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中的爱情故事

2022-08-04

第一篇:文学中的爱情故事

古典文学爱情故事中的“初见”

扪心自问,我们一生之中,遇人无数。可又记得多少与他人的初次相逢?记得的,或是对于我们有特殊的情谊,或是初见那一幕场景发生了难忘的故事,涌动着扣人心弦的真情吧。 而这,恰恰是文学作品的“英雄用武之地”。

壹、“初见”

文学作品里当然还有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的“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的纳兰性德(1655-1685),以这两句吟唱出不亚于元好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感慨。

初民们的“恋爱频率”今日已经难以捕捉。就春秋时期的汉民族言之,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起先的主要活动是人们结伴去水边以香熏草药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

《诗经·郑风·溱洧》早已刻绘出两性相邀参与盛会,以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的生活化场景。直至杜甫《丽人行》写下“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还在酝酿唐代长安的曲江风景区内,借助这一节日孕育爱情佳话的可能。

同是唐人,李商隐咏叹的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不管大内深深,抑或侯门似海,从来只闻新人笑,哪里听得旧人哭,似乎总是上层贵族妇女逃脱不了的梦魇。

当代领一时风骚的清宫戏,依然说不完千百佳丽从获得临幸到受人白眼的人生的无常。汉代身居冷宫的班婕妤以泪洗面之余不免会想,如果人生的长河永远停驻定格在第一次见成帝的一瞬,而不必担心像团扇在秋风萧瑟时就被收起那样的命运,那该多么美好。

贰、“指腹为婚”

当然,发生在平民人家的始于素不相识的男女关系,并非现代人的自由恋爱所标榜得那么轻易。未曾出嫁的闺女与未曾成家的男子见面恐怕近于天方夜谭。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为宋以来礼教渐趋严明的中国式婚姻的主流。其中的例外,一是借助特殊情境和机缘巧合,可谓是千里姻缘一线牵,一是出自较为亲密的人伦关系,这叫做近水楼台先得月。

前者如元杂剧《西厢记》里,崔相国家中落难之际,张生初见崔莺莺,产生的是种“我死也”的夺命销魂感受。“呀!正撞着五百年前风流业冤!”“空着卧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秋天的菠菜究竟什么味道?为何这小子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品尝到的那么不一样?反正前人的批语写道,“张生也不是俗人,赏鉴家!赏鉴家!”

后者见于祖先们还发明的一种特殊的婚姻形态,曰指腹为婚。也就是两户稔熟的人家于女子怀孕以后,指腹相约,若所生子女为一男一女,则就此结为秦晋之好。

由于指腹为婚需要割下衣襟作为婚姻约定的信物,故又称其为 “割衫”或是“割襟”。

“指腹为婚”这种婚俗大约从元朝起较为多见。尤其是翻开明清小说,频频出现已然构成情节模式。它有时变异为公案故事,通过悔婚赖婚,演绎出利益与信义的对立,有时又用来表现士人的发迹变泰,而被寄寓沉甸甸的人生理想色彩。总之是巧妙回避了古今中外相当一部分人所并不信仰的“一见钟情”的问题。

叁、“有亲和力的帅”

相较于宫掖深处与仕宦门庭的禁忌,穷困潦倒的儒生贾雨村的一次被乡绅甄士隐接待,却铺垫了日后封官抱得美人归的顺遂。

书中说他“忽听得窗外有女子嗽声,雨村遂起身往窗外一看,原来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撷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明,虽无十分姿色,却有动人之处。雨村不觉看得呆了。”鲁迅有言,《红楼梦》一出来,传统的写法都被打破,这里也有所体现。须知既是丫鬟,未必就如小姐沉鱼落雁,好似西子昭君(何况那么描绘也有模式化的弊病)。并且结合人物身份,此处第一次见面的前提,也属于一种“平视”。不像那篇脍炙人口的白话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所说,卖油郎秦重从远处看花魁娘子,“此女容颜娇丽,体态轻盈,目所未睹,准准的呆了半晌”。 后一作者如此写,是有意突出起初秦重与追求对象的差异悬殊,从而肯定其大胆执着的行动。

