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2022-07-05

第一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

1.表现

虽然对新媒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蛋糕的大小是不变的,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与传统媒体产生竞争,分流一部分受众。美国去年5月公布的一项针对2600位网络使用者所进行的媒体消费行为调查显示,有60.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起前一年花在网络上的时间更多了,而减少时间看电视的人有35.5%、看杂志的有34.1%、听收音机的有27.1%、看报纸的有30.3%。

2.原因

虽然新媒体并没有形成对传统媒体的大规模替代之势,但新媒体的种种优势确实使传统媒体正在失去一些传统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以报纸为例,报纸的内容一向被要求具有时效性强的性质,报业竞争也主要表现为时效性的比拼。以南京地区的报纸为例,为了增强时效性,许多原本应该在傍晚发行的晚报都赶在了清晨发行。而新媒体的出现,使报纸的这一优势明显削弱。电子媒体在技术上的绝对优势使其时效性远远胜过报纸的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报纸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体,不仅因为它是新闻纸(newspaper),还因为它是廉价纸(cheappaper)。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大量的信息曾经是报纸的极大优势。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特别是,报纸的低价格还依赖于发行网络的低成本,而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

两种媒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如何体现,两种媒体在相互依赖中各自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这要从内容传播的共享性和传播技术的互补性两方面来分析。

1.信息内容共享

要从内容信息的共享性上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引入西方传播学中的共鸣效果(reso鄄nanceeffect)和溢散效果(spill-overeffect)两个概念。

(1)共鸣效果

“共鸣效果”(resonanceeffect)的提出,是学者诺尔纽曼等人(Noelle-Neumann&Mathes,1987)在研究1968年伦敦反越战示威时,发现媒体之间也有意见领袖媒介(opinion-leadingmedia)的现象存在,即一些主流媒体最先报道相关新闻后,其他媒体才相继跟进,且意见领袖的内容为其他报纸所采纳,形成一股连锁反应。诺尔纽曼称这一现象为“共鸣现象”。就是说,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主流媒体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是其他新闻工作者的信息来源与参考架构。这种由主流媒体引起而在媒介系统中产生一连串报道上的连锁反应,就是“媒介共鸣”(resonanceofmedia)效应。

传统媒体在社会公信力和第一手新闻信息获取方面依然具有绝对的优势。如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处以绞刑的事件曾经受到传统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因此促使新媒体产生“共鸣”。

(2)溢散效果

“溢散效果”(spillovereffect)是学者Mathes和Pfetsh(1991)提出的。当媒介议题由潜伏期与预备期转变成上升期时,主流媒体开始加入报道。他们将这种媒介议题是由另类媒介流向主流媒介(意见领袖媒介)的议题传布方式称为“溢散效果”。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溢散”日益明显。如果说,广播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电视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是越南战争的话,那么,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网络传播时代最重大的国际事件。“9·11”恐怖袭击事件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有目共睹,但这样一个重大事件最初是通过网络传播出来的,随后逐步溢散,传统媒体才加以报道。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新媒体使得“溢散”日益明显,让主流媒体卷入敏感问题的报道,不仅扩大了新闻报道面,而且拓宽了受众的言论空间,使受众话语权得到增强,受众的地位得到提高,反映民心民意的渠道更加畅通。

2.传播技术相互依存

如果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传播上的相互依存是隐性的话,那么两者在传播技术上的相互依存则显而易见了。一方面,传统媒体需要借助新技术升级自身,另一方面,新媒体如果能够将自身在技术上所具有的互动性优势与传统媒体的便捷性优势相结合就更加能够开拓发展的市场。

(1)报纸全面Web2.0

Web2.0是当下在互联网上迅速崛起的一股新的传播势力,它创造了个性化、平民化、交互性的传播景观,这种新技术的出现,为传统媒体的创新提供了许多启示,尤其对于报纸,提供了一次打破传统定位,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契机。正如百度公司副总裁梁冬所言:“报纸也将进入Web2.0时代。”

