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历史知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古今中外内容纷繁庞杂,史实可以说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纵横交错,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感到非常难记。

第一篇:历史知识论文范文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六法

初中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但我认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殷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二、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

例如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

陈胜吴广揭竿起,刘邦项羽诛暴秦。

绿林赤眉灭新莽,黄巾起义反东汉。

隋炀帝,施暴政,群雄聚义在瓦岗。

黄王起兵为百姓,冲天将军人长安。

元末义军裹红巾,改朝换代朱元璋。

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

洪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作天京。

坚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敌人梦魂惊。

这首歌诀不仅便于记忆,还各有侧重地将一些起义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动范围、重大功绩、坚持斗争的时间等勾勒出来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卜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三、图示记忆法

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

四、数字归纳记忆法

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如采用逐次连续数记忆:1919年“五四”运动,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二七”惨案……;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五、联想比较记忆法

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结束时间的对比,会很容易记住双方形威和结束的时间,还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欧1000多年,而结束时间却晚200年。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历史知识的记忆不能要死记硬背,要根据内容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就会举重若轻,收效甚佳。

作者:戴 哲

第二篇:浅谈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古今中外内容纷繁庞杂,史实可以说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纵横交错,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感到非常难记。长期以来,由于人们的误解,把历史当作副科,并且,中考的科目有八科,共760 分,历史科所占的分值只有50 分,所以,同学们大多不愿花太多的时间来学习历史科目,但要掌握的知识又那么多,所以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识记能力,成为横亘在优异成绩面前的一座大山。要想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必须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好历史课的前提条件。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历史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他们持续学习的心理动力。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工夫。课堂导入要简洁、生动,吸引学生。例如讲解《第一次世界》时,教师可以播放凡尔登战役的片段,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兴趣。

其次,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渲染烘托气氛,调动学生的兴趣。历史学习很重视图,包括地图、插图、漫画等。在讲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代表作时,一定要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必要时教师还要作一些适当的补充,以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实践表明,学生对历史图的兴趣比文字大得多,利用历史图教学效果当然比单纯的文字好得多。

二、提高学生记忆的方法

1.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树

首先,从大体的知识面上整体记忆, 把握知识。这是记忆

历史知识的关键。如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相关内容, 大致可以形成如下系统: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601\1上打包11.19\Image\QQ截图20151115171317.png>

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印象深刻,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

其次,把相同内容的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归纳, 形成对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问题的大致系统,构建大致的知识系统主干后, 我们可以在主干上添加更多的“ 枝叶” , 让系统更加完善。无疑是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的好方法。

2.注重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记忆

从小的知识点上重点把握历史知识,这是记忆历史的重要方面。历史时间对记忆历史知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把各个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串连起来, 又可以帮助形成知识系统。记忆历史时间我们可以采取“ 顺序记忆法” 、 “ 因果关系记忆法”等 几种方法。如:“顺序记忆法”,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了其中一个年代就可推算出其余的几个年代,因为每个事件相距二年,1911 年辛亥革命,1913 年“ 二次革命” ,1915 年护国运动,1917 年护法运动,1919 年五四运动,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因果关系记忆法是指依据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记忆历史年代的记忆方法。如:要记住党的成立是1921年,就把这个时间与当时国内外大事相联系,找出前因后果。党成立前的大事有: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1918 年,一战结束;1919 年,巴黎和会、五四运动;1920年,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 年党成立。党成立后的大事有:1922~1923 年,全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1924~1927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谐音记忆法”,用谐音的方法,赋予人为的意义,以增添兴趣的记忆方法。

3.发挥联想,巧妙记忆

把历史知识点从横向、纵向连成知识线、知识脉络,这对于记忆历史知识尤为重要。联想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将已有的知识, 加以改造或联想, 赋于新的含义的记忆方法。

(2)把某些相关联的历史知识内容联想成小故事、笑话的记忆法。如,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扩张: 西班牙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 而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可以编笑话, 把“ 巴西” 想像成一个美丽的姑娘,“巴西姑娘”爱吃葡萄, 而把葡萄牙看作是盛产葡萄的地方,用“巴西嫁到葡萄牙”这句话帮助记忆, 就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一知识点。

(3)歌谣联想法。即把历史知识编成顺口溜或者歌谣,使历史知识朗朗上口。如: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很多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效果非常不好,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健,解决难点。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拙上提高记忆,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可以给学生出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命”。教师可以作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在内战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给果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四、抓好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复习,深化记忆