与之不同的,是宝黛爱情开始发芽的情景。黛玉眼中的年轻公子,除了一副雍容繁缛的装扮,便是贵族少年的特殊气质——“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很快,她的反应是心下大吃一惊,“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都说心有灵犀、心灵感应,在宝玉这一方,细看黛玉形容得出的是与众各别的印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一语点破揉碎万千读者的柔肠。绛珠仙草与灵瑛侍者的前世神话,到今生即将展开绚烂的画卷。

在贾母的质疑下,宝玉重新调整了说法,“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可以说,这将情人、友人之间的初见,提升到接地气但又是至高的境界。当下观众最为激赏的“有亲和力的帅”,想来无过于此。

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有别于宝黛钗的三角恋情,湖北商人蒋兴哥、妻子王三巧与第三者陈商的故事,读来是另一番荡气回肠。有人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小说里的丈夫并非这样。只是因为到广东经商长年未归,其妻一次凭窗外望,无意中看见了一个相貌类似丈夫的帅锅陈大郎。

《情史》记载的这个故事说这时,王三巧“既觉其误,赧然而避”,一下子羞于见人。而到了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明珠“三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的版本则描绘得更生动入微,“三巧儿见不是丈夫,羞得两颊通红,忙忙把窗儿拽转,跑在后楼,靠着床沿上坐地,兀自心头突突的跳一个不住。”这次意料之外的见面的结果是,“谁知陈大郎的一片精魂,早被妇人眼光儿摄上去了”。故事的后半部分并不将情节和趣味停留在私通上,而是表现了蒋兴哥对于妻子出轨的自责,王三巧对于丈夫的愧疚,以及他们捐弃前嫌破镜重圆。正如美国夏志清(T.Hsia,1921-2013)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1968)评论的那样,这三个青年人“会爱并忠实于爱”,作者也对美丽的错误表示出难得的理解与宽容。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此为这段“初见”故事展开前,小说引用的国人常挂在嘴边的说法。如果要了解这位著名汉学家何以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推举为明代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中国历史上堪称独步的通俗小说,读者诸君还是亲自捧读书册,开卷有益,去走进这个细腻温馨的故事吧。

第二篇:80年代以来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同的爱情观。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不衰竭的主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审美观念,演绎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

8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爱情观是以“门当户对”为主线的,其中也仍存在一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说法,不过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思想也在慢慢消失 。“门当户对”在不同的社会阶段,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中国的包办婚姻阶段,它主要指男女双方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族观念的日益淡化,“门当户对”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家庭情况,还包括个人的工作、职务、学历、思想观念等,经济越发展个人的因素也越显得重要。也许当物质极大丰富,经济差距不是很明显时,“门当户对”会抛开物质层面的东西,只指精神上的情投意合了,但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还远远达不到这一点。所以“门当户对”如宽泛的讲可以包括男女双方外在的条件和内在的精神,狭义的讲就是指外在的条件。至今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门当户对”就是外在条件的相符。

80年代中,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都具有独特性。以我的观点来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路遥的作品了。路遥的作品把“门当户对”表现得很彻底,他描写的爱情是很实际的,情感常常是置于理智之后,爱情追求一开始就被是否“门当户对”所左右,在不“门当户对”的情况下,连开始都不存在。就像早期的作品《人生》一样,林巧珍虽然早就爱恋着高加林,但面对当教师的高加林她没有勇气追求,高加林成

了农民后她才表露了自己的心声,和高加林谈起了恋爱;高加林进城当记者后,由于地位的改变、环境的变化结束了他与巧珍的爱情,选择了当广播员的黄亚萍,而这时巧珍并不怨高加林,因为她认为自己现在配不上他;黄亚萍并不爱张克南,但两人确实是“门当户对”所以成为恋人,她虽然一直佩服高加林,但当高加林是一个农民时,她从没想过要和高加林谈恋爱,直到高加林成了县城里的一员她才追求他,而当高加林再次成为农民时,他们的恋爱关系也随之终结了。这曲曲折折的爱情哪一环不是笼罩在“门当户对”之下?