美国报业协会主席曾表示:“因特网是少数可以跟传统媒体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媒体。它是报业自然的发展方向,它为报纸提供了空间、及时性和更大的读者群。”而借助Web2.0的传播优势,尤其博客这一Web2.0核心应用的最典型代表,报纸新闻传播将拥有更大的空间和能力。

(2)手机与报纸相互补充

伴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作为大众通讯工具之一的手机,其功能不断拓展,特别是短信、彩信等的出现,手机已逐渐发展成为人们之间记录、存储、传输、交流和呈现信息的新媒介。针对手机在新闻资讯传播方面的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平面媒体纷纷推出以手机为媒介的新闻信息服务业务,即将纸质媒体的新闻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上,使手机用户能够即时、快捷、便利地阅读当天的报纸新闻。

(3)IPTV升级传统电视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

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数字交互电视的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

(4)播客扩大广播发展空间

随着博客的出现,播客也应运而生,而且短时间内人气急升,所以播客是传统广播的一个新的竞争者,但不是它的掘墓人,一方的发展不一定必然以另一方的停滞乃至灭亡为代价,相反,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共生关系,存在着很大的合作空间。輥輱訛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升级

如今,在一派“唱衰”传统媒体的声音之下,新媒体似乎成了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其实,传统媒体目前的处境,与十几年前戏剧面临的危机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对戏剧产生了巨大冲击的电视的优势固然应予承认,戏剧的观众也的确在减少,另一方面,电视和录像的崛起还给戏剧带来了新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观众,戏剧借助于现代化强有力的传播手段,进入了千家万户,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现在,戏剧依然在熙熙攘攘的现代艺术世界里占据着不容替代的一席。

和戏剧消亡论一样,曾几何时,电视的普及也曾使人担心纸质媒体将大大萎缩,而这几十年的事实同样表明,电视并没有对报纸产生很大的冲击,电视和报纸仍然是共同繁荣和发展的。这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在这种既定的生存环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然也是相互依存互补升级的。

(一)传统媒体的升级方向

历史已经证明,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并不会使传统媒体消亡,广播的出现并没有摧毁报纸,电视的出现也没有摧毁广播,而他们都没有使图书消亡。新闻业的每一次新技术浪潮都推动了该行业的进步,促使双方面互相借力,促进优势升级。輥輲訛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面对新媒体的优势,大可不必自惭形秽,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新媒体竞争是正确的选择。传统媒体的优势首先体现为

公信力强。中国社科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12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和《中国5小城市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网民最信任的还是电视、广播和报纸,而信任程度最低的则是网络上的新闻。輥輳訛

在挑战面前,传统媒体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突围,突围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相反还要借助对手的力量,传统媒体可以采取有效的战略、战术,充分利用好支撑在新兴媒体背后的新技术,增加互动的成分,从而提升传统媒体的价值,为自己的生存创造条件。

(二)新媒体的升级方向

在目前状况下,新媒体的发展是一个冲破自身局限、分流传统媒体影响力的过程。目前新媒体内容的整合和发布,只能借助于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或是传统媒体内容的廉价供应,新媒体上的内容在传统媒体中并不稀缺。因此,对于新媒体来说,不缺少整合能力,但缺少原创内容。特别是今后“内容”作为知识产权的理念进一步明晰后,新媒体的内容劣势会进一步放大。所以作为新媒体,一方面应该加强新媒体从业人员获取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鼓励受众原创的积极性,引导提高受众原创的水平,使得新媒体上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篇: 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研究

在这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机、电脑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际交往发生了重大改变。新媒体下,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融合,使得人际传播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传播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如何?校园媒体又将何去何从?

