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2022-04-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党群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为切实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重庆市民政局创新举措,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在源头上确保社会组织管理的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的同时,推进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治理、服务于群众。

党群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1:

企业文化建设策略探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提供方便。

【关键词】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21世纪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在激烈地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是现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陕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改善,尤其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有无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更是决定企业的发展空间;基于陕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建设现状,提出该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陕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陕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资公司)是陕西省国资委于2006年以国有股权划转的方式设立的。公司经营范围主要是授权经营管理省国资委的部分参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并享受股东权益。公司现控股参股企业共10户,其中全资子公司2户、控股企业3户、企业参股企业5户。国资公司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坚持以文化力提升经济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以现代管理理论强化传统,为企业改革发展和资产运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一)培育了先进的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理论中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而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企业家在建立和驾驭企业过程的理想模式、价值观和基本信念。简言之,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指导思想。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公司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培育了“以人为本、敬业守信、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诚信、和谐、创新、进取”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学习进取、诚信求存、创新求进、积极开拓、稳健经营”的经营理念,有力激发了广大员工不断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保值增值国有资产的激情,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和坚强精神支柱。

(二)建立了科学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哲学的具体化。近年来,国资公司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转变僵化的思维模式和粗放经营方式,提炼出了具有现代气息和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国资公司提出的“做特色、练内功、创一流”的经营理念,极大的丰富了企业文化内涵,成为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

(三)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

国资公司坚持把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积极开展项目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等子文化建设,不断细化、深化企业管理标准和具体的工作流程。公司把“以人为本、敬业守信、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渗透到制度建设、业绩考核、投资发展、资本运营等企业管理实际中,使企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明晰、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展,企业管理进一步精细、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四)优化和提升了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形象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资公司在导入识别系统时,注重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优化企业环境,以形象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国资公司为确保识别系统导入的科学性、规范化,还聘请了专家顾问进行具体指导。通过统一公司标识、旗帜、办公用品、标志色等建立了较完整的品牌体系,增强了企业的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五)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基与发展之本。近年来,国资公司坚持用先进企业文化凝聚人、培育人、激励人,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深化制度改革,着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风气,全面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造就了一批高科技专家和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培育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敢于奉献的“四有”职工队伍,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陕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国资公司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资公司近几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相比,与目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一)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水平不平衡

从企业的历史来看,国资公司是由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文化背景及资本结构的成员单位组成的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实施母子双层经营管理体制,集团总部对各权属企业行使服务、指导、监督、管控功能,各权属企业都是独立法人单位,拥有不同的生产经营体系和客户群体。从集团全局看,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不平衡,部分企业如压延设备厂,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早、起点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些起步晚的子企业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存在一定难度。

(二)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内涵

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VI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国资公司的一些下属企业只注重抓企业文化活动和形象设计及改变等外在表现方式,而对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等缺乏整合、提炼和推广,难以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实际结合不够紧密

企业文化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公司的一些下属企业虽然总结、提炼了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但缺乏有效的宣贯和落实,特别是部分主要领导在制度建设、企业决策、日常行为等经营管理过程不能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度不够,存在“两张皮”现象。

(四)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化

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企业的发展环境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国资公司现有的企业文化,没有及时跟随企业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的变化而创新发展,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