课外作业和各种练习,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学生判断、分析、归纳的能力。为此,在上课时,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一些有趣的课堂练习、单元练习;在上完每节课后,教师应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点等方面出发,适当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还应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采用不用的方式及时进行复习,深化记忆。

此外,记忆的方法还很多,诸如对比记忆、讲解记忆、排比记忆、顺口溜记忆、奇特联想记忆、规律记忆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些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会他们记什么、怎样记。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鼓励学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教无定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实我们最应该的是教会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所以我们在教会学生记忆知识时一定要提醒他们把这些方法推而广之。

作者:王丽平

第三篇:加强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教育,实现高效历史教学

【摘要】历史基础知识是学生历史学习最初涉及到的内容,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载体和保证。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教育。首先,做好初、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有机衔接和整合;其次,在三维教学目标中落实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第三,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组织实施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教学;最后,“活”化历史基础知识,调动高中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 历史教学 历史基础知识

初、高中历史教学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在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更是如此。按照新课改《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最初的设想和规划,落实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要求主要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但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量减少“难繁偏旧”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习和积累的历史基础知识,往往无法满足和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需要,再加上中考历史又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进一步降低对学生历史基础知识水平的要求,这些都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不良后遗症。没有历史基础知识作为载体,高中历史教学任务的完成将成为空中楼阁、无源之水。这就迫切要求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对历史基础知识要给予足够重视,进一步提高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水平。

一、做好初、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有机衔接和整合

初、高中历史在教材编写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高中历史教学时建立在初中已有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要想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能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落实好历史基础知识,就必须把初、高中历史课标和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清楚地掌握哪些是初中已经学过的,是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基础知识,那些是全新的需要重点突出的。在此基础上对初、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做好两者在教学中的有机衔接。比如在高中必修一中关于二战的教学内容,作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破坏性空前的人类战争,严格来说课本没有专门安排课时,这样的设计乍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对初中教材熟悉的话,便知道初中已用了整整一个单元的课时安排教学的。在本课的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初中已有的知识量,理清基本的线索,补充一些学生不知道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落实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在三维教学目标中落实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共同构成了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时很多老师更多的关注后两者,似乎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新课改的宗旨,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殊不知新课改是抛弃了知识本位观。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新课改是让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获得更多的知识。三维教学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因此,在落实高中生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落实什么样的基础知识,落实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在于知识本身的重要性,而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这个整体目标的实现。比如在关于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基础知识非常庞杂,知识本身都很重要,那么在教学到底落实什么基础知识,就由教学中达到什么样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决定。只有这样才能在庞杂的历史知识里大胆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三、围绕特定的教学主题组织实施高中历史基础知识教学

历史基础知识是一个庞杂的知识群。如果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组织,这些知识将非常零散和混乱,更无法决定其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高中历史教材是按照专题史的体例组织编写的,每一册书是一个大专题,每个单元又是一个小专题。在这样的专题史教学中落实基础知识必须要围绕特定的教学专题来组织,每个历史基础知识的落实必须是为了达到为某个专题服务的功能。比如在讲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时,所涉及的历史知识体系庞杂,可以选择的历史知识非常广泛。在组织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只有牢牢抓住中国近代史的两大主题:西方列强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侵略、追求民主化。在这两大主题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知识才是我们在教学中重点选择和落实的。围绕教学主题组织历史基础知识教学,构建学生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四、“活”化历史基础知识,调动高中生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历史知识都是已发生的史实,在历史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如果只是交代基本的史实和现成的结论,学生对这些“死”的历史知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学生在整个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如果在历史教学中能把“死”的历史基础知识“活”化,让学生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知识,再从这些“活”的历史知识的体验过程中自然生成历史结论。这样的基础知识才是学生更主动、更自觉的参与其中,更好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比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中,可以用历史小故事《帕帕迪:一个雅典公民的政治生活》,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很好地激活二千多年前存在于雅典的民主政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参与课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历史基础知识是历史教学的起点,是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想实现高效的历史教学,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必须在教学中解决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推动历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寻求缩短历史基础知识与历史能力的最佳结合点,赋予历史教学生命,真正让历史学科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页。

[2]《走进历史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35页。

作者:解修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档案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桩基检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