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去向的调查研究——以吉林省某医学院校为例

2022-09-10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 工作竞争加剧, 社会关系变得纷繁复杂, 不同的价值观念更替, 群众的心理问题近年来也出现持续攀升的态势, 人们对心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自2001年教育部首次批准全国9所高等医学院校, 具有培养医学背景的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专业资格, 打破了只在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设置的局面[1]。依据“2019中国教育在线网站高考填报志愿参考系统”的资料显示, 全国有358所高校开设了应用心理学专业, 其中有至少53所的医学院校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2]。医学院校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兼具有医学背景和心理学专业知识, 从理论上讲, 应该具有独特的专业优势, 但现实困境是, 许多医学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学制为4年, 达不到授予其医学学士学位的要求, 只能授予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这就使得他们毕业后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这就为学生进入医疗卫生部门工作造成巨大障碍[3]。本研究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结合实质性访谈对吉林省某医学院校培养的330名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 为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视角。

二、对象方法

(一) 对象

本研究选取吉林省某医学院10届至18届级330名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工作情况进行调研。

(二) 方法

在深入探究应用心理学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使用问卷调查结合个别访谈, 经过整理分析, 得出结论及建议。

三、结果

(一)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工作情况分布 (见表1)

从表1来看, 除去考研出国深造 (占12.7%) 的同学, 只有0.3%的学生去医院从与事医疗卫生相关的工作 (部分毕业生还要兼任医院部分行政管理工作) ;有53.3%的学生毕业后从事与该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的工作, 分布比较多的领域是销售、教育和人力资源。其中有从事其他工作的25.5%的学生有参军、创业、在家待业等与培养目标相差甚远的职业。

(二)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毕业工作变动情况

为了进一步的追踪应用心理学学生毕业后工作变动, 以及毕业后对工作的满意情况, 进行我们选取了30名学生进行访谈。

在接受访谈的被试中约有47.7%的学生转换了工作。大致更换工作的原因: (1) 在医疗机构工作评定职称存在问题, 没有明确是发展路径。 (2) 专业不对口, 没有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3) 工作缺乏上升空间, 不受重视。 (4) 自觉专业技能缺失, 想继续深造, 提升专业素养。 (5) 不满意自己目前的薪酬水平。

四、讨论与分析

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输出市场的针对性不强, 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多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3]。没有充分发挥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心理学人才[2]。在教育领域如各类学校、培训机构或心理咨询领域从事与心理方面相关的教学和辅导工作的毕业生与师范类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也因为不具有教师资格证以及教育相关知识的缺失, 处于竞争劣势的地位[4]。从调查结果来看, 医学院校培养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具有医学和心理学双重教育背景的应用心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优势发挥受阻。原因分析:

(一) 医学院校培养目标与实际有偏差

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偏重于临床心理的全面型人才[4], 不仅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而且需要熟悉现代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所以大部分的医学院校的在专业培养上都是两个学科的叠加。不可否认的是2个学科课程都是比较繁多复杂, 在本科四年制的培养年限内, 很难系统掌握全面知识, 所以出现两个学科割裂式教学, 课程间系统连贯性不强, 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呈现“样样都会, 样样都不精”的态势。这种“杂而粗”的知识结构在现实操中又缺乏适应力, 从而造成了竞争优势不足。

(二) 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 忽视实践应用

许多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时仍然沿袭基础学科的培养方式, 仍然表现为重“基础”, 轻“应用”, 没有突出“应用价值”的培养目标。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 传授书本“间接经验”和“重复实践经验”, 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临床操作和学生的实习实践帮助学生获得“临床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的“直接经验”[3]。这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只是具备了相关的理论基础, 工作适应能力差, 不能很好的在现实工作中展现专业素质。

(三) 国内心理学就业市场混乱, 缺乏相应的从业人员规范标准

2017年9月以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文取消由国家人社部技能鉴定机构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社会对心理咨询相关职业资格认定的门槛较低[3], 经过短期培训即可获得国家级资格证书。考试难度过低, 造成“科班出身”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社会上认可度低, 专业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3]。加之, 经过“科班”培养的人才跟社会培训的“人才”相比又缺少“花把式儿”,