三、陕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结合实际,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国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以“大家的文化大家建”为基本思路,企业领导带头,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上下左右齐心协力,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双向进行,充分吸收广大职工的建设性意见和下属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元素,建设一个与投资管理类企业相适应的、个性鲜明、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这不仅需要企业中每个员工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各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协同努力。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时要以企业文化作为选人的重要根据,保证人员进入质量。提拔干部时也要以企业文化为依据,不仅考察提拔对象为企业创造的效益,更要把团队精神、领导力等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把那些具备较强能力又与企业文化精神相符的人员放到重要岗位上,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形成良性循环。应综合运用CI宣传和内部教育手段,促进员工对公司确立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保证员工的个人观念与组织的组织观念相吻合。对自觉以实际行动实践和发扬企业文化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员工,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保证符合企业文化的人得到更多尊重,增强人才的荣誉感,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党群工作部应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企业精神为主线,教育党员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当先进文化代表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如专题报告会、讲演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有效形式,引导员工领悟企业文化精神,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融入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发展靠管理,管理成功靠文化。一个企业无论有多么完善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施。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管理执行的有效性。企业文化的核心功能就在于它能激发人的主动性、提高人的自觉性、增强人的责任感,焕发起人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有形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管理工具产生出最好的效益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正因为如此,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企业文化作为重要的生产力因素注入到管理实践中,把企业文化管理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有理抓手,作为企业基业长青的关键,投入很大精力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要牢牢把握企业文化的管理学属性,把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从制度管理逐步走向文化管理。文化是制度的灵魂,制度是文化的载体。制度要反映文化理念,要与文化理念保持一致。文化理念所鼓励、提倡的,制度要给予奖励激励;文化理念不鼓励、不提倡的,制度要进行规范惩罚。要通过文化管理,将企业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固化到每个岗位和管理流程当中,渗透到由设计开发、生产营销、资源配置、品牌推广构成的价值链体系中,使企业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有效地转化为企业高度自觉的执行力,为企业提升长期绩效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提供持久的动力。

(三)着眼发展,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设计的再好,没有执行力,文化就等于零。同样,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和执行,这样的企业文化也仅仅是一份精美的包装。企业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离开发展这一前提,企业文化建设只能是空谈。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一定要求真务实、联系实际,避免急功近利、华而不实。要坚决消除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中心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力求避免企业文化设计与建设的“双脚离地”。

文化的培育和转化就像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很多时候,企业文化建设之所以没有产生好的效果,原因在于虎头蛇尾,缺乏执行力。企业的领导者要有对执行的深刻理解和决心,下大力气推进文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典型带头和辐射作用来推动。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与管理实践,不断探索企业文化融入管理发挥作用的新载体、新途径,促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使先进的企业文化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要着眼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个最终目的,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向,以文化凝聚人心,以战略引领发展,以品牌重塑形象,不断提高企业在全国和行业内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大胆创新,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国资公司作为全省国企改革的重要推手,要从全省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企业的地位和性质,继承和弘扬国有企业优良传统,努力从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挖掘与提炼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正确确立企业的使命和愿景。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同类企业优秀文化成果,积极倡导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理念、人才理念、质量理念、效益理念、安全理念等,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使企业精神真正成为既具有企业特色、适应企业发展,又为广大职工所认同。

(五)完善制度,抓好企业行为规范体系建设

要借鉴ISO9000等国际通行管理标准,以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成心教育为基础,制定和完善符合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发展战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和考评办法,努力把企业文化基本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以规范员工行为为目的,不断健全完善员工的价值取向、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切实把企业文化基本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要制定和完善企业礼仪制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把企业的基本理念通过各类活动和企业先进人物展现出来,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冯鹤鸣.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J].中外企业文化,2007,(2).

[2]史秋秋.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J].中外企业文化,2003,(11).

[3]公茂虹.建立远景企业的十二个步骤[J].中外企业文化,2003,(12).

[4]卢东斌.企业文化研究的新视角[J].中外企业文化,2001,(01).

[5]张要一.国外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的启示[J].中外企业文化,2003,(10).

[6]李锦望.用文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中外文化,2003,(0l).