90年代的爱情观表现为:物质满足下,理性早熟的爱。

90后往往生理上还没成熟心理上已经成熟了。他们小小的年纪已经不把爱看得就是男女之间异性相吸那么简单了。他们懂得保护自己,他们甚至能够把性和爱区分开来,一夜情和爱情划分得头头是道。就像《草样年华》里的邱飞和周舟的爱情一样,终于在失去后才发现珍惜,不像80后把爱情看作两个人互相喜欢那么简单。

90后小小年纪就自己会注意门当户对。即使父母不参与,他们也懂得找一个跟自己都差不多的人谈恋爱。更会把爱情和家庭处理得很好。90后能够坐在电视机前看《甜蜜蜜》甚至理性的分析雷雷和叶青的爱情中的对与不对。

而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

对于所谓00后的爱情观,则被笑称是“你给我一个棒棒糖,我就喜欢你”。

第三篇:文学大师沈从文的爱情故事

我们来到美丽的湘西,就不能不想到“夜郎”文学家沈从文;提起沈从文,又不能不想到他的美丽爱情故事......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

文学大师沈从文这一生,只爱上过一个女人,他经历了千辛万苦追到了这个女人,与她结婚,并相守一辈子,这是一段现实得美丽得让人透不过气来的爱情故事。

当时富饶的江南苏州有个富商张吉友,除了拥有万顷良田,还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他因有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

就在张允和与周有光喜结良缘后不久,她的妹妹张兆和也在名作家沈从文的长时间进攻下举手投降,成为这个“情书圣手”的俘虏。

1922年,年仅二十岁的沈从文,从湖南湘西凤凰来到了当时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他的梦想是想当一个作家。沈从文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

沈从文初来北京的时候,无处谋生,幸好碰上了丁玲的丈夫胡也频。他们两个人一起创办文学杂志,一起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28年以前的沈从文,写出来的文章,还相当稚嫩,以至于并没有留下多少可以影响后来的文学作品。然而,也就是此时,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胡适先生发现了他,并对人说,沈从文是一个天才,这样的天才,需要别人的好好呵护。

沈从文被胡适先生聘请到上海当了老师。这样,沈从文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结发妻子的张兆和。

张兆和出身于江南的名门世家。她的父亲,是江南有名的财主。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在中国公学,张兆和不一定是“校花”,但至少是个“回头率”极高的美丽女孩。曾看到一幅摄于1935年夏天的照片,照片中的张兆和的确是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俗……

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草莽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沈从生性木讷,说话带着很重的湘西口音,第一次上课就怯场,以至于有十几分钟呆立在讲台上,燥红着脸,说不出话来。学生一片哄堂大笑,并且捉弄这个老实的文弱书生。捉弄的人当中,就有生性活泼的张兆和。

就是这个木讷的沈从文,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个捉弄过他的学生——张兆和。

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沈从文跟得很紧,追得很累,而张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从文是个好人的同时,张兆和对他竟是毫无感觉。因为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沈从文的信并不是一味铺张浓烈感情,他只是娓娓道来,像是与张兆和讲道理。但从平淡的文字中,读者分明感觉到那种“舍你其谁”的韧劲。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爱情使男人变成傻子的同时,也变成了奴隶!大凡热恋中的男人都是小孩子,更何况是痴情汉子沈从文呢?

后来学校里不知怎么的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大师胡适。

1930年7月的一个下午,略显腼腆的女学生张兆和出现在胡校长客厅。刚见面时,胡校长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校长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多么通情达理的校长!多么浪漫有趣的时代!

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也自此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在沈从文锲而不舍的追求之下,张兆和坚如磐石的心也开始动摇起来:“自己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人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

过了几年,这段爱情马拉松终于有了结果。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

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多么有特色的爱情文学电报!可以流传千古的!