一、相关概念

高校校园媒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校园媒体指在校园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统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办杂志、宣传橱窗、宣传板报、广告、简报,新媒体如校园网、LED显示屏、手机短信及数字媒体形式等。而狭义校园媒体一般指大众传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等载体。校园媒体作作为校园重要的文化宣传窗口,承载着学校教育教学成果通报,校园信息传递的重要责任。我探讨的主要对象主要是广义上的校园媒体。

二、校园媒体的使用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在四川大学,传统校园媒体已经不占优势,大学生使用传统媒体的比例明显减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网络(互连网、校园网)等校园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使用的主体。校园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在四川大学发展迅速,校园网络和手机短信这些新媒体的快捷传播等特点得到了师生的接受。

下面简要说明四川大学不同媒体发展情况(就几种主要使用媒体而言,使用较少或没有使用的媒体忽略。传统的优势媒体电视,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无法影响大学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虑。):

(一)校园报纸:

主要分为校园内自办报纸和社会报纸。“川大人“、自在诗文社刊办的校内报纸主要是有针对的内容,信息量小,并且因为发刊不固定、期数少,是非盈利性质的,所以阅读人群小;由于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南方周末等社会报刊具有信息量较大,有权威,固定发刊等特点,在四川大学的师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师居多。校园报纸成为使用传统校园媒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园传统媒体使用形式。

(二)校园杂志:

大学生课余时间丰富,经常看杂志的大学生也占有一定的分额,其中以女性为主。大部分女性对娱乐、化妆、生活等主题的杂志很感兴趣,而许多杂志社正好看准这一点,纷纷推出相关杂志产品,如《昕薇》、《VISTA看天下》等。像《读者》之类的文学性杂志的阅读人群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杂志的使用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杂志。综合来看,校园杂志也是传统校园媒体的重要部分,使用人数是略低于校园报纸的传统媒体。

(三)校园广播:

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联系便捷快速,并考虑到四川大学的校园情况,使用校园广播的范围及场所有很大限制。校园广播的使用场所主要集中在各大教学楼,用于平时英语听力训练以及考试英语听力的播放。故校园广播的使用不多,已经从过去的主要信息传播工具沦落到几乎被淘汰的境地。

(四)校园网络:

包括校园网和互连网。四川大学校园网主要是用于各级信息传播,同学信息查询...由于是免费的,并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人群数量大,几乎占绝大部分。互连网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功能多、休闲娱乐等优势,成为了使用人数最多的媒体之一。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很多资源,互连网是他们关注世界的最主要窗口。

(五)手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几乎可以说是全体都有,甚至有的同学有多部手机。近年来兴起的“微博热”,加之智能手机日益普遍化,手机中短信、通话等传统功能逐渐淡化,手机网络的使用成为了热门。手机的主要用于信息传达,相互交流与沟通,收集信息及休闲娱乐等等。在四川大学,手机也是使用人数最多的媒体之一。手机在校园信息传输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三、校园媒体存在的问题

1.一定的封闭性。在校大学生与电视媒体接触不多,信息多来源于报纸、互联 网以及手机,信息的来源面不广。 2.缺乏合理的经营运作,发展动力不足。像校园内办的报纸主要是学生自主运 营,由学校拨发少量的经费,仅仅能够支付报纸印刊的费用,所以往往报纸的质量上不去。从而导致阅读人数少,也影响了后期发展。

3.对于国家主流思想的宣传不够,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需要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高校校园媒体应该为国家的思想文化建设做贡献。对于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应该给予更高的重视度。

四、校园媒体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互联网络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并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可以预见的是新校园媒体将继续快速发展,而传统校园媒体将逐渐走向消亡。而校园媒体也将开始走向市场,开始商品化。 趋势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广泛运用。

趋势二:校园媒体"报网互动"的实践模式,构成校园信息网,资源更加丰富。

趋势三:信息传播加快,并促进人际交流与沟通。

趋势四:在一定时期内,传统校园媒体与新校园媒体进行资源整合,共同构建 和谐校园媒介生态和舆论环境。一定时期后,传统校园媒体将日益消亡。

趋势五:校园媒体成熟化、市场化、商业化,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校园 媒体商业化运作和品牌推广。

趋势六:校园媒体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方面大的提升,积极参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刘沐阳苏州大学;《新闻传播》2011年05期 G206