【作者简介】

田宇,供职于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作者:田宇

党群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2:

重庆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困境与政策选择

为切实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重庆市民政局创新举措,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各个环节,在源头上确保社会组织管理的正确政治方向和鲜明价值导向的同时,推进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治理、服务于群众。

一、重庆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现状和基本做法

目前,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所属社会组织数量为45个,其中已经建立党组织的有26个,基本实现应建尽建。[1]截至2018年底,重庆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达1.62万家,位列全国社会组织数量前十城市第二名。[2]重庆市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总资产超过100亿元。重庆市通过主动找党员、建立党组织、分线管理等形式,进一步解决了党组织覆盖率不高、党员发挥作用不充分的问题。当前,已新建党组织1291个,党组织覆盖率和社会组织工作覆盖率分别为73.8%和100%。

重庆市对社会组织的等级评估,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就是党建工作,这种评估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党组织工作“全覆盖”。根据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9号)和《重庆市全市性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规定,2018年社会组织评估结果在2019年2月揭晓,重庆市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共有44个。其中AAAAA级社会组织11个、AAAA级16个、AAA级9个、AA级社会组织4个、A级社会组织4个。等级评估对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增强社会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

重庆市研究制定政策文件,及时做好社会组织《章程》修订工作,党建工作未写入《章程》的,一律按新的章程示范文本重新修订核准。重庆市高标准落实脱钩职责,把党建脱钩作为强化社会组织脱钩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三同步两纳入”制度,实现社会组织党建与登记管理全流程结合。各区县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细化目标,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既有共通性的实践探索,也有地区性的差异性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1.共通性实践探索。重庆市各区县依托“三同步两纳入”机制,将建立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登记的首要指标,同时明确把党建工作写入章程,明晰组织隶属关系。在完成规定性动作的基础上,对社会组织党员情况、法人代表、专职人员基本情况展开摸底。在社会组织年检及等级评估时,党建内容要实行同步检查、同步考核。与此同时,不断探索社会组织党建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统一领导、分层级负责、分类管理以及区域兜底的工作模式。

2.差异性实践探索。一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方式的差异性探索。由于社会组织之间发展不平衡,有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薄弱,活动难以开展,有的地区则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在这方面,丰都县建立起社会组织工作经费经常性保障机制,有计划地进行财政预算,同时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税前列支比例,社会组织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在职职工工资总额3‰”的比例提取党建工作经费,予以税前列支,社会组织党组织所缴党费,作为党建经费予以全额返还。北碚区的经费保障形式主要表现在为社会组织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比如在2018年,为其主管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筹集党建工作活动经费1.2万元,为新成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筹集启动经费0.4万元,确保党组织理论与政策学习、共产党员先锋岗以及主题党日活动的高质量开展。[3]渝中区的经费保障形式则表现为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孵化基地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对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加大购买政府服务项目支持力度。党建工作的经费保障,解除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后顾之忧,这种多层面、多渠道的社会组织党建经费保障机制的确立值得各地区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二是社會组织党建考核内容的差异性探索。由于各区县发展定位不同,所以在考核指标权重设置上有区别,考核力度也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出台专门针对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的考核制度。比如丰都县制定《丰都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其次,出台对于社会组织党建的考核办法,并细化考核指标。比如,酉阳县出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实行党建“清单制+责任制”。再次,实施党建工作情况同步检查。渝中区通过与党建责任部门衔接,对“成立了党组织却没有开展党建活动的”社会组织,年检直接认定为不合格。由此可见,各区县从实际出发设置考核指标的做法,打破了传统“一刀切、一锅煮”的考核办法,这种差异化的考核机制,更能体现公平、公正。

三是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差异性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首先,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共建活动。丰都县社会组织党组织与村(社区)、学校、医院对接帮扶,如学校设立“学生心理辅导岗”“家校联系共育岗”“送课下乡”党员实践活动基地,把学校丰富的人才资源与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需求相对接。其次,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北碚区志愿者协会、区建筑业协会及碚城义工协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巫山县双龙镇,以及金刀峡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丰都县卫生类行业社会组织积极联系贫困村,实行“贫困群众点单、义工上菜”的模式,实现了扶贫需求与社会帮扶资源的高效对接。再次,搭建平台,服务群众关注的民生类问题。北碚区各类协会针对自身所长,组织党员开展居民调解、农村科普工作,目前已开展调解23次,引进腊梅花品种46个。与此同时,动员10余个社工组织的党员,以老人、儿童为服务对象,开展社工项目近百场。多类型的党组织活动改变了传统活动固化单一的形式,让党建活动的载体更符合社会组织特性。

