教育就会达到预期的作用和效果,我们的新课改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二0一二年六月

第五篇:怎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据一次权威调查表明,10-18岁孩子的家长竟有四分之三喜欢未经允许翻阅儿女的日记与信件,为防备来自父母的“袭击”,许多孩子不得不在日记里也学着写起假话来。

其实家长也有家长的难处,眼下两代人之间谈谈家常、说说心里话的机会越来越少。父母子女间交往日益减少,必然导致父母得不到孩子足够的信息。可父母的担心并不因沟通的减少而减少,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进入毕业阶段时更是如此,父母非常想了解子女每阶段的真实想法与内心的渴望,因此当孩子神秘兮兮地写些什么,他们便满怀担心与焦虑。要知道一个没有隐私权的孩子从发展角度看是很难形成自己独立人格的,况且父母的"窥视"一旦被孩子发现,往往会产生信任危机。为此建议父母注意如下几点:

(一)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父母子女间加强思想上的交流不仅可以让父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与真正动机,也可使孩子体谅父母的疾苦,逐步学会为父母分忧解难,学会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

(二)学会观察子女。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言为心声„„孩子的语态动作或多或少都可以反映出孩子一定的思想;同时子女的课本、作业本、听课笔记本上的涂涂划划也是他们心灵的独白,父母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少信息。更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经常交往的朋友。

(三)扩大信息来源。经常到学校去走走,向班主任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能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等等,这些信息通常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思想状况。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纠正孩子的缺点与错误,孩子的玩伴、同学都可以是了解的对象,必要时还可和孩子朋友们的家长建立经常联系,这样就不愁不了解孩子的思想与行为了。这样可比较好地让孩子拥有他的隐私权,让他的人格更健康的发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做好学校政教工作下一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