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读书心得

2022-08-31

第一篇:反思性教学读书心得

教学反思读书笔记

1.来源:中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分析与研究_邵光华顾泠沅

笔记:

1、美国著名教师教育专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2、大部分教师还没有将反思自觉纳入日常教学生活之中

3、多数教师一次反思时间通常不多于半小时

4、研究表明,“教师需要的是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教师反思后必须要有行为跟进,没有行为跟进的反思常常是无效的反思

5、多数教师是对问题进行反思的,没有问题将难以反思

7、反思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

8、多数教师对教学反思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对反思的作用效能比较认可,这对进一步有效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是非常有利的

9、被教师认为最有实效的反思形式是同事间讨论,最不被看好的是写教学总结,其他的形式如写反思日记及不写只做内省式的反思则被大多数教师认为不太具有实效性

10、对于不同的教师其有效反思形式有所不同,表明有效反思的形式具有个体差异性

11、多数教师还是出于比较实际的想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而进行反思的

12、教师是务实的,同时也反映出,教师是课程实施者、执行者,他们的职责自认为是根据课程和教材要求,搞好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更多是关注课堂教学目标,而较少考虑大的教育目的和方针

13、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师是要经常进行反思的,至少一周一次

14、教师的反思多指向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目的多是总结经验和教训

15、“制度化的反思只能使教师被动地反映,而决非主动

16、“教学反思很大程度上只取决于教师自身从事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的态度、认知水平等

17、反思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行动,所以,写也可,不写也可,无需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重质轻量,不要一味地写”

18、目前教师的反思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视角单一,主要集中在教学方面,而其他方面的反思如教育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专业发展的反思、个人成长的反思等较少被作为反思的内容,而这些对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都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1

19、当前教师缺少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而关于优秀教师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 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 „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2、来源: 国外教学反思内涵研究述评 刘加霞,申继亮 笔记:

1、反思型教师观是针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观点,技术型教师观认为教师基本上承担技术人员的角色,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去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

2、洛克在使用“反思”这个词时,认为反思是指对自身心灵状态的知觉或者指对心灵运作(思维活动)的注意,是以思维活动为思维的对象,是对思维的思维。 斯宾诺莎则认为反思是认识真理的比较高级的方式,他把自己认识论的方法称为“反思的知识”,即“观念的观念”观念本身是认识的结果,是理性认识的对象,对于作为认识结果的观念的再认识和对于这种再认识之所得观念的再认识,这种理智向着知识的推进,即是“反思”,由此可以看出斯宾诺莎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结果为思维对象的,而洛克的反思是以思维活动的过程为反思的对象

3、杜威的《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一书中,对反思做了界定: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2]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对其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和周密的思考

4、一般说来,反省思维解决的是现实问题,它允许在问题获得解决之前存在怀疑和困惑

5、杜威认为,个体进行反思,有三种态度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开放的头脑(Open- mindedness),二是责任感(Responsibility),三是专心致志(Whole- heartedness),[4]正是这三种态度确保和推动了人们的反思行为

6、D.A.Schon(1983)提出的两个概念:“行动中反思”是个体有意识地或潜意识地不断地对与他以往经验不符合的、未曾预料的问题情境的重新建构。“行动后反思”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行为的回顾性的思考,其中也包括对行动中反思的结果与过程的反思

7、D.A.Schon的另一精髓就是他所提出的行动中知识(Knowing- in- action)或缄默的知识(Tacit-knowledge)的概念(1983)——有一些行动、理解和判断,我们是本能地执行的,行动前或行动中我们并没有思考过,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已经学会了这些知识,这就是行动中知识(Knowing- in-action)或缄默的知识(Tacit- knowledge),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就是意识到自己的缄默知识,并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

8、Grimmet和Erickson(1988)认为对教学反思主要有三种:(1)、认为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Cruickshank,1985),是对教学活动本身(尤其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技术层面的)和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这里的“应用”从性质上说是技术性的、甚至是机械地应用——该观点的教师,是一种指导和控制教学实践,并认为新的信息只来自“权威” (2)、认为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教学观”进行深入思考并依此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观点的教师能够考虑到教育事件发生的背景,能够预期不同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3)、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该观点下,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经验的重新组织和重新建构,并由此达到三个目的:a、对各种教学活动的背景有新的理解b、对自身作为教师和教学活动的文化环境有新的理解;c、对关于教学的一些想当然的假设有新的理解