四是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差异性探索。渝中区对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会组织都按照党章规定组建党组织,人数不足3名的采取与所属行业协会联建党组织等形式加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同时开展社会组织党员集中排查,社会组织党员党籍所在支部对党员身份进行确认,并开具证明。北碚区率先在重庆市建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选派党建指导员对商会、协会党建工作进行同步指导,积极将党建工作纳入前置程序。2018年共选派12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245家社会组织,其中包括向区民政局主管的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20家社会组织指派了党建指导员,努力提高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覆盖率。[4]各地区通过“两个覆盖”对社会组织党建情况进行精准摸底、制定目标后,有效消除了工作死角和盲区。

五是社会组织特色党建品牌打造路径的差异性探索。酉阳县通过组织设置、工作机制的创新,积极打造“廉洁型社会组织”品牌,目前已经建立起“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科学合理”的示范体系。[5]丰都县将社会组织建设、教育管理、活动开展等党建工作纳入“品牌社会组织评选”。渝中区通过政府购买项目,孕育出“党群服务点”“自主物业服务”“四点半课堂”“党员志愿服务岗”等服务品牌项目。北碚区从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中选取5家社会组织,高质量高标准打造教育类、养老类以及协会类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工作示范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成效明显的社会组织党建品牌打造,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发展。

(二)儿童基金会的党建工作探索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对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已成为政府部门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部分以儿童基金会为例,分析其如何按照上级党工委、社会组织党建要求,实现以党建统领规范化、创新化、品牌化的社会组织建设。

1.坚持以强队伍为核心,着力强培养强履职。在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指导下,儿基会党支部由特设支部转为一般支部,做到将党员和社会工作人才“双培养”,积极吸收选拔思想觉悟好,年轻能干事的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不断强化思想教育,通过观察培养,真正把业务本领强、思想觉悟高的优秀人才,选派到社会组织党组织中,使其成为优秀后备力量。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党员社工主动亮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重症儿童社会工作帮扶项目中,这些社工们为西南医院、新桥医院的重大疾病(癌症、血友病、白血病)患儿提供个案服务,开展一对一的情感陪伴,举办绘本、阅读等活动,取得不错的效果。通过重庆市民政局和沙坪坝区民政局組织的评估,重症项目被沙坪坝区民政局评为优秀社工项目。“社工+党员”的双重身份时刻提醒着他们,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2.坚持以融入中心为突破,着力抓创新促提升。儿童基金会在重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将党建工作融入社会组织中心工作,实现了社会组织有序发展,激发了社会组织活力。一是着眼互利共赢,创新工作思路。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紧紧围绕政府关心、社会关注、困境儿童需要的内容为工作重点,不断强化线上、线下筹募,继续打造“慈幼共创”品牌项目,不断优化运作机制,编制制度汇编,促进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儿基会根据捐赠使用情况对爱心档案进行了优化升级,保证了运作的规范、透明。这一系列重点工作,体现了儿基会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践行“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的使命,展现出了责任担当。

3.坚持以强政治为关键,着力夯基础促规范。民政部出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的文件指引,重庆市儿童基金会紧抓政策导向,更加重视支部生活,采取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心得交流等方式,以党支部学习为引领,带领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出台的最新政策、会议精神。通过领导领学、专题讨论、上党课等形式,重点围绕党的政策文件对社会组织工作的启发、影响,让理论学习落到实处,2019年全年共开展学习活动10余次。通过理论武装和政治引领,能坚定社会组织成员的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认同以及切实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