[2] 傅晨琦郑忱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今传媒》2011年01 期G216.3

[3] 栾玉波浙江大学《浙江大学》2011年G206; G641

第三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三个趋势

宽泛化 小众化 多元化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三个趋势

在人们眼里,报纸、杂志、电视等传达信息进而影响受众的媒介形态就是媒体。若以此来界定,百度、有道等搜索引擎,新浪、腾讯、钛媒体等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墨迹天气、携程旅行等APP,都可以叫媒体。

可以预见,未来大家将在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里消费信息,媒体的边界会变得模糊而宽泛,媒体的内容会变得特定而小众,媒体的形态会变得丰富而多元。

宽泛化:媒体边界变得模糊

自从微博出现并让人人都可以当上记者时,媒体的范畴就开始变得宽泛。现在,一个人、一家企业都是一个媒体。一些企业的高层更是成为拥有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粉丝(受众)的超级媒体。例如,罗永浩拥有747万微博粉丝,马云拥有1557万微博粉丝,潘石屹拥有1698万微博粉丝……他们每发一条微博,就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到数量级可观的粉丝那里;他们的内部讲话、公开演讲,也成为最稀缺的媒体资料。在最近举办的媒体训练营2014年夏季峰会上,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黎万强在演讲中提出:“每个公司都是自媒体,每个公司都应该快速地转型,让自己成为自媒体。” 随着媒体的宽泛化,广义媒体的竞争也变得激烈起来,一些媒体甚至还没来得及参与竞争就消失了。未来的媒体形态,将由新闻单位、企业媒体、自媒体构成,后两者经过市场筛选后变得活力十足,成为个性化突出的高品质媒体。

基于市场化媒体的以上特征和需求,公司制会成为一些大众媒体的新选择。壹读传媒CEO马昌博就宣称“壹读是公司,不是媒体”;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也表示,“应当承认公司制的效率要远高于所谓的事业制。能不能转型为公司,而且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也关乎传统媒体的转型成败。”

小众化:一张报纸不再包打天下

进入互联网时代,一方面,很多不是媒体的介质成为媒体;另一方面,媒体的内容正变得小众化、专业化,而不是一张报纸包打天下。

在传统媒体的“通用时代”,由于各个条线都要囊括,而且还要保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媒体支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居高不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些都市报为了控制成本支出,只好限定版面数和总印量,完成从“厚报”向“薄报”的“瘦身”。例如,2014年以来,《新京报》总版数就减少了三分之一,原本各自成沓的文化、娱乐、体育内容合并为“文娱体”版组。《北京晚报》则减少了周末版数,部分版面由全彩改为双彩,以节省印刷及发行成本。 事实上,受众寻求专业领域的信息,更倾向于阅读专业媒体。在细分的成熟市场,媒体注定是适度和小众化的,目标人群与覆盖人群以合适为宜。

未来的媒体,也许会变得越来越“小”——变成若干个小众的、专业的行业媒体。基于长期积累的用户需求信息,这些“深耕行业”的小众媒体可以演化出更多的服务方式。例如“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通过招募会员组建社群,进而开展各种活动;《创业家》以杂志为基础,通过黑马会、黑马俱乐部、黑马大赛等线下活动,向创业公司提供创业培训……

还有另外一种“小”的可能——未来的媒体或许会变成企业的“内刊”,作为公司的“增值业务”而存在。《天下网商》原主编、明道公司副总裁许维就表示,也许以后会出现类似《星巴克lifestyle》《路虎国家地理》《G-star军事博览》这样的企业媒体——它们并非企业内刊,除了名字以外,内容和今天的第三方媒体并无区别,但是企业却能以此来传达自己的价值观。

多元化:专注内容,以不变应万变

近几年,媒体融合与报网互动成为业界讨论的热点。然而,传统媒体在该方面取得成功者寥寥无几,更多的只是把报纸内容搬到网上,而非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生产适合网络传播的内容,并与用户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与共同生产。其实,报网互动也好,媒体融合也好,指向的都是新工具。