9、Van Manen对反思水平的划分:(1)经验分析模式——依据个人的经验对事件进行反思,或进行非系统的、非理论性的观察,往往看不到目的的存在——处于这种水平的教师只注意 2 到了教学知识和基本课堂原则的应用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看不到教学结果以及课堂、学校以及社会中的问题(Zeichner和Liston,1987) (2)、现象学模式——能够对系统和理论进行整合,经常认为教学事件中存在着问题,但往往表现出个人的偏见——处于这种水平的教师,开始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目标和方针是否适宜,如何发挥作用 (3)、批判———辩证的模式——能够整合道德与伦理的标准。在这一阶段,教师以开放的意识,将道德和伦理标准整合到关于实践行为的论述中——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带个人偏见地关注对学生发展有益的知识和社会环境的价值

10、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仅仅包括反思的内容,还涉及反思的过程和反思的策略

11、反思是思考与行动紧密结合的过程

12、反思既可能是短暂、迅速的(行动中反思),也可以是持续、系统的(行动后反思)

13、教学反思内容的指向不同:技术水平的反思、实用水平的反思、批判水平的反思

14、只有当信念对自己而言是真实、清晰的时候,我们才能与别人交流,才能促进个人化信念的发展。我们认为,反思是一种社会性、公共性的活动,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最好方式是教师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合作。

15、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认知行为,在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教师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与教师的非认知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反思即包括认知成分也包括非认知成分

3来源:教师的教学反思为何不见效_以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经历为例_胡定荣

笔记:

1、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教学反思缺乏系统深入和有证据的思考以及缺乏同伴和专家的引领是造成案例中教师教学反思失效的真正原因

2、笔者认为,教学反思作为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的途径是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自己教学观念和行为合理性的质疑来获得教学知识的认识过程

3、有效的教学反思活动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 (2)、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的质疑为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反思,需要根据教学结果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行为背后的一些想当然的教学观念的合理性进行质疑,产生问题 (3)、以观察和系统的思考为方法 杜威曾经说过,一个有思维的人,是指他能够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根据对情景的观察产生问题和疑难,提出假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5]可以说,没有正确的思考方法,就得不到合理的思考结果 (4)、以帮助教师改进自身教学实践和获得教学实践知识为目的——教师的教学反思不是为了获得理论知识,满足研究者的求知欲,而是以增长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和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教学反思是思考与行动结合的过程

4、教师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应发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不能一般性地号召或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教师个人去摸索教学反思之道;应教会教师反思,帮助教师明确反思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反思的培训不能从理论知识的传递出发,应从教师的经验和具体情境出发,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验证方案的效果,使教师通过对自身反思实践的反思,形成正确的教学反思观,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技能

4、来源:论教师的教学反思_申继亮/刘加霞

笔记:

1、教学反思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人、自我调节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2、杜威指出,“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境。有些观察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 ——教学反思也始于教师对 3 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忆。

3、参照Van.Manen(1977)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在本研究中,我们根据教学反思的内容,将教学反思划分以下水平: (1)、前反思水平——教师关注最多的是程序性的、技术的问题,即如何利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最短时间内,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果,以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是教师所关注的是“怎么教学”、“面临问题应该怎么处理”的问题。——处于该水平的教师最关心的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重视手段的效果和效率,而将教育目的看作理所当然,没有对教育目的的分析、审视和检讨。 (2)、准反思水平——教师能够透过教学行为层面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但这种分析往往根据个人的经验进行,其目的在于探讨或澄清个人对行为的理解,考虑行为背后的原因、意义。——主要是基于个人的经验来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教师对结果做解释是基于个人对环境的主观观点而不是对客观结果的描述,还达不到反思意义的水平, (3)、反思水平——教师在反思时能够考虑道德的、伦理的标准,并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下来审视这些问题,并揭露潜藏于这些问题中的意识形态,以引导改革——教育者关注知识的价值以及对教师而言有利的社会环境并且能够去除个人的偏见。进一步,教师对于课堂和学校行为能够做出防御性而非盲目的(不是人云亦云)选择,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其中包括伦理、道德的思考。这一水平,能够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政治意义下来分析教学行为

4、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的实践的困惑和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或“无知境界”。

5、来源: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_涂荣豹 笔记:

1、反思性数学学习通过对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反思来进行数学学习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2、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探究性 就是在考察自己活动的经历中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 重构自己的理解 激活个人的智慧 并在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下 产生超越已有信息以外的信息

3、反思性数学学习的优势是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 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 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 有策略的主动行为 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 研究性的活动 增强学生的能力 提高个人的创造力 可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 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反思性数学学习可以说是针对操作性数学学习的 这两种学习形成鲜明对照 操作性数学学习是学生凭借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所依赖的是那些通常并不清楚的经验和理解 进行的自动化的 直觉的操作活动