4.丰富党建工作载体,助推社会组织良性运作。加强儿童基金会文化建设,开展积极健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增强社会组织党建活力,提高工作实效。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赴重庆美术馆参观“清风徐来——廉政书法展”、赴三峡博物馆参观《回望百年——大足石刻历史影像展》,这种“主题党日+特色活动”的形式,能让党员走出去、沉下去,把“主题党日”活动由封闭说教向社会、生活一线转变。为加强党建工作交流,支部参与了重庆市婚姻收养登记管理中心党支部举办的“党建时政暨标准化”知识抢答赛,参与了市婚管中心党支部“守纪律、讲规矩、敢担当”的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前往荣昌区万灵镇参观德廉教育基地——喻茂坚陈列馆,这种“主题党日+共建”的形式,实现了阵地共享、活动共办,调动了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工作力量。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重庆市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各区县根据中央以及重庆市有关文件精神,从理顺架构、政策指引、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日常管理。但是要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实际水平,不仅要发挥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作用,更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自身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实现社会组织和党建的相互促进、并行并重。

二、社会组织与党建的业务促进关系分析

社会组织中的党建活动,不是为了党建而党建,而是要结合社会组织业务这一“中心”,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互促进、并行发展。

(一)社会组织党组织能起到更好的资源动员作用

社会组织由于其功能定位、行业性质、发展阶段的限制,其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活跃度、影响力和对社会资源的动员能力、效果和规模却要好得多。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需求有最直观的了解,对他们面临的难题,能帮忙想办法、出思路,从而动员社会资源为社会组织发展解困纾难。

(二)社会组织党组织能服务和丰富社会组织中心工作

社会组织具有松散性,组织成员有较大的自由度,要提升社会组织凝聚力,让工作人员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干事创业中,就要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促进党员从业人员向业务负责人建言献策,实现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挂钩,起到以党建促发展的作用。

(三)社会组织党组织能够凝聚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政治共识

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核心职责就是确保政治方向。当前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为年轻化、专业化,抓好党建工作就要抓住这个群体的特征,通过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价值引导,而不是采取强制方式,从而让他们正确认知国家利益与社会组织自身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落实落地,确保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及政策选择

(一)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困境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与机关、企事业及社区党建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但是总体而言,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存在五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评估结果的运用问题。社会组织党建结果的运用既有地区差异,也有运用程度和效果的不同,主要表现为运用范围狭窄、缺少政策推动,从而导致评估实效不佳,群众认可度不高。这需要在后续推进过程中,强化宣传和配套机制。虽然现在评估主体逐渐转向第三方,但是评估人才的培养、评估方法的选择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2.社会组织党务人才缺乏。社会组织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发展的规模、类型以及收入待遇区别较大,实际造成社会组织成员,特别是党务人员的流失,所以目前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兼职比例较高,而这种非固定的劳动关系难以保证党建工作的时间投入。同时党务工作者,大部分属“半路出家”,缺乏党务经验,加之社会组织党员人数少,党务工作者的选拔和培养也面临挑战。

3.对社会组织缺乏社会认知度。从社会认同与认知上看,由于社会组织相对弱小,地位和作用尚未凸显,相对于政府机关而言,社会各界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会有质疑和陌生感,即使是许多机关干部,对社会组织的认知程度也较低。社会认知的缺乏必然导致对社会组织党建支持和认可上的偏差。

4.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有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重视不够、过问较少,致使党建工作抓而不实。虽然在社会组织中选派了党建工作指导员,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党建指导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对承担社会组织党建指导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部分社会组织对抓党建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发展党建会增加经费支出、时间成本和人员投入,所以即使成立了党组织,但是以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党务工作者仍以抓业务为主。

5.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式缺乏创新。部分社会组织在开展党组织工作时,对形式的追求大于实效,活动内容固定,缺乏创新,多数以座谈交流、志愿服务和组织学习为主,如果社会组织只单纯注重党组织建立,而忽视内容、方式上的创新,这样既降低了党组织的吸引力,也影响了社会组织自身发展。