与沈从文订婚之后,张兆和为了和心爱的人靠得更近,只身来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专心于写作的沈从文在生活上一塌糊涂,一次洗衣服时,兆和发现了一张揉碎了的当票。原来沈从文把兆和的一只戒指当了,却忘了取回。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1933年,张兆和与沈从文在北京结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爱情的原动力让沈从文从此成为了文学大师!从1931年开始,也就是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关系开始密切的时候,沈从文逐渐创作出了几部奠定了他文学大师地位的文学作品,分别是《边城》,《湘行散记》等等。在他的好几部作品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例外地是皮肤黝黑,相貌清秀,比如《边城》中的翠翠。而这种相貌的原型,便是他的妻子张兆和。沈从文还写过一篇名叫《三三》的小说,里面叙述的是一个年轻少女的初恋。而沈从文就是一直以“三三”这样来称呼张兆和的,张兆和反过来称呼沈从文作“三哥”。

如雪说:“张兆和的爱是沈从文创作的原动力,广平兄是鲁迅创作的原动力---在和广平同居的十年,是伟大鲁迅杂文创作的黄金十年,他这最后年月炉火纯青的杂文,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垫基石。我也会成为你的创作和创造的原动力吗?如果将来的年月你没有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不应该责备你,因为我相信你的才气绝对在沈鲁之上;只能检讨我的魅力不如张兆和与广平兄了”!

“不”,我真诚而激烈地反驳:“在我的心目中,你就是我的张兆和与广平兄!你比他们更加美丽更有魅力!如果我今后没有达到我的家乡前贤苏轼和郭沫若的文学成就,那么,不能责怪你,只怨自己努力不够勤奋不够”!

沈从文的情书: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只会让人想到只羡鸳鸯不羡仙,他们就是现实中的神仙眷侣,那个年代没有车奴房奴,没有拼爹拼脸,有的只是最真挚的感情,来看一看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吧。

沈从文致张兆和的情书

1、梦里来赶我吧,我的船是黄的。尽管从梦里赶来,沿了我所画的小镇一直向西走。我想和你一同坐在船里,从船口望那一点紫色的小山。我想让一个木筏使你惊讶,因为那木筏上面还种菜!我想要你来使我的手暖和一些。我相信你从这纸上可以听到一种摇撸人歌声的,因为这张纸差不多浸透了好听的歌声!

2、三三,我这时还是想起许多次得罪你的地方,我眼睛是湿的,模糊了。我先前不是说过吗:“你生了我的气时,我便特别知道我如何爱你。”我眼睛湿湿的想着你一切的过去!我回来时,我不会使你生气面壁了。我在船上学会了反省,认清楚了自己种种的错处。只有你,方那么懂我并且原谅我。

3、为了只想同你说话,我便钻进被盖中去,闭着眼睛。你听,船那么“呀呀”地响着,它说:“两个人尽管说笑,不必担心那掌舵人。他的职务在看水,他忙着。”船真的“呀呀”地响着。可是我如今同谁去说?我不高兴!

4、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我想应同你一起快乐;我闷,就想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我至少还得在船上过七个日子,还不把下行的日子计算在内。你说,这七个日子我怎么办?我不能写文章就写信。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这么来折磨它了。

5、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够同你离开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真像从前等你的回信、不得回信时生气。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气吹冻自己全身。我明白我同你离开越远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起,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6、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7、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8、我原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起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气吹冻自己全身。我明白我同你离开越远反而越相近。但不成,我得同你在一起,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9、一切过去的种种,它的结局皆在把我推到你的身边和心边,你的一切过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边和心边。我还要说的话不想让烛光听到,我将吹熄了这只蜡烛,在暗中向空虚去说!

10、一切声音皆像冷的凝固了,只有船底的声音,轻轻的轻轻的流过去。这声音使你感觉到它,几乎不是耳朵而是想象。这时真静。这时心是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一点点。为了这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倘若你这时见到我,我就会明白我如何温柔!一切过去的种种,它的结局皆在把我推到你身边心边,你的一切过去也皆把我拉近你的身边心边。我还要说的话不想让烛光听到,我将吹熄了这只蜡烛,在暗中向空虚去说。

11、这船已到了柳林岔。我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看的地方。千方积雪,高山皆作紫色,疏林绵延三四里,林中皆是人家的白屋顶。我的船便在这种景致中,快快的在水上跑。什么唐人宋人画都赶不上。看一年也不会讨厌。奇怪的是,本省的画家,从来不知向这么好的景物学习。学校中听教员讲还是用个小瓶插一朵花,放个桔子,在那里虐待学生“写生”,其实是在那里“写死”!