5、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 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 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 必须要经过多次地反复思考 深入研究 自我调整 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 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6、 反思性数学学习 要反思什么 即如何进行反思? (1)、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 (2)、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可能提供对某一个数学对象提高认识水平的机会——与情境联系在一起的认识 才是活的认识 才是能够迁移的认识 才是在新的问题情景下能够加以运用的认识 才是真正有用的认识 (3)、要求学生对所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数学的思想方法没有独立的存在形式 在数学的各类教科书上没有也很难系统的讲述 往往蕴涵在具体内容的字里行间 或伴随在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之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播和学习 主要靠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提示 归纳 点拨 更要靠学生自己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领悟 吸收和运用 (4)、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 4 进行反思 (5)、要求学生对题意的理解过程进行反思 (6)、 对解题思路 推理的过程 运算的过程 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 (7)、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 (8)、反思性数学学习的形成要靠教师的示范 引导 但重要的是要学生自己学会反思并在数学学习中自己自觉地进行反思 逐渐形成一种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第二篇:忆读书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学反思

(一)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着,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着,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着,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片段作文训练是为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做好准备的,有的同学就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完成,而有的同学却没有完成。从中可以看出有完成的同学是有所思考的去读书,读过之后才有所得;没有完成的同学可能是没有去看什么书或者是看了却没有思考结果是写不出来。看来,不仅要引导同学去阅读,更要教他们如何阅读,读后应做什么。

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书。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忆读书教学反思

(二)

今天我上完了《忆读书》一课后反思如下:本篇课文体现了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特点——学生的自主意识强。

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着较多,学生对名着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再者要将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学生的品词析句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

忆读书教学反思

(三)

本篇课文体现了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特点——学生的自主意识强。本课教学由学生自己根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提出三个问题学习课文,这一教学设计较难,学生操作起来较难。因此我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质疑的优势,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我又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明确,作者取得的成就离不开读书,正因为读过很多的书,作者才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着较多,学生对名着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再者要将语言文字训练放在首位,不能忽略学生的品词析句训练,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

第三篇:忆读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忆读书》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沪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冰心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学生接触这样的文章可以说是很好的,因这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阅读课外书籍。学习本文可以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各部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2、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将自己收集的有关“书籍”和“书”的名言拿出来交流。

三、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好文章,犹如聆听美妙的音乐,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在一起,就如同一个盛大的音乐会,各种乐器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是自己在那一瞬间获得的,是自己所独有的。这就是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和精神熏陶。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快速阅读——思考活动

1释义。

请学生到黑板写字、注音、释义。

悬念

笸箩

天罡

地煞

无聊

消遣

朦朦胧胧

无病呻吟

不能自已

2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三、诵读活动

1读文,尽量做到生动。

2冰心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

什么时候读的?

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四、交流活动

1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2?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时间顺序。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五、课内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六、课外小结

1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可附图)

3第二课时

一、活动导引

1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冰心女士在作品中讴歌和颂赞的是壮美的自然、纯净的童心、真挚的母爱。

具有永恒魅力才是真正的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不竭的创作之源是什么呢?

二、诵读活动

请学生速读课文,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并将文中内容进行概括。

在字里行间体现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

《水浒传》让作者“大加欣赏”,“气愤填胸”;

《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作者“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茶花女遗事》则让作者对外国小说“有了广泛的兴趣”。

以上内容体现了“读书好”这一中心。

三、重点思考:

1的体会。

①学习知识,增加阅历,提高能力(尤其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②愉悦身心,丰富情感,获得美感。

③锤炼思维,开阔视野,扩大胸怀。

④陶冶情操,培养雅趣,修养品德。

2?

学生活动与要求:

请学生速读12—13段,圈画出能表明作者读书体会的词语。

明确:书看多了,就会有比较,关键在比较:要选那些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生动、有真情实感、语言质朴浅显的作品来读。

四、提高升华

1 学生活动要求:

能够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指出文中总结性的语句。

教师辅助策略: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引导、及时评价。

2!”请学生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以及作者的读书经历给予自己的启示。

教师辅助策略:

除关键词语外,教师可提示文中的细节,如家庭环境的影响、读《红楼梦》不同年龄、阅历的不同解读等,引起学生的关注。

五、迁移活动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介绍一篇文章。

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地表现自我,体会读书要用心,要能够读出真心、真人、真情,从而创造真我。

六、板书设计

忆读书

多读书

读书好

读好书

七、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这样一变学生的热情就来了,一改刚才死气沉沉的状态纷纷举手发言,有的甚至自己站起来抢着向同学叙述自己所看到的精彩的内容。有描述樱桃小丸子的任性,有的则描述蜡笔小新的调皮淘气,有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景色,有的则描述自己家里的可爱的小猫小狗„„我看了这样的情形不禁暗暗高兴,不按已定的教案来上课那也是很好的,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上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我在另一个方面上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进行课外阅读,并能够将自己所读到的文章说出来与大家共享。这就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课标》中“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个目标。但课后还要多引导学生去阅读,特别是阅读一些名著,加深他们的文学修养。像中国的四大名著,文言文较多,学生看起来较难懂,可以先引导他们去读读简单的儿童版,然后再引导他们读读原著,这就可以加深他们对内容的理解。