当前,除了资本运营外,媒体融合的主要工具就是建设和运营网站、APP、微博、微信。有的传统媒体在这方面表现不凡,粉丝众多,影响力甚至超越了纸媒本身。然而,这样的转型是不是一条成功的路子?未来的媒体形态是否就是如此?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

媒体的核心任务是提供信息,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网站、APP、微博、微信、户外LED屏,都只是工具。如果只重视工具,而忽略或不重视信息这个媒体的核心任务,无异于缘木求鱼。许维就认为:“我们的产品不是某一个渠道,而是内容本身。至于技术手段,到底是不是用微信公众账号,真的不重要。”

可以预见,微博、微信之后,一定会有新的工具、介质出现。市场瞬息万变,工具更迭的速度也令人眼花缭乱,如果跟风走、片面追求工具,很容易耽搁了作为媒体本质的内容信息。传统媒体完全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内容,以不变应万变。按照《壹读iRead》出品人兼主编林楚方的看法,即“内容为王的时代确定已经到来”。

在人人都是媒体、每个媒体都需要内容的现实之下,传统媒体应该有理由、有信心输出升级版内容——当然,不是通常意义的一篇新闻报道,而是业内人士所说的“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南方科技报社 钟汉成)

第四篇:我国体育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研究浅析

摘 要 文章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从广播、电视、网络等3个主要方面对体育媒体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其次,从管理模式、经营模式、融资形式这3个方面对体育媒体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说明;最后,提出了体育媒体在未来发展中会朝着娱乐化、融合和创新的方向发展,希望对于我国体育媒体的发展来说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体育媒体;发展特点;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062-02

体育媒体的传媒产业化程度比较高,适合我国国情的经营管理的道路还处在探索的阶段,这是由于体育媒体的形态不同,发展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笔者以建国以来体育媒体的发展为对象进行研究,对其发展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介绍,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1 体育媒体的发展概述

1.1 体育广播

按照体育专业化的程度进行划分主要是2类:一种是完全的体育专业频率,一种是混合频率。混合频率的电台采用的形式主要有3种:首先,文体广播;其次,根据目标受众的相似程度,将体育台和交通台结合起来;最后,是把体育与健康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总之,这3种组合的形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以强带弱”的特点。中波覆盖农村,调频覆盖城市,要想产生巨大的合力作用,需要将这2个频道进行资源整合。

1.2 体育电视

目前,数字电视的发展速度令人愕然,出现了一些具体体育项目为内容的体育付费频道。体育作为一种产业来说,体育电视的收益占据很大的一部分。付费数字电视概念一经推出,一些专业化的体育付费频道应运而生。除了付费的体育频道,付费体育电视是体育产业的另外一个收入来源。

1.3 体育网络

网络媒体的时效性非常强,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信息传播上的无与伦比的优势,已经开始让人们接触媒体的习惯发生了改变。体育爱好者们通过网络媒体了解体育比赛信息,已经内化成一种生活内容形式,这就是体育网络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重大原因。体育网站的主要盈利模式是体育讯息的提供和数据检索的服务。虽然很多体育网站的资源信息查询是免费的,但那些专业的体育讯息网站如果进行的是专业信息的检索则所需要受众支付一定的费用。

2 体育媒体的发展特点

2.1 管理模式从全面走向重点

所谓的全面管理模式其实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典型模式,为了将我国的传媒行业发展成为一种垄断行业,政府对传媒机构进行领导和控制。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传媒产业开始进行改革,主要是对新媒体的生产经营“三权”管制有所放松,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首先,放松了新闻产业的生产经营权的管制,这样新闻传媒机构就进入了独立核算的阶段。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传媒机构与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独立建立了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也得到了改善。如今,新闻传媒机构已经可以跨媒体的进行经营,这些都为媒体的经营拓宽了道路。其次,放松了新闻传媒产业的产品销售权。体育媒体可以刊发广告,价格限制也不再严格,销售的区域也发生了改变,体育广播与体育电视台可以面向国内外2个市场进行销售。最后,放松了对新闻传媒机构从业人员的权利管制。体育媒体的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由上级机关进行任命,其他员工的聘用和升迁等可以根据传媒机构自身的需求进行决定。这样,体育新闻媒体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机制吸纳各种人才,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实施奖惩严明的内部管理制度。