第四篇:英美文学中的圣经

引言:《圣经》是一部历史的史书,是一部的经典作品,是西方社会流传最广、发行量最大、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宗教领域,渗透到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文学界历来公认《圣经》本身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在英美文学中更是形成特有的“圣经现象”,为英美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对英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又独一无二的影响。《圣经》同时也是英语文化的重要支柱。对这一现象进行研讨,能加深我们对《圣经》对英美文学影响的认识。

《圣经》既是一部记录希伯来人历史的史书,同时又是一部内涵深邃的哲学著作。《圣经》(The Holy Bible),由《旧约篇》和《新约篇》两部分组成。《旧约篇》谈的是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新约篇》说的是耶稣的生平和基督教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在英美文化传统形成的过程里,它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和希腊文学一起,共同构筑了世界文学大厦的四根支柱。

第五篇:《儿童文学》故事集锦

《水晶球》

从前有个女巫,她有三个儿子,这兄弟三人真是手足情深,可女巫却不信任他们,总以为他们会夺走她的权。于是她把老大变成了一只苍鹰,只能生活在悬崖顶上,人们时常看见它在空中不停地翱翔盘旋。她又把老二变成一头鲸,每天生活在大海的深处,人们总看到他不时地从水里喷出巨大水柱。兄弟俩一天内只有两小时可恢复人形。小儿子由于害怕女巫把他也变成一只猛兽、一头熊或一条狼,就偷偷地逃走了。他曾听说国王的女儿中了魔法,被关在了金太阳宫,等着有人去解救。已有二十三个年轻人冒险去救她,可都惨死在那儿。现在只剩一人可以去救她,以后谁也不能去了。这年轻人生性大胆,他拿定主意要去寻找金太阳宫。他日夜兼程地赶路,可连宫殿的影子也没找着,最后他进了一片大森林之中。突然他看见两个巨人在向他招手,便赶了过去。巨人说:“我们正为一顶帽子争执不下,因为我们彼此都一样强壮,谁也斗不过谁,不知道到底这帽子该归谁。小人儿总是挺聪明,我们让你说这帽子该归谁呢?”“你们居然会为一顶帽子而争执不休!”年轻人说道。“你不晓得它是个多好的宝贝,这是顶如意帽,谁戴上它呀,想到哪儿就能立刻到哪儿。”“来,把帽子给我,”年轻人说,“我先走一阵子,然后再叫你们,你们就来赛跑,谁先到我那儿,帽子就归谁。”说完他就戴着帽子跑了,可他心里老是想着公主,竟把那两个巨人给忘了,他一直往前走去,最后,从心底里叹了口气说:“噢,我要是在金太阳宫有多好啊!”可话刚出口,他就站在宫门前的高山上了。

年轻人走进宫门,挨个走过每个房间,在最后的一间才找到了公主。可当他看着公主时,他是何等的吃惊啊,只见她那死灰色的脸儿布满了皱纹,双眼黯淡无光,头发变成了红色。“你就是那位人人都夸她的世上最美丽的公主吗?”年轻人叫了出来。“这可不是我的本来面目,人眼只能看到我这种丑陋模样,你想见到我的真样子,可以看看这面镜子,它会显露我的真面孔给你看的。”她把镜子递到年轻人手里,他在镜子里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少女的形象,还看到她是如何伤心地泪流满面的。于是他对公主说:“我怎么才能救你呢,我什么都不怕。”公主说:“谁能得到水晶球,把它拿到巫师的面前,就可以破他的魔法,我也可以恢复原形了。”公主又补充说,“已经有那么多人为此而丧身,你年纪轻轻的,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叫我于心何忍。”“谁也阻止不了我,”他说,“告诉我该怎么做。”公主说:“你得知道,宫殿坐落在山上,从这儿下去有一口泉水,旁边会有一头公牛在等你,你得和它搏斗,如果你运气好把它杀掉,一只火鸡就会从它体内飞出来,它肚内有一颗蛋,烧得红红的,蛋黄中就藏着那水晶球。但鸟不会放下蛋来,除非迫不得已,如果蛋落到地上,立刻就会燃起熊熊大火,烧毁周围的一切,蛋也会自己溶化,里面的水晶球也不例外,这样一切都白费了。”