本文不足之处:在课堂的导入方面相对来说较难,如第一课时的导入可以换成俗语或谜语来导入如: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请打一物)谜底为书。而第二课时则可以用同学们没积累到的有关书的名言来导入。

第四篇:《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书心得

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张萍

本学期,我读了《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这本书采用通俗的创作方法,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中,有这么一篇文章--《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读后,真是令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感受到"认真"的美,"努力"的美。作为父母、老师,应该赏识孩子的勤奋和努力,对他们的努力给予最热情的支持和鼓励。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特质,比如相貌、气力、智商等,许多的家长和亲戚朋友总喜欢夸奖孩子聪明、漂亮,正如中国学者对教授女儿的夸奖一样,这样的表扬、赏识对孩子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孩子多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发展自己的。从教授的话语中,我们感到赏识应该着眼于受表扬者个人的劳动和努力,着眼于受表扬者今后的发展,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导向。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只要努力与勤奋,就是在不停地前进。就像文中,家家的父母看到了孩子努力与勤奋,并由此为自己的孩子感到由衷地欣慰。虽然,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确应该故意的淡忘孩子的聪明,可我们要重视孩子的努力,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只有努力才能获得爸爸妈妈和老

师的认可和夸奖。

曾经听过一位师范大学博士的心理讲座,竟然也讲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孩子的天资是已经既定的事实,家长不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给孩子造成困扰。聪明的固然好,不聪明的,或者智力一般的,也是正常的,只要他能够很好的适应这个社会,那么他就是成功的。这让我想到我们班的洪晓毅同学,平时在写字总是比别人慢了很多,虽然家长在家也督促练习,可就是收效甚微。和其他小朋友比起来总是差了一截,动作发展和语言发展都比别人慢很多。但是我没有放弃,每次写字课都站在他的旁边辅导,现在,他写字比以前快多了。

回想多年的教育历程,很多时候我们老师会在评语中写道:你真聪明!你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看来,我们教师也要改一改自己的表扬语了,要多鼓励孩子的努力。因为用"聪明"来赞赏孩子,有失公平,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孩子在解决问题时拈轻怕重,专捡自己会的做,容易做的做,那些有难度的,需要费脑筋的,就不负责任地丢给别人!这样势必会造成孩子身心的不均衡发展。很多时候,我们听到家长在聊起自已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说:"我家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太调皮了,上课不专心听讲,真是拿他没有办法!"仅从言辞上来看似乎是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不满,但从语气、神态上来看无不透露着对孩子"聪明"的赏识。在这样的家长心目中,孩子的活泼机敏要比勤奋刻苦更可贵。这样的家长经常性会使用"我的宝贝真聪明"等诸如此类的话来对孩子表示赏识。长期下去,孩子不通过任何努力就能轻易地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自然会对那些扎实刻苦的孩子表现出

轻视,自已当然更是每日以"聪明"自居,漂浮散漫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先天是无法改变的,但后天我们却能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后天因刻苦而改变命运,先天聪明但因恃才孤傲而惨遭失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努力让学生发挥出后天的潜力。让孩子们知道,不管聪明与否,刻苦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必备品质。

有这样一段很精彩的话: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片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位名人,那就让他做一个平凡的人,无论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或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也无论是一名军人还是一位商人,只要他诚实、正直、善良、上进,为父母者都应感到骄傲,因为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足够了。

第五篇:《读书要有选择》教学反思:

《读书要有选择》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主要讲人们可以读的书浩如烟海,人要在短暂的一生中把所有的书都读完,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只能是有选择地来读。文章告诉我们读书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类书籍、工具书等来读。课外阅读是学生读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于学生的智力培养、知识积累,还是思想发展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教给自学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是这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

我首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为什么要有选择?可以选择哪些书?怎样选择?这些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接下来组织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初读整体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读通读顺;指读检查自学效果,把握文章层次;研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批注写出自己的个性。几个轮回下来,学生对课文内容烂熟于心。

作为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仅仅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会选择好书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为此我在引导学生研读的基础上,围绕如何选择书籍,设计了一组写话练习。

当然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以引导。我真诚地希望所有的学生在选择中读书,与好书为友,徜徉书海,沉浸阅读,真正让读书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学毕业生求职简历下一篇:服务企业的管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