工作创新性和灵活度不足, 导致专业人员的素养遭到质疑。其次, 依据有关规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也不具有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 医疗系统的心理治疗中级考试也需要在医疗单位从业之后才能具有考试资格[3]。综上, 医学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从业规范标准不规范, 加之专业自身的培养模式灵活度不足使该专业学生毕业出口极为尴尬。

(四) 社会对应用心理学的认识和需求未被充分激发, 就业机制不通畅

许多用人单位, 对心理学的认识不全面, 表现为有现实需求, 但用人机制和人才培养计划不完整, 缺乏全面的人才培养路径。即使是公务员等事业单位招考也较为少的会对心理学专业提出用人需求, 而临床心理学目前的市场也没有被充分的激发, 部分医院即使意识到临床心理的重要性, 但由于临床心理职业发展路径也不清晰, 缺乏职称评定支持, 也不会选择专业的临床心理人才工作, 导致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就业渠道与机制不顺畅。

五、对策思考

(一) 调整办学模式, 采取心理学、医学“双学位制”的培养模式

调整办学模式, 充分发掘医学院校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采用更为灵活的培养模式, 增加的学生就业优势。一种是医学课程与心理学课程并行的开课形式, 前两年医学和心理学课程比例为3:1, 理论和实践指导比例为5:1, 每学期都安排至少两周的学科见习。第三年授课医学和心理学比例为1:4, 采用PBL教学法, 上午讲授理论课, 下午结合授课内容去临床实践, 毕业后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第二种制度是围绕医学和心理学两大学科的核心知识, 经过充分研讨论证, 横向沟通, 纵向整合, 形成新的适用临床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打破学科的界限, 按照系统分模块进行层次化教学, 同时注重课程实践, 寻求理论和实践的最大结合点, 构建学生系统化知识。另外, 经过5年的医学培养, 毕业后建议国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并有资格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为学生从事临床工作扫清障碍, 增添了就业的优势[1]。

(二) 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适应市场需求

学校要注重“双师型”资队伍建设和培养, 聘请“双师型”教师到学校做兼职教师, “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更为重要的把他们一线工作理念、具有社会良好适应性的专业技术以及市场和社会对心理从业人员的最新素质和要求分享给学校的教师和学生[5]。同时, 借助于“双师型”教师的资源平台, 搭建专业教师、学生走进社会机构, 兼职教师走向大学课堂的交流平台, 创建人才互通互培, 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培养模式。通过到社会单位进行熔炉式“再教育”, 使在校生明白学校和单位的差距, 查缺补漏, 提升专业技能[2]。

(三) 充分挖掘市场需求, 探索应用心理学的新兴工作领域。

充分挖掘市场需求, 开辟新的服务点, 才能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就业机会[2]。向社会积极推广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可以提供的服务, 深挖市场需求, 并作出对口的专业服务计划, 同时在校期间搭建学生的“实践”的平台, 做到毕业出口与专业对口才可以提升就业率。

综上所述, 应用心理学在医学院校的进行人才培养的时间不长, 大多数学校处于探索阶段, 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加之, 社会对应用心理学的需求未充分挖掘, 缺少传统岗位的支持, 使得医学院校培养的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与非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毕业生相比优势不显著。

摘要:通过调研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毕业后工作现状, 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探究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 为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提供新视角。方法:本文结合使用调查问卷结合质性访谈对吉林省某医学院校330名应用心理学专业连续五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 探究人才培养的出路。结论:医学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心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优势点发挥受阻。

关键词: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毕业后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斌, 胡井兮, 谢静涛, 唐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18) :5-6.

[2] 马利军, 关舒婷.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亮红牌”的办学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 2018, 3 (1) :94-101.

[3] 郑亚楠, 方必基.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22) :229-230.

[4] 张凯, 杨亚芹, 李培翠.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学生就业取向的分析[J].校园心理, 2014, 12 (5) :326-328

[5] 胡克祖.对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发展的思考[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2 (4) :55-5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石化企业变配电所谐波计算及治理方案探讨下一篇:关于化工离心式压缩机定期维修周期及可靠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