年轻人下山之后来到了泉水边,那儿野牛正喘着气朝着他怒吼呢。经过长时间的搏斗,年轻人把剑捅进了牛肚,野牛倒下了,转眼间体内飞出了一只火一般的鸟儿,鸟儿刚想飞走,年轻人的大哥从云层里扑了下来,把它赶到大海边,又用嘴啄它,鸟儿只得无可奈何地扔下了那只蛋。不过蛋并没有落在海里,而是掉在了沙滩上渔夫的屋顶顶蓬上。那屋立刻着火了,眼看就要倾塌,这时海掀起了浪头,盖过了屋顶,压住了火势。原来这是年轻人的二哥,那条鲸,游过来掀起了浪潮。火扑灭了,年轻人幸运地找到了那颗还没溶化的蛋,蛋壳因被冷水这么一浸已裂开了。他取出了水晶球,发现它毫发无损。

年轻人手握着水晶球,把它拿到了巫师的面前,巫师说:“我的魔法已被破除,从今以后你就是金太阳宫的王了;有了这个水晶球,你的哥哥们也可恢复原形了。”年轻人赶紧去找公主,他一踏进门,发现她已站在那儿,光彩照人,美丽无比,两人就高高兴兴地交换了戒指。

《天仙公主》从前,有一个美丽富铙的国家,名叫魔法国,国中有一位国王和他的妻子,国王叫夏尔摩斯,国母叫亚娜爱琳。他们的女儿叫伊美赫琳菲,是这个国家最美的女孩子,所以国王给她另一个称呼,名叫娜琳公主。

有一天,她外出旅游,来到阿比沃使国,那儿有一位王子,叫泊尔派沃斯,听说他非常帅。于是娜琳公主有了好奇心,想去看看他。她来到王子面前,便一见钟情。他们相互爱恋,倾述衷肠,一直到晚上。娜琳公主有些困了,这时突然一道彩虹出现在她面前,一位精灵从彩虹中走了出来,她说:“你好,我是彩虹精灵“摩崖尔”,你就是我要找的主人,我将把仙女所能得到的神力都传给你。”说完,精灵用手变幻出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瓣,这时的公主变得更加美丽,而且,她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和一根具有很大魅力与魔力的魔法棒,可漂亮了。

早晨,阿比沃使国来了一位巫婆,她大概有50来岁,长着一双狐狸眼睛,很难看。她来到王子面前,这时娜琳公主也来了。巫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么美的女子,跟王子在一起,真是天生的一对呀!可我却不想让他们在一起,我要拆散他们,没人能阻止我。于是,巫婆生气地说:“你这个女人,就知道迷惑王子,我要杀了你。”巫婆想用一股黑气把他们熏晕,王子熏晕了,可是公主没晕,巫婆很是疑惑,只见公主从手中变出一把扇子一扇,一道彩虹把巫婆罩住,化作一缕青烟,漂走了。

这时,王子慢慢醒过来了,对公主说:“你没事吧?我……我们结婚吧!”公主又惊又喜,羞怯地点头同意了。

过了几天,他们结婚的日子来了,可是巫婆并没有死,只是失去了法力。正当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时,巫婆突然用尖刀刺进了王子的心脏,王子死了。公主伤心极了,把王子的尸体安葬好,然后回到魔法国。公主回到房间里,看到与王子长得一模一样的人出现在她的眼前,一瞬间,一个声音传来:“我是爱神丘比特,你们两个的爱感动着我,我已让王子复活了,也把巫婆杀死了!你去和王子完婚吧!”说完,就消失了。公主感激不尽,高兴极了,很快飞到了阿比沃使国,回到了王子身边,和王子恩恩爱爱快活地生活着。一块治理着阿比沃使国,使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富裕美丽。