2.2 资本市场形成,融资成为媒体发展的闪光点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媒体与证券市场结合融资,为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吸纳社会上闲散资金。体育媒体自然也和证券市场有了频繁的互动:一些体育媒体把可经营性的资产抽离出来进行整合,组建了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公司,但依旧隶属于新闻媒体,最后以申请上市的方法进入证券市场达到融资的目的。这种整体的效益比较可靠,一些上市公司纷纷涌入了体育媒体的怀抱,借助现有资源与媒体产业的整合,最终达到多云化的经营目标,不断的优化投资结构。

2.3 品牌化的经营模式

体育比赛是不受国家和民族限制的,即便是语言不通、文化障碍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体育赛事的欣赏度,所以体育传媒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体育媒体抓住这一优势,对体育赛事进行转播,从而树立了自己的品牌。特别是一些竞技体育的比赛,因为具有现场不可复制的特点,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体育文化产品,加上对于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已经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品质。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体育比赛为多种媒体提供了内容资源,体育媒体能够从同质化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这些都为我国体育媒体的品牌化经营提供了十分丰富的资源。

3 体育媒体的发展趋势

3.1 娱乐化

体育游戏的属性得到回归之后,它所散发出的社会功能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样体育与主流意识之间的关系会得到重新的定位,这样体育作为娱乐性的文化产业进程就开始了。当体育文化与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时,就会表现出无与伦比的精神活力。目前,体育媒体在媒体产业化浪潮中已经有了长足性的发展,获得了比较可喜的经济效益。娱乐化是体育媒体市场化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环境下的一种自然依附。

3.2 跨媒介、跨行业的融合与创新

传统的体育媒体需要不断将新的传播技术作为武装的内容,实现传统媒体从单一性经营到多种经营的跨越。体育传统媒体在长期的社会习惯中已经奠定了足够的公信力与品牌效益,我们要注重体育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同时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特点将两者相互融合,传播能力自然会大幅度的提升。未来,体育媒体的融合和创新会成为发展的

主题。

参考文献

[1]万晓红.我国平面体育媒体新闻报道娱乐化的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苟世祥,徐征.论新媒体与体育产业的结合[J].新闻界,2007(6):59-60.

第五篇:观察 读懂政策导向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已成为近两年来最热的媒体话题,而在媒体纷纷需求转身新媒体融合发展的今日,首先要看看国家的政策是如何,把握好媒体融合的尺度,合理规划符合自身发展的媒体融合之路,这便是摆在众多传统媒体面前的一个问题。

近期即将出版的《融合元年——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4)》中收录了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蒋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苗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进、新华社党组书记、社长蔡名照这四位领导有关媒体融合的一些看法,其中也可看出国家对于媒体融合的方向把控及立场。

蒋建国:推动融合发展要做到三个转变

关于媒体发展,舆论界有两个“不可能”的观点:其一认为一种媒体要完全取代另一种媒体几乎不可能;其二认为在传统媒体上成长出新兴媒体几乎不可能。对这两个“不可能”,要辩证地看,增强信心和勇气,拿出智慧和办法,坚信第一个“不可能”,打破第二个“不可能”,真抓实干、奋起直追,趋利避害、走向未来,绝不能满足现状、坐等未来。

改革,是坚持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在文化领域,有些东西是必须要改的,不改就不足以图存、不足以发展、不足以创新;但有些东西则是根本性的、制度性的、基础性的,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具体到融合发展,我们既要继续保持固有的优势,又要坚决改变那些不适应形势的东西。我们要继续保持体制优势、内容优势、队伍优势,当然,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坚持的前提下改进、创新、提高,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甚至改掉。