(二)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政策选择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做好,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迎接挑战,从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活动内容上不断创新,持续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公信力。

1.政策的落地和适度倾斜是激励社会组织党建发展的关键。社会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引导和扶持,应确保社会组织在党的领导下,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中寻找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服务好民众。

一是政府对公益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时应有适度的政策倾斜。公益性社会组织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政府购买服务满足了社会公众对社会服务的个性化需求。目前,我国的公益性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机会较少,这需要在强化社会组织承接能力的基础上,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理的承接方式和政策支撑,以此促进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发展,从而激发基层组织党建活力,实现基层党建和公益事业的磁场共振。

二是用好等级评估结果。建议出台《关于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强化党建工作要求的通知》,明确党建评星与等级考核结果的运用,扩大评估结果运用范围,把其作为政府购买服务、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享受税收优惠的重要依据,从而形成“要评等级、要承接项目、要接收政府购买服务,先抓好党建”的工作导向。目前,陕西省《关于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增加党的建设相关指标的通知》指出,对具备条件但未建立党组织,或建立党组织但长年不开展活动的社会组织,一律不得被评为4A及以上等级。

2.加强社会组织参与“楼宇党建”工作。重庆市委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在社会组织相对集中的各类街区、园区、楼宇等区域,可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楼宇党建主要是指在以功能性突出区域、商务楼为平台的楼宇经济中形成的组织阵地。目前,重庆市虽然有两江新区“星系列”楼宇党建的名片,但是它主要针对非公党建,而专门服务于社会组织党建的楼宇较少,所以社会组织楼宇党建是值得探索的。

一是强化“楼宇党建”工作示范点的培育力度,加强阵地建设。珠海市第一个楼宇党建项目,就是珠海市新社会组织党委联合翠香街道党工委创新党建工作的成绩,这项成果解决了社会组织党组织规模小、党员人数少、党组织规模小、工作推进较难的问题。鉴于此,重庆市也可以通过联建的方式,依托街道、部门等力量强化阵地建设,开展楼宇党建工作。

二是引领社会组织为楼宇内的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入驻商务楼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大。在这种前提下,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工的形式,将服务贯穿于党建领域,聘请优秀、成熟的社会组织为楼宇内的企业、员工及党组织提供便民缴费、瑜伽课堂、心理咨询、党史长廊等服务,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平台的打造,满足楼宇内职工的需求,实现楼宇党建与社会组织党建同推进、同规划,楼宇经济与社会公益同步发展。

3.把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党员和群众的“温馨家园”。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要以党建带群建,通过开展项目来为群众和社会组织党员服好务。2018年以来,重庆市共配套财政经费1075万元,规划建设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16个,目前已完成10个。

一是针对不同区域人群差距,实行定制化服务。老百姓聚集的街道社区、流动人口较多的商圈、产业工人聚集的工业园区等区域,所面临的人群是不一样的,这些人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差别化、定制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群体的诉求。重庆市江北区自2016年以来,先后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集中的创客园区等地建立50余个党群服务中心,而这50个中心就体现了服务的精准。

二是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要善于整合优势资源。首先要成立社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服务内容涵盖就业、改善劳资关系、扶贫帮困、义诊送药和固定活动日等领域,充分发挥党群活动、便民服务的功能。其次,为辖区内社会组织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网上教学、微党课提供场地和指导帮扶,有条件的可与非公党建、园区党建、社区党建等资源有效衔接。

4.让社会组织党建经费有“刚性”保障。一是实行分类补助。首先,加强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补助。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对社会组织人员开展分类培训,在培训经费方面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或举办公益性教育培训。鉴于此,我们可以以此为着力点探索党员培训经费落实的问题。其次,建立党组织书记工作补助。坚持把党组织书记职业水平认证结果作为以奖代补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可参照相关职业水平认证工作,精心组织笔试等环节进行评定。