小狐狸的红丝带

一天,小狐狸多多在地上捡到一条漂亮的红丝带,它和朋友们一起玩红丝带。

它们玩着玩着,红丝带被风吹到了河里,多多赶紧去够红丝带,够不到。小狗说:“我来帮你捡吧。”小狗跳进水里,水流得太快,小狗刚要捡红丝带,水流把红丝带吹得更远了,还是没捡到。小鸟飞过来问:“你们需要我帮忙吗?”多多赶紧说:“小鸟,你能把红丝带帮我们捡起来吗?”小鸟说:“当然可以。”小鸟一粗心红丝带又滑了下去,小狐狸很伤心。

红丝带又被风吹到了大树上,小狐狸多多又蹦又跳还是够不到。大树爷爷说:“你们又蹦又跳不是办法,想个更好的办法吧!”它们想大树爷爷说的对。多多想来想去,绕着大树转圈,最后终于想到了办法。对小狗说:“我们可以找小猴帮忙。”小狗说:“行,我们试试吧。”小猴子来了,说:“我们一起够红丝带吧!”多多看到小猴比它小,说:“小猴,你到我背上来吧!”小狐狸又见小狗比它大,就让小狗驮着他,眼看就要够到了,一阵风吹来,红丝带有被风吹得更高了,小猴踮起脚尖还是够不到,小狐狸多多不知道红丝带又飞得更高了,问:“够到没有?”小猴告诉它红丝带又被风吹得更高了,小狐狸伤心地说:“我们肯定够不到了!”小狗和小猴叹了口气也说:“肯定够不到了!”

小狐狸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你们都是好孩子。”它们都笑了,说:“谢谢您得夸奖。”小狗说:“我们把红丝带送给大树爷爷吧!”小狐狸多多不哭了。大树爷爷笑着说:“谢谢你们让树林变得更漂亮!”

童话故事:麦田里的故事

麦田里的稻草人懒洋洋地站着,要磕睡了。它靠着竹竿,闭上了眼睛。忽然,一阵扑扑的声音,把它惊醒了。一群麻雀飞来,要偷抢麦子吃。稻草人急忙摇手喊道:“你们这些小贼!快滚开!”麻雀们听了,去向稻草人抗议:“我们肚子饿了,难道不该吃东西吗?”稻草人怒道:“小贼们,谁愿意同你吵嘴,赶快滚!不然我就抓石子打你们。”麻雀不理稻草人,一齐抢吃起来,稻草人看了,只是干着急!这时,一对燕子飞过这里,忙喝住麻雀们道:“你们只顾吃,一点事不做,看看稻草人吧!它替农夫看守麦子,从没有要吃什么。还要受风吹雨打的辛苦,你们羞不羞?”“羞什么?稻草人它肚皮装饱了草,当然不要吃什么啊!”然后他们又向燕子叙说了自己找不到工作,森林又被猫头鹰霸占着的遭遇。“哦!”燕子不觉非常可怜麻雀们了!“你们也很可怜啦。那么,你们少吃一点吧!”麻雀们听说,果然都吃了个半饱,然后飞回屋檐上去。稻草人呢,它也不再着急了。隔了几天,农夫来把麦子收获了,麻雀们飞去抢吃撒落的麦粒。忽然燕子来叫它们去看一件事情。它们看见泥墙下面一个穿得破烂的农夫,泪流满面,向一个穿绸衫的胖绅士作揖说:“老板,这回留一点给我家几口人吃吧!”“你还欠我很多呀!”胖绅士白着眼睛说着,随即指挥挑夫们,把所有的麦子挑走了。燕子说:“你们看看这可怜的农夫吧!辛苦种出的麦子,都被老板挑去,自己还要饿肚子,你们还忍心偷他的麦子吃吗?”“哦!”麻雀们也非常可怜农夫了。麻雀们实在饿急了,就一齐飞到森林里去,要把猫头鹰赶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下一篇:为新时代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