转变观念思维。简言之,就是要强化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不是传统编书、印书、发书的思维,更不是要书号、分书号、卖书号的思维,而是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条件下,对出版业的市场、用户、销售、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义的全新思维。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极致思维、简约思维、换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就必须要打破思维定势,打破行为惯性,打破路径依赖,按照全新的理念来谋划出版的生产经营服务。

转变生产经营。在融合发展条件下,出版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这样四句话:用户为上、内容为本、产品为体、服务为王。其中用户是第一位的问题,争夺用户是关键所在。要从面向读者变为抓住用户,从内容生产变为服务提供,收集用户信息,关注用户体验,注重与用户交流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转变体制机制。观念思维和生产经营的转变,必然要求出版业的生产流程、平台建设、内容管理等随之转变,要求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组织架构、资本构成等随之转变,要求人力配置、人才选拔、劳动分工、收入分配等随之转变。

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既是“大孩子”的游戏,也是“小孩子”的游戏。所谓“大孩子”的游戏,就是融合发展投入量大、投资期长,大企业在这方面更有实力和优势。所谓“小孩子”的游戏,就是要看到在互联网世界里很多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起家的,最后玩出了大平台,因为互联网时代为人们创新创造创业提供了无穷的可能。新技术大企业可以用、小企业也可以用,不存在要不要融合的问题,而是怎样融合的问题。对小企业来说,关键是要选好点、选准路,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专、做精、做深、做优,做到别人难以代替,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甚至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苗圩: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推动传统媒体走过了“铅与火”“光与电”时代,并加速步入以“数与网”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技术业务创新应用,是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引领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重构了新闻传播方式,提升了媒体用户体验;革新媒体内容生产模式,提升媒体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业务在引领和支撑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对于把握媒体传播方式变革,驾驭网络舆论生态,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工业和信息化部抓住产业融合变革机遇,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为媒体融合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完善措施,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不断以技术业务创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全面落实“宽带中国”战略,超前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媒体融合发展必须以高速可靠的网络为基础。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宽带中国”战略要求,着眼未来媒体融合发展的庞大业务需求,超前规划、加快建设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统筹推进融合业务发展,促进融合媒体广泛普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趋势,为跨行业、跨领域综合服务提供了机遇,不断催生融合媒体新业态。我们将积极助力融合媒体发展普及,一方面通过鼓励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与媒体单位深入合作,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新应用带动媒体应用普及,同时规范应用商店、媒体客户端、手机浏览器等终端应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互联网行业管理,以利于媒体借助网络、手机终端等平台,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大力推动融合业务发展,在全国推广三网融合,促进IPTV、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等业务及相关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发互联网电视、多屏互动等新业态,不断壮大视听媒体产业。

技术进步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先导力量。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推动技术研发推广始终是我们的重点工作,需要着力强化自主能力,支持重点突破;围绕关键环节,提升服务能力。

年来,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和媒体单位的合作取得了可喜进展,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打造国家级新型媒体集团,既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方向,也是企业“登高望远”的必然选择。下一步,一方面鼓励强强联合,支持打造几家拥有强大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另一方面将继续支持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技术手段创新、内部流程重组,以改革释放潜力;支持传统媒体企业通过并购互联网企业、入驻新媒体平台来扩大影响力。

田进:3到5年媒体融合须取得突破性进展

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强化主流媒体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对新媒体新业务的管理,始终以依法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传播秩序、促进健康发展

中央明确要求,融合发展要用1到2年时间打下坚实基础、迈出实质性步伐,用3到5年时间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下一步,我们要紧密结合广播影视实际,认真按照中央部署要求,进一步推动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广电媒体既是党的喉舌和极其重要的舆论工具,又是影响广泛的大众传媒,推进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涉及媒体变革的方方面面,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必须始终坚守媒体属性、牢牢把握正确方向。要真正把正确导向贯穿到媒体融合发展各环节、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内容、流程、渠道、技术、终端等各方面都不出问题。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节目评价标准体系,切实加强节目收视率调查管理,坚决克服“唯收视率”、“唯点击率”倾向。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电台电视台由政府开办,频道频率属国家专有专用资源,在融合发展中要防止将频道频率进行公司化、企业化经营,更不得将其整体打包上市。