二是公益性社会组织党建经费实行财政全额保障。综合考虑社会组织性质和职能定位等因素,采取据实统筹等措施,认真核算社会组织日常党建经费支出,对非公益性社会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实行差异化党建经费保障机制。对新单独组建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党组织进行一次性工作经费补助,并每年给予一定金额的工作经费和党员教育活动经费。同时,党员交纳的党费全额返还给党组织,所返还党费作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经费,用于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项目。

5.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是党务工作者要有“里子”。要加强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教育培训。依托党校和高校,通过集中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对党组织负责人开展各类培训。重庆市委组织部为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对十九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在重庆市委党校专门开办了四期专题培训班,并根据培训对象设计系统性的课程,共培训480名党组织书记。各层次、各类型党务工作者培训班的举办,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能力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是党务工作者要有“面子”。社会组织党务人员流动性较大,要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必须有相应的职业前景和待遇保障。首先要帮助党务工作者队伍立目标、树信心,特别要打通晋升发展渠道。比如上海市静安区已打破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设定了岗位等级制度。鉴于此,社会组织的党务工作者同样可以借鉴岗位等级的激励方式,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其次,需要从制度上保障这支队伍的收入水平,为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职务补贴制定一个专门的实施办法。再次,要注重建立基层党务干部储备制度。结合大学毕业生就业、退伍军人安置、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有选择性地推荐优秀党员到社会组织从事党务工作。这些人员既可以作为书记的后备人选,也可以作为青年后备人才来培养和使用。只有从生活上、政治上、职业发展上让这支队伍有保障、有前景,才能激发其内在动力,实现稳定发展。

总之,社会组织党建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新的挑战。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不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也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强化社会组织党建不仅是夯实党的执政之基,也是为社会组织自身成长打牢根基。为此需要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需要调动社会组织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合作与联动中共同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基金项目: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CQDX2019B-086)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岳思佳.重庆市民政局召开2018年度党建工作培训会[EB/OL].http:∥guoqing.china.com.cn/2018-12/14/content_74276429.htm,2018-12-14.

[2]余虎.重庆社会组织数量位列全国第二[EB/OL].https:∥www.cqrb.cn/content/2018-11/02/content_172590.htm,2018-11-02.

[3]池小涟.北碚区扎实推进社會组织党建工作[EB/OL].http:∥mzj.cq.gov.cn/cqmz/html/gzdt/20181101/11666.html,2018-11-01.

[4]刘天海.酉阳县四举措强化社会组织党建工作[EB/OL].http:∥mzj.cq.gov.cn/cqmz/html/gzdt/20170208/6136.htm,2017-02-08.

[5]陈易,张祎.党群服务中心服务不同人群[EB/OL].http:∥cq.people.com.cn/n2/2016/0426/c367698-28219909.html,2016-04-26.

作者:李春勤 周思颖 周军

党群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篇3:

企业文化建设要融入企业管理的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和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支持企业迈向更大的成功。但企业文化必须有效地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显示出应有的弹力和张力,才能真正起到企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必须实现向贯穿于企业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新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实践,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企业文化。为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有效地融入企业管理做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贯穿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思想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有人过份地强调历史积淀和企业传统,但从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它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历史和传统,更要体现企业领导集体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并围绕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战略展开,从而使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思想转变为企业发展价值观念,成为凝聚员工、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和人文环境。

纵观我国一些发展迅速的企业,我們将有更深切的感悟:海尔的前身是一个街道企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在国内和国际都享有良好信誉的知名品牌,可以说海尔的发展和海尔的文化的效应,离不开张瑞敏的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没有马云的开拓创新和互联网思想,就不会有阿里的企业文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效。我们浙江慈溪市人民医院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形成了“为民服务为患者着想的救死扶伤白求恩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视患者如亲人的人文关怀,团结合作勇于担当的团队精神”等医院文化。这个企业文化形成贯穿医院各个管理思想,组织开展了培育精精益求精的医技文化和良好的医风医德,倡导“阳光服务”、名医名家一系列企业文化的创建培育活动,使医院高层和管理思想逐渐成为广医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有效地推进了医院管理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贯穿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思想,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最具针对性、最富创新性,同时也能最好的体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