融合发展是一次整体性、系统性的变革,关系媒体的使命担当与未来发展,加强顶层设计至关重要。推进融合发展还要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要着力在节目内容建设上、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上、在融合业务开发上取得突破。同时,融合发展是整个媒体业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放在重中之重,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体制机制,扩大投融资。

加快推进广电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强化主流媒体的各项管理制度,强化对新媒体新业务的管理,始终以依法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传播秩序、促进健康发展。

严格导向管理。采取措施,坚决清除网上有害视听节目。针对新兴媒体节目制作传播的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强化节目内容审核流程管理,坚持先审后播,严把审核播出关,确保不出问题。积极探索对网上网下、不同业态实施科学有效管理的新手段新途径新办法,确保面向大众的传播遵循统一的导向要求和内容标准。对于电台电视台和网络播出影视剧,包括境外影视剧,实行同一尺度、同一标准。

加强新技术新业务的管理。紧跟新兴媒体技术、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体系建设,做到业务发展到哪里,监管就跟进到哪里。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电视管理,巩固集中整治成果,狠抓各项政策落实,确保电视屏绿色安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IPTV等的管理。

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把推动融合发展与优化资源配置、优化结构布局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切实解决功能重复、内容同质、力量分散等问题,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要切实加强版权保护,依法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蔡名照:媒体融合发展 体制机制是关键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关键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传统媒体要从全社全台范围内切实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业务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必然选择,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已经迈出步伐,开局良好。我们认识到,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有紧迫性,又有复杂性,更具挑战性,必须牢牢抓住一些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力求突破。

加强内容建设,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永远是根本,是“硬通货”,是核心竞争力。要通过融合发展,把传统媒体的内容原创、权威报道、深度解读、言论评论等优势向新兴媒体延伸,发挥舆论引领作用。要顺应新兴媒体微传播、快传播特点,以精准短小、鲜活快捷、吸引力强、形式多样的信息,在传播中抢得先机,覆盖多终端。要强化用户意识,明确目标用户,注重用户体验,完善服务手段,打通与用户连接的“最后一公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实现精准传播、有效传播。

强化技术支撑,用新技术新产品引领和推动融合发展。内容优势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才能凸显。传统媒体要把技术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技术思维,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趋势,把握好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4G等新技术发展趋势,力争在信息数据库建设、数据新闻生产、移动客户端建设、多媒体直播和微视频业务拓展,以及提升微博微信账号吸引力影响力等方面,尽快迈上新台阶。有实力的媒体要加大新技术研发攻关力度,争取推出业内领先的创新型产品,努力达到“单点极致”的效果,切实以先进技术驱动转型升级。

既做增量又改存量,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一体化机制。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关键是要解决体制机制问题。传统媒体要从全社全台范围内切实推进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内容、技术、平台、渠道、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业务优势互补、一体发展。要对原有采编流程进行数字化、集约化改造,形成前端一次多媒体采集,中端多次融合集成加工,后端向各类平台、终端适配分发的新型采编流程。媒体内各相关部门,都应成为这个流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融合、紧密协同。要很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融合发展路径,创新融合发展的融资政策,为融合发展提供资金保证。综合实力强的媒体,要着眼建立现代传播体系,发展新业态、开辟新渠道、进军新领域,实现立体传播、多元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看到,融合发展的进程,要靠一个个项目来推动。要统筹规划、科学立项,优选一批符合传媒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项目要着眼于扩大传播覆盖和市场份额,设计好盈利模式,不断提高自我造血功能。而新媒体人才稀缺,是传统媒体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突破人才瓶颈,走出人才困境,建立高效实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融合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亭送别导学解析下一篇:初三英语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