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在落实企业重大管理任务中的服务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二张皮”的现象。过去,我们理解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局限于以文化活动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包装,追求形式,另一方面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党群思想工作,搞文化建设就是开几次会议、搞几次活动,从而不自觉地与经营管理脱离、脱节,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基本点就是贯穿企业领导集体思想的前提下,紧紧把握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参透,文化的弹力和张力,确保企业管理任务的落实和实现。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过去,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总是费尽心思找主题、想门道,但由于缺乏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大多流于形式,员工反感。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企业管理主题丰富,而且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不断推陈出新,都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主题和素材。如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为改善和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提出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公司汽车零部件达到国内一流制造工艺水准,实现制造工艺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任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这一管理的中心环节,从改善员工修理习气入手,在员工中大力培育和倡导“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精打细算、认真负责”的三精一认真制造理念,要求员工对待每一件工件、每一项工程都精工细作,对第一项工作任务都精益求精,运用每一份资源都精打细算,处理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负责,通过文化的渗入,形成了工艺改进提升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动公司这一重要管理任务的全面实现。又如宁波方太集团提出了“人品、产品、厂品的“三品”企业文化,大大增强产品竞争力,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同时公司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用国学经典和儒家文化,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修养,让方太产品如方太人品一样,质量过硬,技术领先,信誉第一,内化为员工的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从而为公司这一重要管理任务的落实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改善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要善于运用文化的弹力、张力和渗透力,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首先是制度管理,员工的行为首先要靠制度来规范。目前,我们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是没有完整的制度,而是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不强,对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同时,个别管理者缺乏人本管理思想,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因此,如何运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改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坚持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一,在通过企业文化的融入,增强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企业管理者要真正把员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重视员工的角色,重视员工的参与,重视员工的情感,并关注员工的需求,关注员工价值的实践,既善于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也努力为员工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利条件。还可以通过企业网络平台、论坛、微信、QQ等形式,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畅通员工认知企业、参与企业的各种渠道,创造民主管理氛围,使员工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得到尊重和体现。人本管理既是企业的本质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艺术和手段,是企业文化范畴中管理文化的核心。实践证明,企业能够较好地实现人本管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许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就会不攻自破。

第二,要通过企业文化融入,增强企业管理制度和执行力。现在我们比较常见的管理薄弱环节就是执行力不强或者拒阻,许多重要管理任务和制度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一层一层地打折扣,有的甚至落不到实处,根本原因就是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差,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要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需要把员工的价值观统一到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上来,才能使员工对企业管理认同,并体现出较好的制度执行力,它需要文化的渗透和支撑。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些特点,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帮助员工把实现企业价值与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消除抵触,努力形成共有的价值取向。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推崇和培育“履职承诺、强调责任、关注现实、突出行为、重视结果”为导向的执行力文化,来确保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和实施。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要进入企业管理的空当。之所以说企业管理存在空当,这是因为企业内部也有制度管理不能到位的地方,例如员工的情绪变化,员工内在思想品德素质的差异、员工对企业和周边事物认知能力的差异,人际交往行为的差异等,都是企业管理难以涉及的,但这些行为和现象又都会对企业管理带来影响和冲击,从而成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善于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结合,把工作深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去,深入到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社会和家庭,努力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陶冶员工情操,提高员工素质,激动员工奋发向上。通过这些努力,进一步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确保企业管理目标和管理任务的实现。

作者:颜旭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观念转变下高校学生管理论文下一篇: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论文